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扶貧貸款的辦理流程是怎樣的
1、建檔立卡貧困戶申請人(年齡在18-60周歲)向鎮政府提交貸款申請資料(包括戶口本、身份證、個人徵信查詢授權書,已婚的需提供夫妻雙方資料),鎮政府審核通過後報縣政府扶貧主管部門。
2、政府扶貧主管部門對貸款申請人材料及資格進行審核,向符合規定的客戶出具審查審批意見書,推薦給銀行臨。
3、貸款調查。銀行按照制度要求對貸款開展批量調查。
4、銀行貸款審查審批。
5、 合同簽署及貸款發放。(對審批通過的貸款,借款人夫妻雙方攜帶身份證件到郵儲銀行臨澤縣支行簽署合同發放貸款)。
(1)采訪農行扶貧貸款發放擴展閱讀:
扶貧貸款存在的問題
1、扶貧貸款與商業化經營兩種屬性的矛盾
扶貧貸款是政治任務與經濟工作的結合載體,它是國家為了促進和保持國內經濟的區域均衡發展,支持貧困地區改善基礎設施和發展本地優勢產業而實施的一項扶貧發展計劃。
說它是一項經濟工作是因為它有別於其他的財政無償撥款和無償投人,實行以借貸有償和付息對價的原則,是一種信貸行為和經濟杠桿,具有政策傾向性、優惠扶持性的特點。
而商業性經營是以經濟利益為出發點,獲取商業回報為目的,這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遵循的最基本的經濟規律。當前扶貧貸款在農業銀行的商業化運作過程中,欲使熊掌與魚翅二者得兼,必然顧此失彼,從而導致扶貧貸款的商業化運作矛盾迭出。
2、承貨主體能力弱化與信貨主體控制風險的剛性約束的矛盾
扶貧貸款承貸主體的選擇是扶貧貸款投放的重要「門檻」,加強對扶貧貸款准人條件的嚴格要求,主要是為了防範貸款項目的風險。
作為政府部門更希望貸款投向於生產困難的企業和急需解決貧困的農戶。而作為貸款主體的銀行首先選擇貸款有償還能力的企業和個人。
3、三農的低效性與貨款追求高效的矛盾
農業本身的自然特點就具有較大的風險,更何況貧困地區農業對自然的高程度依賴及農民對現有農業技術掌握程度的限制,造成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均難以達到增收的目的,即使部分農產品的產量取得豐收,由於農產品價格低,農產品增產不增收的現象時有發生。
這就決定了當前貧困地區三農的低效性。同時,在貧困地區依託農產品為原料的加工企業由於產品深加工能力差,產品科技含量低,產品市場銷路不夠看好,使得這一部分企業效益難以提高。
扶貧貸款的發放不僅要保證貸款本金收回來,而且要能夠得到利息收人,這是貸款投放的基本要求。如果企業和個人的貸款項目效益低下,必然同貸款追求高效目標產生矛盾,同樣使貸款主體對承貸主體失去信心。
4、扶貧貨款風險的多重性與貨款責任終身追究的矛盾
扶貧貸款的風險主要來源於貸款項目風險、承貸主體的信用風險和貸款的財務風險。
其一,由於扶貧貸款本身扶持的承貸主體個人及法人經濟實際狀況,無法為貸款提供擔保,使扶貧貸款缺乏風險保障。
其二,由於貧困地區農業銀行大多是貸差行,扶貧貸款所需資金絕大多數是靠向上級行借資金,資金成本高,有的甚至貸款利率倒掛,形成扶貧貸款發放越多,銀行虧損越大。
其三,扶貧貸款貼息補貼難以到位,從1998年至2002年末湘西自治州農業銀行扶貧貸款累計虧損13922萬元,其中,因貼息政策變化應補未補利差2130萬元,應補未到位873萬元。
由於利率倒掛和利差補貼不到位,更加重了扶貧貸款的風險。扶貧貸款風險的客觀性、多重性、政策性的存在,加上這種風險補償機制的極不完備,貸款風險責任讓人難以接受。
㈡ 農村信用社扶貧貸款都貸給什麼樣的人,利息是多少,一般的貸款利息又是多少
扶貧貸款是由國內有關金融機構承擔的一項政策性貸款業務, 它是我國扶貧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 發放的形式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到戶的小額扶貧貸款; 另一種是發放給龍頭企業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的扶貧貸款。農村信用社作為地方性金融機構,是省內機構網點最多、從業人員最多、服務范圍和對象最多的金融機構,所以扶貧貸一般由農村信用社主辦。
扶貧貸款有國家財政扶持力度,一般都有國家貼息政策,根據國務院作出的「從2000年開始,把當年新增扶貧貸款,收回再貸的扶貧貸款,以及未到期的上年新增扶貧貸款全部納入當年扶貧貸款計劃;財政部根據年度扶貧貸款計劃給予貼息」的決定,中央財政在國務院批準的年度扶貧貸款計劃規模內貼息,原則上只貼一年。
扶貧貸款承貸主體的選擇是扶貧貸款投放的重要「門檻」,加強對扶貧貸款准人條件的嚴格要求,主要是為了防範貸款項目的風險。作為政府部門更希望貸款投向於生產困難的企業和急需解決貧困的農戶。而作為貸款主體的銀行首先選擇貸款有償還能力的企業和個人。根據農銀發[1998]99號《中國農業銀行扶貧貸款管理辦法》規定:以種養、林果業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業和扶貧經濟實體項目,項目資本金不低於總投資的20%。而在我州當前相當一部分企業虧損嚴重,自有資金嚴重不足,這無疑使大部分企業被拒之扶貧貸款門外。企業如此,對於貧困地區的個人來說,確實過於貧困沒有償貸能力,也使信貸主體對其失去信心,從而使承貸主體對扶貧貸款的需求與信貸主體對承貸主體的選擇矛盾加劇。
㈢ 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14年——哀我新化,
湖南新化縣,國家級貧困縣,但是,貧窮與豪奢雙雙都達到極致,有為一頓飽飯就出賣肉體的女孩,也有一擲數千萬包養明星的富翁。數月前,聽到原新化縣委書記謝文生被抓的消息,據說,他家的一副棺材中就搜出上千萬元的現金(未獲得官方證實)。數年前,新化縣在北京的辦事處開張,本人有幸被邀請參加開張慶典,並將一份提升新化旅遊品牌的策劃思路提交當時的縣委書記謝文生,謝幾乎沒怎麼看就交給其手下,之後再沒有下文。我的老家西河鎮,自發形成的傢具產業,低檔次的傢具賣到了大半個中國(農村市場),但歷屆縣政府從未出現一個官員像浙江義烏的父母官那樣千方百計大力扶持以建設成大型傢具基地,只會在運輸路途設置關卡按件收費,目前西河傢具業已經日落西山。孟工鎮的假幣(主要是銀圓、古錢、硬幣)製作工藝世界第一,還讓國家造幣專家驚嘆不已,但政府從未想過引導其「人才和技術」走向正規的工藝品產業,眼睜睜看著其走向犯罪深淵而在公安部指揮打擊下灰飛湮滅。人們常常奇怪,國家每年給新化上億元的扶貧資金,為什麼新化的發展總也不見起色?看了本文,您將全明白了。本文全文轉載自《財經》雜志2008年5月號,原文標題為《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14年》,作者為歐陽洪亮。
時近5月,正值「春荒」。50多歲的楊榮華坐在自家破敗的小木屋前,孤身一人,無所事事,滿目茫然。
楊榮華是湖南省新化縣水車鎮金龍村農民。出生至今,貧困與他如影相隨,他已有半年多沒吃肉了,「擂巴菜」是每天的主食。所謂「擂巴菜」,就是不放油的青菜加上鹽,然後搗碎,用以下飯。冬季,他缺乏禦寒的棉衣;春天如期而至,免去了凍餒之苦,但四處漏雨的房屋,又成為他最大的煩惱。
在金龍村,像楊榮華這樣的「單身貧困戶」還有20多人。這里峰嶺層疊,山路崎嶇,到鎮政府走一趟要多半天。不僅經濟落後,而且信息閉塞。楊榮華沒讀過書,幾乎沒看過電視,更不知互聯網——但他卻知道,新化縣是「國定貧困縣」。
確如他所知,在1994年,新化縣被確定為國家重點扶持貧困縣。此後,各項扶貧資金源源而至。據新化縣財政局統計,截至2006年,該縣共獲專項扶貧資金總計5.37億元。加上縣政府各部門所獲「對口扶貧」資金,總額超過10億元。
但是,中央和地方的14年扶持,並未改變新化縣的整體貧困。截至目前,該縣尚有7.8萬赤貧人口,沒有一家產值上億元的工業企業,人均GDP不抵全國平均的四分之一,農民人均純收入不足全國平均的一半,縣鄉負債高達13.62億元,每年財政開支的三分之二靠上級補助。
新化縣是中國596個貧困縣的縮影。新化縣14年扶貧的歷程,折射出行政化扶貧的低效和重重問題,促使人們對扶貧理念和扶貧模式進行反思。
繁榮與貧困
2008年1月底,正值農歷年末,冰雪雨凍災害襲擊新化縣。一場政治「地震」同時襲擊新化:婁底市委常委、曾任新化縣縣委書記的謝文生,因涉嫌經濟問題被省紀委「雙規」,旋即被檢察機關逮捕,立案調查。此前不久,原縣財政局局長陳程南亦被立案調查,據稱陳涉嫌挪用扶貧款為其親屬「買選票」。
兩人落馬,給新化縣官場帶來恐慌,也引發各方面對新化縣最大的資源——扶貧資金去向的關注。隨著相關調查的深入,新化縣扶貧資金使用亂象漸現,現行扶貧投入體制因此受到質疑。
新化縣位於湖南省中部偏西,至宋朝方歸附中央管轄,因系「王化之新地」得名「新化」。1949年後,新化縣所轄冷水江工業區獨立設市,財源大減;後因修建柘溪水庫,該縣16.5萬畝良田被淹沒,加上後來的毀林開荒,新化縣一蹶不振。
新化縣現有人口130餘萬,是湖南省第一人口大縣,也是典型的農業大縣,其中農業人口占近90%。據該縣統計公報,2005年,新化縣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只有1536元,是當年全國平均水平的47%。14年的扶貧並未使新化縣形成支柱性產業,也沒有建立起持續有效的減貧機制。在一些貧困山區,農民依然靠天吃飯,未能擺脫「豐年脫貧,災年返貧」的輪回。
但是,與全縣的整體貧困相比,新化縣城卻隨處可見豪奢的景象。2008年初,《財經》記者在新化縣采訪時看到,新建的縣委大樓和廣場相當氣派,縣直機構門前的公務用車豪華氣派,廣本、豐田、別克等應有盡有。該縣扶貧辦領導的用車,也價值20多萬元。
新化縣政府一位官員告訴記者,幾乎所有的縣直單位「一把手」在縣城都有兩三套房產、數個商業店鋪。
隨著新縣委政府大樓的建成,新城區開發如火如荼。新化縣領導對此甚為自豪。據當地領導介紹,新化城區未來將擴大一倍。知情者說,新城區開發主要由政府各部門帶動,縣政府各局均往東遷,新辦公樓也一棟比一棟氣派。
新化縣巨大的城鄉反差,是對「開發式扶貧」方針的拷問:數額巨大的扶貧資金,都用到了哪裡?績效如何?
爭來「貧困帽」
新化縣成為國家扶貧重點縣始於1994年。
1986年,為了有針對性地消除貧困,中國政府決定每年投入一定的財政資金,輔之國有銀行貼息貸款,重點扶持全國最貧困的331個縣,解決其財政困難,幫助這些貧困縣發展。同時,各省也確定相應的省級扶貧重點縣,投入相應資金。
當時,新化縣周邊的縣市都在爭當「小康縣」、「百強縣」,但新化縣時任領導層卻有著不同的「志趣」,決定爭取「國定貧困縣」。為此,該縣於1988年成立扶貧辦,專門負責該項工作,楊國吾成為首任扶貧辦主任。
早已退休的73歲的楊國吾告訴《財經》記者,要成為「國定貧困縣」,首先要當上「省定貧困縣」。為了搜集資料,他當上扶貧辦主任後,穿著草鞋下鄉調查,撰寫過六七十萬字的調查資料,向上級反映新化縣的貧困。
功夫不負有心人。1989年,新化縣如願以償被定為湖南省扶貧開發重點縣,楊國吾也被譽為「頭號功臣」。知情者告訴《財經》記者,時任縣長獲知此消息後,興奮地說:「新化縣由五等公民上升到四等公民,今後還要繼續當三等公民、二等公民。」
接下來是爭取「國定貧困縣」。新化縣多方努力。首先,縣有關部門發現紅七軍長征時曾途經新化,便藉此申報「革命老區縣」,為爭取「國定貧困縣」增加籌碼。
其次,走「上層路線」。據楊國吾回憶,有一次,他聽說國務院扶貧領導小組一位領導正在湖南懷化開會,便立即和新化縣領導一起,雪夜驅車數百公里,凌晨4點趕到,在該領導住處翻鐵門而入,棉衣也被劃破。他穿著露著棉絮的棉衣匯報,領導非常感動。
再次,借媒體造勢。1993年,經過新化縣多方努力,某中央級媒體發出內參《新化縣50多萬農民不得溫飽》,獲得了當時中央、國務院主要領導人的批示。這份內參及領導批示,是此後新化縣成為「國家級貧困縣」的關鍵因素。據記者了解,經高層領導批示後,新化縣隨即獲得各方面的扶持。當時湖南省主管副省長專程赴新化縣現場辦公,給新化縣帶來總額上億元的「真金白銀」。
1994年,國務院決定把「國定貧困縣」增至592個。此時大多數基層領導也已發現,「國定貧困縣」意味著無償的中央和地方財政補助,還有諸多優惠政策。一時間,「國定貧困縣」資格成為稀缺資源,競爭激烈。由於此前做足了「功課」,新化縣搶得先機「脫穎而出」,如願成為「國定貧困縣」。
楊國吾向《財經》記者回憶:「當時我在北京守候消息。半夜1點,我從國務院扶貧辦一位處長家得知好消息後,冒著鵝毛大雪,跑步一個多小時,回到地下室旅館,告訴一同駐京活動的副縣長。我們倆又高興又激動,抱頭痛哭。」
按照中央要求,凡「國定貧困縣」都要有一個中央部委「對口扶貧」。當時,全國592個貧困縣都想爭奪財政部的「對口扶貧」。激烈角逐中,新化縣最終勝出,爭取到財政部「對口扶貧」,長達七年。
楊國吾告訴《財經》記者,他曾被國務院扶貧辦一位熟識的處長稱為「老叫花子」。不過,楊國吾並無不快。他解釋說,對方如此措辭,他不覺得是諷刺,而認為含有對他執著工作的肯定。
退休後的楊國吾也沒有閑著。他還時而進京,去中央部委為新化縣爭取到「全國水土保持重點縣」、「全國生態建設重點縣」、「全國農業綜合開發試點縣」等七頂帽子。楊國吾說:「每一頂帽子都意味著至少數百萬元的資金。」
扶貧款成為「唐僧肉」
有了國家級貧困縣的名號,新化縣等於種上了一棵「搖錢樹」。14年來,新化縣獲得的財政扶貧資金和因國家級貧困縣帽子而獲得的政策性傾斜扶持資金總計達十幾億元。
按照現行扶貧政策,中央對「國定貧困縣」的扶貧資金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發改委系統掌握的「以工代賑」資金,重點用於貧困地區修路、水利設施、人畜飲水、小流域治理等,以改善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條件;另一類是「扶貧辦定計劃、財政部門撥款」的發展資金,該資金由財政部門與扶貧部門會商後發放,重點用於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科技扶貧等。
新化縣成為「國家級貧困縣」後,除了縣扶貧辦、以工代賑辦掌握的中央和省級財政扶貧資金,還能獲得扶貧貼息貸款。全縣農業、林業、水利、交通、教育、財政各個部門都能藉此得到各類扶貧資金。
據楊國吾介紹,這些扶貧資金名目繁多,多的高達數千萬元,少的也有數萬元。
這些財政扶貧資金,通常由各政府部門掌握、立項、實施、驗收。但由於缺乏來自扶貧對象和社會公眾的監督,缺乏獨立的機構評價扶貧績效,這些資金更容易被浪費,甚至或被擠占、挪用。
《財經》記者在新化縣采訪時,獲知大量扶貧資金被低效使用的案例。如1996年至1998年,新化縣所獲果苗購置扶貧款高達3600萬元。這些資金分批分期下達到縣扶貧辦、山地開發辦、林業局等部門後,各部門自行其是,購進的果苗五花八門,大多數都沒有成活,成活的也不掛果。14年來,雖然有中央和省級重點扶持,新化縣至今找不到稍成規模的經濟林和果樹林,甚至連橘子等南方山區常見的水果都要從外地輸入。新化縣號稱規模為10萬畝的葯材基地,其實也不足2萬畝。
扶貧技能培訓是另一例證。據記者了解,新化縣每年獲得100多萬元針對貧困農民的技能培訓費。但記者調查發現,該縣五所扶貧定點培訓學校,均不具備獨立法人資格,也不具備從事三年以上勞務技能培訓的資格。
記者在該縣梅山職校采訪時看到,該校系租用縣農機學校一樓的三個房間,分別掛著「實踐操作室」、「餐廳」和「辦公室」的牌子。其中,實踐操作室不足30平方米,簡陋的水泥灶台上,擺著十個銹跡斑斑的爐灶。很難想像,兩年來這里竟然「培訓」了400名廚師。但就是這樣簡陋的學校,每年獲得的扶貧培訓經費高達60萬元。
在新化縣琅瑭鎮白雲村,村民對記者反映,2007年,琅瑭鎮政府以該村名義申請到4萬元水改工程資金,但該村根本沒有建任何工程。在天門鄉林場村,上級撥付了8萬元人畜飲水工程款,惟一的「成果」,是村支書兄弟家修了個小水塔。
記者調查還發現,一些扶貧貼息貸款也未真正用於扶貧項目。
新化縣「五溪造紙廠項目」是諸多類似項目中的一個。1995年,該縣槎溪鎮一農民申請建造「五溪造紙廠」。經時任縣委書記批示,他獲得貸款1200萬元。但後來此人下落不明,根本沒有建廠,1200萬元不知所終。
據新化縣財政局一位領導透露,僅1994年至1998年,新化縣共發放5000餘萬元扶貧貸款,到期收回的僅有數百萬元。新化縣農行有關人士表示,由於該縣扶貧貸款不良率驚人,2000年後,該縣農行就很少發放扶貧貸款。
在新化縣,財政扶貧資金還成為權力者尋租的工具。由於扶貧資金來源和使用不透明,有相當多項目需領導批「條子」才能拿到錢。層層審批中,各類扶貧款常常被層層剋扣。
據新化縣金鳳鄉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村支書介紹,村支書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跑項目」。如不會「跑」,再窮也得不到扶貧項目。而費力爭取到的項目資金,給主管部門的回扣至少是20%,有的高達50%。這筆錢還要給鄉鎮提成,真正留在村裡的所剩無幾。
長期以來,「跑項目、爭資金」是新化縣及鄉鎮的一項常規工作,「項目前期經費」是必須付出的成本。據該縣審計部門查證,在新化縣相對貧困的石沖口鎮,2007年報賬的煙酒餐飲發票百餘萬元,其中註明「跑項目」的經費達80萬元。
僅有1.6萬人口的金鳳鄉,2001年-2003年餐飲發票高達130萬元。1996年,時任縣扶貧辦主任陳貌聰以扶貧辦名義為私人企業石新銻品廠作擔保,借扶貧貼息貸款100萬元,並以縣扶貧培訓大樓作為抵押。後因該筆貸款一直未歸還,2003年5月,新化縣法院判決縣扶貧辦負連帶責任,將扶貧培訓大樓及扶貧辦10萬元債權判賠給縣農業銀行。
更有甚者,扶貧資金還被用於「賄選」。據婁底市紀委有關人士透露,新化縣原財政局長陳程南涉嫌挪用扶貧資金,為其內弟段芝庭「買選票」。
2003年2月5日,陳程南向水車鎮東溪村、錫溪村、日樂村三名縣人大代表每人支付5000元,希望他們支持段芝庭競選副縣長。這也是陳程南被立案調查的導火索。
是新化人,就請轉載和置頂,保存一個月!網路上現在有不少的「御用文人」在反駁此觀點,這就是我們新化政治的特色和無恥!請所有新化的老鄉頂起來!也許我們不能改變什麼,但是我們一定能表達一份力量!強烈支持國家取消新化貧困縣的「桂冠」!我們不能得到實惠,也不能喂飽了一群貪官後對咱們百姓耀武揚威!
㈣ 農業助業免息貸款是真的嗎
摘要 您好 是真的。但是有貸款條件。
㈤ 山東省政府印發省農業銀行、財政廳關於沂蒙山區貧困縣庫區及部分貧困縣扶貧貼息貸款發放辦法的通知
第一條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省政府確定的原則,為支持沂蒙山區貧困縣(區)庫區及臨沭等五個貧困縣的農民發展商品生產,盡快脫貧致富,特製定本辦法。第二條本項貼息貸款由省農業銀行於一九八七年一次性安排二千萬元,周轉使用四年,一九九0年底以前全部收清。第三條本項貸款利息,由省財政廳按年息7.92%補貼,每年安排貼息資金一百六十萬元,連續安排四年,並按農業銀行分配的貸款指標,計算安排到縣。縣財政要專戶存儲,不準挪作他用,以保證貼息資金兌現。第四條本項貼息貸款使用范圍為:沂源、蒙陰、沂水、沂南、平邑、費縣、泗水、臨朐、山亭九縣(區)庫區貧困的鄉、村和臨沭、鄄城、梁山、單縣、商河五縣(見附表)的貧困鄉、村。各縣區具體使用范圍由縣、區政府確定。第五條本項貼息貸款是有償有息資金,必須嚴格區別於財政性賑濟。要按照國務院《銀行管理暫行條例》和《借款合同條例》,加強管理。嚴格執行國家現行的信貸方針、政策、原則及農業銀行關於貸款的有關規定。第六條使用本項貼息貸款的對象,必須是嚴格執行黨和國家政策、法令,有發展商品生產能力,恪守信用,按期歸還貸款本息的農戶和獨立核算的經濟實體。除貸款在一千元以下的農戶外,其餘貸款對象必須有20%的自有資金。第七條本項貼息貸款,以貸給貧困戶發展商品生產為主,對投資少,周期短,效益好,輻射面大,能帶動貧困戶發展商品生產、增加收入的鄉、村企業也可給予支持。不準用於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與脫貧致富無關的項目。資金投放要貫徹因地因戶制宜的原則,既要有利於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又有助於盡快脫貧致富。第八條本項貼息貸款的期限,原則上按生產(經營)項目的周期及貸戶綜合還款能力確定,但無論哪一年發放的貸款,最長期限不能超過一九九0年底。一九九0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後歸還的貸款利息逾期及違反規定貸款的加罰利息,由貸戶自負。第九條本項貼息貸款實行項目管理。貸款由省農業銀行納入一九八七年信貸計劃,一次安排到縣,作為選擇項目的依據。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0年按每年收回的數額,由各縣農行安排發放額。各縣(區)支行不能平均分配,要堅持有項目、符合條件的就貸,無項目、不符合條件的不貸。臨沭、鄄城、梁山、單縣、商河五縣的貸款項目意向,由市、地農業銀行審查核批,其餘九縣由省農業銀行統一核批。第十條核批確定的項目,從貸款發放到收回,必須嚴格按下列程序辦理:
(一)需要貸款的對象,要向當地農業銀行提出貸款申請,並按要求如實提供情況,填寫「貸款申請書」。
(二)農業銀行依據「貸款申請書」派員進行考察、評估,提出貸款意見。
(三)各級農業銀行要按照規定的貸款許可權進行審批,簽訂貸款合同。農戶貸款以「貸款折」代用。
(四)農業銀行及時派員檢查用款情況,發現違反合同規定,隨意挪用的,要及時追回貸款,並加罰利息50%。
(五)貸款到期前七至十天內,當地農業銀行要發出「催收借款通知單」,督促貸戶按時歸還貸款。
(六)貸款到期,貸戶應主動歸還貸款,逾期又未經農業銀行批准延期的,加收20%的利息。第十一條縣、區貧困地區開發建設辦公室和縣級財政部門要配合農業銀行,加強對庫區扶貧貼息貸款的管理監督。農業銀行要將貸款項目的安排意向,貸款對象的落實結果,及時報告當地財政部門,作為財政部門貼息的依據。第十二條本項貼息貸款的發放和收回在「4801省庫區扶貧貼息貸款」科目核算。貸款放出時,借款契約各聯加蓋「省庫區扶貧貼息貸款」戳記。鄉、村企業貸款按月結息;農戶貸款期限在一年以內的利息隨本清,一年以上的按年結息,結息日固定為十二月二十日。結息憑證以原「社隊貸款結息憑證(帳表編號108號)代用,並在借款契約第三聯上批註結息起止日期及利息金額。
農業銀行項目電報設附報,單獨統計本項貼息貸款的發放、收回余額情況。第十三條農業銀行向貸戶按月息6.6‰計收利息,貸戶持農業銀行的貸款利息憑證,向當地財政部門領取貼息資金。第十四條農業銀行享有對本項貼息貸款管理和發放的自主權。貸與不貸,貸多貸少,由農業銀行根據信貸政策、原則、制度決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強令農業銀行發放貸款或阻撓收回貸款。凡違背這一原則,造成貸款損失者,對直接責任人追究行政和經濟責任。情節嚴重的,應追究法律責任。
㈥ 現在有人給辦扶貧款,只要去農行辦卡和身份證號就可從扶貧幾十萬嗎
不可以。
扶貧貸款是由國內有關金融機構承擔的一項政策性貸款業務,它是我國扶貧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
發放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1.到戶的小額扶貧貸款。
2.發放給龍頭企業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的扶貧貸款。
扶貧貸款是政治任務與經濟工作的結合載體,它是國家為了促進和保持國內經濟的區域均衡發展,支持貧困地區改善基礎設施和發展本地優勢產業而實施的一項扶貧發展計劃。
實行以借貸有償和付息對價的原則,是一種信貸行為和經濟杠桿,具有政策傾向性、優惠扶持性的特點。
(6)采訪農行扶貧貸款發放擴展閱讀
扶貧貸款的財政貼息有以下:
1.扶貧貸款的貼息范圍
2000年1月1日起,中央財政根據國務院確定的年度扶貧貸款計劃規模(含當年新增、收回再貸、未到期的上年新增扶貧貸款),在計劃額度內進行貼息。1998年前發放的所有扶貧貸款均不再貼息。
2.扶貧貸款的貼息比例
根據國務院作出的「從2000年開始,把當年新增扶貧貸款,收回再貸的扶貧貸款,以及未到期的上年新增扶貧貸款全部納入當年扶貧貸款計劃。
3.扶貧貸款的貼息年限
根據國務院作出的「從2000年開始,把當年新增扶貧貸款,收回再貸的扶貧貸款,以及未到期的上年新增扶貧貸款全部納入當年扶貧貸款計劃。
4.扶貧貸款貼息的結算
扶貧貸款貼息實行按季據實結算,由財政部審核,並與農業銀行總行結算。各級農業銀行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廳(局)、扶貧辦必須認真、及時、真實、准確地按照規定做好此項工作。
扶貧貸款的風險有以下:
1.由於扶貧貸款本身扶持的承貸主體個人及法人經濟實際狀況,無法為貸款提供擔保,使扶貧貸款缺乏風險保障。
2.由於貧困地區農業銀行大多是貸差行,扶貧貸款所需資金絕大多數是靠向上級行借資金,資金成本高,有的甚至貸款利率倒掛,形成扶貧貸款發放越多,銀行虧損越大。
3.扶貧貸款貼息補貼難以到位,從1998年至2002年末湘西自治州農業銀行扶貧貸款累計虧損13922萬元,其中,因貼息政策變化應補未補利差2130萬元,應補未到位873萬元。由於利率倒掛和利差補貼不到位,更加重了扶貧貸款的風險。
㈦ 扶貧資金是不是通過農業銀行發放
扶貧貼息貸款是由農業銀行發放。貸款利息由財政補貼解決。
㈧ 貧困戶小額貸款的政策
貧困戶每戶最高可貸款5萬元,並且三年內免息:
一、按照相關規定在脫貧攻堅期內,符合以下4個條件的貧苦戶每戶最高可貸款5萬元,由當地縣級財政機構按照同期貸款基準利率給予全額貼息,對於農戶來說也就是三年內免息,換句話說,也就是國家拿5萬元無償的給農戶用三年,農戶可以利用這筆錢進行生產或者創業,進而脫貧致富。
二、根據國家金融扶貧政策的相關規定,2017年農村貧困戶只需滿足以下4個條件,即可申請享受扶貧小額信貸政策:
1、「三好」農民。即遵紀守法好、家庭和睦好、鄰里團結好。
2、「三強」農民。即責任意識強、信用觀念強、履約保障強。
3、「三有」農民。即有勞動能力、有致富願望、有致富項目。
4、「三無」農民。無賭博、吸毒、嫖娼等不良風氣;無拖欠貸款本息、被列入貸款黑名單記錄;無游手好閑、好吃懶做行為。
(8)采訪農行扶貧貸款發放擴展閱讀:
1、扶貧貸款的貼息范圍:2000年1月1日起,中央財政根據國務院確定的年度扶貧貸款計劃規模(含當年新增、收回再貸、未到期的上年新增扶貧貸款),在計劃額度內進行貼息。1998年前發放的所有扶貧貸款均不再貼息。
2、扶貧貸款的貼息比例:根據國務院作出的「從2000年開始,把當年新增扶貧貸款,收回再貸的扶貧貸款,以及未到期的上年新增扶貧貸款全部納入當年扶貧貸款計劃;財政部根據年度扶貧貸款計劃給予貼息」的決定,中央財政在國務院批準的年度扶貧貸款計劃規模內貼息,原則上只貼一年。
3、扶貧貸款的貼息年限:根據國務院作出的「從2000年開始,把當年新增扶貧貸款,收回再貸的扶貧貸款,以及未到期的上年新增扶貧貸款全部納入當年扶貧貸款計劃;財政部根據年度扶貧貸款計劃給予貼息」的決定,中央財政在國務院批準的年度扶貧貸款計劃規模內貼息,原則上只貼一年。
4、扶貧貸款貼息的結算:扶貧貸款貼息實行按季據實結算。每季末由農業銀行各省級分行(直屬分行列其中數)匯總填報《扶貧貸款財政補貼利息結算表》,經省級財政部門會同省級扶貧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上報財政部和農業銀行總行;
5、由農總行匯總後(附分省表),於次季第一個月底前報財政部,由財政部審核,並與農業銀行總行結算。各級農業銀行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廳(局)、扶貧辦必須認真、及時、真實、准確地按照規定做好此項工作。
㈨ 農業銀行推出的助業貸是真的嗎
摘要 是真的。但是有貸款條件。
㈩ 農村扶貧貸款被分紅是怎麼回事
扶貧貸款是由國內有關金融機構承擔的一項政策性貸款業務,
它是我國扶貧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
發放的形式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到戶的小額扶貧貸款;
另一種是發放給龍頭企業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的扶貧貸款。農村信用社作為地方性金融機構,是省內機構網點最多、從業人員最多、服務范圍和對象最多的金融機構,所以扶貧貸一般由農村信用社主辦。
扶貧貸款有國家財政扶持力度,一般都有國家貼息政策,根據國務院作出的「從2000年開始,把當年新增扶貧貸款,收回再貸的扶貧貸款,以及未到期的上年新增扶貧貸款全部納入當年扶貧貸款計劃;財政部根據年度扶貧貸款計劃給予貼息」的決定,中央財政在國務院批準的年度扶貧貸款計劃規模內貼息,原則上只貼一年。
扶貧貸款承貸主體的選擇是扶貧貸款投放的重要「門檻」,加強對扶貧貸款准人條件的嚴格要求,主要是為了防範貸款項目的風險。作為政府部門更希望貸款投向於生產困難的企業和急需解決貧困的農戶。而作為貸款主體的銀行首先選擇貸款有償還能力的企業和個人。根據農銀發[1998]99號《中國農業銀行扶貧貸款管理辦法》規定:以種養、林果業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業和扶貧經濟實體項目,項目資本金不低於總投資的20%。而在我州當前相當一部分企業虧損嚴重,自有資金嚴重不足,這無疑使大部分企業被拒之扶貧貸款門外。企業如此,對於貧困地區的個人來說,確實過於貧困沒有償貸能力,也使信貸主體對其失去信心,從而使承貸主體對扶貧貸款的需求與信貸主體對承貸主體的選擇矛盾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