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房產中介和銀行勾結嗎
現在很多銀行的貸款多少都能和中介扯上關系。有朋友向我抱怨說,正兒八經去銀行申請貸款,銀行不批,明裡暗裡引導客戶到中介公司申請,中介公司幫助客戶來銀行申請,銀行反倒是能放款。
為什麼銀行會出現這種怪現象呢?今天這篇文章就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說起銀行和中介的關系,那就要從銀行的發展歷史說起。
在銀行只願意把貸款發放給大企業的年代,市面上幾乎沒有貸款中介的身影。有的只是民間借貸、典當行等私人放貸機構。
可以說,在那個年代,銀行和民間借貸在放貸領域是兩條並行線,互不交叉。
銀行為資質較好的大企業發放貸款,條件苛刻,但利率比較低。民間放貸機構為資質較差的小企業和個人發放貸款,條件寬松,但利率比較高。二者的客戶群體涇渭分明,很少有重疊之處。
那些既能從銀行貸出款,又要從民間放貸機構借款的企業多半是遭遇了嚴重的現金流危機,已經飢不擇食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銀行業開始逐漸流傳出零售轉型的口號。這既是國外傳來的新鮮概念,又是國內互聯網蓬勃發展倒逼銀行不得不進行的抉擇。
所謂零售轉型,簡單來說就是銀行從原來的以公司客戶為主轉變為以零售客戶為主。銀行業務的主戰場要進行遷移。
以前的銀行是從公司客戶吸收存款,把錢放給公司客戶。這不難理解,「抓大放小」是任何一家銀行都會採取的經營策略。
將客戶全部集中在大型公司客戶上,利潤增長快,但弊端也很明顯。比如一旦有一家公司出現危機,還不上貸款,銀行的風險就會暴露出來。甚至對銀行的發展都是致命的,大家回想一下原包商銀行是怎麼被接管的就知道了。
零售轉型以後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了 。零售貸款的特點就是小額、分散。
雖然每個零售客戶的存貸款貢獻量比較小,但是它也為銀行帶來了風險的解決方案和利潤的增長機會。
畢竟一個客戶還不上錢,也就幾十萬的壞賬,對銀行造不成風險。而且銀行面對個人貸款,銀行議價能力也比較強,可以收取較高的利息。
在主張零售轉型的銀行里,中小銀行呼聲最高。它們面臨的風險問題更加現實與迫切。
中小銀行的客戶群體發生了重大變化以後,它們的管理體制明顯就跟不上了。主要表現在下述三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