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銀行貸款 > 農業農村基礎設施貸款情況

農業農村基礎設施貸款情況

發布時間:2022-10-07 20:54:59

Ⅰ 怎樣加大對農業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中長期信貸支持

重慶市沙坪壩區對農業的優惠政策有:
(一)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現有土地承包關系要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家庭經營要向採用先進科技和生產手段的方向轉變,增加技術、資本等生產要素投入,著力提高集約化水平;統一經營要向發展農戶聯合與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經營服務體系的方向轉變,發展集體經濟、增強集體組織服務功能,培育農民新型合作組織,發展各種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鼓勵龍頭企業與農民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著力提高組織化程度。按照服務農民、進退自由、權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快發展,使之成為引領農民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的現代農業經營組織。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擴大國有林場和重點國有林區林權制度改革試點。推進國有農場體制改革。穩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經營制度。
(二)健全嚴格規范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按照產權明晰、用途管制、節約集約、嚴格管理的原則,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層層落實責任,堅決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建立保護補償機制,確保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有提高。繼續推進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耕地實行先補後占,不得跨省區市進行占補平衡。搞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權能,依法保障農民對承包土地的佔有、使用、收益等權利。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實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從嚴控制城鄉建設用地總規模。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嚴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農村宅基地和村莊整理所節約的土地,首先要復墾為耕地,調劑為建設用地的必須符合土地利用規劃、納入年度建設用地計劃,並優先滿足集體建設用地。改革征地制度,嚴格界定公益性和經營性建設用地,逐步縮小征地范圍,完善征地補償機制。依法徵收農村集體土地,按照同地同價原則及時足額給農村集體組織和農民合理補償,解決好被征地農民就業、住房、社會保障。在土地利用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范圍外,經批准佔用農村集體土地建設非公益性項目,允許農民依法通過多種方式參與開發經營並保障農民合法權益。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對依法取得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必須通過統一有形的土地市場、以公開規范的方式轉讓土地使用權,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與國有土地享有平等權益。抓緊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配套政策,規范推進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三)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健全農業投入保障制度,調整財政支出、固定資產投資、信貸投放結構,保證各級財政對農業投入增長幅度高於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大幅度增加國家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讓收益、耕地佔用稅新增收入用於農業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對中西部地區農村公益性建設項目的投入。國家在中西部地區安排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生態建設等公益性建設項目,逐步取消縣及縣以下資金配套。拓寬農業投入來源渠道,整合投資項目,加強投資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健全農業補貼制度,擴大范圍,提高標准,完善辦法,特別要支持增糧增收,逐年較大幅度增加農民種糧補貼。完善與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掛鉤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健全農產品(14.49,-0.04,-0.28%)價格保護制度,完善農產品市場調控體系,穩步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改善其他主要農產品價格保護辦法,充實主要農產品儲備,優化農產品進出口和吞吐調節機制,保持農產品價格合理水平。完善糧食等主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理順比價關系,充分發揮市場價格對增產增收的促進作用。健全農業生態環境補償制度,形成有利於保護耕地、水域、森林、草原、濕地等自然資源和農業物種資源的激勵機制。
(四)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農村金融是現代農村經濟的核心。創新農村金融體制,放寬農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結合,資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務完善、運行安全的農村金融體系。加大對農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拓寬融資渠道,綜合運用財稅杠桿和貨幣政策工具,定向實行稅收減免和費用補貼,引導更多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向農村。各類金融機構都要積極支持農村改革發展。堅持農業銀行為農服務的方向,強化職能、落實責任,穩定和發展農村服務網路。拓展農業發展銀行支農領域,加大政策性金融對農業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信貸支持。擴大郵政儲蓄銀行涉農業務范圍。縣域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於當地發放貸款。改善農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結構,保持縣(市)社法人地位穩定,發揮為農民服務主力軍作用。規范發展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和以服務農村為主的地區性中小銀行。加強監管,大力發展小額信貸,鼓勵發展適合農村特點和需要的各種微型金融服務。允許農村小型金融組織從金融機構融入資金。允許有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規范和引導民間借貸健康發展。加快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參與、市場運作的農村信貸擔保機制。擴大農村有效擔保物范圍。發展農村保險事業,健全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加快建立農業再保險和巨災風險分散機制。加強農產品期貨市場建設。
(五)建立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制度。盡快在城鄉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一體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鄉之間均衡配置、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推動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融合。統籌土地利用和城鄉規劃,合理安排市縣域城鎮建設、農田保護、產業聚集、村落分布、生態涵養等空間布局。統籌城鄉產業發展,優化農村產業結構,發展農村服務業和鄉鎮企業,引導城市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生產要素向農村流動。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全面提高財政保障農村公共事業水平,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公共服務制度。統籌城鄉勞動就業,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引導農民有序外出就業,鼓勵農民就近轉移就業,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加強農民工權益保護,逐步實現農民工勞動報酬、子女就學、公共衛生、住房租購等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改善農民工勞動條件,保障生產安全,擴大農民工工傷、醫療、養老保險覆蓋面,盡快制定和實施農民工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統籌城鄉社會管理,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放寬中小城市落戶條件,使在城鎮穩定就業和居住的農民有序轉變為城鎮居民。推動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體制創新。擴大縣域發展自主權,增加對縣的一般性轉移支付、促進財力與事權相匹配,增強縣域經濟活力和實力。推進省直接管理縣(市)財政體制改革,優先將農業大縣納入改革范圍。有條件的地方可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縣(市)的體制。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發揮好大中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依法賦予經濟發展快、人口吸納能力強的小城鎮相應行政管理許可權,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形成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互促共進機制。積極推進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
(六)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科學制定鄉鎮村莊建設規劃。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五年內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加強農村公路建設,確保「十一五」期末基本實現鄉鎮通油(水泥)路,進而普遍實現行政村通油(水泥)路,逐步形成城鄉公交資源相互銜接、方便快捷的客運網路。推進農村能源建設,擴大電網供電人口覆蓋率,推廣沼氣、秸稈利用、小水電、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技術,形成清潔、經濟的農村能源體系。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加快改水、改廚、改廁、改圈,開展垃圾集中處理,不斷改善農村衛生條件和人居環境。推進廣電網、電信網、互聯網「三網融合」,積極發揮信息化為農服務作用。發展農村郵政服務。健全農村公共設施維護機制,提高綜合利用效能。
(七)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實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實行新的扶貧標准,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把盡快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溫飽並實現脫貧致富作為新階段扶貧開發的首要任務。重點提高農村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對沒有勞動力或勞動能力喪失的貧困人口實行社會救助。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扶持力度。繼續開展黨政機關定點扶貧和東西扶貧協作,充分發揮企業、學校、科研院所、軍隊和社會各界在扶貧開發中的積極作用。加強反貧困領域國際交流合作。

Ⅱ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布,重點內容是什麼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布,重點內容具體如下:

1、深入實施重要農產品保障戰略,完善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確保糧、棉、油、糖、肉等供給安全。「十四五」時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提高單產水平。

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穩定種糧農民補貼,讓種糧有合理收益。堅持並完善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

2、2021年,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糧食播種面積保持穩定、產量達到1.3萬億斤以上,生豬產業平穩發展,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增長繼續快於城鎮居民,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

3、力爭2021年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啟動實施,脫貧攻堅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平穩過渡。到2025年,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應保障更加有力,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基本形成,鄉村建設行動取得明顯成效。

4、加快構建現代養殖體系,保護生豬基礎產能,健全生豬產業平穩有序發展長效機制,積極發展牛羊產業,繼續實施奶業振興行動,推進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推進漁港建設和管理改革。促進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發展。

5、提高農機裝備自主研製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研發製造,加大購置補貼力度,開展農機作業補貼。

6、支持種業龍頭企業建立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加快建設南繁矽谷,加強制種基地和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研究重大品種研發與推廣後補助政策,促進育繁推一體化發展。

7、實施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工程。推動農村千兆光網、第五代移動通信(5G)、移動物聯網與城市同步規劃建設。完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支持農村及偏遠地區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農業農村遙感衛星等天基設施。發展智慧農業,建立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

8、把農業現代化示範區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抓手,圍繞提高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現代化水平,建立指標體系,加強資源整合、政策集成,以縣(市、區)為單位開展創建,到2025年創建500個左右示範區,形成梯次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格局。

9、加強宅基地管理,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有效實現形式。規范開展房地一體宅基地日常登記頒證工作。

10、運用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等政策工具,實施最優惠的存款准備金率,加大對機構法人在縣域、業務在縣域的金融機構的支持力度,推動農村金融機構回歸本源。

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建立服務鄉村振興的內設機構。明確地方政府監管和風險處置責任,穩妥規范開展農民合作社內部信用合作試點。保持農村信用合作社等縣域農村金融機構法人地位和數量總體穩定,做好監督管理、風險化解、深化改革工作。

完善涉農金融機構治理結構和內控機制,強化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管責任。支持市縣構建域內共享的涉農信用信息資料庫,用3年時間基本建成比較完善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體系。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

大力開展農戶小額信用貸款、保單質押貸款、農機具和大棚設施抵押貸款業務。鼓勵開發專屬金融產品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增加首貸、信用貸。加大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的中長期信貸支持。加強對農業信貸擔保放大倍數的量化考核,提高農業信貸擔保規模。

11、實施新一輪畜禽遺傳改良計劃和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加強育種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支持種業龍頭企業建立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加快建設南繁矽谷,加強制種基地和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研究重大品種研發與推廣後補助政策,促進育繁推一體化發展。

12、全面促進農村消費。加快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體系,改造提升農村寄遞物流基礎設施,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和農產品出村進城,推動城鄉生產與消費有效對接。促進農村居民耐用消費品更新換代。加快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推進田頭小型倉儲保鮮冷鏈設施、產地低溫直銷配送中心、國家骨乾冷鏈物流基地建設。

Ⅲ 深化農村改革將有哪些重頭戲,中農辦對此是怎麼權威回應的

2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介紹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有關情況。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李竟涵問:今年以及“十四五”時期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化農村改革將有哪些重頭戲?

根據鄉村休閑觀光等產業分散布局的實際需要,探索靈活多樣的供地新方式,要解決鄉村振興中的用地難問題。在財政投入上,第一,將農業農村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第二,中央預算內投資進一步向農業農村傾斜。第三,制定落實提高土地出讓收益用於農業農村比例考核辦法。這個辦法去年出了,今年要進行考核,要落實。第四,要進一步完善涉農資金整合長效機制。第五,支持地方政府發行一般債券和專項債券用於現代農業設施建設和鄉村建設行動。在在金融支持上,第一,要加大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的中長期信貸支持。第二,大力開展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等業務。第三,鼓勵開發專屬金融產品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第四,將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以獎代補的做法逐步擴大到全國。

Ⅳ 涉農貸款專項統計制度

什麼是涉農貸款

涉農貸款,是指《涉農貸款專項統計制度》(銀發[2007]246號)統計的以下貸款:

(一)農戶貸款;

本條所稱農戶貸款,是指金融企業發放給農戶的所有貸款。農戶貸款的判定應以貸款發放時的承貸主體是否屬於農戶為准。農戶,是指長期(一年以上)居住在鄉鎮(不包括城關鎮)行政管理區域內的住戶,還包括長期居住在城關鎮所轄行政村范圍內的住戶和戶口不在本地而在本地居住一年以上的住戶,國有農場的職工和農村個體工商戶。位於鄉鎮(不包括城關鎮)行政管理區域內和在城關鎮所轄行政村范圍內的國有經濟的機關、團體、學校、企事業單位的集體戶;有本地戶口,但舉家外出謀生一年以上的住戶,無論是否保留承包耕地均不屬於農戶。農戶以戶為統計單位,既可以從事農業生產經營,也可以從事非農業生產經營。

(二)農村企業及各類組織貸款。

(三)城市企業及各類組織涉農貸款。填報機構發放給注冊地位於城市區域的企業及各類組織從事農、林、牧、漁業活動以及支持農業和農村發展的貸款。包括城市企業貸款和城市各類組織支農貸款。

鑒於農村、農業、農民屬於不同的分類標准,制度將涉農貸款分別按照城鄉地域、用途、受貸主體進行分類統計,從不同側面反映金融業對農村、農業、農民的貸款支持力度。在對農村貸款的統計上,分別統計了農戶貸款、農村企業貸款和農村各類組織貸款。在對農業貸款的統計設計上,不僅統計傳統的農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貸款,還統計了農林牧漁服務業貸款。在對農戶貸款的統計上,不僅統計了農戶生產經營貸款,還統計了農戶消費貸款。從地域上考慮,除了統計農村貸款,考慮到城市也有用於農業和農村發展的貸款,因此增加了對城市涉農貸款的統計。

在涉農貸款的分類上,按照城鄉地域將涉農貸款分為農村貸款和城市涉農貸款;按照用途,將涉農貸款劃分為農林牧漁業貸款、農用物資和農副產品流通貸款、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農產品加工貸款、農業生產資料製造貸款、農田基本建設貸款、農業科技貸款等;按照受貸主體將涉農貸款分為農戶貸款、農村企業和各類組織涉農貸款、城市企業和城市各類組織涉農貸款。

《涉農貸款專項統計制度》執行中存在的問題

《涉農貸款專項統計制度》(以下簡稱《制度》)下發執行後,部分機構反映在執行中存在一些問題,如填報機構對部分指標在理解和執行上存在偏差,手工統計工作量大,數據准確性難以保證,校驗關系與《制度》要求不一致等問題_

一是混淆「承貸主體所屬行業」和「貸款實際用途」_按照《制度》要求,農林牧漁業貸款、支農貸款等指標應嚴格按照貸款的投向和實際用途進行分類和歸屬,而部分填報機構根據貸款承貸主體所屬行業而不是按照貸款實際投向進行分類_

二是混淆「農林牧漁業貸款「與」支農貸款「_前者為承貸主體直接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貸款;而後者指並不直接從事農業生產僅提供對農業產前、產中、

產後等環節的支持,部分填報機構錯誤地將二者劃等號,有的把應歸入「支農貸款」的農產品加工貸款、農業生產資料製造貸款、農用物資及農副產品流通貸款等歸入了農林牧漁業貸款,有的將應歸入「農林牧漁業貸款」的歸入了「支農貸款」_

三是混淆「農戶」與「非農戶」_填報機構對農戶的認定口徑不一_有的填報機構以戶籍所在地為標准區分,將戶籍地位於農村區域的居民戶都視為農戶,誤將戶籍在農村但長期居住在非農村區域的居民戶以及戶籍在農村的機關、團體、學校、企事業單位的集體戶也計入農戶,擴大了農戶貸款統計范圍;有的填報機構以所從事的行業為標准區分,即認為只有從事農業生產的居民戶才算農戶,錯誤剔除了農村個體工商戶,縮小了農戶貸款統計范圍;還有的填報機構未剔除居住在城關鎮行政管理區域內的住戶或未將居住在城關鎮所轄行政村范圍內的住戶納入農戶統計口徑等_

四是混淆「農村區域」與「城市區域」_部分填報機構將注冊地位於縣及縣級市城區的企業貸款排除在農村區域統計范圍之外_還有部分位於地級市及市郊的填報機構對農村區域和城市區域界定不清,或將企業客戶全部認定為農村企業(及各類組織),或全部認定為城市企業(及各類組織),未按《制度》執行_

五是混淆「農村企業貸款」和「農村企業涉農貸款」_「農村企業貸款」應填報發放給注冊地位於農村區域的企業的所有貸款,一些填報機構只填報了農村企業的農林牧漁貸款和支農貸款,除此之外的貸款未予填報_

六是混淆「農產品加工」與「其他加工」_《制度》規定農產品加工貸款中僅包含農副食品加工貸款、紡織加工貸款、木材加工貸款和中醫葯加工貸款四類貸款_有的填報機構將其他不屬於上述四類的其他製造業貸款歸入了農產品加工貸款_

Ⅳ 國家對投資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哪些政策措施

為了進一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產權制度改革,國家進一步放寬農民和其他個人或企業投資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領域,明確「誰投資、誰受益」,保護投資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同時,對農民和其他個人或企業投資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在稅收上給予減免的優惠待遇,對需要從銀行貸款的將通過一定的方式給予利息補貼。政府還通過各級財政的專項資金支持農民、其他個人或企業投資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對農民自主興建、直接受益的小型農田水利、鄉村道路等,國家將在一些物質材料方面給予獎勵或補助。

Ⅵ 農業發展銀行一般將貸款發放給哪些單位來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農發行貸款對象一般是法人,農村基礎設施貸款對象。
貸款對象為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或政府主管機關核准登記,實行獨立核算的企業法人、事業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主要解決借款人在農村路網、電網、水網(包括飲水工程)、信息網(郵政、電信)建設、農村能源和環境設施建設等方面的資金需求;農業綜合開發貸款主要解決借款人在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改造、農業生產基地開發與建設、農業生態環境建設、農業技術服務體系和農村流通體系建設等方面的資金需求。

Ⅶ 什麼是農發行農業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

農業開發,一般是指農業資源綜合開發利用。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即為發展農村生產和保證農民生活而提供的公共服務設施的總稱。

————————-用於以上兩種的貸款。

Ⅷ 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1、農村基礎設施不足:我國農村基礎設施不足表現為:生產性基礎設施支撐力脆弱,服務性基礎設施執行力減弱,社會性基礎設施安全力薄弱,流通性基礎設施承載力孱弱。

2、資金來源過於單一,農村投資份額偏小:在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所需資金多數是由農村集體及農戶自主承擔,政府投入、外資及金融機構貸款比例較小。

3、重短期效益,輕長期效益,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道路、供水、供電等生產性基礎設施建設直接作用於城市經濟增長,短期經濟效益明顯,而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雖關繫到城市社會與生態可持續發展。

(8)農業農村基礎設施貸款情況擴展閱讀

(1)農業生產性基礎設施:主要指現代化農業基地及農田水利建設;

(2)農業生活性基礎設施:主要指飲水安全、農村 沼氣、農村道路、農村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

(3)生態環境建設:主要指 天然林資源保護、防護林體系、種苗工程建設,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濕地保護和建設、退耕還林等農民吃飯、燒柴、增收等當前生計和長遠發展問題。

Ⅸ 什麼是涉農貸款

涉農貸款,是指《涉農貸款專項統計制度》(銀發[2007]246號)統計的以下貸款:
(一)農戶貸款;
(二)農村企業及各類組織貸款。
本條所稱農戶貸款,是指金融企業發放給農戶的所有貸款。農戶貸款的判定應以貸款發放時的承貸主體是否屬於農戶為准。農戶,是指長期(一年以上)居住在鄉鎮(不包括城關鎮)行政管理區域內的住戶,還包括長期居住在城關鎮所轄行政村范圍內的住戶和戶口不在本地而在本地居住一年以上的住戶,國有農場的職工和農村個體工商戶。位於鄉鎮(不包括城關鎮)行政管理區域內和在城關鎮所轄行政村范圍內的國有經濟的機關、團體、學校、企事業單位的集體戶;有本地戶口,但舉家外出謀生一年以上的住戶,無論是否保留承包耕地均不屬於農戶。農戶以戶為統計單位,既可以從事農業生產經營,也可以從事非農業生產經營。[1]
(三)城市企業及各類組織涉農貸款。
填報機構發放給注冊地位於城市區域的企業及各類組織從事農、林、牧、漁業活動以及支持農業和農村發展的貸款。包括城市企業貸款和城市各類組織支農貸款。
鑒於農村、農業、農民屬於不同的分類標准,制度將涉農貸款分別按照城鄉地域、用途、受貸主體進行分類統計,從不同側面反映金融業對農村、農業、農民的貸款支持力度。在對農村貸款的統計上,分別統計了農戶貸款、農村企業貸款和農村各類組織貸款。在對農業貸款的統計設計上,不僅統計傳統的農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貸款,還統計了農林牧漁服務業貸款。在對農戶貸款的統計上,不僅統計了農戶生產經營貸款,還統計了農戶消費貸款。從地域上考慮,除了統計農村貸款,考慮到城市也有用於農業和農村發展的貸款,因此增加了對城市涉農貸款的統計。
在涉農貸款的分類上,按照城鄉地域將涉農貸款分為農村貸款和城市涉農貸款;按照用途,將涉農貸款劃分為農林牧漁業貸款、農用物資和農副產品流通貸款、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農產品加工貸款、農業生產資料製造貸款、農田基本建設貸款、農業科技貸款等;按照受貸主體將涉農貸款分為農戶貸款、農村企業和各類組織涉農貸款、城市企業和城市各類組織涉農貸款。

Ⅹ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其它相關

收支情況
2010年,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營業收入378.56億元左右,同比增加82.01億元;營業支出328.34億元,同比增加64.56億元;營業外收支凈額-0.72億元。收支相抵,賬面盈利49.52億元,同比增加18.07億元,增幅57.5%。考慮消化歷史原因形成的呆賬36.5億元、計提涉農和中小企業貸款損失准備123.6億元因素,全年實現經營利潤209.62億元,同比上升 65.97億元。
全年利息凈收入374.95億元(占營業收入的99.05%),同比增加80.68億元,主要受貸款規模增加、收息水平提升等因素影響。其中:貸款利息收入743.75億元,同比增加85.74億元;金融機構往來收入42.37億元,同比增加10.94億元;存款利息支出14.44億元,同比增加2.85億元;債券利息支出263.24億元,同比增加17.14億元;金融機構往來支出133.49億元,同比減少4億元。當年綜合利息收回率93.27%,同比提高2.38個百分點,再創新高。中間業務特別是咨詢顧問業務發展較快,全年實現中間業務收入5.09億元,中間業務凈收入同比增加1.69億元。
營業支出同比增加64.56億元,主要是呆賬核銷和貸款損失准備支出增加46.06億元,業務及管理費增加14.7億元,營業稅金及附加增加3.81億元。
全行成本收入比28.1%,繼續保持行業較好水平。生息資產與計息負債的利差為2.1%,同比擴大29個基點。
資產質量
2010年增提貸款損失准備145.2億元,其中利用稅收優惠政策提取涉農和中小企業貸款損失准備123.6億元。年末貸款損失准備余額292.5億元,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達62.8%,比年初提高34.7個百分點,撥備覆蓋水平大幅提升。此外,抵債資產減值准備年末余額0.8億元,比年初增加0.1億元。
資產負債
2010年,全行資產負債繼續平穩增長。年末資產總額17508.16億元,同比增加939.92億元。其中:各項貸款余額16710.65億元,同比增加2198.06億元,主要是農業農村基礎設施中長期貸款增加較多;存放同業款項余額90.42億元,同比減少1156.28億元。
年末負債總額17220.81億元,同比增加902.65億元,自主籌資比例進一步提高。其中:發行債券余額9270.3億元,同比增加1161.05億元;中央銀行再貸款余額3652億元,同比持平;對公存款余額3393.12億元,同比增加653.61 億元;同業存款余額596.17億元,同比減少1087.27億元。年末所有者權益287.34億元,同比增長14.91%。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注冊資本為200億元人民幣。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運營資金的來源是:
(一)業務范圍內開戶企事業單位的存款;
(二)發行金融債券;
(三)財政支農資金;
(四)向中國人民銀行申請再貸款;
(五)同業存款
(六)協議存款
(七)境外籌資。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運營資金來源長期以來主要依靠中國人民銀行的再貸款,從2005年開始加大了市場化籌資的力度,至2005年暫未開展境外籌資業務。截至2006年12月末,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向中國人民銀行再貸款余額3870億元,金融債券余額3131億元。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運營資金主要用於糧棉油收購等流動資金貸款。截至2006年12月末,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各項貸款余額為8844億元,其中糧油貸款7454億元,棉花貸款1173億元。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成立以來,與國際金融組織和有關國家金融機構建立了廣泛聯系。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是亞太農協和國際農業信貸聯合會的正式會員,總行行長出任亞太農協執行委員會的中國執行委員,國際農業信貸聯合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2013年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成為國際金融協會的聯系會員。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先後組團考察了亞太地區和歐美地區多個國家的政策性銀行和有關金融機構,與日本農林漁業公庫、泰國農業和農業合作社銀行等分別簽訂了雙邊人員交流協議。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已與26家國外銀行建立了代理行關系。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於1997年7月在北京成功舉辦了中國農村信貸扶貧國際研討會;2000年10月,在北京成功承辦了亞太農協第42屆執委會會議;2003年9月,在北京成功承辦了亞太農協第14屆大會暨第46屆執委會會議。2007年4月,在昆明成功承辦了亞太農協農村金融政策與監管框架高層論壇暨第52屆執委會會議。
2010年,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參加了國際農業信貸聯合會大會及中央委員會會議、亞太農協執委會會議、世界銀行年會、亞洲開發銀行年會等重要國際會議。組織業務考察和國際會議團組16個,出訪106人次,審批分行人員出訪351 人次。先後組團赴美國、加拿大、古巴、墨西哥、瑞士、西班牙、英國、德國、埃及、俄羅斯、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的金融機構考察訪問。
我行組織接待了俄羅斯農業銀行、土耳其農業銀行、古巴國民銀行、南非土地銀行、泰國農業與農業合作社銀行等7家銀行的高層領導來訪。與貝爾格萊德農業銀行在北京簽署了雙邊合作諒解備忘錄。組織安排澳大利亞國民銀行兩個培訓團來行進行業務學習考察。全年接待考察來訪319人次,接待國內外金融同業拜會76人次。 2010年,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總行機關本著積極主動、量力而行的原則,繼續做好社會公益事業。
總行機關員工向遭受特大旱災的西南地區和青海玉樹地震災區捐款20餘萬元。總行營業部將獲得的中央國家機關文明單位獎金2萬元捐給了玉樹地震災區。
繼續為總行定點扶貧的吉林省通榆縣、大安市提供信貸支持和資金幫扶。協調信貸資金8500萬元,幫助當地企業發展生產,帶動農民脫貧。資助8萬元,解決40名貧困大學新生入學難問題。向希望小學捐贈16萬元,用於改善教學條件。繼續開展「文化扶貧送報下鄉」活動,為扶貧縣的300個貧困村每村訂閱了一份《農民日報》。為通榆縣團結社區捐資30萬元,幫助建設了一所社區醫院。
2010年12月17日,全國婦聯「母親水窖」十年表彰大會在京隆重召開。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作為在「母親水窖」十年活動中作出重大貢獻的單位受到表彰,榮獲「中國婦女慈善獎」。 2010年,面對國際國內經濟環境復雜多變的嚴峻挑戰、國家強農惠農力度不斷加大的政策要求,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認真執行國家關於經濟金融及「三農」工作的大政方針,繼續強化信貸支農,業務經營成果豐碩。年末各項貸款余額達16710.7億元,比年初增加2198.1億元,增長15.1%。全年累放糧棉油收購貸款2787.9億元,支持收購糧食2394.9億斤、棉花3996.6萬擔、油脂74.5億斤,確保了支持糧棉油收儲沒有出現問題。及時推出新農村建設貸款新產品,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貸款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年末貸款余額4682.4億元,比年初增加2321.1億元,支持項目1609個。發行債券余額9270.3億元,增長14.3%。組織低成本存款成效顯著,企事業單位存款和財政性存款余額3389.5億元,比年初增加651.4億元。資金自給率78.6%,上升1.2個百分點。不良貸款繼續「雙降」,不良貸款余額下降58億元,不良貸款率2.79%,下降0.82個百分點。資產減值准備金增提145.2億元,余額292.5億元,撥備覆蓋率增加34.7個百分點。成本收入比28.1%,下降2.6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同業較低水平;經營利潤達 209.6億元,增長45.9%,人均創利41.7萬元。增提撥備和消化歷史包袱後,賬面利潤49.5億元,增長57.4%。在國家未實施增加註資和剝離不良資產等改革措施的情況下,實現了內生性可持續發展。這些成績來之不易,離不開各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在此,我謹代表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向各有關方面的領導和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2011年是國家「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實施「兩輪驅動」 發展戰略,主動調整信貸結構,突出信貸支持重點,切實改進金融服務,落實好國家宏觀調控和強農惠農政策,進一步強化信貸支農。及時足額供應糧棉油收儲信貸資金,維護主要農產品市場穩定;集中信貸規模,突出支持水利和新農村建設;堅持有保有壓、擇優扶持,審慎發展商業性信貸業務;積極開展中間業務,切實改進結算服務。同時,進一步強化風險管理、運營管理和隊伍建設,圓滿完成好2011年各項工作任務,為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閱讀全文

與農業農村基礎設施貸款情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啥公積金貸款必須夫妻共有 瀏覽:108
提取公積金需還貸款滿一年 瀏覽:188
有人用我的手機號貸款嗎 瀏覽:580
公積金貸款還沒放款換工作了 瀏覽:234
甘肅農村信用歷年貸款利率 瀏覽:95
房貸和貸款利率那個高 瀏覽:893
貸款20萬10年每月多少 瀏覽:883
合肥首套房商業貸款利率 瀏覽:470
抵押貸款未還會怎麼樣 瀏覽:640
朋友不還手機貸款寫的我的名字 瀏覽:46
貸款32萬30年每月還款 瀏覽:273
軍人消費貸款利息工行 瀏覽:707
網上貸款公司怎麼辦理信用卡 瀏覽:749
西安農行裝修貸款利率 瀏覽:160
20年老房子能貸款多少 瀏覽:650
按揭的房子如何辦理貸款 瀏覽:693
網上貸款郵政 瀏覽:135
留學生消費貸款 瀏覽:463
林權證可以抵押貸款嗎2018 瀏覽:578
別克昂科威零利率貸款 瀏覽: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