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汽車按揭保證保險業務的風險成因及其防範分析
做保證保險風險防控很重要啊 務必要保證借款人擔保人的信息真實可靠
另外擔保人的資格要求高風險相對會低很多 這些東西也不是三兩句就能說清楚的 在業務操作中必須有一套完善的系統的流程和人員配備
給你一些資料參考下吧 我曾經借鑒過的,拋磚引玉吧 :)
第一章 我國汽車消費貸款的發展現狀與制約因素
1.1 我國汽車消費貸款的發展現狀
1998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下發《汽車消費貸款管理辦法》,中國建設銀行被批准成為汽車消費貸款的試點銀行。1999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所有中資商業銀行都可以開辦消費信貸業務,汽車消費貸款進入了群起紛爭的階段[1]。汽車消費貸款到目前為止只經歷了不到五年的時間,開展時間短,尚處於起步階段,在各個方面還不夠成熟。由於汽車消費貸款是一個「新生事物」,各方面對它的認識和了解都不夠,加上相應的法規制度不健全,需要「摸著石頭過河」,所以最初一年的發展是比較緩慢的。但從2000年以來,汽車消費貸款呈逐月上升趨勢,而且增幅巨大,特別是在去年2002年,全國汽車消費貸款的年增長額比前年2001年的年增長額翻了三倍,可謂成績喜人(見圖1)。但這並不能簡單的說明目前我國汽車消費貸款的發展良好。我們應該注意到,雖然近兩年的發展很快,但是規模還是太小,去年年底全國汽車消費貸款1336億元的貸款余額以及45萬的個人客戶數,對於我國13億的人口,10萬億元的居民儲蓄余額來講,無疑是微不足道的[2]。如果將汽車消費貸款與其他的貸款業務相比較的話,差距更加明顯。就拿上海來說,到去年年末,上海市汽車消費貸款余額約為41億元,比年初增加約22億元,整整翻了一翻 , 但去年同期,與它同屬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的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的余額是1090.78 億元,整整是汽車消費貸款的25倍[3],差距是巨大的,更何況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的貸款余額大約僅占銀行貸款總規模的20%左右,這樣的話,汽車消費貸款還不足貸款總量的1%,佔比太小(見圖2)。由此可見,作為個人消費信貸的支柱,汽車消費貸款的發展現狀不容樂觀,還遠沒有達到人們所預期的繁榮局面。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銀行內部制度和經營操作等方面的因素,也有受到外部環境的制約。下面就來分析一下,看看制約我國商業銀行汽車消費貸款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2 從銀行自身來分析,存在的制約因素:
1.2.1經營觀念轉變較慢,不能予以充分重視
銀行長期以來信貸業務是面向企業,傳統信貸模式已經形成一種習慣,部分銀行不免受舊思維的約束,對「個人小貸款戶」的信貸發放形式不能認同,認為信貸發放的重心應當在於對公放貸,個人消費信貸不值一做,這樣的觀念導致了部分管理人員和經辦人員對此工作認識不到位,工作中不能予以重視。他們認為汽車消費貸款本小利薄,直接收益小,而且手續復雜,管理成本高。他們只看到汽車消費貸款眼前的困難和缺點,不能從長遠的、全局的利益來考慮和分析,在操作上主動性和積極性自然不高,把此項業務放在了信貸的次要地位,這對於汽車消費貸款工作的開展非但沒有推動,反而制約了業務的發展。
1.2.2 貸款手續及服務
目前,購車者申請一筆汽車消費貸款,要經過提出申請、填寫表格、接受調查、辦理保險和抵押登記等多個環節。辦完一筆貸款,費時少則3、5天,多則一星期,借款人員來回要跑好幾次,既費時又費力,使得消費者望而卻步。與此同時,由於汽車消費貸款尚未形成多大的氣候,加上各級管理層對此認識不太一致,所以在信貸人員的配備上也就顯得有些滯後,多數為兼職辦理,少有專職辦理人員。在業務體制上也未完全理順,有的由公司業務部兼辦,有的由個人業務部兼辦。而且由於汽車消費貸款是一項新產品,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所以信貸人員的業務素質也需要有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這種銀行專門辦理汽車消費貸款的人員較少且素質不高的現狀也導致了服務的不夠到位。
1.2.3 貸款對象
從商業銀行實際操作情況看,汽車消費貸款對象較為單一,經營面過窄,並在經營思想上存在一定的「重城市輕農村,重法人輕個人」的現象。首先,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村消費市場前景廣闊,但農業機械化程度嚴重滯後於國民經濟發展,實行農業生產的科學化、機械化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有力保證。作為經濟體制改革起點的農村,農民有購買拖拉機、收割機等農用機具,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增加收入的強烈願望,還有相當部分農民由於籌措不到資金而去租用農用機具。實際上依國情而言,農民一般不存在下崗問題,只要辛勤勞作,其收入來源較為穩定,具有一定的還貸能力。目前農村汽車消費信貸還是商業銀行難以突破的禁區。其次,在城鎮,隨著居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已逐漸由溫飽型轉向享受型,例如近幾年的旅遊熱。但對於汽車消費,許多人還持觀望態度,出現了「熱而不銷」。
1.3銀行外部的制約因素
1.31汽車消費貸款存在隱性風險
除了信用風險,汽車消費貸款還存在著隱性風險,影響了銀行的積極性。主要有以下2個方面:
(1) 需求與淘汰形成的風險
由於國內現有的幾十種車型,絕大多數是國外20世紀70、80年代的產品,而90年代的產品僅有3種,即別克、雅格和奧迪A6。入世之後,隨著汽車行業的放開,像捷達、富康和桑塔納等老車型將面臨淘汰的可能,這就給目前發放的汽車消費貸款帶來一定的風險。這種風險是在入世後對汽車消費的旺盛需求,與對舊車型的全面淘汰之下所產生出來的風險。因為入世後隨著關稅降低,現今所投放到市場上的汽車消費貸款以及所有車型都將面臨新車型和新價位的挑戰,會有相當一部分消費者要更新換代。在新車型、低價位的誘導下,部分消費者個人信用將發生位移,可能會出現以車抵貸的現象。由於車輛的流動性高,借款人若將車輛運往外地,通過一定的途徑將車輛變賣,銀行則會因為無法找到抵押物而難以處置或拍賣,致使法院判決無法執行,最終影響到銀行貸款的收回。
(2) 價格波動引發抵押物減值的風險
目前我國汽車關稅為80%~100%,入世後5年間關稅將下降到25%,也就是說進口車價至少會降低30%[6]。由於降價空間大,汽車消費貸款的車輛價值就大大縮水,加之每年固定的折舊率,使抵押物變現更為低廉,損失在所難免。目前汽車消費貸款是以所購車輛進行抵押,並在當地車輛管理所辦理抵押登記,當借款人無法還款時,商業銀行可以收回車輛並進行處置用以還貸。但從實際情況看,因車輛市場價格的變動,抵押物折舊後其價值是難以抵頂所欠債務的。
第二章 我國汽車消費貸款的發展前景
汽車消費貸款與汽車消費市場息息相關,汽車消費市場的發展趨勢決定著汽車消費貸款的發展前景。所以就讓我們先來看一看在未來的幾年裡,我國的汽車消費市場會有怎樣的發展趨勢。
2.1我國汽車消費貸款業務基本的發展狀況
汽車工業在我國雖然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但與日本、美國、德國等汽車工業大國相比,我國汽車總產量僅是他們的「冰山一角」,還不及日本豐田一個企業的年產量。因此,我國汽車工業發展潛力巨大。「十五」期間,我國已規劃將汽車工業作為最重要的產業來發展,通過汽車工業結構調整和資產重組,形成八大汽車工業生產基地,並加大家庭適用型轎車的發展力度,促使我國汽車工業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點。這將導致我國汽車消費市場的顯著擴大。
2.2價格下降將是大方向
汽車市場價格與人們心理預期的變化使汽車消費貸款需求下降。
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汽車需求,尤其是轎車需求連續實現超高速增長(見圖1),汽車消費主體由集團消費轉變為個人消費,在市場需求的強力拉動下,國內汽車產量持續增長。1986年,全國汽車產量為37.28萬輛,其中轎車產量僅為12297輛,至2002年末,汽車產量飛升至325.37萬輛,其中轎車產量達到109.28萬輛,分別是1986年產量的7.7倍和87.9倍(見圖2)。在產量飛速增長的同時,汽車降價不可避免。2003年,國內市場上銷售的共70個車型中(其中30個為新車型),超過30個車型正式宣布降價,其中有7個新車型上市當年即宣布降價,7個車型在一年內兩次宣布正式降價。據測算,2003年國產轎車整體降價水平為8%~10%,而2002年國產轎車因面臨加入世貿組織壓力而紛紛降價的整體下降水平也不過5%~6%。汽車價格的持續下跌,強化了消費者「買漲不買跌」的心理。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信息,2004年1~6月,我國汽車累計產銷267.71萬輛和255.36萬輛,產銷率為95.39%,同比分別增長27.1%和24.15%。其中,轎車累計產銷124.61萬輛和113.2萬輛,產銷率為90.84%,同比分別增長36.37%和31.59%,但同時,第一季度全國轎車庫存超過8萬輛,4月份新增庫存2.3萬輛,5月份,轎車產銷率低至84.5%,又新增庫存3.2萬輛,累計超過13萬輛,6月份庫存突破了16萬輛大關,佔全部汽車庫存增量的89%。在這種產量擴張、價格下降的同時,消費者的購買力在近兩年並沒有顯著提高,有關汽車消費的稅費也沒有明顯降低,汽車消費逐步趨於理性化,對汽車消費貸款的需求自然下降。
2.3 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汽車消費市場廣闊
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我國汽車的低普及率,都預示著汽車消費的巨大潛力。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城鎮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城鎮居民消費的熱點主要集中在住房、汽車、教育、旅遊等商品和勞務上。據國家統計局最近的相關調查顯示,住房、汽車和教育是最適合信貸消費的前三種對象,其比例分別為71.5%、11.0%和10.6%。月收入超過3000元的被訪者,認為汽車最適合信貸消費的比例迅速上升,並有逐漸超越住房而成為信貸消費第一適合對象的趨勢。統計顯示,截至到2002年底,我國居民住宅的擁有率已達70%,今後除了住宅的調整和新增家庭購買住房以外,大面積的住宅消費已暫時告一段落。一部分先富起來的居民在解決了寬敞的住房之後,已把汽車消費作為追求的目標。另外我國汽車的普及率也很低,據新浪網消息,我國汽車普及程度在世界上屬低水平,轎車的人均保有量僅為每萬人20輛,是世界上人均擁有轎車最少的國家之一。由此可見,日益強大的購買力和巨大的潛在市場都預示著汽車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
2.4 政策將更趨寬松、減負和簡化
多年以來,政府對汽車產業實施嚴格的投資審批制度,轎車、輕型車及發動機項目,一律由國家審批立項,其初衷是通過行政審批限制社會資本盲目進入,緩和汽車產業「散、亂、差」局面。但這從根本上限制了汽車工業的高速發展。其次,我國的汽車消費政策也一直是人們所關心的,手續繁瑣、稅費高昂束縛著個人買車的行為。可喜的是,自2001年開始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在投資審批制度的放寬,簡化購車手續以及減低相應費用等各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為今後汽車消費市場的真正啟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6]。目前的汽車消費已經從過去單純的生產型消費品轉化為耐用型消費品,私人已經慢慢開始成為購車的主體,一個汽車需求快速增長的時期正在逐步到來,政策鼓勵消費不僅符合國際汽車發展的慣例,也可以使整個國民經濟受益。
2.5 交通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用車環境漸趨便利
近年來,我國加大對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城市道路有較大的改觀,城市內混合交通、非交通佔道的情況基本得到遏制,交通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到去年底,我國公路通車里程超過143萬公里,高速公路1.9萬公里,基本形成連接絕大部分城鄉地區的公路交通網路。同時,通過科學的管理和規劃,城市格局將日趨合理,城市空間的利用率將變得更高。這些都將為汽車消費市場提供良好的硬環境。
綜上所述,我國的汽車消費市場顯示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可以說是前途一片光明。那麼,與之相配套的汽車消費貸款就其發展前景而言,也有著巨大的市場發展潛力,隨著汽車消費高潮的逐步到來,汽車消費貸款必將得到更大的發展,它將成為今後銀行個人消費信貸業務拓展的新的利潤增長點。
第三章 推動汽車消費貸款業務發展的有效措施
汽車消費貸款的發展現狀不盡如人意,它的發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但它有著廣闊美好的前景,而且又能對國民經濟的增長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由此可見大力發展汽車消費貸款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銀行自身,國家政府以及各相關部門都應針對目前出現的問題,採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為汽車消費貸款的發展道路掃清障礙。
3.1 銀行自身應該採取的措施
3.1.1要從戰略高度上正確認識汽車消費貸款,糾正主觀錯誤傾向。
在美國,汽車銷售中的85%採用汽車消費貸款的方式,而在我國還不到10%。在西方發達國家,汽車消費貸款已有很長的歷史,目前已成為西方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的重要業務。他們之所以重視汽車消費貸款,不僅是因為它對發展民族汽車工業,刺激國民消費,推動經濟增長,具有重要的作用,還因為它對銀行業自身的發展也能起到相當積極的作用。傳統的信貸經營體制使銀行過分依賴企業,經營風險相對集中。資產負債管理原則中的分散化原理要求資產應盡可能地分散到各種不同的具體形態上,而汽車消費貸款正是這一原理的具體應用。一般來講,貸款購車戶的個人資產質量較好,還貸能力較強,將貸款投向富裕的個人階層比投向普通企業更為可靠。因此,汽車消費貸款可以通過改變信貸資產結構來分散和降低銀行的經營風險[1]。
3.1.2 簡化貸款手續,做好配套工作,加大營銷力度。
(1) 在嚴密防範風險的前提下,努力解決客戶貸款手續繁瑣的「老大難」問題。
一方面可以考慮各銀行儲蓄網點直接受理汽車消費貸款業務,擴大業務受理的覆蓋面,方便客戶借貸;另一方面加快個貸業務客戶經理的選拔培養,盡快組建一支熟悉業務、素質較高的個人客戶經理隊伍,並把汽車消費貸款作為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重點,讓客戶經理緊密地貼近客戶,加快工作效率,為客戶勾勒組合式、個性化的金融服務,給予客戶最大的方便。同時還可以想方設法加強與汽車經銷商、保險、公證等部門的聯系和合作,多方協調,加快運作,爭取做到「一條龍」服務,可以嘗試成立「按揭事務中心」,該中心將相關部門請進門,採取法律介入,提供集中式服務,使客戶足不出戶便可以實現全程操作,簡化了手續,方便了客戶[1]。還有就是要讓「直客模式」逐漸取代「間客模式」,中國汽車信貸目前主要有直客式和間客式兩種模式,隨著中國汽車信貸市場的成熟,直客模式將成為發展的主要趨勢,而汽車經銷商作為信貸中介的間客模式將日漸萎縮。間客模式指的是「先買車,後貸款」的模式,即由汽車經銷商或保險公司向貸款購車人提供全程擔保,並負責對貸款購車人進行資信調查、幫助購車人向銀行申請貸款、代銀行收繳車款本息。直客模式所推崇的是「一站式服務」,它指的是購車人首先到銀行設立的汽車消費貸款機構獲得一個車貸的額度,拿這個額度就可以到汽車市場上選購自己滿意的產品。在客戶選定車型之後,到銀行交清首付款,並簽署有關的貸款合同之後便可以把車開回家。此外,銀行的車貸中心還為客戶提供相應的售後服務,如汽車維修、汽車救援、維修期間提供代用車及汽車租賃等一系列增值服務。直客模式在操作過程中,銀行、保險公司、經銷商各司其職。採用直客模式,回歸了汽車消費貸款作為一個金融產品的本來面目。這種模式和傳統的以汽車經銷商作為信貸中介的間客模式比起來,最大的優勢在於為客戶節省了中間環節,節約了時間和中介費。同時,採用直客模式購車的客戶在拿到銀行貸款之後便成為一位全款購車者,到經銷商那裡選購車型時就會有一定的議價權。另外,到銀行辦理汽車貸款手續時,客戶可以從銀行的專業機構那裡得到有關的資料查詢服務,比如某款車型目前的報價等,甚至還能讓專業人士為自己選擇一款最適合自己的車型。
(2) 要做好汽車消費貸款的配套工作,加大營銷力度,努力轉變消費者的傳統消費心理。
一要勤調查。銀行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客戶信息檔案,對消費者收入、生活方式、興趣、心理、地域等方面進行細分,詳細了解消費者的實際需求、消費困難及其原因,以便為汽車消費貸款制定營銷策略服務,同時也為銀行發展其他個人消費信貸業務提供詳實、可靠的一手資料;二要搞好咨詢服務。消費者對消費信貸的認識和了解,主要渠道是通過銀行咨詢。這就不僅要求銀行經辦人員對汽車消費貸款業務的知識把握全面,能最大限度地為咨詢者釋疑,當好參謀,解除其消費疑慮,而且要注意加大對一線儲蓄員工、汽車特約經銷商經銷人員的業務知識培訓。因為他們是與廣大消費者、購車戶面對面接觸最頻繁的,他們如能正確地把握有關汽車消費貸款的政策導向,准確地解答消費者、購車戶的咨詢,必將對汽車消費貸款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三要多宣傳。在汽車消費貸款宣傳中,不僅要宣傳其操作方法、優勢,而且要加強對汽車消費貸款發展新政策的宣傳,引導汽車消費貸款健康發展。在宣傳渠道上,要注意形成網路化、立體化的宣傳體系,在各營業場所同步進行人員、音像、手冊、張貼畫等多種形式的宣傳,使「貸款買車」深入人心,家喻戶曉。
3.1.3 運用現代市場營銷理論,合理確定貸款對象。
目前我國市場經濟已由生產主導型轉變為消費主導型,對於汽車行業更是如此。因此,發展汽車消費信貸,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以顧客為中心。應積極組織業內人員全面搜集第一手資料,並運用科學方法,加以系統化的分析,對消費者和市場進行細分。商業銀行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及自身資金實力,明確定位,做好汽車消費貸款對象的選擇。
(1) 客戶對象的選擇
除了繼續選擇資信良好,在當地影響較大的計程車公司以及汽車租賃公司外,應將重點放在政府公務員、高校教師、科技專家、外資員工、金融機構職員、私營業主、個體工商戶、社會知名人士等信用優良、收入較高的優質客戶群體上,同時也應注意目前不便購買但購買慾望較強且收入來源穩定的機關公務員、高校教職工、企事業單位員工等這些大眾群體。另外還可以有選擇地對小型民營、私營企業法人代表發放汽車消費貸款。
(2) 貸款車輛的選擇
在貸款車輛種類的選擇上,應重轎車類,輕貨車類,重點要放在經濟型和進口轎車上。因為經濟型轎車是汽車工業「十五」規劃重點產品,也被看作將來普通老百姓購買的主要車型,市場潛力較大。據預測,國產經濟型轎車價位將在8萬~9萬元左右,比國外低40%,有著較強的市場競爭力,且貸款額度不高。另外在這次調查中,各銀行普遍反映進口轎車貸款的質量較好。對價值大的進口汽車所發放的貸款風險,要比價值小的國產轎車所發放的貸款風險小,因此建議應加大對進口車型貸款的投入。因為進口類轎車的購買者大多是社會層次較高的成功人士,他們量入為出的自控意識較強,對自己做出的承諾能認真履行。對搞經營為主的客車或貨車,應區別不同情況,不同對待。對確有營運證和營運資格的借款人,應以其營運收入作為還款來源,以營運證作抵押,可考慮發放貸款;而對無營運證和無營運資格的車主,應盡量避免,嚴格控制。因這些車主一旦出一點變故,貸款隨即出現風險。另外,隨著進口車價格的下調,車輛的更新換代,預計今後二手車交易市場將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與此相對應,二手車貸款有一定的發展潛力,因此還應著手醞釀二手車貸款品種,適時搶占市場,進一步擴大汽車消費貸款業務。還有就是要積極探索農村汽車消費貸款開展的可能性,爭取突破這一禁區。
同時,汽車消費貸款是國家大力提倡和支持的新興業務,與此相關的部門應積極配合金融機構開展此項業務,並制訂出和金融機構緊密銜接的操作規程。在相關手續的辦理上,要體現出快速方便,收費公平合理,與銀行業務配套銜接,只有這樣才會讓客戶感到方便,感到滿意。
3.2.3 完善汽車抵押品變現的二級市場
應該盡快依照相關法律,如《公司法》,對注冊資金、經營場所、從業人員等相關因素加以嚴格限定,以此建立二手車經紀公司,使其成為代理二手車買賣交易的合法、合規的中介機構。而且這些二手車經紀公司還應配備一批具備法律、技術及價格咨詢技能的二手車鑒定估價師,使交易的二手車報價公正、合理,解除交易雙方的後顧之憂。同時,還應設有類似於物價監督局這樣的機構來對汽車報價予以監督,規范交易汽車的報價,防止哄抬或壓低價格[8]。這樣,當作為抵押權人的銀行在借款人違約後需要處置抵押物時,就可通過這樣的中介機構變現抵押物,盤活資金,減少損失。
3.2.4 盡快對消費信貸立法
相關部門應盡快建立消費信貸法,以法律手段對消費信貸各參與主體的行為加以規范,對不法行為給予法律制裁。汽車作為消費信貸中的特定商品,汽車消費貸款也就自然會在法規中被加以規范。目前,我國消費信貸的主體是消費者、金融機構和商業機構,立法應將三者之間的信用關系作為主要規范對象,此外還應對一些輔助信用關系進行規范,如擔保人與金融機構、被擔保人與消費者之間的信用關系。立法的原則應從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保護金融機構和商業機構的合法權益出發,並通過消費信貸調整社會商品供求關系,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經濟發展[8]。
第四章 總結
汽車消費貸款把我國的汽車工業和我國巨大的消費市場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為兩者的高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它的出現對於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研究我國商業銀行開展汽車消費貸款的現狀,分析制約因素,預測未來的發展前景,尋找推動汽車消費貸款業務發展的有效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通過研究發現,我國汽車消費貸款的發展現狀不容樂觀,還遠沒有達到人們所預期的繁榮局面,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起點低、發展快、佔比小」。佔比太小,尚未普及是目前我國汽車消費貸款存在的最大問題。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銀行內部制度和經營操作等方面的因素,也有受到外部環境的制約。
長期以來銀行的信貸業務是面向企業的,部分銀行難免會受到舊思維模式的束縛,經營觀念轉變較慢,不能給予汽車消費貸款充分的重視,是制約該項業務發展的重要因素。此外,貸款對象的局限性以及手續復雜,服務不到位的老問題均制約著該項業務的發展。在銀行的外部環境中,由於我國個人信用制度尚未建立,信用風險就成了阻礙汽車消費貸款發展的最大障礙。另外,車價過高,稅費過重,使用環境不佳;相關法律法規不配套,缺乏相關部門的理解和支持;以及各種隱性風險的存在也都制約著汽車消費貸款的發展。
但是我們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的幾年裡,我國的汽車消費市場將會日益繁榮,與之配套的汽車消費貸款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因此,針對制約因素採取必要措施,為該項業務的發展道路掃清障礙變得尤為重要和緊迫。
對於銀行自身來說,首先要糾正主觀的錯誤傾向,正確認識汽車消費貸款,將它作為重點發展對象。因為在21世紀,消費信貸將逐漸成為中資銀行的支柱業務,汽車消費貸款作為消費信貸的核心組成部分也理應隨著消費信貸和汽車工業的蓬勃發展而得到更大的重視。同時,中資銀行應抓緊時間努力提高服務質量,形成「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為客戶提供更為豐富的個性化金融產品,逐步擴大市場份額。為了應對入世後大舉進軍中國市場的外資銀行在資金實力與服務水準上的雙重挑戰,中資銀行必須加倍努力。
在外部環境的改善上,建議國家政府機關、銀行及相關部門應加快建立覆蓋全國的個人信用徵信系統,為汽車消費貸款乃至所有的消費信貸業務解決發展的「瓶頸」問題。同時,政府部門也應在車價、稅費、交通基礎設施等各個環節為居民汽車消費創造優越的條件。此外,汽車抵押品二級市場的完善以及與消費信貸相關法律法規的出台將為汽車消費貸款的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大力發展汽車消費貸款勢在必行,相信以上幾條措施能為汽車消費貸款的發展道路掃清障礙,促使汽車消費貸款健康高速地發展,從而起到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趙建偉,關於推行汽車消費貸款的思考,經濟師,2000年第2期
2、 朱劍敏 張越,我國汽車消費貸款保持較快發展勢頭,人民網,2003.04.15
3、 劉芳,住房按揭逾千億元 上海人敢花明天的錢,解放日報,2003.01.20
4、 費晴霞,關於汽車消費貸款的幾點思考,交通銀行工作研究,2002.08
5、 吳成科,商業銀行應大力拓展汽車消費貸款業務,西南金融,2001第12期
6、 周志芬,銀行汽車消費貸款的發展前景及經營策略,金融論壇,2002.6
7、 李謙 尹珂 孔源,汽車消費貸款前途何在,山東經濟戰略研究,2002.7
8、 陳浪南 謝曉璐,我國汽車消費貸款的風險防範機制,廣西金融研究,2001.12
② 本人要寫一篇關於汽車消費貸款的論文,請問哪裡找到汽車消費貸款的數據
銀行或汽車銷售處和消費者
③ 汽車分期業務風險控制問題及對策論文
汽車分期業務風險控制問題及對策論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汽車分期業務風險控制問題及對策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摘要:
汽車分期業務是由銀行、消費者和擔保公司三方建立的一種貸款模式,它作為銀行的一項貸款業務越來越多地受到消費者的喜歡,但是同時伴隨的壞賬風險也越來越嚴峻。
要想防範該風險,擔保公司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就尤為明顯。可是因為目前和銀行合作的擔保公司的審批只是通過銀行自己的審批,並不像融資性擔保機構那樣需要經營許可證,所以造成這類擔保公司管理水平參差不齊,把控風險的能力也比較欠缺。本文首先闡述風險管理的含義和程序方法;其次根據汽車分期業務現狀分析了其目前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最後針對問題提出了應對的解決方案。本文對於擔保公司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體系,提高汽車分期業務的風險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
擔保公司;汽車分期業務;風險管理;
引言:
汽車分期業務是由銀行審核通過的擔保公司牽頭,協助客戶在銀行進行汽車消費貸款的業務,這類業務存在的風險是多面的。首先,消費者不還款,信用受影響,擔保公司不能及時督促消費者還款,擔保公司保證金和信用也受影響;其次銀行因為壞賬的增加,造成借貸不平衡,嚴重的更會造成銀行貨幣供應量不足。如果想減少以上風險,擔保公司所起到的作用就尤為重要了。擔保公司要想能對其業務過程中所遇到的風險進行及時、准確的評估,還要對所遇到的風險進行有效地應對,其不僅要提高風險管理意識,還要確立好組織架構才能更好地確認權責利,同時還需要一支高水平、懂業務、有責任心的員工隊伍。為此,本文以擔保公司為研究對象,就汽車分期業務風險管理問題展開了研究。
1、風險管理的含義及程序方法
企業風險是指為實現企業的戰略與經營目標而產生的不確定性影響。一般用事件所產生的後果和帶來的可能性的組合來表達。而企業風險管理就是企業對自身的風險採取識別、評估、預警和應對等手段,從而實現對風險進行管理的一個過程。風險管理的目標在於根據企業風險偏好,將企業的總體風險和主要風險控制在企業風險容忍度范圍之內。
企業風險管理的程序一般包括:第一,企業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和風險容忍度來設定好目標;第二,在廣泛地信息收集基礎上識別可能會對企業產生影響的潛在事件,並分別確定是否對企業的戰略和目標造成負面影響;第三,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從企業整體角度分析風險,對風險所產生的原因和特徵、風險之間的相互關聯,以及風險發生的可能、對企業目標影響程度進行分析,為風險應對策略提供支持;第四,風險應對應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從企業整個范圍和結合的角度來考慮,保證通過對不利事件、有利事件的分析後,所能選擇實施的方案可以將剩餘風險控制在期望的風險容量和風險容限以內;第五,在風險評價的基礎上,針對需重點關注的'風險,要對其風險的狀況通過指標值和預警臨界值的比較,識別預警信號,並進行預警分級,出具風險監控報告;第六,應對風險進行考核與評價。把考核指標列入企業績效管理中去,建立健全完整明確的權責利相結合的獎懲制度,才能確保企業風險管理活動具有持續性和有效性。定期對風險管理制度、風險管理的工具方法及風險管理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判斷是否存在重大風險管理缺陷,並最終要出具評估報告。
2、汽車分期業務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汽車分期業務因其獨特性,不受省經貿委、工商局、人民銀行、銀監局聯合監管,僅是對汽車的生產、銷售及售後等進行正常業務處理。汽車分期業務重點還是在於企業擔保上,目前,擔保公司在該業務風險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2.1、汽車分期業務的擔保公司准入無標准、無審核
汽車分期業務的擔保公司准入不需要進行考評,不用接受任何監管部門的監督和審核,沒有資質,不需要經營許可證,就可以開展擔保業務。例如,只要經營范圍內有「汽車銷售」「汽車服務」等字樣,注冊資金在人民幣3000萬以上,銀行的信貸部門就給予認可,擔保公司就可以對客戶進行擔保,開展業務,所以這樣准入的擔保公司很難建立健全完整的風險管理體系。
2.2、組織架構設計不合理,責任邊界劃分不明確
首先,汽車分期業務的擔保公司缺乏完整的內部控制體系,沒有建立規范的公司治理機構和議事規則,沒有明確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在決策、執行、監督等方面的職責許可權,沒有形成科學有效的職責分工和制衡機制。僅憑一人的經驗來判斷該客戶的信譽程度,可否授予貸款。例如大額貸款的客戶僅是憑借風險經理個人的經驗,簡單地讓風險部門實地調查取得單方面證據,就可以做出是否擔保的決定,而對於這些大額貸款客戶,沒有突出其重要性,貸前不夠重視,貸後客服部門又不能實時跟進,當出現異議或問題時公司的風控部門、經理層等完全不知。
其次,擔保公司未按照科學、精簡、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則,合理設置內部職能機構。權責過於集中在業務部門,而需要把控風險的風控部門沒有明確的職責許可權,不能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制約、相互協調的工作機制。因此才會有業務人員在收集客戶貸款資料時,針對一些信用不太好的客戶,業務人員通過偽造銀行流水、房產證等協助客戶造假,以促成業務達成。
2.3、風險管理流程中缺少能識別風險的專業人員
汽車分期業務的擔保公司雖然能夠對風險進行評估和應對,但是在識別風險上卻差強人意,主要是因為在人力資源政策上缺乏合理的激勵約束制度,在一些關鍵崗位上,比如風控部門,因缺少良好的激勵制度而很難聘請到懂經濟、懂金融、懂法律的專業人員參與,而非專業人員對業務人員提交的客戶材料在進行分析、評估及實地調查等方面缺少專業手段,不會使用風險識別的應用技術,所形成的內部報告功能不健全,內容不完整,甚至有些內容失實。造成後期客戶沒有還款能力,或是找不到客戶,找不到貸款車等。此外還造成大批客戶逾期不還款,銀行直接從分期公司的擔保賬戶扣款償還,甚至銀行直接把分期公司作為擔保方告上法庭。
3、汽車分期業務風險控制的對策
針對上述出現的汽車分期業務風險管理問題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尤為重要。
3.1、設立准入標准,提高准入門檻
要提高汽車分期業務的擔保公司准入門檻,不僅要給銀監局繳納一定金額的保證金,還要有一套完整的風險管理制度,並有落地的方式方法,由銀監局統一監督,一旦壞賬金額大於保證金額,立刻停止擔保公司的貸款業務。此外擔保公司的風險管理目標要明確,堅決杜絕以強收不還款客戶車輛為目的的擔保公司,以免造成不良影響。
3.2、設置合理的組織架構,明確職責許可權
首先,擔保公司應當根據自身業務特點和內部控制要求設置內部機構,明確職責許可權,將權利與責任落實到各責任部門,設置更科學的組織結構以利於提高管理效能,保證信息暢通流動。要把決策、執行和監督的權利相互分開,形成制衡。對於「三重一大」(公司重大的決策、事項、重要的人事任免及大額資金支付)要嚴格按照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進行集體決策審批,任何人都不能一人說了算或擅自改變集體的意見。
其次,應該採取嚴格的控制措施,為了確保不存在重大的缺陷,需要在兼顧全面的基礎上,把重點放在重要業務事項和高風險領域,比如大額的貸款客戶,就要突出重要性原則,不僅要實現集體決策和聯簽制度,同時還要把貸前、貸中和貸後都要監管起來,業務部、風控部、客服部三個部門都要把這些客戶放在首位,時刻監督,時刻跟進,發現問題及時反饋。
再次,擔保公司應全面考慮企業性質、發展戰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落實各部門的職責許可權,避免職能交叉、缺失或權責過於集中。把各部門的職能進行科學合理的分解,確定具體崗位的名稱、職責和工作要求等,同時還要明確各個崗位的許可權和相互關系,做到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比如業務部門對接好客戶後,客戶的貸款資料特別是硬性指標的資料,如銀行流水、資產證明、婚姻狀況等的收集可以讓客服部門來完成,一方面杜絕業務人員為了達成業務而弄虛作假,另一方面還可以讓貸後部門的工作提前,提高預判,不至於等到客戶該還款了,貸後部門還對該客戶一無所知。
最後,風控部門根據貸後部門和業務部門提供的完整的客戶資料,進行實地考察,多方求證,如實准確地反映客戶的貸款用途和還款能力。這樣,一個客戶就把公司的三大部門緊密聯系在一起,既可以更好地服務客戶,同時還能有效地監督和督促客戶的還款時效。
3.3、高薪誠聘具有識別風險的專業人員
擔保公司除了設置業務部門、貸後部門、風控部門,還要設置專業風險管理人員,他們是風險管理的第二道防線,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線。因為專業風險管理人員會根據自身的專業能力和對風險的敏銳性對風險管理的決策、政策及流程作出評估,並提出相應的改善建議,協助完成事件識別、分析和評估,評價當前控制措施的效度。所以公司的激勵制度就要合理,否則關鍵崗位人員管理不完善,可能招聘不到合適的專業人員,或者即使招聘到了也可能導致人才的流失。另外,有了這些專業人員的加入,就可以提升風險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可以在廣泛搜集信息的基礎上,很好地識別風險,並對該風險可能發生的概率及對企業目標影響程度進行分析,為風險應對策略提供科學依據。但企業同時也要對這些風險管理人員設置考核指標,讓其對公司的各個部門風險管理的實施情況和風險管理的有效性進行考核,同時納入企業績效管理,以確保風險管理活動的持續性和有效性。
4、結語
綜上所述,汽車分期業務的擔保公司,因其具有自身的獨特性,不能盲目照搬融資性擔保公司的風險管理體系,而是要根據自身的特點提高准入機制和風險管理執業者素質,完善組織職能體系,建立健全風險管理制度。不僅要把風險管理落實到業務部門、風控部門、客服部門,更是應該全員參與,全過程貫穿,培育和塑造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建立風險管理培訓、傳達、監督和激勵約束機制。通過上述努力可以使汽車分期業務的擔保公司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在擔保行業起到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唐天姝.擔保公司貸款擔保業務風險管理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9(19).
[2]周平.融資性擔保公司風險防範分析[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7(03).
;④ 法律方面論文範文
大學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的生力軍,必備的法律素養是其立足社會的核心條件。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法律方面論文,供大家參考。
汽車消費貸款保證保險是指借款人向貸款人申請汽車消費貸款後,由借款人作為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於合同約定的因借款人不履行貸款合同給貸款人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的商業保險行為。該業務自1997年開辦,在短時間內實現了蓬勃發展,並帶動了機動車輛保險市場的繁榮。但是,由於汽車消費貸款保證保險的保險期限較長,不僅客觀上風險要在經營中逐步釋放,而且隨著保險事故的不斷發生和理賠調查的日趨深入,該業務在管理上遺留的問題和導致的糾紛遲宴也越來越多。筆者將理論研究和業務實踐相結合,就汽車消費貸款保證保險業務中可能涉及的三類糾紛進行法律分析。
一、購車人發生欠款後、保險人賠付銀行損失之前,銀行或者保險人以銀行名義起訴購車人、擔保人的案件
當購車人發生欠款並構成保險事故後,銀行有權選擇依據貸款合同向購車人、擔保人主張權利,也有權依據保險合同向保險人索賠。這種情況下,除非保險條款或合作協議中明確約定了保險人享有先訴抗辯權,否則保險人沒有權利要求銀行先起訴購車人、擔保人。同時,在沒有賦予保險人先訴抗辯權的情況下,為防止銀行在購車人發生欠款後濫用訴權,即便銀行自願選擇起訴購車人、擔保人,在未經與保險人協商一致時,該訴訟費一般是不屬於保險賠償范圍的。
因此,銀行和保險人在發生保險事故後,首先應關注共同利益、從實際出發,對於購車人惡意欠款或無力還款、確已無法通過催收或協議處分抵押物等方式收回欠款,並且購車人或擔保人具有可執行財產能夠採取財產保全措施的,應盡快協商一致,由保險人承擔訴訟等經費並以銀行名義起訴購車人、擔保人,以及盡早採取財產保全措施。
二、銀行起訴保險人的案件
銀行起訴保險人的案件是汽車消費貸款保證保險糾紛中最為常見的,爭議焦點主中罩要是保險人是否應承擔法律責任,實踐中爭議較大、較難處理的主要有以下二種類型:
(一)涉嫌詐騙的案件
涉嫌貸款詐騙的,一般是借款人、汽車經銷商單獨或串通,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採取提供虛假材料以虛構汽車買賣關系、同一車輛向多家銀行貸款、非法提取貸款現金挪作他用等方式套取銀行貸款。此類案件中,有的是購車人偽造、變造或收購、借用他人身份證購車,有的是提供虛假財產狀況證明、虛增車價,有的則是虛擬購車主體、擔保人或抵押財產等情況。因此,判斷保險人是否應承擔保險責任,應根據實際,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保險利益問題。《保險法》第12條規定了“財產保險的被保險人在保險事故發生時,對保險標的應當具有保險利益”;因此,對於涉嫌詐騙的業務,如果貸款人並未實施購車行為,保險人可根據新《保險法》第四十八條“被保險人對保險標的不具有保險利益的,不得向保險人請求賠償保險金”的規定而拒絕賠償。
2.銀行審貸和投保人如實告知的義務。針對涉嫌詐騙的汽車消費貸款保證保險業務,保險人通常基於《貸款通則》、《汽車消費貸款管理辦法》的規定和保險條款的約定,以銀行疏於履行審貸義務、投保人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作為不承擔責任的抗辯理由。筆者認為,盡管《貸款通則》和《汽車消費貸款管理辦法》等明確規定了銀行的審貸義務是獨立的,並且銀行有審慎地進行資信調查的義務,條款中也通常約定了保險人在因被保險人過錯導致貸款合同無效或被撤銷時、在投保人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時,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在實務中,仍然應該碼培銀根據銀行疏於審貸和投保人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具體情形區別判斷其法律後果。
如前所述,涉嫌詐騙的汽車消費貸款保證保險的具體情形千差萬別,但無論是空車套貸、虛增價款或者其他情形,其基本特徵均是申請貸款的材料中存在虛假信息。既然存在虛假信息,則必然說明銀行在審貸過程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疏忽、投保人在投保過程中隱瞞了真實情況。
針對保險人關於銀行審貸疏忽的抗辯,保險人不承擔責任的條件應以銀行的過錯為限,不宜包括輕微的疏忽、更不應以虛假信息推定銀行存在過錯。特別是購車人收購、借用他人身份證件的情形,筆者認為應構成表見代理,貸款合同成立,保險人不能以銀行未盡到資信調查義務或當事人之間沒有一致意思表示為由而不承擔保險責任。
針對保險人關於投保人未如實告知的抗辯,筆者認為盡管汽車消費貸款保證保險對“最大誠信”的要求更高,投保人的如實告知義務仍然應以“有限告知”為原則,同時應逐步確立書面詢問的有限告知方式。在有限告知的前提下,投保人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保險人有權根據保險合同的約定拒絕承擔賠償責任。此外,汽車消費貸款保證保險中,由於投保人和被保險人是分離的,被保險人是進行保險索賠的權利人,因此,投保人告知義務的履行以及對投保人有關情況的調查直接關繫到被保險人權益的風險。
根據《保險法》規定,對投保人的選擇和有關情況的調查是保險人的法定義務,其該義務的履行也關繫到保險合同的履行,因此有人提出要通過雙方協議將保險人的審查義務和銀行的信貸資產審查結合在一起,或者以銀行的資信審查代替保險人的承保審查。筆者認為,銀行的資信調查和保險人的承保審查義務的法律依據不同,前者是依據《商業銀行法》、《貸款通則》等,後者是依據《保險法》,其側重的專業重點亦有所不同,因此不能混為一談或相互替代,相反,應分別予以強化。
(二)由於銀行未履行作為被保險人的催收、危險程度增加的通知義務、未代投保人連續投保車輛險等而引發保險責任爭議的案件
1.根據《貸款通則》第32條規定,“貸款人在短期貸款到期1個星期之前、中長期貸款到期1個月之前,應當向借款人發送還本付息通知單”,貸款人對逾期的貸款要及時發出催收通知單,做好逾期貸款本息的催收工作。保險條款通常約定被保險人有做好欠款的催收工作和催收記錄的義務。
2.根據《保險法》關於保險標的危險程度增加時應及時通知保險人的規定,保險條款通常也在被保險人義務中約定被保險人發現投保人有潛在的不還款風險或任何可能導致保險合同風險增加的情況,應通知保險人並協助減少或消除風險。
3.為避免投保人因貸款所購車輛自身發生事故損失而產生的不還款風險,汽車消費貸款保證保險一般要求投保人一並投保貸款所購車輛的損失險、盜搶險等車輛保險,且保險條款通常約定投保人未按時續保上述車輛保險的,被保險人應代投保人投保。銀行違反上述保險法規定或保險合同約定的被保險人義務,保險人有權按照法律規定和合同約定主張不承擔賠償責任或減小賠償責任。
三、保險人賠付銀行損失後,向購車人、擔保人進行追償的案件
保險人在履行了保險賠償責任之後,有權向購車人、擔保人進行追償,但筆者認為該追償不等同於保險代位求償。保險代位求償權,是“基於保險利益原則,為防止被保險人獲得雙重利益而公認的一種債權轉移制度”,通常認為保險代位求償權的實質是民法清償代位制度在保險法領域的具體運用;該制度設立的目的是既不能讓被保險人因投保而取得額外的利益,也不能讓有過錯的第三者逃避其在法律上的賠償責任。
新《保險法》第60條規定,“因第三者對保險標的的損害而造成保險事故的,保險人自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之日起,在賠償金額范圍內代位行使被保險人對第三者請求賠償的權利”。由此可見,保險代位求償權是代位被保險人向第三人行使權利;因此有觀點認為,由於保證保險合同中投保人即是債務人,其是否還款、是否按約定履行義務直接決定了保險事故是否發生,與第三人沒有直接關系,因此一般不存在第三人過錯致使保險事故發生的情況,當然也不存在保險代位求償權。筆者認為,這種觀點就是沒有區分保險事故發生的具體情形,將保險人的追償權等同於代位求償權的錯誤認識。
(一)投保人因主觀意願而發生惡意違約
汽車消費貸款保證保險承保的風險具有信用性,與投保人對債務履行的主觀願望具有一定的聯系。對於保險人而言,其在依賴投保人的誠信態度的基礎上為其信用承保,無法通過一般的詢問和告知來了解投保人的主觀世界,況且投保人的主觀意願隨時可能發生變化。因此,一旦因投保人主觀惡意造成保險事故發生,即出現了保險人承保的不確定性危險的必然發生,保險人得為該射幸率的發生而給付保險金,並將因為缺乏第三方責任因素而不享有代位求償權。但是,保險人不享有對第三方的代位求償權,並不等於其不能向投保人(債務人)或擔保人追償;保險人在向被保險人履行了保險賠償責任之後,被保險人對投保人不再享有賠償金額范圍內的債權,該債權及相應的擔保權一並轉移至保險人,實務中保險人與被保險人也會就權益轉讓問題簽署權益轉讓書。
(二)因受第三方侵害影響履約能力而發生善意違約
投保人因第三方的侵權或合同違約行為而遭受侵害,降低或損害了投保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的能力,造成保險事故發生,一般稱為善意違約。這種情況下,由於投保人最終可以從第三方獲得損失的救濟,而保險代位權的本質是“一個為了防止被保險人獲得超過全額補償,有利於承保人或保險人的原則”(語出1883年Castellainv.Preston案中的布萊特法官),故筆者認為此時保險人既可以向投保人(債務人)、擔保人追償,也可以行使代位求償權向有責任的第三人追償。
(三)因客觀情況發生變化而發生違約
除了主觀因素以外,某些客觀上的事件,例如地震、台風、洪水、海嘯等以及戰爭、武裝沖突等不能預見、不能克服、不能避免的不可抗力以及非因當事人故意或過失而偶然發生的意外事件,也可能導致投保人(債務人)不履行、不能履行或不能全部履行清償責任。對於不可抗力或意外事件導致的保險事故,保險合同從保障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利益的角度出發,立足於減輕並合理分配風險,一般約定為保險人承擔保險責任且不向投保人追償。同時,此類情形下因無特定第三方的過錯,亦不存在保險人代位求償權。
一、法律文化的內涵
自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隨著我國文化理論的發展,“法律文化”從西方引入我國,開始引起我國法理學、比較法學和法律史學領域學者的關注,“頗有言必稱法律文化之勢”。但由於學界對法律文化的內涵缺乏明確的界定和深入的研究,使得法律文化現在仍未形成系統的理論,更遑論一門獨立的學科。“法律文化”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學者勞倫斯•弗里德曼在《法律文化與社會發展》一文中提出的,指的是“與法律體系密切關聯的價值與態度,這種價值與態度決定法律體系在整個社會文化中的地位”。而法念法律文化與社會發展》一文中最先英國法學家科特雷爾則認為“法律文化”僅適用於觀察法律與文化一體化的初民社會和小型社區以及特定職業人群的法律觀念,與“法律意識形態”等同。也有學者把法律文化視為法律傳統或作為一種法律解釋方法。概括而言,法律文化是指植根於一個民族或國家長期共同生活的歷史文化過程中公認的、穩定的法律價值、觀念以及學說的統稱,是人們進行法律活動的行為模式和指導規范。
二、當前我國法律文化研究現狀與問題
首先,我國法律文化側重與其他法學學科結合來研究某一問題,而缺少對宏觀理論的研究。從我國近幾年的研究成果來看,我國當前研究法律文化,主要集中在:(1)與法制史結合來研究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包括禮法、無訟、自然法、律等,這部分研究占絕大部分;(2)與比較法結合來研究法律文化;(3)進行地方性研究,來研究少數民族如藏族、彝族、瑤族等的法律文化。而對法律文化本身的理論基礎、體系的研究卻明顯不足。其次,法律文化沒有釐清與一些學科尤其是法學學科的關系,從而影響了自身學科的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學科交叉越來越明顯,也越來越重要。這種跨學科的發展前提是相應學科之間的合作關系,而非簡單的包含關系。而且我國法律文化的跨學科研究僅著眼於法社會學和法制史,對於其他學科不夠重視。而當前世界中關於法與數據、數字時代、工程學、戲劇、數學、人工智慧的研究已經變成一種新的發展趨勢。最後,對我國法律文化的現代化路徑這一理論基礎問題,我國學者存在認識偏差。不少學者認為打破法律文化區分的制度性法律文化與觀念性法律文化這種二元結構並進行整合,使觀念性法律文化向制度性轉變,是我國法律現代化的路徑。然而,深入分析後我們可以發現這種觀念背後體系的是一種法律的一元觀,即“趨向於附和占據支配地位的依照法律治理國家的觀點”,是“現代科學主義驅動下型構而成的以立法統合整個法律定義”,是“唯法律的”、“現代性的”、“宏大敘事型的”。但就轉型期的我國現代化進程而言,我們更多的恰恰是對“現代性”的反思,更關注的是“後現代的”“地方性知識”這樣多元格局的存在。我們的出發點不再是看“沖突”,而是看“存在”,不再是進行統一的“整合”,而是研究各自獨立的前提下互動的融合來起作用,來滿足轉型的中國社會現實需要。
三、法律文化研究的理論基礎——法律多元主義
馬克•維恩•霍克在第23屆世界法哲學大會的基調報告中曾討論了歐洲統合過程中法文化的統一性和多樣性,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由於“在不同地域文化傳統相互影響愈益強烈的過程中,強勢的文化傳統往往處於支配地位,並且時常會驅逐、消磨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處於相對弱勢的文化傳統中的某些要素”,因此努力保護本地區部分的傳統和經濟,“提升後發國家的法律地位”,建立國家法和國家內部多元的、部分社會的法規范、以及歐盟法的三元法律構造這一多元體制至關重要。事實上,這種法律文化的多元化正如我們前文所述,是現代社會下,法律文化發展的必然選擇。這種法律文化多元主義正是我國研究法律文化的理論基礎。提倡法律文化多元主義的學者中,最有影響的一位是日本的千葉正士。其理論的核心觀點就是對於作為國家法的正式法與非正式法之間具有復雜的交互關系,應當將包涵多元價值、理念的法前提予以概念化,並運用構成多元法體制的各種概念進行分析。千葉正士針對亞洲不同地域多元法體制下的國家法和移植法、固有法,進行法人類學、法社會學、以及法哲學上的分析論證,提出了法文化上的獨創概念——“法文化的操作性定義”。其多元法體制的法文化理論內核可以概況為是三種二元區分下二項對立,具體是指“正式法•非正式法”,“移植法•固有法”,“法規則•法前提”這三方面的二項對立。
⑤ 高分求助一篇汽車專業畢業論文
制約我國汽車消費的原因分析及對策
摘要 汽車開始進入國內家庭,汽車消費已成為扭動內需新的極具活力的增長點,汽車消費市場的發展對國民經濟發展的重大作用開始凸顯。然而,我國還存在著汽車消費環境不佳的一些問題,限制和阻礙了國內的汽車消費。在當前世界經濟下滑的形勢下。這些現象與國家拉動內需的政策不相符合。針對問題,本文從9個方面提出了完善汽車消費環境的對策,其中包括汽車消費信用體系的建設、建立和完善汽車消費的服務體系、拓展汽車售後市場、完善消費者權益保障體系等。期望通過此文,消費者以積極、開放的姿態迎接汽車消費時代的到來。
關鍵詞 消費環境;汽車消費;對策
我國汽車產業、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完善,目前我國已經進入汽車消費時代,汽車消費將直接帶動汽車產業的發展,並成為國民經濟新的經濟增長點。
目前我國私人汽車消費水平總體上仍然偏低。雖然私人汽車擁有量增長加快,但與國外相比,無論總量還是人均汽車擁有量都有明顯差距。從國內一些城市橫向比較來看,也存在著私人汽車的消費水平(每百戶家庭的汽車擁有量)與經濟發展速度、人均GDP水平和居民的實際收入不相符合的情況。這說明我國還存在著一些汽車進入家庭的消費環境障礙問題。家庭汽車消費潛能的釋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汽車消費環境與條件的改善。據在廣州抽樣調查顯示,在目前沒有購車的家庭中,有33%的計劃在近5年內購車(其中大部分是計劃在3年內購車),還有22.7%的人表示「不確定」。計劃購車和對購車計劃「不確定」的家庭都可以看作是潛在的消費者。汽車消費環境的狀況(包括用車費用、道路交通及停車條件、汽車服務體系等)對這一部分消費者的汽車消費計劃有很大的影響。現階段制約我國汽車消費市場發展的瓶頸問題得不到解決,汽車消費市場將不能按照市場演變的規律發展,這也將給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一系列負面的影響。同時,公務用車制度的改革也將成為私人小汽車市場重要的影響因素。
汽車消費環境是一個涵蓋面很廣的概念,涉及用車費用、汽車消費政策、汽車消費信貸、汽車售後服務、交通基礎設施等有關汽車消費的各個方面。
一、我國汽車消費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用車成本高。汽車作為大宗消費品,與一般消費品不同的是它有各種使用成本。消費者的用車成本主要包括油費、養路費、路橋費、停車費、保險費、年檢費、保養費、維修費、還有各種違章的罰款等。後兩種費用情況比較復雜,我們這里談的養車成本不包括在內。
市場典型調查表明,在廣州市區內高檔、中高檔、經濟型3種不同類型的家庭轎車的月平均養車費用是3800元。即使一輛上海大眾生產的POLO這種比較省油的純家庭用的轎車,一個月的養車費用也將近2500元。抽樣調查結果也表明,在擁有汽車的居民中,平均每月的養車費是2235元。如果再算上購車的各種費用與折舊以及維修費,汽車的消費仍然是非常昂貴的。在有車族中普遍流行著「買得起車養不起車」的說法。
高昂的養車費已經成為我國家庭或個人汽車消費最重要的制約因素。抽樣調查顯示,在已買車的居民中有58.6%的人認為養車費高。在沒有買車的居民中,有45.8%的人是因為養車費用太高。准備在5年內買車居民能接受的養車費用平均為1100元左右,與實際費用有較大的差距。
(二)汽車信貸體系建設滯後。一是貸款手續煩瑣,由於個人信用體系沒有建立,銀行為規避風險,制定了一系列復雜的核查、擔保手續。購車人必須先找一個有穩定收入和當地常住戶口的人作為擔保人,帶上雙方的身份證、戶口薄、收人證明,才能到銀行指定的汽車經銷商處選車,在交付首納金後,再要經銷商派人到稅務部門交納汽車購置稅才能提車。獲得一份普通的汽車貸款至少需要經過銀行、保險、稅務、車管所等7個環節,需要近一個月時間。二是首付比例高,還款期短。一般首付30%,還款期為3年。三是擔保方式少。由於保險公司退出車貸險,對汽車消費信貸影響較大。據在廣州抽樣調查表明,已經購車的居民中86.3%的居民是選擇一次性付款,在計劃近年內購車的居民中69.5%打算一次性付款,其中一個原因是信貸手續煩瑣。
(三)消費者的權益保障體系不健全。主要表現在:一是消費者在汽車使用中遇到的許多問題,如信貸、保險、維修、交通事故等,有些問題投訴無門,或出了問題互相推諉。二是由於汽車維修市場良莠不齊,無證經營的維修店用假冒偽劣配件以次充好,損害消費者利益,甚至引發交通事故。三是有些保險公司在理賠上拖延時間,或在合同上做手腳。四是有的經銷商不能履行賣車時承諾,甚至以次充好。五是有的停車場亂收費,甚至出現丟車。六是有些消費者出了交通事故得不到及時處理,或損害得不到賠償等等。消費者合法權益不能得到有效保護,直接影響汽車消費市場的健康發展。
(四)汽車市場體系和售後服務體系不完善。汽車市場體系由新車交易市場、零配件市場、二手車市場、汽車租賃市場、汽車後市場(包括維修、維護等)組成。目前新車銷售市場已形成一定的規模,但二手車市場、租賃市場、售後服務市場均顯得滯後,整個市場體系沒有建立起來。同時,售後服務需要健全的服務機制和保障制度,需要高素質汽車經紀人和維修技術人員,顯然我國售後服務體系的建設跟不上汽車消費市場的發展需要。
二、完善汽車消費環境的對策
(一)降低汽車消費的成本和費用
要推動我國汽車消費市場的發展,首先要解決的是降低養車成本,讓老百姓買得起車也養得起車。降低養車成本可從以下方面人手:
(1)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取消養路費和車船費,改收燃油費。去年底燃油稅的實施已初見成效。
(2)降低路橋費。一方面降低市內路橋費,另一方面將已經收回投資的高速公路和大橋費用降低或取消。現在全國收費的路橋多,收費高,應該呼籲國家有關部門專門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
(3)調整和降低停車場收費。降低停車場的收費標准應及早納入物價部門的議事日程。應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訂出合理的,即有利於消費者也有利於投資者的停車費的標准。在不同的時段,不同的地點,對停車位的需求不同,應細化停車場的收費標准,給消費者選擇空間。同時,及時清理依附在停車場的各種收費,徹底取消那些不該收取的費用,切實減輕停車場經營者的負擔。
(4)清理汽車消費其他環節的不合理或亂收費現象。 (二)加快汽車消費信用體系的建設
(1)加大汽車消費信貸的力度。汽車消費信貸對於汽車消費者而言,可以緩解資金壓力,促進合理消費,對於汽車生產者可以減少資金佔用,對於汽車經銷商可以向銀行轉移欠款風險,對於銀行則可以開辟新的業務。所以,汽車消費信貸被稱作啟動汽車消費市場的「金鑰匙」。目前,全球汽車銷售量中,70%是通過融資貸款銷售的。近年來,我國個人汽車消費信貸呈迅猛發展態勢,是僅次於個人住房貸款的第二大信用市場。但通過貸款銷售出去的汽車佔新車銷售總額的比例不足20%,與國外的70%相距甚遠。
各金融機構應該積極研究國家已出台的汽車消費信貸政策,根據市場需要不斷創新信貸消費品種,拓展服務對象,加大汽車消費貸款的力度。要進一步簡化程序,為消費者提供便捷的服務。在首付比例、擔保方式上多為消費者提供選擇。積極探索、開展二手車的消費信貸業務。
(2)整合「銀行+保險+汽車經銷商」的信貸鏈。1998年底國內保險公司推出了汽車消費貸款保證保險後,汽車消費貸款業務迅速發展,既加快了汽車消費的增長,也為國內保險業拓展了發展空間。但其風險也開始顯露,主要來自一些人的惡意欠資和有預謀的詐騙,導致汽車消費信貸及保證保險陷入困境。有關數據顯示,目前私車貸款約30%違約還貸,10%的汽車貸款難以收回,多數保險公司在車貸險上虧本,最終導致該業務停辦。我國應加快「銀行+保險+汽車經銷商」信貸鏈的整合,加快制度創新與政策創新,以推動汽車消費信貸市場的發展。
(3)加快個人信用體系的建設。目前,個人信用體系建設的滯後嚴重阻礙了汽車消費市場發展。在信用體系中,個人信用處於基礎地位,是一種基本支撐力量。由於我國個人信用體系未建立起來,缺乏信用評價機制和對失信者的懲罰機制,無論是汽車消費貸款、車貸保險、二手車交易還是汽車租賃市場的發展都受到嚴重製約。從汽車消費信貸來說,消費者普遍抱怨的信貸手續煩瑣、抵押登記過長、擔保方式太少等等,從銀行來說是為防範風險不得已的舉措,因為沒有健全的個人信用資料,銀行很難掌握客戶的綜合信用情況,只能靠不斷提高「門檻」來防範風險。車貸保險也遇到同樣問題。同時,二手車交易、汽車租賃等市場的發展也受到個人信用體系的制約。
加快建立個人資信徵集系統。建立個人資信的徵集系統是個人信用體系建設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問題。建立個人資信的徵集系統必須靠政府來推動,因為構成個人信用的信息包括個人資產、個人收入、公用事業的付款記錄、個人消費信貸、信用卡還款記錄、訴訟記錄等,分別掌握在銀行、公安、公用事業單位、法院、人事等部門手中。現行的公民身份證、戶口信息由公安戶籍部門管理,房屋產權信息由房管部門管理,而汽車牌照等信息由公安車管部門管理。個人信用的信息還涉及到商檢、海關、稅務、教育、衛生保健等部門。所有這些信息資源都是一個個孤島,無法在部門之間溝通和共享。政府應出台相關的法律法規,強制有關部門和社會有關單位將個人資信以商業化或義務的形式貢獻出來。
同時,加快培育資信市場的主體。資信公司是社會信用體系的載體,它的任務是以市場運作的形式,匯總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和其他信用信息資源所擁有的信用信息,建立完備的信用信息資料庫,對外提供信用相關的產品,並以市場化的方式形成全社會有效的自動懲戒機制。權威的資信公司出現,需要政府與金融機構共同努力。
近期,應盡快在公檢法、工商、稅務、金融等領域實施個人資信的資源共享。也可考慮,在汽車信貸業務中建立一個專門對汽車消費信貸風險進行管理的中介機構。這個機構可以通過專門收取服務費用,接受銀行或保險公司的委託,對個人信用進行調查評價,並對信貸、保險合同的履行進行有效的管理。
(4)籌建汽車金融公司。我國汽車消費信貸的主體是商業銀行,而在國外,汽車信貸服務的主體是專業性的汽車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是一種專門從事汽車消費信貸業務並提供相關汽車金融服務的專業機構,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汽車與一般消費品不同,售前、售中、售後都需要專業的金融服務。汽車金融公司與銀行最大的不同在於它的專業化,它的業務核心就是汽車金融服務,不僅為用戶提供首期貸款購車、上牌照、保險等一條龍的服務,還能提供汽車保養、維修及遠程求助等多項服務。汽車金融公司的重要作用還表現在它為汽車生產廠商拓展與維護銷售體系、提供市場信息等,為汽車經銷商提供存貨融資、營運資金融資、保險等業務。汽車金融公司在整個汽車消費的鏈條上,成為聯系各方的潤滑劑。
(三)建立和完善汽車消費的服務體系。改善汽車消費環境,必須加快汽車消費的服務體系建設。汽車消費服務體系,涉及到汽車消費的整個過程,從售前的咨詢服務到信貸、保險、上牌、技術咨詢、售後服務、維修、保養等環節。目前大的汽車交易市場和汽車專賣店開始重視服務體系的建設。由於汽車消費的特殊性,培養高素質的服務人才顯得非常重要。
一是培養高素質的汽車經紀人。汽車是很復雜的商品。專業性強,普通的汽車消費者很難具備這方面的知識,尤其是在汽車剛進入普及的時候。目前購車的消費者中有60%的人對汽車、購車環節和各種利益保障不熟悉,而大部分汽車銷售顧問都達不到售前咨詢,售中保險、信貸、上牌,售後的理賠、維修、保養、汽車俱樂部等方面的服務要求,接受過系統培訓的汽車經紀人不到從業人員的1/4。因此,培養高素質的汽車經紀人,不僅是汽車製造商和經銷商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完善汽車消費的服務體系,推動汽車消費市場發展的需要。
二是提高汽車維修人員的技術水平。汽車是高科技的結晶,目前新車型的零部件大多是高科技的電子產品,修理時若不懂得控制原理,不懂得使用電腦手段來判斷故障,寸步難行,特別是一些運用高科技系統的車輛。某汽車俱樂部年度滿意度調查的數據顯示,在汽車修理工人中真正掌握汽車故障診斷能力的優秀技工不足20%。快速提高汽車維修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是提高汽車售後服務水平的關鍵。
(四)完善消費者權益保障體系。隨著汽車越來越多地進入家庭,隨之而來的糾紛也凸顯出來。關於汽車消費方面的投訴主要涉及到產品質量、售後服務的保障、配件交易的隱患,還有二手車市場中的欺詐行為、停車場管理混亂造成的問題等。據有關資料顯示,由於維修質量引發的交通事故有80%來自配件,直接損害消費者的利益甚至是生命安全。完善消費者的權益保障體系,是改善我國汽車消費環境的重要方面。
建立消費者的權益保障體系,首先要使消費者投訴有門,當消費者的權益受到侵害的時候,有投訴的渠道。其次,建立信息反饋機制。三是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和懲罰機制。
(五)整頓和規范汽車消費市場的秩序。整頓和規范汽車消費市場的秩序,是保障消費者權益的重要方面。貿易、工商、公安、交通、質量監督、物價等部門要緊密配合,堅決打擊走私進口汽車、拆解、拼裝報廢汽車等違法行為;加強對汽車配件銷售、汽車清洗、汽車美容等行業的清理整頓;嚴厲打擊不法企業以次充好,銷售假冒偽劣產品,利用假冒、不合格配件進行汽車修理、服務等違法行為;規范汽車經銷商的中介行為,查處和糾正汽車經銷商在兼業代理保險、上戶、按揭過程中的不合理收費、違規收費、自設項目收費等違法行為。
(六)拓展汽車後市場
(1)汽車後市場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所謂汽車後市場,就是指汽車實現銷售以後,圍繞使用和維修保養而形成的服務市場。有關專家指出,當消費一輛汽車時,購買汽車的費用只佔整個汽車從購買到報廢所需支出費用的20%,後續使用過程中還需要支付80%的費用。按這個比例計算,汽車後市場這塊蛋糕的規模是汽車銷售的4倍。隨著汽車銷售利潤的不斷下降,汽車後市場正在成為我國汽車市場的「第二桶金」,汽車生產企業的營銷方式將從單一的產品推廣向全方位、多層次的整體營銷過渡,汽車後市場的競爭將加劇,世界一些大的汽車維修商、養護商,紛紛看好中國市場,有些已搶灘登陸。我國汽車消費市場的發展要充分重視汽車後市場,利用本土優勢搶占市場先機,以戰略眼光積極開拓這一潛力巨大的市場。
(2)提高汽車維修維護市場的規模和水平。國外汽車售後服務發展主流是4s形式,即整車銷售、售後服務、零件供應、信息反饋四位一體,銷售和服務是結合在一起的。售後服務的另一個趨勢是從事後的修理轉向汽車的定期維護保養,注重對用戶的技術培訓和技術咨詢。在國外,汽車保養業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而完善的服務和技術質量經營體系,形成了一個有著巨大市場和豐厚利潤的行業。在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汽車養護企業已佔到整個汽車保修行業的80%以上,年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美元,減少車輛報廢率達21.7%。
(3)拓展汽車休閑、文化、娛樂市場。汽車消費是綜合性的消費,並形成了獨特的汽車消費文化,從而形成一系列有關汽車文化的產業。如汽車娛樂,包括音響系統、CD系統、電視接收系統、DVD系統、電子游藝系統等。汽車娛樂系統的營業額可能超過汽車本身,因為一套高檔音響中心的價值就要超過汽車本身的價值,而人們駕車里程越多就越需要消遣。還有汽車俱樂部,汽車俱樂部有多種形式,如品牌俱樂部、車迷俱樂部、越野俱樂部、維修俱樂部、救援俱樂部等,在國內方興未艾。汽車文化的范圍非常廣泛,包括汽車模型、汽車體育、汽車知識、汽車報刊、汽車書籍、汽車影視、民間風俗、國際交往、服裝服飾、車迷、汽車與社會等。
隨著汽車進入百姓家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有關汽車休閑、文化、娛樂、運動的市場需求將日益顯現出來,市場前景廣闊。我國應該積極鼓勵和扶持汽車休閑、文化、娛樂市場的發展。
(七)充分發揮汽車消費者協會等民間組織的作用。隨著汽車消費群體的擴大,諸如汽車消費者協會、汽車俱樂部、私家車協會、駕駛員協會、旅行房車俱樂部、汽車維修工程師協會等民間組織已出現並且將會有大的發展。這些民間組織發展有利於消費者權益的保護,並在一定程度上承擔了技術培訓、交通安全教育、信息交流等職能,對於汽車消費市場的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如廣州市私家車協會自2002年5月成立以來,已有會員4800多人,與42個汽車維修站簽訂了合同,會員可在簽約的維修站享受優惠服務。對汽車消費者協會等民間組織應給予積極支持和引導,充分發揮這些民間組織在維護消費者權益、推動汽車消費市場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八)制訂鼓勵和方便外籍人士購車的政策。目前外籍(包括港澳地區)人員在我國境內購車,需要辦理暫住證,並且居住一年後才能購車。一些在境內工作的外籍人士感到購車不方便,有的採取變通方式如借用本地居民身份證購車。目前,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大多落戶中國,有相當多的國家和地區客商在我國設立了多個辦事機構和研發中心。在中國內地就業和生活的外國人以及港澳台同胞越來越多,這是一個消費實力很強的群體,如果在購車條件上有所放鬆,如放寬居住的時間,手續更簡便,將有利於汽車消費市場的發展。
(九)逐步開展公務用車制度的改革。在計劃經濟時代,公款汽車消費占絕對主導地位,在我國現有的汽車消費群體中,公務用車仍然佔主導地位。由於汽車的購置與使用均由公款包攬,各種費用都很高。公務用車雖然有定編管理,由於是財政出錢,各單位都千方百計爭指標,公車消費隊伍有不斷擴大的趨勢,財政負擔越來越沉重。由於公務用車的管理體制不健全,公車私用、私車公養比較普遍,既加重了財政負擔,也易滋生腐敗。同時,日益龐大的公車消費隊伍,也嚴重製約了私人汽車的發展。無論是從反腐倡廉的角度,還是從節約政府開支的角度,公務用車走向市場的意義重大。公務用車市場化也將成為轎車進入家庭的催化劑。
三、結語
在當前世界經濟受到金融危機沖擊的影響下,將汽車消費作為拉動我國內需新的增長點並將汽車消費市場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堅持汽車消費市場與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堅持汽車消費與汽車生產和流通聯動發展,做大做強我國汽車消費市場;建立和完善汽車市場體系,營造汽車消費市場發展的良好環境,促進汽車消費市場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