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被他人冒名贷款了应该怎么办
先积极与办理贷款或者信用卡的银行协商,如果银行拒不解决或当事人姿明因不良信用记录造成了损失要求赔偿,也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情况属实,为了自己的声誉,银行一般会帮忙解决。起诉搜集证据时,当事人只需去权威部门作笔迹鉴定,证明贷款合同上的签名不是自己所签即可。
拓展资料
冒名贷款核查方法
1、档案审阅法。在进驻信用社稽核时,首先调阅信贷档案,逐亏枯笔对借据、借款合同、担保资料、贷后检查报告、催收通知书等重要信贷资料仔细审阅。
2、表格筛选法。先在联社或信用社五级分类管理系统导出被稽核信用社要检查的贷款明细表,然后进行筛选。
3、走访座谈法。走访座谈法。针对上述有疑点的贷款可以通过对借款人所在单位、村组、社区以及邻居进行走访销册洞,了解借款人(或担保人)的品行、经营情况、有无嗜好、是否负债等,初步掌握借款人及担保人的情况
4、资金去向法。查阅贷款发放日传票,如转账办理,可查询借款人的个人结算账户资金使用情况。
5、书面函证法。稽查人员亲自找到借款人(担保人)或到相关抵押登记部门、户籍管理部门函证。
『贰』 在农村信用社无故多了一万元贷款我该怎么办
这属于一笔冒名贷款,放款的信贷员违反操作规范系非法放贷,虽数目不大构不成犯罪但应追究行政责任,而冒名贷款的人则构成贷款诈骗,你可跟他说清问题的性质,督促其把款还了,万一他不听,你可向公安报案或向法院起诉,告信用社和冒名的人非法侵犯你的姓名权,请求法院判令他们停止侵权并赔礼道谦,这样信用不良纪录就可消除了。
拓展资料: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简称:农村信用社、农信社,英文名: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中国农村信用社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以其全部资产对农村信用社债务承担责任,主要任务是筹集农村闲散资金,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依照国家法律和金融政策规定,组织和调节农村基金,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综合发展,支持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社员家庭经济,限制和打击高利贷。
存款农村信用合作社是银行类金融机构,所谓银行类金融机构又叫做存款机构和存款货币银行,其共同特征是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负债,以发放贷款为主要资产,以办理转帐结算为主要中间业务,直接参与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
农村信用合作社又是信用合作机构,所谓信用合作机构是由个人集资联合组成的以互助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机构,简称“信用社”,以互助、自助为目的,在社员中开展存款、放款业务。信用社的建立与自然经济、小商品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由于农业生产者和小商品生产者对资金需要存在季节性、零散、小数额、小规模的特点,使得小生产者和农民很难得到银行贷款的支持,但客观上生产和流通的发展又必须解决资本不足的困难,于是就出现了这种以缴纳股金和存款方式建立的互助、自助的信用组织。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由农民入股组成,实行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是经中国人民银行依法批准设立的合法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筹集农村闲散资金,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同时,组织和调节农村基金,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综合发展支持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社员家庭经济,限制和打击高利贷。
『叁』 农村信用社被冒名顶替贷款
法律分析:农村信用社被冒名顶替贷款属于违法行为,应及时报警处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刑法》 第一百七十五条 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肆』 被人冒名贷款怎么办
法律分析:第一,如果能找到冒名贷款的当事人,可以直接对其提起诉讼。但由于冒名贷款人并非用的自己的身份,时间一长,很难考证,可以采取第二种方式;第二,积极与办理贷款、信用卡的银行协商,如果银行拒不解决问题,可以以“侵犯公民姓名权”为由起诉银行,因为他们虽然不是冒名贷款的具体实施者,但是因为没有尽到“严格审核”的责任,使被冒名人蒙受了巨大损失;第三、被冒名人要注意搜集证据,鉴于冒名贷款的各式合同、证据非本人签署,可以申请法律鉴定。第四、切勿听信任何中介机构可以“洗白”信用记录的谣言,选取正规的法律程序解决问题。当然,杜绝冒名贷款最好的方式,还是保护好自己的个人隐私,防患于未然,犯罪分子才无机可乘。第五、应该树立信用意识,每年定时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确认自身信用良好,没有被人冒名借贷。第六,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个人隐私,不要在不信任的场合泄露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等基本信息,如此,才能从源头上杜绝犯罪分子的可乘之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第三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第四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