⑴ 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是多少
银行当期贷款利率就是当年执行的利率。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利率为:
一、商业贷款:
1、贷款期限一年以内(含一年),利率为4.35%;
2、贷款期限一至五年(含五年),利率为4.75%;
3、贷款期限五年以上,利率为4.90%。
二、公积金贷款:
1、贷款期限五年以下(含五年),利率为2.75%;
2、贷款期限五年以上,利率为3.25%。
各大商业银行会在上述基准利率上进行浮动执行,具体浮动的比例是根据借款人的资质、贷款类型等因素决定的。在知道贷款利率、贷款期限、贷款金额以后,借款人可以用公式“利息=贷款本金*贷款利率*贷款期限”计算出利息。
拓展资料:
1、银行贷款利息率是在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对贷款平均占用额的比率,简称利率。其计算公式为:通常以月利率和年利率表示。月利率和年利率的关系是:月利率×12=年利率年利率÷12=月利率。
利息与利率的关系是:利息=利率×本金。如款用复利,则: 利息=本利和-本金。式中: 本利采=本金×(1+利率)时期;也可以: 利息=本金×[(1+利率)时期-1]。
2、住房按揭贷款基准利率是指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住房按揭贷款统一基准利率即住房按揭贷款最高限利率。当银行贷款利率处于不稳定有上下波动时,各银行在住房按揭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最高可以下浮10%此作为各银行按揭贷款现行利率并执行。
根据人民银行的规定,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利率可以下浮15%了,不过必须是首套自住房,抑或是第一套住房贷款已经结清的情况。
3、贷款利率涉及财政与信贷,提高贷款利率,扩大存贷利差,会增加银行利润,同时,会减少企业利润,减少财政收入;反之,降低贷款利率,减小存贷利差,会减少银行利润,同时,会增加企业利润,从而增加财政收入。贷款利率上限就是由国家金融权力机构人民银行制定和出台的专门针对办理贷款的限度,最多可以贷多少的具体执行标准的一个最高额度的设定。
⑵ 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
法律分析:同期”指欠款发生日与所对应的央行公告基准利率日必须是在同一个时期;但“同期”央行挂牌公告的贷款基准利率档次有许多。如6个月以内,6个月至1年(含1年)、1至3年(含3年)或者3至5年(含5年)期等不同利率档次。
因此,必须明确“同期”内应该适用的具体利率档次。银行贷款的利率因期限不同而不同,贷款时间越长,利率越高。确定利率应以“日期”为准,即从法律文书确定的期间届满次日起适用银行同期贷款利率。
从计息开始之日起至计算利息之日之间经过的期间,若为6个月以下,则适用6个月以下贷款的利率;若为2年,则适用1至3年的利率,以此类推。
法律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利率管理暂行规定》
第四条 国务院批准和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各种利率,为法定利率,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变动。法定利率的公布、实施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负责。
第五条 金融机构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规定的浮动幅度内、以法定利率为基础自行确定的利率为浮动利率。金融机构确定浮动利率后,要包辖区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第六条 中国人民银行对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基准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确定。
⑶ 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是多少
正常情况下,各大商业银行会在人民银行的贷款标准利率基础上浮动10%左右。
比如LPR五年期利率为4.9%,那么各大商业银行的贷款基准利率就会在4.95%-5.2%之间。并且贷款利率还会根据贷款种类和贷款时间产生变化。
2022年1月20日上午,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当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7%;5年期以上LPR为4.6%。
拓展资料:
贷款期限分为:6个月以内、1年以内、3年以内、5年以内。不同期限的贷款利率不同;而且,人民银行不定时地对贷款基准利率进行调整。另外,贷款又分为不同的种类,例如:自营贷款、委托贷款和特定贷款;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
民间小贷利率一般是多少?
在民间借贷中,贷款利率一般不能高于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如果超过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四倍的部分无效,法院不予支持。出借人不得预先扣除利息,预先扣除利息的,以实际出借数额计算本金。
贷款利率,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向借款人收取利息的利率。主要分为三类: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 商业银行对客户的贷款利率; 同业拆借利率。
银行贷款利息的确定因素有:
1、银行成本。任何经济活动都要进行成本-收益比较。银行成本有两类: 借入成本-借入资金预付息; 追加成本-正常业务所耗费用。
2、平均利润率。利息是利润的再分割,利息必须小于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利息的最高界限。
3、借贷货币资金供求状况。供大于求,贷款利率必然下降,反之亦然。另外,贷款利率还须考虑物价变动因素、有价证券收益因素、政治因素等。
不过,有的学者认为利息率的最高界限应是资金的边际收益率。将约束利息率的因素看成企业借入银行贷款后的利润增加额与借款量的比率同贷款利率间比较。只要前者不小于后者,企业就可能向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利率是指借款期限内利息数额与本金额的比例。我国的利率由央行统一管理。银行贷款利率参照央行行制定的基准利率,实际合同利率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下一定范围内浮动。
贷款利率是指借款期限内利息数额与本金额的比例。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出借人的借款合同的利率确定,当事人只能在央行规定的利率上下限的范围内进行协商。贷款利率高,则借款期限后借款方还款金额提高,反之,则降低。
贷款利率是借款合同双方当事人计算借款利息的主要依据,贷款利率条款是借款合同的主要条款。
⑷ 国家同期贷款利率是多少
法律分析:不同银行的贷款利率有所不同,也可能一致。以央行为例:
短期贷款:6个月(含),贷款利率为4.35个月至一年(含),贷款利率为4.35
中长期贷款:一年至三年(含)贷款利率为4.75年至五年,贷款利率为4.75年以上,贷款利率为4.9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五年以下,贷款利率为2.75年以上,贷款利率为3.25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的贷款利率均与央行一致。
法律依据:《贷款通则》
第十三条 贷款利率的确定: 贷款人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利率上下限,确定每笔贷款利率,并在借款合同中载明。
第十四条 贷款利息的计收: 贷款人和借款人应当按借款合同和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计息规定按期计收或交付利息。 贷款的展期期限加上原期限达到新的利率期限档次时,从展期之日起,贷款利息按新的期限档次利率计收。 逾期贷款按规定计收罚息。
⑸ 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是多少
若是想了解贷款基准利率信息,请您打开以下网址网页链接了解一下。
所在城市若有招行,可通过招行尝试申请贷款,贷款利率需要结合您申请的业务品种、信用状况、担保方式等因素进行综合的定价,需经办网点审批后才能确定。
(应答时间:2019年8月12日,最新业务变动请以招行官网公布为准。)
⑹ 同期银行贷款利率
法律分析: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一般叫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是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央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做出一定的上下浮动后的利率。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是根据国家在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状况,配合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综合计算出来的,一般不会经常换。基准利率是人民银行制定的指导性利率,人民银行设定的基准利率主要是针对金融机构和市场作为定价的参考指标,市场利率可以围绕基准利率上下浮动。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计算,与央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有关,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下浮动得出,而基准利率是根据国家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配合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综合计算来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第三十一条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存款利率的上下限,确定存款利率,并予以公告。
第三十八条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利率的上下限,确定贷款利率。
第四十七条商业银行不得违反规定提高或者降低利率以及采用其他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发放贷款。
⑺ 银行贷款同期利率是多少
法律分析: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一般叫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是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央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做出一定的上下浮动后的利率。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是根据国家在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状况,配合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综合计算出来的,一般不会经常换。与这个概念相关的是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也就是贷款基础利率,自2019年起,民间借贷等民商事活动均适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不再使用银行贷款同期利率这个概念。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 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
前款所称“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⑻ 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
法律分析: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中国人民银行的贷款利率是各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执行标准,各商业银行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贷款利率的上下限确定贷款利率。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第三十一条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存款利率的上下限,确定存款利率,并予以公告。
第三十二条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向中国人民银行交存存款准备金,留足备付金。
第三十三条 商业银行应当保证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支付,不得拖延、拒绝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
⑼ 银行同期贷款利率
法律分析: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一般叫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是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央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做出一定的上下浮动后的利率。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是根据国家在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状况,配合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综合计算出来的,一般不会经常换。
基准利率是人民银行制定的指导性利率,人民银行设定的基准利率主要是针对金融机构和市场作为定价的参考指标,市场利率可以围绕基准利率上下浮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第三十一条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存款利率的上下限,确定存款利率,并予以公告。
第三十八条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利率的上下限,确定贷款利率。
第四十七条 商业银行不得违反规定提高或者降低利率以及采用其他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发放贷款。
⑽ 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
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得知,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短期为一年以内调整后利率为4.35,而中长期为一至五年调整后利率为4.75;五年以上调整后利率为4.90。
拓展资料:
贷款(简单通俗的理解,就是需要利息的借钱。贷款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一定利率和必须归还等条件出借货币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广义的贷款指贷款、贴现、透支等出贷资金的总称。银行通过贷款的方式将所集中的货币和货币资金投放出去,可以满足社会扩大再生产对补充资金的需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银行也可以由此取得贷款利息收入,增加银行自身的积累。“三性原则”是指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这是商业银行贷款经营的根本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4条规定:“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1、贷款安全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首要问题;
2、流动性是指能够按预定期限回收贷款,或在无损失状态下迅速变现的能力,满足客户随时提取存款的需要;
3、效益性则是银行持续经营的基础。
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金额(本金)的比率。利率是决定企业资金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企业筹资、投资的决定性因素,对金融环境的研究必须注意利率现状及其变动趋势。利率是指借款、存入或借入金额(称为本金总额)中每个期间到期的利息金额与票面价值的比率。借出或借入金额的总利息取决于本金总额、利率、复利频率、借出、存入或借入的时间长度。利率是借款人需向其所借金钱所支付的代价,亦是放款人延迟其消费,借给借款人所获得的回报。利率通常以一年期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计算。
贷款利率,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向借款人收取利息的利率。主要分为三类: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 商业银行对客户的贷款利率; 同业拆借利率。银行贷款利息的确定因素有:银行成本。任何经济活动都要进行成本-收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