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扶贫贷款的办理流程是怎样的
1、建档立卡贫困户申请人(年龄在18-60周岁)向镇政府提交贷款申请资料(包括户口本、身份证、个人征信查询授权书,已婚的需提供夫妻双方资料),镇政府审核通过后报县政府扶贫主管部门。
2、政府扶贫主管部门对贷款申请人材料及资格进行审核,向符合规定的客户出具审查审批意见书,推荐给银行临。
3、贷款调查。银行按照制度要求对贷款开展批量调查。
4、银行贷款审查审批。
5、 合同签署及贷款发放。(对审批通过的贷款,借款人夫妻双方携带身份证件到邮储银行临泽县支行签署合同发放贷款)。
(1)采访农行扶贫贷款发放扩展阅读:
扶贫贷款存在的问题
1、扶贫贷款与商业化经营两种属性的矛盾
扶贫贷款是政治任务与经济工作的结合载体,它是国家为了促进和保持国内经济的区域均衡发展,支持贫困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和发展本地优势产业而实施的一项扶贫发展计划。
说它是一项经济工作是因为它有别于其他的财政无偿拨款和无偿投人,实行以借贷有偿和付息对价的原则,是一种信贷行为和经济杠杆,具有政策倾向性、优惠扶持性的特点。
而商业性经营是以经济利益为出发点,获取商业回报为目的,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遵循的最基本的经济规律。当前扶贫贷款在农业银行的商业化运作过程中,欲使熊掌与鱼翅二者得兼,必然顾此失彼,从而导致扶贫贷款的商业化运作矛盾迭出。
2、承货主体能力弱化与信货主体控制风险的刚性约束的矛盾
扶贫贷款承贷主体的选择是扶贫贷款投放的重要“门槛”,加强对扶贫贷款准人条件的严格要求,主要是为了防范贷款项目的风险。
作为政府部门更希望贷款投向于生产困难的企业和急需解决贫困的农户。而作为贷款主体的银行首先选择贷款有偿还能力的企业和个人。
3、三农的低效性与货款追求高效的矛盾
农业本身的自然特点就具有较大的风险,更何况贫困地区农业对自然的高程度依赖及农民对现有农业技术掌握程度的限制,造成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均难以达到增收的目的,即使部分农产品的产量取得丰收,由于农产品价格低,农产品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就决定了当前贫困地区三农的低效性。同时,在贫困地区依托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由于产品深加工能力差,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市场销路不够看好,使得这一部分企业效益难以提高。
扶贫贷款的发放不仅要保证贷款本金收回来,而且要能够得到利息收人,这是贷款投放的基本要求。如果企业和个人的贷款项目效益低下,必然同贷款追求高效目标产生矛盾,同样使贷款主体对承贷主体失去信心。
4、扶贫货款风险的多重性与货款责任终身追究的矛盾
扶贫贷款的风险主要来源于贷款项目风险、承贷主体的信用风险和贷款的财务风险。
其一,由于扶贫贷款本身扶持的承贷主体个人及法人经济实际状况,无法为贷款提供担保,使扶贫贷款缺乏风险保障。
其二,由于贫困地区农业银行大多是贷差行,扶贫贷款所需资金绝大多数是靠向上级行借资金,资金成本高,有的甚至贷款利率倒挂,形成扶贫贷款发放越多,银行亏损越大。
其三,扶贫贷款贴息补贴难以到位,从1998年至2002年末湘西自治州农业银行扶贫贷款累计亏损13922万元,其中,因贴息政策变化应补未补利差2130万元,应补未到位873万元。
由于利率倒挂和利差补贴不到位,更加重了扶贫贷款的风险。扶贫贷款风险的客观性、多重性、政策性的存在,加上这种风险补偿机制的极不完备,贷款风险责任让人难以接受。
㈡ 农村信用社扶贫贷款都贷给什么样的人,利息是多少,一般的贷款利息又是多少
扶贫贷款是由国内有关金融机构承担的一项政策性贷款业务, 它是我国扶贫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放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到户的小额扶贫贷款; 另一种是发放给龙头企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扶贫贷款。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是省内机构网点最多、从业人员最多、服务范围和对象最多的金融机构,所以扶贫贷一般由农村信用社主办。
扶贫贷款有国家财政扶持力度,一般都有国家贴息政策,根据国务院作出的“从2000年开始,把当年新增扶贫贷款,收回再贷的扶贫贷款,以及未到期的上年新增扶贫贷款全部纳入当年扶贫贷款计划;财政部根据年度扶贫贷款计划给予贴息”的决定,中央财政在国务院批准的年度扶贫贷款计划规模内贴息,原则上只贴一年。
扶贫贷款承贷主体的选择是扶贫贷款投放的重要“门槛”,加强对扶贫贷款准人条件的严格要求,主要是为了防范贷款项目的风险。作为政府部门更希望贷款投向于生产困难的企业和急需解决贫困的农户。而作为贷款主体的银行首先选择贷款有偿还能力的企业和个人。根据农银发[1998]99号《中国农业银行扶贫贷款管理办法》规定:以种养、林果业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和扶贫经济实体项目,项目资本金不低于总投资的20%。而在我州当前相当一部分企业亏损严重,自有资金严重不足,这无疑使大部分企业被拒之扶贫贷款门外。企业如此,对于贫困地区的个人来说,确实过于贫困没有偿贷能力,也使信贷主体对其失去信心,从而使承贷主体对扶贫贷款的需求与信贷主体对承贷主体的选择矛盾加剧。
㈢ 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14年——哀我新化,
湖南新化县,国家级贫困县,但是,贫穷与豪奢双双都达到极致,有为一顿饱饭就出卖肉体的女孩,也有一掷数千万包养明星的富翁。数月前,听到原新化县委书记谢文生被抓的消息,据说,他家的一副棺材中就搜出上千万元的现金(未获得官方证实)。数年前,新化县在北京的办事处开张,本人有幸被邀请参加开张庆典,并将一份提升新化旅游品牌的策划思路提交当时的县委书记谢文生,谢几乎没怎么看就交给其手下,之后再没有下文。我的老家西河镇,自发形成的家具产业,低档次的家具卖到了大半个中国(农村市场),但历届县政府从未出现一个官员像浙江义乌的父母官那样千方百计大力扶持以建设成大型家具基地,只会在运输路途设置关卡按件收费,目前西河家具业已经日落西山。孟工镇的假币(主要是银圆、古钱、硬币)制作工艺世界第一,还让国家造币专家惊叹不已,但政府从未想过引导其“人才和技术”走向正规的工艺品产业,眼睁睁看着其走向犯罪深渊而在公安部指挥打击下灰飞湮灭。人们常常奇怪,国家每年给新化上亿元的扶贫资金,为什么新化的发展总也不见起色?看了本文,您将全明白了。本文全文转载自《财经》杂志2008年5月号,原文标题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14年》,作者为欧阳洪亮。
时近5月,正值“春荒”。50多岁的杨荣华坐在自家破败的小木屋前,孤身一人,无所事事,满目茫然。
杨荣华是湖南省新化县水车镇金龙村农民。出生至今,贫困与他如影相随,他已有半年多没吃肉了,“擂巴菜”是每天的主食。所谓“擂巴菜”,就是不放油的青菜加上盐,然后捣碎,用以下饭。冬季,他缺乏御寒的棉衣;春天如期而至,免去了冻馁之苦,但四处漏雨的房屋,又成为他最大的烦恼。
在金龙村,像杨荣华这样的“单身贫困户”还有20多人。这里峰岭层叠,山路崎岖,到镇政府走一趟要多半天。不仅经济落后,而且信息闭塞。杨荣华没读过书,几乎没看过电视,更不知互联网——但他却知道,新化县是“国定贫困县”。
确如他所知,在1994年,新化县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此后,各项扶贫资金源源而至。据新化县财政局统计,截至2006年,该县共获专项扶贫资金总计5.37亿元。加上县政府各部门所获“对口扶贫”资金,总额超过10亿元。
但是,中央和地方的14年扶持,并未改变新化县的整体贫困。截至目前,该县尚有7.8万赤贫人口,没有一家产值上亿元的工业企业,人均GDP不抵全国平均的四分之一,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全国平均的一半,县乡负债高达13.62亿元,每年财政开支的三分之二靠上级补助。
新化县是中国596个贫困县的缩影。新化县14年扶贫的历程,折射出行政化扶贫的低效和重重问题,促使人们对扶贫理念和扶贫模式进行反思。
繁荣与贫困
2008年1月底,正值农历年末,冰雪雨冻灾害袭击新化县。一场政治“地震”同时袭击新化:娄底市委常委、曾任新化县县委书记的谢文生,因涉嫌经济问题被省纪委“双规”,旋即被检察机关逮捕,立案调查。此前不久,原县财政局局长陈程南亦被立案调查,据称陈涉嫌挪用扶贫款为其亲属“买选票”。
两人落马,给新化县官场带来恐慌,也引发各方面对新化县最大的资源——扶贫资金去向的关注。随着相关调查的深入,新化县扶贫资金使用乱象渐现,现行扶贫投入体制因此受到质疑。
新化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西,至宋朝方归附中央管辖,因系“王化之新地”得名“新化”。1949年后,新化县所辖冷水江工业区独立设市,财源大减;后因修建柘溪水库,该县16.5万亩良田被淹没,加上后来的毁林开荒,新化县一蹶不振。
新化县现有人口130余万,是湖南省第一人口大县,也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其中农业人口占近90%。据该县统计公报,2005年,新化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536元,是当年全国平均水平的47%。14年的扶贫并未使新化县形成支柱性产业,也没有建立起持续有效的减贫机制。在一些贫困山区,农民依然靠天吃饭,未能摆脱“丰年脱贫,灾年返贫”的轮回。
但是,与全县的整体贫困相比,新化县城却随处可见豪奢的景象。2008年初,《财经》记者在新化县采访时看到,新建的县委大楼和广场相当气派,县直机构门前的公务用车豪华气派,广本、丰田、别克等应有尽有。该县扶贫办领导的用车,也价值20多万元。
新化县政府一位官员告诉记者,几乎所有的县直单位“一把手”在县城都有两三套房产、数个商业店铺。
随着新县委政府大楼的建成,新城区开发如火如荼。新化县领导对此甚为自豪。据当地领导介绍,新化城区未来将扩大一倍。知情者说,新城区开发主要由政府各部门带动,县政府各局均往东迁,新办公楼也一栋比一栋气派。
新化县巨大的城乡反差,是对“开发式扶贫”方针的拷问:数额巨大的扶贫资金,都用到了哪里?绩效如何?
争来“贫困帽”
新化县成为国家扶贫重点县始于1994年。
1986年,为了有针对性地消除贫困,中国政府决定每年投入一定的财政资金,辅之国有银行贴息贷款,重点扶持全国最贫困的331个县,解决其财政困难,帮助这些贫困县发展。同时,各省也确定相应的省级扶贫重点县,投入相应资金。
当时,新化县周边的县市都在争当“小康县”、“百强县”,但新化县时任领导层却有着不同的“志趣”,决定争取“国定贫困县”。为此,该县于1988年成立扶贫办,专门负责该项工作,杨国吾成为首任扶贫办主任。
早已退休的73岁的杨国吾告诉《财经》记者,要成为“国定贫困县”,首先要当上“省定贫困县”。为了搜集资料,他当上扶贫办主任后,穿着草鞋下乡调查,撰写过六七十万字的调查资料,向上级反映新化县的贫困。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9年,新化县如愿以偿被定为湖南省扶贫开发重点县,杨国吾也被誉为“头号功臣”。知情者告诉《财经》记者,时任县长获知此消息后,兴奋地说:“新化县由五等公民上升到四等公民,今后还要继续当三等公民、二等公民。”
接下来是争取“国定贫困县”。新化县多方努力。首先,县有关部门发现红七军长征时曾途经新化,便借此申报“革命老区县”,为争取“国定贫困县”增加筹码。
其次,走“上层路线”。据杨国吾回忆,有一次,他听说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一位领导正在湖南怀化开会,便立即和新化县领导一起,雪夜驱车数百公里,凌晨4点赶到,在该领导住处翻铁门而入,棉衣也被划破。他穿着露着棉絮的棉衣汇报,领导非常感动。
再次,借媒体造势。1993年,经过新化县多方努力,某中央级媒体发出内参《新化县50多万农民不得温饱》,获得了当时中央、国务院主要领导人的批示。这份内参及领导批示,是此后新化县成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关键因素。据记者了解,经高层领导批示后,新化县随即获得各方面的扶持。当时湖南省主管副省长专程赴新化县现场办公,给新化县带来总额上亿元的“真金白银”。
1994年,国务院决定把“国定贫困县”增至592个。此时大多数基层领导也已发现,“国定贫困县”意味着无偿的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还有诸多优惠政策。一时间,“国定贫困县”资格成为稀缺资源,竞争激烈。由于此前做足了“功课”,新化县抢得先机“脱颖而出”,如愿成为“国定贫困县”。
杨国吾向《财经》记者回忆:“当时我在北京守候消息。半夜1点,我从国务院扶贫办一位处长家得知好消息后,冒着鹅毛大雪,跑步一个多小时,回到地下室旅馆,告诉一同驻京活动的副县长。我们俩又高兴又激动,抱头痛哭。”
按照中央要求,凡“国定贫困县”都要有一个中央部委“对口扶贫”。当时,全国592个贫困县都想争夺财政部的“对口扶贫”。激烈角逐中,新化县最终胜出,争取到财政部“对口扶贫”,长达七年。
杨国吾告诉《财经》记者,他曾被国务院扶贫办一位熟识的处长称为“老叫花子”。不过,杨国吾并无不快。他解释说,对方如此措辞,他不觉得是讽刺,而认为含有对他执着工作的肯定。
退休后的杨国吾也没有闲着。他还时而进京,去中央部委为新化县争取到“全国水土保持重点县”、“全国生态建设重点县”、“全国农业综合开发试点县”等七顶帽子。杨国吾说:“每一顶帽子都意味着至少数百万元的资金。”
扶贫款成为“唐僧肉”
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名号,新化县等于种上了一棵“摇钱树”。14年来,新化县获得的财政扶贫资金和因国家级贫困县帽子而获得的政策性倾斜扶持资金总计达十几亿元。
按照现行扶贫政策,中央对“国定贫困县”的扶贫资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发改委系统掌握的“以工代赈”资金,重点用于贫困地区修路、水利设施、人畜饮水、小流域治理等,以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另一类是“扶贫办定计划、财政部门拨款”的发展资金,该资金由财政部门与扶贫部门会商后发放,重点用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科技扶贫等。
新化县成为“国家级贫困县”后,除了县扶贫办、以工代赈办掌握的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还能获得扶贫贴息贷款。全县农业、林业、水利、交通、教育、财政各个部门都能借此得到各类扶贫资金。
据杨国吾介绍,这些扶贫资金名目繁多,多的高达数千万元,少的也有数万元。
这些财政扶贫资金,通常由各政府部门掌握、立项、实施、验收。但由于缺乏来自扶贫对象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缺乏独立的机构评价扶贫绩效,这些资金更容易被浪费,甚至或被挤占、挪用。
《财经》记者在新化县采访时,获知大量扶贫资金被低效使用的案例。如1996年至1998年,新化县所获果苗购置扶贫款高达3600万元。这些资金分批分期下达到县扶贫办、山地开发办、林业局等部门后,各部门自行其是,购进的果苗五花八门,大多数都没有成活,成活的也不挂果。14年来,虽然有中央和省级重点扶持,新化县至今找不到稍成规模的经济林和果树林,甚至连橘子等南方山区常见的水果都要从外地输入。新化县号称规模为10万亩的药材基地,其实也不足2万亩。
扶贫技能培训是另一例证。据记者了解,新化县每年获得100多万元针对贫困农民的技能培训费。但记者调查发现,该县五所扶贫定点培训学校,均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也不具备从事三年以上劳务技能培训的资格。
记者在该县梅山职校采访时看到,该校系租用县农机学校一楼的三个房间,分别挂着“实践操作室”、“餐厅”和“办公室”的牌子。其中,实践操作室不足30平方米,简陋的水泥灶台上,摆着十个锈迹斑斑的炉灶。很难想象,两年来这里竟然“培训”了400名厨师。但就是这样简陋的学校,每年获得的扶贫培训经费高达60万元。
在新化县琅瑭镇白云村,村民对记者反映,2007年,琅瑭镇政府以该村名义申请到4万元水改工程资金,但该村根本没有建任何工程。在天门乡林场村,上级拨付了8万元人畜饮水工程款,惟一的“成果”,是村支书兄弟家修了个小水塔。
记者调查还发现,一些扶贫贴息贷款也未真正用于扶贫项目。
新化县“五溪造纸厂项目”是诸多类似项目中的一个。1995年,该县槎溪镇一农民申请建造“五溪造纸厂”。经时任县委书记批示,他获得贷款1200万元。但后来此人下落不明,根本没有建厂,1200万元不知所终。
据新化县财政局一位领导透露,仅1994年至1998年,新化县共发放5000余万元扶贫贷款,到期收回的仅有数百万元。新化县农行有关人士表示,由于该县扶贫贷款不良率惊人,2000年后,该县农行就很少发放扶贫贷款。
在新化县,财政扶贫资金还成为权力者寻租的工具。由于扶贫资金来源和使用不透明,有相当多项目需领导批“条子”才能拿到钱。层层审批中,各类扶贫款常常被层层克扣。
据新化县金凤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支书介绍,村支书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跑项目”。如不会“跑”,再穷也得不到扶贫项目。而费力争取到的项目资金,给主管部门的回扣至少是20%,有的高达50%。这笔钱还要给乡镇提成,真正留在村里的所剩无几。
长期以来,“跑项目、争资金”是新化县及乡镇的一项常规工作,“项目前期经费”是必须付出的成本。据该县审计部门查证,在新化县相对贫困的石冲口镇,2007年报账的烟酒餐饮发票百余万元,其中注明“跑项目”的经费达80万元。
仅有1.6万人口的金凤乡,2001年-2003年餐饮发票高达130万元。1996年,时任县扶贫办主任陈貌聪以扶贫办名义为私人企业石新锑品厂作担保,借扶贫贴息贷款100万元,并以县扶贫培训大楼作为抵押。后因该笔贷款一直未归还,2003年5月,新化县法院判决县扶贫办负连带责任,将扶贫培训大楼及扶贫办10万元债权判赔给县农业银行。
更有甚者,扶贫资金还被用于“贿选”。据娄底市纪委有关人士透露,新化县原财政局长陈程南涉嫌挪用扶贫资金,为其内弟段芝庭“买选票”。
2003年2月5日,陈程南向水车镇东溪村、锡溪村、日乐村三名县人大代表每人支付5000元,希望他们支持段芝庭竞选副县长。这也是陈程南被立案调查的导火索。
是新化人,就请转载和置顶,保存一个月!网络上现在有不少的“御用文人”在反驳此观点,这就是我们新化政治的特色和无耻!请所有新化的老乡顶起来!也许我们不能改变什么,但是我们一定能表达一份力量!强烈支持国家取消新化贫困县的“桂冠”!我们不能得到实惠,也不能喂饱了一群贪官后对咱们百姓耀武扬威!
㈣ 农业助业免息贷款是真的吗
摘要 您好 是真的。但是有贷款条件。
㈤ 山东省政府印发省农业银行、财政厅关于沂蒙山区贫困县库区及部分贫困县扶贫贴息贷款发放办法的通知
第一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省政府确定的原则,为支持沂蒙山区贫困县(区)库区及临沭等五个贫困县的农民发展商品生产,尽快脱贫致富,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项贴息贷款由省农业银行于一九八七年一次性安排二千万元,周转使用四年,一九九0年底以前全部收清。第三条本项贷款利息,由省财政厅按年息7.92%补贴,每年安排贴息资金一百六十万元,连续安排四年,并按农业银行分配的贷款指标,计算安排到县。县财政要专户存储,不准挪作他用,以保证贴息资金兑现。第四条本项贴息贷款使用范围为:沂源、蒙阴、沂水、沂南、平邑、费县、泗水、临朐、山亭九县(区)库区贫困的乡、村和临沭、鄄城、梁山、单县、商河五县(见附表)的贫困乡、村。各县区具体使用范围由县、区政府确定。第五条本项贴息贷款是有偿有息资金,必须严格区别于财政性赈济。要按照国务院《银行管理暂行条例》和《借款合同条例》,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信贷方针、政策、原则及农业银行关于贷款的有关规定。第六条使用本项贴息贷款的对象,必须是严格执行党和国家政策、法令,有发展商品生产能力,恪守信用,按期归还贷款本息的农户和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除贷款在一千元以下的农户外,其余贷款对象必须有20%的自有资金。第七条本项贴息贷款,以贷给贫困户发展商品生产为主,对投资少,周期短,效益好,辐射面大,能带动贫困户发展商品生产、增加收入的乡、村企业也可给予支持。不准用于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与脱贫致富无关的项目。资金投放要贯彻因地因户制宜的原则,既要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又有助于尽快脱贫致富。第八条本项贴息贷款的期限,原则上按生产(经营)项目的周期及贷户综合还款能力确定,但无论哪一年发放的贷款,最长期限不能超过一九九0年底。一九九0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后归还的贷款利息逾期及违反规定贷款的加罚利息,由贷户自负。第九条本项贴息贷款实行项目管理。贷款由省农业银行纳入一九八七年信贷计划,一次安排到县,作为选择项目的依据。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0年按每年收回的数额,由各县农行安排发放额。各县(区)支行不能平均分配,要坚持有项目、符合条件的就贷,无项目、不符合条件的不贷。临沭、鄄城、梁山、单县、商河五县的贷款项目意向,由市、地农业银行审查核批,其余九县由省农业银行统一核批。第十条核批确定的项目,从贷款发放到收回,必须严格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需要贷款的对象,要向当地农业银行提出贷款申请,并按要求如实提供情况,填写“贷款申请书”。
(二)农业银行依据“贷款申请书”派员进行考察、评估,提出贷款意见。
(三)各级农业银行要按照规定的贷款权限进行审批,签订贷款合同。农户贷款以“贷款折”代用。
(四)农业银行及时派员检查用款情况,发现违反合同规定,随意挪用的,要及时追回贷款,并加罚利息50%。
(五)贷款到期前七至十天内,当地农业银行要发出“催收借款通知单”,督促贷户按时归还贷款。
(六)贷款到期,贷户应主动归还贷款,逾期又未经农业银行批准延期的,加收20%的利息。第十一条县、区贫困地区开发建设办公室和县级财政部门要配合农业银行,加强对库区扶贫贴息贷款的管理监督。农业银行要将贷款项目的安排意向,贷款对象的落实结果,及时报告当地财政部门,作为财政部门贴息的依据。第十二条本项贴息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在“4801省库区扶贫贴息贷款”科目核算。贷款放出时,借款契约各联加盖“省库区扶贫贴息贷款”戳记。乡、村企业贷款按月结息;农户贷款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利息随本清,一年以上的按年结息,结息日固定为十二月二十日。结息凭证以原“社队贷款结息凭证(帐表编号108号)代用,并在借款契约第三联上批注结息起止日期及利息金额。
农业银行项目电报设附报,单独统计本项贴息贷款的发放、收回余额情况。第十三条农业银行向贷户按月息6.6‰计收利息,贷户持农业银行的贷款利息凭证,向当地财政部门领取贴息资金。第十四条农业银行享有对本项贴息贷款管理和发放的自主权。贷与不贷,贷多贷少,由农业银行根据信贷政策、原则、制度决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令农业银行发放贷款或阻挠收回贷款。凡违背这一原则,造成贷款损失者,对直接责任人追究行政和经济责任。情节严重的,应追究法律责任。
㈥ 现在有人给办扶贫款,只要去农行办卡和身份证号就可从扶贫几十万吗
不可以。
扶贫贷款是由国内有关金融机构承担的一项政策性贷款业务,它是我国扶贫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放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到户的小额扶贫贷款。
2.发放给龙头企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扶贫贷款。
扶贫贷款是政治任务与经济工作的结合载体,它是国家为了促进和保持国内经济的区域均衡发展,支持贫困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和发展本地优势产业而实施的一项扶贫发展计划。
实行以借贷有偿和付息对价的原则,是一种信贷行为和经济杠杆,具有政策倾向性、优惠扶持性的特点。
(6)采访农行扶贫贷款发放扩展阅读
扶贫贷款的财政贴息有以下:
1.扶贫贷款的贴息范围
2000年1月1日起,中央财政根据国务院确定的年度扶贫贷款计划规模(含当年新增、收回再贷、未到期的上年新增扶贫贷款),在计划额度内进行贴息。1998年前发放的所有扶贫贷款均不再贴息。
2.扶贫贷款的贴息比例
根据国务院作出的“从2000年开始,把当年新增扶贫贷款,收回再贷的扶贫贷款,以及未到期的上年新增扶贫贷款全部纳入当年扶贫贷款计划。
3.扶贫贷款的贴息年限
根据国务院作出的“从2000年开始,把当年新增扶贫贷款,收回再贷的扶贫贷款,以及未到期的上年新增扶贫贷款全部纳入当年扶贫贷款计划。
4.扶贫贷款贴息的结算
扶贫贷款贴息实行按季据实结算,由财政部审核,并与农业银行总行结算。各级农业银行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扶贫办必须认真、及时、真实、准确地按照规定做好此项工作。
扶贫贷款的风险有以下:
1.由于扶贫贷款本身扶持的承贷主体个人及法人经济实际状况,无法为贷款提供担保,使扶贫贷款缺乏风险保障。
2.由于贫困地区农业银行大多是贷差行,扶贫贷款所需资金绝大多数是靠向上级行借资金,资金成本高,有的甚至贷款利率倒挂,形成扶贫贷款发放越多,银行亏损越大。
3.扶贫贷款贴息补贴难以到位,从1998年至2002年末湘西自治州农业银行扶贫贷款累计亏损13922万元,其中,因贴息政策变化应补未补利差2130万元,应补未到位873万元。由于利率倒挂和利差补贴不到位,更加重了扶贫贷款的风险。
㈦ 扶贫资金是不是通过农业银行发放
扶贫贴息贷款是由农业银行发放。贷款利息由财政补贴解决。
㈧ 贫困户小额贷款的政策
贫困户每户最高可贷款5万元,并且三年内免息:
一、按照相关规定在脱贫攻坚期内,符合以下4个条件的贫苦户每户最高可贷款5万元,由当地县级财政机构按照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给予全额贴息,对于农户来说也就是三年内免息,换句话说,也就是国家拿5万元无偿的给农户用三年,农户可以利用这笔钱进行生产或者创业,进而脱贫致富。
二、根据国家金融扶贫政策的相关规定,2017年农村贫困户只需满足以下4个条件,即可申请享受扶贫小额信贷政策:
1、“三好”农民。即遵纪守法好、家庭和睦好、邻里团结好。
2、“三强”农民。即责任意识强、信用观念强、履约保障强。
3、“三有”农民。即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愿望、有致富项目。
4、“三无”农民。无赌博、吸毒、嫖娼等不良风气;无拖欠贷款本息、被列入贷款黑名单记录;无游手好闲、好吃懒做行为。
(8)采访农行扶贫贷款发放扩展阅读:
1、扶贫贷款的贴息范围:2000年1月1日起,中央财政根据国务院确定的年度扶贫贷款计划规模(含当年新增、收回再贷、未到期的上年新增扶贫贷款),在计划额度内进行贴息。1998年前发放的所有扶贫贷款均不再贴息。
2、扶贫贷款的贴息比例:根据国务院作出的“从2000年开始,把当年新增扶贫贷款,收回再贷的扶贫贷款,以及未到期的上年新增扶贫贷款全部纳入当年扶贫贷款计划;财政部根据年度扶贫贷款计划给予贴息”的决定,中央财政在国务院批准的年度扶贫贷款计划规模内贴息,原则上只贴一年。
3、扶贫贷款的贴息年限:根据国务院作出的“从2000年开始,把当年新增扶贫贷款,收回再贷的扶贫贷款,以及未到期的上年新增扶贫贷款全部纳入当年扶贫贷款计划;财政部根据年度扶贫贷款计划给予贴息”的决定,中央财政在国务院批准的年度扶贫贷款计划规模内贴息,原则上只贴一年。
4、扶贫贷款贴息的结算:扶贫贷款贴息实行按季据实结算。每季末由农业银行各省级分行(直属分行列其中数)汇总填报《扶贫贷款财政补贴利息结算表》,经省级财政部门会同省级扶贫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上报财政部和农业银行总行;
5、由农总行汇总后(附分省表),于次季第一个月底前报财政部,由财政部审核,并与农业银行总行结算。各级农业银行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扶贫办必须认真、及时、真实、准确地按照规定做好此项工作。
㈨ 农业银行推出的助业贷是真的吗
摘要 是真的。但是有贷款条件。
㈩ 农村扶贫贷款被分红是怎么回事
扶贫贷款是由国内有关金融机构承担的一项政策性贷款业务,
它是我国扶贫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放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到户的小额扶贫贷款;
另一种是发放给龙头企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扶贫贷款。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是省内机构网点最多、从业人员最多、服务范围和对象最多的金融机构,所以扶贫贷一般由农村信用社主办。
扶贫贷款有国家财政扶持力度,一般都有国家贴息政策,根据国务院作出的“从2000年开始,把当年新增扶贫贷款,收回再贷的扶贫贷款,以及未到期的上年新增扶贫贷款全部纳入当年扶贫贷款计划;财政部根据年度扶贫贷款计划给予贴息”的决定,中央财政在国务院批准的年度扶贫贷款计划规模内贴息,原则上只贴一年。
扶贫贷款承贷主体的选择是扶贫贷款投放的重要“门槛”,加强对扶贫贷款准人条件的严格要求,主要是为了防范贷款项目的风险。作为政府部门更希望贷款投向于生产困难的企业和急需解决贫困的农户。而作为贷款主体的银行首先选择贷款有偿还能力的企业和个人。根据农银发[1998]99号《中国农业银行扶贫贷款管理办法》规定:以种养、林果业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和扶贫经济实体项目,项目资本金不低于总投资的20%。而在我州当前相当一部分企业亏损严重,自有资金严重不足,这无疑使大部分企业被拒之扶贫贷款门外。企业如此,对于贫困地区的个人来说,确实过于贫困没有偿贷能力,也使信贷主体对其失去信心,从而使承贷主体对扶贫贷款的需求与信贷主体对承贷主体的选择矛盾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