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利率管制究竟管制了什麼
你知道利率管制究竟管制了什麼么。你知道利率管制中有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么。下面由我為你分享利率管制究竟管制了什麼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發達國家曾經的利率管制究竟管制了什麼?
歷史上,利率管制針對活期儲蓄。歐美主要是管制存款利率,尤其是活期存款利率。即便在目前的伊斯蘭銀行也是如此。因此利率市場化的核心是存款利率市場化。
在中國,我們不應將存款利率管制視同對居民儲蓄的利率管制,存款利率廣義上應該覆蓋銀行儲蓄或者類存款金融資產的利率。在中國,儲蓄利率、理財產品、國債利率等密切相關。以銀行儲蓄余額佔全部無風險(或接近無風險)、固收類資產的佔比看,中國存款利率市場化的程度高於習慣認知;同樣,這也意味著儲蓄利率能否下行,還受到其他儲蓄替代資產收益率的嚴重製約。
2、全球利率市場化浪潮的主要動因是什麼?
歷史上,動因是因為通脹失控。很少有國家主動採取利率市場化舉措。全球利率市場化浪潮可能主要是由於能源危機的沖擊,尤其是保羅·沃爾克時期的嚴重通脹,使各國央行在抵禦通脹和利率管制之間權衡的結果。從事後結果來看,較高的真實利率,的確成功地抑制了通脹,並明顯降低了央行的通貨發行速度。
在中國,利率市場化是在利率管制仍然有效、以及國內通貨膨脹穩定的背景下主動進行的。這種情況很罕見,很少有一國央行願意主動削減其行之有效的政策工具。可以預期的是,利率市場大致完成之後,中國的通脹水平和各口徑貨幣供應量,將比之前有較為顯著的降低。
3、利率市場化有利於推動經濟增長嗎?
歷史上,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和完成初期,一國經濟增長往往更遲緩,而不是加速。大約要在利率市場化完成之後的五年,經濟體系才能吸收這一沖擊,並重新確立經濟增長軌跡。而金融學家則習慣於一種籠統而難以證實的說法:利率市場化或者不利於短期經濟增長,但對經濟可持續增長有利。
在中國,存款利率和通脹水平相比,貸款利率和風險溢價相比,顯示出利率管制是存貸款兩側,都是偏離市場化的較低利率,因此中國的利率管制具有典型的“金融加速器”作用,即推動了經濟更快增長。因此利率市場化將降低中國經濟增速。
4、利率市場化有利於抑制通貨膨脹嗎?
歷史上,是的,顯著有效。不僅如此,通常央行的M2增速也會和通貨膨脹率保持更緊密的關系。因此利率市場化的隱含意義是,貨幣政策更為重視貨幣的真實價格,而非貨幣數量。
在中國,利率市場化的背景同樣奇特,中國央行沒有任何試圖弱化貨幣供應量控制的跡象,也沒有明顯的強化貨幣真實價格的舉措。這隱含著央行事實上弱化了社會信用總上平和產出缺口之間的關注程度。
5、利率市場化有利於改善收入分配嗎?
歷史上,利率市場化和收入分配的關系不明確,從近30年看,歐美的收入分配都呈惡化趨勢,但缺乏利率市場化和收入分配長周期的有力實證。
在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中,收入分配有可能加速惡化。利率市場化有利於儲蓄者,不利於負債者。在中國,中央政府和中國富裕階層是主要儲蓄者,其也是主要受益者;地方政府和高負債率的企業(例如科技型企業和中小企業)是主要負債者,其也將主要受損。
6、利率市場化是否會帶來匯率和資本流動的異動?
歷史上,是的。尤其是大國的利率市場化,甚至可能導致外圍國家的危機性調整,通常猜測是,美國利率市場化和拉美債務危機,日本金融大爆炸和東亞危機,之間存在因果關聯。但更可信的研究是,罪魁後首可能是民主國家的福利制度。
在中國,盡管中國金融體系的開放度仍然有待改善,但利率市場化已帶來匯率和資本流動的顯著異動。2014年很可能是中國匯率和資本流動的轉折之年。人們開始擔憂人民幣趨勢性貶值和資本持續凈流出。
7、利率市場化能否顯著降低存貸款利率?
歷史上,利率水平的高低取決裕經濟增速和質量,實體經濟的風險回報,貨幣信貸的總量和金融體系的效率等,這在理論和實證上都沒有太大爭議。因此,從長周期看,要確定利率市場化和存貸款利率之黃的關系比較困難。但利率管制通常是管制下的低利率,故此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存貸兩側名義利率的水平通常是上升的。
在中國,如果沒有銀行體系竭力通過影子銀行系統加強杠桿,逃避監管和博取利差,那麼利率市場化初期,名義利率急劇上升的沖擊會更加明顯。目前利率水平的有所下行,主要是經濟衰退和通貨緊縮的結果,而不是說,利率市場化帶來了更低的存貸款利率。
8、利率市場化是否縮小了存貸款利差?
歷史上,大致如此。但危險在於,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存貸款利差變得極不穩定,甚至可能出現短暫的倒掛,這使銀行業承受了巨大風險。銀行的估值相當低下,PB通常不會超過1倍。目前台灣,香港和日本等的存貸款利差較低,原因可能在於本土經濟持續低迷和金融競爭激烈。
在中國,盡管毛利差較大,但影響凈利差的因素較多,利率市場化只是其中之一,我們認為收入成本比,存貸比要求,存款准備金率,銀行競爭強度,貸款不良率等因素對凈利差的影響,並不小於利率市場化本身。
9、利率市場化是否改善了銀行財務表現?
歷史上,利率市場化使銀行的資本收益率和資產收益率均惡化,並且資產不良率上升,業績的波動性更為顯著。
在中國,利率市場化已使得銀行財務表現的差異性明顯拉大,總體上在過去10年,城商行擴張快於股份制行快於農信社快於五大國有行快於外資銀行。從中國加入WTO之後,外資銀行在華銀行業務表現沒有明顯改善。
10、利率市場化降低了銀行的集中度嗎?
歷史上,利率市場化使得沒有分支機構或者分支機構較少的中小商業銀行迅速破產或者被迫並購,大銀行盡管財務表現欠佳,但卻不斷擴張其規模,並向銀行控股集團轉型。利率市場化導致美國銀行家數減少了接近1/3,日本則幾乎所有的中大型銀行均歷經反復並購。總體上利率市場化使得銀行集中度明顯提高。
在中國,利率市場化至今,銀行集中度有所下降,但未來中國大量的中小銀行仍然面臨並購或退出。
11、利率市場化對存貸款業務有何沖擊?
歷史上,這種沖擊集中在,貸存比不斷提高甚至高於100%,銀行貸款業務不斷向涉房業務傾斜,最終涉房貸款佔比在25%-40%;銀行存款業務迅速向財富管理和私人銀行集中,考慮到對中小儲戶的帳戶管理費等因素,大部分小額儲蓄帳戶的實際利率為負。同時,以存款和貸款為基礎資產的收費服務不斷湧向。
在中國,在利率市場化沖擊下,央行並未放鬆貨幣供應數量的控制,監管框架也無明顯改革,導致銀行業競相通過出影子銀行系統加大杠桿,逃避監管,表外的類存款業務和類貸款業務不斷擴張。在出表化受到抑制之後,存貸款業務開始承受真正壓力。
12、利率市場化推動了金融混業的發展嗎?
歷史上看,是的,大多數拒絕採取金融混業經營和監管框架的央行,在20世紀90年代末被迫採取金融大爆炸,重新確定金融混業的必要性。金融混業的優勢,究竟是業務協同和渠道客戶共享而致的邊際成本縮減和金融服務創新能力上升,還是金融混業使銀行可以通過非銀行加大杠桿逃避監管,仍然不清晰。同時金融混業和金融系統性風險之間的關系也不清晰,也就是說,一國採取分業還是混業監管,和系統姓風險的監管有效性似乎無關。
在中國,利率市場化已在明顯推動金融混業經營的發展,這種金融混業可能是集團內的,也可能是銀行和非銀合作的廣泛深化,原因在於集團內各子公司之間的壁壘,並不明顯小於集團外的金融同業。
13、利率市場化是否推動了中間業務的發展?
歷史上,是的,銀行通過復雜的收費服務,來彌補狹窄的利差,通常中間業務收入佔比可能達到25%以上,利率市場化迫使銀行從簡單的存貸款定價,轉為更復雜隱蔽的收費服務。消費者感受到的金融服務改善不顯著。與其說利率市場化推動了中間業務發展,不如說推動了銀行自營和衍生業務的發展,尤其是衍生業務的發展。其主因是加速銀行資負兩端的速動比率,並將信用風險轉為市場風險。銀行帳戶佔比的持續下降帶來了危機後的沃克爾規則。
在中國,強大的行政力量使得利率市場化進程中,銀行的中間業務反而萎縮,有利於加速負債周轉率和資產周轉率的衍生業務,證券化業務也發展遲緩,使銀行的盈利模式仍然高度依賴利差。
14、利率市場化使得金融體系更穩健嗎?
歷史上,利率市場化使金融體系變得更脆弱,這和有無存款保險制度並無顯著關系。換言之,存款保險制度能夠以發揮其早期介入和付款箱功能,但無法系統性的降低銀行死亡率。對監管當局而言,關鍵挑戰並非中小金融機構,而在於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金融機構如何保持穩定。
在中國,利率市場化和金融體系穩健性的關系有待驗證。
15、利率市場化和其他金融改革有最優順序安排嗎?
歷史上,利率市場化和匯率改革,資本和金融交易帳戶的可兌換進程,似乎並沒有太大關系,盡管20世紀80-90年代有些研究討論了這個話題,但始終沒有足夠的實證支持。
在中國,不少學者認為,利率市場化是改善人民幣的對內價格,匯率則是改善人民幣的國際價格,因此,利率改革在先(此時應加強資本管制),匯率改革在後,最終是資本帳戶可兌換進程的基本達成。這種最優順序安排在逐漸流行,卻並無甚實際依據。在中國,任何真實的改革,在任何時刻啟動,都是正確選擇,原因在於,我們並不能設計出或者判定出,什麼時候某項改革的前提條件是否成熟。
② 中國每個銀行的儲蓄利息和貸款利息是國家統一規定的嗎.還是銀行自己來定的
中國人民銀行制定存、貸款基礎利率,各商業銀行根據基礎利率自己制定存貸款利率
存款利率不能高過人民銀行的存款基礎利率,沒有下限;貸款利率不能低於貸款基礎利率,沒有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