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能貸多少款
如果你在大城市,公積金貸款最高可達80萬,小城市就不行了。
② 個人貸款攻略,教你怎樣貸款
如今你只要稍微留意就會發現,銀行的個貸產品可真是讓人眼花繚亂,從大家所熟知的個人一手房、二手房按揭貸款
,到個人助業貸款、個人耐用消費品;貸款金額從少則幾千到多至千萬;貸款期限從一年、三年到三十年;貸款擔保方式從抵押、質押到保證、信用;可抵押質押物從住房,商鋪到黃金品種之多正像一家銀行所宣傳的那樣:總有一款方案適合你。
如果已有住房的你想進一步改善居住品質,建行的現房抵押購房貸款就可以幫你。你可以拿現在擁有的有房產證的全產權房屋作為抵押,貸到的款項作為購買新房的首付款,而新房還可以進行抵押貸得剩餘房款。
如果你是想大額消費改善生活品質且有職業穩定的高校教師、公務員等,交行的易貸通就能讓你隨時通過銀行指定的網站、pos等渠道,在給你的信用額度上限內自主消費,然後通過網銀、電話銀行等自助還款,隨用隨還,循環使用,只有使用資金的那段時間才計息。
交行的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還能幫想要創業的你貸到三萬元到八萬元不等的創業資金,助你踏上創業之路。民生銀行的物業經營性貸款可以根據出租商鋪所得的租金、期限,一次性發放一筆貸款,相當於把在未來若干年陸續應收的租金一次性打包給想要做經營或消費的商鋪房東。
對於手頭多金的黃金經營戶,工行的個人黃金質押貸款則可以讓你以黃金為質押,滿足資金周轉需求。
總之,銀行的個貸產品雖也有大同小異的一面,但如果多走走多問問,還是可以找到一些特色創新產品,而這些特色產品很可能就是你所需要的,讓你眼前一亮。量入為出多看巧比
要想挑選適合自己的個貸產品,客戶要從自身情況出發著眼於兩個基本要素:
一是申請貸款的用途,是用於生意經營周轉還是買房、買車、買耐用消費品;
二是要了解自己的經濟能力和償債能力。
如果是小企業主想貸款用做生意經營周轉,一般貸款金額較大,申請到信用類貸款的可能性很小,就要看自己手頭是否有住房、銀行理財產品、國債等可作為抵押或質押的財產。如果有,就可選擇個人助業貸款。如果貸款是用於買大件、留學、裝修等,一般貸款金額也就二三十萬,再加上一些客戶自身信用記錄良好、工作收入穩定、屬於銀行優質客戶的話,就可考慮選擇信用類貸款,無須抵押或質押就能得到一筆貸款或一個信用額度。
客戶在選擇時還要多比較一下各銀行辦理個貸的業務效率、服務品質、價格等。比如有的個貸產品給予客戶循環授信,隨借隨還,能最大限度節約使用資金的成本。而未來如果銀行在一些房產抵押類貸款中引入擔保公司進行擔保,則放貸時間就可縮至兩三天,效率可與典當行媲美。
此外,各銀行對於客戶群體的定位還是有差異的,有的銀行定位較高,非五十萬、百萬以上貸款金額不做,有的銀行則大小通吃,幾千元、幾萬元的單子也做。所以你如果在一家銀行碰了壁,不妨再多咨詢幾家銀行。
個人在辦理貸款時,必須有合法合規的用途說明甚至證明文件,嚴禁將所貸資金投入股市;貸款用於經營時,一定要分析論證所投資或經營項目的預期收益,自己測算償債能力,否則到期無法按時還款就非常被動。及時亮出自己的信用
要想最大限度得到銀行給予的優惠,就要想方設法把自己的優勢展示給銀行,一點貸提醒您,這樣才容易獲得銀行的信賴。
一是沒有不良信用記錄。不要認為以前沒貸過款、沒欠過錢就是信用記錄良好,也不要對偶爾還款遲上一兩天不以為意,也許恰恰是幾次不經意的逾期還款就有可能成為再次獲得貸款的障礙。
二是工作單位收入穩定,社會生存能力強。比如大中型國企的工作人員、國家公務員以及高校教師、律師、醫生等具有專業技術職稱的專業人員,就很受銀行青睞。如果您屬於這類人群,就別忘了在申請貸款時出示相關工作證明、專業技術職稱證書等。
三是有明確的貸款用途,絕不能用於炒股買基金等。
如果以上優勢能充分展示,就可能被認定為銀行優質客戶,不光貸款利率可能得到下浮,還可能免掉公證費、評估費等辦理費用,甚至還能得到除貸款之外其他個人業務的手續費減免。
③ 我和老公都是重點大學的教師,現在打算買房,請問公積金貸款最高能貸到多少錢怎麼樣才能貸得更多謝謝
每個住房公積金中心的最高 額度是不一樣的 具體問繳納公積金的公積金中心
但是不能超過房價的70至80%。工資收入寫的高一點 其他條件都是硬項條件 沒辦法
④ 獨立學院轉型卡在哪
轉民辦高校、撤銷、繼續作為獨立學院存在……按照教育部規定,獨立學院將面臨幾種出路,無論怎樣,轉型是其發展繞不過的關鍵詞。其中,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隨著「轉設」大潮的逼近,將有越來越多的獨立學院丟掉母體學校的「紅帽子」,「自立門戶」。
然而,就在轉型的當口,一種嚴峻的現實不可忽視:獨立學院在依附母體發展階段,其發展模式深受母體學校影響,很多公立大學走研究型道路,獨立學院則順著它軋出的車轍前行。即便是有的獨立學院想另闢蹊徑,走出一條迥異於母體學校的特色發展道路,也往往因為資金、師資和專業設置的種種障礙而擱置。
獨立學院「轉設」之後究竟該如何發展,要突破幾道關?這成為極為緊迫的話題。對此,記者進行了采訪。
專業關:你有我有全都有?
從今年年初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點中提出「探索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到今年2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做出「引導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戰略部署,再到4月25日在河南省駐馬店市舉辦的首屆「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形成了關於建設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的「駐馬店共識」。一時間,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成為熱門話題。
不少研究者指出,對近300所獨立學院來說,「轉設」後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是重要的發展方向,這就需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然而,要想走上這條路徑,獨立學院首先面對的就是「專業關」。
「如果遮上校名,這一堆招生簡章基本上沒啥區別。」今年高考失利的欒雲鵬在北京的獨立學院招生咨詢會上轉了半個小時,手裡就收了一大堆宣傳材料。這些宣傳材料裝飾精美,印著恢宏的學校建築,「東方耶魯」、「東北亞哈佛」、「中國斯坦福」等宣傳字眼躍然紙上。翻開這些宣傳材料,只見裡面是清一色的熱門專業介紹,從工商管理、經濟、金融,到漢語言文學、法律,可謂熱門專業面面俱到,同時千校一面。
獨立學院的熱門專業就像《好漢歌》里唱的那樣,「你有我有全都有」。重慶市教委發展規劃處曾做過一個調查,全國300所獨立學院中,有75%的開設了英語專業,有71%的開設了計算機專業,62%的開設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開設了藝術設計、市場營銷、工商管理等熱門專業的達到了40%以上,專業布點過於集中,而且有些專業的承載量過大,有些獨立學院2/3的學生集中在某一兩個專業。
同時,這些專業大部分與母體重合,沒有形成特色,基本上都是母體大學專業的「袖珍版」和「壓縮版」。在人才培養方案方面,也是跟著母校走,沒有形成適合獨立學院的應用性人才培養模式。
當然,這個問題並非獨立學院目光短淺。在獨立學院發展初期,為了保證獨立學院的教學質量,教育部規定獨立學院只能辦母體學校已有的專業。而對獨立學院來說,這樣也最節省成本。
「本部有的專業我們才能辦,沒有的話,沒法批。」重慶一所獨立學院的院長解釋說,「獨立學院新增專業的申報是極其麻煩的,教育廳控製得非常嚴。新建一個專業是有標準的,如教授怎麼樣,儀器設備怎麼樣。我們的教師絕大部分都來自母體大學,如果有自設專業,必須要到社會上聘請專業技術人員,這就會無形中加大學校的辦學成本。」
有研究者指出,在獨立學院原始積累階段,復制母體的專業是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但是,這也在客觀上形成了專業雷同,缺乏辦學特色,造成獨立學院與母體學校學生就業的競爭。在這種競爭中,獨立學院學生時常要扮演「炮灰」的角色。同時,這也造成了全國獨立學院之間的同質化競爭。而在「轉設」之後,雖然很多原來的獨立學院在形式上切斷了與母體學校的臍帶,但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學校發展上仍有母體大學留給它的「胎記」。一些獨立學院定位不清,或者定位太高。有的獨立學院要辦「國際一流大學」、「國內一流大學」,在宣傳手冊上自稱「中國的哈佛」、「中國的斯坦福」。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院長甘德安告訴記者,他曾經接觸過的很多獨立學院都有名校夢,但往往眼高手低,只是跟在母校身後亦步亦趨,並沒有辦出特色。寧波諾丁漢大學校長楊福家,則反對當前中國大學「三本朝著二本走,二本朝著一本跑」的現象。
還有一些研究者建議,在評價大學時也應考慮多樣性,避免用統一尺度衡量高等教育質量。可是,在獨立學院辦學評估中,一些評估指標缺乏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特色,盲從於公立大學研究型大學建設指標,這個指揮棒也拖慢了一些學校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的步伐。
甘德安說:「『轉設』並不意味著真正的獨立,單純的分家另過只是生理上的斷奶,更重要的是要在心理上跟母體斷奶。」
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徐軍偉說:「在我看來,獨立學院及『轉設』後的民辦本科院校,方向是辦好應用型本科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為地方培養人才。專業要與地方產業對接,特別是要培養與戰略新興產業、高端服務業、現代製造業相貼近的專業人才。而且,這些專業應是學科交叉、跨界發展的,應是由學科與市場兩個要素共同決定的,以此來適應業界的混業經營、跨界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據了解,當前很多獨立學院都開始了「以服務區域城市經濟為綱,以應用型人才為目的」的辦學改革。吉林大學珠海學院根據廣東的市場需求,特別是珠海的產業需求,設置了化學與葯學、機電工程、物流管理等專業。學校注重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如國際貿易與金融系的實訓課程佔全部專業課程的50%。
不過,還有一個問題困擾著獨立學院的辦學者。如果走應用技術型大學之路,如何突出自身特點?一些一本大學本科生甚至研究生也被定位為應用型人才,高職高專也是應用型大學,獨立學院「轉設」後與這些應用型大學區別在哪裡?教學計劃、培養大綱和課程設置有何不同?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副院長苗玉寧認為,雖然高職高專也在培養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但除此之外,應用技術型大學的人才培養還有第三個維度——創新型人才。
要培養帶有獨立學院特色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首先要對目前的課程體系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苗玉寧說:「由於現行招生制度規定獨立學院在高考招生中是第三批錄取,學生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傳統的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課程結構體系不一定適合獨立學院的學生。」
他開出的葯方是,探索學科專業交叉融合發展環境下的本科生培養模式,打破專業和院系界限,整合全校本科教育資源,按學科專業大類構建公共基礎課教學和實踐教學大平台。將「剛性知識+柔性組合」的課程模塊化課程與「分層+分級」的教學方法相銜接,要用「少課時」培養專項能力的思路,加大對學生實踐能力的集成培養,增加實踐實驗性課程和交叉性課程。在對傳統課程結構進行「增、減、刪」的前提下,適度加大選修課的比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自主、自願選擇課程,形成符合自己職業志向的綜合能力,從而將提升辦學收益建立在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上。
資金關:獨立學院只能「窮養」?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錢一直是獨立學院的生命線。目前,學費收入基本上是我國獨立學院唯一的辦學經費來源,政府沒有對公益性定位的獨立學院提供辦學經費,政府性經費的缺失也制約了獨立學院的後續發展。
「在政府投入方面,我們不僅不如公辦學校,也不如職業院校。就浙江而言,浙江高職院校的生均經費要遠遠超過獨立學院。獨立學院的生均經費大概一萬元出頭,高職院校要兩萬多元。」徐軍偉說。
使得獨立學院獨立造血能力不足更為加劇的是每年上繳母校的高額「管理費」。我國的獨立學院一般來說每年都要向母體學校上繳部分學費收入,作為對母體學校硬體與軟體資源佔用等的費用支出,這部分經費各個獨立學院比例不一,一般能佔到獨立學院學費收入的20%-60%。「轉設」之後,每年的管理費變成了一次性的巨額分手費,壓得獨立學院喘不過氣來。
獨立學院不僅在政府投入方面處於劣勢,在融資方面,和公立大學相比,獨立學院也時常遭受不平等的待遇。《民辦教育促進法》規定:「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國家保障民辦學校的辦學自主權。」但是,法律上的平等無法掩蓋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在辦學實踐中存在著事實上的不平等。如在籌措辦學經費上,公辦高校可以信用擔保向銀行貸款,民辦高校卻必須以非本校的資產做抵押擔保。
如果獨立學院依法擁有自己的法人財產,為什麼不能以自己的資產作為抵押向銀行申請貸款?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馮向東介紹:「因為學校屬於事業單位,而事業單位的資產是不能作抵押的。獨立學院必須尋找一個企業以其資產作為抵押擔保才能向銀行申請貸款, 它既要向銀行支付利息,還要向擔保者支付擔保費用,這無疑加重了獨立學院的負擔。」
按照目前的貸款方式,不管是獨立學院本身還是合作辦學的企業作為借款的主體,銀行都是按照傳統的貸款模式來評估學校或企業,一般會從借款主體的資產負債率來考慮貸款的數額和年限,銀行能提供的貸款數額有限、期限短,還款壓力大。
廈門的一所獨立學院在學校建設初期,資產數量有限,銀行能夠直接貸款的建設資金僅有3.5億元,僅占總投資量的40%左右,貸款最長年限10年,短期內還款壓力大。「有時,還要通過流動資金貸款或貸新還舊的方式來緩解眼前壓力。」該校的校長告訴記者。
正是因為以上原因,一些研究者認為,轉型中,獨立學院走應用技術型大學的道路,很有可能遭遇「叫好不叫座」的尷尬。
徐軍偉說:「獨立學院若想轉型應用技術型大學,基本上需要換血式的改革,要對之前的偏重科研型、理論型的課程進行改革,添置儀器設備,還要引進雙師型教師等,這都需要真金白銀。」
苗玉寧也表示:「實際上並不是不願轉,而是沒錢轉。」投入不足成了最現實的障礙。學校不敢擴大師資隊伍,不敢在應用型專業建設方面做投入。如果這些方面不加以改善,獨立學院轉型應用技術型大學只能處於喊口號的階段。
師資關:流失率快趕上餐飲業?
「現在獨立學院師資隊伍狀況可用『三節』來描述:九九重陽節,三八婦女節,五四青年節。」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院長甘德安說。
一頭是老齡的退休教師,一頭是招聘的新教師。兩頭大中間小的「啞鈴型」年齡結構,已經成為獨立學院師資隊伍的一個共同特點。江蘇省教育廳曾經對省內26所獨立學院做過摸底。有16所生師比超過18:1。其中,有初級、中級職稱的以35歲以下青年教師為主,青年教師中,女教師偏多。專任教師的學歷結構中,本科學歷佔了1/3。青年教師缺乏教學經驗,老教師有的體力、精力有限,有的離開母體學校教學一線後,遠離學科前沿。
師資結構不合理、穩定性差且沒有形成梯隊模式——盡管目前大多數獨立學院認識到了這些問題,但解決起來並不容易。
在剛剛過去的獨立學院學士學位授予權評估中,教育部對獨立學院的師資提出了明確要求,專任教師中高級職稱教師和研究生學位教師佔30%以上;專職專任教師占教師總數1/3以上。目前,部分獨立學院專業教師要達到這一標准還是很困難的,因此,在評估材料中,有的獨立學院的師資建設存在造假的現象。
徐軍偉說:「沒有好的教師隊伍,獨立學院對教學質量的控制也顯得力不從心。」各獨立學院既要減少辦學成本又要完成基本教學任務,往往採取大量招聘兼職教師和在職研究生的做法,但兼職教師不隸屬學校管理,形成「只管下課拿錢,不管上課質量」、「上課聞其聲,下課不見人」的現象。
時至今日,這個困擾獨立學院的老問題在「轉設」大潮中變得更加棘手。與母體學校「一刀兩斷」後,許多獨立學院的「寒冬」比預計的要來得早。編制是拴住人才的一個重要繩索,但「轉設」之後,很多學校脫了「公家制服」之後,搖身一變成了「民辦非企業」。一方面,從母體學校聘用的師資隊伍將無法正常聘請。另一方面,站在求職大門外的優秀人才也因為學校無法提供編制而紛紛放棄。
一位業內人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根據獨立學院現有的平均待遇標准,一名40歲的教授在獨立學院的平均年薪大約是10萬元,如果服務年限達到15年,加上一次性住房補貼,學校在一名高端人才身上的總花費將超過160萬元。但即便是這種情況,獨立學院在與高端人才接洽的過程中也頻頻遭拒,其中的關鍵便是高端人才退休之後的養老保障體制難以令人滿意。武漢工業學院工商學院有關負責人表示,該校此次調整高端師資的保險政策,就是期待能通過解決他們的「養老」之憂,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加入。
「獨立學院教師的流失率都快趕上餐飲業了。在所有的教育類型中,除了教育培訓以外,就屬獨立學院的師資隊伍流動性最強了。」有獨立學院的校長如是說。
「換了一茬又一茬,每年都有人考取國家公務員、研究生、博士生,走掉了。」三峽大學科技學院一位負責人打趣道,「我們這里已經成了公務員培訓基地、研究生培訓基地和女職工培訓基地(丈夫到三峽大學、開發區,愛人就到我們學院)」。
這種頻繁的流動並非三峽大學的一校之憂。哈爾濱工業大學華德應用技術學院院長顧德庫也訴苦說:「在獨立學院,因為沒有編制,教師只要一評上副教授就走。學院曾多次向上級要過編制,但沒有結果。」
這種快速交替的人員狀況給學校的日常教學和管理帶來了嚴重影響。「很多教師考上了公務員或者研究生,今天才告訴學校,明天就要走,有些課只能開天窗。實在沒辦法了只能臨時招聘,招來的教師沒經過培訓,教學質量堪憂,每學期開學都是我們人事工作最頭疼的時候。」重慶人文科技學院副校長陳金玉說。
「在這方面,學校真的很弱勢,法律對這種人才的無序流動也缺乏約束。」陳金玉說。2008年頒布的《勞動合同法》給勞動者的去留以極大的自由度。在試用期提出辭職,3天之內單位要為其辦理離職手續,如果在勞動關系存續期內提前一個月告知學校,可以隨時辭職。
「學校是一個特殊行業,教師和普通勞動者不同。除了《勞動合同法》,學校沒有一點對教師的其他約束方式。應該為教師辭職爭取一個司法解釋。」在獨立學院峰會上,一所獨立學院院長的發言道出了大家的心聲。
而在教師們眼中,這個問題又變成了「羅生門」。李莉研究生畢業之後就直接應聘到了重慶的一家獨立學院,今年剛滿一年,她卻向學校遞上了辭職信。「很多有志青年畢業後躊躇滿志地來到學校,不久就失望地爭相跳槽。」
李莉向記者抱怨說:「學校發文,女性教師如果要生育的話,要提前向學校申請,因為每年學校的生產人數是有指標的。如果要懷孕,要算好日期,產假要在寒暑假。」
不過,讓她最難以接受的還是身份和待遇問題。馮向東說:「我們現行的教師管理體制,是一個『身份管理』體制。公辦高校的教師屬於國家事業單位人員,而民辦高校教師並沒有被納入這個體制, 因此兩者在醫療、退休、購房補貼等方面的政策差異極大。這種差異,對於一個獨立學院教師而言,是一道體制性鴻溝。」
「關鍵不在於教師走不走,而在於教師敢不敢進來。」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副院長許建剛認為,教師流動是正常現象,一些青年教師並不是對眼前的待遇或福利不滿意,而是對未來事業發展的預期感到不穩定,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制度留人,而不是待遇留人,要讓獨立學院的青年教師有歸屬感、自豪感,然後才能談感情留人。
同時,獨立學院轉型應用技術型本科學校,不僅對師資提出了量的要求,還對師資提出了質的要求。雙師型教師成了獨立學院的重要依靠力量。
徐軍偉說:「目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對雙師型教師資格的認定存在分歧,真正具備雙師資格的教師人數少、引入難,獨立學院之間沒有建立可行的教師共享平台等。」
同時,獨立學院要擺脫母體學校的發展框架,走特色發展的道路,一些新專業、交叉專業如同雨後春筍,這不僅要求教師有雙師資格,還要有學科交叉、發掘新業態的能力。比如,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開設的多媒體藝術專業方向,走在學科和產業前沿,在專業目錄上都找不到,要上好這門課既不是傳媒學科教師的強項,也不是隨便哪個計算機專業的教師就可以,需要既了解傳媒又熟悉網路技術。對教師的類似需求,在獨立學院各個專業的教學中比比皆是,需要不斷突破。(記者 劉博智)
轉型需過三道關
專業方面:
獨立學院的專業大部分與母體學校重合,沒有形成特色,基本上是母體大學專業的「袖珍版」和「壓縮版」。在人才培養上,也是跟著母校走,沒有形成適合獨立學院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資金方面:
獨立學院每年向母體學校上繳高額管理費,「轉設」之後,每年的管理費變成了一次性的巨額分手費,這使得一些獨立學院被壓得喘不過氣。同時,在政府投入、融資能力上,獨立學院都處於劣勢。
師資方面:
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流動性大,用人機制沒有吸引力,獨立學院之間沒有建立可行的教師共享平台,缺乏雙師型人才。
《中國教育報》2014年10月31日第5版
⑤ 公積金貸款難度大嗎
你的情況一點問題都沒有,可以貸款30年,24萬 每個月還款2027.5,沒任何難度。
⑥ 教師資格證能辦理貸款嗎
1、不能用教師資格證申請貸款。但是如果你是教師的話,已經有工作了是可以申請貸款的。如果你不是教師但是有經濟來源和穩定的工作,建議你申請個人信用貸款也就是無抵押無擔保貸款。2、申請個人信用貸款的條件是:銀行要求借款人具有穩定的工作和固定的居所;個人信用狀況良好;對借款的月收入條件也是有一定的條件限制。符合個人信用貸款的一些基本申請條件,可以提供工作收入證明、水電煤賬單以及三個月的銀行工資流水賬單等資料向銀行提出貸款申請。
⑦ 高校教師要貸款買房,有什麼優惠
教師雖然為國家貢獻了一輩子但買房沒有和普通百姓一樣國家沒有其他優惠但可以申請公積金貸款
⑧ 高校教師購房貸款可否享受人才引進
高校教師購房貸款可否享受人才引進,如果是按人才引進的,是可以享受這個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