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銀行貸款 > 全國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率

全國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率

發布時間:2024-12-29 16:56:48

⑴ 銀行不良貸款審計

截至8月23日,已有多個省份公布了《關於2020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審計報告)。其中,地方金融機構(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等)的管理。),作為防範化解地方財政風險的重要內容,已被多個省份納入審計。

掩蓋不好

河北省審計廳對河北銀行等9個城市的商業銀行法人治理結構和貸款投向進行了專項審計調查。審計結果表明,城市商業銀行在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方面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但審計調查也發現存在信貸和非信貸資產質量虛高、違規放貸、管理不規范等問題。

銀監會數據顯示,2021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法人口徑)2.8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76%。其中,城商行和農商行的不良率高於平均水平,分別為1.82%和3.58%。

東方金誠首席金融分析師徐承遠認為,由於業務區域集中、客戶結構單一、風險管理水平落後等因素,中小銀行不良貸款率高並非偶然。由於中小銀行一般集中在市縣區,貸款集中度高,信用風險難以分散,因此資產質量受當地經濟發展影響較大。

山西審計廳組織對全省11家未改制縣級農村信用社的資產質量進行了審計調查。審計結果顯示,11家未改制的縣級合作社存在引進戰略投資困難、不良貸款清收處置困難、資產質量差、經營不規范等問題。從而影響重組、降低風險和業務發展。

「與大型銀行相比,中小銀行如農商行處理不良貸款的手段單一,途徑有限。不良貸款化解難度大、速度慢,導致不良率居高不下。」徐承遠說。

山西審計廳披露,天鎮等6家協會違規向同一人發放借入貸款或貸出2.99億元,造成不良貸款2.67億元。文水等4家協會違規發放貸款78.46億元,形成風險貸款21.2億元。換句話說,中小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的原因包括風險管理水平低,甚至違規操作。

此外,很多省份也公布了地方金融機構掩蓋不力的問題。山西審計廳披露,太原市等8家協會通過「續貸」、轉他行投資、低估不良貸款等方式,掩蓋不良貸款63.93億元。

廣西審計廳透露,4家金融企業19.3億元不良資產清收進展緩慢,制約經營效益提升;2.家庭金融企業將大量債權以公允價格轉讓給關聯企業,真實資產質量無法體現。

小貸公司也有掩蓋不好的問題。四川省審計廳披露,部分小額貸款公司低報不良貸款,掩蓋資產質量問題,13家公司實際不良貸款金額達33.52億元。

分析認為,金融機構掩蓋不良貸款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他們可以減少撥備,從而達到增加利潤的目的。同時不良貸款減少,也能達到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等監管指標的要求。二是在績效考核中增加員工績效工資。

貸款不合規。

地方審計報告還披露,部分中小金融機構貸款投向不合理或審計不嚴格。

北京市審計局在對北京銀行等三家地方商業銀行執行國家金融政策和防範金融風險情況進行審計後指出,「金融風險防控措施落實不到位

貸款違規投向的領域中,房地產和融資平台是「重災區」。這是因為房地產和融資平台的違約相對較少,收益較高,但向這些領域放貸不符合宏觀調控方向。因此,監管部門設定了一些要求,但實踐中違規的案例很多。

甘肅省審計廳指出,被審計的2家省屬金融企業和1家地方銀行,2019年末總資產6956.54億元,負債6339.72億元。發現的主要問題是金融資源配置結構不合理。1家企業為政府融資平台提供融資11.5億元,2家企業為「兩高一剩」等產業結構調整限制類企業發放貸款7.6億元。

在一個以間接融資為主的市場中,信用也是一種重要的資源,一些貸款的違規放貸背後可能隱藏著腐敗。

內蒙古審計廳指出,商業銀行腐敗極易引發金融風險。原包商銀行腐敗案中,原包商銀行主要領導、部分中層管理人員、客戶經理違規發放貸款,相關企業採取虛報等手段騙取貸款。原銀行領導及特定關聯方從事內幕交易和關聯交易進行利益輸送,違規投融資和理財造成損失。

從近幾年的案例來看,銀行業的腐敗現象正在極度蔓延,不僅造成金融企業的風險事件,還會蔓延到其他領域,對實體經濟的發展造成沖擊,並可能誘發社會問題。

《中國紀檢監察報》指出,金融系統的一把手在人權、行政權、財權方面都有很大的話語權和控制權。違法違規行為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不僅會嚴重破壞金融單位的政治生態,還會危及金融安全和市場穩定。金融反腐與防範化解風險、維護國家安全密切相關。

8月17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提出,要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提高金融系統幹部監管能力,提高監管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整體推進懲治金融腐敗和防控金融風險工作。

相關問答: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主要方法是什麼?

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主要方法是1.流動性問題。2.潛在的信用風險增加3.利率風險管理

⑵ 付兆法:農信社銀行化改革帶來的制度紅利

農村信用社(以下簡稱「農信社」)銀行化改革是我國金融體制改革中的一件大事。自2000年7月江蘇省開始農信社改革試點以來,農信社銀行化的趨勢逐漸清晰、步伐逐漸加快,至2015年6月底,全國組建農村商業銀行(以下簡稱「農商行」)728家。目前,農信社銀行化改革仍在進行中,但帶來的制度紅利已經呈現。本文試圖分析銀行化改革的效應,提出進一步推動銀行化改革、釋放制度紅利的建議。
制度紅利面面觀
銀行化改革帶來的制度紅利表現在多個方面,下面主要從農信社、股東、政府、客戶、農村金融市場五個角度進行分析。
農信社發生重要轉變
股權結構優化,法人治理明顯規范。農信社在銀行化過程中規范處置原股金,重新募集股本,發起設立了農商行,徹底明晰了產權關系,實現了由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向股份制的轉變,呈現出「三化」態勢。一是股東多元化。不同投資主體參與決策監督,農商行聽到不同階層的聲音,了解不同行業的發展情況,收到不同的意見建議,使管理決策更加科學、制度運行更加規范、法人治理更加有效。二是股權優化。通過設置發起人資格條件、提高單戶投資者入股起點、發動中小企業入股,農商行法人股增多、佔比明顯提高,「社員多、單戶股金少,股權分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內部人控制。如安徽省,2014年末,全省83家農信社全部改制為農商行,全省農商行股金情況得到了明顯改善(見表1)。三是治理規范化。農商行成立後,按股份確定表決權,改變了「一人一票」的決策規則,增加了大股東特別是戰略投資者的話語權、表決權,進而強化了產權對經營管理行為的有效約束。很多農商行根據自身實際,修訂章程,細化「三會一層」權利義務,改進「三會一層」運行細則,實行獨立董事、外部監事評議制度,開展董事監事履職評價,建立起重大事項決策監督、信息披露和溝通交流機制,現代企業制度逐步規范。
管理水平提高,服務領域顯著擴大。在銀行化過程中,多數農信社以達標升級活動為抓手,強化經營管理,改善經營狀況,並按照銀監會的要求,落實《農村中小金融機構風險管理機制建設指引》,構建了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創建起風險管理文化。改制後,又按照銀監會《關於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推行流程銀行建設的指導意見》《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調整組織架構,創建流程銀行,強化資本約束,優化業務結構,完善績效考核,由外延式發展模式向內涵式發展模式轉變,風險管理能力、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得到全面提升。其中一些農商行還具備了拓展綜合業務、跨區域發展的條件,開辦了貸記卡業務、理財業務、國際業務、外保內貸,嘗試資產證券化、衍生品、做市商。有的農商行還發行了二級資本債、小微企業金融債券,與其他機構開展融資租賃、貴金屬租賃、商業保理合作。如天津濱海農商行與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合資,建立了汽車金融有限公司。一些農商行還跨區域設立分行、發起設立村鎮銀行,由地方性商業銀行轉型為區域性商業銀行。以上這些變化,使農商行擴大了業務范圍,呈現出綜合經營、跨區域發展的態勢,業務收入逐漸多元化,增強了利率市場化的適應能力和應對能力。
不良資產減少,抗風險能力大幅提升。伴隨著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農信社防控信貸風險的能力得到增強,資產質量逐步提高。按四級分類口徑,2010年,全國農信社不良貸款余額、比例分別為3183億元、5.6%,分別較2003年減少1964億元、24.12%;按五級分類口徑,2015年6月末,全國農信社不良貸款余額4838億元,不良佔比4.2%,較2011年下降1.3%。特別是農商行的資產質量和抗風險能力遠高於全國農信社平均水平,與其他商業銀行比肩(見表2)。
經營規模擴大,盈利水平顯著提高。改革以來,全國農信社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在銀行業機構中的比重不斷增加(見表3),到2014年底,資產、負債分別達到213155億元、197956億元,分別是2003年的7.93倍、6.95倍;在銀行業機構中的比重分別達到12.37%,分別較2003年增加了2.67%和2.26%。同時,從圖1可以看出:長期以來,農信社盈利水平、所有者權益與其資產、負債是不相稱的,遠低於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銀行化改革,農信社逐步追趕,特別是2010年以後,速度加快,直到2014年,稅後利潤和所有者權益的比重才與其資產、負債相吻合。
股東參與意識增強、收益提高
股東是農商行投資者、決策參與者,銀行化改革無疑對其產生重大影響。一是股東增強了參與意識。農信社溢價發行股本,溢價部分基本用於消化處置不良貸款。這一做法增強了股東風險投資意識,促其更加關注農信社經營狀況和發展前景,更加註重權益的保護。二是股東積極行為。如積極參加會議,認真審議表決事項,真實表達意願看法,客觀提出意見建議,謹慎行使權利義務等。有的股東收購其他股東手中的股份,增加話語權表決權,提高影響力控制力。有的股東針對一些重大決策事項、經營管理行為、經營成果提出質詢、提出股東議案,甚至發動其他股東採取聯合行動。有的大股東與農商行高級管理人員加強溝通交流,派員到農商行任職,執行董事(監事)坐班,以便及時掌握了解農商行信息,參與好重大事項決策。所有這些都是股東主動參與決策、主動要求規范治理的重要表現。三是股東增加了收益。農信社隨著經濟效益的逐步提升也增強了分紅能力,相應地股東增加了收益。如山東省已組建的53家農商行,近幾年平均年資本收益率達到27%以上,股金分紅比例一般在12%以上,最高的達到20%。
政府管理責任增強
通過控股公司,很多地方政府溢價購買了農商行部分股權,一方面增強了為農商行風險兜底、為農商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的責任,也增強了支持農商行改革發展的動力;另一方面以戰略投資者的身份參股農商行,以市場化的方式行使對農商行的管理,派員到農商行董事會(或監事會)任實職,參與農商行經營決策,在重大戰略問題上施加影響,從而以非行政化的手段實現了對農商行的有效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中小股東權益,促使農商行依法經營、科學發展、「改制,不變服務『三農』」,增強了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力度,確保了國家金融政策落實到位。
客戶滿意度提升
一是滿足了多樣化金融需求。農信社改制後,向綜合經營發展,服務領域、業務范圍擴大,客戶的多元化需求得到有效滿足。
二是推動了「互聯網」發展。伴隨著銀行化改革,農信社資源增加,員工隊伍結構優化,為加快「互聯網金融」創新創造了條件。通過發放銀行卡,推介手機銀行、網上銀行、電話銀行,布設ATM、POS,設立農民信息員,布設農民自助服務終端等,有效解決了農村金融服務一公里問題,為客戶帶來了極大的便利。2014年,全國農信社銀行卡發卡量達到68660萬張,占銀行業機構的13.91%;銀行卡資金交易筆數金額分別為158670萬筆、167840億元,分別占銀行業機構的9.31%和14.33%;ATM機11.7萬台,占銀行業機構的19.02%。2015年1~4月份,農信通自助業務2013.74萬筆3496億元,手機銀行業務772萬筆269億元。
三是促進了金融普惠。多數農信社在銀行化進程中不僅沒有撤離偏遠地區、盈利差的網點,而且增加了營業網點。2014年末,全國農信社營業網點78246個,較2009年增加2528個。同時,很多農商行還異地設立分行、村鎮銀行,一方面填補了部分鄉鎮金融網點的空白,增強了當地金融服務的充分性、多樣性;另一方面增進了當地金融機構競爭,促進了當地金融服務的提升,從而使廣大客戶收益。
四是提升了服務能力。農信社改制為農商行後,資本金增多,資本充足率提高,單戶貸款限額也相應增加,從而提升了支持「三農」的能力,使優質客戶的大額信貸需求得到了有效滿足。2015年6月末,全國農信社涉農貸款、農戶貸款分別達到7.5萬億元、3.6萬億元,分別較2010年增加3.6萬億元、1.6萬億元。
五是增加了客戶收益。農信社改制為農商行後,經營趨向商業化,在利率定價上有了自,存款利率高於基準利率,理財產品收益高於存款利率,一方面增加了客戶收益,另一方面減少了農村資金外流,吸引城市資金流入農村,增加了信貸資金來源,而貸款實行協商利率、差別化利率,減少了貸戶融資成本。綜上所述,農信社銀行化使農村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客戶滿意度提升。
農村金融市場日趨繁榮
一是跨區設立分行。如常熟農商行異地設立分行(分理處)28家,張家港農商行在青島即墨等地開設支行9家,天津濱海農商行在新疆喀什、庫爾勒、阿克蘇和浙江紹興設立了分支機構。
二是跨區發起設立村鎮銀行。2013年底,全國村鎮銀行1071家,其中農村銀行業機構發起設立的498家,佔比47%。在山東省內,至2015年6月有村鎮銀行109家157個營業網點,其中由農商行發起設立的80家,佔73.4%。農村銀行業機構跨區設立分行、發起設立村鎮銀行,一方面實現了國家「東部支持西部、城市支持農村」、資金迴流農村的戰略構想,減弱了農村資金「虹吸」效應。另一方面增加了農村金融主體和營業網點,豐富了農村金融體系,進一步推動了農村金融市場的競爭,增添了農村金融市場的活力,使農村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和滿意度得到較大提升。如上海農商行在山東、湖南、雲南等6個省市發起設立村鎮銀行35家,其中在國定貧困縣、中西部省定貧困縣布點7家,在雲南老少邊窮等經濟落後、金融服務空白地區布點8家,成為服務「三農」的重要渠道。2014年該行發起設立的35家村鎮銀行發放貸款127.3億元,94.4%的貸款投向了農戶和當地小微企業,促進了農村經濟繁榮和城鄉協調發展,特別在阻止欠發達地區資金外流、改變貧困地區經濟狀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是參股農村金融機構。如張家港農商行投資吉林長春、安徽休寧及江蘇崑山、興化、泰興等5家農商行,常熟農商行參股連雲港(601008,股吧)東方農商行、天津農商行、武漢農商行等6家農村金融機構,成為戰略投資者,帶去了先進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技術,促進了農信社經營轉型、競爭力提升,不僅改善了當地金融發展格局,而且改變了全國銀行業發展格局。如:武漢農商行現已成武漢市信貸投放第一、納稅第一的銀行,在湖北省100強企業中位列44位,被評為湖北省「良好銀行機構」;長春農商行已成為「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小企業金融服務先進單位」「全國十佳農村商業銀行」;天津農商行經過5年的發展,到2015年6月底資產規模翻了一番、達到2480億元,每股凈資產2.3元,位列世界銀行業第356位、中國銀行業第39位。以上3個典型例子說明:農信社通過先進幫後進、股權融合、強強聯合、城區整合、兼並重組,抱團發展,實現了「11>2」的效果。這為銀行化攻堅以及下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了有益探索。
進一步釋放制度紅利的建議
目前,農信社銀行化改革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但仍有1424家農信社、80家農合行沒有完成銀行化改革任務;一些農信社雖然改為農商行,但在體制機制、經營管理上存在一些問題,還存在制約科學發展的因素,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釋放改革紅利。
堅定不移地推進銀行化改革。銀行化改革已進入沖刺階段。沒有改制的農信社應增強緊迫感,動員一切力量達到農商行組建標准;積極向銀監局、省聯社、當地政府匯報,爭取指導幫助。省政府應進一步增強認識,加強組織領導、督導協調,使各級政府部門精準落實幫扶措施,確保實現幫扶效果。省聯社應綜合考慮縣級法人機構管理水平、綜合實力、發展前景,設計出每家農信社改制方案;應加強指導,牽線搭橋,組織系統內先進的農商行幫扶落後的農信社,幫其轉變理念、完善機制、改進經營模式、化解資產風險,幫其引進戰略投資者、優化股權結構;對短期內自身難以達標的並購重組,力促全面達標,加快銀行化改革進度。廣大股東應順應市場化潮流,增強投資理念、風險意識、參與意識,以實際行動支持農信社增資擴股、化解風險、銀行化改革。
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農商行要以問題為導向,查原因,找病灶,開處方,徹底鏟除問題根源、堵塞風險漏洞和管理缺陷;增強股東理念、利益相關者(包括股東、員工、客戶、政府等)意識,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法人治理;圍繞如何管理有效、防範風險、加快發展、提高效益,創建科學的決策機制、運行機制;加快流程銀行建設,加強全面風險管理,採用先進的管理理念、管理技術和管理方法,盡快提升經營管理水平;牢固堅持農村市場陣地,針對特定的市場定位、客戶群體,在靈活方便、快捷普惠上下功夫,不斷創新服務產品,增強服務功能,拓展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積極創造條件,盡快掛牌上市,增強股權流動性。省聯社應改進管理體制,提升行業管理、科技保障、結算服務、人員培訓水平;制定股權管理指導意見,以機制改革為核心,指導農商行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轉換經營機制;探索農商行董事長培養遴選機制、考核獎懲機制,確保有能力、有智慧、有企業家精神的管理人才擔任董事長、領導好農商行。銀監部門應加強監管,督導農商行盡快達到監管要求;開展銀行化改革評估,分析成效問題,確定農商行下一步改革發展的方向,以創造新的制度紅利。國家繼續實行涉農貸款、普惠金融優惠政策。省政府協調關系,督導公檢法等部門繼續打擊逃廢債務及騙貸行為,凈化當地信用環境;繼續探討管理農商行方式方法,既能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好戰略決策、重大事項,做到不缺位,又不幹預農商行正常的經營活動,不錯位、不越位。
堅定不移地以人為本、創建「三信」文化。當前,很多幹部職工缺乏信念、信心和信任,工作沒、沒動力,工作積極性、創造性較差。農商行應清醒地認識到當前的嚴峻形勢、充分認識到「三信」的價值,堅持以人為本,在員工「三信」上下功夫,創建「三信」文化。一是明確企業的價值觀、發展願景,讓全員有共同的信念、共同的奮斗目標,統一全員的思想行為。二是制定落實可行的考核辦法、合理的薪酬制度、科學的職位級差、公開的競爭機制、嚴厲的獎懲措施,使幹部職工感到收入公平合理、與自己的付出貢獻相匹配,單位有民主有真事,在單位工作有奔頭,能夠實現自身價值。三是領導幹部應加強個人修養,以身作則,帶頭講「三信」、踐行「三信」,並把以德治行與依法治行結合起來,在日常的經營管理活動中堅持不懈地倡導、引領和推動「三信」文化,提高全員的忠誠度和工作主動性。
堅定不移地防控好風險。當前,農商行既面臨著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技術風險、創新風險,也面臨著跨區域投資經營帶來的並表風險,更面臨著「三期疊加」、經濟增速下行帶來的不良貸款「雙升」風險,及利率匯率市場化帶來的市場風險。隨著形勢的發展,以上這些風險會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大。農商行應高度警惕,未雨綢繆,堅定不移地防控好風險。一是檢查評價本單位風險管理的有效性,與各項監管要求相對照,找差距,列清單,定措施,該補課的補課,該完善的完善,盡快達到監管要求。二是加快建立風險管理專業隊伍,做好風險管理人員的任用、考核、晉升和培養教育,提升他們的素質技能、動力干勁和敬業精神。三是持續開展全員風險管理培訓,加強政治思想教育,使員工增強防範風險的意識和能力,積極主動地管理風險、發現風險、化解風險。四是處理好傳統業務與綜合經營的關系,抓住存貸匯不放鬆,持續改進金融服務,打造核心競爭力,做好客戶關系管理,提高客戶忠誠度;在鞏固好傳統業務陣地的基礎上,根據自身風險管理水平、抗風險能力、風險偏好以及市場需求,適當發展新興業務,慎審穩健地推進綜合化經營、跨區域發展。
(作者單位:濟南農村商業銀行長清支行)

⑶ 違規違法對農村信用社帶來的危害有哪些

(一)涉及面廣,以信貸為重點區域。從已經查出和暴露的違規操作和各類案件看,涉及到存款、信貸、投資、融資、結算、財務會計、安全保衛、計算機等業務的方方面面,幾乎每個業務領域均有違規、違章、違紀、以致違法現象。信貸業務是農村信用社的主要資產業務,也是操作風險多發部位,造成的危害也最大,信貸違規違紀現象多種多樣,違規手法五花八門。

一是對同一貸款戶由多個信用社多次發放貸款,從而達到化整為零、逃避貸款審批的現象較為嚴重,成為違規發放貸款的主要形式,造成貸款損失嚴重。

二是貸款管理不嚴,貸款跟蹤檢查不到位,貸款管理制度形同虛設。

三是信貸檔案資料不規范、不全面,給貸款安全留下隱患。

四是貸款形態反映不真實,沒有及時做好貸款五級分類。有的信用社還違規辦理不符合條件的借新還舊貸款;跨地區、壘大戶等其它違規貸款也屢見不鮮。


(二)危害性大,以侵佔資金為目的。由於農村信用社操作風險涉及面廣,發生的頻率高,而且大部分操作風險是主觀性的以侵佔資金為主要目的的道德因素引起的,因此對農村信用社危害性相當大。

一是大大降低了貸款質量。農村信用社實施改革前,全國農村信用社實際不良貸款率在50%以上。

二是造成直接資金損失。違規拆借資金、攜款潛逃、票據詐騙、計算機犯罪、安全保衛事故、櫃台操作失誤等均帶來嚴重的資金損失。

三是留下風險隱患。有的操作風險雖然不直接或立即造成損失,但卻留下風險隱患,給經營帶來無法估量的困難。

四是引起法律糾紛。由於制度不健全、操作不規范,存在法律漏洞,容易引起法律糾紛,一旦對簿公堂極有可能處於不利的法律地位。無論採取何種形式,操作風險製造者其主要目的無不是為了侵佔資金,給農村信用社帶來的後果是資金損失和風險增加。

⑷ 我國農村金融服務中還存在哪些問題

(1)農村金融體系結構與運作機制存在嚴重缺陷,機構網點少。農村金融機構網點分布不均勻。在東部地區,網點過於集中,但是在中西部有些鄉鎮都沒有設立農村金融服務機構。

(2)現有農村金融機構的法人治理結構還不完善。2003年以來,作為主力軍的農村信用社改革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仍存在一系列問題。

(3)農村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率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高的。比如2007年末,全國縣域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平均數達到13.4%,而這個比例高於全國金融機構不良貸款比例。

(4)產品和服務單一,支農功能不強,農村資金外流嚴重,農民貸款難和農村中小企業貸款難等問題依然存在。

(5)財政資金和信貸資金,政策性金融和商業金融沒有形成合力,在農村地區進行信貸資金投放缺乏寬松的政策環境和信用基礎。

⑸ 2020年江西農村信用社不良貸率

21%。
農村合作金融機構2007年底稅後利潤為290億元,所有者權益為2606億元,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貸款余額3萬億,按照五級分類,不良貸款率達21%,不良貸款余額為6596億元,較2006年有大幅反彈。

閱讀全文

與全國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南冒代辦銀行流水貸款 瀏覽:603
長沙公寓按揭房貸款利率 瀏覽:151
合肥什麼時候能支持上海的公積金貸款 瀏覽:40
長沙個人網上貸款 瀏覽:251
貸款公司說上門貼貼紙 瀏覽:588
團委創業擔保貸款 瀏覽:8
房子貸款期間怎麼過戶 瀏覽:912
在網上怎麼用太平洋保單貸款 瀏覽:29
銀行有工資流水貸款 瀏覽:186
二手房抵押貸款買房解壓 瀏覽:609
6月1日貸款利率漲了 瀏覽:461
小額貸款員工找工作 瀏覽:397
醫葯公司營業執照貸款 瀏覽:366
浦發銀行按揭房二次貸款利率 瀏覽:387
扶貧小額貸款的方式 瀏覽:358
農村戶口怎麼能貸款15萬 瀏覽:301
吉林小額貸款公司 瀏覽:900
虞城縣生源地助學貸款受理工作有序開展 瀏覽:830
住房抵押貸款首付比例 瀏覽:612
有沒有直接放款到微信的小額貸款 瀏覽: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