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房子是老人的儿子和放高利贷的合伙欺骗老人签字贷款,那老人有还高利贷义务吗
只有贷款的年利率才超过36%,才是高利贷,既然是用房子作为抵押的话,如果贷款还不上,的确要么还贷款,要么把房子拍卖。
如果遇到高利贷,可以这样处理。
虽然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民间借贷都受法律保护。
接下来,两分钟给大家科普一下,有关民间借贷的一些常识,希望大家能能清楚掌握,以免掉进陷阱。
1、合法的民间借贷才受法律保护
明知对方借钱的目的是非法行动,你仍然借给他,不仅不受保护,还会受相关法律制裁。
乘人之危,或者使用欺诈、挟迫等手段使对方违心借贷的,有责任的出借人只能收回本金。
2、民间借贷的1分利息怎么计算
通常月息1分即1%,年利率是1%*12=12%,借1万,1年利息1200元;
年息1分,代表年利率是10%,借1万,1年利息1000元。
3、如何界定高利贷
高利贷其实只是个约定俗成的词,法律并没有明文的规定和解释。
因此界定其实很难,刚开始是跟银行贷款利率对比,一般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就属于高利贷,不受法律保护。
而最新的界定标准是根据2015年最高法出台的有关审理民间借贷纠纷的《规定》,其中有两个关键数字要牢记:24%和36%。
举个例子,假如老王找你借钱,约定年利率不超过24%,后来老王耍赖不还钱,你去法院起诉他,要求返还本金和利息,法院是支持的。
假如当初约定的年利率是30%,这时就不一样了,超过24%的部分,法院是不会支持的,但是如果之前已经付过的,法院也不干涉。
而如果约定的年利率超过36%,那就属于所谓的高利贷了,法院会判决超过利息部分无效。
不过在现实中,很多放高利贷的公司,大多会采取手续费等名义,或阴阳合同,将借贷合同做到36%利息以下,以规避日后的借贷纠纷,需要特别小心!
4、有三种情况要注意
最后,有三种情况要注意(特别是写借条的时候):如果事先没有约定利息或约定不明确,视为无息借款;
提前还款,除非另有约定,否则按实际借款期计算利息;把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即利滚利,不受法律保护。
2. 家里老人被别人骗去贷款未遂应该报警吗
应该应该报警,如果你不报警的话,肯定还有别的人会上当受骗所以处于这个原因应该选择报警。
3. 老人被贷款150万,老年人被骗以后该怎么做
老人被贷款150万,老年人被骗以后应该怎么做呢?看到这样的事件时候我觉得非常的震惊和痛心,震惊的是现在的诈骗技术越来越高超了;痛心的是一个老年人在老年的阶段还要接受到这样的打击,一时间肯定是受不了的。老年人在现在这个社会当中其实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对象,因为大部分老年人其实是不适应现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社会的,这也就成为了很多犯罪分子盯上的目标,对于老年人浅薄的知识面,很多犯罪分子就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引诱老年人上钩。
其实这也就是给我们现代年轻人一个启示,在现在的社会当中,老年人也是我们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们信息发展和传播的过程当中,不应当让我们的老年人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让老年人跟上时代的步伐。
4. 资料被伪造、签名被冒充,六旬老人“被贷款”150万,如何警惕此类事件
日常应该对自己的个人信息,进行一个保护,不要让其他人有机会接触到,个人信息的泄露,就有可能出现类似的现象。根据媒体报道,事情发生在北京,一位银行工作人员只利用老人的房产证就放出了150万的贷款,而贷款其他的信息都是伪造的,放贷之后,这笔贷款很快就被划到其他人的户头上,老人没有收到钱,却莫名其妙背了一身的债。不过还好,最后法院判定该事件,是银行全部的责任,与老人无关银行自行承担损失。
5. 交通银行现疏漏!六旬老人“被贷款”150万,银行是否该为此负责
我认为是要负责任的,现在有一些工作人员认为自己是所谓的“铁饭碗”就工作马虎,且抛皮球式的讲责任划分到客户或者开发商的名下,他们认定哪怕自己错了,也需要客户被迫按照他们的的错的方向发展。
这个事情的经过是怎么回事呢?
银行工作人员办理贷款时让老人提供房产证,然后其他所有资料包括贷款合同签字,身份证,结婚证,工资流水等材料都通过工作人员虚假签字帮老人贷款150万,150万放贷在别人账户,供自己使用,最后还要求老年人还清贷款。法院最后判决,老人无需还清贷款,银行惩罚全部的责任。有的工作人员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或者自己的利益,通过欺骗的手段获取贷款,这是一种不负责任,且必须承担法律后果的行为,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我个人怎么看待这个事情呢?
首先我认为这种现在肯定不会出现在一个银行,其他的银行也会有同样的现象,为了满足个人利益,造成个人的工作任务,通过虚假签字,提供虚假材料等各种方式来骗去银行贷款的,银行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加大对此工作人员的处罚力度,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
6. 老人离奇被贷款150万,为什么骗子总爱找老人行骗
个人认为老年人容易轻信别人、贪图便宜是上当受骗的根源所在。所以骗子总爱找老人行骗,因为容易得手。
老年人更具有被骗的诸多条件特征:
一、保健食品,包括口服的、使用的,上当受骗者中老年人居多。骗子针对一些老年人企图长生不老的心理,施以小恩小惠的同时,不惜专人跟进,大打感情牌,釆用抓软肋等手法,把握住老人情感缺失的心理,就是骗子发财的机会。
7. 60多岁老太“被贷款”150万,无法偿还成老赖,她究竟是如何被贷款的
关于在银行贷款无力偿还的事情有很多,最近网上又有一则关于老人欠款不还的事件。一位69岁的老人在交通银行贷款150万未偿还利息被交通银行告上了法庭,经调查后发现,老人对此事并不知情,陈述说从未向交通银行贷过款,因此不愿意偿还这150万。可证据显示,老人不仅签订了贷款合同,还签订了高额抵押合同,将自己在北京市海淀区的房子作为抵押物来为这150万元的贷款做担保。然而老人表示自己从未在任何合同上签过字,所有资料里只有房产证件是真实的。在银行的指控被老人否认后,相关部门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最终得到证据并确认老人确实未曾向银行进行贷款,这才判决老人不用偿还这150万元。
为了防止被贷款事件的发生,平时一定要注意个人的证件和相关资料不可轻易授予他人,有合同或相关手续需要签字盖章的,一定要仔细阅读。银行办理贷款事务的工作人员在审核材料信息的过程中也一定要仔细严格,确认资料的真实性,切不可疏忽大意,造成不必要产生的后果和经济损失。
8. 老人被骗贷款怎么解决
报警吧,走法律程序解决问题吧
9.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被骗,为什么这些骗子会专门针对老人进行诈骗
无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各种各样的新闻中,我们都会发现老人已经成为上当受骗的主要群体。一方面:骗子找到老人之后,他们会对老人进行各种劝说和解释,从而导致老人比较相信骗子说出来的每一句话。另外一方面:老人不了解骗子所说的内容,而骗子侃侃而谈的样子却显示出骗子很专业。久而久之,有一些骗子专门来到各个农村或小区,找一些老人进行诈骗。除此之外,老人无法接受最先进的信息和知识,这也导致老人没有办法判断出整件事情的好与坏,从而导致骗子更容易上手。
第三个原因:老人比孩子更有钱
骗子之所以专门针对老人进行诈骗,更重要的是老人手底下拥有一大笔养老基金。现如今的许多年轻人都是月光族,他们不仅要面临着比较严峻的生活压力,年轻人也要维持着光鲜亮丽的生活姿态,这就导致年轻人很难存钱。相比于月光族的年轻人,老人手底下会拥有大量的金钱,骗子看到了老人拥有的金钱,他们自然会针对老人进行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