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銀行貸款 > 印度無息貸款

印度無息貸款

發布時間:2021-04-24 04:24:25

A. 印度的格萊珉銀行的經營模式是什麼

顛覆傳統的銀行業——格萊珉銀行模式
格萊珉模式顛覆了幾百年銀行業的法典:借貸給無抵押擔保的窮人,同時,能夠贏利,可持續發展。過去三十年中,格萊珉銀行用事實說明了他們的能力和正確性,那麼他們究竟用了怎樣的方法呢?
首先,尤努斯教授研究了傳統的銀行業務模式,發現其中有一些很大的問題,比如:傳統的銀行與信貸公司通常要求全額還款;在貸款到期時拿出一大筆現金,通常會使貸款人心理上很難受,他們就盡可能地拖延還款,於是,在拖延的過程中,貸款數額越滾越大。最終,他們決定根本不還這筆錢了。如此長期而全額償還的貸款,也使得借貸雙方對早期出現的一些問題不予理會;他們不是在問題出現時解決它們,而是希望隨著貸款到期,那些問題會自行消失。鑒於此,尤努斯教授在建立格萊珉銀行的還款模式時,與傳統銀行背道而馳:創立了每周還款模式,每周借貸人只需償還非常小數額的貸款,在日積月累中,就會不知不覺完成還款。這種還款模式現在看來比較平常,但在三十年前的孟加拉,這的確是一個創舉。筆者認為,也正是由於這種還款模式的制定,才保證了格萊珉銀行的高還貸率。
其次,在格萊珉銀行的發展過程中,為了保證赤貧人群的還貸信心,尤努斯教授和他的同事們還創制了一整套發放和收回貸款的機制:他們要求每個申請人都加入一個由相同經濟與社會背景、具有相似目的的人組成的小組,而格萊珉銀行則建立起一些激勵機制,鼓勵那些貸款者在各自的營生中互相幫助取得成功。「小組成員的身份不僅建立起相互的支持和保護,還舒緩了單個成員不穩定的行為方式,使每一個貸款人在這一過程中更為可靠。來自平等夥伴之間的微妙而更直接的壓力,使每一個組員時時與貸款項目的大目標保持一致;小組內與小組之間的競爭意識也激勵著每一個成員都要有所作為。將初始監管的任務移交給小組,不僅減少了銀行的工作,還增強了每個貸款人的自立能力。由於每一組員的貸款請求都要由小組批准,小組就為每一筆貸款擔負起了道義上的責任。當小組的任何成員遇到麻煩時,小組其他成員通常都會來幫助。」舉例來說,一個人想要得到貸款,就必須整個小組先行通過,然後才能申請;如果小組中有一名組員的貸款不能按時地償還,那麼其他組員也就不能再次得到貸款。所以,小組中的每一個人都要在保證自己合理利用並努力償還貸款的同時,幫助和鼓勵或監督其他組員合理利用貸款並不斷努力償還,這樣他們才有共同的機會和希望。
事實上,要組建一個這樣的小組對普通孟加拉人,尤其是孟加拉婦女來說並不容易。他們必須自己找夥伴,做工作,並且只有全員通過格萊美銀行的面試後,才能得到貸款。一個小組要得到格萊珉銀行的認同或認證,可能花幾天時間,也可能要花上幾個月時間。為了得到認同,這個貸款小組的所有五個成員都必須到銀行去,至少要接受七天有關格萊珉銀行政策的培訓,並要通過由一名高級銀行主管主持的口試,表明他們理解了這些政策。而且,每個組員必須單獨接受考試。對此,尤努斯教授認為:「由小組與考試造成的壓力,有助於確保只有那些真正有需要,而且對此十分嚴肅的人,才能夠真的成為格萊珉的成員。那些日子還過得去的人們,通常會覺得那些麻煩不值得。即便認為值得去做,他們也通不過我們的測試,還是會被迫離開小組的。在我們的小額貸款規劃中,我們只需要有勇氣、有抱負的先行者。他們才是能夠成功的人。」
第三,格萊珉銀行不僅提供小額貸款,而且也鼓勵小額存款,這些存款可以在窮人們遇到困難或是尋找其他創收項目時應急。格萊珉銀行要求貸款者將所貸款項的5%存入小組基金,這是小組成員們的共同存款,只要滿足兩個條件(1、其他組員對其申請的數額與用途表示贊同;2、那筆貸款不能超過小組基金總額的一半),任何小組成員都可以從這筆小組基金中得到一筆無息貸款。「在每年數以千計的案例中,小組基金為組員提供的貸款使人們免於季節性的營養不良,得以付醫葯費、學費,為受到自然災害影響的營生重新提供資本,使人們能夠節儉而體面地安葬親人。」
孟加拉國「鄉村銀行」模式,創造了資金回收率100%的奇跡。是國際上公認的、最成功的信貸扶貧模式之一。它以其扶貧面廣、扶貧效果顯著,且銀行自身按市場機制運作,持續發展,顯示出極強的生命力,目前全球有59國家正在復制,而且,既有發達國家,又有發展中國家:
非洲(22):布吉納法索、中非共和國、查德、埃及、衣索比亞、迦納、肯亞、賴索托、馬里、馬拉維、茅利塔尼亞、摩洛哥、奈及利亞、獅子山、索馬里、南非、蘇丹、坦尚尼亞、多哥、烏干達、桑給巴爾、辛巴威 亞洲(16):阿富汗、孟加拉國、不丹、柬埔寨、中國、斐濟、印度尼西亞、吉爾吉斯坦、尼泊爾、巴基斯坦、菲律賓、黎巴嫩、馬來西亞、斯里蘭卡、越南、印度 澳洲(1):巴布亞紐幾內亞 美洲(15):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加拿大、智利、哥倫比亞、多米尼加、厄瓜多、薩爾瓦多、瓜地馬拉、蓋亞那、牙買加、墨西哥、秘魯、美國 歐洲(5):阿爾巴尼亞、法國、荷蘭、挪威、波蘭. 摘自: http://ke..com/view/1263492.htm 網路:格萊珉銀行有更詳細的相關內容。

B. 中國所援助過的國家

1、朝鮮

1960年,中國供應朝鮮10萬錠的棉紡設備,並供應其他項目。

1961年,中國援外支出接近償還外債的支出。

1962年以後援外更超過了償債。

1958年至1963年,這個中國最困難的時段, 中國以無息貸款方式為朝鮮承擔了紡織廠、軸承廠、糖廠、熱工儀表廠、繼電器廠、電子管廠、無線電零件廠等29個成套項目。

2、蒙古

1956年,中國開始向蒙古提供經濟技術援助,中蒙兩國簽訂經濟和技術援助協定,中國無償援助蒙古1.5億元人民幣。

1958年和1960年又向蒙古提供兩筆長期低息貸款,由於蒙古缺乏技術力量,援助項目都採取「交鑰匙」方式, 即中國包攬一切, 全部建成後把鑰匙交給蒙方就行了。

到1964年,共建了2座火力發電廠、毛紡織廠、玻璃廠、造紙廠、磚瓦廠、蔬菜農場、養雞場、醫院、療養院、6座橋梁等21個項目,中國不能製造蒙古提出的紡織廠設備,不惜動用緊缺的外匯到英國訂購。

3、阿爾巴尼亞

中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一直是在自己遭受封鎖、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提供的。 從1954年起,中國向阿提供經濟、軍事援助摺合人民幣100多億元,阿總人口才200萬,平均給每人達4000多元(當時中國人均年收入不到100元,有的地方農民干一天才8分錢)。

至1978年6月底,中國幫助阿興建了鋼鐵、化肥、制鹼、制酸、玻璃、銅加工、造紙、塑料、軍工等新的工業部門,增建了電力、煤炭、石油、機械、輕工紡織、建材等工業企業和通信、廣播、電視等設施,共計承擔了142個項目,其中建成的92個,基本建成和正在建設的23個。

為建設這些項目,中國先後派出近6000名專家,並為阿爾巴尼亞培養了幾千名技術骨幹。 中國援阿的化肥廠年產20萬噸,平均1公頃地400公斤,遠遠超過我國農村耕地使用的化肥數量;軍援項目之繁、數量之大,也遠超出阿實際需要。

60年代初,中國把蘇聯援助阿爾巴尼亞的項目全部包下來,援助規模不斷擴大,幾乎有求必應。 1960年底,正值中國最嚴重的災荒時期,卻還是緊急援助了阿爾巴尼亞5萬噸糧食。

中國援助阿爾巴尼亞急需的東西,甚至包括2100萬美元的自由外匯 。

中華人民共和國從1950年以來,致力於自身發展的同時,向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大洋洲和東歐等地區120多個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經濟和技術援助。



(2)印度無息貸款擴展閱讀:

中國對外援助主要有8種方式:成套項目、一般物資、技術合作、人力資源開發合作、援外醫療隊、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援外志願者和債務減免。

成套項目

成套項目援助是指中國通過提供無償援助和無息貸款等援助資金幫助受援國建設生產和民用領域的工程項目。

中方負責項目考察、勘察、設計和施工的全部或部分過程,提供全部或部分設備、建築材料,派遣工程技術人員組織和指導施工、安裝和試生產。項目竣工後,移交受援國使用。

成套項目是中國最主要的對外援助方式。從1954年開始,中國利用成套項目援助方式為越南、朝鮮兩國修復被戰爭破壞的鐵路、公路、港口、橋梁和市政交通等設施,並援建一批基礎工業,為兩國戰後重建和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此後,成套項目建設的規模和范圍不斷擴大,在對外援助支出中一直佔有較大比例。目前,成套項目援助占對外援助財政支出的40%左右。

截至2009年底,中國共幫助發展中國家建成2000多個與當地民眾生產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各類成套項目,涉及工業、農業、文教、衛生、通訊、電力、能源、交通等多個領域。

一般物資

一般物資援助是指中國在援助資金項下,向受援國提供所需生產生活物資、技術性產品或單項設備,並承擔必要的配套技術服務。

中國對外援助最早是從提供一般物資開始的。20世紀50、60年代,中國在國內物資十分短缺的情況下,為支持廣大亞非國家爭取民族解放和發展民族經濟,向上述國家提供了大量生產和生活物資。

除單項提供援外物資外,中國還配合成套項目建設提供各種配套設備和物資。中國始終將國內生產的質量最好的產品作為援助物資,提供的物資涉及機械設備、醫療設備、檢測設備、交通運輸工具、辦公用品、食品、葯品等眾多領域。

這些物資滿足了受援國生產生活急需,其中一些設備如民用飛機、機車、集裝箱檢測設備等,還促進了受援國裝備能力的提高和產業的發展。

技術合作

技術合作是指由中國派遣專家,對已建成成套項目後續生產、運營或維護提供技術指導,就地培訓受援國的管理和技術人員。

幫助發展中國家為發展生產而進行試種、試養、試制,傳授中國農業和傳統手工藝技術;幫助發展中國家完成某一項專業考察、勘探、規劃、研究、咨詢等。

技術合作是中國幫助受援國增強自主發展能力的重要合作方式。技術合作涉及領域廣泛,包括工業生產和管理,農業種植養殖,編織、刺綉等手工業生產,文化教育,體育訓練,醫療衛生,沼氣、小水電等清潔能源開發,地質普查勘探、經濟規劃等。

技術合作期限一般為1年至2年,必要時應對方要求,可以延長。

人力資源開發合作

人力資源開發合作是指中國通過多雙邊渠道為發展中國家舉辦各種形式的政府官員研修、學歷學位教育、專業技術培訓以及其他人員交流項目。

中國從1953年開始實施人力資源開發合作項目。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中國接收了大量來自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古巴、埃及等國的實習生來華學習,涉及農林、水利、輕工、紡織、交通、衛生等20多個行業。

自1981年起,中國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合作,為發展中國家在華舉辦了多個領域的實用技術培訓班。

自1998年起,中國政府開始舉辦官員研修班,培訓的部門、領域和規模迅速擴大。

截至2009年底,中國為發展中國家在華舉辦各類培訓班4000多期,培訓人員12萬人次,包括實習生、管理和技術人員以及官員。培訓內容涵蓋經濟、外交、農業、醫療衛生和環保等20多個領域。

目前,每年在華培訓發展中國家人員約1萬名左右。此外,中國還通過技術合作等方式為受援國就地培訓了大量管理和技術人員。

援外醫療隊

援外醫療隊是指中國向受援國派出醫務人員團隊,並無償提供部分醫療設備和葯品,在受援國進行定點或巡迴醫療服務。

1963年,中國向阿爾及利亞派出第一支醫療隊。截至目前,中國已向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69個國家派遣了援外醫療隊。

援外醫療隊一般工作在受援國缺醫少葯的落後地區,條件十分艱苦。援外醫療隊員治癒了大量常見病、多發病,並採用針灸、推拿以及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法診治了不少疑難重症,挽救了許多垂危病人的生命。

援外醫療隊員還向當地醫務人員傳授醫療技術,促進了當地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援外醫療隊員以精湛的醫術、良好的醫德醫風和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全力為受援國人民服務,贏得了受援國政府和人民的尊重和贊揚。

截至2009年底,中國累計對外派遣21000多名援外醫療隊員,經中國醫生診治的受援國患者達2.6億人次。2009年,有60支援外醫療隊,共1324名醫療隊員,分別在57個發展中國家的130個醫療機構提供醫療服務。

緊急人道主義援助

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是指中國在有關國家和地區遭受各種嚴重自然災害或人道主義災難的情況下,主動或應受災國要求提供緊急救援物資、現匯或派出救援人員,以減輕災區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幫助受災國應對災害造成的困難局面。

多年來,中國積極參與對外緊急救援行動,並在國際緊急人道主義救援事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為使救援行動更加快速有效,中國政府於2004年9月正式建立人道主義緊急救災援助應急機制。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嘯發生後,中國開展了對外援助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緊急救援行動,向受災國提供各種援助共計7億多元人民幣。

近5年來,中國政府累計開展緊急援助近200次,主要包括向東南亞國家提供防治禽流感緊急技術援助;就幾內亞比索蝗災和霍亂,厄瓜多登革熱,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伊朗、巴基斯坦、海地、智利地震,馬達加斯加颶風,緬甸、古巴熱帶風暴,巴基斯坦洪災等提供物資或現匯緊急援助。

向朝鮮、孟加拉國、尼泊爾、阿富汗、蒲隆地、賴索托、辛巴威、莫三比克等國提供緊急糧食援助。

援外志願者

援外志願者是指中國選派志願人員到其他發展中國家,在教育、醫療衛生和其他社會發展領域為當地民眾提供服務。目前,中國派出的志願者主要有援外青年志願者和漢語教師志願者。

2002年5月,中國首次派遣5名青年志願者赴寮國,在教育和醫療衛生領域開展了為期半年的志願服務。

截至2009年底,中國向泰國、衣索比亞、寮國、緬甸、塞席爾、賴比瑞亞、蓋亞那等19個發展中國家共派遣405名援外青年志願者,服務范圍涉及漢語教學、中醫治療、農業科技推廣、體育訓練、計算機培訓、國際救援等領域。

其中,向衣索比亞、蓋亞那等多個國家實現連續派遣。2003年,中國開始對外派遣漢語教師志願者。截至2009年底,向全球70多個國家派遣漢語教師志願者共計7590人次。

債務減免

債務減免是指中國免除部分發展中國家對華到期政府債務。對於受援國對華政府債務,中國政府從不施加還款壓力。

在受援國償還到期無息貸款遇到困難時,中國政府一向採取靈活的處理方式,通過雙邊協商延長還款期限。為進一步減輕經濟困難國家的債務負擔。

中國政府在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第一屆部長級會議、2005年聯合國發展籌資高級別會議、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2008年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2009年中非合作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和2010年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上。

先後6次宣布免除與中國有外交關系的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對華到期無息貸款債務。截至2009年底,中國與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50個國家簽署免債議定書,免除到期債務380筆,金額達255.8億元人民幣。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的對外援助-中國網


C. 印度為什麼選日本不選中國高鐵

1,日本是下了血本虧錢賣的高鐵,日本向印度提供了巨額的無息貸款。

2,印度這個國家外債累累,並且信用不佳,比如趁俄羅斯盧布貶值,坑了俄羅斯一把。

3,洞朗危機很明了了,印度是中國潛在最大威脅,中國沒必要虧本給印度建設。

4,以前常說中國豆腐渣工程記得吧?印度在這方便已經爐火純青,在印度做基建,成本超支,工期拖延,事故頻發是可以預見的,等好幾十年後建好了,那時候一萬塊還值一塊萬嗎?貸款的錢縮水50%怎麼辦?

D. 求伊斯蘭教義有關經濟方面的條款。比如:伊斯蘭銀行不收取也不支付利息。

伊斯蘭銀行(a1-Bank al-Islami)現代部分阿拉伯、伊斯蘭國家依據《古蘭經》禁止利息的原則在國內建立的金融信貸機構的統稱。亦稱「伊斯蘭銀行運動」。它是第三世界的伊斯蘭國家為在國際社會中獲得經濟上、金融上的獨立自主,調動國內的經濟力量,促進民族金融業的成長,為發展民族經濟和文化教育事業而建立的新的金融體制。按照《古蘭經》和伊斯蘭教法規定,利息屬不合法的收入,必須禁止。故此類銀行的信貸不計利息,即貸款不收利息,存款不付利息。其資金來源主要靠客戶存款、政府無息貸款。大多為國家所辦的金融機構,少量為私人金融機構。伊斯蘭銀行的金融信貸活動一般採取4種方式:(1)參予股份制。銀行向借方的發展項目提供貸款時,以股份的形式投入,雙方按協議分配利潤。(2)盈虧分攤制。銀行與顧客(即存款者和借貸者)結為夥伴關系,雙方按照協議共同分擔經營的虧損或參加利潤的分配。(3)加價制。銀行在資助貿易時,從標高價格中獲取收入。當客戶申請貸款購買某種貨物時,雙方達成協議,由銀行出資購買,在到期償還貸款時,銀行收取高於原先物品的價格,其中的差額就是銀行收益。(4)手續費制。凡匯款、信用證、中長期貸款、外貿貸款等均按款額和期限,由銀行收取2~4%的手續費,用以支付銀行的管理費和通貨膨漲的差額。為了鼓勵擴大存款,對存款人可按銀行經營的情況和存款額的多少,參加利潤分成、獲得存款獎金和貨幣的保值金,並在申請貸款、使用支票等方面給予優待。
伊斯蘭銀行出現於20世紀50年代末。最早在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的穆斯林中開始出現一種沒有利息金融往來,客戶與銀行分攤盈虧的銀行機構,很快傳到阿拉伯世界。1963年埃及出現了第一家無息銀行:米特賈姆斯儲蓄銀行。但當時這類銀行資金少,規模小,僅屬於實驗性質。1975年以後,伊斯蘭銀行在各地大規模興起。中東地區著名的阿聯酋迪拜伊斯蘭銀行、沙烏地阿拉伯的伊斯蘭開發銀行、埃及和蘇丹的費薩爾伊斯蘭銀行、科威特的金融社等一批擁有大量資金的伊斯蘭銀行在70年代中期先後建立起來。至今幾乎所有的伊斯蘭國家都建立了某種形式的伊斯蘭銀行。中東地區是伊斯蘭銀行運動的中心,在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汶萊、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和盂加拉國,非洲的喀麥隆、奈及利亞等國都出現了伊斯蘭銀行。此外,在歐洲的盧森堡、瑞士、丹麥和英國也設有伊斯蘭金融機構,進入國際金融市場。為了加強和促進現有各國伊斯蘭銀行的合作和協調,1981年成立了「伊斯蘭銀行國際聯盟」,總部設在埃及開羅市郊的米斯爾·賈底達。1983年該組織在塞普勒斯開辦了一所「國際伊斯蘭銀行學院」,為各國培養合格的專業人員。(楊克禮)

E. 中國幫助過哪些國家

中國幫助過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古巴、埃及、阿爾及利亞等國。

1、1950年,中國開始向朝鮮和越南兩國提供物資援助,從此開啟了中國對外援助的序幕。1955年萬隆亞非會議後,隨著對外關系的發展,中國對外援助范圍從社會主義國家擴展到其他發展中國家。1956年,中國開始向非洲國家提供援助。

1964年,中國政府宣布以平等互利、不附帶條件為核心的對外經濟技術援助八項原則,確立了中國開展對外援助的基本方針。

1971年10月,在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支持下,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國同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建立了經濟和技術合作關系,並援建了坦贊鐵路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

2、中國從1953年開始實施人力資源開發合作項目。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中國接收了大量來自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古巴、埃及等國的實習生來華學習,涉及農林、水利、輕工、紡織、交通、衛生等20多個行業。

自1981年起,中國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合作,為發展中國家在華舉辦了多個領域的實用技術培訓班。自1998年起,中國政府開始舉辦官員研修班,培訓的部門、領域和規模迅速擴大。

截至2009年底,中國為發展中國家在華舉辦各類培訓班4000多期,培訓人員12萬人次,包括實習生、管理和技術人員以及官員。培訓內容涵蓋經濟、外交、農業、醫療衛生和環保等20多個領域。目前,每年在華培訓發展中國家人員約1萬名左右。

此外,中國還通過技術合作等方式為受援國就地培訓了大量管理和技術人員。

3、1963年,中國向阿爾及利亞派出第一支醫療隊。截至目前,中國已向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69個國家派遣了援外醫療隊。

援外醫療隊一般工作在受援國缺醫少葯的落後地區,條件十分艱苦。援外醫療隊員治癒了大量常見病、多發病,並採用針灸、推拿以及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法診治了不少疑難重症,挽救了許多垂危病人的生命。援外醫療隊員還向當地醫務人員傳授醫療技術,促進了當地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

援外醫療隊員以精湛的醫術、良好的醫德醫風和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全力為受援國人民服務,贏得了受援國政府和人民的尊重和贊揚。

截至2009年底,中國累計對外派遣21000多名援外醫療隊員,經中國醫生診治的受援國患者達2.6億人次。2009年,有60支援外醫療隊,共1324名醫療隊員,分別在57個發展中國家的130個醫療機構提供醫療服務。

4、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嘯發生後,中國開展了對外援助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緊急救援行動,向受災國提供各種援助共計7億多元人民幣。

近5年來,中國政府累計開展緊急援助近200次,主要包括向東南亞國家提供防治禽流感緊急技術援助;就幾內亞比索蝗災和霍亂,厄瓜多登革熱,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伊朗、巴基斯坦、海地、智利地震,馬達加斯加颶風,緬甸、古巴熱帶風暴,巴基斯坦洪災等提供物資或現匯緊急援助;

向朝鮮、孟加拉國、尼泊爾、阿富汗、蒲隆地、賴索托、辛巴威、莫三比克等國提供緊急糧食援助。

5、2002年5月,中國首次派遣5名青年志願者赴寮國,在教育和醫療衛生領域開展了為期半年的志願服務。

截至2009年底,中國向泰國、衣索比亞、寮國、緬甸、塞席爾、賴比瑞亞、蓋亞那等19個發展中國家共派遣405名援外青年志願者,服務范圍涉及漢語教學、中醫治療、農業科技推廣、體育訓練、計算機培訓、國際救援等領域。

其中,向衣索比亞、蓋亞那等多個國家實現連續派遣。2003年,中國開始對外派遣漢語教師志願者。截至2009年底,向全球70多個國家派遣漢語教師志願者共計7590人次。

(5)印度無息貸款擴展閱讀:

中國對外援助政策:

1、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中國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尊重各受援國自主選擇發展道路和模式的權利,相信各國能夠探索出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絕不把提供援助作為干涉他國內政、謀求政治特權的手段。

2、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平等互利、共同發展。中國堅持把對外援助視為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相互幫助,注意實際效果,照顧對方利益,通過開展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技術合作,著力促進雙邊友好關系和互利共贏。

3、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在援助規模和方式上,中國從自身國情出發,依據國力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注重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最大限度地結合受援國的實際需要。

4、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中國對外援助順應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注重總結經驗,創新對外援助方式,及時調整改革管理機制,不斷提高對外援助工作水平。

F. IBRD是一個什麼樣的經濟組織有多少個成員國

世界銀行集團(The World Bank Group)共包括五個成員組織:國際復興開發銀行(The 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國際開發協會(The International Develpment Association)、國際金融公司(The International Finance Cooperation)、解決投資爭端國際中心 (The Internaonal Centre for The Settlement of Investment D ipute)和多邊投資擔保機構(The Multilateral Investment Agency)。

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主要向發展中國家 提供中、長期貸款,貸款利率低於市場利率;

國際開發協會專門向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提供長期無息貸款;

國際金融公司則負責向發展中國家的私營部門提供貸款或直接參股投資。

這三個組織均為金融性機構,具體任務雖不盡相同,但其最終目的都是通過向成員國中的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援助來幫助這些國家提高生產率以促進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多邊投資擔保機構是一個非金融性機構,旨在幫助發展中國家的成員國創造一個良好的軟投資環境,以更有效地吸引外資來促進本國經濟發展,其主要業務是為在發展中國家的外國投資者提供非商業性風險擔保和投資促進性咨詢服務。

解決投資爭端國際中心也是一個非金融性機構,主要是通過調解和仲裁,為各國政府和外國投資者之間解決爭端提供方便,以鼓勵更多的國際投資流向發展中成員國

世界銀行貸款業務概述

世界銀行的貸款按其用途及其與投資和組織機構的聯系,可大致劃分為如下幾種類型:

1.特定投資貸款,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項目貸款。

2.部門貸款。部門貸款通常又可以劃分為:
(1) 部門投資貸款;
(2) 中間金融機構貸款,這實際上是一種通過中間金融機構進行轉貸的項目貸款;
(3) 部門(政策)調整貸款。

3.結構調整貸款。

4.技術援助貸款。

5.緊急復興貸款。

上述分類中的特定投資貸款以及部門貸款中的中間金融機構貸款,屬於人們通常所說的項目貸款,而其餘幾類貸款則基本上屬於非項目貸款。

項目貸款,也就是直接投資到具體建設項目上的貸款。在世界銀行所有這些種類的貸款中,最主要的,即比例和業務量最大、影響和作用也最大的貸款形式,就是項目貸款。

項目貸款所共有的特點,如貸款期限長 (硬貸款期限20年,軟貸款期限35-40年)、利率條件比較優惠(硬貸款實行每半年變動一次的浮動利率,按世界銀行籌款成本加上0.5%的利差計算,軟貸款只收0.75%的手續費)、貸款的風險由借款國承擔外,針對具體的項目,還具有其他以下特點有:

1.貸款項目的准備時間比較長(約需1-2年的時間)。世界銀行對每一個使用其項目貸款的項目,均需要從技術上和經濟上進行全面而詳細的調查與評估,以確定該項目在借款國經濟發展中的優先性與可行性。

2.世界銀行對一個項目提供貸款的數額根據該項目所需的外匯資金或項目總投資額的50%來確定。一般情況下,世界銀行只提供項目所需的外匯資金,其比例約占項目總投資的35-50%,個別的可達到75%。

3.手續嚴密,管理嚴格。世界銀行提供項目貸款,從項目的最初提出和准備開始直至貸款用完,項目建設完成,需要經歷一個完整的周期,在這一復雜而 漫長的過程中,世界銀行和項目單位均需投入大量的人力進行工程建設、資金撥付、招標采購、監督檢查等管理活動,但貸款的投入與項目的建設卻也因此而收到較好的成效。

4.資金使用上實行報帳制或先發生後支付制。世界銀行在提供每一筆項目貸款時,不是一次把貸款資金全部發放給借款國,而是在簽訂貸款協定後,將貸款作為承諾額記在借款國名下,然後隨著項目建設的進度,由借款國逐次申請提取,由世界銀行審核後直接支付給供貨商或承包商,或支付給借款國以償還其已墊支的項目資金,直至項目竣工。所以,一般一個項目貸款的提款支付,要持續5至7年,短的也要4年左右。在此期間,對已承諾尚未提取的貸款,世界銀行要收取一定的承諾費。

5.使用世界銀行貸款的項目,其設備采購、土建工程和建設、咨詢專家的聘請等,要按照世界銀行的有關采購指南,使用國際競爭性招標及其他有關規定程序進行。

6.世界銀行的項目貸款不僅僅只為項目提供建設資金,它同時還幫助借款國引進先進的技術,並通過提供咨詢和培訓等,幫助改善項目和機構管理。

世界銀行貸款的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實際上也是世界銀行貸款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即貸款必須用來促進借款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其貸款投向,應當是一國國民經濟中最優先考慮和發展的部門。根據這一宗旨和原則,世界銀行的項目貸款主要集中於基礎設施(能源、交通)、農業、社會發展(教育、衛生等)以及工業開發等部門。世界銀行通過向這些部門的具體投資目標提供一筆筆貸款,也就形成了一個個具體的貸款項目。

所謂項目,一般是指通過投資活動能夠形成某種固定資產或設施並在這種固定資產或設施形成後能產生效益的某個固定的投資目標或范圍,或者說是為實現某個能產生社會和經濟效益的目標所進行的投資活動。而世界銀行貸款項目,就是指將世界銀行貸款資金與國內資金結合使用進行投資的某一固定的投資目標。

世界銀行每一筆項目貸款的發放,都要經歷一個完整而較為復雜的程序,都要經歷一個從開始到結束的周期性過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項目周期。世界銀行的貸款項目周期,包括6個階段:即項目的選定(或稱鑒定)、項目的准備、項目的評估、項目談判、項目執行與監督、項目的總結評價。每一階段都導致下一階段的產生,並為下一階段奠定基礎,而下一階段又都與上一階段緊密相連,深化上一階段的工作,補充上一階段的不足,最後一個階段又產生了對新項目的探討和設想,並進而為選定新的項目提供借鑒與信息。這樣,項目的周期形成一個完整的循環圈,周而復始。

國際復興開發銀行成員國
國際復興開發銀行
成員國 加入日期
阿富汗 1955年7月14日
阿爾巴尼亞 1991年10月 15日
阿爾及利亞 1963年9月 26日
安哥拉 1989年9月 19日
安地卡及巴布達 1983年9月 22日
阿根廷 1956年9月 20日
亞美尼亞 1992年9月 16日
澳大利亞 1947年8月 5日
奧地利 1948年8月 27日
亞塞拜然 1992年9月 18日
巴哈馬 1973年8月 21日
巴林 1972年9月 15日
孟加拉國 1972年8月 17日
巴貝多 1974年9月 12日
白俄羅斯 1992年7月 10日
比利時 1945年12月 27日
貝里斯 1982年3月 19日
貝南 1963年7月 10日
不丹 1981年9月 28日
玻利維亞 1945年12月 27日
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 1993年2月 25日
波札那 1968年7月 24日
巴西 1946年1月 14日
汶萊達魯薩蘭國 1995年10月 10日
保加利亞 1990年9月 25日
布吉納法索 1963年5月 2日
蒲隆地 1963年9月 28日
柬埔寨 1970年7月 22日
喀麥隆 1963年7月 10日
加拿大 1945年12月 27日
維德角 1978年11月 20日
中非共和國 1963年7月 10日
查德 1963年7月 10日
智利 1945年12月 31日
中國 1945年12月 27日
哥倫比亞 1946年12月 24日
葛摩 1976年10月 28日
剛果民主共和國 1963年9月 28日
剛果共和國 1063年7月 10日
哥斯大黎加 1946年1月 8日
象牙海岸 1963年3月 11日
克羅埃西亞 1993年2月 25日
塞普勒斯 1961年12月 21日
捷克共和國 1993年1月 1日
丹麥 1946年3月 30日
吉布地 1980年10月 1日
多米尼加 1980年9月 29日
多明尼加 1945年12月 28日
東帝汶 2002年7月 23日
厄瓜多 1945年12月 28日
埃及 1945年12月 27日
薩爾瓦多 1946年3月 14日
赤道幾內亞 1970年7月 1日
厄利垂亞 1994年7月 6日
愛沙尼亞 1992年6月 23日
衣索比亞 1945年12月 27日
斐濟 1971年5月 28日
芬蘭 1948年1月 14日
法國 1945年12月 27日
加彭 1963年9月 10日
甘比亞 1967年10月 18日
喬治亞 1992年8月 7日
德國 1952年8月 14日
迦納 1957年9月 20日
希臘 1945年12月 27日
格瑞那達 1975年8月 27日
瓜地馬拉 1945年12月 28日
幾內亞 1963年9月 28日
幾內亞比索 1977年3月 24日
蓋亞那 1966年9月 26日
海地 1953年9月 8日
宏都拉斯 1945年12月 27日
匈牙利 1982年7月 7日
冰島 1945年12月 27日
印度 1945年12月 27日
印度尼西亞 1954年4月 15日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1945年12月 29日
伊拉克 1945年12月 27日
愛爾蘭 1957年8月 8日
以色列 1954年7月 12日
義大利 1947年3月 27日
牙買加 1963年2月 21日
日本 1952年8月 13日
約旦 1952年8月 29日
哈薩克 1992年7月 23日
肯亞 1964年2月 3日
吉里巴斯 1986年9月 29日
韓國 1955年8月 26日
科威特 1962年9月 13日
吉爾吉斯共和國 1992年9月 18日
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 1961年7月 5日
拉脫維亞 1992年8月 11日
黎巴嫩 1947年4月 14日
賴索托 1968年7月 25日
賴比瑞亞 1962年3月 28日
利比亞 1958年9月 17日
立陶宛 1992年7月 6日
盧森堡 1945年12月 27日
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 1993年2月 25日
馬達加斯加 1963年9月 25日
馬拉維 1965年7月 19日
馬來西亞 1958年3月 7日
馬爾地夫 1978年1月 13日
馬里 1963年9月 27日
馬爾他 1983年9月 26日
馬紹爾群島 1992年5月 21日
茅利塔尼亞 1963年9月 10日
模里西斯 1968年9月 23日
墨西哥 1945年12月 31日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1993年6月 24日
摩爾多瓦 1992年8月 12日
蒙古 1991年2月 14日
摩洛哥 1958年4月 25日
莫三比克 1984年9月 24日
緬甸 1952年1月 3日
納米比亞 1990年9月 25日
尼泊爾 1961年9月 6日
荷蘭 1945年12月 27日
紐西蘭 1961年8月 31日
尼加拉瓜 1946年3月 14日
尼日 1963年4月 24日
奈及利亞 1961年3月 30日
挪威 1945年12月 27日
阿曼 1971年12月 23日
巴基斯坦 1950年7月 11日
帛琉 1997年12月 16日
巴拿馬 1946年3月 14日
巴布亞紐幾內亞 1975年10月 9日
巴拉圭 1945年12月 28日
秘魯 1945年12月 31日
菲律賓 1945年12月 27日
波蘭 1946年1月 10日
葡萄牙 1961年3月 29日
卡達 1972年9月 25日
羅馬尼亞 1972年12月 15日
俄羅斯 1992年6月 16日
盧安達 1963年9月 30日
薩摩亞 1974年6月 28日
聖馬利諾 2000年9月 21日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1977年9月 30日
沙烏地阿拉伯 1957年8月 26日
塞內加爾 1962年8月 31日
塞席爾 1980年9月 29日
獅子山 1962年9月 10日
新加坡 1966年8月 3日
斯洛伐克共和國 1993年1月 1日
斯洛維尼亞 1993年2月 25日
索羅門群島 1978年9月 22日
索馬里 1962年8月 31日
南非 1945年12月 27日
西班牙 1958年9月 15日
斯里蘭卡 1950年8月 29日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1984年8月 15日
聖露西亞 1980年6月 27日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1982年8月 31日
蘇丹 1957年9月 5日
蘇利南 1978年6月 27日
史瓦濟蘭 1969年9月 22日
瑞典 1951年8月 31日
瑞士 1992年5月 29日
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 1947年4月 10日
塔吉克 1993年6月 4日
坦尚尼亞 1962年9月 10日
泰國 1949年5月 3日
多哥 1962年8月 1日
湯加 1985年9月 13日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1963年9月 16日
突尼西亞 1958年4月 14日
土耳其 1947年3月 11日
土庫曼 1992年9月 22日
烏干達 1963年9月 27日
烏克蘭 1992年9月 3日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1972年9月 22日
英國 1945年12月 27日
美國 1945年12月 27日
烏拉圭 1946年3月 11日
烏茲別克 1992年9月 21日
萬那杜 1981年9月 28日
委內瑞拉 1946年12月 30日
越南 1956年9月 21日
葉門共和國 1969年10月 3日
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 1993年2月 25日
尚比亞 1965年9月 23日
辛巴威 1980年9月 29日
184個

G. 世界各國校園貸款有什麼區別

近期,互聯網金融涉及校園貸、現金貸等惡性事件層出不窮,債務嚴重者甚至造成大學生自殺,這一領域的泥沙俱下引發各界關注。

辛苦一番考上大學,大學生群體迎來人生自由綻放的時光。學費和生活費逐一亮相,商場各色消費品牌令人炫目,假期旅遊和海外交流項目輪番上陣,你掏出銀行卡正准備為大學生活買單,卻發現「余額不足」的提示分外扎眼。缺乏定期經濟收入,卻要承擔不小的經濟支出,大學生群體只有把目光投向外界金融服務和援助,校園貸、現金貸也就應運而生。

新加坡的校園貸主要靠政府提供的學費貸款和部分商業銀行的學費貸款,其中有些貸款項目在學習期間並不需要學生上繳利息,如星展銀行(新加坡最大的商營銀行)學習貸款和華僑銀行的弗蘭克學習貸款。一個普通的新加坡大學生基本可以完成90%的還款任務。為了保護學生的經濟權益,也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商業銀行會採取還款自動扣除的方式防止學生錯過還款時間。此外,銀行還會推出與校園貸相關聯的貸款以進一步減少與學業相關的開支。

新加坡教育部聯合高校和學院為符合條件的本國在校全日制學生提供學院學習貸款,新加坡國立大學學習貸款的范圍可以覆蓋所有本科生課程,並根據不同的需要提供幾種貸款方式。申請這些貸款必須提供一名本國擔保人,順利申請後可以享受最高5年的無息貸款和最長20年的可負擔利息貸款,並且可以同時享受教育部提供的學費補助。

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新加坡也出現了一批校園貸的「細流」:個人對個人(P2P)的貸款業務。MoolahsSense等新興P2P平台通過與大型商業銀行合作,提供針對學生的貸款業務,有利於學生通過點對點對接迅速獲得自己的貸款資金。除了申請校園貸款,學生還可以通過學院提供的暑期活動等形式獲得金融服務。

當然,家長們仍然被鼓勵提前為孩子准備上大學的費用,避免在可能日益增長的大學費用面前措手不及。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未雨綢繆,為孩子上大學而提前購買投資產品、有計劃地儲蓄等等。

H. 新加坡留學一年到底要花多少錢

新加坡留學一年到底要花多少錢?2021最新數據!

一、學費:

1.政府小學:每月800元新幣左右,一學年約9600元新幣(約人民幣48000元)

2.政府中學:每月700元新幣左右,一學年約8400元新幣(約人民幣42000元)

3.大學英文預科:每個月1000元新幣左右,通常根據學生自身情況決定學習時常從2個月到最長12個月,總計2000-10000元新幣(約人民幣10000-50000元)

4.私立大學:平均每年費用在9000-2.4萬新幣左右(約人民幣4.5萬-12萬左右)

5.公立大學:平均每年費用在15000-23000萬新幣左右(約人民幣7.5萬-12萬左右)

二、住宿費用

新加坡的住宿費用總體來講大約一個月600-2000新幣,會根據你選擇的環境和房型而不同。

如果是郊區靠近地鐵站的組屋,每月租金單間600-800新幣不等;

如果是郊區公寓,單間1000-1300新幣不等,主人房就價格更高了。

市區的公寓單間,1500新幣的很正常,高的甚至要2000新幣。如果你要住超級豪華的房子,那價格上不封頂。

三、飲食費用

飲食費用個人差異會很大,如果你只吃學生食堂,吃飯也不點喝的,不炒菜,一天10新幣就差不多了,但如果你常常出去下館子,一天100新幣都不一定管的住。

四、交通費用

新加坡的交通非常方便,幾乎每300米就有一個公交站,地鐵也是四通八達,非常方便。

地鐵公交是聯合在一起按里程算錢的,來回一趟一般是3-4新幣,如果只是做公交系統,一個月60-70新幣就夠了。

希望能幫助到你,更多問題歡迎私信我們喔!

I. 歐美國家農村金融體系的優缺點

我就找到了這個
(二)「4+1」需求功能型的美國模式
美國是世界上農業最發達的國家,農村金融組織是從需求的角度來構建的。該模式由「4+1」即商業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系統、政府農貸機構、政策性農村金融和保險機構等組成。其主要特點是:
1.按照農業需要的合理分工設計惠農金融服務體系。該體系主要由四大部分組成:(1)商業銀行。美國聯邦儲備銀行規定,凡農業貸款占貸款總額的25%以上的商業銀行,可以在稅收方面享受優惠。(2)農村信用合作系統。它主要包括聯邦中期信貸銀行、合作社銀行、聯邦土地銀行,由農業信用管理局管理。(3)政府農貸機構,包括農民家計局、商業信貸公司、農村電氣化管理局三個機構。需要說明的是,農民家計局主要是對不能從商業銀行借到低利率的青年農民提供適合農業生產周期的借款,這是一種「無追索權貸款」。(4)政策性農村金融機構——小企業管理局,專門向不能從其他正常渠道獲得充足資金的小企業提供融資幫助。
2.政府為信用社提供持續的正向激勵措施。美國以法律形式規定對信用社的優惠政策:免徵各種稅賦;建立信用社存款保險;信用社不繳存款准備金;信用社可以參照市場利率自主決定存貸款利率。
3.多層次的保險提供了比較完備的農作物保險業務。美國農業保險運行主要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風險管理局),主要負責全國性險種條款的制定,風險的控制,向私營保險公司提供再保險支持等;第二層次為有經營農險資格的私營保險公司,它們與風險管理局簽訂協議,並承諾執行風險管理局的各項規定;第三層次為農作物保險的代理人和查勘核損人,美國農作物保險主要通過代理人銷售,他們負責具體業務的實施。
(三)「4+1」國家控制型的法國模式
法國是歐洲農業最發達的國家。在農業的發展過程中,法國農業信貸銀行、互助信貸聯合銀行、大眾銀行和法國土地信貸銀行等農業信貸機構及法國的農業保險(即「4+1」模式)都為農業發展做出了貢獻,其中貢獻最大的是法國農業信貸銀行系統。該模式的主要特點是:
1.農村金融體系屬於典型的國家控制型金融模式。目前,法國農村金融形成了由法國農業信貸銀行、互助信貸聯合銀行、大眾銀行和法國土地信貸銀行組成的農村金融體系。該體系是在政府的主導下建立並運行的,同時還要受到政府的管理和控制。因此,它屬於典型的國家控制型金融模式。
2.最大的農村金融機構採取「上官下民」的組織體系來構建。法國最大的農村金融機構農業信貸銀行系統是一個典型的半官半民性質的金融組織,由地方農業信貸互助銀行、地區(省)農業信貸互助銀行和中央農業信貸銀行三個層次組成。該體系是在民間信用合作組織基礎上由上而下逐步建立起來的。這種體制的優點是便於管理,合作金融機構的業務與國家政策結合得很緊,甚至可以說是為政府政策服務的。其缺點是各級信貸互助銀行獨立性較小,受政府幹預大,經營效益較差,國家財政補貼較大。
3.政府對農業保險進行必要的干預並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法國農民為保障自己的經濟安全,發起並設立了地方互助保險公司以應對火災、冰雹、牲畜死亡等農業生產經營風險。政府則負責對商業保險所無法承保的巨災風險(如農業自然災害)進行必要的干預。1980年以後,法國在大學和有關部門逐漸出現了專門從事農業風險科學研究的機構,政府投入巨資資助研究。
(四)「5+1」分類對口型的墨西哥模式
墨西哥支持農村發展的金融機構比較齊全,包括國家農業銀行、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國家外貿銀行、全國金融公司及農業保險機構(即「5+1」模式)。該模式的主要特點是:
1.將不同情況的農戶進行分類並安排相應的機構提供對口的金融服務。墨西哥根據農戶的不同情況,分別由不同的金融機構提供資金,如現代化大農場的資金由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國家外貿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具有一定的生產潛力的中等農場或農產的資金主要靠國家農業銀行提供優惠貸款;那些生產落後、不能獲得正常銀行貸款的貧困地區或貧困農戶主要靠政府通過專門的基金會提供的低息或無息貸款來發展生產、保障生活。
2.農業保險中政策保險與商業保險共存,國家提供一定的政策優惠。墨西哥農業保險公司的最初資本金由財政部提供。國家財政還提供該公司費用的25%以示支持,並對整個農業保險給予政策性免稅。墨西哥還有其他4家商業保險公司經營部分農業保險業務,該農險業務向國有農業保險公司分保,並可經墨西哥農業保險公司從政府獲得30%的保費補貼。農業保險的推廣實行自願原則。但是,對一些種植業、養殖業保險採取強制措施。
(五)「6+1」領頭銀行型的印度模式
印度農村金融體系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鮮明的多層次性,各金融機構之間既分工明確,又相互合作。這一金融體系構成了「6+1」領頭銀行型模式,即印度儲備銀行、印度商業銀行、農業信貸協會、地區農村銀行、土地發展銀行、國家農業農村開發銀行、存款保險和信貸保險公司。該模式的主要特點是:
1.用「領頭銀行」計劃的制度安排確保金融對農村地區的支持。在農村金融發展中,印度推行「領頭銀行」計劃,就是在一個地區,必須有一家領頭銀行負責該地區的發展開發工作,該銀行必須向國家規定的優先發展的行業(如農業)提供金融支持。
2.用法律的形式確保農村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印度政府在《印度儲備銀行法案》、《銀行國有化法案》、《地區農村銀行法案》等有關法律中,都對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設立機構網點提出了一定要求。如《銀行國有化法案》明確規定,商業銀行必須在農村設立一定數量的分支機構,將其放款的一定比例用於支持農業發展。印度儲備銀行規定,商業銀行在城市開設1家分支機構,必須同時在邊遠地區開設2~3家分支機構。在今天的印度,平均每2萬個農戶就有1家農村金融機構為之服務。
3.用中央銀行的特殊職能確保農村地區的信貸投放。印度儲備銀行確定了「優先發展行業貸款」制度,要求商業銀行必須將全部貸款的40%投向包括農業、中小企業、出口等國家優先發展行業,其中貸款的18%必須投向農業及農業相關產業。如果達不到規定比例,差額部分的資金以低於市場利率的資金價格存放到國家農業農村發展銀行,由該銀行對地區農村銀行進行再融資,也可購買印度農業農村發展銀行的債券。印度的農村金融體系建設解決了農民貸款難的問題。
4.印度的農業保險充分發揮了保險在分散農業經營中風險的重要作用。印度的農業保險實行自願保險與有條件的強制保險相結合的方式,即進行生產性貸款的那些農戶必須參加相關農業保險,其他的保險如牲畜保險,實行自願原則,由農戶根據自己的條件選擇是否參加。另外,印度最近開始開辦經濟作物保險,更多種類的農作物被納入農作物保險計劃。
二、國外農業發展金融支持的主要經驗及啟示
(一)選擇符合本國國情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各國根據各自的國情,因地制宜地設計了不同的金融支農發展模式。農業最發達的美國針對地廣人稀資源豐富國力富強的國情,從需求的角度設計「4+1」模式的金融服務體系,滿足農村市場的需要;日本根據人多地少資源匱乏經濟發達的國情,發揮團隊作用,以合作金融為依託設計「2+1」模式的金融服務體系,支持農村經濟的發展;墨西哥農村經濟存在二元結構,地區發展不平衡,由於公共信貸資金不足,將農戶進行分類並安排相應的機構(「5+1」模式)提供對口金融服務;印度根據人多地少經濟落後的國情,採用「6+1」領頭銀行模式扶持農業發展。
中國大陸具有東亞小農社會的典型特徵,工業化開展較遲,勞動力轉移速度較慢,農村存在大量的剩餘勞動力,商品經濟發育不足,農戶規模太小以及人多地少等現狀。在歐美,「村」的形式已經不存在了,中國絕大部分人口還住在村裡。城市化速度再快,在未來幾代人的時間里,這種局面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因此,我們不能照搬歐美模式,而應更多地借鑒日、印等東亞模式。
(二)用立法手段保障農村金融對農業發展的金融支持
早在19世紀,法國政府就頒布了《土地銀行法》,著手建立農業信貸體系,試圖通過建立農村金融制度來促進農業和農村的發展,幫助農民提高收入。美國根據《農業信貸法》建立了一個分工合理、相互配合的農村金融體系。日本也頒布了《農林漁業金融公庫法》等,而印度的立法規定得更具體、更具可操作性,如在《印度儲備銀行法案》等立法中明確規定商業銀行在城市開設1家分支機構,必須同時在邊遠地區開設2~3家分支機構;商業銀行必須將全部貸款的18%必須投向農業及農業相關產業。無論是美、日、法等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家,還是印度等發展中國家,都用立法手段規定農村金融機構對農業發展應承擔的責任。
(三)政府提供持續的正向激勵措施扶持農村金融機構
由於農業生產的弱質性,農業生產吸引資金的能力較弱,農村金融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政府對支持農業發展的金融機構採取持續的正向的激勵措施就成為一種普遍的做法。如美國對支持農業發展的金融機構實行稅收優惠、利率補貼等措施;日本政府向農協組合增撥財政資金;法國政府實行的優先支持、貼息政策;墨西哥實行的低息、無息貸款政策;印度對農村金融機構採取了利率補貼計劃,規定了商業銀行農村信貸的差別利率。這些措施的實行,既是對農業的支持,也是對支持農業發展的金融機構的激勵。
(四)農村金融機構提供寬松優惠的貸款條件支持農村經濟發展
農村金融是國家引導農業發展、農民致富、農村繁榮的重要制度安排,是農村擺脫貧困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政府有必要給予財政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以扶持它的發展。而農村金融機構在得到政府的扶持政策之後,又將優惠的信貸支持政策服務於農村領域。如美國商品信貸公司為支持農產品價格提供無追索權的貸款和補貼補償等;日本的農協系統不以盈利為目的、貸款不要擔保等;墨西哥對貧困地區或貧困農戶實行低息或無息貸款來發展生產、保障生活;印度的《地區農村銀行法案》明文規定,地區農村銀行經營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農村地區到目前為止所忽視的那部分人的特殊需要」。
(五)通過建立農業保險制度來降低農業經營風險
在農村金融體系中,無論是發達國家的美、法、日的「4+1」或「2+1」模式,還是發展中國家的墨、印的「5+1」或「6+1」模式,這個「廣就是農業保險,也就是說,各國都無一例外地建立了農業保險制度。這些國家的農業保險為農業發展的自然、經濟、社會三大風險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功能,是各國政府扶持農業的重要政策,並且通過法律為農業保險的發展提供保障。
三、我國農村金融體制的不足和缺陷
(一)不恰當的農村金融功能定位導致農村金融體系存在四大「短板」的金融抑制
「短板」之一:政策性銀行——農業發展銀行不為農戶發放貸款。長期以來,農業發展銀行只局限對糧、棉、油等收購企業發放收購貸款,而無權對農戶發放貸款,將本來具有政策性扶持的農戶貸款由企業性質的農村信用社承擔,政策性的農業發展銀行曾變成了純粹的「收購銀行」。現階段,農業發展銀行雖然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放貸款,但受其信貸資金來源的限制,支農作用不明顯。
「短板」之二:商業性銀行——農業銀行名不副實。現在的農業銀行在轉軌過程中過分追求商業性目標,特別是在實行股份制改造以後,效益最大化似乎變得天經地義,也更加有理由偏離「三農」方向。
「短板」之三:支農主力軍——農村信用社的支農貸款比例缺乏剛性約束。農村信用社雖然承擔著為「三農」服務的政策性職能,但這種職能只停留在彈性的倡導上,還沒有上升到剛性的約束。作為金融企業,逐利性更是一種內在的商業需要,當彈性的政策性金融職能與剛性的逐利性內在需求發生沖突時,信用社會毫無疑問地舍彈性職能而取剛性需要,最終導致信貸資金流向非農領域。
「短板」之四:「劣幣驅逐良幣」——非正規金融組織對正規金融機構具有擠出效應。在我國農村,非正規金融組織(劣幣)由於具有投向自由、借貸期限靈活、貸款手續簡便等特點,更容易為農產所接受。在正規金融組織(良幣)供給不足的情況下,它已經成為農戶借款的主體,也已經開始填補由正規金融留下的信貸市場空間。據農業部農村固定觀察點對2萬多農戶的調查,在2003年的農戶借款中,銀行信用社貸款佔32.7%,民間借貸佔65.9%,其他佔1.24%。這是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
(二)不合理的金融支農體系的網點收縮導致部分鄉村出現金融服務「盲區」
根據產權安排和收益沖銷理論(埃格特森,1990),金融機構將網點大幅減少,收縮了放貸許可權,已逐漸淡出農戶及農村中小企業貸款領域。如湖南省永州市農行營業網點在全市188個鄉鎮中設有機構的只佔34.6%;農村信用社也實行撤並,對1300多個農村信用代辦站進行撤銷,部分鄉村出現了金融服務盲區。在撤並的網點中,基本上屬於偏遠的農村和山區的機構,當地居民因無法得到便捷的存取款和結算服務而極為不滿。如安徽省石台縣橫渡鎮蘭關村曾是鄉政府所在地,由於撤鄉並鎮,信用社也跟著撤銷,當地居民辦理存、貸、匯業務要跑到15公里以外的鄉鎮,用卡業務則要到縣城辦理,加重了老百姓的經濟負擔和融資困難,為此先後發生兩次村民群體上訪事件。此類現象,並非個案,許多欠發達地區均有類似情況。而印度規定:商業銀行在城市開設1家分支機構,必須同時在邊遠地區開設2~3家分支機構的做法對我們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三)失衡的農村信貸資金供需矛盾造成供給總量不足,導致農村信貸資源的嚴重「貧血」
從欠發達地區的現狀看,國有商業銀行逐漸演化成為上級行的「吸儲器」,加之基層郵政儲蓄銀行只辦理存單質押貸款,農村經濟發展的資金(血液)被大量抽走,出現了農村資金的「抽血機」效應——本地資金異地化。據統計,遍布城鄉的郵政儲蓄機構,所吸收的存款有近60%屬農村存款。本來就「貧血」的農村,在郵政儲蓄「抽血機」的效應下變得更是猶如雪上加霜。這與印度「貸款的18%必須投向農業及農業相關產業」的規定相去甚遠。
(四)缺失的農業保險支農功能難以滿足農業分散風險的需要
我國農村保險業目前基本處於停滯狀態,國外由政府主導、各種金融機構參與的農業保險體系在我國還未建立,農業生產的風險很難分散。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由於多年來對農業基本建設投入一直不足,農業基礎設施陳舊老化,各種突發性的自然災害往往給農業生產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四、完善農村金融體系的對策建議
(一)合理界定金融機構功能定位,減少供給型金融抑制
借鑒美國的需求功能型、墨西哥的對口支持型、印度的領頭銀行計劃等經驗,我國應合理界定金融機構的支農定位:一是農發行定位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生態環境建設、農業結構調整、扶持重點地區和行業等方面發揮作用,真正成為新農村建設中重要的基礎性力量。二是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農業地區的投入,如明確規定商業銀行縣級以下網點新增存款用於支持「三農」的比例。三是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使農村信用社真正發揮地處農村、與農民聯系緊密的優勢,在防範風險條件下,簡化貸款手續,加強對「三農」的信貸支持。四是完善郵政儲蓄制度,建立資金迴流機制。五是規范民間融資行為,積極培育和發展如村鎮銀行等小額貸款組織。六是推進農業保險進程。
(二)轉變政府職能,減少政府對農村金融的干預
要減少政府的行政干預,就必須將微觀、直接的干預上升為宏觀、間接的管理,使金融機構成為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以免損害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地位。
(三)開放農村金融市場,放開對民間金融的過度管制
農村經濟主體對資金的需求大多具有規模小、時間短、頻率高的特點,正規金融機構很難滿足這類資金的需要。而民間金融具有設立方便、資金使用靈活、服務於民間等特點,應該成為金融體系的有益補充。
(四)發揮政府的積極作用,採取持續的正向激勵支農政策
從國際經驗看,各國農村金融的建設離不開政府的財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建議我國政府在以下幾個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第一,繼續向政策性金融機構進行提供支持,堅持專款專用的原則,為農業發展提供廣泛的資金支持。第二,為偏遠地區農村金融機構的建立和發展提供資金支持,適當剝離一部分不良貸款,減輕財務負擔。第三,制定各種優惠政策如稅收優惠、利息補貼等,鼓勵金融機構為農村提供貸款。第四,拓展農貸風險補償渠道,建立農業投入的補償基金。

閱讀全文

與印度無息貸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確定自己的貸款利率 瀏覽:926
貸款會查擔保人徵信么 瀏覽:818
說我有個小額貸款 瀏覽:445
郵政小額貸款兩個擔保人 瀏覽:68
什麼東西能無抵押免擔保貸款 瀏覽:619
網上貸款哪個好通過 瀏覽:332
網上貸款出現凍結索要費用 瀏覽:652
助學貸款手機號換了怎麼辦 瀏覽:48
汽車在貸款期間能過戶嗎 瀏覽:255
怎麼做公司流水貸款 瀏覽:865
網上貸款後找不到人 瀏覽:851
建設銀行房貸貸款利率 瀏覽:56
抵押公司山林抵押貸款 瀏覽:256
遇到網上貸款高額利息可以報警嗎 瀏覽:187
房產證貸款利率和區別 瀏覽:415
上海農商銀行提前還公積金貸款 瀏覽:318
負債高沒有銀行流水哪裡可以貸款 瀏覽:367
上海已過戶申請公積金貸款 瀏覽:57
手機貸款首付比例 瀏覽:186
中國2008年貸款余額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