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地围堵违规经营贷 抽贷震慑炒房投机
针对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楼市现象,监管正持续加大管理力度。
日前,央行上海总部印发《2021年上海信贷政策指引》(下称《指引》),要求金融机构要合理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速和占比,切实防范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地区银行业已对消费贷、经营贷等进行全面自查,已有银行对违规贷款进行提前收回;同时,银行已将自查和整改的相关情况上报给监管机构,监管部门正做汇总整理。
除了上海外,第一财经获悉,深圳监管部门于近日召集深圳各大商业银行开会,要求对经营贷、消费贷流入房地产市场进行排查,北京春节前也已开启专项排查。
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楼市,既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的秩序,又不利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甚至进一步导致市场资金脱实向虚。监管的严查将有助于经营贷回归本质,一定程度上促进楼市健康发展。
上海银行业全面自查
对于上海银行业而言,严控经营贷、消费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已成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上述《指引》强调,2021年,金融机构要加强个人住房贷款管理,严格审查贷款人个人信息的真实性,切实防范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事实上,在此次监管再次发声前,上海银保监局1月就印发了《上海银保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个人住房信贷管理工作的通知》,对辖内商业银行就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执行、住房信贷管理等工作提出要求。
其中包括,要求辖内银行对去年6月以来发放的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以及个人住房贷款全面自查;同时,提出拦截机制,要求完善信贷资金用途监测与拦截机制,扩大模型监测范围,提升监测效果。对确认用途违规的行为,应及时采取实质性管控措施。
第一财经了解到,目前上海地区各大银行都在进行消费贷、经营贷的流向检查。一位国有大行风险管理部相关人士对记者称,类似检查其实往年也会有,银行对贷后资金的流向监测属于常规操作,银行一般是通过对收款方的关键字进行检索,然后再对命中关键字的线索进行二次核查。“只不过今年更严了。”
至于银行具体如何自查,一位城商行分行行长助理对记者表示,主要是看借款主体和资金流向。比如在查经营贷款方面,先判断借款主体是否为新注册成立的壳公司,是否有正常业务的结算交易流水,与主营业务特征是否相符。
随后再看资金流向,包括支付对手方是否为正常商务合作伙伴,是否符合经营特征,支付金额是否符合一贯结算规模;同时还要关注实控人、关联企业的资金流入,主要是为了防范形式上支付后实际资金回流,倒手再进入楼市。
在银行自查之后,监管部门也会进行核查,对违规行为做出相应的惩处。据悉,上海地区要求银行于2月28日前向上海银保监局报送自查和整改报告,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家银行已经上报了相关情况,上海银保监局正在进行汇总整理。
除了严控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指引》还称,金融机构要合理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速和占比,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优先支持首套刚需自住购房需求。这意味着,多方管控下,银行涉房类资金的投放将会受到限制。
在此背景下,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今年银行信贷投放将面临结构性配比调整,即银行将减少住房按揭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投放比例,增加其他零售和对公贷款的投放。
多地也开启排查
除了上海地区外,第一财经获悉,深圳监管部门于近日召集了深圳各大商业银行开会,要求对经营贷、消费贷流入房地产市场进行排查。某股份制银行人士称,已经接到相关通知。
这也是2020年4月以来,深圳第二次排查经营贷炒房。记者了解到,与以往的例行抽查有所不同,这次是专项检查。某股份行深圳支行行长称,检查的主要内容是,申请贷款时,抵押房产过户是否已满8个月,贷款发放是否已满6个月,贷款人及配偶最近3个月内是否存在买房记录。
深圳银行业人士称,此前例行检查中发现的经营贷、消费贷炒房,一般都是银行贷款审核不严,或挪用时间与取得贷款间隔时间过短,而且使用贷款时也没有隐藏实际资金流向。为了避免暴露实际用途,不少贷款人采取多账户转账的方式,隐藏贷款的实际流向。
北京、广东等地也已开始排查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2月1日,北京银保监局发布公告,针对部分购房者挪用消费贷、经营贷资金作为购房款等情况,开展大数据筛查,并对1月25日以来热点区域的成交案例进行排查。
上述行动主要核查全款购房中,购房人和直系亲属近期申请使用了经营贷的行为。针对北京学区房市场此前的“炒作”苗头,相关部门还对西城区金融街、德外、海淀万柳、中关村等热点学区房成交案例进行重点核查。
以其中被排查到的案例为例,某人在去年新注册了一家小微企业,注册企业之后没过几天,就网签了西城区重点学区的一套二手房,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先后从两家银行申请了数百万元的经营贷。
通过银行配合,检查人员会调查该笔经营贷在发放后,被用在了哪里,是否通过虚假经营合同,流入其他空壳公司账户。因经营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往往要经过多次付款“倒出”,检查人员会核查每笔资金的最终流向。
楼市炒作之风或得到抑制
若多地对经营贷的排查和整改落到实处,将有助于遏制楼市的炒作之风。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认为,预计后续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将加强“违规资金”流入楼市的监管力度,“提前回收贷款”措施将对房地产投机者造成震慑作用。
“如果出现违规现象要抽贷,对热点城市的楼市会形成很大打击,特别是对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告诉第一财经。
“经营贷都是动用杠杆买房,部分是在资金中介怂恿下,把存量房贷都置换为经营贷,这也是违规的。真正严查起来,每一笔都逃不过。”李宇嘉称,最后的结果是很多人会挂牌卖房。
上海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卢文曦对记者表示,具体从房地产类型上看,严查经营贷炒房一定程度上将对偏高端的项目,尤其是豪宅项目产生影响。“一般买豪宅产品的都是企业主,他们往往会通过多种渠道把经营贷的钱套出来,在这种方式被严查后,豪宅类项目的水分可能就会被挤出来了。”
李宇嘉还称,参与违规经营贷的各方包括商业银行都会受到严厉处罚,最近各地银监局已公布了一批经营贷违规的案例,对银行处罚力度比较大。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经营贷流入楼市的核心原因是和按揭贷款的利差,同时也与银行在放贷过程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有关。他认为,从银行角度来说,经营贷的风险相对而言高于按揭贷款,但是经营贷的利率在政策要求下又低于按揭贷款,所以银行在执行层面出现了动作走形。
“针对一些短期内用新房本以及新企业注册套取经营贷的行为,最近的打压是非常有力的。这种政策的力度肯定能够抑制市场过热,让经营贷回归它的本质,有助于企业经营,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整个楼市非理性、不健康的发展。”张大伟说。
2. 多地严控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专家:银行有权“抽贷”
3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印发《2021年上海信贷政策指引》(简称《指引》),要求金融机构要合理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速和占比,切实防范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图片来源: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官网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经营贷、消费贷等披着实体融资的外衣,违规进入楼市,会导致社会资金“脱实向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更加严峻,还会助推楼市投资投机、加杠杆炒作。作为银行来说,一旦发现信贷资金违规情况,是可以要求提前偿还贷款的。“抽贷”对于炒房客打击较大。
上海当地银行全面自查
《指引》指出,为贯彻落实2021年人民银行信贷政策各项要求和重点任务,引导辖内金融机构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切实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2021年,辖内金融机构要继续做好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持续提升小微、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加强对科技创新、制造业和绿色低碳产业的金融支持;积极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支持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发展,发挥G60科创走廊区域合作平台作用,加强产融对接;继续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大对各类创业人群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民生金融服务。
《指引》同时强调,金融机构要合理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速和占比,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优先支持首套刚需自住购房需求,加强个人住房贷款管理,严格审查贷款人个人信息的真实性,切实防范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在此之前,上海银保监局印发《上海银保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个人住房信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对2020年6月份以来发放的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以及个人住房贷款进行全面自查,并于2021年2月28日前向上海银保监局报送自查和整改报告。下一步将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采取监管措施。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分析认为,经营贷、消费贷等披着实体融资的外衣,违规进入楼市,会导致社会资金“脱实向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更加严峻。此外,还助推楼市投资投机、加杠杆炒作,违背了“房住不炒”的顶层设计,这是监管层绝对不允许的。严查经营贷,让二手房指导价政策落实更加有效,会形成楼市去杠杆的效应,有利于控制新房价格,形成监管合力。
多地严控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除上海地区外,杭州、海南、广州等楼市热点地区也明确严控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3月3日,杭州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明确严格防范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严禁发放用于购房首付款或偿还首付款借贷资金的个人经营性贷款和消费贷款,严格个人经营贷和消费贷真实性审查,加强贷后资金管理。
多位市场观察人士分析指出,如果违规将消费贷、经营贷用于楼市交易,银行有权要求提前归还。提前“抽贷”对投资客来说是有震慑作用的。杭州发文后,不少投资客开始观望,业主短时间内不愿意降价,二手楼盘成交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
某国有银行个人贷款风控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各大银行都有较为精细的风控体系,经营贷、消费贷的流向是有严格的检测系统的。违规买房、炒股等行为,系统会有相应的提示。一旦严控,作为银行端可以短时间内作出迅速反应。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经营贷流入楼市的核心原因是和按揭贷款的利差,同时与银行在放贷过程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有很大的关系。从银行角度来说,经营贷的风险相对而言是高于按揭贷款的,但是经营贷的利率在政策要求下又低于按揭贷款,所以在银行的执行层面就出现了动作走形,变相鼓励了经营贷进入楼市。
张大伟表示,针对一些短期内用新房本以及新企业注册就套取经营贷的行为,最近的打压是非常有力的。这种政策的力度肯定能够抑制市场过热,让经营贷回归到它的本质,有助于企业经营,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整个楼市非理性、不健康的发展。
3. 抽贷款什么意思
抽贷是什么意思:银行贷款给企业,在还未到协议规定的还款期限期间,银行认为企业经营出现问题了,要提前收回贷款的行为叫"抽贷"或"银行抽贷"。银行这种行为是银行考虑到贷款存在一些风险将有可能导致银行贷款损失,因此银行要抽贷罩毕,防止形成不良贷款的风险。这是银行不愿意承担搭闷运风险,并把风控放在经营首位而导致的行为知梁。
祝愿你在今后的生活中平平安安,一帆风顺,当遇到困难时,也可以迎难而上,取得成功,没嫌慎如果有什么不懂得者液问题,还可以继续询问,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或者有所顾虑,我们一直都是您最坚定的朋友后台,现实当中遇到了不法侵害,和不顺心的事情也能够和我详聊,我们一直提供最为靠谱的司法解答,帮助,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只要坚持,阳光总在风雨后,困难一定可以度过去,只要你不放弃,一心一意向前寻找出路。
4. "抽贷"阻断经营贷炒房
经营贷、消费贷作为本不该出现在楼市交易中的违规贷款,长久以来伪造多重身份藏匿于金融体系的监管之下。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广州、上海等地正严查“经营贷”违规入楼市交易的情况。
《华夏时报》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近期多份归属地为上海的《个人贷款提前收回告知函》(下称《告知函》)在坊间流传。据其内容显示,若消费贷、经营贷存在用于购房情况,将会被要求提前还款。
对此,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向《华夏时报》记者预测,严打经营贷和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将是今年房地产调控的主要工作,也关系到今年的楼市能否稳定。其认为,目前全国楼市的运行态势与2015至2016年十分类似,从一线城市蔓延到其他热点二线城市,整个都市圈热度在明显回升,控制经营贷非常必要。
多家银行严查违规贷款
据悉,在银行延长贷款申办周期、调高经营贷利率之后,多家银行开始行动,对违规流入楼市的贷款采取提前归还全部贷款本息的硬性规定。
近期,坊间流传多份归属地为上海的《个人贷款提前收回告知函》,其内容指出,由于借款人未按约履行借款合同“第四条 贷款用途”的相关规定,银行宣布合同项下全部贷款提前到期,要求借款人于限定时间归还全部贷款本息。
告知函中特别强调,“如您在上述日期未归还全部贷款本息,贷款将逾期并产生罚息,我行将有权对您进行法律诉讼,并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一些购房群中,也存在着某些购房人做完经营贷一两年即被“抽贷”的现象,几百万贷款一朝还上,个别购房人面临短期资金压力较大。
不仅经营贷,张女士(化名)曾在中信银行做了为期两年的循环信用贷款,其近期从贷款账户取了两万元用于支付幼儿园学费,同时接到银行短信,告诫其不得将款项用于购房、购买股票、理财投资等。张女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虽然以前银行也会有所告诫,但是这次连着发了两条短信强调,还是很少见的。
上海银行业资深律师刘玲(化名)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2020年底央行出台新规前大多数上海的银行都不太会查信贷资金的去向问题,但自从上海法拍房纳入限购后,银行业对于资金去向问题的重视度明显有了提升,近期律所多家银行客户在这方面的法律培训要求也比之前要多。
与此同时,广州地区多家银行也在严查消费贷、经营贷违规流向楼市的情况。业内专业人士向记者透露,若出现同经营贷、消费贷流入楼市购房的相似信贷资金违规情况,银行方面将会以提前还款作为硬性规定,以此来惩戒类似行为的主体人。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上述告知函中所显示的贷款本金数额都较大,涉及金额超过百万元。
“如果是违规将消费贷、经营贷用于楼市交易中,银行有权要求提前归还。”中国豪宅研究员院长朱晓红向《华夏时报》记者讲到,银行严查的现象,不仅是金融秩序规范的需要,同时也表明上级主管部门,对流入房地产资金池实行严控的坚定态度,打击炒房、抑止房地产开发、住房消费过热现象,从源头对炒房、投资热进行围追堵截,从而让房住不炒回归本质。
加码贷款违规入市打击力度
“最近银行方面的朋友提到过会严查经营贷类贷款去向的事宜。”上海市某中介的工作人员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办理经营贷的所谓“服务费”就在不断提高,当时就有经办人表示经营贷可能随时都会面临无法办理的情况。
事实上,《华夏时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银行此次严查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楼市并非突发事件,此前上海、广东银保监局均已发布文件,防止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等信贷资金违规挪用于房地产领域。
2021年1月29日,上海银保监局印发《上海银保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个人住房信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对2020年6月份以来发放的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以及个人住房贷款进行全面自查,并于2021年2月28日前向上海银保监局报送自查和整改报告。并且提到下一步将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采取监管措施。
随后1月30日,北京银保监局也发布消息表示,要求各行对2020年下半年以来新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合规性开展全面自查。
与此同时,据《华夏时报》记者的不完全统计,截止到3月9日,各地银保监分局开出的大小罚单总数接近70单,其中涉及贷款管理不到位、违规分红、交易管理不规范等内容,但较多出现的仍是贷款违规流入股市、楼市。
即便是在查处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上述中介机构的工作人员仍在沟通中对记者表示,您若有办理经营贷方面的想法,我再帮您去了解一下详细情况,为您提供一个“靠谱”的方案。
经营贷、消费贷不得流入楼市。此前曾有律师向《华夏时报》记者多次强调,经营性贷款是明令禁止流入楼市购买住宅产品的,经营贷等类似贷款流入楼市进行交易的行为也同样属于违规行为。
5. 违规涉房贷款被提前收回上海房贷新政“动真格”,后续或加大打击力度
近日,一份归属地为上海的《个人贷款提前收回告知函》(以下简称《告知函》)在网上流传。
《告知函》显示,该笔个人贷款合同签订于今年1月5日,贷款金额为500万元。因贷款人未按约履行借款合同第四条关于“贷款用途”的相关约定,银行宣布该贷款全部提前到期,贷款人须在3月31日前全额归还贷款本息。若未在限定时间内归还,将构成逾期并产生罚息,该行将采取诉讼、财产保全等措施。
“这笔被要求提前收回的贷款,大概率是抵押贷款,也就是经营贷,即把自己房子抵押给银行,贷款用途是公司经营,但是挪用贷款(购房)被查出来了。”一位不愿具名的上海银行业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或是上海年初“严查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新规后的首个实质性处罚警示案例。
上海银保监局官网截图
一方面,对于已流入房市的资金提前收回;另一方面,对还未贷出的资金,银行方面则进一步加大监管。
黄山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目前对短时间内申请了经营贷又申请了个人按揭贷款的借款人,银行正在加紧核查,并已经对一批违规贷款进行了“抽贷”处理。
对此,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分析认为,近日很多城市开始加码整顿经营贷和消费贷违规流入楼市的行为,也有很多措施抑制新批贷款。从实际执行的情况来看,因违规被查处,并要求提前归还贷款的情况可能会在最近增多。
信贷政策“打补丁”,后续或加强打击力度
事实上,早在去年4月底,央行上海总部就严禁银行以消费贷、经营贷款等形式违规向购房者提供资金。今年1月29日上海银保监局印发《通知》要求,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对象限定为已封顶楼盘,银行也随之加严了对涉房贷款的审批。
为什么此时银行会对信贷政策“打补丁”?
上述上海银行业人士表示,去年小微贷款利率的大幅优惠,使得不少借款人利用经营贷(尤其是房屋抵押贷)进入房地产市场。年初房贷新政之下,银行开始投入人力物力全面严查。但由于此类资金往往经过多个渠道多次流转,所以银行检查起来难度不小。
张波则认为,对于这一现象,市场要认识到国家对于金融侧的调控力度是明显加强的。房地产交易各方都需要警钟长鸣,此次强化查处力度并非是“微风习习”,从倒查时间就能充分体现出决心和力度。当下如果还想通过违规方式获得购房资金的人,只会面临更为严厉的处罚。
“在经营贷和消费贷违规流入楼市过程中,部分中介或金融机构起到了一定的助力作用。如部分机构提供违法服务,部分金融机构则存在审核不严等情况。”张波表示,后续监管部门和银行对涉房贷款的打击力度会不断增强,同时也需要对前期违法违规机构给予更大的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