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20房贷利率调整是强制的吗
如果房贷没有主动转换为LPR,银行是会强制将房贷利率转换成LPR的。
2020年8月12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政银行五家国有大行均发布公告称,将于8月25日起,对符合转换条件但尚未办理转换的存量浮动利率个人住房贷款定价基准批量转换为LPR。
很多人可能觉得现在房贷利率已经很低了,后续上涨的可能性较大,而且银行都推荐选择LPR,让人觉得银行无利不起早,所以认为选择固定利率更好。其实现在很多发达国家的贷款利率都是低于我国贷款利率水平的,部分国家还出现了负利率,从长远来看,贷款利率仍有下降的空间。就算贷款利率后续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调,银行也完全可以选择加更多基点的方式来调整房贷利率,银行是不会亏本的。所以这样看来选择LPR也是可行的。至于到底要如何选择,就看贷款人自己的想法了,认为未来LPR会呈上涨趋势,就选固定利率,认为未来LPR会呈下降趋势,就选LPR。
㈡ 房贷利率转换大限将至 六国有行预告批量转换
距离8月31日“最后期限”越来越近,国有银行相继开启存量贷款利率定价基准批量转换工作。8月12日,记者注意到,工、建、农、中、邮储5家国有银行均在当日发布公告称,将于8月25日起对符合条件且尚未办理定价基准转换的个人住房贷款,按照相关规则统一调整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定价方式。交通银行(601328,股吧)7月下旬也曾发布公告称,于8月21日进行批量转换为LPR定价方式。
从公告内容来看,此次批量转换范围包括2020年1月1日前已发放的和已签订合同但未发放的参考贷款基准利率定价的浮动利率个人住房贷款(含个人商用房贷款,不包括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公积金贴息贷款)。工商银行(601398,股吧)还明确表示,当前逾期贷款不在此次转换范围内。
6家国有银行对于批量转换规则的表述不完全相同,但均包括:原合同约定的利率定价方式转换为以相应期限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从转换时点至此后的第一个重定价日(不含),执行的利率水平等于原合同最近的执行利率水平。以2019年12月发布的相应期限LPR计算加点数值,加点数值可为负值,且在合同剩余期限内固定不变。在每个重定价日,利率水平由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LPR与上述加点值重新计算确定。
关于重定价周期和重定价日的调整,各家银行略有不同。例如,工商银行表示,重定价日调整为贷款发放日对应日,如定价基准转换日与调整后的重定价日相同,则转换日当天不进行重定价,贷款自下一个重定价日重定价。中国银行(601988,股吧)表示,重定价周期统一转换为12个月,重定价日与原合同保持不变。
2019年12月,央行发布公告称,自2020年3月1日起,金融机构应与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客户就定价基准转换条款进行协商,将原合同约定的利率定价方式转换为以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原则上应于2020年8月31日前完成转换工作。彼时,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存量浮动利率贷款仍基于贷款基准利率定价,不能及时反映市场利率变化,不利于保护借贷双方的权益。
监管要求之下,商业银行积极执行。不过,转换进展较为缓慢。央行近日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截至6月末,存量贷款定价基准转换进度已达55%。其中,存量企业贷款转换进度为76%。按照央行的要求,存量贷款利率转换原则上应于8月31日前完成,目前只剩下不足20天时间。
此外,记者注意到,多家银行均通过发布公告、微 信、短信等方式开展客户通知工作,不少银行还开启了线上转换渠道,不过主动去银行“转换”的客户仍是少数。光大银行(601818,股吧)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多家银行之所以采用批量转换,主要还是考虑到房贷客户众多、分散,批量转换方式节约资源、提升办理效率;但为避免不必要的纠纷,还是需要通过各种途径确保客户知悉。
对于选择哪种方式,中国民生银行(600016,股吧)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不管是固定利率还是LPR,都存在着利率风险。如果借款的期限比较短,以前的房贷利率又较高的话,可以选择LPR,这样房贷利率月供就会有所减少,即便未来LPR上升,也可以提前还款。对于期限较长、以前贷款利率本身很低的,可以选择固定的房贷利率,这样月供成本锁定,可以更好地安排个人的家庭收支情况。
㈢ 选不选LPR房贷利率“换锚”期限将至
记者日前调研多家银行网点发现,当前各银行房贷利率“换锚”节奏不一:部分大行选择8月25日起统一为客户调整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定价,部分小银行则在5月底或即将在8月21日晚间为客户统一转换。对于客户而言,选择固定利率或LPR定价也有自身考量,通常与贷款年限、贷款余额及对未来利率走势的判断有关。
分析人士预计,下半年LPR有进一步下行空间,这有助于带动房贷利率下调。
各行调整时间不同
日前,多家国有大行公告称,将于8月25日起对批量转换范围内的个人住房贷款,按照转换规则,统一调整为LPR定价方式。若客户不接受批量转换,可于一定日期前自主转换;批量转换完成后,如果客户对转换结果有异议,可于2020年12月31日(含)前自助转回或协商处理。
据记者了解,早在今年5月底,已有农商行为客户统一调整为LPR定价方式。某农商行客户经理表示:“我们给客户都发了短信通知,如选择固定利率,可在8月31日前自行修改。”还有一些中小银行则选择在8月21日晚间为客户进行统一转换。
离房贷定价基准转换最后期限渐近,多位银行网点客户经理表示,对于房贷利率究竟是选择LPR定价还是固定利率,客户们都有自己的考量。
一位国有大行支行人士表示:“我们支行的房贷客户基本都转成LPR定价。”
另一家国有大行客户经理则表示,选择固定利率和转成LPR定价的客户都有,主要与客户贷款时间早晚、贷款余额多少及对未来利率走势的判断有关。选择固定利率的客户一般分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贷款时间较早,当时利率较低,且部分客户享受了8折、9折等优惠;二是有些客户本身贷款金额不高或所需还款余额不多;三是部分客户预期未来经济上行后,利率也会随之上浮,担心选择LPR定价会承受不起加点部分。而选择转换LPR的客户一般是贷款时利率较高,且预期之后利率仍将下行的客户。
二者各有千秋
当前,仍有部分客户尚未在固定利率和LPR之间做出选择,究竟哪种方式更为划算?
一家国有大行北京某支行的房贷经理表示,转换与否问题并不大,即使不自主转换,后期也会批量转换;如果“被”批量转换,年底之前有问题也可以找银行协商。“关键还是客户对于未来利率走势的看法,无论是否转换成LPR定价,银行都会辅助客户办理相关手续,但不方便提出具体建议。”
另一位银行人士则已推荐多位亲友选择转换为LPR定价,他认为未来20年房贷利率大概率下行,采用与市场挂钩的LPR定价方式可能会降低房贷压力。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认为,如果客户在按揭还款期间,能够确保收入比较稳定,可以考虑固定利率还款的形式,这样可以方便安排其他的支出;如果每个月的收入与市场利率变化有一定关系,比如个人投资比较多,可以考虑选择LPR定价。
LPR仍有下行空间
未来LPR是否仍有下行空间?对此,某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最新一期7月20日的LPR虽然没有下调,但至少保持了低息水平。这说明利率政策具有定力。预计下半年LPR有进一步下行空间,这有助于带动房贷利率的下调,但下半年LPR的下降空间在减小。
光大银行分析师周茂华认为,LPR下行将推动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主要驱动因素为央行降准、银行降低负债成本、MLF利率下行等。另外,需要考虑银行不良率滞后的影响。综合考虑国内宏观经济表现及以上这些因素,下半年LPR预计下行空间为10个至15个基点。
㈣ 银行贷款利率不转换可不可以
可以。
可以不办理的。也就是说,按照银行的规定,房贷利率转换是可以不办理的。如果到最后期限还没有办理的话,那么银行就会默认调整的。其中,剩余贷款期限不足一个重定价周期的贷款,是可以不必参加转换的。此外,公积金贷款和公积金中心协商不转换的个人住房贷款是可以不转换的。
总的来说,房贷利率转换可以不办理转换的。此次,房贷利率转换的主要目是提高货币市场的传导效率,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增强货币政策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
㈤ 房贷利率转换是不是每一年一次
是的。
对于以前的贷款,基准利率调整后一般在下一年一月一日起执行新的基准利率,变动月供。
贷款利息计算是浮动利率计算的,利息随着利率调整而调整。如果基准利率调整,还款金额也会调整,对于存量贷款,上浮(或下浮)的幅度在贷款期内是不变的,如果基准利率调整,贷款利率则在新的利率基础上进行上浮(或下浮)。当然无论如何计算,对已支付的利息没有影响。对调整后的利息会有影响。
至于什么时候执行新利率,要根据贷款性质(商业贷款还是公积金贷款)、贷款银行和相关合同规定确定。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银行利率调整后,所贷款利率在次年的年初执行新调整的利率(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房贷是这样的);二是满年度调整,即每还款满一年调整执行新的利率(中国银行房贷是这样的);三是双方约定,一般在银行利率调整后的次月执行新的利率水平。公积金贷款利率的调整一律在每年的一月一日。
㈥ 房贷利率“换锚”最后时刻
(记者 许倩)距离8月31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转换“最后期限”越来越近,多家银行已经开启存量房贷利率定价基准批量转换工作。
“这次转换是系统自动操作的,客户如果不操作即默认自动转换。”工商银行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但这也不代表消费者没有选择权。各银行均明确,批量转换完成后,若对转换结果有异议,可于2020年12月31日(含)前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自助转回或与贷款经办行协商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已有银行明确,撤销操作仅能办理一次。
“考虑到中国经济已经度过高速增长时期,潜在经济增长率明显下滑,未来的经济增长将会进入中速甚至中低速,加息可能性不大,预计政策利率和LPR均将以回落为主。长期来看,选择LPR应该比固定利率更划算。”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王静文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表示。
一位银行业内部人士认为,虽然无法预测未来LPR的具体走势,但市场化利率和总体经济环境息息相关,经济环境好,LPR可能走高,但同时大家还款能力也会增强,反之亦然,因此从抗风险的角度来看,选择LPR利率可能更好一些。
批量转换进入最后时刻
8月31日是央行定的LPR转换的截止时间。在此之前银行需要弄完所有的存量贷款业务的利率转换工作。
8月12日,工行、农行、中行、建行、邮储银行5家国有银行均发布公告称,将于8月25日起,将符合转换条件的存量浮动利率个人住房贷款,批量转换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定价。
另一国有银行交通银行的动作更快,7月20日就发布了房贷定价基准批量转换的公告,于8月21日对尚未转换者统一调整为LPR浮动利率加减点方式。
房贷转换后的利率计算方式为“重定价日最近一期5年期以上LPR+固定点数”。
举例而言,若某客户的房贷利率是基准利率上浮10%,按照现在执行的利率水平4.9%计算,转换前的房贷利率就是5.39%。按照央行规定,在个人房贷转换期间均锚定2019年12月的LPR,即4.8%。因此,加点值=5.39%-4.8%=0.59%或59个基点。加点值在合同剩余期限内固定不变。
若某客户在前几年利率较低时贷款买了房,当时与银行签的合同是基准利率打8折,即4.9%×0.8=3.92%。那么加点值就是3.92%-4.8%(2019年12月发布的5年期以上LPR)=-0.88%,即负88个基点。
王静文表示,LPR机制下,房贷利率由LPR加点方式决定,而LPR会跟随MLF利率浮动,所以LPR机制下的房贷利率就由原来的固定利率制变成了浮动利率。对于定价日的选择,若要尽快享受利率下行带来的房贷成本节约,可选择贷款日对应日调整。
根据央行近日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截至6月末,存量贷款定价基准转换进度已达55%。其中,存量企业贷款转换进度为76%。
据银行人士介绍,LPR还款方式会随着外部经济环境浮动,而选择固定利率,包括还款总额及每个月还本付息的金额都是固定的。选择不转化的客户大致分为这样几类:一是贷款时间较早,当时利率较低,且部分客户享受了8折、9折等优惠;二是有些客户本身贷款金额不高或所需还款余额不多;三是部分客户预期未来经济上行后,利率也会随之上浮,担心选择LPR定价会承受不起加点部分。而选择转换LPR的客户一般是贷款时利率较高,且预期之后利率仍将下行的客户。
事实上,早在2019年12月30日,央行就发布公告称,要求全国所有的存量浮动利率贷款的定价基准转换为LPR,从2020年3月1日至2020年8月30日结束。这次转换工作的主要原文描述是:
“自2020年3月1日起,金融机构应与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客户就定价基准转换条款进行协商,将原合同约定的利率定价方式转换为以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加点可为负值),加点数值在合同剩余期限内固定不变;也可转换为固定利率。定价基准只能转换一次,转换之后不能再次转换。已处于最后一个重定价周期的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可不转换。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原则上应于2020年8月31日前完成。”
当时政策的精神实际上是“在协商基础上督促客户完成换锚”,而现在则是统一默认进行调整,若对转换结果有异议,可于2020年12月31日(含)前通过相关渠道自助转回或与贷款经办行协商处理。
LPR利率仍有下行空间
自2019年8月份LPR报价机制改革后,LPR利率一直呈下调稳定趋势。3月3日开始,受疫情冲击,美国率先启动降息,全球降息背景下,中国的市场利率也处在实际下行通道中。
其中,5年期以上LPR利率已3次下调,累计下调20个基点,LPR定价下的房贷利率亦随之下行。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的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8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47%;2020年使用LPR利率,7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26%。
6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进一步通过引导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下行、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发放小微企业无担保信用贷款、减少银行收费等一系列政策,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
但这之后,央行降息的靴子迟迟没有落地。7月20日公布的LPR利率也已持续4个月不再下降,5年期以上LPR利率仍保持在4.65%。这令部分市场人士对利率下行的趋势产生了疑虑。
在中信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明明看来,LPR改革后存贷款利率均有下行,但二季度贷款利率下行有限。二季度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仅仅下行2个基点,均小于MLF和LPR的下行幅度,预计后续LPR下行难度较大,存量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仍然是降成本的主要来源。
不过,更多业内人士预计,LPR利率仍有下行空间。
王静文认为,LPR根据MLF利率决定,MLF为央行的政策利率,主要根据经济的冷热情况调整。比如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由于经济持续下行加上疫情冲击,央行已经三次下调MLF利率共计35个基点。相应的,一年期LPR已经下调46个基点,5年期LPR下调了20个基点。考虑到中国经济已经度过高速增长时期,潜在经济增长率明显下滑,未来的经济增长将会进入中速甚至中低速,加息可能性不大,预计政策利率和LPR均将以回落为主。
光大银行分析师周茂华则表示,LPR下行将推动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主要驱动因素为央行降准、银行降低负债成本、MLF利率下行等。另外,需要考虑银行不良率滞后的影响。综合考虑国内宏观经济表现及以上这些因素,下半年LPR预计下行空间为10个至15个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