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銀行貸款 > 新農村建設及社區貸款要素

新農村建設及社區貸款要素

發布時間:2023-08-15 21:35:02

1. 淺談農村信用社如何支持新農村建設

農村信用社支持新農村建設辦法及措施:
1、農村信用社應按照「擴面、增量、延伸」的應求,進一步延伸貸款對象、額度和期限,使傳統種養大戶、訂單農業戶、進城務工經商戶等城鄉個體經營戶的資金需求都能得到較好滿足,實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因需發放、動態管理和可持續發展。積極探索其他授信和貸款保險保證等新型信貸產品,把小額農貸授信模式延伸到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業群體,推行評級授信機制,全面滿足農村其它方面的信貸需求。通過科學設計信用指標體系,建立公開透明的信用級評定機制,建立健全農戶信用檔案,取消農戶貸款證和憑證發放的機制,建立農戶小額貸款信用等級發放。對新投放的小額貸款要達到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動性的要求,使小額農貸真正做到放得出、管得住、收得回、能創效。
2、加大信貸投入,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村信用社應採取「聚集項目、捆綁資金、集中投向」的方式,支持具備區域資源優勢、品質好、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大力支持訂單農業,建立「公司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帶動科技農業、高效農業的發展。積極積極農戶聯保貸款方式,支持農戶聯合體發展農業產業化和區域特色農業經營項目。要通過自主創新的手段,不斷探索成立由政府或經濟組織牽頭組織成立農戶大額貸款聯擔保組織,為大額農戶貸款需求提供擔保,發展區域規模農業經濟。建立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項目庫,重點支持發展一批從事國家、省、市、區級確定的農業產業化開發經營項目的企業和利用當地資源、經營規模大、帶動較強的大型涉農加工企業,培植大龍頭,創造大品牌,使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有機聯結起來。
3、支持農城鎮化建設,促進農村和諧發展。農村城鎮化是改變城鄉二元結構、實現以城帶鄉、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證。農村信用社將大力支持城鄉一體化建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積極介入城市和重點鎮、中心村的道路、供水、供電、通迅、住房、廣播電視、普及沼氣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村建美好家園。大力支持集體觀光、旅遊、休閑、度假於一身的休閑農業的發展,縮減都市與農村發展的差距。
4、支持農民進城務工經商,促進打工經濟發展。隨著城鎮化建設加快,生產力的不斷提高,農村重要剩餘勞動力已經逐漸向城鎮轉移。為增強農民自主創業能力,農村信用社應大力拓展創業類貸款。對進成務工發放「打工路費貸款」,為打工農民提高文化技能發放「打工助學貸款」,為打工農民回鄉興業發放「打工創業貸款」,為農民打工提供信貸、結算、咨詢服務,提高農民的打工收入,促進農村打工經濟發展。
5、深入創建「信用工程」,培育文明鄉風民風。農村信用計應科學設計信用指標評價體系,認真開展信用農戶、信用村、信用鄉鎮和信用社區的評選活動,大力倡導「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社會氛圍,培育誠實守信的文明鄉風民工。同時,農村信用社應加強信貸投放的管理,加快徵信系統建設。要牢固樹立誠信可貸、失信制裁的信貸投放准則,信用戶予以信貸支持和利率優惠,對失信戶予以懲戒,分類制裁。一是停止放貸。對現有的逾期貸款戶,不再注入新的信貸資金;二是加強監督。對於在金融行業有貸款逾期行為的對象申請貸款,均應特別加強監督;三是信貸制裁,對於不講信用的貸款戶,取消其貸款資格畫皮是經濟制裁。對失信到逾期貸款戶堅決按合同規定予以加罰息;五法律制裁。對惡意逃廢債行為,通過法律手段,嚴厲打擊,切實維護誠信環境。
6、積極創新農服務方式,不斷提高支農服務水平。農村信用社應全面推行支農客戶經理制度,實行「包村包片包戶」信貸服務,有條件的信用社應成立支農服務中心,堅持從細處入手,為農民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積極構建與政府、農戶之間定期的信息交流機制,減少農戶生產的盲目性,增強農戶生產的抗風險能力,實現「三贏」局面。

2. 支農貸款的主要分類及定義

指用於農村生活設施建設、農業服務體系建設、農村流通體系設施建設、農村公共設施建設等方面的貸款。這里的農村概念和上面所說的相同,即「除地級及以上城市的城市行政區及其市轄建制鎮之外的區域。」。具體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農村生活設施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農村沼氣、秸稈發電、小水電、太陽能、風能等能源建設,農村電網改造及續建配套工程、農村公路建設、農村郵政和電信等信息網路建設等。
農業服務體系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和標准建設,動物防疫和植物保護、認證認可等服務體系建設,農村經濟信息應用系統建設等。
農村流通體系設施建設: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入市農產品質量等級化、包裝規格化建設,以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和消費品集中采購、統一配送為核心的農村新型營銷體系建設, 「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連鎖化「農家店」建設等。
農村公共設施建設:與農戶生活的基本需求密切相關,屬於農戶共同享有或使用的基本設施和服務建設。這些設施和服務主要包括農村教育、醫療衛生、文化娛樂、體育、社會福利與保障、行政管理與社區服務等方面。

3. 農村住房貸款如何辦理 農村住房貸款有什麼優惠

住房貸款在城市購房環節中已經變得非常普遍,但是在農村住房環節中,住房貸款還沒有的得到廣泛應用,住房貸款在農村住房環節中有哪些特有的條件和優勢呢?

在新型農村社區以及新農村的建設過程中,很多農村居民對農村住房貸款都有廣泛而強烈的需求,根據調查顯示,農村住房貸款滿足度非常的低,各大大農村現階段亟待改善農村住房貸款的業務,為廣大農村居民謀福利。

現階段農村住房貸款滿足度非常低的主要原因:

政策和法規的羈絆。我國政策法律規定,農村的集體土地上的房屋是不能用於抵押的,而且農民的住房僅限在本村、組集體內流轉、出售。這就是商業銀行以及信用社都不願為農民辦理農村住房貸款的最主要原因。

基層銀行和社金融產品創新不足。有一部分商業銀行和信用社至今並沒有真正重視農村住房貸款市場,所有事情都要等待上級銀的行明確要求和指示,自身的創新意識非常不強,應對形勢變化的能力也不強,沒有對農民急需的建房等消費貸款提供針對性的產品。

農村住房的產權管理也不夠科學。如產權登記不好辦,在鄉鎮一級只有歸屬於國土資源部門的土地辦,沒有房產管理登記部門分支,在縣、市一級房產部門則沒有農村住房資料,金融機構管理半徑長、成本高,導致農村住房的市場價值低於成本價,影響農民建設住房的積極性,同時也削弱了抵押實物的法律約束性和抵押可操作性,一旦貸款風險發生,處置抵押物難度很大,不利於規避信貸風險。

政策建議

第一,從政策法規層面出台政策和司法解釋,解除商業銀行、信用社不願放貸的後顧之憂。此類政策的核心調整有兩點:明確農民在集體土地上建造的房屋可以用於抵(質)押;對農民住房,由允許在本村(組)集體內轉讓、出售,擴展為可在毗鄰(相鄰)村組范圍內轉讓、出售。

第二,人民銀行要通過召開金融聯席會議、出台農村住房信貸工作指導意見、調研座談、約見談話等舉措,引導金融機構尤其是涉農銀行業金融機構進一步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加大對農戶住房信貸支持力度。

第三,上級商業銀行、信用社要敢於解放思想,出台農民建房等專項貸款扶持政策,或允許基層行、社從「三農」貸款中劃撥一部分額度用作農民建房貸款,並給予足額授信。基層行、社要切實加強金融信貸產品創新,積極拓展農民建房貸款,主動創新推出農村住房抵押貸款業務,在還款期限上可適當延長至3年至5年,並給予一定的利率優惠。

第四,營造良好農村住房信貸環境。一是由政府推動成立相應的擔保機構,允許農民以土地等不動產和土地、山林等承包經營收益權作為抵押物,助推農村住房信貸等信貸深入開展。二是將農村住房信貸開展與新農村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小城鎮、村莊規劃相結合,以政府為主導,整合政府、市場、金融、農民和社會各方資源,將商業性金融與社會資金投入有機結合,合力助推農村集鎮、社區建設和村莊整治,打造農民、銀行、社區和政府多方共贏局面。三是各級政府應通過財政等手段,加大農村交通、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為農民住房貸款創造良好環境。

現在新農村不斷強大,農民生活也更加富足,農村住房貸款也是廣大農民急需的業務,希望國家政策和金融行業能更加重視農村住房貸款業務。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11-08,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點擊查看更全面,更及時,更准確的新房信息

4. 新農村建設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科學地規范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內涵:「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是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五位一體的系統工程,是黨中央統攬全局、著眼長遠、與時俱進做出的重大決策,是新階段「三農」工作指導思想的深化、升華和發展。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農業哺育工業的歷史階段已基本結束,工業反哺農業條件已經成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必然選擇。

(一)農業支持工業、為工業提供積累的歷史任務已經完成

改革開放前,農業支持工業、為工業提供積累主要是通過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實現的。改革開放後,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逐漸縮小,農業支持工業的方式主要表現在新的「三個剪刀差」:

1.金融存貸剪刀差。目前,在農村吸收資金的正規金融機構很少在農村地區發放貸款,農村資金大部分流向城市。據國家統計局資料表明,2003年,農戶儲蓄占城鄉儲蓄比重為18%,農業貸款僅占各項貸款總和的5%,農業貸款僅占農戶儲蓄總額的46%。

2.征地價格剪刀差。按照土地政策規定,建設開發區和房地產用地,必須先由政府徵用,然後才能進入一級市場,征地價格低,出售開發價格高。據專家估計,通過「征地價格剪刀差」又從農民手中拿走2萬億以上。

3.工資剪刀差。農民工與城市職工同工不同酬,據有關單位調查,農民工月平均工資與相類同城鎮職工月平均工資比較,2004年相差500~800元,進城務工農民按1.2億人計算,僅「工資剪刀差」一項社會一年就節省一萬多億元,近兩年總和可達2萬多億元,而且城市職工享受的福利待遇還未包括在內。

同時,國家在財政、金融等方面對農業的支持與農業的貢獻很不相稱。2004年,各級財政支農資金僅占財政總支出的5.9%;農業貸款余額僅占社會總貸款的5%,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僅佔全社會的16.3%。

(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條件已經成熟

1.農業和農村發展進入重要轉變時期,迫切需要工業反哺農業和城市支持農村。傳統農業出現了四大分化和演變:一是產業的分化,由傳統的種養業向產前、產中和產後三大產業部門演變;二是農業富餘勞動力就業的分化,由原來主要集中在農業產中就業,向產前和產後部門演變;三是農業經營方式的分化,由傳統的以生產初級產品為主向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經營演變;四是農業就業者收入來源的分化,由原來單純依靠種養業獲得收入向依靠農業外部收入演變。

2.我國處於工業化中期,工業有能力支持農業。從2000年到2005年,我國GDP由89404億元增長到182321億元,增長1.04倍;人均GDP由880美元增長到1703美元,增長1.94倍,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近幾年,財政收入增加幅度每年在20%左右,2005年二三產業增加值占整個

GDP的87.5%,這表明我國現代工業體系已初步建成,先進工業裝備農業的能力已初步形成,二三產業勞動力就業人員占社會就業人數的比重已超過50%以上,城鎮化水平已達到40%,工業和城市發展水平大幅度提升,國家財政收入快速增長,國家完全有條件通過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進一步加大對農業農村發展的支持力度。

新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特點與原則

(一)新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特點

一是鮮明的時代性。我國總體上已到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發展階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歷史性的必然選擇。

二是內涵的全面性。「二十字」要求是對新農村全景式的描述,從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全方位規劃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五位一體的系統工程。

三是影響的全局性。這一重大戰略舉措將影響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和全局。

(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應堅持的原則

1.必須以堅持兩個「不動搖」為前提:一是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不動搖,這是我國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完善。二是確保糧食安全不動搖,這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礎,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任務。

2.統籌城鄉發展,搞好建設規劃。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必須堅持科學規劃,分步實施,突出重點,扎實推進。

3.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農民,要充分發揮農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按照農民的需要,尊重農民的意願;政府引導扶持,不搞包辦代替;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形成合力。

4.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立足鄉村實際,突出地方特色,根據農民群眾最迫切需要,尊重各地傳統、習慣、風格,不搞固定模式。

5.量力而行。各地按照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農民群眾現實需求,根據實際可能,合理確定目標任務,不搞統一標准。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思路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要求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是物質基礎,「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是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沒有「生產發展」和「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就無從談起,「二十字」要求是一個系統工程。當前,重點要抓好現代農業建設、增加農民收入、工業反哺農業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

(一)以科技進步為手段,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

農業現代化建設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以科技進步為手段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業競爭力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根本。

1.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除了加強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和建設外,重點應抓三方面工作:

——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傳統的農業增長方式已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它不僅浪費資源,增加生產成本,而且嚴重影響了生態環境。當前要從五個方面轉變傳統的農業增長方式:從主要重視農產品產量和質量轉向產量、質量、安全、生態和效益並重;從主要依靠傳統技術轉向傳統技術和現代技術相結合,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從勞動密集型轉向勞動密集、資本密集和知識密集相結合;從主要依靠資源消耗型轉向可持續發展型;從農業自我發展轉向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發展。

——提高農業科技水平。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是農業發展能力的集中表現,從根本上來說,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要靠農業科技進步。實踐表明,推廣農業良種化、測土配方施肥和節水農業,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力最有效的舉措。

(1)推廣農業良種化。良種是增加糧食生產、提高質量、提升農業效益的重要手段。在其他生產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更換一次良種,可增產5%~10%,如果將我國15.6億畝糧食播種面積按80%計算,實行良種化,每更換一次良種,增產水平按7%計算,可增產538億斤。

(2)逐漸全面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測土配方施肥是實現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是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重要措施。實踐表明,測土配方施肥每畝費用3元,可節本增效25元,投入產出比為1∶8,同時,可減少不合理施肥5公斤。目前測土配方施肥面積僅佔耕地面積30%,潛力很大。

(3)發展節水農業。我國水資源不足、利用效率偏低,節約潛力巨大,實踐證明,在不增加農業用水總量的前提下,通過合理使用自然降水和灌溉水資源,我國農田灌溉水的利用率和自然降水的利用率可提高10個百分點,可節約水資源為1130~1180億立方米。同時,通過全面普及灌溉節水、旱作節水和生物性節水技術,每年可節水1300億~1550億立方米。按畝均水資源量470立方米計算,相當於新增灌溉面積5.17~5.81億畝。

——加快農技推廣改革。農技推廣工作是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農技推廣目前的狀況遠不能滿足建設現代農業的需要,必須加快改革步伐,將農技推廣工作列為公益性事業,為鄉鎮站配備必要的設備,加強技術人員知識更新。

2.提高農業競爭力。農業競爭力集中表現在產品的數量、質量、安全、效益和生態等五個方面,是一個國家農業發展和科技進步水平的重要標志。入世後,我國農產品平均關稅低,農業市場開放程度高,國內市場國際化,提高農業競爭能力是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當前要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1)農業產品出口的主要目標要由創匯轉變為提高農業的整體素質和擴大勞動力就業;(2)出口結構要由初級產品轉變為初級產品、特色產品、加工品並重;(3)質量控制要由單純的質量認證轉變為全過程的產品質量體系認證;(4)強化政府服務職能,為農業產品出口創造便利條件,為農業產品出口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供必要資金;(5)培育壯大農業產品出口企業,加快培育農業產品行業協會。

(二)以新思路、新舉措,促進農民增收

生活寬裕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體現。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面小康社會指標,202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要達到8000元,年均須增長6.8%,而近20年平均遞增不到4%,中西部地區更低。因此,加快農民增收形勢嚴峻,必須採取新思路、新舉措。當前重點要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第一,大力發展設施農業。設施農業包括設施種養業、設施漁業,如設施蔬菜、水果、水產、特色農產品,畜禽養殖小區等生產方式。實踐表明,設施農業是高效農業,是農民增收的新亮點;是解決「靠天吃飯」、避免自然風險的根本途徑;能夠提高土地、水等資源利用率;既適合分散經營又適合規模經營;有利於提高農業綜合素質和綜合效益。

在種植業方面:設施農業已經成為農民發家致富的重要渠道。標准化日光溫室畝均收益相當於大田作物的18倍,比大水漫灌的水澆地節水38%,還能避免水、旱、蟲、雹、風等自然災害。遼寧省凌源市過去是個貧困市,通過發展設施蔬菜,每戶大棚面積為0.6~0.8畝,僅這一項,年純收入就超過萬元。

在畜牧業方面: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小區蛋雞產蛋量可提高18%,奶牛產奶量可提高12%。據調查,約有64%養殖小區對糞便和廢棄物進行了無害化處理,有76%養殖小區能夠規范使用飼料、獸葯等投入品。目前,全國有各類畜牧小區4萬多個。

在漁業方面:以工廠化養殖、網箱養殖為主的設施漁業,單位水體產量和效益大大高於池塘等傳統養殖方式。目前,全國設施漁業養殖水體近5000萬立方米,年產優質魚40萬噸。

第二,全面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實踐證明,農業產業化經營能夠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增強農業抵禦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綜合效益。據統計,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農戶35%,平均每戶增收1200元。農產品加工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一個重要環節,2004年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到38322億元,是農業總產值的1.06倍;「十五」期間,農產品加工產值增加了0.4個百分點,據專家測算,產值每增加0.1個百分點,可吸納230萬人就業,每個農民可增收190元。應積極鼓勵、扶持農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和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類型的產業化經營,這兩種類型農民能夠真正得到農產品加工、銷售增值的利潤,目前已佔農業產業化組織的26%。農業產業化經營是農民增收新亮點,國家應給予重點扶持。

第三,大規模開展農民技能培訓。「知識就是財富」在農民身上同樣表現得非常明顯。據有些省統計,在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中,受過農業科技培訓的比未培訓的平均收入高出30%;在外出務工農民中,受過打工培訓的比未培訓的不但就業機會多,而且月平均工資高出200元。給農民培訓知識,就等於給農民錢。目前,農民培訓迫切需要由常規性的知識和技術培訓向提高農民綜合素質轉變;由過去主要培訓骨幹農民向骨幹農民與一般農戶並重轉變;由單一培訓農民向多元培訓對象轉變。

(三)認真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戰略方針

要從資金反哺、科技反哺、政策支持三個方面入手。

1.資金反哺。主要是國家在進行國民收入再分配時向農村和農民傾斜,重點投入應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生產和生活基礎設施,如水、路、電、通訊等;二是社會事業,包括教育、衛生、文化等;三是公共服務,如農村流通體系、金融服務等;四是社會保障,如養老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在這些方面,僅靠農民自身努力是難以縮小的,主要靠政府調節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讓公共財政的陽光普照農村。

2.科技反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迫切要求完善農業科研、教育和技術推廣體系,增加農業科研投入,加快成果轉化。目前,我國農業科技投入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極不相稱。如2003年全國科研政府投入強度為1.21%,而農業科研僅為0.31%,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4,2003年國家對農業科研投入僅為全國科研撥款的一半左右。國家應加大資金和政策支持,使農業「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3.政策支持。要圍繞保障農業的再生產活動和穩定增加農民收入這個中心,從農業支持與保護、農村稅收、農業基礎設施和技術推廣、農民就業等方面,建立健全一整套工業反哺農業的政策體系。原有惠農惠民政策要認真落實。產業化龍頭企業和鄉鎮企業在反哺農業和安置農民就業方面做出巨大貢獻,「十五」期間每年補農資金156億元,安置農民就業272萬人。國家對產業化龍頭企業和鄉鎮企業補農資金應稅前列支,對安排農民就業應比照「國有企業安排下崗工人」政策。

(四)全面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

1.鄉風文明,積極倡導新風尚。要大力發展農村文化,加強治安管理,加大科學普及力度,建立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村容整潔,使鄉村面貌呈現新變化。要努力實現農村基礎設施根本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人居環境和村容村貌明顯改觀,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得到妥善處置,農業面源污染和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水平顯著提高,村鎮規劃科學、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突出特色,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3.管理民主,健全鄉村治理新機制。要努力實現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明顯加強,民主政治建設水平全面提高。各項民主制度健全,黨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充滿活力,村民民主權利得到充分尊重,村民自治組織決策實現科學化、民主化、程序化、制度化。

5. 簡述貸款的基本要素的構成

貸款的基本要素主要就是說你的信用等級要過關,你貸款的利率要觀察是不符合你真實的實際的經濟情況

閱讀全文

與新農村建設及社區貸款要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貸款公司自營資金的工作計劃 瀏覽:486
沒有本部房產公積金貸款余額 瀏覽:415
消費分期利息和貸款計算器 瀏覽:177
重慶正規貸款公司有哪些 瀏覽:931
光有身份證照片可以辦理小額貸款嗎 瀏覽:808
沒工作房子可以抵押貸款嗎 瀏覽:748
扶貧貸款貼息工作總結 瀏覽:905
律師貸款清收重點工作分析 瀏覽:631
在貸款公司做信貸員 瀏覽:751
對公貸款核查流水怎麼查 瀏覽:654
貸款買車第一次還月供什麼時候 瀏覽:410
二手車抵押貸款壓鑰匙嗎 瀏覽:830
大連汽車抵押貸款公司電話多少時間 瀏覽:924
上海靠譜的貸款機構貸款中心 瀏覽:771
貸款買手機注意什麼條件 瀏覽:22
貸款銀行擔保人需要帶什麼 瀏覽:408
貸款銀行流水銀行會去核實 瀏覽:407
借了農村信用社貸款拉黑了 瀏覽:700
蘋果手機ad貸款 瀏覽:563
我是低保戶家庭小小額貸款 瀏覽: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