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數據查詢篇24:工行、建行、農行和中行之不良貸款匯總篇
本文是關於國有四大銀行的 利潤、收入、存貸款、不良貸款 方面數據查詢系列文章的最後一篇,前文已對四大銀行的利潤、收入、存貸款進行了統計分析,本文將對最後一項—「 不良貸款數據」— 進行統計和分析。
關於「不良貸款」,分類組成如下:
不良貸款可分為: 公司類不良貸款 、 個人類不良貸款 、 票據貼現不良貸款 和 海外和子公司不良貸款 。
這些不良貸款數據可以從 公司年報 中查詢到,年報的查詢方式在之前的文章有介紹到,這里不再進行贅述。
下面介紹從年報中查詢到的 不良貸款數據 進行統計分析。
1、先來看看國有四大銀行在2017年的「 不良貸款金額 」和「 不良貸款率 」。
2017年,工行、建行、農行和中行的「不良存款金額」分別是2860.75億元(佔比為 34.4% )、1922.91億元(佔比為 23.1% )、1940.32億元(佔比為 23.4% )和1584.69億元(佔比為 19.1% ),共計 8,308.67 億元。
2017年,國有四大銀行中, 不良貸款率最高的是工行 ,其不良貸款率為 2.01% ; 不良貸款率最低的是中行 ,其不良貸款率為 1.45% 。
2、再來看看國有四大銀行在從2009年~2017年「 不良貸款金額 」和「 不良貸款率 」的變動情況。
從2009~2017年國有四大銀行的「不良貸款金額」數據來看:
在2009年,國有四大銀行的「不良貸款金額」相差不大,最高的農行為1,202億元,最低的建行為722億元。
從2009年~2017年, 增長最快的是工商銀行 ,從885億元增加到了2,861億元, 增加了2.23倍 ;
從2009年~2017年,除工行外的三大銀行不良貸款增長速度,建行從722億元增加到了1,923億元,增加了 1.66倍 ;農行從1,202億元增加到了1,940億元,增加了 0.61倍 ;中行從747億元增加到了1,585億元,增加了 1.12倍 。
從2009~2017年國有四大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數據來看:
四大行的不良貸款率在2009年~2017年間都經歷了 先減少後增加 的過程;
其中, 工行和農行的變動最大 ,工行從2009年的1.54%,減少到2012年的0.85%,增加到最高點,即2015年的2.79%;農行從2009年的2.91%,減少到2013年的1.22%,再增加到2016年的2.37%。
建行和中行的變動最小 ,不良貸款率基本在 1%~1.5% 之間。
1、2017年不良貸款金額:共 8,308.67億元 ,其中,工行佔比為 34.4% ,建行佔比為 23.1% ,農行佔比為 23.4% ,中行佔比為 19.1% ;
2、2017年不良貸款率:不良貸款率最高的是 工行 ,為2.01%;不良貸款率最低的是 中行 ,為1.45%;
3、2009~2017年不良貸款金額: 增長最快的是工商銀行,增加了2.23倍 ,其次是建行,增加了1.66倍,再次是中行,增加了1.12倍,最慢的是農行,增加了0.61倍;
4、2009~2017年不良貸款率:變動都 先減少後增加 ,其中, 工行和農行 的變動最大, 建行和中行 的變動最小。
② 各銀行信用卡不良率
信用卡發行
截至2021年末,工行、中行、建行公布的「累計發卡量」分別為1.63億張、1.35億張、1.47億張,較2020年末分別增加300萬張、332.83萬張、396萬張。
在2021年年報中,農行並未公布其信用卡「累計發卡量」數據。其2021年中期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農行「信用卡累計發卡量」為1.4億張,敗斗較2020年末增加1000萬張。
2021年年報中,交通銀行對信用卡數量的統計繼續為「注冊卡數」,共計7226.88萬張,較2020年末增加161.29萬張。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交通銀行披露其信用卡「累計發卡量」為1.2億張。可見,統計口徑的不同,會造成上千萬的差距。
2021年年報中,郵儲銀行信用卡數量統計口徑繼續為「余額卡數量」,共計4155.87萬張,較2020年末增加475.95萬張。此外,2021年郵儲銀行新增信用卡802.22萬張,與新增「余額卡」數量相差較大。
與「累計發卡量」相比,「記名卡金額」、「余額卡金額」或「流通卡金額」(部分股份行常用)等統計標准對研究信用卡市場可能更有參考意義。因為「累計發卡量」對所有銀行來說都是只增不減的數字。另一方面,當信用卡市場進入精細化運營時代,「累計發卡」變得越來越難。
2021年12月,銀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范健康發展的通知(徵求意見稿)》,明確要求銀行不得將發卡量和客笑猜戶數作為單一或主要考核指標。還要求長期睡眠信用卡的比例不得超過20%,整改後仍超過這一比例的銀行不得發放新卡。
信用卡/貸款余額的承諾金額
2021年工行、中行、建行的信用卡承諾額度都達到萬億。其中建設銀行最高,約1.15萬億元,郵儲銀行最低,僅約5423億元。
2021年,工行、農行、建行信用卡貸款余額均超過5000億元,中行、交行也接近這一水平。其中建設銀行最高,約9000億元,郵儲銀行最低,僅約1749億元。
2021年,工、農、中、建、交、郵信用卡貸款余額占承諾金額的比例分別為64.74%、84.29%、47.52%、77.98%、54.22%、32.26%。也就是說,農業銀行的信用卡貸款使用率最高,建設銀行次之。
信用卡余額/個人貸款余額
2021年,工行、農行、建行個人貸款余額均超過7萬億元。房貸是所有國有銀行個人貸款的主要構成,信用卡貸款余額並不高。
2021年,工、農、中、建、交、郵信用卡貸款余額占個人貸款余額的比例分別為8.71%、8.78%、9.09%、11.36%、22.00%、4.66%。其中交通銀行最高。與其他大銀行相比,其零售業務更依賴信用卡業務。
信用卡不良貸款金額/比率
需要注意的是,中國銀行使用「減值貸款」一詞來描述信用風險,其定義相當於其他大銀行的「壞賬額」。
2021年工行、中行、建行、交行的不良貸款都超過100億,但不良率並不高,遠低於國際信用卡5%的警戒線。其中,農行信用卡不良貸款率是六大行中最低的,不到1%。
但需要了解各大銀行信用卡的真實風險,以及不良貸款的定義。
正常:借款人能夠履行合同,沒有充分理由懷疑不能按時足額償還貸款本息。
次級:借款人還款能力出現明顯問題,無法償還貸款本息
損失:在採取了一切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後,仍不能收回本金和利息,或只能收回極小部分。銀行判斷貸款損失率在75%-100%之間。
不難發現,在五個貸款風險等級中,並沒有逾期天數的描述。
通常情況下,信用卡的不良貸款額和不良率與銀行客戶的不斷下沉和發察升磨卡規模的不斷擴大正相關。
信用卡消費金額
消費指數是商業銀行卡信用卡業務活躍程度的重要指標。2021年,建行、交行、信用卡消費達到3萬億元。中國建設銀行已經連續三年保持這一水平,而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的信用卡消費已經連續三年下降。
需要指出的是,商業銀行在不同時期對信用卡套現的風險控制策略,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信用卡消費的價值。但是,信用卡套現不是真實的,還是直接的消費場景。所以用信用卡消費金額指數來判斷信用卡消費活躍度是有一定失真的。
信用卡業務投訴事件
在2021年的財報中,六大國有銀行披露了不同的客戶投訴和信用卡投訴信息。只有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披露了這兩項投訴數據,其他各大銀行均未披露或部分披露。
需要指出的是,財務報告中客戶投訴的主要接受者是商業銀行本身。所以這里的投訴量數據和銀保監會對銀行業消費者投訴的通報是不一樣的。
信用卡的場景構建
隨著信用卡進入股市,場景化運營將成為各大銀行的重點。
信用卡貸三萬,一年相當於十二個月,月費率是0.6%,一年利息是2160元。
③ 四大行信用卡壞賬增加或達50億 浦發打響清收反擊戰
近日,各大銀行的年報陸續出爐,情況正如市場所料,各大銀行的不良 貸款 率都有著較大幅度的增長,而在這之中,信用卡業務的「貢獻」特別值得注意。
《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發現,四大行去年一年的信用卡壞賬增加或達50億元,遠遠高於個人貸款中住房類貸款和消費貸款的增長速度。
此外,本報記者近日在暗訪中也發現,信用卡非法套現已經從此前的操作隱秘被堂而皇之地搬上檯面,套現工具也不再是局限於POS機等基礎刷卡工具,越來越多的小而簡、門檻極低的套現工具在市場上流通,而普通人亦可以在電商等渠道輕而易舉地買到此類產品。更為嚴重的是,部分套現資金被用於投資股市,這顯然加大了資金風險。
套現資金買 理財 不受限
「**品牌的刷卡器,支持絕大多數銀行信用卡,T+0到賬,單卡可套現3萬元」,在一個信用卡套現相關話題的QQ群中,這樣的留言不斷地刷新著屏幕,唯一有所區別的是,不同品攜答牌的刷卡器費率略有不同。
本報記者隨機聯系了一位銷售人員,該人士頗為詳細地向記者介紹了一番,沒有絲毫顧慮。該人士對記者表示,他們的產品可以刷晶元卡也可以刷磁條卡,刷卡費率為0.49%或者35元封頂,刷卡人可以自由選擇,T+1和T+0到賬方式也可以自由選擇,如果周六、周日急需用錢,可以支付一定的手續費加急結算。最後該人士還對記者承諾,他們的產品是走正規途徑結算,與各家銀行均有合作,有需要的人可以放心購買。
在某大型電商平台,記者搜索「養卡神器」,立即有一堆類似的產品被推薦出來,甚至還有商家打出了移動銀聯刷卡POS機的廣告語,這些機器價格從五十多元到上百元不等。銷量最多的一家網店,近期有三百多人付款購買這類機器。
網店的客服稱,這款養卡神器刷卡還可以獲得銀行贈送的積分乎帶,也可以提高信用卡額度,如果初始額度較低,常年在機器上刷卡可提到五萬元額度甚至更多。此外,後台還可以自動切換商家,這樣的好處是讓銀行看來客戶是在不同地方消費。也就是說,銀行從持卡人的消費賬單里看到的是一筆筆在不同地方的消費記錄,這樣銀行自然不會進行合規性調查。客服還提醒記者,如果套現使用,一次最多可以套現3萬元左右。
在一些交流信用卡使用心得的論壇中,本報記者發現,許多人套現的目的在於進行P2P投資或者炒股,一部分人還表示利用信用卡套現已經獲得了豐厚的投資收益。其中一位人士表示,利用信用卡的免息期,一張信用卡套現3萬元,5張信用卡就是15萬元,完全可以利用這15萬元進行股票投資,行情好的時候,一個月賺10%不是問題。
而多年浸淫於刷卡套現獲利的「專業人士」小趙表示,此前一段時間用信用卡套現進行P2P投資更是穩賺不賠的生意。所謂信用卡投資P2P,其實就是利用信用卡免息期的時間差騰挪資金。一般來說,信用卡有50天左右的免息期,投資人首先使用信用卡通過第三方支付向理財賬戶進行充值,歲隱蘆隨後選擇期限低於50天的項目進行投資。
「P2P的市場比較穩定,資金出入自由,雖然許多P2P產品是中長期的,但是在二級市場也可以進行快買快賣,這樣打短線就可以空手套白狼,以10萬元計算,一般P2P產品年 化收益率 在12%左右,一個月的收益率就是1%,一個月白得1000塊錢,這樣的好處誰不要」。小趙坦言。
不過,本報記者瀏覽多家P2P網貸平台發現,隨著近日監管收緊,比較知名的平台大多停止了用信用卡在平台充值的途徑,而諸多名不見經傳的平台,客服卻給出了可以用信用卡充值的回復。該客服表示,只要選擇第三方支付平台匯潮支付,就可以選擇信用卡充值,並且可以支持多家銀行。
事實上,去年6月份央行下發的《支付業務風險提示—加大審核力度提高管理水平防範網路信貸平台風險》要求,對網路信貸平台等投融資類商業機構,商業銀行、支付機構不得為其開通信用卡受理功能,支付機構不得為其開立支付賬戶用於網路信貸等投融資活動。
銀監會也頒布《關於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規定,商業銀行個人信用卡透支應當用於消費領域,不得用於生產經營、投資等非消費領域。
但一位網貸平台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平台投資者很少有人選擇網銀支付途徑,更多地選擇了第三方支付公司,而這些公司為了搶占市場份額,此前大多對存在的問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不良貸款率最高增50%
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末,信用卡累計發卡4.55億張,較2013年年末增長16.45%,但信用卡業務產生的不良貸款情況也在惡化, 信用卡逾期 半年未償信貸總額357.64億元,較2013年年末增加104.72億元,增長41.97%。
上市銀行的最新年報數據也顯示,2014年,信用卡壞賬高企,有些銀行的信用卡不良貸款率甚至增長超過50%。某國有大行一位信用卡中心人士就坦言,以前信用卡套現都是背地裡的小規模行為,現在竟然堂而皇之地被擺到明面上交易,主要原因還是違規成本比較低,而且銀行做出的努力也需要第三方支付公司的配合才能收效。
本報記者查閱數據發現,在各大銀行中,個人貸款項下信用卡業務的不良貸款余額與不良貸款率是上升最快的。以四大行為例,去年信用卡新增不良貸款超過了50億元。
建設銀行2014年信用卡貸款余額為3291億元,不良貸款27.83億元,新增不良貸款10億元,不良貸款率也從去年年底的0.66%升至0.85%。
農行的信用卡不良貸款增長則更為明顯,2013年年底該數據為22.5億元,占不良貸款總額的2.6%,不良貸款率也僅為1.16%,而在去年年末,信用卡不良貸款額猛增至38.66億元,占不良貸款總額的3.1%,不良貸款率也高達1.73%。
中國銀行的信用卡不良貸款余額一年增長近17億元,遠遠高於住房抵押貸款不良貸款增速,在個人貸款不良中的佔比也達到了5.29%。
上述三大國有銀行合計增加的信用卡不良貸款超過了43億元,工商銀行雖然沒有公布具體的信用卡數據,但是其個人不良貸款數據增長亦很驚人;2014年全年,工商銀行個人不良貸款余額增長120億元,不良貸款率也由0.75%增至1.05%。工商銀行管理層也表示,將加強信用卡逾期貸款 催收 管理,優化調整催收策略,進一步加強信用卡不良貸款清收力度。也就是說,如果考慮到工商銀行的相關數據,四大行去年信用卡不良貸款增長超過50億元是大概率事件。
浦發打響清收反擊戰
近日,浦發銀行信用卡中心發布「全民催收大會戰」活動,向社會公眾徵集嚴重逾期客戶的現有有效聯系方式。浦發銀行2014年年報顯示,該行去年全年個人不良貸款增長14.5億元,增幅近60%。
據統計,這些被公示出的嚴重逾期客戶共計1349人,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蘇、山東、遼寧、四川等地。逾期金額大多在2萬元到6萬元,最高逾期本金為12萬元,粗略統計,這些嚴重逾期金額共計6000萬元左右。
浦發信用卡中心還提供了一定的物質獎勵:在4月1日到6月30日期間,如果有人提供了有效的聯系方式,促使嚴重逾期客戶成功還款,則可以按還款憑證等獲得信用卡中心的獎勵,包括以刷卡金形式發放逾期客戶實際償還金額的4%,最高不超過5000元等。
④ 什麼是銀行的不良貸款和不良貸款率
不良貸款
指出現違約的貸款。一般而言,借款人若拖延還本付息達三個月之久,貸款即會被視為不良貸款。銀行在確定不良貸款已無法收回時,應從利潤中予以注銷。逾期貸款無法收回但尚未確定時,則應在帳面上提列壞帳損失准備。不良貸款率
不良貸款率指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占總貸款余額的比重。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是評價金融機構信貸資產安全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不良貸款率高,說明金融機構收回貸款的風險大;不良貸款率低,說明金融機構收回貸款的風險小。
⑤ 銀行不良率
銀行說的不良率是指不良貸款佔比。
不良貸款率指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占總貸款余額的比重。
不良貸款是指在評估銀行貸款質量時,把貸款按風險基礎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五類,其中後三類合稱為不良貸款。
拓展資料:
銀行(Bank),是依法成立的經營貨幣信貸業務的金融機構,是商品貨幣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銀行是金融機構之一,銀行按類型分為:中央銀行、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世界銀行,它們的職責各不相同。
銀行是金融機構之一,銀行按類型分為:中央銀行,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世界銀行,它們的職責各不相同。
中央銀行:即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的中央銀行。職責:執行貨幣政策,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對金融機構乃至金融業進行監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機構。
政策性銀行:包括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國家開發銀行。職責:參股或保證的,不以營利為目的,專門為貫徹、配合政府社會經濟政策或意圖,在特定的業務領域內,直接或間接地從事政策性融資活動,充當政府發展經濟、促進社會進步、進行宏觀經濟管理工具的金融機構 。
商業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交通銀行等。職責:通過存款、貸款、匯兌、儲蓄等業務,承擔信用中介的金融機構。商業銀行是金融機構之一,而且是最主要的金融機構,商業它主要的業務范圍有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以及辦理票據貼現等。
投資銀行:包括高盛集團、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團、富國銀行、法國興業銀行等 。職責:從事證券發行、承銷、交易、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項目融資等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
我國銀行業資產規模、稅後利潤逐年大幅增長,2011年中國銀行業所實現利潤佔全球銀行業總利潤的近三分之一。我國銀行業規模發展迅速,但是利率市場化加快、內外競爭加劇、盈利增速下滑背景下,銀行金融 機構必須在業務結構、資源配置以及區域布局上均做出相應戰略性調整。
⑥ 不良貸款增加的原因
問題一: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上升的原因包括哪些,應採取哪些對策 一、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上升是宏觀經濟調整的反映
2003年至2013年粗此,是我國經濟經歷高速發展的十年,這一階段,我國名義GDP年均增速高達16.8%,實際增速也有10.1%。伴隨經濟規模的增長,貨幣供應量從19.05萬億元增長至135.98億元。在經濟的上行期,流動性充裕,投資機會多,企業信貸需求旺盛。同時,中國銀行業在剝離擺脫不良資產包袱之後,通過股改上市,成為市場化運作主體,釋放了銀行的增長動力,資產規模從27.7萬億元提升至151.4萬億元,十年增長了4.5倍。
企業的擴張與銀行的發展一方面相輔相成,另一方面也為當前銀行資產質量惡化埋下了的隱患:一是企業整體杠桿率偏高,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當前中國公司債務已經達到GDP的125%,進入紅 *** 域(公司與個人債務總和與GDP之比正常值為100%);二是企業跨業經營成為趨勢,特別是涉足房地產、礦產等領域的情況較多;三是產能全面過剩,無論是高耗能的電解鋁、鋼鐵,還是新興的光伏、風電,以及造船等行業均嚴重過剩。
而存在上述風險隱患的「銀-企」借貸體系是不可持續的。進入新常態後,各種關系正在調整,原有借貸體系中的一些風險隱患需要時間來消化和釋放。從銀行信貸資產風險發生的情況看,「企業死亡」與上述三類風險隱患相對應,表現為「高杠桿斷裂」,「多頭投資失敗」和「過剩產能出清」。客戶風險爆發的過程,也是經濟機體去除這些「頑疾」的結果體現。
二、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上升是各國經濟調整的共同現象
橫向上看,西方發達國家在經歷次貸危機後,也普遍遭遇了銀行貸款不良率上升的階段。其中,美國銀行業在次貸危機爆發當年不良貸款率較之前提高0.6個百分點,風險暴露主要集中在隨後的兩年(08、09年貸款不良率增幅高達1.57和2.03個百分點),並於2009年達到頂峰(5%),之後逐漸回落,整體上與危機爆發和影響逐漸消除的過程基本一致。其他發達國家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也呈現類似特徵。可見,銀行不良貸款率在經濟下行期上升,隨著經濟復甦回落是全球普遍的現象。
2
美國GDP增速與銀行不良貸款率。數據來源 WIND
直至目前,上述國家銀行不良貸款率仍處於較高水平。總資產排名全球20強的銀行平均的不良貸款率為3.50%。匯豐銀行、法國巴黎銀行、摩根大通、法國農業信貸銀行、巴克萊銀行、花旗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法國BPCE銀行、桑坦德銀行、富國銀行的不良資產率均遠遠超過2%的水平,有的甚至達到了8%。
2
發達國家銀行不良貸款率。數據來源 WIND
與之相比,我國上市銀行平均的不良貸款率為1.52%,仍然處於較低的水平。即便是三季度不良貸款率率先突破2%的農業銀行,考慮到該行撥備覆蓋率較高,若將超出平均水平的撥備用於核銷,該行不良貸款率將大幅下降至1.5%以下。
三、應對資產質量惡化,中國銀行業尚有空間
首先,宏觀經濟逐漸展露出積極的因素。雖然短期內經濟仍有下行壓力,一些傳統產業、過剩產能向下調整的慣性仍然較大。但同時,新產業、新業岩租迅態、新動力加快孕育,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繼續提升,第三產業比重進一步提高,出口降幅收窄等。宏觀經濟型鄭增長結構的調整為銀行業對沖存量風險提供了機遇。
其次,中國銀行業的風險管理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大多建立了現代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機制,通過引入並實施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在風險管理政策、工具、系統等方面不斷強化和完善,形成了較為系統的風控體系,資本對風險的抵補能力不斷加強。
第三,在不良貸款大量爆發前,銀行已經開始意識到一些問題,並採取了相應措施......>>
問題二:不良貸款產生的原因有哪些 缺錢。不按時還款
問題三: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狀況,構成及其產生的原因 一、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現狀、特點、及成因分析? 1.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現狀? 眾所周知,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數額巨大,現實狀況不容樂觀: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總資產佔全國銀行業的80%,但由於計劃經濟時期和改革之初背上的沉重包袱難以下卸,信貸資金大量沉澱和死滯,1998年的資產回報率不到0.2%,1999年帳面需核銷的呆滯貸款占其貸款總額的2.7%,但加上需核銷的逾期和呆滯貸款,全部壞帳比率為8%-9%(該壞帳比率並不包括已剝離的資產和債轉股在內)。按國有四大商業銀行貸款總余額佔全部金融機構總余額超過六成,8%-9%的壞帳率即達5000-6000億元,四大商業銀行1999年有3500億元的不良資產被剝離,經獨立評估後與企業簽定債轉股協議的也近1000億元。此外,幾十家股份制小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問題也相當嚴重(5萬多家農村信用社,二千家左右的城市信用社及地方性信託投資公司等非銀行性金融不良資產的增量和存量更是突出。)。從此可以看出,盡管中央從1995年全國金融工作管理會議以來,要求各商業銀行要將不良資產比率每年下降一定的比率,最近兩三年銀行的貸款質量雖有所提高,但是不良資產比率仍然較高,信貸資產風險依然較大。? 2.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特點 (一)不良資產數額巨大,不良貸款比重相對較高。? (二)我國銀行不良資產產生的原因復雜。我國銀行不良資產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既有歷史的原因,也有體制的原因(如政企不分以及國有企業和國有銀行經營管理不善等),還有政策和法律變化的影響等等。? (三)利益關系特殊。在國外,企業和銀行是獨立的市場經濟主體,銀企關系比較清楚;我國國有企業和銀行都是國有的,銀企關系相對模糊。由於國有商業銀行和國有企業都是國有的,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債權和國有企業的債務問題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問題(當然國有商業銀行和 *** 也有一定責任)的實質是國有企業的債務問題,是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不善、效益低下、缺乏競爭力等的綜合表現。? (四)不良資產類型特殊。在國外,銀行不良資產大多表現為房地產貸款或股票等資產,本身具有較高的價值,而我國銀行的不良貸款則主要是信用貸款,比如大量對外貿企業的不良貸款等。簡言之,清理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近期目的是消除金融隱患,幫助國有企業脫困,而最終目標是使國有銀行和國有企業輕裝上陣,實現國有銀行和國有企業經營機制的戰略性轉換,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3.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成因分析? 不良資產形成原因是復雜的:既有體制政策上的,也有經營管理方面的;既有外部的,也有內部的;既有歷史的,也有現實的。? (一)從體制方面看,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資金供給制和財稅改革後的「拔改貸」所形成的銀企依賴機制,使國有銀行的大量貸款在國有企業中沉澱、呆滯,是不良資產產生的歷史原因。? (二)從 *** 方面看, *** 行為邊界過大,特別是地方 *** 的過度干預,使國有商業銀行的自主經營機制名存實亡,造成信貸資金財政化、資本化,是不良資產形成的外部原因。? (三)從企業方面看,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尚未真正建立。大部分國企的經濟效益低下,是不良資產產生的根本原因。? (四)從銀行方面看,國有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非市場化及缺少健全的信貸約束機制,是不良資產產生的直接原因。? 首先,商業銀行在資產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缺陷,貸款「三查」制度未真正落實,授信不統一。? 其次,由於目前許多機構現有信貸人員業務素質不高,且個別人員法制觀念極差,違章違規現象時有發生,人為造成信貸風險損失,嚴重威脅信貸資產的安全運營。? 最後,缺乏一套嚴密的監督機......>>
問題四:不良貸款成因及對策 不良貸款記錄或不良信用記錄主要是指:
1、貸款當前逾期;
2、貸記卡當前逾期;
3、准貸記卡存在透支180天以上未還記錄(含卡費、年費);
4、貸記卡存在近12個月內未還最低還款額次數超過6期記錄(含卡費、年費);
5、單筆貸款存在近24個月內連續逾期超過6期記錄(含擔保人代還)或累計逾期超過10期記錄(含擔保人代還);
6、單筆貸款存在累計逾期超過24期記錄;
7、貸款存在擔保人代還記錄;
8、近24個月內貸款存在展期(延期)或以資抵債等記錄;
9、存在因信用不良被起訴的記錄。
問題五:銀行不良貸款產生的原因都有哪些 不良貸款就是,貸款企業無力還貸或者是拒絕還貸,在貸款期限即將到來後,沒有償還的貸款。
主要就是放貸錢對借貸單位情況沒有清楚了解,高估了對方的還款能力,90%以上的不良貸款就是因為放貸審核人員沒有仔細了解放貸對象或故意放款放貸條件造成的。
問題六:不良貸款的成因有哪些 貸款人一般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1、在中國境內有固定住所、有當地城鎮常住戶口、18-65周歲的中國公民;
2、遵紀守法,沒有違法行為及不良信用記錄;
3、有正當且有穩定經濟收入的良好職業,具有按期償還貸款本息的能力;
4、銀行規定的其他條件。
問題七:商業銀行如何控制新增不良貸款 然而,不少銀行仍存在著較為嚴重的信貸風險控制理念和行為偏差,以致信貸資產不良率還處於高位。筆者認為,要有效控制信貸風險,杜絕不良貸款再次大量發生,應著重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加快信用體系建設 不良貸款的產生,最直接和根本的原因是企業和個人(借款者)信用的缺失。根據權威機構的統計,截至2000年末,在四家國有商業銀行開戶的企業中,逃廢債企業達32140戶,懸空銀行貸款本息達1851億元。由此形成的道德風險將在更大的范圍和更長的時間里爆發。因此,加快信用體系建設已是迫在眉睫,這是商業銀行控制不良貸款的根本措施。 和商業銀行關聯最為密切的是客戶的信用評級。建立企業和個人評級制度的具體做法是:匯總金融記錄、建立金融信用制度,在此基礎上匯總其他信用記錄,如納稅情況等,逐步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規范、完善的企業和個人信用評級。企業和個人客戶的信用等級應每年進行調整。 建立信貸風險管理文化 歐美國家的商業銀行都有自己的信貸管理文化,信貸人員比較容易形成自己的信貸價值取向。嚴密的信貸管理制度是硬約束,先進的信貸管理文化是軟約束,正是這種軟和硬的結合,使歐美銀行多年來一直較嚴格地控制了信貸風險。近年年來我國部分商業銀行在這方面也陸續形成一些基本觀點,如「再高的收益也不能彌補本金的損失」,「最大的風險就是缺乏風險意識」等,但信貸風險文化的建設仍然不夠。 加強風險控制建設 ――實行「審貸分離」的審查構架 應建立「信貸制度制定權」、「貸款發放執行權」和「風險貸款處置權」三權分立的貸款審查組織構架,建立相對獨立的風險調查制約系統、風險審查制約系統、風險審批制約系統和風險檢查制約系統。
――建立直觀科學的風險預警體系 應建立企業的承貸能力分析指標體系,通過對企業最大限度所能承擔負債的能力分析,控制企業的貸款規模;同時充分運用企業的現金流量指標,搞好企業償債能力分析;並加強對企業的盈利能力分析,預測企業發展前景和趨勢;加強貸款客戶的綜合貢獻度測評分析,對貸款客戶評定授信等級,並據以進行貸款投放和管理決策。 ――加大貸款「三查」執行力度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商業銀行都存在「三查」制度流於形式的問題。「貸前調查」需要調查人員深入企業核實相關數據,但恰恰是在這一「節骨眼」上,信貸人員往往只是輕易採用企業提供的材料和報表數據,做表面文章。「貸後檢查」需要信貸人員深入企業監控其經濟活動和資金流向、認真分析貸款風險變化情況。可不少信貸人員放鬆對貸款企業的後續管理,無法隨時把握企業生產經營變化情況。「貸後管理」則淪為了應付性的日常檢查,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此外,銀行對企業財務指標的風險監控體系也過於復雜,不易操作。
問題八:如何控制新增不良貸款 然而,不少銀行仍存在著較為嚴重的信貸風險控制理念和行為偏差,以致信貸資產不良率還處於高位。筆者認為,要有效控制信貸風險,杜絕不良貸款再次大量發生,應著重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加快信用體系建設 不良貸款的產生,最直接和根本的原因是企業和個人(借款者)信用的缺失。根據權威機構的統計,截至2000年末,在四家國有商業銀行開戶的企業中,逃廢債企業達32140戶,懸空銀行貸款本息達1851億元。由此形成的道德風險將在更大的范圍和更長的時間里爆發。因此,加快信用體系建設已是迫在眉睫,這是商業銀行控制不良貸款的根本措施。 和商業銀行關聯最為密切的是客戶的信用評級。建立企業和個人評級制度的具體做法是:匯總金融記錄、建立金融信用制度,在此基礎上匯總其他信用記錄,如納稅情況等,逐步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規范、完善的企業和個人信用評級。企業和個人客戶的信用等級應每年進行調整。 建立信貸風險管理文化 歐美國家的商業銀行都有自己的信貸管理文化,信貸人員比較容易形成自己的信貸價值取向。嚴密的信貸管理制度是硬約束,先進的信貸管理文化是軟約束,正是這種軟和硬的結合,使歐美銀行多年來一直較嚴格地控制了信貸風險。近年年來我國部分商業銀行在這方面也陸續形成一些基本觀點,如「再高的收益也不能彌補本金的損失」,「最大的風險就是缺乏風險意識」等,但信貸風險文化的建設仍然不夠。 加強風險控制建設 ――實行「審貸分離」的審查構架 應建立「信貸制度制定權」、「貸款發放執行權」和「風險貸款處置權」三權分立的貸款審查組織構架,建立相對獨立的風險調查制約系統、風險審查制約系統、風險審批制約系統和風險檢查制約系統。
――建立直觀科學的風險預警體系 應建立企業的承貸能力分析指標體系,通過對企業最大限度所能承擔負債的能力分析,控制企業的貸款規模;同時充分運用企業的現金流量指標,搞好企業償債能力分析;並加強對企業的盈利能力分析,預測企業發展前景和趨勢;加強貸款客戶的綜合貢獻度測評分析,對貸款客戶評定授信等級,並據以進行貸款投放和管理決策。 ――加大貸款「三查」執行力度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商業銀行都存在「三查」制度流於形式的問題。「貸前調查」需要調查人員深入企業核實相關數據,但恰恰是在這一「節骨眼」上,信貸人員往往只是輕易採用企業提供的材料和報表數據,做表面文章。「貸後檢查」需要信貸人員深入企業監控其經濟活動和資金流向、認真分析貸款風險變化情況。可不少信貸人員放鬆對貸款企業的後續管理,無法隨時把握企業生產經營變化情況。「貸後管理」則淪為了應付性的日常檢查,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此外,銀行對企業財務指標的風險監控體系也過於復雜,不易操作。
問題九:為什麼2014年大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存量增加 貸款條件:
18歲以上;上班,有社保或者公積金;
個人保險;
房,車(月供也可以);
徵信良好。
滿足以上之一就可以做貸款,網貸最起碼的要有還款來源。
問題十: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形成原因及解決途徑――以農行為例 誰能幫幫我 20分 一.我國國有銀行不良貸款的產生原因
銀行不良資產產生的原因除了部分國有企業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經營和財務管理遇到困難以外還可以分為外部經濟環境和商業銀行內部的因素。
第一.外部經濟環境為不良信貸資產的產生提供了賴以生存的條件。
1.市場機制的不健全扭曲了 *** 、企業、民眾的經濟行為。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地方 *** 或多或少地充當了同國有商業銀行信貸資金的調解人,過多干預銀行事務,從而變相誤導了銀行的經營作為,扭曲了部分貸款的合理投和向。同時由於我國市場經濟基礎薄弱,市場機制不夠健全, *** 、企業和民眾對商業銀行經營行為商業化、貸款市場化、交易的誠信原則不能很好理解和貫徹,從而形成的經濟、金融、法律、社會和民事環境,銀行的權益受到傷害,不良貸款日積月累,積重難返。
2.一些國有企業資本金嚴重不足,銀行貸款被用作鋪底資金。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需要佔用的資金是不等量的,其最低額是企業必須經常佔用,在需在資金最少的時候也不會空閑出來,這種最低限額的鋪底資金,應該使用資本金,而不宜使用銀行貸款,使用了貸款就無法歸還。改革開放以來,財政安排的經濟建設資金絕大部分用於基本建設方面,老企業需要增加的流動資金幾乎完全依靠向銀行貸款,甚至於有的新企業基本上是使用銀行貸款建成的 。這就使得一些國有企業負債過高,大量銀行貸款無法到期收回。
3.信用觀念的扭曲。由於企業拖欠貸款的現象存在多年,而且大多數拖欠者都沒有受到利益的損害,有些甚至還得到了好處,天長日久就使得人們的信用觀念轉變、扭曲、顛倒,加之少數地方 *** 和主管部門維護社會信用不力,默許一些國有企業把自己的損失轉嫁給國有商業銀行,而國有商業銀行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不正確的觀念,對貸款能否及時收回注意不夠,對到期的貸款催收的工作也抓得不緊,這些都嚴重損害了銀行的利益,致使銀行的不良貸款加重。
第二.國有商業銀行內部因素對不良貸款的增加和膨脹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1.貸款管理機制落後,自我約束力不夠。近十幾年來,國有商業銀行的業務發展突飛猛進,但不容忽視的是,在貸款管理上存在著重數量規模,輕質量效益的粗放經營傾向,重貸輕管,重放輕收,跟蹤不到位,約束力不夠,特別是違規操作比較多。可以說貸款管理機制的落後、管理環節上的薄弱是不良貸款產生的一個根本原因。
2.貸款風險監測機制不健全。認為信貸管理重物不重人,缺乏對企業法人或經營主管的品質、素質和個性等方面的綜合考慮:信貸風險監測制度不完備,限於風險貸款的統計工作,缺乏貸前、 貸中和貸後環節的風險評估,不能做到及時掌握貸款企業的資產、負債、盈虧情況的變化:預警機制沒有建立,很大程度上不能有效監測信貸風險。
3. 防範和化解不良信貸資產,對國有商業銀行來說是一項艱巨而又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眼睛向內,找准突破口,多管齊下,標本兼治,更新觀念,把不良信貸資產提升到一種可挖掘利用資源的高度加以認識。
二.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存在帶來的後果
2006年外資銀行在中國正式享受國民待遇,國有商業銀行將面臨外資銀行的激烈競爭。如果不良貸款比例不降下來的話,銀行的經營效益首先會受到嚴重的影響。不良貸款的貸款利息難以收回,銀行還須支付儲戶存款的利息,另一方面,銀行大量的資產沉澱在不良貸款上,銀行資產的流動性大大地降低,影響銀行的經營效益。隨著銀行商業化進程加快。銀行的 *** 色彩將會越來越淡,銀行要憑自身在社會上的信譽,靠銀行的經營效益和服務質量來蠃得客戶,如果不良貸款的比例高而效益下降,銀行就會難以生存,將會在和外資銀行的競爭中處於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