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房子是老人的兒子和放高利貸的合夥欺騙老人簽字貸款,那老人有還高利貸義務嗎
只有貸款的年利率才超過36%,才是高利貸,既然是用房子作為抵押的話,如果貸款還不上,的確要麼還貸款,要麼把房子拍賣。
如果遇到高利貸,可以這樣處理。
雖然我國法律明確規定,「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民間借貸都受法律保護。
接下來,兩分鍾給大家科普一下,有關民間借貸的一些常識,希望大家能能清楚掌握,以免掉進陷阱。
1、合法的民間借貸才受法律保護
明知對方借錢的目的是非法行動,你仍然借給他,不僅不受保護,還會受相關法律制裁。
乘人之危,或者使用欺詐、挾迫等手段使對方違心借貸的,有責任的出借人只能收回本金。
2、民間借貸的1分利息怎麼計算
通常月息1分即1%,年利率是1%*12=12%,借1萬,1年利息1200元;
年息1分,代表年利率是10%,借1萬,1年利息1000元。
3、如何界定高利貸
高利貸其實只是個約定俗成的詞,法律並沒有明文的規定和解釋。
因此界定其實很難,剛開始是跟銀行貸款利率對比,一般高於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4倍,就屬於高利貸,不受法律保護。
而最新的界定標準是根據2015年最高法出台的有關審理民間借貸糾紛的《規定》,其中有兩個關鍵數字要牢記:24%和36%。
舉個例子,假如老王找你借錢,約定年利率不超過24%,後來老王耍賴不還錢,你去法院起訴他,要求返還本金和利息,法院是支持的。
假如當初約定的年利率是30%,這時就不一樣了,超過24%的部分,法院是不會支持的,但是如果之前已經付過的,法院也不幹涉。
而如果約定的年利率超過36%,那就屬於所謂的高利貸了,法院會判決超過利息部分無效。
不過在現實中,很多放高利貸的公司,大多會採取手續費等名義,或陰陽合同,將借貸合同做到36%利息以下,以規避日後的借貸糾紛,需要特別小心!
4、有三種情況要注意
最後,有三種情況要注意(特別是寫借條的時候):如果事先沒有約定利息或約定不明確,視為無息借款;
提前還款,除非另有約定,否則按實際借款期計算利息;把利息計入本金計算復利,即利滾利,不受法律保護。
2. 家裡老人被別人騙去貸款未遂應該報警嗎
應該應該報警,如果你不報警的話,肯定還有別的人會上當受騙所以處於這個原因應該選擇報警。
3. 老人被貸款150萬,老年人被騙以後該怎麼做
老人被貸款150萬,老年人被騙以後應該怎麼做呢?看到這樣的事件時候我覺得非常的震驚和痛心,震驚的是現在的詐騙技術越來越高超了;痛心的是一個老年人在老年的階段還要接受到這樣的打擊,一時間肯定是受不了的。老年人在現在這個社會當中其實是我們應該重點關注的對象,因為大部分老年人其實是不適應現在高速發展的互聯網社會的,這也就成為了很多犯罪分子盯上的目標,對於老年人淺薄的知識面,很多犯罪分子就會採取各種各樣的方式引誘老年人上鉤。
其實這也就是給我們現代年輕人一個啟示,在現在的社會當中,老年人也是我們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我們信息發展和傳播的過程當中,不應當讓我們的老年人落後於時代的發展,我們應該讓老年人跟上時代的步伐。
4. 資料被偽造、簽名被冒充,六旬老人「被貸款」150萬,如何警惕此類事件
日常應該對自己的個人信息,進行一個保護,不要讓其他人有機會接觸到,個人信息的泄露,就有可能出現類似的現象。根據媒體報道,事情發生在北京,一位銀行工作人員只利用老人的房產證就放出了150萬的貸款,而貸款其他的信息都是偽造的,放貸之後,這筆貸款很快就被劃到其他人的戶頭上,老人沒有收到錢,卻莫名其妙背了一身的債。不過還好,最後法院判定該事件,是銀行全部的責任,與老人無關銀行自行承擔損失。
5. 交通銀行現疏漏!六旬老人「被貸款」150萬,銀行是否該為此負責
我認為是要負責任的,現在有一些工作人員認為自己是所謂的“鐵飯碗”就工作馬虎,且拋皮球式的講責任劃分到客戶或者開發商的名下,他們認定哪怕自己錯了,也需要客戶被迫按照他們的的錯的方向發展。
這個事情的經過是怎麼回事呢?
銀行工作人員辦理貸款時讓老人提供房產證,然後其他所有資料包括貸款合同簽字,身份證,結婚證,工資流水等材料都通過工作人員虛假簽字幫老人貸款150萬,150萬放貸在別人賬戶,供自己使用,最後還要求老年人還清貸款。法院最後判決,老人無需還清貸款,銀行懲罰全部的責任。有的工作人員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或者自己的利益,通過欺騙的手段獲取貸款,這是一種不負責任,且必須承擔法律後果的行為,對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我個人怎麼看待這個事情呢?
首先我認為這種現在肯定不會出現在一個銀行,其他的銀行也會有同樣的現象,為了滿足個人利益,造成個人的工作任務,通過虛假簽字,提供虛假材料等各種方式來騙去銀行貸款的,銀行應該加大監管力度,建立完善的監管體系,加大對此工作人員的處罰力度,杜絕這種現象的發生。
6. 老人離奇被貸款150萬,為什麼騙子總愛找老人行騙
個人認為老年人容易輕信別人、貪圖便宜是上當受騙的根源所在。所以騙子總愛找老人行騙,因為容易得手。
老年人更具有被騙的諸多條件特徵:
一、保健食品,包括口服的、使用的,上當受騙者中老年人居多。騙子針對一些老年人企圖長生不老的心理,施以小恩小惠的同時,不惜專人跟進,大打感情牌,釆用抓軟肋等手法,把握住老人情感缺失的心理,就是騙子發財的機會。
7. 60多歲老太「被貸款」150萬,無法償還成老賴,她究竟是如何被貸款的
關於在銀行貸款無力償還的事情有很多,最近網上又有一則關於老人欠款不還的事件。一位69歲的老人在交通銀行貸款150萬未償還利息被交通銀行告上了法庭,經調查後發現,老人對此事並不知情,陳述說從未向交通銀行貸過款,因此不願意償還這150萬。可證據顯示,老人不僅簽訂了貸款合同,還簽訂了高額抵押合同,將自己在北京市海淀區的房子作為抵押物來為這150萬元的貸款做擔保。然而老人表示自己從未在任何合同上簽過字,所有資料里只有房產證件是真實的。在銀行的指控被老人否認後,相關部門進行了詳細的調查,最終得到證據並確認老人確實未曾向銀行進行貸款,這才判決老人不用償還這150萬元。
為了防止被貸款事件的發生,平時一定要注意個人的證件和相關資料不可輕易授予他人,有合同或相關手續需要簽字蓋章的,一定要仔細閱讀。銀行辦理貸款事務的工作人員在審核材料信息的過程中也一定要仔細嚴格,確認資料的真實性,切不可疏忽大意,造成不必要產生的後果和經濟損失。
8. 老人被騙貸款怎麼解決
報警吧,走法律程序解決問題吧
9.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被騙,為什麼這些騙子會專門針對老人進行詐騙
無論是現實生活中,還是在各種各樣的新聞中,我們都會發現老人已經成為上當受騙的主要群體。一方面:騙子找到老人之後,他們會對老人進行各種勸說和解釋,從而導致老人比較相信騙子說出來的每一句話。另外一方面:老人不了解騙子所說的內容,而騙子侃侃而談的樣子卻顯示出騙子很專業。久而久之,有一些騙子專門來到各個農村或小區,找一些老人進行詐騙。除此之外,老人無法接受最先進的信息和知識,這也導致老人沒有辦法判斷出整件事情的好與壞,從而導致騙子更容易上手。
第三個原因:老人比孩子更有錢
騙子之所以專門針對老人進行詐騙,更重要的是老人手底下擁有一大筆養老基金。現如今的許多年輕人都是月光族,他們不僅要面臨著比較嚴峻的生活壓力,年輕人也要維持著光鮮亮麗的生活姿態,這就導致年輕人很難存錢。相比於月光族的年輕人,老人手底下會擁有大量的金錢,騙子看到了老人擁有的金錢,他們自然會針對老人進行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