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日本援助中国
有的
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作为低息甚至无息贷款方式做的援助
1979年至今,中国共获得日本约2248亿元人民币的开发贷款以及各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和无偿援助,特殊的历史原因以及复杂的民族情感,使这个规模巨大的援助行动并不为大多数中国人所知。
1970年代末,中国改革之初,缺少大量资金,当时的世界对中国还缺乏明确感。那时,日本是第一个支持中国的国家。
1989年之后,日本政府也是第一个恢复对华援助的国家。从1997年到2001年,日元对华贷款进入了高峰期,2001年达到2144亿日元(约142亿元人民币)的峰值。
与中国经济发展的脉搏跳动相一致,30年间,日本对华援助从沿海到内地,几乎涉及中国发展的各个领域——从中国早期的能源、运输等基础建设,到农业项目,再到环保、人才培养。迄今在国内已有200多个项目。
除日元贷款之外,在中日关系风风雨雨的30年间,日本通过派遣海外协力队、年长志愿者等方式,为中国提供大批志愿者、专家,遍布中国的文化、教育、卫生、环保等领域。曾经因历史问题水火不容的两国,因为援助,在扶贫、传染病防治、水资源利用等领域搭起了交流的平台。
30年后,2007年日本与中国双边贸易额达到2630亿美元,中国也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
2008年3月,日本最后一次向中国提供日元贷款后,日本对华贷款即将结束,不过日本的对华援助还将存在。
80年代的时候,街头有很多涂着金太郎标示和挂着“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标语的五十铃卡车,全部是日本无偿援助中国的。那车很结实,直到2000年左右的时候还偶尔能见到
② 贷款-关于政府对中小企业创业的两年无息贷款问题
补充:有两种形式,无抵押贷款和抵押贷款,具体要看是什么企业,一般生产型企业贷款额度会高些。
由大连团市委、国家开发银行大连市分行联合实施的大连市“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正式启动。
据悉,“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旨在通过建立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的有效模式,形成支持青年解决创业资金瓶颈问题的长效机制,引导广大青年积极自主创业。此次项目的贷款对象为40岁以下初次创业的青年和40岁以下二次创业的青年企业家。青年创业小额贷款每人单笔额度一般在10万元以内,最多不超过100万元;青年创办的中小企业贷款单户额度一般在500万元以下,最多不超过3000万元。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
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将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农业特色产业和服务业。据了解,目前,瓦房店市、旅顺口区、金州区、开发区等地已在积极开发项目、建设融资平台和管理平台。现已有大连鼎泰船机制造有限公司船舶油水分离器技术改造项目、大连长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换热器生产项目等8个入库项目,申贷额6500万元。
③ 无息贷款买车有什么限制吗
无息贷款买车的限制为:银行指定合作的商家。也就是只能在与银行合作的汽车公司买车。
无息贷款买车的对象:
一类是工作稳定、收入高、想买车而又拿不出全款的人群。这部分人主要以30岁以下的年轻购买者为主,因为工作时间短,手里积蓄有限,所以无利息贷款购车方式很受这些人的欢迎;
另一类是一些比较善于理财的消费者。
(3)大连无息贷款条件扩展阅读:
车贷条件:
车价无优惠、操作流程长、提车时间相对较长等。更重要的是,有的所谓零利率,还需要手续费,一般需要车主交付贷款额的3%至9%。
车贷注意事项:
所谓零利率就是消费者购车只需要支付一定的首付款,余款可以分期付给贷款方而不用支付任何利息。
关于“零利率”与“零首付”等车贷方式,东风雪铁龙公关部总监陈宏声认为:“‘零利率和‘零首付’车贷说白了,等同于变相的车市促销。与国外的情况不同,国内出现的‘零利率’并不能算是真正的无息贷款。用户能不能得到实际上的价格优惠,还需要用户自己来衡量。”
拿用户选择了“零利率”购车贷款方式来说,车贷要在车辆的原厂指导价全价的基础上进行。譬如同样买一款官方指导价为10万元左右的车型,可能市场报价已低至8.5万元,但是用户必须要按照10万元这个价格办理“零利率”贷款购车业务。
申请免息贷款买车的车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有两个:
1、车型限制。通常情况下,免息汽车贷款是经销商针对特定车型提出的优惠方案,不是所有车型都合适。
2、月还款额较大。部分车型要求消费者每月还款金额少在5000元,相比较而言,这种还款方式的压力就比较大。
由于免息贷款购车在贷款没付清之前,车子是属于银行的。所以银行为了降低风险,一般都会在车贷合同上要求车主必须购买一些车险作为贷款的条件。
这些保险的保费并不一定完全符合车主的要求,甚至可能过高,所以在申请车贷时必须认真阅读相关保险条款,不能忽略这笔开支。
参考资料:无息贷款买车-网络
④ 建国后中国和苏联有哪些合作项目
新中国成立前夕,党中央曾派出以刘少奇为团长的高级代表团访问苏联,并与苏联达成初步协议:苏联将给予新中国3亿美元的贷款,并选派200余名高级技术人才到中国进行技术指导和援助。1949年年底,周恩来、毛泽东先后赴苏,就中苏政治、经济、技术合作及中国利用苏联资金、技术等重大问题与斯大林商谈。1950年2月,中苏签订《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由苏联向我国提供总数为12亿旧卢布(折合3亿美元)的长期优惠贷款,年息是1%,分5年给付,10年还清。同时,在重大建设项目上,苏联将帮助中国设计、提供成套设备和主要建设物资。
此后,从1951年到1957年,中苏两国政府又签订了10笔贷款协议,其中一笔为无息,9笔为年息2%,偿还期2年-10年。上述11笔贷款的总额为12.74亿新卢布,折合人民币53.68亿元。其中,用于购买军事装备物资和支付苏联移交旅顺、大连等军事基地设施、物资的费用占76.1%,用于购买经济建设设备物资的费用占23.9%。
在这几年时间里,我国接受苏联援助的项目共计400多个,其中包括钢铁联合企业、有色冶炼企业、煤矿、电站等156项重点工程。在苏联及东欧国家的资金、技术、人才的支持下,我国建立了一批为国家工业化所必需的基础工业,为新中国建立比较齐全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打下了最初的基础。
然而,随着苏联大国沙文主义政策的露头,中苏关系逐渐紧张并恶化。1959年6月,苏联领导违反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停止对中国的贷款、技术和人才援助,中止和撕毁已经签署的合同,同时撤走专家,提前逼债。中国政府和人民顶住压力,同甘共苦,勒紧裤带,于1964年将全部贷款提前还清,共计57.42亿元人民币,其中本金53.68亿元,利息3.74亿元。1968年底,国内公债也全部还清,从此,我国进入了一个长达12年的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无债一身轻”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