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严防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楼市
截至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已超过一年,虽然疫情在国内早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因疫情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在2021年能否持续、如何退出,成为近期热议的话题。
其中关注度最高的货币政策,最近决策层频频表态不会急转弯,将持续支持以民企为代表的小微企业。21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提出,要把握好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金融机构要不断提升能力,做到敢贷、愿贷、能贷、会贷;2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银行业保险业2020年改革发展情况发布会,称将进一步完善制度举措,重点是推进政策的落实,分类施策,支持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可见,货币政策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将依旧保持相当力度。从去年来看,支持效果颇为明显,银保监会最新统计显示,按照普惠口径,目前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09万亿,同比增长32%;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在2018年、2019年持续下降基础上,2020年又下降0.82个百分点。
应该说,在目前市场主体仍面临不少困难之际,继续在信贷方面予以支持,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十分必要。不过,在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资金通过企业贷、消费贷流向楼市、股市亦屡见不鲜,推升资产价格。在房地产市场表现为热点城市房价在已然高企的基础上再度上涨,摇号抢房、日光等现象在深圳、上海、杭州等城市持续上演;股市则让公募基金去年新发规模爆棚,2020年全年新增超过3万亿元,这些资金在A股市场疯狂“抱团”,公募集中持仓股估值水涨船高,100倍以上PE(市盈率)成为常态。
虽然热点城市房价上涨和股市的局部泡沫不能完全归咎于信贷资金流入,但的确是一股不小的推动力。现实中,一张营业执照加房产证就可以贷出高达数百万的低息资金(年化3.8%左右),很多人乐此不疲,拿到钱要么买房要么投资理财;而以90后甚至95后为主力的新基民,统计显示,2020年新增“基民”中,90后占据了一半以上,如何套出数十万低息消费贷买基金,成为90后们的热门话题,2020年基金因抱团收益明显跑赢指数,更是加剧了这一现象。
近年来,监管部门通过整治市场乱象,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对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楼市一直保持高压态势,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一些借款人我行我素、有令不行,原因包括银行对借款人存在过度授信、放松贷款审查以及贷后管理不到位,也有个别借款人故意逃避银行监督,通过采取欺骗手段获取信贷资金,进而投进股市楼市。此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银行很难全程监测资金的流向,难以判断借款人炒股资金到底是信贷资金还是自有资金。
但毋庸置疑的是,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楼市危害非常严重。一方面削弱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极易催生资产泡沫,甚至会引发新一轮金融风险。
因此,对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楼市不能掉以轻心,必须保持警觉,严加防范。近期上海、深圳等地出台政策严防信贷资金进入楼市,接下来各银行机构要按照监管层要求,深入开展市场乱象整治,信贷管理部门要认真落实各自责任,加强贷款“三查”,尤其是要强化贷后检查,搞好资金流向的监测,特别要加强对综合消费贷款、网络循环贷款等资金流向的监管,防止信贷资金绕道进入股市、楼市。
总体而言,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仍需持续,但也要严防流动性宽松下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楼市,推升资产价格泡沫,继而成为金融风险诱因。
『贰』 2018财政政策主要措施_财政支持小贷公司的政策措施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日益凸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微企业的良性发展。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各级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财政支持小贷公司的政策措施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以政策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近年来,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日益凸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微企业的良性发展。为闭迟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各级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但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轿滚李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还需要政府给予更多政策方面的支持。
一、建议适当降低小额贷款公司的税赋。建议参考执行农村合作银行“三农”贷款税收优惠政策,执行“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关于农村金融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小贷公司涉农贷款免征营业税,涉农贷款利息收入计算应税额时,按90%计入收入总额。
二、建议适当放宽小贷公司融资渠道,提高小贷公司从银行融资的比例。根据近几年小贷公司实际运营情况分析,由于不能吸收存款,从银行融资的比例又较低,小贷公司作为金融机构在极低的杠杆率下运行,资本回报率不高,致使放款利率处于较高水平,既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又增加了中小微及“三农”客户的资金成本。在解决小额贷款公司资金缺乏的问题方面,浙江省走在了前面。建议将小贷公司的融资渠道适当备衡放宽,可参照浙江省的做法;将经营管理好的小贷公司经评级授信,从银行融资的比例上限提高到资本金的100%。
三、建议对小贷公司适当进行财政补贴。小贷公司作为微型金融机构,不能像农商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享受“小企业贷款配套风险补偿”和“农业贷款配套风险补偿” 等优惠政策,社会效益较高,财务效益较低,经营风险远高于其他金融机构。建议各级政府对小贷公司给予适当风险补偿,可参照担保公司风险补偿标准。
四、建议加快小贷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的步伐。建议加快具备条件的小贷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的步伐,给予小贷公司在转成村镇银行后一定的话语权,保留简灵便捷的运作模式,更好地为“三农“和中小微企业服务。
五、建议放宽小贷公司股东持股比例。随着小贷公司的快速发展,小贷公司股东面临瞬息万变的金融环境,如何保持高度协调统一,做出快速、准确决策,对小贷公司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放宽股东比例有利于小贷公司提高股东质量,优化股权资源配置,形成核心竞争力。建议放宽小贷公司股东持股比例上限,为转制银行做好准备。
六、建议放宽外资入股。利用外资为“三农”、中小微企业服务,分担金融风险是值得探讨的命题。实际上,2011年,外资投资的小额贷款公司在大连、重庆、武汉、沈阳等地相继成立。建议允许外资投资小贷公司,在解决小贷公司融资难的同时,分担风险,活跃地方经济。
常州财政部门落实5222万元扶持资金,促进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取得跨越式发展。一是资本规模加速增长。新批准武进银丰、新北宏源、天宁九龙等15家小贷公司,新增注册资本44.38亿元。原有13家公司中有7家继续加大投资,增加注册资本16.16亿元。到2011年底,我市批准开业的农村小贷公司达28家,比年初增长116%。注册资本达98.76亿元,增加注册资本60.54亿元,比年初增长158.40%。二是融资数量快速增加。积极向金融机构融资,全年通过金融机构融资19.49亿元;积极向公司股东融资3.25亿元,两项共计融资22.74亿元,有效满足了“三农”、中小企业、个人创业的贷款需求。三是贷款规模不断扩大。不断拓展业务,扩大贷款规模,全市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达130.17亿元,比年初增加81.96亿元,增长170%。四是信贷导向更加合理。28家小贷公司全年涉农贷款余额达125.91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96.73%。涉农贷款客户4560个,占全部客户的98.40%。在小贷公司4634个贷款客户中,有1992个客户无银行贷款,占全部客户的42.98%。
财政部网站3日消息,从2012年起,在天津、辽宁、山东、贵州等4省(市)开展小额贷款公司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试点。
财政部称,为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引导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健康发展,加大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力度,财政部下发“小额贷款公司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有关事项通知”。通知指出,申请奖励资金的小额贷款公司应建立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经营运作良好,且各项指标符合有关监管部门要求。
『叁』 13家银行供应链金融全梳理:从五大商业银行到城市商业银行创新不断
在传统展业模式中,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高度依赖于核心企业信用,并以线下模式为主,耗费人力精力的同时业务也面临难以上量的瓶颈。
在2012年的“钢贸大危机”中,诸多钢铁行业供应商采用货物多重抵质押的方式进行欺诈性融资,导致布局其中的银行不良率飙升,并自此对供应链金融心生怯意。
而如今市场的外部环境已悄然改变,近年来银行对金融 科技 力量越发重视,多家银行成立了直属金融 科技 公司,日渐成熟的智能仓储及监控、电子合同签章、区块链等新技术,亦被逐步应用到供应链金融业务中,过往银行在风控端的弱势正被不断抹平。
叠加国家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政策端强力支持,以及国内中小企业应收账款极大的市场融资缺口,银行“重返供应链金融战场”势在必行。而以互联网线上化、区块链等技术为支撑的新展业模式,正成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突围利器。
那么如今各家银行在供应链金融的布局上有何具体变化呢?智信据2018年各家银行发布的年报数据,对5家大型商业银行、4家代表性股份制银行、两家城商行以及电商系民营银行的展业概况进行了以下梳理:
▌ 工商银行
工商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其线上小微金融服务平台上,平台主要包含纯信用类的“经营快贷”、抵质押类的“网贷通”,以及“线上供应链融资”三大主要产品。工行还与平台方中企云链合作,创新了可流转多层级的核心数字化应收账款确认凭据,将核心企业信用进一步向供应链末端小微企业延伸。
仅2018年前9个月,工行便已累计为1300户上下游客户发放超过450亿元的线上供应链融资。截至2018年末,工行的小微企业贷款总额达3216.85亿元,同比增长18.1%,小微金融业务中心的布局亦达到258个,全面推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落地。
▌农业银行
农业银行发力供应链金融首先体现在制度建设上,2018年农行总行建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八大后台中心”的事业部架构,37家一级分行和重点二级分行均成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形成“三农+小微”双轮驱动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在具体业务的推动上,农行主要通过发展“数据网贷”业务,向核心企业上下游小微客户提供全线上化融资服务。截至2018年末,农行已为众多核心企业的上下游小微企业发放贷款2.3万笔,总额达91亿元。而近期,农行也与平台方中企运云链合作推出了供应链新产品 “保理e融”,为核心企业上下游各层级供应商提供融资。
▌中国银行
凭借在国际贸易金融上的优势,中国银行早在2007年便推出了基于供应链融资的产品“融易达”,2009年成立供应链团队并正式发力供应链金融,在2009~2014年七年期间,其供应链金融业务发生额便从740亿元突破至1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8%。2011年底,中行通过“银企对接”将平台融资方的订单信息直连中行系统的方式,实现了首个在线供应链金融项目的落地,后续通过此种方式累计拓展了京东、苏宁等300多家企业,在线发放融资超百亿元。
中行2018年年报亦显示,其正在参与“区块链福费廷(Block Chain Forfeiting)交易平台”和“数字票据交易平台”的建设和投产,未来将继续以“电子化”+“全球化”的方向拓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截至2018年末,其普惠金融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304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26%。
▌建设银行
建设银行在2018年提出了普惠金融发展战略三年规划,并在组织建设方面实现了普惠金融事业部在一、二级分行的全覆盖,累计组建小企业中心达288家。
具体到业务层面,建行则是围绕企业采购、制造、销售直至最终用户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三流”的运作,设计研发了包括应收账款融资、金银仓、动产质押融资、订单融资、动产质押融资等十余个供应链融资产品。在业务受理中建行重点关注业务的真实交易背景,产品与企业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高度嵌入,以及需提供结构化、组合式的服务。截至2018年末,建行已累计向3.3万家企业发放了5385亿元的线上供应链融资,线上供应链合作平台达1184家。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6310.17亿元,较上年新增2125.15亿元。
▌交通银行
交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通过“蕴通供应链”平台进行,并主要围绕 汽车 及其他各行业核心企业,通过与国内大型物流公司开展质押监管合作,并与保险公司开展信用保险合作的形式,交行先后推出了“快易贴”、“快易收”和“快易付”等产品,打造了“蕴通e链”的一系列供应链融资产品。
截至2018年末,交行累计拓展境内达标产业链网络超3000户,产业链金融系列产品融资余额超人民币11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22.42%,交行的区块链技术已在 汽车 物联网金融领域落地应用,应收账款链业务亦正在快速推进。
▌平安银行
平安银行(原深发展银行)是国内最早涉足并提倡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2002年,深发展银行成为国内首家系统性提出并推广供应链金融及贸易融资产品组合的银行,仅2005年,深发展银行“1+N”供应链金融模式就创造了2500亿元的授信额度,当年不良贷款率仅为0.57%。
在线上布局部分,针对产业链核心企业及其上游客户,2018年平安银行推出了供应链应收账款服务平台(SAS平台),提供线上应收账款的转让、融资、管理、结算等综合金融服务。SAS平台全面应用“平安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核心技术,对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实施智能核验和持续监测。截至2018年末,平安银行的SAS平台累计交易量已突破100亿元,为111家核心企业及其上游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
▌浦发银行
浦发银行最早在2007年推出“企业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为核心企业提供信用服务、采购服务、存货周转、账款回收等融资支持。自2011年起,浦发银行致力于打造具有特色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并与中国移动、神龙 汽车 、中远物流等多家核心企业和物流公司合作,实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整合。
在线上化的布局上,浦发银行围绕资产端核心企业的批量获客,落地了“京浦e账通”、 “京浦e商贷”等产品,并在线上供应链金融领域推出“政采e贷”和“票据池秒贷”等创新产品,以及云资金监管、e企行综合服务平台等产品。截至2018年末,浦发银行在供应链领域服务 科技 型企业客户超过3.13万户,推动 汽车 供应链20条,服务 汽车 行业上下游客户864户。
▌ 中信银行
中信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通过构建三大平台、四大增值链以及五大特色网络的方式推动。三大平台包括物流融资平台、同业合作平台及政府支持平台,四大增值链包括打造应收账款增值链、预付账款增值链、物流服务增值链、电子服务增值链,五大特色网络为 汽车 金融网络、钢铁金融网络、家电金融网络、电信金融网络及石化金融网路等。
中信银行也于2018年10月成功上线全流程线上供应链金融平台创新产品“信e链—应付流转融通”,将中信银行业务系统与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对接,借助标准化电子“付款凭证”的多级流转,向其上游N级供应商提供全流程、线上融资。2018年中信银行还推出了国内首个区块链福费廷交易系统,并发布“区块链+供应链”试点创新项目,截至2018年末,其链上发生的业务量超过100亿元。
▌浙商银行
供应链金融是浙商银行目前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浙商银行从2016年开始研究区块链技术应用,并于2017年8月率先投产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的应收款链平台。围绕供应链金融,浙商创新“池化”及“线上化”的融资业务模式,在三池(涌金票据池、涌金资产池、涌金出口池)的基础之上,继续围绕三大业务平台进行展业。
一是池化融资平台,其2018年签约客户达22290户,同比增长43.58%,池内资产余额3506.79亿元,累计入池应收账款笔数10.08万笔,入池金额约729亿元。具体产品“至臻贷”2018年签约客户1645户,同比增长26.25%,融资余额501.25亿元,同比增长44.68%。
二是针对核心企业财务服务的易企银平台,2018年共落地易企银平台234个,较上年末增长172.09%,平台累计融资367.8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85.28%。
三是应账款链平台,截至2018年末,浙商银行落地应账款链平台1410个,同比增长近12倍,累计签发金额1228.78亿元,同比增长近4倍。
▌上海银行
上海银行于2018年10月发布了“上行e链”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并于今年4月新成立了供应链金融部,将业务模式扩展并覆盖至核心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同时运用大数据开始构建企业的信用模型。
“上行e链”以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核心,包涵3大类共15项产品,通过与核心企业共建平台共享数据,掌握所需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形成闭环管理。同时上海银行通过与江苏润和软件合作,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核心企业信用的可拆分、可组合支付,从而将核心企业的信用延展到二级、三级、四级供应商。2018全年上海银行实现供应链金融贷款投放524.87亿元,同比增长117.22%,在2018年上海银行年会上,这一数据预期到2020年将提高至1000亿元。
▌北京银行
北京银行布局供应 “e商融”的交易市场综合服务方案,借助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信用,为平台交易商提供全流程金融服务,打造“供应链金融+资金存管”线上创新业务模式。在具体产品层面,推出了“京信链”的在线供应链产品,将核心企业信用延伸至上游多级供应商,实现应收账款债权的拆分与转让。截至2018年末,北京银行小微企业公司贷款余额为4256亿元,同比增长19%。
此外,其他电商系的民营银行如微众银行、苏宁银行、网商银行等亦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上有所布局。微众银行目前正基于区块链技术拓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除了自身拓展核心企业的方式,微众还提出了由微众提供基层技术,与城商行合作开展业务的“银银合作”模式。
苏宁银行则在2017年9月成功上线基于区块链的国内信用证信息传输系统(BCLC系统),并2018年9月开创了“物联网+区块链”的动产质押融资先河,基于某企业的煤炭存货苏宁银行给予了融资人动产质押的授信额度,并成功实现放款。同时,其区块链+物联网 汽车 库融平台,以及区块链+物联网3C商品监管平台也已提上发布日程。
随着各家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业务展业的不断深入,这一业务将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为展业方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金融 科技 技术的加成亦将持续推动市场业务模式的更新进化,并形成良性的业务生态循环。
『肆』 央行上海总部:5月上海个人住房贷款增加116亿元
一、5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18亿元,外币贷款减少13亿美元
5月末,上海本外币贷款余额7.66万亿元,同比增长8.1%,较同期全国贷款增速低4.8个百分点。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7.09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1.3个百分点。
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18亿元,同比少增307亿元。其中,个人贷款增加248亿元,同比多增94亿元;非金融企业贷款减少53亿元,同比多减463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3亿元,同比多增62亿元。
5月末,外币贷款余额832亿美元,同比下降15.5%。当月外币贷款减少13亿美元,同比多减17亿美元。
二、5月份人民币个人住房贷款增加116亿元,境内非金融企业票据融资减少54亿元
分部门看,5月份新增人民币个人贷款中,个人住房贷款增加116亿元,同比多增71亿元;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减少25亿元,同比多减60亿元;个人其他消费贷款增加87亿元,同比多增63亿元。
人民币境内非金融企业票据融资、固定资产贷款和并购贷款当月分别减少54亿元、20亿元和18亿元,同比分别多减190亿元、135亿元和34亿元;融资租赁、经营贷款和贸易融资分别增加42亿元、6亿元和2亿元,同比分别多增16亿元、少增102亿元和多增5亿元。
三、5月份非金融企业贷款主要投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业以及制造业,房地产开发贷款减少29亿元
当月新增的本外币非金融企业贷款(不含票据融资)按贷款投向划分,主要投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业以及制造业,三个行业贷款分别增加66亿元、35亿元和33亿元,同比分别多增141亿元、多增17亿元和少增86亿元。5月份,投向境内大型企业的贷款增加150亿元,同比少增177亿元;中型企业贷款增加7亿元,同比少增169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减少89亿元,同比少减148亿元。
5月份本外币房地产开发贷款减少29亿元,同比多减74亿元。按贷款用途分,住房开发贷款减少14亿元,同比多减41亿元,其中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减少1亿元,同比多减23亿元;商业用房开发贷款减少4亿元,同比多减36亿元。
四、5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40亿元,外币存款减少16亿美元
5月末,上海本外币存款余额12.71万亿元,同比增长9.1%,较同期全国存款增速高1个百分点。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1.81万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比上月末低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4.8个百分点。
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40亿元,同比少增999亿元。其中,个人存款增加253亿元,同比多增212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246亿元,同比多减135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363亿元,同比多增16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786亿元,同比多减1315亿元。
5月末,外币存款余额1311亿美元,同比增长5.1%。当月外币存款减少16亿美元,同比多减57亿美元。
五、5月份人民币个人大额存单增加228亿元,境内非金融企业保证金存款减少267亿元
分部门看,5月份人民币个人存款中大额存单增加最多,当月增加228亿元,同比多增117亿元;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分别增加76亿元和20亿元,同比多增100亿元和152亿元;结构性存款减少75亿元,同比多减162亿元。
人民币境内非金融企业保证金存款、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当月分别减少267亿元、230亿元和86亿元,同比分别多减333亿元、70亿元和71亿元;协定存款增加229亿元,同比多增221亿元。(完)
『伍』 2018年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多少万亿
2018年8月11日报道,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11日称,据初步统计,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5万亿元,同比多增6237亿元。此外,今年前7个月,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增加1.6万亿元,增速持续高于同期全部贷款增速。
6月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3.52%,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57%,在表内贷款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资本水平保持稳定。
健全激励机制,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意愿。指导银行健全内部激励机制,加强对不良贷款形成原因的甄别,落实尽职免责要求,进一步调动基层信贷投放积极性。
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优化小微金融服务监管考核办法,加强贷款成本和贷款投放监测考核,落实无还本续贷、尽职免责等监管政策,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有效发挥监管考核“指挥棒”的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