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海多少人贷款买房
上海新增个人住房贷款突破千亿。
1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6109亿元,同比多增811亿元。其中,去年12月上海人民币贷款增加665亿元,同比少增56亿元。
分部门看,去年上海住户部门贷款增加224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9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337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12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17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382亿元,票据融资减少783亿。
B. 上海出台房贷重磅新规!以“三价就低”审批贷款额度
上海二手房核验价已传导至房贷环节!
8月6日,中介机构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上海市房管局当日召开工作通报沟通会,8月6日起上海各银行审核贷款金额以“三价就低”为原则,即银行将根据合同网签价、涉税评估价、银行评估价三个价格中,相对最低的价格审批贷款额度。
另有银行从业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早在上个星期,沪上某几家银行已进行系统停机升级改造,以对接房产交易中心核验价系统。目前,上海房屋状况信息中心相关系统已经开通。
2021年以来的上海楼市各领域新政策已日趋完善:推出并完善一手房积分摇号制满足符合条件的刚需购房者,二手房实施价格核验体系并配套“三价就低”原则审批贷款额度降低楼市杠杆,法拍房实施限购补上限购政策“漏洞”,房贷利率抬升为市场降温。
上海房贷新标准
8月6日,市场消息称,6日起购房者申请贷款时,将从合同网签价、涉税评估价、银行评估价中,选择最低的一项,作为贷款额度审批标准。多家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向中国证券报记者确认该消息属实。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8月6日,上海市房管局召开工作通报沟通会。会议要求各银行审核贷款金额以“三价就低”原则,房地产经纪机构要对客户做好告知。
现在二手房过户之前都需要做网签,也就是在房管局系统的网上进行公示和签合同,合同网签价也就是在房管局系统里体现的成交价格,由卖家与买家商定而成。涉税评估价主要是由房产交易中心自动评估,也叫交易中心核验价,所缴纳的税费都是以该核验价格为准。银行评估价则是签订贷款合同之后,银行找其信任的评估公司评估所交易房产的资产价值。
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认为,三价取低作为贷款标准,有利于管控二手房市场热,进一步挤压投资客的空间,同时有助于银行规避楼市波动,抵押物价值缩水的风险。
卢文曦指出,以往的市场上,有个别投资客有意购买市场价低但银行评估价高的房产,比如实际交易额为200万,但是银行评估价为230万,此举可以获得更多银行贷款、降低实际首付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楼市热度,同时使得银行抵押物价格虚高、抵押物安全系数降低。“三价就低”原则下,这一现象将很难存在。
上海楼市政策日趋完善
2021年以来,上海多次出台楼市新政,一手房推出并完善积分摇号制、二手房实施价格核验体系并配套“三价就低”审批贷款额度、辅以法拍房限购和房贷利率抬升等多项政策,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一手房方面,上海今年推出新房摇号新规,并加以完善。
2021年初,上海新房摇号新规正式实施。购房人在认购后,将综合家庭、户籍、拥有的住房状况、5年内在沪购房记录以及在沪缴纳社保五大因素,拥有一个积分;再按照摇号人数比房源多30%的原则,按积分高低排序,选取进入公证摇号选房的人员名单。
该新规在热门楼盘摇号中出现“漏洞”。据中国证券报此前报道,上半年上海多个性价比较高的新楼盘积分门槛特别高,对应的社保月份多达200个月,年轻的刚需客户群体多数难以达标。据记者了解,很多买家通过直系亲属间的房屋赠与,以较低的手续成本转移房产,让某一家庭成员变成名下无房,获得积分高。
7月23日,这一“漏洞”被补上。当日,上海市房管局发文,自7月24日起,通过赠与方式转让住房的,受赠人应符合国家和本市住房限购政策;该住房5年内仍记入赠与人拥有住房套数。市场人士认为,随着该政策实施,上海楼市“打新”热有望进一步降温,第四批新盘上市后,触发积分制的项目数量将减少。
二手房方面,上海循序推出二手房价格核验制度和二手房“三价就低”贷款额度审批原则。
上海自去年12月开始加码对二手房市场的价格管控。2020年12月15日起,上海二手房交易过程中新增房源核验环节,每套房源将会有专属的核验编号和二维码,核验通过才能挂牌。2021年3月,上海市房管局再次通知强调严格房源核验,未经核验不得发布房源挂牌信息。根据2021年7月9日上海市房管局二手住房房源挂牌管理会议精神,7月19日起,上海房产交易中心对新申请核验房源增加挂牌价格信息的核验。没有通过挂牌价格核验的,房地产经纪机构和房地产信息服务平台企业不得对外发布该房源信息。
8月6日,上海市房管局召开工作通报沟通会,即日起上海各银行审核贷款金额以“三价就低”为原则,即银行将根据合同网签价、涉税评估价、银行评估价三个价格中,相对最低的价格审批贷款额度。至此,上海二手房从房源价格到贷款额度审批形成新的体系。
法拍房方面,上海年初正式将法拍房纳入限购范围,法拍房市场热度趋冷。
2021年1月底,上海法拍房实施限购政策,购买法拍房同样需要符合上海购房条件要求。2月份市场因政策调整,很多法拍房下架,叠加市场观望情绪浓厚,法拍房市场骤冷。即使3月房源陆续恢复上架后,市场竞拍次数、成交量、成交率均显著不及往年。在非核心区域,每平米成交价在一万元左右甚至不足万元的情况频繁出现,其中不乏中环附近的地铁口物业。
贷款利率方面,上海近期对房贷利率进行调升。7月23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与在沪银行召开会议,确定房贷利率上调事宜。首套房贷利率将从4.65%调整至5%,二套房贷利率从5.25%上调至5.7%,新规于24日零时开始实行。8月5日,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公告称,按工作实施方案,对7月23日之前(含7月23日)已完成一手住房认购、且选定房源的购房人,申请个人住房贷款按照调整前的政策执行。
以上多项新政的实施,使得近期的上海楼市明显降温。据上海链家研究院的监控数据显示,7月份上海全市共成交二手房2.4万套,环比下降15%,同比下降16%;成交金额819亿元,环比下降13%,同比下降15%。
C. 中国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15万亿元人民币 是怎么回事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报道,中国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环比急速回落,季节性因素减弱,企业和居民中长期贷款均大幅下降。中国央行同时公布,2017年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3166亿元。
随着总新增贷款下降,2月份企业中长期贷款也大幅回落。央行公布,2月份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731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38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018亿元,意味着中长期贷款在总新增贷款中占比51.4%。
此前1月份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1.5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33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52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在总新增贷款中占比74.9%。
同时,随着调控持续,2月份以住房贷款为主的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也大幅回落,但占比稍有回升。央行公布,2月份住户部门贷款增加300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80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804亿元,这意味着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占比为32.5%。
1月份住户部门贷款增加752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22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293亿元,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占比为31%。去年12月份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4217亿元,在当月总的新增贷款中的占比为40.5%,已较前几个月大幅回落。
中国央行同时公布,2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1.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0.2个和2.2个百分点。M2增速低于预期。上述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预计,2月末M2增11.4%。
此外,2月末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21.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6.9个和4个百分点。同时,2月末流通中货币(M0)同比增长3.3%。
D. 2021年银行利率是多少
以四大行的定期存款利率为例,三个月利率为1.1%,半年利率为1.35%、半年利率为1.55%、一年利率为1.75%、两年利率为2.25%,三年和五年利率为2.75%等。
2021年1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82.2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76.32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6个百分点。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58万亿元,同比多增2252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27万亿元。
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27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448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55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75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04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405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992亿元。
(4)12月份上海住户部门贷款增加扩展阅读: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金融机构贷款合理增长,信贷结构优化,贷款利率明显下降,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创有统计以来新低。人民银行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
2020年12月,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较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至3.85%,5年期以上LPR下降0.15个百分点至4.65%;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03%,同比下降0.41个百分点,创有统计以来新低。
E. 央行:12月M2同比增8.1% 全年住户部门贷款增7.36万亿
观点地产网讯:1月15日,央行发布2018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报告指出,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82.67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狭义货币(M1)余额55.17万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0.3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7.32万亿元,同比增长3.6%。全年净投放现金2563亿元。
贷款方面,12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41.7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4个和0.8个百分点。
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6.17万亿元,同比多增2.64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7.3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4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95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8.3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98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6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89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4401亿元。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8万亿元,同比多增4995亿元。
12月末,外币贷款余额7948亿美元,同比下降5.2%。全年外币贷款减少431亿美元,同比多减953亿美元。12月份,外币贷款减少110亿美元,同比多减158亿美元。
存款方面,12月末,外币存款余额182.52万亿元,同比增长7.8%。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77.52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比上月末高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8个百分点。
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3.4万亿元,同比少增107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7.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2.16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59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96万亿元。1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916亿元,同比多增8845亿元。
12月末,外币存款余额7275亿美元,同比下降8%。全年外币存款减少634亿美元,同比多减1413亿美元。12月份,外币存款减少39亿美元,同比多减104亿美元。
另外,2018年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1012.71万亿元,日均成交4.02万亿元,日均成交比上年同期增长26.4%。其中,同业拆借日均成交同比增长75.7%,现券日均成交同比增长46%,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同比增长20%。
12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57%,比上月末高0.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34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68%,比上月末高0.2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43个百分点。
数据中还显示,2018年,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发生3.66万亿元、1.45万亿元、8048.1亿元、1.86万亿元。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07万亿美元。12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8632元人民币。
F. 上海楼市遭二度锁死,二度锁死是什么意思
从某种意义上说,广义货币M2的同比增速可以看作是印钞的速度,这个大家都理解。而当狭义货币M1增速上升的时候,则表示流通中的现金以及企业账户里的现金开始增多,一般来说这预示着人们即将或已经进行消费或投资。
2020年11月的狭义货币同比增速达到了10%,为2020年全年最高,也是近两年来的高点。所以,正是在此时,上海、广州、杭州、南京、成都等城市,在M1/M2增速的带动下,出现了房价轮动上涨的局面。
但从以上数据中也可以看出,到了2020年12月,国内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增速出现了双双掉头向下的拐点。其中,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速“拐”得更为明显。
其实,货币政策出现这样的拐点并不足为奇。从2020年4月20日之后,央行就再也没有降过息,也没有降低过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央行也曾多次提及,要让货币政策逐步回归常态,以稳字当头。经过大半年的政策观察期,央行选择在12月让M1、M2的增速形成拐点,可谓是等待了许久。
懂得货币供应量与楼市走向关系的人一定会明白,如果货币供应增速出现拐点或转向,将对房价的走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值得说明的是,货币政策虽然出现了拐点,但楼市不会因为拐点而马上调头向下,所以现有一线城市楼市的热度还能持续一段时间。不过,有些聪明的资金,肯定会提前做好准备,在获利之后准备撤场了!
就在此时!作为中国一线城市代表的上海,祭出了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这要么是真心实意地在贯彻房住不炒的政策要求;要么就是想在当下的拐点,锁住上海楼市横盘3年之后,等来的上涨红利。
这样做也无可厚非,要知道,政策一直是要求房住不炒,而不是一棍打死。
所以,进一步推论,只要目前的货币政策拐点趋势不变,2021年全国楼市行情大概率是在现有的向上惯性趋势之下,形成一个前高后低的走势。而这个走势,将会在一线城市、大城市核心都市圈表现得更为明显(请注意:三四线城市以及更小城市的房产,无论涨跌最好都不要去碰,除非是必须的自住需求)。
当然,2021年的货币政策也许还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调整和转向,以上的判断仅仅是基于已经发生的事实而做出。
G. 多地围堵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银行“抽贷”震慑投机者
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查后,或已进入实质处罚阶段。近日,网上流传上海一违反贷款用途的个人贷款被提前收回。除了上海之外,在政策监管的压力下,在北京、广州等地,一旦查出消费贷、经营贷用于购房的情况,根据借款合同,也有被抽贷的可能。
从去年年底至今,房贷政策一再收紧,先是央行对各个银行的房贷设置了“两道红线”,而后,以一线城市为主的热点城市频频推出住房信贷管理措施。
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将加强违规资金流入楼市的监管力度,而“抽贷”举措也将对投机者造成震慑作用。
信贷资金挪用于购房接连被罚
近日,一份网传归属地为上海的《个人贷款提前收回告知函》显示,因贷款人未按约履行借款合同第四条关于“贷款用途”的相关约定,银行宣布这笔近300万元贷款提前到期,并通知贷款人须在3月31日前全额归还贷款本息。
一般来说,当贷款人违规使用贷款资金时,根据合同约定银行有权提前收回贷款(即“抽贷”)。在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看来,上述告知函主要是涉及经营贷挪用至购房,银行收回贷款,这也说明此前房贷检查已经进入落实阶段。
据悉,早在今年1月29日,上海为了防止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等信贷资金违规挪用于房地产领域,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个人住房信贷管理工作的通知》,对2020年6月份以来发放的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以及个人住房贷款进行全面自查。借款人存在违反合同约定行为的,将按照合同约定给予惩戒。
值得注意的是,据媒体报道,为了严控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除了上海之外,多地银行在自查中若发现这种情况,也会按合同要求借款人提前还款。
从惩戒力度来看,据潘浩介绍,以往的政策并没有涉及收回贷款。早在2016年,上海就发布调控政策要求首付资金为自有资金,当时的处罚方法是将违规者拉入失信名单。同年,深圳也同样发布相关要求,着力打击互联网金融企业、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首付贷、众筹购房、过桥贷等金融杠杆配资业务。而2017年-2020年,各地在房贷方面的监管政策,主要落实在打击通过流水造假骗取贷款的行为。
此前,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建议,购房者须慎用一些非正规的贷款手段,比如消费贷、经营贷筹集首付资金,因为现在查处力度非常大,甚至未来可能面临处罚。
除了银行抽贷之外,近期,各地银保监局也不断开出“罚单”,主要是针对违规放贷或对贷款用途监管不力的银行。比如3月8日,中国银行台州市分行因为贷后管理不到位,存在信贷资金被挪用于购房等情况,被罚款89万元。而对于农业银行沈阳分行南湖支行违规发放个人商品房贷款行为,则被给予警告处罚。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从近期的地方动态来看,各地银监部门都在加强对经营贷贷后的资金流向检查。包括交易背景的真实性,受托支付的流程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大额提现,是否存在借款人及直系亲属在近半年内购房的情况等。
各地严控消费贷、经营贷流入楼市
事实上,从去年年底至今,房贷政策一再收紧,先是央行对各个银行的房贷设置了“两道红线”,明确限制了房贷总额比例。而后,以一线城市为主的热点城市房贷监管政策接连推出。
1月30日,北京银保监局发布消息称,要求各行对2020年下半年以来新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合规性开展全面自查,发现个人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等问题,对银行机构从严顶格处罚。2月10日,北京银保监局发布 《关于加强个人经营性贷款管理 防范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通知》,要求严格实施贷前调查,尽职落实贷后管理。
与此同时,今年2月,广东银保监局下发通知要求,严肃查处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行为。提到强化大数据筛查,严肃查处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行为,形成市场震慑。
除一线城市外,二线城市也出现监管举措。3月3日,杭州市明确严禁发放用于购房首付款或偿还首付款借贷资金的个人经营性贷款和消费贷款,严格个人经营贷和消费贷真实性审查,加强贷后资金管理。
对此,李宇嘉认为,去年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主要在上海、深圳、广州,今年可能会扩展到二线城市。因此,必须从政策上堵住经营贷可能流入楼市的渠道。
李宇嘉表示,如果经营贷进入楼市的漏洞不堵住的话,按照目前的楼市形势,今年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的范围和规模要比去年更大。一方面是因为经营贷投放的压力比较重,另一方面,随着楼市调控强度加大,房贷利率会上升,经营贷和房贷利率之间的剪刀差也会扩大。
据3月10日央行发布2021年2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36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其中,2月居民部门贷款增加1421亿元,同比多增555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113亿元,同比多增3742亿元。有业内人士认为,2月楼市成交仍然保持热度,支撑居民中长期贷款继续增加。
“违规资金”流入楼市监管力度或将加大
“上海、深圳等地这一轮房价上涨和信贷违规进入房地产关系非常大。”此前,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今年以来,房地产调控的着力也是调控信贷,调控效果要看这一政策执行力度如何。
李宇嘉也认为,严打经营贷和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将是今年房地产调控的主要工作,也关系到今年的楼市能不能稳定下来。目前,全国楼市的运行态势和2016年类似,也就是从深沪一线城市,蔓延到广州、北京以及热点二线城市。如果不控制经营贷的流向,将可能助推新一轮泡沫的攀升。
对于今年房地产金融环境,潘浩分析称,从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到“房地产泡沫风险依旧很大”,可见今年对于房地产金融的监控将持续加强,特别是落实在“违规资金流入楼市”方面,将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
不过,李宇嘉表示,监管经营贷流入楼市实践中也有难度。在房贷额度和占比受到管控的情况下,银行更有动力去发放房产抵押变相进入楼市的经营贷,缓冲房贷下降造成的利润损失。
李宇嘉认为,未来,更多是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联合检查,以及商业银行总行审计部门的贷后检查。银保监会也会协调银行与银行之间资金追踪的合作,也就是如果资金从A银行贷出来,以后流向了B银行,那么也会要求B银行配合检查。
潘浩预计,后续对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将加强“违规资金”流入楼市的监管力度,“提前回收贷款”措施将对房地产投机者造成震慑作用。
“如果出现资金违规使用的情况,就会有抽贷的可能性,近期各地已经对部分违规贷款做出了抽贷的举措。”李宇嘉如是称。
H. 突发重磅!国管公积金实行二套房“认房又认贷”
职工二套房公积金贷款“认房认贷” 最高额度降至60万
4月12日,中央国家机关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调整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进一步优化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
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通知》表示,职工购买政策性住房的,确定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以下简称贷款)额度时不考虑缴存余额、缴存年限、配偶缴存情况及调节系数等因素。
同时调整贷款申请缴存条件,申请贷款时的缴存时间由原来的“借款申请人应建立住房公积金账户12个月,申请贷款前12个月(购买政策性住房的为6个月)应足额连续缴存”,调整为“借款申请人申请贷款时应连续缴存住房公积金6个月(含)以上”。
并进一步实施差别化贷款政策。住房套数的认定标准由“认房不认贷”调整为“认房认贷”;调整首付款比例和二套住房最高贷款额度。
将首付款比例由统一的20%,分类调整为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首付20%;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之外首套住房的,首付30%;购买二套住房的,首付60%,同时二套住房贷款最高额度由80万元降至60万元。
央行: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5.81万亿 住户部门增1.81万亿
4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19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3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47.77万亿元,同比增长13.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42.11万亿元,同比增长13.7%,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和0.9个百分点。
而一季度内,人民币贷款增加5.81万亿元,同比多增9526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1.8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29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38万亿元。
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4.4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05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57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7833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4879亿元。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69万亿元,同比多增5777亿元。
同期末,外币贷款余额8410亿美元,同比下降3.4%。一季度外币贷款增加461亿美元,同比多增137亿美元。3月份,外币贷款增加62亿美元,同比多增285亿美元。
I. 房贷利率松动了银行房贷最快一个月就放款!网友:还能再快一点
9月22日,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至此,LPR利率已17个月未变。
年初以来,个人房贷利率仍一路走高,多地已经处5%以上高位,部分地区甚至突破6%大关。 一边是按兵不动的LPR,一边是高歌猛进的房贷利率,银行利率加点的幅度从年初以来逐月上升,房贷审批的时间延长,甚至有银行表示要明年才能放款。
9月以来,部分地区出现房贷审批期限缩短和房贷利率局部下调的情况,时代周报记者致电广佛地区多家银行,证实房贷利率水平和放款排队期限出现松动的迹象。“我希望银行放款能更快一些。”广州一名购房者向时代周报记者感叹。
房贷利率持续走高已半年
据贝壳研究院数据,深圳、北京和上海的房价/收入比目前超过20。这意味着普通人将需20年才能买得起一套房。
今年以来,房贷利率不断上扬。2021年上半年,经多次上调房贷利率,四大行广州分行首套房房贷利率上升至5.85%,二套房房贷利率一度冲破6%大关,高至6.05%。
有媒体报道称,四大行深圳分行均已在5月上调房贷利率,首套及二套分别上调15及35个基点,利率分别为5.10%及5.60%。这也是在2020年6月之后,深圳首次提高房贷利率。
7月23日,在住建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后,上海正式宣布上调房贷利率,将首套调至5%,二套利率调高至5.7%。
目前,北京市场房贷利率执行首套不低于相应期限LPR 55基点,二套不低于相应期限LPR 105基点的定价标准,暂未出现变化。但部分银行对贷款人的资质审查更趋严格。
除一线城市外,杭州、温州、佛山等地房贷利率也出现不同程度上调。南京已有多家银行“破6”,太原大部分银行房贷利率也已上浮至5.35%左右。据贝壳研究院数据,2021年6月,72城主流首套房贷利率为5.52%,二套利率为5.57%,比5月分别上浮了5个和4个基点,平均放款时长延长至50天。
与房贷利率高歌猛进相比,从2020年3月1日房贷利率新政正式实施,LPR次月下调至1年期3.85%,5年期及以上4.65%以来,已有17个月未发生变化。
广佛地区房贷出现松动?
针对此前不断走高的房贷利率,民生银行广州分行相关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房贷利率本就较一般消费贷更高,银行需要更高利率获得风险补偿。房贷利率近期不断升高,更多是为了遏制投机和炒房。
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年内全国房地产调控累计突破400次,月均超过50次。2020年前8个月,调控次数为368次。
2020年最后一天,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和个人房贷的占比要求,从源头限制银行房贷的发放规模和速度。
同时,房贷趋紧也受到银行信贷资源腾挪调整的影响。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热度较高,根据央行2021年第二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以房贷为主的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3.43万亿元,对银行信贷资源造成较大占用,导致前二季度出现额度紧张。
市场人士认为,二季度末,为迎接半年度资产集中度考核,部分银行开始主动减少按揭资产投放,待考核结束后,第三季度开始银行贷款额度紧张情况将得到缓解。
有媒体报道称,佛山地区房贷放款提速,广州则出现房贷利率下降,四大行及广发、邮储、招行等银行均下降10个基点。此前,广州、佛山地区主要银行房贷利率最高均已破6%关口。
9月23日,时代周报记者致电广佛地区多家银行咨询,发现部分银行房贷利率、审核条件和发放时间出现不同程度松动。佛山招行的一名客户经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招行房贷利率仍与四大行保持一致,但放款时间有所松动,最快一个月即可放款。贵宾客户还可享有贷款优惠。不过,招行广州分行二手房贷中心人士则否认存在贷款利率优惠,这名人士还表示招行并未停止二手房业务,仍在有序接单。
一家股份制银行广州分行的一名支行负责人表示,目前房贷放款排队时长估计最短为三个月,利率首套为5.95%。私银客户可申请优先安排,利率也可获得一定优惠,最低为5.85%(下降10个基点)。
多名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的人士认为,相较年初,房贷额度已趋向宽松。随着银行房贷额度的释放,供给扩大,供需矛盾缓和,房贷价格升高态势或将得到缓解,但房贷利率短时间内不会明显下降。
J. 2021年银行利率是多少
以四大行的定期存款利率为例,三个月利率为1.1%,半年利率为1.35%、半年利率为1.55%、一年利率为1.75%、两年利率为2.25%,三年和五年利率为2.75%等。
2021年1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82.2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76.32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6个百分点。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58万亿元,同比多增2252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27万亿元。
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27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448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55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75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04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405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992亿元。
(10)12月份上海住户部门贷款增加扩展阅读: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金融机构贷款合理增长,信贷结构优化,贷款利率明显下降,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创有统计以来新低。人民银行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
2020年12月,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较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至3.85%,5年期以上LPR下降0.15个百分点至4.65%;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03%,同比下降0.41个百分点,创有统计以来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