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银行贷款 > 印度500亿无息贷款

印度500亿无息贷款

发布时间:2022-09-28 15:31:53

① 日本贴钱150亿帮印度造高铁是真的吗

据日本媒体报道,正在印度访问的日本自民党总裁外交特别助理河井克行9月5日在新德里发表演讲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于9月13日至15日访问印度,届时将参加印度高铁的开工仪式。

河井克行在演讲时称,印度高铁项目是一项标志性项目,标志着日印关系进入新的时代。他希望在安倍访问印度期间,印度高铁项目能有重大发展。

这条高铁连接孟买和艾哈迈达巴德。艾哈迈达巴德是莫迪家乡的商业重镇。这条高铁也是印度规划的首条高铁线路,预计总长505公里,建成后两地旅程时长将从7-8小时缩减至2小时。项目总造价约为9800亿卢比(约合147亿美元)。这条高铁最终或将通向新德里。

日本政府计划为该项目提供超过超廉价贷款,期限50年,年贷款利率仅为0.5%。要知道,日本一般只会提供1.5%的贷款利率和不超过25年的贷款期限。

② 中国对外援助的21%属于无偿援助,这种中国式的帮扶,到底谁受益最大呢

中国21%的对外援助是其他国家受益。过去对俄罗斯的援助为4000亿美元,而对非洲的援助仅为600亿美元。除了这两个国家,委内瑞拉是650亿,印度尼西亚是500亿,拉丁美洲是1180亿,巴西是100亿,厄瓜多尔是120亿,安哥拉是74亿,中东国家是550亿。

要知道的是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当地涌现出像倪春兵这样的一批人才,要发挥好他们的带头作用。合户入户是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良方”。“一是要求贫困户有能力自食其力,二是鼓励贫困户自食其力。人们带领其他人致富。能够更好地带动贫困户不用担心饲料、防疫、销售等问题,可以直接享受猪肥育放后的福利。在该模式已在全区多个乡镇推广,惠及全区约30%的深度贫困户。

③ 印度中的硅谷班加罗尔,同等于哪一年的深圳

班加罗尔坐落于印度南部的卡拉塔克邦,16世纪以前的历史记述不明。自英国进驻印度后,在这里变成英国人的半殖民地,直至印度独立英军才撒离。在英国殖民统治期内,班加罗尔创建了相应规模的工业体系。二战时,这里是英国至关重要的军事基地,为英国航空制造业出产零部件。

身为印度硅谷,班加罗尔免不了同有中国硅谷之称的深圳比起来。2019年深圳GDP总值将近4000亿美元,班加罗尔为1000亿美元,二者的相差也是相当之大的。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建设、医疗服务、环境污染问题等领域,全部都是班加罗尔必须应对并急需解决的难题。总体而言,今天的班加罗尔大概等同于深圳2010年左右的水平。追上深圳有一段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④ 金融危机

一、美国

美国是本轮金融危机的发源地,因此所受的损害最大。不管危机的时间周期长短如何,怎么结束?危机对美国的实体经济的打击是明显和巨大的。也由于金融危机发端于美国,人们会从对美国华尔街的怀疑发展到对美国诚信的怀疑,因此美国的债务发行将遇到大的阻力,加上美元的国际垄断地位因为金融海啸而遭受削弱,因此美国在财政和资金筹集上会有大的困难。因而经济会不景气(美国的经济发展是靠外来资金维系的,外来资金的减少,必定影响经济)。经济实力的减弱也会相应的影响美国的国际影响力。例如援助减少、驻外机构经费减少、对外投资减少、……等等,这些都会削弱美国的影响力。

美国国际影响力的减弱对美国、对世界来讲,都不是坏事。美国因为国际影响力的减弱会促使他们反省过往过度干预的政策,可以让他们改变以价值观外交为主的政策导向,转而回归到门罗后注重经济利益的保守主义政策上。而美国前期的国家政策正正好是美国崛起的关键。对世界来讲,国际环境中如果减少了美国以自己意志为主调的指手画脚,国际关系将更加的民主和谐。

美国国际影响力的减弱还表现在“美国梦”的破灭。原来大家误以为美国的强大是因为其发展模式好。很多民众很相信美国的说教。因为美国不但原来自己的经济发展好,那些跟随美国的,如韩国、日本、西德也都有好的经济发展。这次的经济危机后,人们就会仔细分辨韩国、日本与西德的经济发展并不全是美国的功劳,而与他们的民族的组织纪律性有关。

为美国总结三个经验教训:A。武力只是保障和获取利益的手段,而不是目的。B。价值观外交可以为美国带来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以及相应的带来经济利益。但价值观外交只是一种施加影响的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则是国家的重要职责,不能舍本逐末。为价值观的贯彻而损害国家经济利益。C。一切经济运行以量入而出的经济原则来进行,如果入不敷出则不管收入来源多么的广泛都将难以为继。即使享受铸币税的美国也会因为赤字而乱了方寸。

美国如果调整政策保持美元的稳定,则维持其第一大国的经济基础还存在。如果美国还继续超量消费,入不敷出。而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弥补财政和贸易赤字,则美国是杀鸡取卵,自毁长城。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对长期贬值预期的美元将失去信任,美元也难逃衰落的命运。如果美国的有识之士,可以反省以往政策,并确保美元的价值长期稳定(比维持美国军事力量的优势还重要),如果采取这样的措施,美国的经济还是有扭转的可能。因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会带来货币的需求,一年成万亿美元的世界新增量财富可以为美国带来几千亿的铸币税(货币需求可让美国有发行货币的空间,而货币对美国来讲是无息贷款,或者说是逐年减值的贷款)。还有美国有强大的科技力量和生产里,美国的恢复如果政策对路还是有机会的。美国是生是死在于美国的决策者,关键是维持美元的稳定价值,也是人们对美国的信心(国家信誉)。虽然现在,保持美元稳定会有很大的经济困难,但币值稳定这个根本问题美国领导人如果忽略了,或心存侥幸,认为大型的计算机预测系统可以测算出允许美元贬值的程度,继续采取美元贬值政策,则美国衰败无疑。因为大型的计算机预测对本次的雷曼破产的效果和次贷危机影响的预测是不准确的。机器与模型并不一定能准确的预测结果。

二、理论方面

以往西方的国际关系理论都以权力为中心和国际无政府无秩序这样的假设来研究国际关系。由于金融海啸从美国开始并蔓延至整个世界,这样的事实会导致西方的理论研究者着手研究国际关系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这就是中国俗语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古代的“天、地、人”各成系统又互相联系的“系统论”和唯物主义观点必将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宠儿。以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系统化理论观点,将引导新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

国际合作从原来的气候到能源再到现在一致的金融行动,这种种的事实都说明国际间合作的深化。原来以欧美为主的国际关系理论也将发生大的变化,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俄罗斯文化还有世界各地其他的文化都将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做出有力的贡献。大家都会明白:国际秩序并不是因为无政府没秩序而不存在。种种的规则、条例、习惯;大量的经济、环境、政治、军事的实际操作例子证明国际秩序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只是没有像国家内部那样明显存在着执法者和仲裁者。但人类的普遍价值观还是引导着国际关系的秩序建立。以后的国际秩序建立会更加的深化。首先表现在各国已经有意愿建立金融和经济方面更加全面的合作关系和制度,随着金融和经济合作的深化,各国会在法律和平等制度的建立慢慢建立共识。国际新秩序呼之欲出,但又困难重重。新的、有效的国际新秩序必将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发展出来,新的政治合作机制和军事也将慢慢呈现。国际将迎来一个和平及民主化的新时代。虽然美国的执政者会因为不甘心领导地位的失落,而不断的惹是生非。但每一次的捣乱都将导致美国衰落速度的加快,直至美国不被认为是世界领导者为止。

三、大国家观念的确立及民族自决行为的减弱

金融海啸令富裕的冰岛一夜破产,这让那些热衷于小国家、小民族意识的思想家汗颜。小国家小民族抵抗风险的能力极弱这是一个明显的事实,而且印度、巴西、印尼等大国家在这次的金融海啸中显示出很强的抵抗经济风险能力。因此金融风暴会令那些热衷独立,在各个国家内部闹独立的思想家反思,毕竟小国家的抗风险能力和保障人民幸福的能力很弱。这就会弱化那些搞独立的民族分子的行动力。可以说金融海啸会在国际间大大的强化强化“大国家”观念。原来不愿意加入欧盟的冰岛在本次的金融危机后,表示愿意加入欧盟就是最好的例子。

还有随着危机防范意识的增强,以后小国家的结盟会更加的强化。像东盟、海湾国家联盟、安第斯地区联盟、非洲国家联盟、阿拉伯联盟等的作用将大大的强化。弱小国家协同行动除可以保障国家安全外,还可以保障经济及金融方面的安全。

而事实上大的经济模式和大经济可以互通有无、互补不足,是有效的、低损耗的政治和 经济制度。聚合是一种长期的国际演化过程。这过程虽然经历了二战后的反向发展,但这次的金融危机又再让人们思考:是大国有利还是小国有利?有悠久发展历史的中国就坚信“大一统”理念,大一统可以减少耗费。是较佳的社会发展模式。美国原来的各邦发展组合成为现在的美国;荷兰和意大利也是由小邦小国组合成为现在的国家模式;德意志更是由众多的小国联合组成现在的德国;印度;……等等的实例都可证明大组织的优点。世界国家或世界政府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大方向。至于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社会怎么解决国际平等和执法问题则是无需忧虑的事。这就像人类从原始社会发展到现在的国家模式一样,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会发展出公平合理以及低损耗的社会制度,不需我们杞人忧天。

认为自私自利的国家行为是“零和关系”,难以和谐共处的西式国际关系立论,应该是不成立的。一样的自私自利原始个人,不也好好的演化,共处在现在的法制社会中?人类是有智慧的他们会慢慢演化产生出合理、有效的平等机制。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其影响也是带有全局性的。而且,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并将继续对世界经济各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美国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模式受到质疑。此次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市场不受监管和金融体系规章制度缺失的弊端。为了遏制金融危机的蔓延和深化,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从自由主义向凯恩斯主义即国家干预方向回摆。

世界经济高增长期中断,发达国家同时陷入经济衰退。受国际金融危机拖累,2008年及未来两年内世界经济增长将显著放慢。日本、欧元区和美国,世界三大经济体在二战后首次同时陷入衰退。据估计,美国经济衰退将经历至少18个月,为大萧条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衰退。

能源资源“超级牛市”将可能终止。世界银行在《2009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称,最近石油和粮食价格大幅度下跌,标志着过去几十年来历史上最严重的商品价格上涨的终结。

主要经济体调整增长方式。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正促使美国消费进行多年的调整,同时,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正在调整增长方式,积极扩大内需。但真正改变全球经济失衡局面还需要印度、日本、德国等国家扩大个人消费。

国际金融体系酝酿重大改革。危机导致国际金融体系重新洗牌,也为改革不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提供了契机。显然,在可见的未来,对现行国际金融秩序的改革如果仅限于作些修补,特别是美欧要维护其既得利益,就不可能对现行金融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西方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危机证明了全球化与缺乏可信的国际监管之间的矛盾日渐增大。这促使各国重新认识和评估全球化及其负面影响,对美国倡导的经济和金融自由化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

美国经济金融实力遭受一定损蚀。金融危机表明长期以来美国金融体系稳定的神话被打破,显示纽约华尔街在全球金融体系的主导地位下降。面对全球性危机,美国主导世界事务的能力下降,必须与欧洲、日本及中国等新兴大国联手“救市”。危机使美国背负上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对外经济政治影响也将受到限制。

中国在危机中发挥独特的稳定作用。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遭遇严峻挑战,但也带来一些重要机遇。与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一样,中国被视为重要的稳定力量。
中国不要盲目地参与美国救市行动

美国今天至少有上百万亿美元的金融泡沫和几十万亿美元的债务,当危机再次爆发时,美国政府如果还继续动用注资的办法来救市,只能使美国的泡沫气球越吹越大,将来破起来造成的危险更大。因此,美国国会和一百多名经济学家反对政府救市是有道理的,就是不愿让金融泡沫继续鼓下去。当然,不出手救市的结果是很明显的,那就是一批批银行和企业要破产跨下去,美国财富和美国经济要露出真原形,与美国有关的一切债权国都要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美国财富缩水将达到什么程度?如果将美国政府和企业里用金融衍生工具包装和虚拟出来的虚假财富挤出去,那么美国当前的财富量将大幅缩水, 如果退回到实物经济,美国的股市将跌回3000点。水落石出之后,美国的实物经济总量并没有多少。以实物经济总量来衡量,中国要成为世界第一大国。

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是:让不让美国这个财富大气球撒气?如果不让它撒气,或者不让它撒彻底,那么美国就会象一个定时炸弹一样时刻悬在世界各国人民头上,随时随地地对人们形成威胁。因此,最好的办法是让这个泡沫适当地破灭。让美国回到实物经济。这样对美国和世界其他各国都有好处。

因此,我认为不要人为地去干预危机,中国不要以传统的方式(如注资或收购)进行救市。美国财富泡沫破灭的晴雨表就是股市,只有道琼斯跌到5000点以下,或者跌回90年代初期的2000点和3000点,美国的危机才有可能见底。如果美国退回实物经济,如果美国经济露出其真实的原形,那么美国的GDP将大幅萎缩,中国的GDP将在几年内超过美国。但在这期间,中国也要付出巨大的损失。

譬如,中国投入美国的1.2万亿美元的债券投资就要化为乌有。那么现在中国参与美国救市行动,这批海外投资就能保全和收回来了吗?也不可能。这是因为美国的债务窟窿太大,七八千亿美元仅仅是杯水车薪,今天暂时把危机止住,过些日子还会进一步恶化,并把所有购买美国金融资产(债券)的国家都牵进去,七八万亿美元也不够补窟窿的。所以,中国如果现在参与救市,就等于雪上加霜,那就是在2万亿美元的损失之上再添额外的损失。

因此,一动不如一静,中国不如静观其变。中国决不能再损上加损了!看看美国的债务量有多大,政府的债务现在已经10万亿美元,民间的债务要高达几十万亿美元。美国现在砸锅卖铁可能也还不上这样巨大的债务,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赖帐。而赖帐的办法就是印钞票,让美元大幅贬值 ,造成超级通货膨胀。其结果,那就是所有持有美元的国家的外汇资产大幅贬值。中国的将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早已是铁板钉丁的打水漂了。

其结果肯定是一场大清算,如果一眼就能看到这种后果,那么今天中国政府的做法就是立即行动起来,想法挽救损失。如何拿这2万亿外汇储备换回点真实资产。

中国挽救损失的办法:来一场外资企业国有化!

立即用海外债券收购美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的股权以及美国部分企业的股权

中国的第一目标首先是保卫将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首先是已经投到美国的大约1.2万亿美元。这笔投资,有的已经拿不回来了,譬如购买的3700亿美元的“两房”债券,购买的5000亿美元的政府国债也不好抽出。怎么办?那就是进行两国政府间的谈判,动用国家力量来保卫自己的海外投资。

中国是一个被美国绑架者,但中国手中也有讨价还价的筹码。具体办法就是,用我国的海外债券回购美国企业在华投资企业的股权。譬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上海的投资,中国要用美国国债将其股权收回国有。对美国所有的在华投资企业,凡是涉及到国家安全战略性的企业,统统进行股权收购。中国也要象美国一样来一场外资企业国有化!

中国不是再向美国贴钱,而是出售债券,换回美国在华企业的产权。这样做,既是在拯救美国,也是在拯救中国本身。既是在向美国注资,又是让美国企业回归美国。

目前,美国在华投资共有大约2000亿美元,只需要动用我国的海外外汇储备一部分就可以完成这一任务。中国政府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那么随着美元的大贬值和美国企业的破产倒闭,中国的海外投资很快便会化为乌有。

在美国破产之际,中美两国要进行一场大清算,中国购买美国的债券美国可以赖掉,但美国投进中国的企业,美国赖不掉,中国可以拿美国的在华企业做抵押。即使如此,也难以挽回巨大的海外投资损失。只不过是亡羊补牢而已。

⑤ 印度在苏联解体的时候欠俄罗斯外债欠了多少钱

印度是用一种什么方式,巧妙的归还了苏联外债的。

我们知道冷*战*时*期印*度对美*苏*两*国,是两*面讨*好两面*派,所以从两个国*家都获得了大量的援助。在这中间苏*联为了遏*制*中*国,所以特意的扶持印度。在苏*联和印*度这几十年的交往之间,苏*联给印*度援助了大量的什么钢厂、水泥厂、石油厂等等,还有大量的农业项目。总共的援助加上无期贷款大概有一百多亿卢布。

⑥ 印度富豪成亚洲首富,印度的贫富差距有多大

⑦ 印度的软件为什么那么牛

软件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属于知识和智力密集型产业。近几年,中国软件业虽然保持稳健、快速的发展,并且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软件人才,但每年仍存在几十万的人才缺口。关于解决软件人才荒的办法,是很值得向印度学习的。在人力资源日益成为软件业发展第一大资源的今天,印度的“软件人才战略”给了同样期待在软件上“创造辉煌”的中国同行以巨大的启示。

众所周知,印度是一个软件大国,单看他们“世界第一大软件外包供应国”的名号就能知道软件业在他们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分量,他们的Java程序员约占所有程序员总数的20%,Java及相关产业甚至占据印度GDP的2%。印度软件业的崛起,固然有诸多因素,但人才优势无疑是这其中的一个亮点。据有关数据显示,10亿人口的印度至少有35万名合格的软件人才,并正在以每年6万人的速度急剧增长。庞大而优质的软件人才库成为印度这块相对贫瘠的土地上一笔无价的财富。高质量、低成本的软件人才成为印度软件业乃至整个信息产业迅速崛起的引擎。由于有相当规模的人力资源,印度有实力提高软件业的产业化程度,并能在软件开发领域提供一流的技术和质量保证。由此为印度赢得了大笔海外订单和高额出口回报。

能够拥有这么丰厚的人才储备,和印度的教育模式是分不开的。印度许多中学都开设了电脑课。每年培养出50万软件人才,可来自高校的却仅占15%左右,各种各样既可降低培养成本,又可缩短培养周期的培训机构在印度软件业发展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就这个问题,笔者走访了北京一家著名的职业教育机构“国信蓝点java培训中心”,他们的负责人分析道:“职业教育给印度软件业带来的益处十分明显,不但有效地解决了低端人才缺乏问题,大大缩短人才培养时间,提高了人才使用效率,而且结合实践的教学方式培养出的人才更好地满足了企业需求,丰富的人才储备更使人力资本成本降低,提升了软件企业及产业竞争力。这些都是中国的教育机构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反观中国,在职业教育这方面和印度比起来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大多数人的心里,职业教育只是“非正宗”的教育方式,他们更愿意通过“初中-高中-大学”的教育模式来学习。但是大学教育现在很多时候是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所以出现了大学生数量水涨船高,失业和待业人数也与日俱增的态势。更多的人在找不到工作后再参加职业教育,以期学到一技之长,找到满意的工作。对于这个问题,国信蓝点java培训中心的负责人说:“培养正确的学习和职业观念是很重要的!而且如果想要从事一种职业,需要尽早培养。例如我们的项目驱动式教育模式,就是中心将java的特点和学员的学习心理结合起来开发的一种教育模式。我们应该学习印度,把国民教育和市场结合起来,市场需要什么要的人才我们就以此为尺度去投入培养。” 作为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的直属单位,国信蓝点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还是很在意的。

很多人会说,印度的综合国力还没中国强呢!也许你是正确的,但是对于它在软件业上的成功,我们还是值得好好借鉴一下。古语有云,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想做好我们的软件业,就要从最基础的人才培养抓起,这样行业的发展能更持久!

⑧ 印度的经济支柱是那些领域他们的GP是多少外汇储备是多少

印度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近年来,印度经济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高达9.3%,这一世界文明古国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正焕发出青春.同为发展中国家,印度与中国在经济增长模式上有显著的不同.本文对印度经济增长的现状和特点,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及发展趋势做一简要分析.
一,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
1,经济增长呈现加速趋势
1991年印度发生国际支付危机,政府被迫实施经济改革,之后经济发展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2003年开始经济增长加速,该财年经济增长高达8.5%,在刚刚过去的2005-06财年(2005年4月-2006年3月)经济增长又达到8.4%的水平,增长速度仅次于中国,经济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图1:印度经济增长率
数据来源:印度政府统计与项目执行部
2,产业结构独具特色
印度是一个农村人口众多的国家,农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较高.由于受气候的影响较大,农业增长波动很大,农业增长的波动直接导致了宏观经济的波动.与农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服务业,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上升,2005-06财年达到54%,与此同时,服务业呈现加速发展趋势,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同中国经济发展轨迹不同,印度的工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相对较低,2005-06财年仅为26.1%.
表1:印度经济结构(%)
1999-00
2000-01
2001-02
2002-03
2003-04
2004-05
2005-06
农业
25.3
24.3
24.4
21.9
22.2
20.8
19.9
工业
25.4
25.9
25.2
25.9
25.7
26.0
26.1
服务业
49.2
49.8
50.5
52.2
52.1
53.2
54.0
数据来源:印度政府统计与项目执行部
表2:印度经济增长速度(%)
2000-01
2001-02
2002-03
2003-04
2004-05
2005-06
农业
0.0
6.2
-6.9
10.0
0.7
3.9
工业
6.3
2.7
7.0
7.6
8.6
8.7
服务业
5.6
7.1
7.3
8.2
9.9
10.0
GDP
4.4
5.8
3.8
8.5
7.5
8.4
数据来源:印度政府统计与项目执行部
3,消费处于重要地位
2004-05财年,印度私人消费与政府消费占GDP的比重分别为61%和11%,二者合计高达72%,固定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仅为24%.而2004年我国私人消费占GDP的比重仅为41%,固定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则高达44%.另外,印度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不到中国的10%.显然,相对于投资而言,消费在印度经济中处于更重要的地位.
4,对外贸易快速增长
从2002年开始,印度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同中国相反,印度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外贸逆差逐年扩大,这种现象进一步说明印度具有旺盛的国内消费.尽管出口增长迅速,但2005-06财年出口依存度仅为17.5%,这说明印度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需求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同时,印度的出口结构逐步优化.通过表4可以看出,1994-95财年出口额最高的是初级产品和服装纺织品,而2004-05财年出口最多的则是软件和工程货物.
表3:印度2001-2005年商品对外贸易(单位:亿美元)

进出口总额
出口额
增长率%
进口额
增长率%
贸易赤字
2001-02
952.4
438.3
-1.65
514.1
1.74
-75.9
2002-03
1141.3
527.2
20.29
614.1
19.45
-86.9
2003-04
1419.9
638.4
21.10
781.5
27.25
-143.1
2004-05
1863.5
835.4
30.86
1115.2
42.7
-279.8
2005-06
2376.1
1027.3
22.97
1424.2
27.7
-396.9
表4:印度出口额最大的前五个部门
1994-95年
2004-05年
项 目
出口额(亿美元)
项 目
出口额(亿美元)
宝石及珠宝
45.0
软件
172
成品服装
32.8
工程货物
145.8
棉纱线,织物,成品
22.3
宝石及珠宝
137.0
海产品
11.3
化学品及有关产品
126.7
皮革制品(不包括鞋类)
10.6
纺织品
120.1
数据来源:商务部驻孟买总领馆经商室
5,财政收入和财政赤字双重增长
印度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06-07第一财政季度(2006年4月-6月)财政收入增长37.8%,与此同时政府支出增长了40.5%,财政赤字高达77740亿卢比(170亿美元),同比增长42.6%.印度政府希望将本财年(截至2007年3月)的赤字水平控制在国内生产总值的3.8%以下.
6,通货膨胀率相对较高
2004和2005年,以批发价格指数衡量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6.6%和4.8%,截至2006年7月22日,同比通货膨胀率为4.84%.为了抑制潜在的通货膨胀,7月25日印度储备银行将基准利率提高25个基点,这是2004年10月启动加息周期以来第6次上调利率,共加息150基点.印度通货膨胀压力主要来源于两方面,首先是较强的国内消费需求,其次是国际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7,外汇储备持续增加
2003年10月,印度外汇储备突破1000亿美元,2006年3月底超过1500亿美元,是世界上新兴国家和地区第五大外汇储备国,前四位分别是中国,韩国,台湾和俄罗斯.外国机构投资者的资金大量流入印度资本市场是近年印度外汇储备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
二,印度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
1,改革是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根本动力
自1947年独立到1991年实行经济改革,印度实行的是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并存的混合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政府对经济计划的主导作用,强调通过"进口替代"实现工业化,重视发展国营企业和重工业,限制私营企业,排斥外资.1991年印度爆发了国际收支危机,政府财政赤字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8.5%,外汇储备仅有10亿美元,只够维持三个星期的进口支付,当时的拉奥政府被迫实施经济改革,推出了以"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和私有化"为特色的新经济政策:放松对私营经济发展的限制,加快公营经济改革,由计划向市场转变,实施市场经济发展模式.改革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改革之后经济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财政赤字逐年下降,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国际收支状况持续好转,外汇储备大大增加,投资环境逐步改善,外商投资逐步增多,国民经济稳步发展.进入21世纪,印度进一步推行市场经济发展战略,使其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实现了有印度特色的经济增长.
2,私营经济的推动
印度在独立之后一直允许私营经济的存在但对其有严格的限制,上世纪80年代印度政府推行了旨在推动私营经济发展的改革,90年代将这种改革进一步深化,私营经济的能量得以充分的释放,由此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司和国际知名的品牌,如塔塔集团,比拉集团,维普罗软件公司,兰巴克西制药公司等.目前,印度的私营企业不仅资金雄厚而且经营管理规范科学,私营企业的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已占到75%,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
3,中产阶级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私营企业的发展同时催生了庞大的中产阶级,印度的经济学者将能够买的起车子和房子的群体定义为中产阶级,据此推算印度有3.5亿人左右的中产阶级队伍,这一阶层拥有持续稳定增长的购买力,同时具有西方人的消费观念,是消费品市场稳定发展和结构不断升级的主要推动力.
4,相对发达的金融和资本市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融资环境
印度的金融体系延续了英国人留下来的金融制度,它的银行体系有130多年历史,股票市场也有百年以上历史,金融监管制度健全.印度银行体系中,商业银行中有27家政府银行,25家私人银行,46家外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4.7万家,多为私营.商业银行的贷款方向,35%是给政府和政府公司,65%是给私人和私营企业.银行资产与GDP的比率为70%,而且比率正在下降,已经不如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目前,印度共有23 个股票市场,其中National市场和孟买市场是全国性的,其他21家是区域性交易市场,共有上市公司1 万家.发达的金融和资本市场为企业的融资提供了良好的渠道.
5,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世纪80年代起印度政府就将IT产业作为重要产业加以扶持,90年代以来世界信息产业大发展,印度很好的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IT产业迅猛发展并带动了贸易,旅游,电信,金融等行业发展.目前印度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软件出口国,IT产业已成为印度的支柱产业.
6,制造业的发展是印度经济新的推动力量
1991年的经济改革,印度设计了绕过工业化阶段而直接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发展路线图,这就规避了基础设施不足带来的局限.目前服务业已经比较发达,为了进一步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印度准备壮大制造业,2005年9月印度政府公布了《印度制造业国家战略》报告,表明向制造业进军的决心.可以预见,工业化将成为印度今后发展的新的推动力量.
7,注重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
印度历届政府都高度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和人才培养.目前印度不仅能制造众多的高级技术产品,而且开始涉足尖端技术领域,在核电,卫星,电子及软件,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科学等领域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印度在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大量科技成果已经或正在转化为新的生产力,这对其产业结构变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另外,印度注重理工科教育,理工科的人才多于其他国家,由于英语是其教学语言,因而人才天然具有国际化背景.
三,印度经济发展前景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印度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消费拉动而非投资拉动,由服务业推动而非工业化推动,由内资驱动而非外资驱动的,这样的经济增长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目前制约印度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基础设施落后,但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必然将国民经济带入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周期.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印度不久在总量上将成为经济大国,但从人均水平看,在很长时期内仍是发展中国家.
影响印度经济发展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国际油价,印度炼油厂所需原油的70%需要进口,因而国际油价上涨将对印度经济产生严重不良影响.1991年国际原油价格上升直接导致国际收支危机,从而诱发了经济危机.目前印度具有较高的外汇储备,再次发生国际收支危机的可能性不太大,但油价上升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

⑨ 印度发展软件产业有什么有利条件

印度如何发展软件产业

吴晓宇

近10多年来,印度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特别是计算机软件业。据统计,2000年度印度软件出口62亿美元;2001年度出口达85亿美元。据预测,到2008年,印度软件业将出口50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列第二。到目前为止,印度全国已建成17个计算机软件园区,注册公司超过7500家。印度在满足全球软件需求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现在它又逐渐成为那些寻找更低成本生产基地的主要电子制造服务供应商的一个中心。

印度软件业能取得如此成就,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从实际出发,选准适合本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模式。

虽然国内电信设施落后、资金匾乏、软件市场小,但印度的人力资本使它在同亚洲地区其他一些新兴技术力量进行激烈竞争时占据优势。单就信息产业部门来说,印度已经拥有接近60万的软件服务专业人员,其中有接近75%的劳动力毕业于工程专业。随着一些新的工程学院在全国各地出现,3年后,受过培训的工程技术人员可能会再增加30%。印度政府充分利用拥有高技能的廉价劳动力,软件人才相对丰富、成本低廉、海外学子多、母语为英语的优势,选择海外市场为主攻方向,并发挥一些市场政策的优惠吸引全球的信息产业制造商,在起步阶段选择准入门槛较低而市场潜力大的劳务输出、软件定制加工等信息服务业作为切入点,把目标瞄准全球重要的北美市场、欧洲市场,并成功地进入了美国市场。由于质量可信、交货及时、服务周到,印度计算机软件业拥有一批像美国通用、波音那样的著名大客户。

第二,政府为软件出口创造有利条件。

首先,印度政府决心在21世纪头10年内实现软件超级大国目标,除把信息技术作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列入国家议事日程并增设信息技术部外,为加强政府对软件产业的领导,还成立了内阁信息委员会,将行业主管部门从国家局升格为内阁部,以加大信息技术发展的力度;同时制定“软件2000行动计划”,明确目标,统一协调并逐项实施。此外,有20多个邦政府也宣布了积极的信息技术产业政策。其次,20世纪80年代后期,印度政府根据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针对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制定了重点开发计算机软件的长远战略,注重软件技术园区的建设,并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和配套服务,于1991年6月首先在印度著名的科技中心——班加罗尔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计算机软件技术园区。此外在改善软件企业发展和参与国际交流的社会环境等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加快发展的措施。现在班加罗尔已成为世界十大硅谷之一,马德拉斯、海得拉巴、孟买、浦那、新德里郊区——偌伊达等已成为印度重要的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心。

第三,重视软件产品的质量和软件企业的管理,树立良好形象。

印度软件企业的整体水平和信誉在全球有很高的评价,这是印度软件能大量出口的坚实基础。印度始终坚持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质量标准进行高起点的计算机软件开发。例如,在世界计算机软件业中,美国梅隆??卡耐基大学软件工程研究院颁发的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等级证书最具有权威性。CMM等级证书共分5级,如果一个软件公司获得CMM 4级或5级证书,就等于取得了进入世界计算机软件市场的门票。至2002年4月,全球通过CMM5级认证的57家软件企业中,印度就占了42家。印度全国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规定,凡拥有10名员工以上的计算机软件公司必须达到ISO9001认证。截止2001年3月,印度已有250家计算机软件公司获得了ISO9001认证,是世界上计算机软件公司获此认证最多的国家。据麦肯锡公司的调查表明,全球软件开发项目中只有16%能按计划完成,而印度大的软件企业其项目按合同完成率在95%以上,他们对时间、质量、成本的控制能力的确非常强。

第四,重视人才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印度有强大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政府从3个途径对印度软件人才进行开发和培养:一是依靠高等院校培养;二是民办私营的各类商业性软件人才培训机构;三是为海外留学工作人员回国开办软件企业或者从事软件开发工作,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现在每年有15—18万名计算机工程师从大学毕业,涌进各个软件公司,这些人迅速地改变了他们及其家庭的生活境遇。多年来,印度都在尽力建立一套体制,为受过良好训练的人提供致富的机会,使他们成为企业家、技术专家和优秀的软件工程师。

第五,为了对软件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印度各级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多项扶持政策。

如对海外投资和采购以及银行优惠贷款和风险投资等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促进软件出口的措施。

第六,制定了世界上最严厉的打击盗版法律法规。

第七,在税收方面制定了极为优惠的政策措施。

为了鼓励海外投资,印度政府对进入高科技园区的本国和跨国公司都实行优惠政策:免除进出口计算机软件的双重赋税;放宽中小企业引进计算机技术的限制;允许外商控股75%至100%;全部产品用于出口的软件商可以免征所得税等。新出台的政策还规定,在软件园区注册的企业可享受10年免交所得税;进口软件设备免税和加速折旧;外商向信息服务部门如互联网、电子邮件、电子商务投资100%控股可获自动核准。对信息产业园的私人企业实行免税和税收激励政策。该政策从先征后退,变成了直接在省一级或地方减免税,这样可以减少IT企业的启动成本。为了提高进口计算机质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政府放宽了对计算机进口的限制,允许进口计算机技术的企业资产限额从2亿卢比降至100万卢比;为提高计算机软件的质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政府还放宽了对计算机进口的限制,大幅度降低关税等。

⑩ 50年以来,印度为推进经济发展采取了什么政策取得了哪些成就

独立后经济有较大发展。农业由严重缺粮达到基本自给。工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自给能力较强。印度政府于1991年7月开始进行全面经济改革,放松对工业、外贸和金融部门的管制,1992至1996年经济年均增长率为6.2%。九·五计划(1997至2002年)期间经济年均增长率有所下降,为5.4%。2001年,印出台十·五计划,将2002年-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定为年均8%。
2001/2002年度,政府继续深化第二阶段经济改革,加速国有企业私有化,实行包括农产品在内的部分生活必需品销售自由化,改善投资环境,精简政府机构,削减财政赤字。由于农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印经济增长率达到5.6%,较上年提高了1.6%。

国内生产总值(2001/2002年度):209400亿卢比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01/2002年度):5.6%
货币名称:印度卢比(Rupee)
汇率(2002年7月):1美元=48.83卢比
年均通货膨胀率(2001/2002年度):4.3%
(资料来源:印度中央统计署2003年1月公布数据)

【工 业】 2001/2002年度,工矿业比上年度增长2.7%,产值33680亿卢比,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4%,是过去10年以来增长最慢的一年。其中制造业2.4%,电力工业2.7%,矿业1.1%,初级、中间产品和消费品的增长都较上年有大幅减少。近年来,印度纺织、食品、精密仪器、汽车、软件制造、航空和空间等新兴工业发展迅速。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单位:万吨):
1999/2000 2000/2001 2001/2002
煤 30000 30963 32779
铁矿砂 7270 7770 n.a.
原油 3195 3243 3203
天然气(亿立方米) 284.5 294.8 297.1
水泥 9821 9761 10690
钢材 2440 2927 3064
化肥(氮、磷肥) 1430 1470 n.a.
布(亿平方米) 236 402 n.a.
发电量(亿度) 4807 4996 5153
汽车(万辆) 87.5 79.7 83.4
(资料来源:印度政府2002/2003年度经济概览, n.a.暂无统计)

【农 业】 2001/2002年度农业及相关产业增长率5.7%,产值30205亿卢比,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7%。由于全年降水的时间和地区分配均匀,粮食产量增长6.3%,为2.12亿吨。粮食储备目前已达5000万吨。农村人口约占全国的72%。全国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人均0.17公顷。印度是世界第一大产奶国,2001/2002年度牛奶产量约为8460万吨,人均每天226克。印也是世界重要的产棉国和产茶国。

近些年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如下(单位:万吨):
1999/2000 2000/01 2001/02
粮食总产量 20890 19590 21200
稻 米 8950 8490 8310
小 麦 7560 6870 7180
牛 奶 7810 8100 8460
油 料 2070 1840 2050
甘 蔗 29920 29920 30010
茶 83.5 84.8 84.7
皮棉(万包)* 1160 970 1010
黄麻(万包)** 1050 1050 1160
注 * 每包皮棉为170公斤。
** 每包黄麻为180公斤。
(资料来源:印度政府2002/2003经济概览)

【服 务 业】 80年代以来以高于其他产业的速度发展。1993-2000年,印服务业实现了7.1%-10.5%的高速增长。2001/02年度,服务业比上年增长6.5%,总产值为61630亿卢比,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8.8%。从业人数1994年为1261.8万人,其中85.2%为政府机关和国营部门职工。印度软件制造与服务业近几年来以年均超过50%的增长率迅速发展,2001/02年度软件总产值 98.6亿美元,其中出口78亿美元。政府计划到2008/2009年度,印软件产值将达到870亿美元,出口500亿美元。

【旅 游 业】 政府已将旅游业作为社会效益良好的创汇产业列入发展重点,该产业已成为全国第六大出口创汇部门。1999年各类旅馆1229家。近年来,外国旅游者人数逐年递增,旅游收入不断增加。受9·11事件影响,印度2001/02年度的外国游客量下降了10.2%,人数242.3万,收入下降8.1%,为29.1亿美元。主要旅游点有阿格拉、德里、斋浦尔、昌迪加尔、纳兰达、迈索尔、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

【交通运输】铁路是最大的国营部门,亦为主要运输手段,总长度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铁路部门实行单独预算,每年与中央财政预算一起提交议会讨论通过。近年来,公路运输发展较快,已承担了全国货运量的60%,为世界最大的公路网之一。海运能力居世界第18位。
铁路:2001/2002年度铁路线总长6.31万公里,其中电气化铁路1.57万公里,约占铁路总长的25%;2001/2002年度客运量4930亿人公里,货运量为3332亿吨公里,铁路运输总收入3783.7亿卢比,比上年增长8..5%。
公路:2001/02年度总长约330万公里,其中国家级路5.8万公里。1999/2000年度登记的各种机动车辆约4839万辆,其中客车55.9万辆,货车268.1万辆,公路运输总收入为3393.3亿卢比。目前,公路承担着全国80%的客运量和60%的货运量,全国日平均客运量逾6000万人次。
水运:印有港口共约200个,其中12个大港口和184个中小港口。内陆可航行河道总长约1.4万公里,实际使用的不足30%。印有83家海运公司,其中19家承担远洋运输业务,49家承担近海运输业务,其余两兼。到2002年3月,印全国水运总能力为3.44亿吨,2001/2002年度印水运货运总量为2.88亿吨。印还在十·五计划中将主要港口的总货运量提高到4.7亿吨。孟买为全国最大港口,海运的1/5和集装箱运输的1/2经过这里;其他重要海港有加尔各答、马德拉斯、科钦、果阿等。
空运:印航空公司有: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印度航空公司和其他42家私营航空公司。2001/2002年度,旅客数量为3998.3万,货运量为85.4万吨。航线通达各大洲主要城市。全国有德里、孟买、加尔各答、马德拉斯和特里凡特琅五个国际机场;国内机场92个。

【财政金融】 中央和地方财政分立,预算有联邦和邦两级。每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为一个财政年度。多年来推行赤字预算以刺激经济发展,中央和邦级地方债务累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0%,庞大的赤字已成为经济中主要的不稳定因素。2001/2002年度政府财政赤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0%。为解决赤字问题,印政府提交了财政责任与预算管理法案,目标是到2006年将中央政府赤字削减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并在2011年前大幅降低政府债务规模。

近年中央和地方财政状况如下(单位:亿卢比):
99/2000 2000/01 2001/02
总收入 54261.6 59796.3 67099.1
总支出 54581.3 59561.7 67812.9
财政赤字 -18482.6 -19985.3 -22871.6
(资料来源:印度政府2002/2003经济概览)

截至2002年12月,印外汇储备(包括黄金储备和特别提款权)为704亿美元。到2001年9月,外债为996.1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其中短期债务占总债务的比重从1991年3月的10.2%降到2001年9月的2.8%。

【对外贸易】 近年来,由于进口增加、出口不振,贸易赤字日益严重,成为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近几年外贸情况如下(单位:百万美元):
1999/2000 2000/01 2001/02
进口额 55383 59264 57618
出口额 37542 44894 44915
差 额 -17841 -14370 -12703
(资料来源:印度政府2002/2003印度经济概览)

2001/02年度,印出口增长0.8%,进口下降0.2%,贸易逆差与非贸易盈余基本相抵,经常账户大体平衡。2002年1月,印政府公布2002-2007年中期出口战略,计划以下列部门为重点将年出口总额增加到800亿美元:工程、机电、电子、纺织、宝石和首饰、化工、农业、皮革和鞋类。该年度印主要进口商品为:珍珠、宝石、电子产品、金银、化工产品、石油及其制品、燃料、资本货物、化肥、钢铁、造纸原料、纸张等。主要出口商品为:珠宝制品、棉纱及棉织品、化工制品、机械及五金制品、石油制品、皮革及其制品、农业及相关半成品、海产品、铁矿砂及矿产品等。主要进出口方向是欧盟(比利时、法国、德国、荷兰、英国)、北美地区(加拿大、美国)及澳大利亚和日本。

【外国资本】 印度从1991年起实行积极吸引外资的新政策。1991年至2000年,外国直接投资协议金额达639亿美元。 2001/2002年度,印吸收外国投资52.8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39亿美元。到2002年10月,对印投资最多的国家分别是:毛里求斯、美、日、英、德、荷兰、韩、法、意和新加坡。吸引外资多的行业是能源、通讯、电子设备、运输业、服务业、化工、旅馆和旅游、纺织业等。

【外国援助】 印是世界上主要的受援国之一。2001/2002年度获贷款及捐赠总额为2509.5亿卢比,约为5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援1755.9亿卢比,约为36亿美元。近年取得外援情况如下(单位:亿卢比):

1999/2000 2000/01 2001/02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36.78 720.85 803.70
国际开发协会 352.69 413.53 444.00
日 本 374.23 272.98 205.80
亚洲开发银行 216.30 526.50 672.50
德 国 41.00 38.60 41.20
英 国 204.10 47.40 194.40
美 国 7.45 8.11 12.20
荷 兰 13.37 7.03 33.2
(资料来源:印度政府2002/2003年度经济概览)

【人民生活】 2001/2002年度印度人均收入为378美元。据印度官方公布资料,1999/2000年度印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为2.6亿,占印总人口的26.1%,其中75%的贫困人口生活在农村,人数1.93亿。印度历届政府将消除贫困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十·五计划中制定了减少贫困人口的目标,2007年要将贫困人口数量减少到2.2亿,占总人口的19.3%。1999/2000年度印度失业率为7.32%。2000/01年度,印消费价格指数上升5.2%。到2000年,全国有各类诊疗所和医院4.3万家,登记行医人员50.39万人,登记护士73.7万人。2000年,人口预期寿命为65岁,人口出生率25.8‰,死亡率8.5‰。

阅读全文

与印度500亿无息贷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重庆市蚂蚁商城小额贷款公司客服电话 浏览:210
贷款余额增幅计算公式 浏览:960
手机贷款广告流程图 浏览:645
婚前贷款房过户给儿子 浏览:101
农行贷款51万利息是多少 浏览:611
助学贷款网上还款没成功 浏览:620
农村去贷款需要什么手续 浏览:64
邮政储蓄贷款余额怎么查 浏览:119
贷款打印哪个银行流水 浏览:696
标致金融贷款抵押 浏览:192
银行小额贷款存在哪些问题 浏览:171
银行贷款流水不够加了两年 浏览:444
网上贷款建德 浏览:988
绵阳身份证小额贷款 浏览:63
手机号贷款利息 浏览:450
网上贷款能贷30年吗 浏览:3
父母有一方正信不好可以抵押贷款吗 浏览:687
2017贷款月利率怎么算 浏览:944
福州二套房能用公积金贷款吗 浏览:735
潍坊农商行购房贷款担保人 浏览: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