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農商銀行的客服電話是多少
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農商銀行客服電話,不是統一的,下面介紹一些地方的農商銀行客服電話,如果不是所需要的,可以通過撥打114來查詢地方的農商銀行客服電話。
1、北京農商銀行
區內客服電話:96198
區外客服電話 :400-669-6198
信用卡客服電話 :400-889-6198。
2、 上海農商銀行:021-962999或4006962999。
3、湖北省農商銀行
信用卡服務熱線:40081-96568
綜合業務服務熱線:96568(省內)、027-96568(省外)。
拓展資料:
近日,河南嵩縣農村商業銀行掛牌開業,標志著洛陽市13家農信社改制組建農商行工作全部完成。至此,洛陽成為全省首個實現農村商業銀行全覆蓋的地市,農村信用社在洛陽全面退出歷史舞台,農信社改革發展邁入嶄新階段。
2009年以來,在洛陽市銀監局的正確監管指導和洛陽市農信辦的積極引領推動下,洛陽農信系統改革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創造了農村信用社改革的「洛陽模式」和「洛陽速度」。
2003年8月,為明確農信社產權關系,強化服務「三農」效能,國務院啟動深化農信社改革試點工作。2009年,銀監會按照股份制改革方向,推動縣域農村信用社向農村商業銀行改制。
同年10月,河南省首家農商銀行——伊川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經銀監會批准掛牌開業,實現了河南省農村商業銀行零的突破。
2016年7月,由洛陽城區三家農村信用社和一家農村商業銀行合並組建的洛陽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掛牌開業,這是河南省首家真正意義上的合並整合。
此輪改革進一步明晰了農村信用社產權關系,全面確立股份制產權制度,重塑了法人治理,增強了支農服務功能。
截至目前,洛陽市農村商業銀行存貸款總量位居全市銀行業機構首位,網點及服務實現鄉鎮全覆蓋,發放的涉農貸款佔比98%,小微企業貸款佔比94%。改制後的農村商業銀行管理更規范、資產更優化、支農更有力、服務更到位,有力拉動了地方縣域經濟發展。
創立背景:
農村合作銀行要全部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全面取消資格股,鼓勵符合條件的農村信用社改制組建為農村商業銀行。
要在保持縣(市)法人地位總體穩定前提下,穩步推進省聯社改革,逐步構建以產權為紐帶、以股權為聯接、以規制來約束的省聯社與基層法人社之間的新型關系,真正形成省聯社與基層法人社的利益共同體。
全國農村信用社資格股佔比已降到30%以下,已組建農村商業銀行約303家、農村合作銀行約210家,農村銀行機構資產總額佔全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41.4%。
另外,還有1424家農村信用社已經達到或基本達到農村商業銀行組建條件。通過改革,農村信用社治理模式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長期存在的內部人控制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機構自身已經形成了深入推進深層次體制機制改革的內生動力。
㈡ 河南省鄧州市農商銀行貸款利息2021年利率是多少
首套房商業貸款利率一般在5%-6%之間。貸款五年期以上首套商業房貸款通用年利率5.88%
商業貸款利率:銀行根據貸款用途、貸款性質、貸款期限、貸款政策、貸款人個人信用等相關各種因素確定差別貸款利率,即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加點)或下浮(減點)。上限為借貸利率不得超過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四倍(2020年4月至今公布的1年期LPR3.85%,四倍為15.4%)。
㈢ 辦河南省鄧州市農商銀行卡網上能辦嗎
可以辦的,現在網網上都連連全國聯網了,只要你想辦都可以辦。
㈣ 如何看待從信用社改制過來的農商行今後的發展
農村商業銀行雖然是從信用社改制而來,但已經成為銀行業最重要的金融力量,並成為農村金融的最重要的支持力量。農村商業銀行是銀行業支持「三農」和小微企業的主力軍,在助力縣域經濟發展、穩定金融供給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那麼,農村商業銀行目前的狀況和未來的發展到底如何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農商行法人機構數量眾多,近幾年的發展較快
從法人銀行機構的數量上看,農村商業銀行是銀行機構中數量最多、發展最快的銀行機構,我國農商行法人機構數量2011 年末只有212 家,到2015 年末的達到了859 家,截至2019年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達4607家中農商行數量已達1478家,不僅是銀行業金融機構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比重也進一步提升至32.08%。從2011年的212家發展到2019年的1478家,不到10年的時間增長了近6倍。
二是農村商業銀行的法人機構形式多樣,目前分為省市縣三級法人機構
我國的銀行機構雖然現在已經不分行政級別,但仍然存在管理主體的行政級別問題。
一般認為六大銀行是國家隊,12家股價制銀行是全國性的,18家民營銀行是民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分為省市兩級,這主要是根據主管單位的行政級別看的。
而農村商業銀行則分為省級、市級和縣級,這在我國的銀行體系裡是非常少有的,而且三級農村商業銀行獨立法人、互相不隸屬。所以,要看哪家農村商業銀行的情況。
三是農村商業銀行的資產規模差距較大,大的和小的差距非常大
農村商業銀行分為省級、城市級和縣級三級農村商業銀行,當然很多人可以說現在的銀行已經不分級別,但是要看這家銀行的規模有多大。農村商業銀行的資產規模的差距也非常大,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末,共有12家農商行資產規模在2000億元以上,資產規模排名前十的農商行,均站上了2300億元。其中有一家突破1萬億,兩家接近1萬億,但是從第40名開始總資產就已經低於1000億元,而根據2018年末的數據看,從第157位的農村商銀行低於200億總資產規模,可見大量的、數量眾多的農村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在200億以下。
四是去年以來關於農村商業銀行內部管理不善、虛報涉農貸款等問題多次受到處罰,說明農村商業銀行的合規管理有待提高
從2017年監管風暴以來,各銀行受到監管處罰已經成為正常的現象,而從去年以來,農村商業銀行的處罰成為重點。
今年4至5月份以來,有62家農商行被監管部門處以2630萬元罰款。據銀保監會披露的「行政處罰」信息,農商行被處罰的「重災區」集中在,內部管理不完善、延緩風險暴露、信貸管理嚴重不盡職、虛報涉農貸款及小微企業貸款數據等問題。
五是農村商業銀行的管理特別是公司治理結構相對不完善,這也是在未來急需解決的問題
農村商業銀行是金融風險鏈條上最薄弱的環節,也成為腐敗問題的高發之地,雖然風險成因復雜,但其中的關鍵原因就是公司治理失效。
農村商業銀行作為一個股份制的法人銀行機構,一般來說股權結構較為分散,這種股權分散的法人銀行結構容易形成高管層特別是最主要負責人缺乏權力的約束,這從農村商業銀行高管腐敗落馬的構成就可以看得出來。在2019年被查的中小銀行20多名高管中,農商行成重中之重有12名,佔中小銀行的60%,在這12名農商行的高管中有8名董事長、一位副董事長、2名行長、1名副行長。可見,農村商業銀行董事長和行長不僅是農村商業銀行的權力中心,更是腐敗的重點目標,原因在於權力過大缺乏約束。
農村商業銀行已經成為支持「三農」的重要金融力量,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管理體制、合規經營等方面的問題。
第一。從外部看。農商銀行(包括沒改制的聯社)整體是我國金融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資產體量巨大,服務深入鄉鎮。保持縣域農商銀行、農信聯社機構數量長期穩定,是重要的基本金融政策。
第二。從自身整體看。目前已經有相當部分縣區級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已經改制為農商銀行,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幾個省的已經全部完成農商銀行改制組建。產權改革整體上化解了 歷史 包袱和風險,提高了資產質量、充實了資本。整體上農商銀行未來發展更好。
第三。從具體機構看。1400家左右的農商銀行和信用聯社綜合實力很不均衡,有監管二級以上的優良機構,也有少數風險較大的問題機構,而且還在進一步分化。今後不排查市場化推出(兼並重組等)。
農村信用社是農民真正的銀行
千變萬變,變為跨台
㈤ 信用社的利息比農行的高,是不是不安全
1、關於利息高低
農行是國有的,存款利率受嚴格管理;信用社是農民入股成立的,存款和貸款利率自由度大,人民銀行甚至對信用社貸款利率不設上限(不是絕對的無上限)。說白了,國家的農行,利息不能給高了,不然國家吃虧;農民的信用社,農民的錢,愛咋整咋整;多付點存款利息,多吸收存款,再高利率貸款出去,總賬還是賺的。
2、關於存款的安全性
安全性一樣,都是人民銀行批准設立的金融機構,只是以前名稱沒有體現出「銀行」兩字,給大家一種不靠譜的錯覺;現在改農村合作銀行,名稱里也反應出來了,實質是一樣的。在具體經營中,也是執行安全性運營原則,也有存款保險機制,50萬以內全賠,以前有段時間是人民銀行託管,現在都歸省政府管。
3、關於所有人
農行是國家的,信用社理論上是農民入股成立,意在湊集農村閑散資金,服務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但信用社從來都不是農民自願成立的,也不佔主導權,而是官方一手操辦的。最早成立於1951年,初始出資大部分來自於國家,少量資金來自於農民,就是給本地社員一種體驗感和參與機會,實際所有人是政府。
所以,信用社存款利息高低不是判斷存錢在信用社是否安全的標准,要看他的所有人和運營管理機制,信用社存款是安全的。
(以下這些銀行的利息也高,存款也沒有問題,可做存款參考)
我還是喜歡強調那句老掉牙的話,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可能很多朋友看到西信用社規模小,而且一般都是在小地方,所以覺得不靠譜,認為信用社既沒有銀行兩個字,也沒有大銀行那樣冠冕堂皇,所以覺得信用社存款不安全。
實際上信用社跟大銀行一樣,都是經過銀監會批准設立的正規金融機構,大銀行該有的東西,信用社基本上都有。比如要交存款准備金,要交存款保險保費,受銀保監會與中國人民銀行的監管,每個季度都有MPA考核,有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等各種約束,所以從監管的角度來說,信用社跟大銀行一樣是安全的。
而且從實際情況來看,信用社出現存款壞賬要不回來的基本上很少,除非大家不是通過正規的信用社去存款,而是跟信用社工作人員私下簽訂的高息協議。
可能大家是被一些信用社存款壞賬的案例給嚇怕了,比如前幾年山東濱州信用社就出現過信用社工作人員私自刻章、製作假存單等方式挪用用戶存款,導致用戶存款到期沒法拿回的情況。但是類似這種存款被工作人員私自挪用,並不只有信用社才會發生,一些大銀行同樣也會發生。比如最近幾天鬧得很火的興業銀行55億存款被挪用大案,這個案例當中也是由於興業銀行北京長安支行行長王建利用自己行長的權力,通過私刻銀行章,製作假存單等方式挪用了客戶大量的存款。所以不見得大銀行就一定比信用社更保險。
但總體來說,我認為目前我國信用社還是很安全的,而信用社之所以能夠給到比大銀行更高的利率,有其特殊的原因。
目前很多大銀行之所以不敢上很高的利率,因為他們受到銀行業利率工作自律公約的約定,有很多銀行最高存款上浮都不會超過55%,我們看到一些大銀行存款利率,哪怕是五年期的,基本上都是在4.265%之內。
而目前很多信用社根本就不是銀行業利率工作自律公約的成員,所以他們不受這個存款上浮上限的限制。就算部分信用社是這個利率公約成員,可他們仍然可以比大銀行上浮更高的利率,因為從2018年4月份以後,在央行行長的表態以及利率公約成員閉門會議之後,這個利率同盟允許局部小銀行可以打破利率上浮上限,所以從今年開始我們看到以前有一些利率不高的信用社也給到了相當高的利率。
目前大銀行存款利率低,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到FTP的影響,這個FTP就是銀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機制,一般大銀行的資金調配中心會制定一個FTP,然後各個支行按照這個FTP把自己的存款轉移給總行資金調配中心,吸收存款跟FTP的差價就是支行的存款利潤,所以一般他們都不敢管利率上浮太高,要不然自己就沒有利潤空間了。
信用社就不一樣,信用社規模一般都比較小,而且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很多都沒有FTP這種說法,所以他們對存款利率的定價更加靈活,可以隨時根據市場的情況作調整,因此能給到更高的利率。
為什麼大家會感覺信用社沒有安全呢?
農村信用社是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設立,由社員入股組成,實行社員民主管理,主要為社區社員提供金融服務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農村信用社按照「明晰產權關系、強化約束機制、增強服務功能、國家適當扶持、省級地方政府負責」的改革方案在全國鋪開,並先後在各省市成立了省級農村信用社聯合社,負責全省市農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導、協調、服務。
農村信用社的 歷史 是很悠久的,中國第一家信用社1923年6月誕生在河北香山,新中國成立後,更是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主要是三個階段。
第一,建國時期。農村合作化運動興起,供銷合作社,生產合作社,信用合作社都到了大發展,而如今,在我們生活身邊只有信用社還留了下來,並且都改制為了農商行,會不安全嘛?
第二,農行託管時期。這個時期,信用社和農行是同一家銀行,可以說,信用社和農行都是服務農村的金融機構,後來為了支持農村發展,信用社獨立了出來。
第三,省聯社管理。也就是現在,每個省的信用社都由省聯社管理,除此之外,銀監會,人民銀行都管理信用社,作為一個 歷史 這么悠久金融機構,到底哪裡不安全?
不能因為信用社小而瞧不起,在農村發展的這幾十年,信用社的功績不能被抹蓋,如果細心的網友看看自己地區的納稅排行榜,你會發現,你們當地的農信社,都是明列前茅的,而你們所謂的五大行,稅收都不知道去了哪裡。
錢存農商銀行,建設美麗家鄉,相信我們,我們值得信賴!
首先說下為什麼信用社的利息比農行的高,如果把題目改成,信用社的存款利息和貸款利息比農行高,這樣答案也就一目瞭然了。
大家都知道,銀行主要是靠息差吃飯的。把資金以相對較低的價格吸收進來,在以較高的價格借出去。這資金價格的外在表現形式就是利率,而利息就是本金乘以利率乘以期限得到的。換句話說,相同期限相同本金的情況下,利率越高,得到或支付的利息也就越多。這個「利率」就代表了錢的「貴賤」。
再說農信社為什麼吸收的存款可以給到高利率,一是農信社在縣域一般都是法人機構,自主性要比別的金融機構高出許多,並且自上而下傳導機制要比大行高效許多,也不會設置諸如FTP(內部資金轉移價格)等參考指標,而且制定政策也是分分鍾的事,可根據市場競爭程度對市場有快速反應。這些都是農信社在存款定價上的優勢。另外一點不得不說的是農信社的貸款利率,因為上文已經提到,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息差,就是存款與貸款利率之間的差值。一般像國有大型銀行,如題中所提到的農行,做的貸款資產都是優質資產,越是優質資產,各家銀行都會像香餑餑一樣捧著,所以貸款價格就會提不上去(市場充分競爭的結果),最終只能以貸款基準利率甚至基準下浮給到客戶端。農信社則不同,因為農信社在當地為法人的天然屬性,且業務范圍只能在當地開展,所以把當地的中小型企業吃的很透,甚至中小企業主每天的行蹤都了如指掌,這些中小企業很難在大行的風控體系下生存,所以在貸款利率(也就是資金價格)方面議價能力有限,農信社就是靠著這一點,可以把貸款利率太高,這樣企業也不至於拿不到資金,另一方面又能給農信社創造出更多利潤。所以說,農信社不惜用相對較高的利率吸引存款,但又能以較高的利率放出貸款。息差一點不比大行賺的少。也就是題者說的信用社的利率筆農行高(無論是存款角度還是貸款角度)。
接下來在說一下是不是安全,之前回答過一個問題,叫《你有錢的話會存入農村商業銀行嗎?覺得它的經營安全嗎?》,其實農村商業銀行都是有農信社改制而來,其實只是叫法不同,把理事長換成了董事長,把主任換叫做行長。在經營上市基本沒有什麼變化的。
從農信社或是農商行的體制上來講,雖然各家縣域的農信社或是農商行都是一級法人機構,但是各個市區都會有一個叫審計中心的機構,審計中心也一定程度上對各家農商行有著管理的職能,屬於同一系統內,再由省審計中心統一管理,但是省與省之間是獨立的。雖說都是獨立機構,但是他們都是屬於同一系統內,若粗略計算,把全國8000多家農信社或是農商行的網點聯合起來,農信社系統才是宇宙第一大行。從規模上來講那是絕對安全的。
另外一點,就某一特定的縣域農信社或農商行來講,存款規模那絕對是當地機構的老大,而且縣域80%以上的涉農貸款均由此家機構提供。
所以說,信用社的利息比農行高,是安全的。
我覺得你多慮了,信用社存款利率高農業銀行是非常正常的,信用社存款利率高也不能代表信用社存款不安全!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在信用社存款安全的,可以放心存。
信用社也是我國的合法銀行,只是規模小,跟國有6大行和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是規模是沒有可比性的。國有銀行是含金勺子起步的,而信用社是從農村白手起家,自力更生的。但也不要用鄙視人的眼光看信用社,畢竟信用社和他們銀行差不多性質,總得來說信用社是安全的。
因為 信用社是合法銀行,受國務院的引導,銀監會的監督;同樣也要上交國家儲備金,也是需要繳納存款保險金,受到《存款保險條例》的保護,最為重點同樣和其他銀行一樣,受到全國人民的監督; 雖然信用社只是規模小,不起眼而已,但它是合法銀行,只要是合法銀行資金是安全的。
至於農村信用社的利息比農業銀行利息高一點都不奇怪的,下面為大家分析一下原因。
因為農業銀行是國有6大行之一,背景直接是央行,規模大,資產多,營業網點多,最重要一點就是不缺錢,有錢花。而信用社不一樣,信用社規模小,資產少,營業網點少,經常缺錢。而一旦信用社缺錢不提高存款利率,沒有儲戶去存錢信用社那不是吃西北風,所以信用社採用提高存款利率攬儲是正常的,這就是信用社存款利率高於農業銀行的真正原因。
我打個比喻更能說明問題,農業銀行是富人家的孩子,含金勺子長大不缺錢;信用社就是窮人家的孩子,要通過自己能力賺錢,自力更生。好比把存款利率比喻成能力,富人家的孩子沒有能力還有有錢的老爸可以啃爹;而窮人家的孩子不提高賺錢能力只能等著餓死。所以窮人家孩子想要生存下去,必須要提高賺錢能力,讓自己好好的生存。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於關於信用社的安全與存款利息高等兩方面的分析,希望能幫助你解答。
看完點贊,腰纏萬貫,感謝閱讀與關注。
銀行存款是最安全的理財方式,信用社現在通過一些改革也更名為農村商業銀行,不管地方銀行還是國有銀行,50萬以內的存款都是安全的。至於信用社和農行的利率差異,出現的原因包括:
央行在公布了基準利率的同時,允許各家銀行以基準利率為參照標准,對各自的利率進行調整,可以上浮也可以下調,只要有客戶買賬怎麼都可以。銀行對利率的自主權進一步擴大,是激發金融市場活力,增加銀行競爭力的一項重要舉措,銀行的利率逐漸顯現差異化,讓利率推向市場,可供客戶自行選擇。
信用社屬於地方銀行中的中小農村金融機構,網點局限於本市、本縣,為了增加攬儲,吸引客戶有必要上浮利率;農業銀行家大業大,網點遍布造成成本消耗巨大,利率上浮方面有心無力,再加上理財和存款業務品種齊全,客戶資源穩定,即使利率再低還是有客戶沖著國有銀行的招牌去的。
兩個銀行在安全保障措施方面:客戶的存款在全國銀行中統一受到《存款利率條例》的保護,50萬(含)以內的存款在銀行發生風險損失會照單賠償;另外,兩家銀行也有制定和執行一系列風險防控、員工行為動態排查、風險點自查等措施,保障客戶資金的安全穩定。
安全維穩的前提下,當然是看利息高低了,難道只有利息低的才是安全存款嗎?不是這樣的,銀行存款的安全都差不多,信用社利率比農行要高,幹嘛存低的?
我們在農村最常 看到的三家金融機構分別為:農業銀行、郵儲銀行以及農信社(或農商行),如果有認真對照過三家機構的利率,往往會發現,農信社的利率明顯高於另外兩家,那這是為什麼呢?農信社這么高的利率是否安全?
1、利潤來源
銀行的利潤來源主要由兩部分構成: 存貸款息差以及中間業務收入
1)、存貸息差
存貸息差的關鍵在於存款,這是銀行的盈利來源,如果一家銀行沒有存款,如何放貸?因此攬儲一直是銀行的重任。農行作為國有四大行之一,規模龐大,實力雄厚,網點眾多,品牌識別度高,因此農行的攬儲相對容易;反之農信社受限於規模及品牌識別度等原因攬儲則對困難,因為 在同等的條件下,大家首選的都是農行。故而為了與大銀行競爭存款,農信社只能提高自身的利率水平。
2)中間業務收入
中間業務收入主要包括:匯兌手續費,信用卡業務收入、金融資產(比如理財)收入等等。越小的銀行,其業務范圍越窄(比如信用卡業務,農信社就沒有;再比如理財產品,全國只有600多家銀行(我國的銀行業數量有4000多家)機構有權發行,很多農信社也沒有自營的理財產品), 因此越小的銀行,其 利潤對存貸息差更加依賴。 農信社就屬於小銀行,對其而言,存款是其生命之源,失去了存款,農信社的立社之基就沒有了,這就是農信社給出高息最根本的原因。
2、利率自律公約限制
雖然2015年10月24日起,央行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但是後續在央行指導下,各地建立了利率自律定價機制, 對主要的銀行存款利率上浮行為進行軟約束,存款利率上浮比例一般不高於50% 。這是為了防止主要的銀行出現惡意競爭的情況。
農行屬於利率自律公約的成員單位,因此受到這個限制,但是農信社不屬於主要的銀行,很多並未參與自律公約,所以它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任意上漲利率。
通過上述分析,大家應該對農信社之所以利率比農行高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其並非無緣無故的上漲。在我國,農信社也是經銀監會正式批准設立的農村金融機構,其與國有大行一樣,也要繳納款准備金及存款保險保費等,其經營也受到銀保監會的監管,屬於正規的金融機構,故而錢存在農信社安全性還是有保障的,特別是50萬元以內的資金,受《存款保險條例》的保障。
至於說超過50萬元的,也無需過多的擔心,建國以來,70年的 歷史 里,我國的農信社僅僅出現一家河北省肅寧縣尚村信用社破產的案例(且最後政府兜底處理了),破產率不足0.1%。所以對於在農信社存款的安全性,無需擔憂。
農村信用社始建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是新中國成立最早的地方性農村金融組織,體系龐大,數量眾多。在2003年國務院下發《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方案》後,全國各地農村信用社紛紛改制為農商行和農村合作銀行,但至今全國仍然有農村信用社超過2000家,是服務農村地區三農和小微企業的金融主力軍,也是我國金融系統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農村信用社的綜合抗風險能力確實不如農業銀行,不可能相提並論。從組織架構上,沒有改制的農村信用社一般以社員入股為資本,以縣一級聯社為獨立法人,定位於服務本地農村三農和中小企業服務。這就決定了其資產規模小,盈利能力弱,內部治理能力還有差距,綜合抗風險能力不足等現實情況。
而農業銀行是四大國有控股並上市的商業銀行之一,2017年末總資產達21萬億,當年實現營收5428億,凈利潤1931億元。<財富>世界500企業中位列第38,英國<銀行家>全球銀行1000強中名列第六位,屬於全球系統性重要銀行,大而不能倒。綜合抗風險能力明顯超過所有中小銀行。
但是,為了保障儲戶利益因銀行倒閉破產不受到損失,國務院於2015年5月1日頒布實施了<存款保險條例>。該條例適用於境內所有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等吸收存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有兩層意思,一是無論農村信用社還是農行,都必須為吸收的存款投保,繳納存款保險基金;二是當銀行倒閉破產時,對於不超過50萬的本金和利息,同等條件償付,沒有大小銀行,國有銀行或地方性銀行之分。因此,如果存款不超過50萬,無論農村信用社還是農行,安全性是一樣的,沒有區別。換句話說,50萬以下的存款,哪裡利息高就存哪裡,沒有別要糾結誰更安全。
當存款金額超大時,肯定選擇農業銀行更安全。假如100萬左右,按照存款保險條例規定,我們完全可以將資金分成幾份,分散存入,使其全額受到存款保險條例保護。但是,如果是幾百萬或上千萬,你不可能分成幾十份吧,多麻煩。這時,我們應該選擇大型銀行存款,這是最明智的。
當然,伴隨著存款的過程,除了安全性之外,一般人還有其他金融需求,比如取現的便利性,結算效率,理財產品是否豐富,信用卡和信貸需求,以及其他服務等等,加上這些,大銀行肯定比小銀行更能夠提供全方位服務和良好體驗,而且安全性更高。
銀行的存款風險,從某一個程度將是一樣的,都是合法經營、合法設立、正規的銀行機構,就算是存在著風險,高也高不到哪裡去。信用社雖然屬於社員制,但也是合法批準的正規經營機構,年化利率往往比農業銀行要高,甚至說比國有六大行的年化存款利率都要高,高出1%都是可能存在的。
很多儲戶在儲蓄的時候都會對比很多銀行的年化利率,並且存在對於一些銀行同期能夠給出其他銀行更高的年化利率表示疑問,認為存在不安全。其實,只要是銀行的定期存款,風險程度都是低的,可以說是「無風險」投資。擔心也是自然,因為一家可能只有3.5%的年化利率,而另外一家可能達到5%的年化利率,差別很大。
但是,從定期存款的角度講,風險都是一樣的,兩家銀行給予的都是定期存款,沒有什麼區別。就算是以後銀行倒閉、破產,儲蓄保險還是能夠對於自然人理賠50萬元額度以下的賠付。
當然,需要規避的就是打著存款其實是理財或者保險理財的幌子進行定期存款,那個的風險就高於銀行儲蓄了。是需要在實際儲蓄的過程中進行謹慎區別的。
如果個人的意識中就是存在信用社的風險高於農業銀行,那麼就將資金儲蓄在農行中,畢竟自己的認知也是很重要的,存放在信用社可能心裡不踏實,反而不劃算。從客觀的角度講,風險是一樣的,但從主觀上講如果認為風險高,完全也是可以儲蓄在農行。
這與獲取資金的成本有關系。
只要在銀保監備案的,不存在誰比誰安全的問題
㈥ 2022鄧州市銀行房貸利率
鄧州市銀行房貸利率已降至5.1。
2020年1月1日前已發放的和已簽訂合同但未發放的參考貸款基準利率定價的浮動利率個人住房貸款(含個人商用房貸款),以下貸款除外:(一)剩餘貸款期限不足一個重定價周期的貸款,即原合同約定的貸款到期日早於下一次重定價日期的貸款。(二)固定利率貸款。(三)公積金個人貸款。(四)經與公積金中心協商不轉換的個人住房公轉商貼息貸款。(五)已參考LPR定價的個人住房貸款。(六)當前已經逾期的貸款。
㈦ 鄧州市銀行存款利率
受國家管控,參照活期、一年、3年、五年期不等。
可登錄官網查詢,官網對外公布的為掛牌利率,具體利率執行需以各分行網點實際辦理業務為准。
2022年最新的存款利率仍然按照2015年10月的基準利率,各大銀行在此基準利率上浮動程度有所區別。六大國有銀行存款利率均值2%左右。
㈧ 涉農貸款和鄉村振興貸款的區別
兩者差不多。
涉農貸款,是指涉及到農戶、農村等相關的貸款,主要有農戶貸款、農村企業及各類組織貸款、城市企業及各類組織涉農貸款等。「鄉村振興貸」是指農商銀行基於農戶的信譽、資產和收入等情況,在核定的信用額度內以信用方式向持農商銀行「鄉村振興主題卡」的農戶發放的個人經營性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