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農村信用社活期利息一萬元一個月多少利息
以山東農村信用社的利率為例:一萬元存一年的利息是:
1、活期存款的利率0.35%,一萬元存一年的利息是10000*0.35%*1=35元。
2、定期整存整取一年的年利率是1.50%,一萬元存一年的利息是10000*1.50%*1=150元。
3、定期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的年利率是1.10%,存一萬元一年的利息是10000*1.10%*1=110元。
不同地區信用社的存款利率是不同的,要按照信用社實際的利率為准。
拓展資料:
下面介紹一下計算活期利息涉及到的相關概念。
按季結算
農村信用社是每季度結算一次活期利息,每季度最後一個月的20日,活期利息會發放到用戶的銀行卡中,其他日期不發放活期利息,也就是每年的3月20日、6月20日、9月20日、12月20日結算活期存款利息。
活期利率
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基本設想,此後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由探索到實踐經歷了較長時期。1996年,人民銀行印發通知明確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利率由拆借雙方根據市場資金供求自主確定,標志著我國利率市場化邁出具有開創意義的一步。隨後債券市場利率也逐步放開。
在最重要的存貸款利率市場化改革中,我國採取了「先外幣,後本幣;先貸款,後存款;先大額長期、後小額短期」的漸進思路。在貸款端,隨著2013年7月人民銀行取消除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以外的貸款利率下限,人民幣貸款利率管制基本放開;2019年8月,人民銀行決定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此後各銀行在新發放的貸款中主要參考LPR定價,貸款利率的市場化並軌又邁出堅實的一步。在存款端,2015年10月,人民銀行不再對銀行設置存款利率上限,存款利率管制基本取消,但是銀行之間成立了利率自律協會,因此目前的活期存款利率各家銀行差別不大,目前為0.3%。 計算方式
活期存款利息的計算一般是用戶存款多少天就按照多少天計算利息,但是在天數的取值上有一定的規則,活期存款利息是按照每月30天,每年360天計算的利息,例如用戶1月1存入,2月1日取出,實際存款天數為31天,那麼利息計算時會按照30天進行計算,最終的存款利息=存款金額*活期存款利率×30/360。
因此在農村信用社存一萬元一個月活期,利息為2.5元(=10000*0.3%*30/360)。
2. 取消存貸基準利率對貸款有什麼影響
取消存貸基準利率,當然會影響貸款人還款金額。不過自己的還款金額多久能降下來,這樣分三種情況:
1、貸款申請人已經申請貸款,但貸款機構並沒有進行放款。這種情況,通常貸款機構會聯系貸款申請人,要求重新擬定一份補充協議,在放款後,根據最新的貸款預期年化利率還款。
2、貸款機構已經放款,不過貸款申請人還沒有進行第一次還款。遇到這種情況各個機構處理方式不同,一般在借貸合同中事先會有所約定,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處理。向來是在次年一月一號開始執行新預期年化利率,但也有的機構處理方式與第一種方式相同。
3、機構已經放款,且貸款申請人已經開始還款。這時新預期年化利率將在次年一月一號起,開始執行。就算如此,貸款人也不並過於擔心,現在時至年底,對自己還款影響也不大。
3. 中國為什麼要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
利率市場化是相對於利率管制而言的,利率管制是指政府部門對利率水平的變化設置的一個最高限度(一般是對金融機構吸收存款的利率)和一個最低限(一般是指貸款利率),利率只能在限定的范圍內浮動或者不允許浮動,它是國家或政府出於特定目的,將資金利率壓低到市場均衡利率之下的一種政策措施。
我國利率管理體制改革的目標,主要是建立以中央銀行利率為基礎,以貨幣市場利率為中介,由市場供求決定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水平的市場利率體系和形成機制
為什麼要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利率市場化改革本身不是目的,首先我們不是為改革而去進行改革的。改革的目的是要提高金融市場配置資金這一稀缺資源的效率,促進經濟增長,提高人民福利。在現代經濟中,市場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通過貨幣來表現,貨幣流向引導資源的流向。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經濟實物系統的絕大部分商品和勞務價格已經由市場決定,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已經大大提高,人民因此享受了比改革前多得多的福利。但是貨幣資金的價格即利率的形成機制雖然近幾年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總體上遠遠不如商品和勞務價格具有競爭性,因而由資金引導的資源配置效率仍受到相當程度的限制,資金的利用效率還有待提高,經濟增長的潛力還有待發揮。經濟運行的實物系統與貨幣系統之間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在實物系統價格絕大部分已經實現市場化的條件下,貨幣系統的資金價格即利率客觀上也有了市場化的需要。利率市場化是經濟市場化的必然要求。
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還在於加入WTO以後國內金融市場將面臨的新形勢。加入WTO意味著我們承諾按國際通行規則管理經濟,雖然對中國金融市場我們仍然可以實行一定的利率管制,但外資金融機構大量湧入中國金融市場,由此帶來大量新的經營方式和新的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工具,大大增加了我國貨幣和金融監管當局的監管難度。很有可能我們會在與其的市場博弈中非常被動地接受變相的市場利率化,即接受市場利率實際上某種程度已經自由化的現實。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如果我們對境內中資金融機構的利率仍然管制過於嚴格,中資金融機構過於缺乏在利率市場化環境中進行競爭的經驗,其結果可能會使他們在未來激烈的競爭中處於某種劣勢,這顯然是非常不利的。
在我國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與國際市場的逐步接軌,原有利率管制的弊端開始顯現:造成了經濟的低效和失衡,經濟的低效和失衡反過來又制約了經濟進一步發展。利率管制逐步成為我國經濟和金融改革中的「瓶頸」。要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必須改善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率。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就成為一種必然。希望對你的理解有一定的幫助作用。
4. 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有什麼影響
1、觸動商業銀行的「核心利益」 「工商銀行作為我國最大的銀行,他們就和我們說,利率千萬不能放開,放開我們就會受不了。」近日,央行某廳局級官員在上海一個內部討論會上表示,「過早地放開利率是我最擔心的問題,特別是在配套措施還沒有安排好的情況下就放開。」 他補充說,「因為我國的金融機構自律性比較差,一放開就會搞利率戰、價格戰,如果明的不行就來暗的,給你買米買油,給你送保姆。」 通常所說的利率市場化,就是將存款利率上限和貸款利率下限放開,由銀行自己決定。時至今日,銀行仍然沒有許可權在央行設定的存款基準利率基礎上提高利率。 2010年以來,市場資金面日趨緊張,央行通過存准和利率這兩大貨幣工具回收了銀行間的資金,以期緩解因為巨額貨幣存量及乘數效應刺激通貨膨脹的局面。這客觀上使得各家銀行的存貸比逼近75%的監管上限。 而銀行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一方面通過各種「高息攬存」的手段吸納存款,另一方面通過以信貸證券化等方式推出理財產品,成為「影子銀行」,規避監管。 此前,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對工、農、中、建四大行測算,結果顯示,如果利率市場化完全實現,四大行整體的利息凈收入可能會比2010年下降近一半。 2、利率市場化幾乎確定性的擠壓了銀行存貸差的利潤空間。 原來因為國家的政策,老百姓只能苦逼的按規定的很低的利率水平將自己的資金借給銀行,很多時候連通貨膨脹的收益率也達不到。而由於社保體系的不完備,國人缺乏安全感,因此大量的將自己辛苦掙來的資金以很低的利率水平借給銀行,銀行吸納大量低成本資金後又以高於基準利率的水平房貸出去,中間的價差空間非常大,而且關鍵是銀行承擔的風險很低。 這幾年信託等其他金融機構開始發展起來。信託公司一方面幫助一些企業的融資成本高達10%-15%左右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做到很低的風險水平(信託公司極少有投資失敗的項目),這側面更說明銀行在制度的保護下的日子是多麼的甜蜜了。 而去年利率市場化賣出重要的可以最高上浮10%之後,應該說銀行業的存貸利差空間幾乎確定被擠壓了:貸款利率和原來變化不大,而吸納資金的成本卻提升了。 這也是為什麼這幾年銀行股一直處在非常低的估值水平的重要原因:市場擔心銀行的美好年代即將逝去,能否維持和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存在不確定性。 3、利率市場化推動銀行業務轉型和升級。 銀行是逐利的。原先的主營業務利潤空間被壓縮後,銀行不會坐視過去告訴的業績增速下滑,而是試圖利用自己已經積累起來的優勢,發展和深挖其他業務,比如中間業務,具體的如基金代銷等。 4、利率市場化推動了銀行之間更大程度的競爭,有利於銀行差異化的出現。 現在國內的銀行普遍業務模式比較簡單,主要收入還是依賴於存貸差。利率市場化後,這么多銀行不天可能還是就靠這一塊吃飯,需要拓寬思路,爭奪更細分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