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烟台农商行信用评级遭降级,农商类银行是否风险相对较大
关于此次事件农商信用评级被降级一事,一定是影响到了农商类银行的信誉,关于是否影响存款,贷款人的相关利益,对目前来讲那是有一定的影响的。而且因为此次信用评级遭降级也一定会波及到其他相关类的银行产业,会使农商类银行在人们心中比重下降。并且可能会加大投资农商类银行的风险。
关于银行方面,很重要的就是自身的信誉了。人们资金存入银行本身就是为了资金的安全保险着想,如果银行都出现了信誉危机那么可想而知,这将会是一个很大的麻烦。这也将会是银行面临着倒闭,破产,甚至负债累累的巨大风险。
⑵ 农村商业银行存在哪些风险 新闻
如果你知道农村商业银行目前的资产质量的恶化程度,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央行对农商行吃独食了。从去年开始央行对地区金融机构实施定向再贷款,再到日前对农商行和农合行实施定向降准,现在又要对农商行农合行包括城市商业银行进行定向将准,原来是有些农商行已经坏账累累,快揭不开锅了。
银监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为79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0%;不良贷款率为1.68%,远高于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的0.94%和0.92%。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在众多农商行里,不良贷款率高达10%甚至接近30%已经不是新鲜事,而3%至4%也是很常见的现象。近期公布2013年年报的江苏连云港东方农村商业银行去年不良率26.76%,且资本充足率已经转为负。
作为身处经济发达地区的连云港农商行,截至去年末营业利润为-49.31万元,归属于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为-162.56万元,资本充足率降至-4.56%,其不良率已从2011年的1.75%上涨至2012年的13.02%,进而上涨至2013年的26.76%。截至2013年末,连云港农商行100万元以上的未决诉讼案件多达273件,涉及诉讼本金11.8亿元,连云港农商行均是原告,其2013年利息回收率仅44%。
连云港农商行的存款增速都在放缓,连云港农商行2013年存款总额为70.6亿元,同比下降15.17%。与2011年数据相比,存款规模已连续两年下降,导致其2013年的存贷比达到108.86%,远高于2011年的71%。
整个农商行的资产质量都在下滑,今年一季度农商行不良余额是2012年一季度374亿元的2.13倍,是2011年一季度299亿元的2.65倍。这一比例高于城商行和大型商业银行,但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今年一季度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余额为1215亿元,是2012年同期608亿元的2.41倍。
除了连云港农商行之外,多家农商行不良率也较高。例如,2013年,安徽望江农村商业银行贷款余额22.9亿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2.13亿元,不良率接近10%;江苏睢宁农村商业银行2013不良贷款率为4.28%,比年初上升0.48个百分点;安徽泾县农村商业银行2013年不良贷款占比4.10%,比期初上升0.25个百分点。
分析认为,农商行贷款集中度高是一个重要原因,一是行业集中度高,一是地区集中度高,鸡蛋被放在了一个篮子中,风险不能分散,很容易形成大面积坏账。
农商行贷款一般都在本地区,区域范围较小,如连云港农商行则是经济较发达地区;而行业在集中在批发零售、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2013年投向制造业的贷款比例高达42.07%;连云港农商行2013年投向批发零售行业的贷款比例高达44.64%。
虽然规模较大的农商行分散程度略高,但集中在房地产、制造业等领域的比重依然靠前。北京农村商业银行2013年房地产行业贷款329亿元,占比13.94%,仅次于占比20.11%的票据贴现;上海农村商业银行2013年涉及房地产贷款395亿元,占比17.96%,仅次于占比18.49%的制造业。
可以肯定随着资产质量的下降,农商行的发展进入恶性循环,其贷款增速也会下降,按照贷款创造存款的原则,其存款也必然显著下降。江苏一家农商行副行长表示:“去年以及今年一季度,贷款违约情况明显增多,银行贷款逐渐变得谨慎。”
以连云港农商行为例,2013年末,连云港农商行贷款总额为76.85亿元,同比仅增长2.48%,这一增速远远低于高达14%的行业平均水平。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内的小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新增额1597亿元,同比少增加了471亿元;而去年一季度,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同比增加了2068亿元,同比少增加1384亿元。
显然,对于农商行目前的不良资产,在稳定地区金融秩序,进行再贷款和定向降准支持的同时,一定要搞清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地区经济系统性下滑造成的?还是贷款违规造成的?是贷款风险控制不力?还是内控薄弱?是公司治理、地方政府一股独大造成的?还是贷款定价等技术性原因等等造成。
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农商行,包括农合行还有诸多的城市商业银行将再次成为由纳税人填充的无底洞。
我们注意到,监管层对农商行的支持,都是以支持三农为目的的,但是当前的农村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贷款力度有多大呢。
从全国数据看,2010年、2011年、2012年全国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分别达11.77万亿元、14.6万亿元和17.6万亿元,呈逐年增长之势;而同期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分别为3.9万亿元、4.6万亿元、5.3万亿元,分别占涉农信贷总额的33.34%、31.51%和30.11%,占比却呈逐年下降趋势。农商行对三农的信贷支持,显然是有瑕疵的。
而我们也注意到就在央行对农商行下调村准率2个点的时候,同时,银监会公布的11号文(整顿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对非标资产的投资),银监会官员甚至表示放宽涉农银行的贷存比要求。据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测算,11号文意味着当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非标超标约3000亿元。同业模式这样的金融创新令大量县域信贷资源流向了产能过剩的领域(包括房地产)。
而中国农村正规信贷需求十分旺盛,有借贷需求的家庭比例达到19.6%,但他们的正规信贷可得性仅为27.6%,低于40.5%的全国平均水平。
而我们还注意到,在央行最近两次定向将准中,第一次定向将准2个点的农商行存准率,而农合行只有0.5个点,而两次降准,竟然都没有农村信用社。当然这于农信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较低有关,但是其超储率过高也是客观现实,是因为农商行过于激进还是农信社过于保守?
有报道提到,有些农商行的风控机制不够健全,所以容易被有瑕疵的非标业务钻空子。比如项目通不过股份行的风控,而为找农商行出资,项目发起行或融资方会给农商行的相关负责人‘返点’,一个2个亿的项目,返点5‰就是100万,而项目实际风险却由农商行自己承担。在该高层人士看来,类似的利益输送现象在农商行的非标业务中或并不少见,而其操作方式具有较强隐蔽性,监管亦难于认定。
去年债市整顿银行间市场丙类账户的时候就揭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是债券“代持”行为的主要参与者——即给那些进行高杠杆高风险久期投机者提供了资金(或资产负债表)的支持。
在非标业务中,农商行等农金机构常扮演的角色正是出资方。例如在部分信托受益权买入返售业务中,农商行就常作为“乙方”出资,而非标资产的项目则多来自其他机构,并由这些机构打包、安排保函后出售给农商行。
那么以上案例可以揭示,对农商行进行定向支持,是因为其资金缺乏,还是因为其内控薄弱,违规操作,答案显然就要重新考证了。
因此,监管层在进行资金支持的时候,一定要分清责任和问题,对于那些故意违法违规的管理人员要让他们承担责任,而对于经营合规,成绩优异的管理者要有一定的奖励,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同时引导或者强制他们合规依法经营,改进目前地方政府一股独大,农商行对地方政府依附性过强,独立性不足的问题。比如,有分析认为,农商行对地方融资平台的支持问题,是其坏账多的一个主要原因。
⑶ [县域金融垄断程度调查] 普惠金融贷款可靠吗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银行体系发展状况对其总体的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又影响着银行业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进而直接影响着上述作用的发挥。我国存在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城乡发展差距明显,具体到金融领域,很多县域地区呈现金融服务机构较少、垄断程度高、竞争不充分的格局。当前我国关于银行业竞争情况的研究多偏重于城市地区,而对县域银行业市场结构特征的研究较少。基于上述考虑,本文拟对我国县域银行业的竞争情况做一探讨,为未来县域金融与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金融垄断争议
有关银行业竞争程度的研究主要涉及对于银桐局行业竞争程度的判断、银行竞争程度与效率的相关关系、银行竞争程度与金融稳定的关系等三个方面。
多数研究表明,各发达国家银行业大多处于垄断竞争环境。SCP假说认为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三者间存在因果关系,市场结构影响企业策略选择,进而对企业效率产生影响。
如果市场集中度较高,则少数大局游让银行之间只需付出较低成本便可形成合谋,并采取限制竞争对手进入的手段巩固垄断地位,获得垄断利润。例如斯米洛克(Smirlock,1985)认为垄断导致过高的贷款利率、过低的存款利率以及花样繁多的不合理收费等。同时市场集中度高,几个大银行对政府影响力就强。
但也有很多学者对此提出质疑。芝加哥学派的戴穆赛特兹(Demsetz,1973)和拉姆森(Lambson,1987)等就认为,恰恰是金融机构的高效率导致金融市场的集中,这部分高效企业凭借自身的管理优势和技术优势获取较高的市场份额,引起行业集中度的上升,而非市场集中带来了金融企业的高效率。
银行垄断是否有利于整个金融业的稳定是经济学家们关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斯(Marcus,1984)、科勒(Keeley,1990)、戴穆赛特兹(Demsetz,1996)、卡雷特和哈特曼(Carletti & Hartmann,2003)等人认为,竞争程度的加剧将侵蚀银行机构的市场力量,降低银行的收益,从而可能导致银行采取风险更大的市场行为以增加利润,使整个金融市场面临更大风险,因此,适当的垄断有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吉门兹(Jimenez,2007)的实证研究也支持了上述观点,他发现更高的竞争程度往往与更高风险的贷款行为联系在一起。
但也存在不同的声音。博迪和德尼克鲁(Boyd & De Nicolo,2005)就提出,过高的垄断力量让银行得以向借款人索取过高的利率,增大还款难度,并激励银行采取更高风险的市场操作,从而导致金融市场风险的增加。博迪(Boyd,2006)、德尼克鲁和露克艾诺娃(De Nicolo & Loukoianova,2006)通过各自的研究发现,银行经营失败的风险随着市场集中度的上升而上升。
我国学者也逐步认识到银行业垄断问题的重要性,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研究对象大多为全国总体和城市地区。于良春与鞠源(1999)从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和进入壁垒三个方面对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孙天琦(2002)提出了“寡头主导,大中小共生的合作竞争型金融组织结构”;秦宛顺与欧阳俊(2001)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市场结构、效率和绩效进行了研究;赵子铱等人(2005)、曹源芳(2009)分别采用市场集中度、Panzar-Rosse模型以磨基及勒纳指数等方法对全国以及各省的金融垄断程度进行了测算。
西北金融样本
选取我国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00个县的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含农合行、农商行)作为研究对象,形成100个基本观察样本,研究区间选定为2006年至2010年。虽未涵盖当地所有银行类金融机构,但是上述五家机构在我国县域金融体系中占比较大,因此能够反映各区县银行业发展的整体状况。
(一)结构法分析
一是对市场集中度分析。运用市场集中度指标计算公式,从存款余额、贷款余额两个方面,对100个县域2006年至2010年的存款、贷款CR5(指前五大银行的市场集中度或者市场占有率)指标进行测算发现:县域贷款的CR5指标五年间一直保持在90%左右的水平,存款的CR5指标由2006年的79%增加到2010年的91%,总体来看,各县域的银行市场表现出较高的寡占特征。
需要指出,CR5计算的是最大五家银行的市场占有率,但有些县垄断度可能更高,因为实际上可能只有三家银行:农信社、一家国有银行的县支行、邮政储蓄银行的县支行,这些县存款的CR3(即前三大银行的市场占有率)在90%以上,邮政储蓄发放的贷款基本可忽略不计,所以贷款的CR2(即前两大银行的贷款占有率)在90%以上。当然也有些县银行类机构较全,农发、工、农、中、建、邮储、城商行都有县支行,还有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竞争较为充分。
二是分机构类别市场份额占比分析。分机构来看:2006年至2008年,县域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市场份额明显提高,而四大国有银行县支行贷款的市场份额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2008年以后,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市场份额维持在60%左右,明显高于四大国有银行的县支行。
(二)非结构法分析——PR模型
PR模型是由Panzar和Rosse(1987)提出的一种非结构化的行业竞争性模型,也称为H统计法。该方法假设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下,企业将对投入品价格的变动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因此,通过对企业总收益对投入品价格弹性大小的分析可以判定出企业所处的市场的竞争程度。该模型后被广泛应用于对银行业垄断程度的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表示在长期均衡下,第i家银行的收入,Wi是一个表示投入品价格的m维向量,银行的产出是贷款、证券等,银行的投入为存款、人力资本与资本金等。在垄断市场中,投入品的价格变动引起银行边际成本的变动,进而引发收益的变动,银行会根据不同市场结构所确定的各类投入要素的价格来制定供给价格策略,因此,通过银行总收益与投入成本的变动弹性的分析,可以判断出银行所处市场的竞争状况。判断标准为,总体上,H值越大,说明竞争程度越高,具体而言,当H(三)县域金融垄断程度高的原因
造成西北县域银行业垄断程度高的原因:1.准入壁垒限制了民间资本的进入,民间资本进而转向地下,部分县域民间借贷比较活跃;2.欠发达地区经济不活跃、银行效益低,加上近10多年几大银行市场化转型、股份制改造的大背景,导致商业银行对很多包括省会城市在内的效益低的网点进行了裁撤,包括撤离欠发达地区县域甚至撤离欠发达地市,股份制银行也不十分愿意大面积进入。同时,造成了一些商业银行的县支行虽然存在,但在县域仅仅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很少,部分行的存贷比低于2%,极端的一个例子近五年存款每年都在增加,但是贷款一直是0;3.一些欠发达地区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较差,经营环境不理想,导致这些地区的银行业风险高。这样的结果就是县域银行业市场机构类型单一,竞争程度较低,明显低于全国水平。
县域金融市场准入亟待放开
(一)西北县域银行业市场基本处于垄断竞争偏垄断状态
被考察的100个县域银行业在市场集中度、市场份额占比等方面均表现出较高的寡占特征,而且基于PR模型所计算出的各县域银行业H值与市场集中度、市场份额占比的研究结论也相吻合,大多数县域的H值接近于0,呈现垄断竞争且更加偏垄断的特征,个别县域H值小于0,达到了垄断的程度。
(二)县域银行业垄断程度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竞争不充分
赵子铱(2005)、黄隽(2007)、郁方(2009)、赵玉龙(2009)等人的研究成果表明,我国银行业总体竞争状况为垄断竞争,且垄断程度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与市场化进程呈现逐步减弱的态势。已有研究测算的我国银行业H值指标在0.4至0.7,市场表现出垄断竞争但偏向竞争的特点。而本文测算的西北县域银行业H值明显低于全国水平,也就是说,西部县域银行业垄断程度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竞争不充分。
(三)应该在加强监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稳步放开县域地区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提高县域金融的竞争程度
长期看,增加竞争有利于整个行业健康发展。因此,应在加强监管和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稳步放开县域地区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吸引民间资本进入。鼓励农信社引进高质量的民间资本,放宽村镇银行的设立条件和入股比例,积极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发展服务于小微企业和当地居民的社区型金融机构,鼓励设立新型基层金融组织。同时应培育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和政策环境,引导商业银行在有条件的县域设立分支机构,提高县域金融竞争程度,理顺金融资源分配机制、改善分配效率。
课题顾问:张健华;课题组长:郭新明;课题执笔:钱皓、赵煊
⑷ 银行不良贷款审计
截至8月23日,已有多个省份公布了《关于2020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以下简称审计报告)。其中,地方金融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的管理。),作为防范化解地方财政风险的重要内容,已被多个省份纳入审计。
掩盖不好
河北省审计厅对河北银行等9个城市的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和贷款投向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审计结果表明,城市商业银行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审计调查也发现存在信贷和非信贷资产质量虚高、违规放贷、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银监会数据显示,2021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法人口径)2.8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76%。其中,城商行和农商行的不良率高于平均水平,分别为1.82%和3.58%。
东方金诚首席金融分析师徐承远认为,由于业务区域集中、客户结构单一、风险管理水平落后等因素,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率高并非偶然。由于中小银行一般集中在市县区,贷款集中度高,信用风险难以分散,因此资产质量受当地经济发展影响较大。
山西审计厅组织对全省11家未改制县级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质量进行了审计调查。审计结果显示,11家未改制的县级合作社存在引进战略投资困难、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困难、资产质量差、经营不规范等问题。从而影响重组、降低风险和业务发展。
“与大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如农商行处理不良贷款的手段单一,途径有限。不良贷款化解难度大、速度慢,导致不良率居高不下。”徐承远说。
山西审计厅披露,天镇等6家协会违规向同一人发放借入贷款或贷出2.99亿元,造成不良贷款2.67亿元。文水等4家协会违规发放贷款78.46亿元,形成风险贷款21.2亿元。换句话说,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原因包括风险管理水平低,甚至违规操作。
此外,很多省份也公布了地方金融机构掩盖不力的问题。山西审计厅披露,太原市等8家协会通过“续贷”、转他行投资、低估不良贷款等方式,掩盖不良贷款63.93亿元。
广西审计厅透露,4家金融企业19.3亿元不良资产清收进展缓慢,制约经营效益提升;2.家庭金融企业将大量债权以公允价格转让给关联企业,真实资产质量无法体现。
小贷公司也有掩盖不好的问题。四川省审计厅披露,部分小额贷款公司低报不良贷款,掩盖资产质量问题,13家公司实际不良贷款金额达33.52亿元。
分析认为,金融机构掩盖不良贷款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他们可以减少拨备,从而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同时不良贷款减少,也能达到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等监管指标的要求。二是在绩效考核中增加员工绩效工资。
贷款不合规。
地方审计报告还披露,部分中小金融机构贷款投向不合理或审计不严格。
北京市审计局在对北京银行等三家地方商业银行执行国家金融政策和防范金融风险情况进行审计后指出,“金融风险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
贷款违规投向的领域中,房地产和融资平台是“重灾区”。这是因为房地产和融资平台的违约相对较少,收益较高,但向这些领域放贷不符合宏观调控方向。因此,监管部门设定了一些要求,但实践中违规的案例很多。
甘肃省审计厅指出,被审计的2家省属金融企业和1家地方银行,2019年末总资产6956.54亿元,负债6339.72亿元。发现的主要问题是金融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1家企业为政府融资平台提供融资11.5亿元,2家企业为“两高一剩”等产业结构调整限制类企业发放贷款7.6亿元。
在一个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市场中,信用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一些贷款的违规放贷背后可能隐藏着腐败。
内蒙古审计厅指出,商业银行腐败极易引发金融风险。原包商银行腐败案中,原包商银行主要领导、部分中层管理人员、客户经理违规发放贷款,相关企业采取虚报等手段骗取贷款。原银行领导及特定关联方从事内幕交易和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违规投融资和理财造成损失。
从近几年的案例来看,银行业的腐败现象正在极度蔓延,不仅造成金融企业的风险事件,还会蔓延到其他领域,对实体经济的发展造成冲击,并可能诱发社会问题。
《中国纪检监察报》指出,金融系统的一把手在人权、行政权、财权方面都有很大的话语权和控制权。违法违规行为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不仅会严重破坏金融单位的政治生态,还会危及金融安全和市场稳定。金融反腐与防范化解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密切相关。
8月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提高金融系统干部监管能力,提高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整体推进惩治金融腐败和防控金融风险工作。
相关问答: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是1.流动性问题。2.潜在的信用风险增加3.利率风险管理
⑸ 如何加强信贷管理
信贷管理水平不高,基础工作薄弱,不良贷款长期居高不下,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来说影响是长期的,危害是巨大的。大量不良贷款的形成,一方面造成银行、信用社贷款本金和贷款利息难以收回;另一方面,银行、信用社还必须支付储户的存款本金及存款利息,使行社丧失获取利益的机会。人们知道:银行、信用社并不直接创造价值,其经济利益来源是通过分割服务对象所创造的利益来实现的。行社金融资产质量往往反映在贷款质量上,不良贷款居高不下,致使银行、信用社资产的流动性大大降低,失去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必然会影响银行、信用社自身的经营效益,甚至影响其生存与发展。
以笔者多年从事信贷工作之经验,控制新增不良贷款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即从贷款的“发放——使用——收回”三个环节抓起,尤其要搞好贷款的发放。多少年来,银行业所实行的贷款“三查制度”、“三包制度”、“可行性研究”、“评估论证制度”、“抵押担保制度”等等,都是有效防范化解不良贷款产生的方法和手段。这些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方法和手段,既简单易行,便于操作,又科学可靠,非常贴近行社实际,特别是服务“三农”、个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实际,切不可在盲目学习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先进信贷管理方式的同时,忘掉或抛弃了自身传统优秀的东西。除此之外,加强信贷管理还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改革力度。要进一步明确产权关系,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办成真正的经营货币的金融企业,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要进一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弱化政府行为,不承担或少承担政策性贷款业务,即使承担,国家也要给予一定的政策补贴,弥补因政策性业务而造成的资金和行社利益损失,加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改革步伐。
二要提高对信贷管理工作的认识,进一步完善信贷制度。首先,要提高各级决策者对信贷管理工作的认识,尽快将此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制定方法,拿出措施,见到成效。要充分认识到信贷管理工作跟不上,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长期利益的影响,对员工个人利益的影响,对培育新型信贷文化的影响。其次,要早日拿出具体可操作的信贷管理办法,着重在建立贷后风险的预警、反应、防范、化解机制上做好文章,明晰责任和制定激励措施,设置信贷管理高压线,严格规范信贷管理行为。对那些管理不到位,人为造成不良贷款的要坚决严厉惩处。再次要完善贷款程序,落实信贷岗位责任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特别是第一责任人和主要决策人的责任。
三要加强检查指导,严格考核。不管是信贷部门还是审计稽核部门,不管是上级行,还是本级行,不管是定期检查,还是不定期检查,不管是综合检查,还是专项检查,都应该将信贷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为检查的重点。通过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总结经验,严惩违规违纪行为,以推动该项工作顺利开展。要制定具体的信贷管理考核指标,这些指标要看得见、摸得着、管得住,不能流于形式,定期严格考核,奖惩兑现,要将信贷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果与各级行社领导的任期目标挂钩考核,不能一边贷款搞得一塌糊涂,另一边却拿着高薪,灯红酒绿,安然自得,导致权责利相脱节。
四要努力加强信贷队伍建设。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来加强信贷人员的培训,提高信贷人员素质和信贷管理能力,提升信贷工作水平。随着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和国家宏观形势的变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大客户和大项目的信贷投入增加迅猛,贷款的集中度明显提高。在集中收益的同时,也使风险集中。而这些大客户、大项目对金融服务要求高,信贷管理难度大,因此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必须培养自己的高级客户经理,积极学习和借鉴其它商业银行先进的信贷管理方式和市场开发的经验,上下联动,相互配合,努力提升信贷管理的层次。作为省联社,也要发挥其领导、信息、资源、人才等优势,直接参与大客户、大项目的研究论证、开发维护与项目管理,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择优扶持。此外,要不断推广总结国际国内信贷工作成功经验,做到扬长避短、趋利除弊、完善提高、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