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对农信社小额农贷推广的建议_农信社小额贷款政策好
摘 要:文章分析了农信社小额农贷推广中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农信社 小额农贷 制约因素 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83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68-02
当前,基层农村信贷工作中存在“两难”(信用社“难贷款”与农民“贷款难”)现象并没有完全消除,继续推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以下简称小额农贷),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是彻底解决“两难”矛盾的关键所在。因此,正视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推广中的制约因素,探讨其有效的改进措施尤为必要。
一、推广小额农贷的制约因素
(一)农村信用社本身既存的主观因素及客观条件,构成了制约小额农贷推广的内部因素
1.工作负荷重,推广难度大。由于基层信用社人数所限,一般1名信贷员要负责1至2个村的信贷业务,加之小额农贷具有面大、额小、分散、收益率低的特点,包村信贷员要参与调查、评级、发证到放贷的全过程是个十分困难的事情。如果信贷员思想意识不到位,便会对小额农贷推广工作行动迟缓或消极应付,甚至有的干脆简化环节,不调查,不评级,只发证,不贷款,形成发证数量与贷款数量的增长比例极不协调的现象。同时,信贷员受单位严格的放款责任制及收息责任制考核的影响,在关键环节上放款积极性不高,最终使小额农贷推广工作困难重重。
2.支农范围窄。调查发现,有些信贷员对小额农贷政策精神没吃透,人为缩小了小额农贷的使用范围,在具体放贷时,仅限于农民购买种子、化肥、农药、农膜、耕牛等基本生产资料,对农村的消费贷款、助学贷款较少支持。对种槐伏养业、农副产品转换加工业方面由于害怕风险不敢大胆支持。还有少数信贷员存在好大厌小,好商轻农心理,乐于贷大款、赚大钱,对于点多面广、收贷难度大的小额农贷不愿积极扶持,导致局部小额农贷推广乏力,滚明渣“两难”现象时有发生。
3.信贷营销观念差。只有农户到信用社申请,信用社才给予贷款的“官商”作风依然存在,信贷员缺乏信贷营销意识,不肯主动出门找市场。加上不同程度存在的“贷款难”,农户的贷款意识逐渐淡化,一旦发生资金困难,首先想到的是民间借贷或向亲朋好友借款,信用社与农户间的“离心力”加剧,造成“两难”现象发生。
4.基层信用社资金丰裕程度存在差异,造成一个地方一定时期内小额农贷推广进度不平衡。推广小额农贷必须有一定的资金头寸作后盾,否则就会给农民贷款“打白条”。调查中发现,部分基层信用社因种种原因资金头寸不宽松,对推广小额农贷显得力不从心。同时,农村信用社一方面由于同业拆借渠道不通畅,不愿意也不敢随便借款放贷款,除非是为了保支付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支农再贷款有严格的期限限制,为避免基层人行无休止地检查,信用社从人行申请支农再贷款的积极性不高。因此,部分信用社较紧的资金头寸制约了小额农贷的推广进度。
5.信用社与村级“两委”合作不力,造成小额农贷推广难度大。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信用社在放贷中与村级“两委”合作不紧密,加之信用社拥有自主经营、自主决策权,信用社与村级“两委”紧密合作的主动性不够强,加大了小额农贷的推广难度。
(二)辖区不理想的社会信用环境和客观条件构成了小额农贷推广难的外部因素
1.符合小额农贷余额控制条件的贷款对象过少,致使信用社在实际操作中“难贷款”。如河南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又属弱质产业,为防范风险的需要,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额度一般控制在50000元以内。2012年4月,河南郑州市区农村信用联社对辖内客户的贷款需求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传统种植业生产贷款需求仅占8.1%,此类农户在15000元左右的信用贷款基本上可以满足;从事特色作物种植、养殖和经济作物种植的贷款需求占58.6%,且贷款余额多在30000元左右;从事农村运输业、加工业、农产品经销业、个体工商业贷款需求占23.1%,且金额多在50000元以上。这就是说,占农村80%左右的大悄农户从事种养业贷款需求额度小、户数少。因此,农村信用社为防范风险的需要,并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过高地提高小额农贷的额度已不现实,如果上述两类农户结不成合适的联保小组,或提供不出有效的抵(质)押、担保物,就很难从信用社获得贷款,农村信用社很难在上述各类贷款群体中找到解决矛盾的平衡点。
2.各地农户需求贷款的积极性参差不齐,是制约小额农贷推广的外部因素之一。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民因受观念、信息、资金、地域和政策引导程度的不同,从事产业结构调整的进度不一。产业结构调整进度较快的地方,因小额农贷期限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周期不尽吻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民贷款的积极性;产业结构调整进度较慢的地方,农民贷款的期望值更低。如何有效刺激农民的贷款需求又成为农村信用社推广小额农贷面对的新情况之一。
3辖区社会信用环境不理想,制约了信用社放贷的积极性。目前,辖区社会信用环境不宽松,特别是近年来个人和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少数村级“两委”班子思想认识和政策水平不高,在农村信用社不再发放村组集体贷款的情况下,便钻小额农贷的空子,以个人贷款之名,行集体使用之实(转变用途),违背了小额农贷的有关政策规定。
二、农村信用社推广小额农贷的有关对策建议
1.持久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促使基层政府及村“两委”带着责任和感情支持小额农贷推广工作,同时提高信用社放贷和农户需贷的两个积极性。目前部分乡镇政府、村级“两委”及大部分农户对农村信贷政策还不甚了解,特别是对小额农贷的概念、额度、期限、发放条件、用途、申贷程序及优惠政策了解不够。对此,在深入宣传发动工作中,要成立由人行、信用社、地方政府共同参加的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利用多种舆论宣传工具,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使基层政府及农民群众真正了解推广小额农贷的目的、意义及政策措施,切实消除农民认识上的误区,激发农民的贷款热情,并引导信用社员工放贷的积极性,同时促使基层政府及村“两委”带着责任和感情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的小额农贷推广工作。在开展小额农贷政策宣传上,人民银行及银监会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人民银行是执行国家金融政策的权威代表,银监会是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监督管理部门。如果把各农村信用社比作小额农贷政策宣传的“民间”发布站,那么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就是“官方”新闻发布中心,因此,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在小额农贷的政策宣传上应该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因为农村信用社自身若一味过分宣传“炒作”,会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之嫌。
『贰』 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是怎么样的
随着中国加入WTO,农村信用社作为合作金融组织,将受到外资银行及国有商业银行的双重夹击,原有的一批优良客户群将有流失的危机,自身盈利能力将变得弱化。要在这个强大的挑战面前立足自身建设,促进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份额,争取在多变的形势下获取发展,稳定并巩固客户
,提高自身盈利水平是摆在农村信用社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
实施市场营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农村信用社作为一个特殊企业,其经营的目标是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获得自身经济效益.而为了获得这种自身经济效益,就要通过市场营销来使客户了解它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实施市场营销是农村信用社的明智之举。金融环境市场化使金融业面临从未有过的激烈竞争态势,各家商业银行通过大量引入市场营销,从经营种类多样化、方法科学化、手段现代化等方面积极参与竞争,对金融市场有限资源的竞争日益激烈。这种金融环境促使农村信用社尤其是基层社必须走出金融业的传统卖方市场经营模式,开发引入市场营销机制,适应和创新客户市场需求,开展储蓄营销、贷款营销、中间业务营销,营造和促进买方市场的形成,进而获得经营过程的丰厚回报。
实施市场营销有利于提高综合竞争能力。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信用社传统的经营阵地和客户群体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信用社经营的需要。农村信用社要想保证已有阵地,拓展新天地,则需要增大市场占有份额,争取更多的优良客户群体,在竞争中求发展。推行行之有效的营销管理是农村信用社提高竞争力的出路所在。通过卓有成效的市场营销活动,在把农村信用社的产品和服务营销给现有客户、现有市场的同时,发现新的市场,开发新的客户,拓展新的业务,不断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市场竞争能力。
实施市场营销是凸现信用社竞争优势的途径。竞争优势应是一个企业自身独有的,不易被其他企业模仿复制的特殊优势。农村信用社实施市场营销,可以通过有形、独特产品介绍、服务过程等,展示农村信用社的新风貌、新形象、新实力,充分凸现农村信用社竞争优势。
农村信用社市场营销中的问题
目前,市场营销问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农信社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主要是以下三个问题:
营销意识淡薄,营销观念无法适应市场化的要求。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体制先天不足,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习惯于按上级下达的任务、计划办事,缺乏开拓经营的意识,导致其市场营销意识淡薄,市场营销工作未能真正得以有效开展。等客上门、有求才应的作风在很多农信社业务经营中依旧存在。有的农信社虽然开始重视营销工作,但由于对市场营销缺乏深入认识,一些陈旧的甚至错误的观念依然存在,营销工作停留在表面和初级层次上。营销意识的淡薄,营销观念的落后,使农信社难以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已经成为制约农信社营销工作开展、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提高的重要原因。
市场定位不准,贷款对象选择不当。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市场调研与细分工作不够深入,市场定位比较盲目。一些农信社重视工商业轻视种养业,重视企业轻视农户,重视公有经济组织轻视个体私营经济组织,片面追求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搞贷款垒大户;在贷款领域的拓展上,重视生产经营性贷款发放,而农村消费贷款、助学贷款等新兴信贷领域则少有涉足。更有一些农信社盲目效仿商业银行,服务对象非农化、经营管理商业化,与商业银行争资金、争市场,脱离了自己原先的主要服务对象,使得支农作用发挥不够,支农服务功能有所弱化。
经营品种单一,营销手段落后。在经营品种上,绝大部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品种仍局限于传统的存款、贷款业务,服务功能局限的问题十分突出,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营销手段上,则往往局限于广告宣传、微笑服务等肤浅表层的服务,没有深入的调研和周密的营销策划,没有有针对性的措施,流于形式,其结果必然是既浪费了资源,也无法最终实现营销的目的。
加强我国农村信用社市场营销工作的对策
加入WTO以后,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随着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同业竞争日益加剧,先天不足的农村信用社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竞争环境;另一方面,农村经济形势有了很大的变化,作为服务于农村经济的金融主力军,其服务范围和对象有了较大变化。面对巨变的经营环境,农信社首先必须转变观念,要改变过去坐等上门的观念和作风,要认识到资金也是商品,认识到只有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开展市场营销工作,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生机与活力。在观念转变了,营销意识增强了以后可以按照经典的市场营销策略来进行营销,主要有以下几点:
产品策略。农村信用社提供的产品是货币信用资金和服务,在制定产品策略时,必须以新颖独特来吸引客户,更好地满足客户需要,就目前来说,农村信用社要在巩固老阵地,办好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的同时,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开办多种金融服务项目
,以争取客户,扩大市场占有率。农村需要什么样的服务,信用社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把信用社办成金融超市,尽量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在制定产品策略时,既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又要分析同业竞争的情况,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塑造出自己独特的市场形象,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吸引更多的顾客,占领更广阔的市场。
价格策略。金融产品的价格集中反映在利率和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上,由于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项目少,所谓价格策略,主要是在不违背利率政策的前提下,运用好浮动利率政策,开办不同利率档次的各种业务。信用社确定产品价格的方法也应多样化,可按成本、市场利率、期限、种类、信用等级、盈利能力、对信用社贡献等作为制定价格的依据,信用社的产品订价,既要考虑成本问题,同时也要考虑市场变化、法规限制、风险程度、资金流向等问题。
分销策略。农村信用社分销可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加快网点布局与结构的调整,扩大和完善网点功能,着手进行特色化经营网点的建设工作,积极发展有营销功能的综合性网点,集中专业化营销人员,提高服务功能与效益,实现资源的科学配置合理流动。其次,在服务差异选择上,要在支农的基础上,有重点地选择服务对象。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是必然的选择,要选择支持农业生产,以及与农业有关的生产、加工、服务等行业,在此基础上重点选择,如在资金运用上,把重点放在扶优壮强上;在目标追求上,把重点放在以效益为中心的集约经营上,让有限的资源和精力取得最大的效益。
促销策略。创新后的产品能否被客户认识、接受和喜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产品的促销,即对客户消费的引导。制定切实可行的促销策略是实现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的有效保证。农村信用社可利用有效的宣传、人员推销以及服务促进等方式,利用宣传增加农村信用社知名度;设立营销员岗位,并逐步向客户经理方向发展;利用专人向外推销金融产品及服务,做好产品销售的事前、事后宣传和服务工作,取得客户的信任。
服务策略。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要在服务上下功夫,量化服务并加以考核
。可通过挂牌服务、限时服务等手段来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要求职工实行文明用语,讲究职业道德,快速高效地为顾客提供各种服务,使顾客在信用社办理业务时有安全、方便、舒适之感。
人才策略。农村信用社要以人力资源为导向,提高员工素质和竞争意识。
『叁』 如何营销小额贷款客户
1、加强培训,提升素质,组建高效的贷款营销团队
一是借鉴保险公司培训员工的成功做法,加强社会关系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的渗透,提高员工营销技能,深化对营销内涵的认识
,使营销行为得到客户的认可并创造营销价值。二是建立一支专门的营销队伍。在信用社内部选拔一批业务精、作风正、攻关能力
强的同志充实到营销管理队伍中来,使这批人员从单纯的信贷管理、吸收存款的特定目标向金融产品推销、贷款营销、中间业务拓
展等综合型目标发展,特别是要加强法律法规的重点学习。三是鼓励信贷营销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相关专业的社会学习教育和市
场调查研究,重点深入调查了解所在地区经济结构状况、掌握客户的经营性质、劳动力结构情况以及在生产生活中对资金需求的比
重等,以适应新时期信贷营销工作的需要。
2、奖惩分明,激励考核,建立合理的贷款营销机制
一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增强信贷人员工作主动性。对信贷员,要建立权、责、利相对应的营销考核机制,保护与惩处,责任与利
益要有机统一,要将贷款存量与增量新老划断,合理确定信贷人员放贷风险与收益比例,做到信贷人员按劳取酬,按效益得利,确
保信贷人员放贷积极性。二是考核指标要单一,只考核与贷款有关的各项指标,并将信贷员的收入完全与百分制考核挂钩,实行超
额加分加收入。
3、强化管理,完善服务,创造和谐的贷款营销环境
一是农信社要继续深入搞好小额贷款信用等级评定工作,要以小额农贷为载体,把小额农户或个体工商户作为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
的主攻方向,进一步巩固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的基础地位。同时,还要大力培育黄金客户,建立黄金客户档案,并在营销过程中实行
适度倾斜政策,以此密切信用社与广大贷户之间的关系,为贷款营销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建立营销贷款的客户信息台账。对
需要贷款的个体户、民营企业户以及有经济来源、经营实力强的单位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掌握其基本情况,并装订成册分发
给相应辖区信用社的营销职工,作为营销的重点对象,使营销人员做到心中有数,为贷款营销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三是农村信用
社营销贷款应积极推行“阳光信贷”,进一步优化信贷环境,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以优良的信贷服务和丰富的信贷产品,全力服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信用社增效的“双赢”目标。
『肆』 农村信用社贷款有哪些优势
最近有网友向平台提问 农村信用社 贷款 ,在此我以家住河北的唐先生为例,为大家讲述唐先生的困境和解决办法,或许能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去年10月份唐先生想在老家办个小加工厂,厂房已经建好了,但是仍需要大概10万元的资金支持,就在农村信用社贷款10万元。现在加工厂已进入正常运营时期,唐先生表示多亏了农村信用社提供的贷款,非常适合他这种个体经济户。接下来我会给大家具体分析农村信用社贷款相比其他贷款的优势。
顾名思义,农村信用社贷款,就是农村信用社发放的贷款,以农村信贷为主要业务。
那为什么现在会有很多人放弃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转而选择这种贷款呢?我们都知道,一种东西之所以吸引人,肯定有它的闪光点。
和银行商业贷款一样,信用社贷款也有相似的规定和申请办法,它们对借贷人来说同样具有较强的约束力。但因为信用社的性质、地位、作用等和银行有所不同,所以在贷款操作上有一些更为突出的特点。
特点一:贷款对象的广泛性
贷款对象可以是从事农、林、牧、渔各业的承包户、专业户和农村合作经营单位,也可以是有经营收入和还款有保障的农村文教、卫生等科研事业单位,又或者是从事农村运输业、服务业、手工业等的个体经济户等,总之,如果您符合信用社贷款的各项要求,就可以申请此类贷款!
特点二裤庆并:相对独立性
特点之二是相对独立性,农村信用社贷款主要按照比例管理的原则独立自主地经营信贷业务,诱导农村资金合理流动。这种灵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贷款范围和用途上的灵活性
信用社发放贷款可以在保证农业生产所需资金的前提下,依据国家产业政策,根据自己的资金力量确定“资金使用序例”。也就是说,在自身资金实力可能的情况下,只要是国家政策、法令允许生产和经营的项目,能够保证实现预期经济效益并归还贷款的,信用社均可以发放贷款支持。
2.自有资金比例和贷款期限,可以适当灵活
信用社发放贷款,在符合国家政策、法令和贷款原则、确保经济效益和按期收回的条件下,对于使用贷款客胡迹户的自有资金比例可以适当放宽。对流动资金贷款,按企业定额流动资产计算,自有流动比例只要不低于30%;固定资金贷款,按项目投资总额计算,自有资金比例不低于50%即可。
3.在贷款手续上适当灵活
如果李先生您要办理贷款手续,可依据当地差卖信用社的规定来进行。
特点三:贷款投向的区域性
由于信用社是由一定区域内的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愿入股建立起来的合作金融组织,因而就决定了服务范围必须保证本区域内农民生产、生活方面的资金需要,支持本区域内经济的发展。所以,信用社的贷款资金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以上就是农村信用社贷款的特点和优势,您看看农村信用社贷款是否匹配自己的需求和条件,如果有需要可以继续访问网络金融商城平台,查看关于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其他信息。
『伍』 信用社客户经理制下如何营销贷款
一、 建立一个正确的营销思想
1、 实行营销宣传和贷款发放“并举”,要把主动支农意识通过必要的营销渠道宣传出去。
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下乡座谈等多种形式,对信用社为什么要搞“贷款营销”进行广泛宣传,使服务对象感到,信用社发放贷款不仅仅是经济利益趋动,只图一己之利,而是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为老百姓办实事,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为“三农”和当地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另一方面,要把具体营销措施对外公布,使客户能把“贷款营销”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达到透明化、制度化,从而愿意接受信用社的信贷服务,为贷款营销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 做到小额农贷和中小企业“并重” 从经济学的观点讲,把鸡蛋分散放在多个篮子里比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要保险得多。营销贷款必须以安全、效益为前提,坚持发放小额农贷和中小企业并重原则。
从事信贷营销的人员必须纠正发放小额农贷风险大、利润低的观点,大力推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即:追求规模效益不在于单笔贷款的本金和效益如何,而是要看整体规模和效益,看贷款余额和户数是否保持着合理的比例。
3、实现信用社和客户“双赢” 营销贷款既要确保信用社增效,又要确保客户发展,二者不可偏废。否则,信用社不敢放款,客户不愿贷款,贷款营销就会走入“死胡同”。
作为信用社来讲,要做到诚信经营的表率,以诚信为首要条件。要树立“客户是衣食父母”的营销观念,即:放贷款不是农村信用社的权利,而是农村信用社谋生的一种手段,实现发放贷款由“权利观”向“义务观”的转变。
二、 建立一支合格的营销队伍
部分信用社资产质量不高,信贷市场份额萎缩,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客户经理队伍素质较低,制约了信贷营销工作的开展。从实践来看,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的信贷营销队伍迫在眉睫。
1、 狠抓作风建设,严肃信贷工作纪律。信贷营销人员要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贷款才能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在工作态度上,既要有责任感,更要有自豪感,善于规避风险,敢于迎接挑战。在营销方式上,力戒“养尊处优”,等客上门,而要主动出击,进村入户,重视与客户的联系,真正密切社农、社企关系,把农村信用社办成客户喜爱的情感银行,建立互动、互惠、互利、共赢的新型战略合作关系。
2、 实行岗位考核,增强信贷队伍活力。通过岗位竞聘、信贷从业资格考试等方式,使信贷营销队伍保持合理流动,防止队伍老化,优化队伍结构。适当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满足农信社信贷客户群体日益广泛、中高端客户逐渐增加的需要。
3、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信贷队伍素质。加强信贷队伍品德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准。信用社要经常组织员工学习金融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员工职业道德观念和守法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按制度办事、按规程办事、形成管理靠制度、操作靠规范的良好氛围,保证信贷营销工作安全、健康发展。
在防范道德风险的同时,举办各种形式的营销培训和业务培训,及时补充和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鼓励信贷营销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习教育,以适应新时期信贷营销工作的需要,增强信贷营销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管理能力。
三、建立一套完善的信贷服务体系
1、 创新信贷服务方式。对于贷款营销来说,亦是如此,思想陈旧,必将举步维艰;勇于创新,才能赢得主动。农信社的服务对象在信贷需求上各有不同,因而信用社的信贷服务方式也应多种多样。
2、 丰富信贷服务内涵。 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支农服务活动,使贷款营销情感化,让客户从内心里认同信用社,建立融洽的社群关系。
3、 扩大信贷服务外延。 对小额农贷,立足千家万户,做好扩面、增量、延伸工作,延展其服务功能:一是延伸贷款对象。使从事或服务一、二、三产业的所有农户、城镇个体工商户等都能受益于小额农贷。二是扩大授信额度。小额农贷最高限额不能一成不变,可以根据经济发展适当扩大;对种、养、加等特色大户,要大力推行联保贷款,加大支持力度。三是延长使用期限。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允许贷款跨年使用。
4、 改革信贷服务作风 。信贷人员要深入基层,开拓视野,把辖内有金融需求的农户、企业都纳入视线,努力发现、培育和选择优质的贷款项目。并以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来赢得客户、拓展市场,在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有我快”,做一流服务、争一流速度、创一流业绩,践行服务承诺和一次性告知制度,构建快速通道,实现服务提速。
四、 建立一套完善的信贷营销机制
围绕调动工作积极性,强化内部管理,在机制、权限、网络上初步形成灵活的营销机制。
1、 完善管理机制 推行客户经理目标责任制,充分调动客户经理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提高管理意识和忧患意识,同时实施效益结构工资制度改革,建立以效益为核心、激励机制为动力的结构工资制度。
2、 调整审贷权限 联社根据信贷管理的工作情况,调整贷款审批咨询权限,实施灵活的差别利率机制,增强经营管理的灵活性,为更好地做好信贷营销创造良好的环境。
3、 构建营销网络 注重开拓市场,做好市场调研,强化信息共享,实现上下联动,统一部署、步伐一致,加强横向沟通,互供信息、互动运作,形成合纵连横的网状营销网络。
五、 建立一种鼓励的营销激励机制
1、 实行“等级”营销制。 人员可根据岗位、能力等因素担任不同层级的客户经理。同时,对客户经理从业务素质的高低、所放贷款本息收回率、综合业务拓展等方面,对其进行等级评定,按级别授予不同的贷款权限,核定不同的经济待遇,鼓励多劳多得。
2、 实行“能上能下”的营销制 。在合规操作、风险有防的情况下,一方面充分挖掘潜在的信贷资源,扩大资金运用渠道,增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对工作不负责任、不能完成贷款营销任务的客户经理予以更换,把懂业务、熟悉农情和企情的员工适时充实到客户经理队伍中来。
3、 实行“尽职免责”的营销制 。长时间从事信贷工作的人员难免会有不良贷款,但如果不加以区分,盲目或过度追责,导致人人自危,必然会使信贷工作停滞不前,信贷人员如按照规章制度办理贷款,尽职尽责出现风险要视情况而言。如果违规操作,失职渎职,将严肃追究其责任。
『陆』 农村信用社如何在改革大潮中创新经营发展
但由于长久以来形成、一时难以完全化解的内外部矛盾,农村信用社经营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为使农村信用社在改革大潮中,把握机遇,顺势崛起,本人对农村信用社在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创新经营发展,进行了调研。 一、农村信用社经营已出现转机 改革以来,农村信用社抓住机遇,借助银监局、人民银行的监督、指导及政府等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不断转变经营理念、调整经营思路、严格内部控制制度、强化风险防范,经营终于走出了低谷,呈现出良性发展的势头,存贷款规模不断加大,股本金大幅增加,不良贷款明显下降,经济效益显著增长。同时,随着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防范制度也不断趋于完善;风险意识、经营意识不断增强;原来那种忽视经济核算、忽视利润指标的粗放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已初步得到扭转,可以说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活动已出现了转机。 二、困扰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农村信用社经营出现转机,决不意味着其未来的发展道路就是平坦的。当前尚有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在困扰着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矛盾主要是: (一)资产质量差,不良贷款比率仍偏高。从目前情况看,不良贷款居高不下,仍是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最大“瓶颈”。改革以来,在政府推动下,农村信用社对不良贷款进行了大力清收,几经努力,存量不良贷款能收的都已收回或活化,未收回的,都是非常难啃的硬骨头。其原因:一是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中,农民、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居多,这些贷户本身都是弱势群体,一旦贷款形成不良,重新盘活的机率就很小,特别是企业转制过程中形成的不良贷款,收回难度相当大。二是农村信用社目前信贷人员较少,清收队伍力量薄弱。三是农村信用社奖罚机制不健全,责任追究力度不够,道德风险未能得到全面控制,致使不良贷款出现前清后增现象。不良贷款的大量存在,使农村信用社赖以生存的收入来源受阻,持续发展能力因此而受到严重影响。 (二)历史包袱沉重,风险等级较高。虽然经营形势式有所好转,账面实现了盈余,但农村信用社历年亏损挂账数额和拨备缺口巨大,短时期内难以化解。虽然农村信用社加大化险升级工作力度,制定了发展规划,但经营效益的提高恰恰与消化历史包袱、补足拨备两者矛盾并存,在短时间内不可能真正实现降级升位的同时经营效益大幅增长。 (三)资金来源受限,自有资金严重不足。一方面,由于农村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加上部分地区存在所有制歧视,农村信用社所吸收的资金主要是农村群众的零星存款,各项存款中定期存款占60%以上,资金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诸多网点分散、弱小,增资扩股渠道单一、狭窄,资本金严重不足,又因目前分红回报较低,不能满足入股社员的收益愿望,大大影响了股本金的稳定性,且投资股比例低,抗风险能力较弱。 同时,由于县域资金大量外流,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由于收缩放款,国有商业银行的县级分支机构只得把大量闲置资金上存,再加上邮政储蓄的吸存就形成了县域经济资金大量外流的局面。由于资金大量外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不得不严重依赖于人行支农再贷款和拆借资金的支持,大大增加了信用社的经营成本。 (四)业务种类单一,收入能力较弱。受经营方式的局限,农村信用社目前经营收入主要依靠贷款利息收入,中间业务发展缓慢。目前,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仅有代付教师工资、代付粮食直补款及代理保险业务等,而代付业务基本上没上中间收入,代理保险又因为农村险种少又不切合农民实际,而发展不顺畅。同时,因银行卡业务推行较晚,与各大专业银行相比处于竞争弱势,中间业务收入极度缺乏。因此,发展中间业务,对农村信用社来说,是面临的一大难题和挑战。从贷款营销来看,农村信用社机构设置点多、面广、线长,业务规模小,而且贷款营销以小额贷款为主,分散到千家万户,经营管理费用大,其库存现金占压,运销费用开支、资金结算及各项营运成本等均高于其他金融机构,难以形成规模经营效益。 (五)规模小,创新能力差,服务水平落后。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范围通常只覆盖一个乡镇。过小的辖区、偏低的员工素质决定了各信用社乃至信用联社的创新能力很差,难以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因此在防范金融风险、制定内部管理制度、确定操作规程、引入现代管理技术,乃至加强相互协调和合作等方面,信用社都严重依赖外部力量。 三、借助改革机遇创新经营发展 农村信用社面对多年积淀所形成的硬负债、软资产、高风险、低效益的现状,同时面临着强手如林的金融竞争,要求得生存并实现发展,只有鼎力革新,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发展为动力、以创新为手段,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科学、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同业竞争中抢占市场,筹资金、防风险、争效益。 (一) 明确重点,夯实基础抓创新,全力拓宽收入来源。 从目前状况看,农村信用社作为以农村为主要发展阵地的金融机构,面对发展水平较其他商业银行仍较低,而且农村经济欠发达,农民消费意识和信用意识仍较薄弱的现实,业务经营必须要明确重点,在做好主打产品的基础上,谋求业务创新,增加收入来源。一方面,要力足现实,突出贷款业务。从目前发展水平来看,农村信用社要提高经营水平和能力,关键仍是在于贷款营销的有效性和贷款质量的提高,所以,农村信用社必须把经营重点放在贷款业务上,并突出“三农”贷款投放,做大做强“支农”产品。对“三农”内涵应适当扩大,可在传统的“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的基础上扩展至涉农企业、涉农经济组织和为农业、农村经济服务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服务区域可扩展至县域的城乡结合部。以此全面扩大贷款营销面,提高贷款质量,增加有效收入来源,最终实现阶段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业务品种,特别是对中间业务,要结合实际,进行开发和尝试,逐步增加新的收入来源,增强竞争实力。 (二)内外结合,大力清收不良贷款,妥善处理“包袱”。 改革以来,虽然在不良贷款清收上探索出很多盘活措施,但不良贷款占比仍较大,仍是信用社经营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一方面,信用社对这一历史包袱,需要客观对待,既要解决因政策性因素形成的历史包袱,又要防止把因市场风险和经营管理不善而形成的新风险归结为历史包袱。要划清界限、确定责任人,在继续加大对责任人贷款追究力度的基础上,创新措施进行清收活化。另一方面,对历史以来形成的不良贷款,单靠信用社的力量还不能够在短期内真正予以活化,要使信用社轻装上阵,还必须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给予信用社更大的政策支持。国家应尽快制订减免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的政策,对政策性历史包袱应由政府负责并承担,可采取“一次性补偿”办法,解决历史包袱。 (三)强化管理,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信用社统一法人改革成功后,已建立了新的法人治理结构,改变了核算方式,但转换经营机制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统一法人后,不仅仅是核算方式的改变,其中也包括利益分配机制、经营考核机制、网点管理机制、资金营运机制等各个方面。这就要求农村信用社尽快适应统一法人体制要求,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大力推行客户经理制和全员营销制;从集约化经营入手,改进网点管理机制和效益核算机制;从提高资金运用率入手,加强资金营运机制;从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入手,健全用人机制和经营考核机制。通过强化管理水平和能力,促进经营发展。 (四)借助改革,争取更大的政策支持,创建良好的经营发展环境。 农村信用社的困境必竟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得了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给了信用社的经营发展带来了巨大动力和新的希望,但要想保证改革成果,保证信用社真正走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还需要中央银行加大对信用社的支持力度,把农村信用社作为金融的“弱势群体”倾注扶持之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适当支持:一是再贷款支持。由于农村信用社在同业竞争中势单力薄,对外部救助的依赖性较强,这种比较劣势容易导致支付危机,中央银行需要加大再贷款支持力度,根据农村信用社需要及时给予再贷款支持。二是实行优惠利率,适当提高农村信用社存款准备金利率;三是在现金和开户上,结合实际取消一些限制性规定;四是在税收政策上,税务部门要根据农村信用社服务农户和农业的特点,继续降低营业税率,对资不抵债信用社应免交营业税,对有历年挂亏的信用社免交所得税,待其经营好转后再恢复征税。对信用社依法收贷中以资抵贷的土地使用权、房产设备等免交交易环节的各种税赋,对遭受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当年适当减免营业税。五是进一步净化农村信用环境。要加快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贷款担保机构,加大打击逃废债务行为的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守信光荣、欠贷可耻”的良好社会信用氛围,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柒』 浅析如何做好贷款营销工作
一是贷款新规出台,宣传不到位。2010年,自贷款“新规”出台施行后,农信社贷款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贷款的发放从操作流程上更加注重规范性和政策性。与此同时,贷款资料的收集整理突然变得繁杂,以致造成部分客户资料准备不充分,难以达到规范要求,信用社办贷效率、办贷成功率有所降低,甚至造成客户与信用社关系的不协调,主要是信用社对“新规”的宣传还不到位,客户对“新规”的不了解,造成信用社执行“新规”的被动局面。 二是营销人员专业不专,素质不高。营销人员缺乏主动营销理念,没有长远的打算。信贷专业知识明显缺乏,贷款风险管控水平不高。客户经理“一肩挑”,贷款新规传达不到位。 三是营销队伍观念落后,营销意识淡泊。信贷人员和贷款审批人员担心贷户失信,在发放贷款时产生严重的“恐贷”“惧贷”思想,缺乏主动营销的意识。 四是缺乏与同业的竞争手段,造成客户流失。随着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在支持“三农”、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上的介入,较便宜的利率优势造成农信社大额客户和黄金客户的流失。各家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优势,因势制宜出台了一些适合县域企业的新产品或特色服务,信用社对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明显准备不足,感到力不从心。信用社受资本金制度的约束,对单户和关联客户的贷款比例受到限制,不能对大额客户授信,严重制约了信用社业务的拓展。 五是贷款营销考核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对营销人员的考核笼统,营销人员便缺少应有的贷款营销压力,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风险防控考核指标不够科学客观,对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指标考核有些片面,利益与责任不对称。 六是内部管理机制不够科学。随着信用社信贷业务的规范化,在贷款流程和操作上趋于严谨,但信用社既有高端客户,也有低端客户,一时难以适应。对贷款营销工作的几点思考 逐步完善贷款营销的信贷管理体制。一是有效畅通贷款投放渠道,主要是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贷款品种,使贷款品种能覆盖各个层次和满足市场的需求。二是正确处理发展业务和防范风险的辨证关系。以强化市场风险意识为贷款营销的前提,完善信贷风险防范机制,制定科学的责任追究制度,注意区分违规放款、决策失误、自然灾害和市场变化等不同情况,确定相应的责任标准,实行贷款问责和免责的统一,克服信贷人员的“惧贷”心里,充分调动增加贷款营销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制定一整套科学、便捷的贷款操作流程。 因地制宜创新贷款品种。一是贷款品种要有特色,不能存在不同品种名称,而无质的区别。不同的贷款品种在期限、利率、优惠程度上要各有“卖点”。二是改变贷款品种单一功能,不能照搬其他银行现成产品,要多开发一些适合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的贷款品种,以此来满足和适合不同对象的贷款项目,如“公务员消费贷款”“个体工商户联保贷款”等。 强化队伍的营销培训和素质教育。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贷款营销培训班,提高员工营销技能,把贷款营销工作真正由季节型转向效益型、由任务型转向发展型,使贷款管理工作由被动型转向主动型。二是提高贷款营销人员素质。要通过职业道德教育、理想追求教育和金融法规教育,提高营销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提高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增强营销人员工作主动性。一是建立权、责、利相对应的营销考核机制,对营销人员的考核应科学化。二是克服惧贷心理,应将贷款存量与增量新老划断,结合实际合理确定一个风险度,凡是符合信贷原则,严格按照程序发放的贷款,由于风险造成的损失,只应追究个人工作责任。三是根据环境和人员特点合理分配工作任务,任务分配和考核要科学合理。四是建立客户经理风险保障金制度。按照贷款营销和利息收入等提取一定的风险保障资金,对客户经理发放而形成的不良贷款进行化解,或用于对客户经理的奖励,维护客户经理的一定经济利益。 优化营销环境,搭建贷款营销平台。一是建立营销贷款的客户信息管理制度,便于信贷营销人员充分了解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的信息。二是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借款户贷款成本。制定营销贷款的审查、审批问责制度,坚持一周二次贷款审批的议事制度,以克服拖、卡、压贷现象。三是协调争取各行政部门或单位对贷款登记收费的各种优惠政策,降低客户的融资成本,促进贷款营销的迅速增长。
『捌』 宁波北仑小港农村信用社贷款有什么条件
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手续跟其他银行是相类似的,因此,关于农村信用社的相关法律法规也是同样有效的。不过,信用社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他在贷款具体操作上可以有所不一样。那么农村信用社贷款的条件有:
1、借款人有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
2、具有贷款信用社的自立账户;
3、首付款为房产价值的20%-40%;
4、贷款用途证明书要明确,个人有什么问题要及时跟信用社汇报;
5、借款人经营地址稳定,经营设施齐全,能有效管理经营;
『玖』 农信社的业务该如何创新
农信社的业务该如何创新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信社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随着农信社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信社的发展意识在不断增强。农信社要发展,提升服务档次、增强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手段尤为重要。本人从如何创新服务手段增强农信社的业务发展层面谈一点个人的见解。
一、在服务“软件”上下功夫
实施服务质量标准化,提高服务层次,创新服务手段,农信社要千方百计在服务上下功夫,推行“微笑服务”、“站立服务”、“规范化服务”等等服务标准。通过注入新的服务理念,变“板脸”为“笑脸”、变“纹丝不动”为主动迎接,急客户所急,想客户所想,尽可能为客户提供最灵活的服务。
1、柜面服务人员在对客户提供各类金融业务的同时,要在不增加客户成本的情况下,使客户享受到超出客户心理期待的服务,并且要在保持良好服务形象的同时,热情接待客户,耐心解答客户疑问,站在维护客户和信用社双方利益的角度妥善处理客户的问题,在遵循成本效益,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客户的合理需求,提高自己的服务层次,塑造以诚待人、以情动人的服务形象,努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优势的柜面服务品牌。
2、基层网点的每名员工都要牢固树立客户至上的服务意识,每名员工都要明白只要上岗就是代表着信用社的形象,我们是代表信用社来直面客户,以优质服务求得信用社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客户是农信社的服务对象,是农信社的利润的来源,因此要真诚的服务客户,把客户当成自己的亲人;要周到的服务客户,让客户感到我们也是亲人;要正确对待客户的抱怨和批评,把它变成信用社经营管理的重要资源,把它变成农信社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3、现代银行已经迎来零售时代,个人理财日渐兴起,与以前单一的存取款相比,如今的储蓄所功能正趋于多样化。五花八门的理财需求,使得客户对于服务,不再仅仅满足于“笑脸相迎”。由于客户的年龄层次、收入水平、存款流量以及对信用社利润的贡献度不尽相同,彼此需求几乎“一个人一个口味”,在服务内容上再像往常那样“一刀切”,显然行不通了。顺应时势,对客户加以细分,据此提供差别化、个性化服务。基层网点可以将自己的客户做好统计、分类,本着“灵活”原则,只要不违背有关规定,可依据客户的特殊需求,“量身定做”开展新业务,这对农信社来说无疑是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另外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与客户联系,要经常聆听客户的需求和意见,对客户进行经常性的调查、了解,要多多了解客户需要什么?想得到什么?希望得到什么和渴望得到什么?并且要注意比较客户需求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然后尽力提供相应的服务,同时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到各同行业去观察、学习、走访,广泛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的学习改进,逐步探索,创新出适合自己特点的服务手段!
二、整合具有特点的服务项目
(一)将全体外勤信贷人员整合为客户经理。通过考试、近三年业绩考核、民主测评、联社研究等程序选拔出客户经理,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化客户经理队伍,改变信用社以前“人人都可放贷款,大家都不负责任”的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混乱局面。
(二)开发信贷新产品,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农信社的信贷工作实际为农村经济发展量体裁衣,开发“小企业贷款”、“商家乐贷款”、“新农村金色家园”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农用机械贷款、汽车贷款等多种信贷新产品。
调整信贷投放模式,按照“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的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念,在农村实行立体化信贷营销模式,进一步完善小额农贷管理办法。譬如,安徽颖上县联社实行了如下信贷管理方法:1万元以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其中:评级为“一般”户发放3000元以内信用贷款,“良好”户发放3001—5000元之内信用贷款,“优秀”户发放5001—10000元信用贷款;1万元以上至10万元贷款,按照小额农户贷款办理程序的前提下,签定最高额担保合同后颁发贷款证,在两年期限、最高额度内可以循环使用;对农村种养殖规模大户与县财政担保公司合作可发放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内的支农贷款。通过有效的分层次支农信贷政策,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小额农户贷款规范操作就投放“饱和”,不规范发放就“垒大户”的怪圈,有效解决了农村产业化调整所引起的规模种养殖大户贷款难与信用社难贷款的矛盾,探索出一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信贷支农的新路子。
三、加快流程改造步伐,适应业务发展之需
要按照现代金融管理新理念,按照银监会、人民银行的有关部署和要求,加快农信社的业务流程改造,把管理型的农信联社改造为经营型的农信联社。改造后的农信联社,要做到业务流程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以提高效率、发展业务。
(一)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联社总部设立前台市场客户部门,负责贷前调查;设立中台风险审查部门负责风险审查;设立后台为帐务处理及放款中心。总部前台市场部经营设五关:即1、AB角客户经理相互监督关;2、风险审查关,企业部审查个人部业务;3、统一签定借款合同关,专职风险员负责企业部贷款风险及市场部借款法律手续审查;4、出帐审核关,实行风险审查复核制度,出帐通知书经风险员审查后由复核员复核签发一式三联,内部传递一联至放款中心,凭借柜面办理转帐放款手续;5、前台经营班子集体审批关,确保每笔信贷业务阳光操作。
(二)从五个方面做好信贷服务。一是全员树立营销、效益、发展新观念;二是打造一支纪律严明、作风优良、业务过硬的客户经理队伍;三是客户经理树立“商人”经营新理念;四是牢固树立把贷款权力当成服务的新观点;五是凭借优良信贷新产品迅速抢占信贷市场中的优质客户。
(三)以客户为导向,构造增值型业务流程
将联社业务流程划分为直接创造价值的前台客户服务流程;防范和化解风险的中台风险控制流程和为直接创造价值活动服务的后台支持流程。对前、中、后台流程进行细化,按照客户需求,将前台客户服务流程划分为公司信贷业务流程,零售业务流程、表外业务流程、代理业务流程和结算业务流程。按照风险控制要求,将中台风险控制流程分为风险管理流程和稽核监察业务流程。按照对前台的支持方式,将后台支持流程划分为综合管理流程、人力资源安排和计划财务流程。
按照“一切为了客户、一切方便客户”的指导原则,在客户服务流程的设计上,依据增值度的大小将联社客户群细分为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两大类,相对应设计出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两组业务流程。对企业类和个人类客户依据风险度大小进行再细分,在贷款申请的受理上,相对应设计出低、中、高三个风险程度的流程。具体为:对低风险客户按照“客户申请--授信--审批--出帐”的低风险流程由基层信用社客户经理办理,如农户小额贷款等;对中等风险的客户按照“客户申请--审查--授信--审批--出帐”的标准化程序办理;对风险敞口大的客户,由企业部或个人部按照“客户申请--受理审查--贷前调查--授信审查--贷款审批--合同审查--用款条件审查--客户用款”的高风险流程处理。
四、强化电子化建设,为客户提供通达、快捷、方便的结算服务
改善农信社的的服务设施,强化电子化建设和改造。根据需要增加一些服务窗口,增设自动取款机等。同时,加强电子银行、网络银行等金融新产品的宣传力度,促使广大客户对金融新产品的认识和认可,提高自动设备和其它电子设备的使用率,从而到达提高信合新形象、发展信合业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