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敬老院
京郊有个回族敬老院
早就听说北京通州卫星城南有个于家务回族乡,三年前那儿建起了一座相模相样的回族敬老院。有的回族老人为躲开城市的喧闹,放弃城里的敬老院不去,偏偏选择了它。这是为什么呢?
笔者饶有兴趣地驱车来到于家务回族乡福泰敬老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独特的穆斯林建筑:宽敞的大门、幽深的廊道、合抱的石柱、穹窿型的屋顶造型,还有醒目的经文标志,使你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老人的住所一律平房,全部向阳。前后共有三排,一排一个小院,栽种各种花草。根据不同需求设有普通间、高档间和夫妻间,每个房间都有电视和日常生活用品,高档间还设有浴室和卫生间,十分舒适。为了方便可以自理的老人,园内设有食堂、餐厅、浴室、洗衣房、棋牌室、阅览室,最具特色的是还设置了男女礼拜室,以满足穆民作礼拜的需求。据邵秀珍主任介绍,福泰敬老院占地面积45亩,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可提供床位100多个。
笔者欣然漫步,这里鲜花绿草,竟显生机;瓜果蔬豆,点缀生辉。更让人惊喜的是三排住所的后面是一个果园,由一个姓何的师傅精心管理。果园生产出的香甜的玉米、鲜美的瓜果、可口的红薯等绿色食品全部供给园内的老人享用。这里的空气清新透明,氛围和谐自然。老人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真是一种享受!
(一)丁爷爷的夸奖
走进办公室,墙壁上挂满了一面面锦旗,有家属敬赠的,也有单位送来的,异口同声颂扬福泰敬老院服务周到,“不是儿女胜似儿女。”笔者被一面于家务西垡村党支部、村委会送来的锦旗吸引住了。只见旗面写着“替天下儿女尽孝,为孤寡老人送终。”这面锦旗的后面叙写怎样的故事呢?
原来于家务回族乡有六位孤寡老人,2003年福泰敬老院开办时,六位老人就进园了。六位老人情况各有不同,共同的一点是生活不能自理。
笔者走访了其中的一位叫“丁爷爷”的老人。丁爷爷今年73岁,双目自幼失明,一辈子没有结过婚,别看他是位盲人,头脑清晰、说话风趣,是个非常爽快的老人。当问起“吃的怎么样?身体还好吗?”时,他竟然像背食谱一样告诉笔者“周一早上吃油条,周二到周日每天一个鸡蛋,每周两次包子或饺子,炒菜从来不重样。”为说明他按时吃降糖药,他打开抽屉让笔者看摆放得整整齐齐的两排黄色药片的小碗。当提到为老人服务的话题时,老人更是打开了“话匣子”。
他说,隔壁屋里有个姓马的老人患脑瘫、半身不遂,拉屎撒尿全得用人,“邵三姐”(即邵秀珍主任的官称)总是带头把老人从床上抱上抱下。去年夏天,她还为这个姓马的老人洗澡,“一个妇女为他洗上洗下的,太难得了!”
丁爷爷说,这里的服务员不管年纪大的还是年轻的,全部能做到为老人洗脚、洗脏衣服, 甚至为老人擦屁股,从不嫌脏怕累,对待每一个老人都像亲人一样。
临别时,丁爷爷指着身上穿的蓝色“唐装”服说:“这是邵三姐送我的,”又摸索着从柜子里拿出一件半新的羽绒服,说这也是邵三姐送的,老人十分感慨地说:“你说,邵三姐和我不沾亲不带顾,人家为谁啊,我知足了!”
(二)戴乡佬的心愿
笔者接着走访的是一位姓戴的88岁的高龄老人。老人精神矍铄、满面慈祥,头戴白色礼拜帽。互道“阿色俩目”问候语,便攀谈起来。
老人是从商业退休下来的职工,有退休金,儿女也孝顺,在市内的晚辈常来看他。他说,他来福泰敬老院为的是不给儿女添负担,是他自己的意愿。他说,在这里生活安定、舒适,有服务员周到的服务、细心的体贴,起居很有规律,所以顺心舒畅。最让他满意地是园里的领导特别重视穆民的信仰和生活习惯。他说:“一个人整天过饭来张口的日子,没意思。”所以他每天在园里虔诚地做五次礼,每逢主麻服务员小李准保蹬三轮车送他到附近(也就一里地)的于家务清真寺作礼拜,听阿訇讲卧尔滋,风雨无阻、从不间断。
(三)白奶奶的故事
“穆民连心安居所,颐养天年福泰园”这是白秀茹老人暨子女最近送来的锦旗赠语。白奶奶今年97岁,患老年痴呆、重度白内障,身体却还很硬朗,能吃能喝。老人一阵明白一阵糊涂,经常失控骂人,让子女束手无策。
去年3月老人来到福泰敬老院,住进了高档间,得到了一对一的护理。陪白奶奶住的护理员也姓白,她照顾老人很有耐心,吃喝拉撒睡,寸步不离老人。无论白奶奶怎么嚷怎么骂,她从不嫌弃、厌烦。每次白奶奶的子女安慰她时,她总是说:“没什么,白奶奶这是病闹得,不骂人时好着呢。”
九月初,白奶奶意外得病,园里领导格外重视,派车派人,两次转院,找最好的医生,派最得力的服务员二十四小时精心护理。老人便血止住了,血色素上去了,奇迹般地转危为安。在一个多月的治疗中,白奶奶的子女被园里领导和服务员的真情打动了。正如白奶奶的三儿子在赠锦旗时所说:“我们把老人送到福泰敬老院送对了!”
(四)董事长的情怀
笔者在零七年元月二日专访了董事长邵秀荣。这位年仅39岁的“一把手”着装得体、举止大方。她的直率和自信,从始至终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的后代,她的小学和中学都是在于家务回族乡度过的。她天性好强,擅长体育,中学时代曾获通州区中学运动会中长跑冠军,体育师范学校毕业后,当上了中学体育老师。
伴随着改革大潮,她不甘寂寞,断然舍弃了她热爱的工作,白手起家、自筹资金,先后办起了“北机贝乐康”等四所幼儿园,入托幼儿达七百多人。用她自己的话说,办公益事业既服务社会又能挣钱,“人不能白活一世。”当她得知于家务回族乡政府要办回族敬老院的消息时,她又先声夺人,断然投标。资金不足怎么办?求助!她的行动得到了哥嫂的大力支持,同意拿出住房作贷款,加上她办幼儿园的资金积累,共筹集资金70多万。2003年8月8日,这所民办公助的回民敬老院开业了。通州区于家务回族乡掀开了造福一方,造福广大回族老人的新篇章。
邵董事长告诉笔者,回族乡政府领导非常重视福泰敬老院的工作,经常深入考察;每逢重阳节、春节等重大节日总要为敬老院老人送油送面,还有水果、牛羊肉。
采访结束了,笔者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不由得想起了老子在两千多年前说过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于家务回族敬老院的全体工作人员用他们眷眷爱心、殷殷付出,服务老人、创造和谐,这不正是老子名言的真实写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