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銀行貸款 > 上海顧雷金融貸款

上海顧雷金融貸款

發布時間:2025-02-05 22:34:31

1. 29個應用26個能借錢!多個生活類APP植入借貸入口

開通借款功能,就送VIP會員——最近,上班族小時發現,手機中的各種APP,儼然都成了「金融APP」。甚至打開個視頻APP,都以「VIP會員」為誘惑,鼓勵用戶開通借款功能。

不只是視頻平台,社交、打車、旅行等生活中的各類APP如今都已植入借款入口,常以小恩小惠引誘用戶開通,卻忽視其中隱藏的風險,甚至故意宣傳「低利率」「下款快」。

測試

29個應用26個能借款

「之前無意間看到了那個廣告,我還以為是什麼大好事呢。」結束了一天工作的小時,最喜歡的放鬆方式就是刷刷短視頻,或是看看網劇。一次,她剛打開愛奇藝APP,突然發現平台彈出了一個廣告,「免費送3個月VIP會員」。小時還以為是平台在做活動,一想到能省下幾十塊錢的會員費,她欣然點了進去。

可之後,小時發現了不對勁。頁面上方寫著「新用戶領30天首期免息券」,中間還有「最高可借額度200000元」的大字,那領會員的按鈕在哪呢?仔細一看,原來在「3個月會員」的旁邊還有一列小字「首貸即送」。小時並沒有急用錢的需求,自然無需借錢,但她一想到平台以送會員為幌子忽悠自己借錢,氣就不打一處來。「我本來以為能省點錢,結果平台還想收利息賺我更多的錢。」

「你說看視頻和借錢之間有關系嗎?是借了錢用來開會員嗎?」小時覺得十分好笑。可讓她沒想到的是,她隨後打開了手機上裝的另外5個視頻APP,發現其中的4個居然都有借錢功能。這些平台有的會發送彈出廣告,套路同樣是「借錢送會員」。還有的則沒這么明目張膽,而是把借錢功能植入在平台的「錢包」頁,當用戶在平台充值時才會看到。

既然這么多的視頻APP都有借款功能,其他的APP會不會也有呢? 記者下載了常用的各類APP,結果在下載的29個APP當中,有26個都能借款,而這些APP的主要功能包含了社交、出行、生活服務等各個方面。

其中,部分APP還把借款功能作為重點進行展示。如用於掃碼騎共享單車的哈啰出行APP,其借錢功能按鈕就明晃晃地擺在主頁的最中央;餓了么外賣點餐APP,接入的借款服務居然有七八種。甚至 連360這樣的殺毒APP和WPS這樣的文檔APP都能借錢。 這其中,還有不少平台會像視頻APP「送會員」一樣給出一些小恩小惠,有的是在支付時給用戶減免一些費用,還有的則是 以發送現金紅包為名,引誘用戶一步步前去借款。

圖片源自北京日報客戶端

漏洞

審核標准太寬松

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平台的借款功能都以「實時審批,極速到賬」為賣點。記者逐一嘗試開通借款功能,發現有些平台的審核頗為寬松。

開通步驟最簡單的是支付寶、微信這樣的支付類APP,或許是因為平時能掌握到消費數據,這些平台只需點擊一下開通鍵即可開通借款功能,無需其他任何信息。

還有一些APP,就需要提供一些個人數據了。比如美團外賣APP,填寫身份證號、刷臉之後,平台幾乎是瞬間就完成了「審核」和額度測算,最終給出了18000元的借款額度。

填寫身份證號並刷臉,APP瞬間完成審核和額度測算。

另外的一些APP,借款步驟會稍稍繁瑣一些,除了上傳身份證和刷臉,還需要填寫個人工作、住址等信息。但記者發現,即使亂填這些信息,有些平台依然可以審核通過,給出額度。

除此之外,有的APP在首次審核時會告知用戶失敗,但還會給用戶指出「另一條路」,用平台接入的其他借款服務進行借款。有的還會直接讓用戶下載另外一個借款程序,在上面進行借款。記者試用發現,有的借款程序中雖然只填了一遍信息,但它會為用戶直接向三家不同的借款機構進行申請。如果再次失敗,還會給用戶推送一個「查詢為何失敗」的「查信用」軟體,而這個軟體是需要額外收費的。

記者發現,審核成功與否,似乎與手機通訊錄中有多少人有關。許多平台在審核時都會要求借款人打開手機上的許可權,並會查看通訊錄。記者首先使用了一張經常使用、通訊錄中人員較多的電話卡,審核都比較順利。但當換成了另一張沒有通訊錄好友的新卡時,有好幾家APP都顯示審核失敗。

在26個APP中,有14個最終都審核成功,開通了借款功能。 APP給出的額度平均都在兩三萬,最多的一款直接給到了10萬元額度。 所有平台的借款額度加起來,足足有30萬。

貓膩

廣告宣傳拿低利息做噱頭

在借錢的宣傳頁面,除了宣稱審核快和放款快, 還有不少APP會以很低的利率引誘你開通。比如網路貼吧APP,宣稱借款額度最高達到20萬元,而最低年化利率只有7.2%。但當記者填完各種信息後,平台最終給出的額度只有7500元,而且年化利率一下子漲到了23.4%。

還有一些APP,宣傳時往往不會告知年化利率,而是用「日息萬三」「日息萬五」這樣的日化利率代替。還有的乾脆不會出現利率百分比,而是採用了舉例的方式,比如「10000元借1天利息僅2元」。有的平台為了讓利息數字看起來小一些,還會把例子變成「借1000元,利息僅0.16元」等等。

為了混淆利率數字,平台宣傳時往往採用舉例的形式。

在手機微博當中,借款廣告里寫最低日息萬三,計算後發現,年化利率最低為10.95%。而在審核通過後,借款利率變成了24%。 更讓人不解的是,當記者填寫借款金額時,APP還用小字提示「您正在享受利率6.6折優惠,1000元用1天僅需0.67。」原本記者以為平台已經給出了利率優惠,可一算才發現,用這個數字算出來的年化利率依然是24%,根本不存在6.6折優惠。

明明寫著利率優惠,算出來卻還是和原利率一樣。

除了在利息上玩貓膩,有些平台還會給借款人發起「電話攻勢」。在餓了么平台開通借款時,平台將記者導流到了另一個借款APP,記者首先用手機號注冊,並上傳了身份證信息,但因為當時使用的手機卡是無通訊錄好友的新卡,在後續填寫個人信息時,無法從通訊錄里選取聯系人,最終只能作罷。可就在之後的半小時,記者就接到了一通來自該平台客服的電話,言語中不斷催促記者繼續填寫個人信息完成審核。即使記者說明了填寫信息中出現的問題,平台還是在之後的兩個小時內,又打來了兩通電話。

正說

引誘借貸易造成「過度借貸」

對於APP中大量接入借款功能的現象,中國普惠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顧雷認為,這有可能會造成市場的惡性競爭。 「平台為了更容易把貸款放出去,可能會互相比較,競相降低自己的放貸利率,不僅對國有商業銀行的放貸利率產生較大的影響。而且還可能對國家統一的利率價格產生沖擊。」

而在互聯網經濟專家劉興亮看來, APP里發放的大多是無抵押的消費信貸,對於促進消費有一定積極作用。 但如果平台採用誘導的方式,一些風險意識不足、消費自控力較差的群體就會有過度借貸的可能。「比如一些剛從大學畢業的年輕人,他們普遍沒有受到很好的理財教育,平時用這些APP又多,一個不注意, 可能就會陷入貸款陷阱,甚至會導致以貸養貸。」

事實上,劉興亮所擔心的現象,已經時有發生。網上部分論壇的信貸專區,早已成為「以貸養貸」的討論場, 「哪家機構審核快下款快」成為最常見的帖子,還有的人則列出了自己的欠債明細,光是一個人就欠著七八家機構的貸款。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閱讀全文

與上海顧雷金融貸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額貸款有沒有炸騙的 瀏覽:257
手機快速小額貸款滿足京東平台 瀏覽:936
小額貸款分期12 瀏覽:248
擔保貸款合同沒有按手印有效嗎 瀏覽:827
網上不同平台貸款會影響按揭車嗎 瀏覽:109
平安銀行住房貸款利率lpr 瀏覽:615
海安市農商銀行存貸款利率表 瀏覽:151
擔保貸款還用低壓嗎 瀏覽:602
二手車貸款5萬三利息一年多少 瀏覽:710
學費貸款利息一年大概多少 瀏覽:661
貸款26萬30年每月還多少 瀏覽:980
工作貸款需要多大年齡 瀏覽:92
有按揭另一套房子能抵押貸款嗎 瀏覽:131
青島車庫貸款首付及貸款利率 瀏覽:180
中郵消費金融注銷貸款賬號 瀏覽:24
銀行不良貸款處置工作總結 瀏覽:680
正規小額貸款查徵信 瀏覽:10
漠河農村信用合作貸款旗下 瀏覽:255
房子貸款公證處寫夫妻共同財產 瀏覽:173
裝修貸款和消費貸 瀏覽: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