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分为三种
1;根据费雪方程式,在存款期间的实质利率是:
ir=in−p
其中p= 该段期间的实质通货膨胀率
2;预期实质利率
而投资的预期实质回报是:ir=in−pe
in=名义利率
ir= 实质利率
pe= 期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3;设i为当年存贷款的名义利率,n为每年的计息次数,则实际贷款利率r(n)为
r(n) = (1 + i / n)^ n - 1
当n趋于无穷大时,i则为连续复利利率,若欲使到期的连续复利i与实际利率r存款收益相同,则r应满足
r =exp(i)-1
当涉及名义利率、通胀率时,实际利率为
1+名义利率=(1+通胀率)×(1+实际利率)
(1)贷款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的公式扩展阅读
实际利率(Effective Interest Rate/Real interest rate) 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
B. 已知通货膨胀和名义利率,如何计算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是从表面的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的数字,计算公式:1+名义利率=(1+实际利率)*(1+通货膨胀率),也可以将公式简化为名义利率- 通胀率(可用CPI增长率来代替)。
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存在着下述关系:
1、当计息周期为一年时,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相等,计息周期短于一年时,实际利率大于名义利率。
2、名义利率不能完全反映资金时间价值,实际利率才真实地反映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3、以r表示实际利率,i表示名义利率,p表示价格指数,那么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为,当通货膨胀率较低时,可以简化为r=i-p。
4、名义利率越大,周期越短,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差值就越大。
拓展资料:
关于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Effective Interest Rate/Real interest rate) 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哪一个国家的实际利率更高,则该国货币的信用度更好,热钱向那里走的机会就更高。比如说,美元的实际利率在提高,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在继续,那么国际热钱向美国投资流向就比较明显。投资的方式也很多,比如债券,股票,地产,古董,外汇??。其中,债券市场是对这些利率和实际利率最敏感的市场。可以说,美元的汇率是基本上跟着实际利率趋势来走的。
费希尔关于实际利率的概念有两个重要的含蓄意义。第一,牺牲是通过在未来的某一日期获得一系列的消费品和劳务来达到平衡。这些消费品和劳务取决于通过现时储蓄融资的投资所创造的资产。第二,实际利率决定资源用于生产资本货物和用于生产消费品的比例。
(资料来源:网络:实际利率)
C. 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
1、存款实质利率:
根据费雪方程式,在存款期间的实质利率是:ir=in−p;其中p=该段期间的实质通货膨胀率
2、预期实质利率:
而投资的预期实质回报是:ir=in−pe;in=名义利率,ir=实质利率,pe=期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3、实际贷款利率
设i为当年存贷款的名义利率,n为每年的计息次数,实际贷款利率r(n)为r(n)=(1+i/n)^n-1
当n趋于无穷大时,i则为连续复利利率,若欲使到期的连续复利i与实际利率r存款收益相同,则r应满足r=exp(i)-1
当涉及名义利率、通胀率时,实际利率为:1+名义利率=(1+通胀率)×(1+实际利率)
(3)贷款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的公式扩展阅读:
实际利公式为:1+名义利率=(1+实际利率)*(1+通货膨胀率),也可以将公式简化为名义利率-通胀率(可用CPI增长率来代替)。
一般银行存款及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的利率都是按名义利率支付利息,但如果在通货膨胀环境下,储户或投资者收到的利息回报就会被通胀侵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实际利率
D. 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
实际利率计算公式如下:
1、实际存款利率
ir=in−p
其中ir为实际利率,in为名义利率,p为该段期间的实质通货膨胀率。
2、预期实质利率
ir=in−pe
in为名义利率,ir为实际利率,pe为期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3、实际贷款利率
r(n)= (1 + i / n)^ n - 1
其中r(n)为实际贷款利率,i为某年存贷款的名义利率,n为每年的计息次数。
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一个国家的实际利率越高,则代表该国货币的信用度越好。
简单来讲,实际利率是从表面的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的数字,即1+名义利率=(1+实际利率)×(1+通货膨胀率),也可以将公式简化为名义利率- 通胀率(可用CPI增长率来代替)。
一般银行存款及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的利率都是按名义利率支付利息,但如果在通货膨胀环境下,储户或投资者收到的利息回报就会被通胀侵蚀。
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关系如下:
1、当计息周期为一年时,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相等,计息周期短于一年时,实际利率大于名义利率。
2、名义利率不能完全反映资金时间价值,实际利率才真实地反映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3、名义利率越大,周期越短,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差值就越大。
E. 实际利率等于通货膨胀率吗
这句话是错的。
根据费雪定律中:
1、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但这只是一个近似的计算。精确的公式如下:1+名义利率=(1+实际利率)*(1+通货膨胀率)
2、所以精确求时: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1+通货膨胀率)
3、实际利率计算公式:i=(1+r/m)^(m-1)。
如果年名义利率为r、一年内的计息周期次数为m,则年实际利率(i)可按下式计算:实际利率:i=(1+r/m)^(m-1),r表示名义利率,m表示计息次数。
一、名义利率是以在借款期间获得或支付利息的数额计算的利息。假设一个家庭把1000元存进银行一年,并获得100元的利息;在年底其结余是1100元,则名义利率则是每年10%。 实际利率计算了所获得利息的购买力,是把名义利率以通胀率作调节。如果该年的通胀率是10%,在年底户口里的1100元,只能与一年前的1000元购买相同数量的货品,因此其实际利率是0%。
二、通货膨胀率是经济学里的一个专业名词,指的是一定时间内物价总体水平的上涨率,其出现表征了社会上总体物价的上升和货币购买力的下降。总的来说,即使社会经济没有任何意外发生,总体上通货膨胀率一定是正的,表示货币的购买力会逐渐下降,社会总体的物价水平会上升。
三、通货膨胀是经济学中用于表征货币购买力的一个现象,与之相反的是通货紧缩。总的来说,当发行的货币越来越多,而市场上商品的总量并没有明显增加是,实际上也就是货币的购买能力下降了,简单地来说,就是手中的钱贬值了。而如果货币发行机构限制市场流通货币的发放,不断缩小市场上流通货币的总量,就会使得货币的购买能力上升,随之表示的是手中的钱更加值钱了。
四、也许有人认为,明明货币发行机构可以控制市场上流通货币的总量,让我们手中的钞票更加值钱,全世界的货币发行机构为什么不纷纷停止印刷和发行钞票,那么我们社会上的钱不就更值钱了吗。其实并非如此简单,首先每个国家发行流通货币,目的是使社会的经济活动能顺畅地进行,促进日常经济交易的达成。如果大量压缩流通货币进入市场,其实相当于在压抑着整个社会的货币流通和经济发展,总的来看同样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F. 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_计算方法
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_计算方法
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下面是我整理的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欢迎大家查看!
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
存款实质利率
根据费雪方程式,在存款期间的实质利率是:ir=in−p
其中p= 该段期间的实质通货膨胀率
预期实质利率
而投资的预期实质回报是:ir=in−pe
in=名目利率
ir= 实质利率
pe= 期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1]
实际贷款利率
设i为当年存贷款的名义利率,n为每年的计息次数,则实际贷款利率r(n)为
r(n) = (1 + i / n)^ n - 1
当n趋于无穷大时,r则为连续复利利率,若欲使到期的连续复利与实际利率存款收益相同,则r应满足
r = n · ln(1 + r(n) / n)
当涉及名义利率、通胀率时,实际利率为
1+名义利率=(1+通胀率)×(1+实际利率)
相关比较
简单的说,实际利率是从表面的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的数字,即公式为:1+名义利率=(1+实际利率)*(1+通货膨胀率),也可以将公式简化为名义利率- 通胀率(可用CPI增长率来代替)。
一般银行存款及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的利率都是按名义利率支付利息,但如果在通货膨胀环境下,储户或投资者收到的利息回报就会被通胀侵蚀。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存在着下述关系:
1、当计息周期为一年时,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相等,计息周期短于一年时,实际利率大于名义利率。
2、名义利率不能完全反映资金时间价值,实际利率才真实地反映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3、以r表示实际利率,i表示名义利率,p表示价格指数,那么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为,当通货膨胀率较低时,可以简化为r=i-p。
4、名义利率越大,周期越短,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差值就越大。
计算公式
设i为当年存贷款的名义利率,n为每年的计息次数,则实际贷款利率r(n)为
r(n) = (1 + i / n)^ n - 1
当n趋于无穷大时,r则为连续复利利率,若欲使到期的连续复利与实际利率存款收益相同,则r应满足
r = n · ln(1 + r(n) / n)
实际利率的主要作用
利率政策是宏观经济管理中比较重要的工具之一。利率在国家经济中能发挥几个作用。它是对储蓄的报酬,对获得收入的人如何把收入在目前的消费与未来的消费之间进行分配有影响。利率的结构控制将积累起来的储蓄在不同的资产——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之间进行分配。利率政策对储蓄与投资的过程产生影响,而且通过这些过程对金融资产的发展与多样化、生产的资本密集度以及产值的增长率都产生影响。
当物价稳定时,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是一致的。但是,当出现通货膨胀时,经济代理人需要对这两种利率加以区别,一般估计实际利率的办法是,名义利率减去以某种标准得出的.国内通货膨胀的变动率。在利率由行政当局确定的国家,政策制订者可以调整名义利率,设法使实际利率保持正数,这样可以对储蓄起到鼓励作用,可以增加金融媒介作用,还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统一。
但是,在学术界,对于利率政策对储蓄、投资和产值增长率的实际影响仍有意见分歧。一些经验论的研究报告表明,相当大的负数实际利率对经济增长并不会始终产生象大多数常规理论预测的那些不利影响,其他的研究报告发现,在实际利率与储蓄水平之间,或者在实际利率与投资水平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由于这些经验论的结果一部分取决于实际利率是如何估计的,因此,了解这些估计中所涉及的概念问题是有帮助的。
G. 贷款实际利率计算公式
1、利息的计算公式:本金×年利率(百分数)×存期。
2、等额本息法:
计算公式:月还款额=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n/[(1+月利率)^n-1]
式中n表示贷款月数,^n表示n次方,如^240,表示240次方(贷款20年、240个月)
月利率=年利率/12
总利息=月还款额*贷款月数-本金
3、等额本金法:
计算公式:月还款额=本金/n+剩余本金*月利率
总利息=本金*月利率*(贷款月数/2+0.5)
4、贷款利息一般分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种。
5、利率以百分比表示,月利率以千分比表示,日利率以万分比表示
6、年利率÷12=月利率;月利率÷30=日利率;年利率÷360=日利率。
(7)贷款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的公式扩展阅读:
分类情况
利息计算公式主要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计算利息的基本公式,储蓄存款利息计算的基本公式为:利息=本金×存期×利率;
第二,利率的换算,其中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者的换算关系是:年利率=月利率×12(月)=日利率×360(天);月利率=年利率÷12(月)=日利率×30(天);日利率=年利率÷360(天)=月利率÷30(天),除此之外,使用利率要注意与存期相一致;
第三,利息计算公式中的计息起点问题
1、储蓄存款的计息起点为元,元以下的角分不计付利息;
2、利息金额算至厘位,实际支付时将厘位四舍五入至分位;
3、除活期储蓄年度结算可将利息转入本金生息外,其他各种储蓄存款不论存期如何,一律于支取时利随本清,不计复息;
第四,利息计算公式中存期的计算问题
1、计算存期采取算头不算尾的办法;
2、不论大月、小月、平月、闰月,每月均按30天计算,全年按360天计算;
3、各种存款的到期日,均按对年对月对日计算,如遇开户日为到期月份所缺日期,则以到期月的末日为到期日。
存期计算规定:
1、算头不算尾,计算利息时,存款天数一律算头不算尾,即从存入日起算至取款前一天止;
2、不论闰年、平年,不分月大、月小,全年按360天,每月均按30天计算;
3、对年、对月、对日计算,各种定期存款的到期日均以对年、对月、对日为准。即自存入日至次年同月同日为一对年,存入日至下月同一日为对月;
4、定期储蓄到期日,比如遇法定假期不办公,可以提前一日支取,视同到期计算利息,手续同提前支取办理。
利息的计算公式:本金×年利率(百分数)×存期
如果收利息税再×(1-5%)
本息合计=本金+利息
应计利息的计算公式是:
应计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应计利息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已计息天数按实际持有天数计算。
PS:存期要与利率相对应,不一定是年利率,也可能是日利率还有月利率。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网络-利息计算公式
H. 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怎样计算
计算公式:(1+实际利率)*(1+通货膨胀率)=1+名义利率
从表面的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的数字,即公式为:1+名义利率=(1+实际利率)*(1+通货膨胀率),也可以将公式简化为名义利率-通胀率(可用CPI增长率来代替)。
一般银行存款及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的利率都是按名义利率支付利息,但如果在通货膨胀环境下,储户或投资者收到的利息回报就会被通胀侵蚀。
当计息周期为一年时,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相等,计息周期短于一年时,实际利率大于名义利率。名义利率不能完全反映资金时间价值,实际利率才真实地反映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8)贷款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的公式扩展阅读:
由于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很容易引发较高的通胀,而名义利率的提升在多数时间都慢于通胀率的增长,因此时常处于实际利率为负的状态。也就是说,如果考虑通胀因素,储户将钱存入银行最终得到的负回报-亏损,既负利率。
负利率环境将诱使储蓄从银行体系流出,刺激投资和消费,很容易引起资产价格的泡沫并有可能进一步推升通胀,央行一般都会通过持续加息的方式来改变经济体的负利率运行状态,抑制通胀,资产市场的泡沫也会逐步消退。
所以,股票投资者在实际利率为负的初期还可以继续加码,但如果负利率持续时间过长,由宏观调控引发的风险就会加大,需要随时考虑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