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貸款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章總則一、貸款申請書:一式兩聯。由借款申請單位申請貸款時填寫。一聯由借款單位存查,一聯提交貸款銀行資金部門審查並簽署意見。二、借款借據:一式四聯。銀行資金部門同意發放貸款時與借款單位簽定並共同遵守的契約。
第一聯:貸款銀行資金部門留存;
第二聯:(代貸款通知)貸款銀行會計部門存查;
第三聯:貸款銀行會計部門記帳依據;
第四聯:借款單位留存;三、貸款憑證:人民銀行會計部門接到資金部門貸款通知,辦理貸款時使用。一式五聯。
第一聯:借方傳票;
第二聯:貸方傳票;
第三聯:收帳通知。銀行會計部門辦理貸款後交借款單位。
第四聯:回單。銀行會計部門辦理貸款後交資金部門。
第五聯:代卡片帳。貸款逐次收回、結欠的明細記錄。四、貸款收回憑證:銀行會計部門辦理收回貸款時使用。一式三聯。
第一聯:貸方傳票;
第二聯:回單。銀行會計部門收回貸款後退借款單位,做收回貸款的回單。
第三聯:回單副本。收回貸款後送資金部門。五、收回貸款利息憑證:採用現行的利息憑證。
中國人民銀行貸款申請書
人民銀行分(支)行:編號
根據下列情況向你行申請貸款,並遵守《中國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貸款管理暫行辦法》的一切規定。
┌─┬────┬────┬────┬────────────────────┐
││貸款種類││貸款金額││
│├────┼────┴────┴────────────────────┤
│申│貸款期限│個月,自19年月日至19年月日止│
│├────┼──────────────────────────────┤
││貸款用途││
│├────┴──────────────────────────────┤
│請│原因分析:│
│││
│││
││申請貸款銀行 行長(章)業務負責人(章) │
│書│(公章)│
││19年月日│
├─┼───────────────┬───────────────────┤
││ 行長審批意見 │計劃資金部門審批意見│
│審├───────────────┼───────────────────┤
│批│││
│欄│行長(章)│ 負責人(章)經辦人(章) │
││││
││19年 月日 │19年月日│
││││
└─┴───────────────┴───────────────────┘
貸字第號
中國人民銀行借款借據(第一聯)
一.借款方:二.貸款方:
經營金融業務許可證號:
三.借款金額(大寫)利率
四.借款期限:自19年月日至19年月日止
五.借款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還款時間(一次或分次歸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借款單位願遵守《中國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及《人民銀行金融信託投資機構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貸款管理規定。
八.貸款監督:貸款方有權了解、監督、檢查借款方的貸款使用情況,借款方應積極配合,給予方便。如借款方違反人民銀行的規定,貸款方有權提前收回貸款或給予罰息處理。
以上條款經雙方蓋章簽字後執行,貸款全部償清後以上條款即自動解除,在以上條款有效期內借貸雙方應共同遵守。
借款方(公章)貸款方(公章)
借款方代表貸款方代表
年月日
中國人民銀行借款借據(第二聯貸款通知)
一.借款方:二.貸款方
經營金融業務許可證號:
三.借款金額(大寫)利率:
四.借款期限:自19年月日至19年月日止
五.借款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還款時間(一次或分次歸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貳』 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商業銀行如何加強住房按揭貸款的管理
利率市場化的背景,商業銀行想要加強仔高房子按揭貸款念友尺的管理,可以對貸款人的審核進行加強管理,同時對還款的情況隨時進行管理和處理,這樣才可以。
加強房地產行業形勢研判。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進一步加強宏觀經濟運行、相關行業產業狀況告余、相關政策面的分析研究,密切關注房地產市場走勢、行業運作特徵,密切關注經濟周期、市場波動、資金鏈松緊、居民預期變化等可能給按揭貸款業務帶來的風險。
(2)銀行如何做好貸款利率管控擴展閱讀:
進一步完善按揭貸款風險防控制度。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根據外部市場環境的變化以及自身業務發展的需要,建立完善與自身承受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相適應的按揭貸款管理體制機制,按照審慎經營原則細化有關操作要求和業務流程,合理配置資源,全面提升對按揭貸款客戶的風險識別、計量和管理能力。
做好客戶群識別與區分工作,改善差別化服務水平,提高差別化管理與定價能力。進一步優化業績考核體系,從制度上引導分支機構重視內控機制建設和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