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流水資料 > 各省市小微企業貸款余額

各省市小微企業貸款余額

發布時間:2022-09-01 03:56:07

1. 普惠領域小微企業貸款增長情況如何

7月24日消息,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的2018年上半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6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29.15萬億元,同比增長12.7%,增速比上季末低0.1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9.03萬億元,同比多增1.06萬億元。貸款投向呈現以下特點:

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速提升。6月末,本外幣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余額86.20萬億元,同比增長9.3%,增速比上季末高0.4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5.19萬億元,同比多增7668億元。

個人住房貸款增速放緩。6月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35.78萬億元,同比增長20.4%,增速比上季末高0.1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54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39.2%,佔比比上季末高0.1個百分點。

住戶消費性貸款增長持續回落。6月末,本外幣住戶貸款余額44.13萬億元,同比增長18.8%,增速比上季末低1.2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6萬億元,同比少增1721億元。其中,本外幣住戶消費性貸款余額34.47萬億元,同比增長21.1%,增速比上季末低2.3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2.94萬億元,同比少增4539億元。

2. 如何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求解

近年來,國家陸續出台多項旨在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政策措施。但據人民銀行天津分行組織對河北、山西、內蒙古三省13市小微企業調查顯示,相關政策措施出台後,小微企業貸款規模有所增長,但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仍然突出,應繼續關註解決。
中國資金管理網11月30日綜合報道,本次採取全面與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在對13市小微企業融資等情況進行全面調查的同時,組織開展了重點問卷調查,隨機向小微企業發放調查問卷2600份,收回有效問卷2592份,有效率99.7%。
融資需求規模擴大
企業數和融資需求持續增長。2012、2013、2014和2015年的3月末,13市分別有小微企業22.3、23.8、24.4和25.6萬戶,年均增長4.7%;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總額分別為2654.3、3031.5、3619.5、4188.7億元,呈逐期增長態勢,年均增長16.4%。
融資以銀行貸款和民間融資為主要渠道。2012、2013、2014和2015年的3月末,13市小微企業銀行貸款額分別占融資總額的68.6%、68.7%、71.3%和72.5%;民間融資額分別占融資總額的25.4%、25.7%、25%和24.9%,兩者合計分別佔94%、94.4%、96.3%和97.4%,均在9.4成以上,且呈逐期上升態勢。
借款企業和貸款規模不斷增加。2015年3月末,13市取得貸款小微企業7.5萬戶,比2012年3月末增加1.4萬戶,年均增長7.1%;佔小微企業總數的29.3%,比2012年3月末提高1.9個百分點。2012、2013、2014和2015年的3月末,13市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分別為1821.2、2082.8、2580和3035.4億元,年均增長18.6%,高於同期13市各項貸款年均增速2.9個百分點。
難在哪?貴在哪?
融資滿足率依然偏低。2012、2013、2014和2015年的1-3月,13市小微企業貸款筆數滿足率分別為46.2%、46.1%、45%和43.9%,呈逐期下降趨勢,期間下降2.3個百分點;分別低於同期全部貸款筆數滿足率3.5、3.6、4和4.3個百分點,差距逐期拉大,期間拉大0.8個百分點。同期,金額滿足率分別為37.9%、39.9%、41.5%和41.2%,分別低於全部貸款金額滿足率5.9、7.1、8.7和9.1個百分點,差距逐期拉大,期間拉大3.2個百分點。

3. 2016年我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高於大中型企業是怎麼回事

簡介: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12月末,我國小微企業人民幣貸款余額為20.84萬億元,同比增長16%,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業貸款增速分別高7.2個和9.1個百分點。

4. 銀行業對實體經濟發放貸款余額近120萬億嗎

2018年7月4日,中國銀行業協會在河北雄縣發布《2017年中國銀行業社會責任報告》,報告指出,2017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為119.03萬億,同比增長13.2%。

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潘光偉發布了上述報告,報告主要包括八部分內容。

一是銀行業穩健運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截至2017年底,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252萬億元,同比增長8.7%,增速較2016年下降7.1個百分點;總負債233萬億元,同比增長8.4%,增速較2016年下降8.2個百分點。

四是踐行普惠金融理念,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金融服務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截至2017年末,銀行業涉農貸款余額31萬億元,同比增長9.64%;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0萬億元,同比增長15%,比各項貸款平均增速高2.67個百分點,並且自2015年以來,連續三年實現了小微企業貸款增速、戶數、申貸獲得率「三個不低於」目標。

報告特別提到,在2017年,為全面提升銀行業無障礙服務水平,推動我國銀行業無障礙環境建設工作向制度化、規范化、標准化的縱深發展,《銀行無障礙環境建設標准》完成制定,規范和引導全行業金融機構更好地滿足殘疾人客戶日益增長的金融服務需求。

五是積極發揮金融科技作用,不斷改進消費者體驗和服務效率。截至2017年底,全國布局建設自助銀行近17萬家,布放自助設備超過80萬台,其中創新自助設備11萬多台,客戶金融服務獲得感持續提升,體驗日益優化。2017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櫃交易達2600億筆,同比增長46%;離櫃交易金額達2000億元,同比增長32%;行業平均離櫃業務率達87.58%。

六是把握機遇,主動適應擴大對外開放新形勢。截至2017年末,共有10家中資銀行在26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了68家一級機構,其中包含17家子行、40家分行、10家代表處、1家合資銀行。

七是推進綠色發展,共建美麗中國。截至2017年6月末,國內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余額8.2萬億元,較年初增長7.1%;節能環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余額為1.69萬億元,節能、環保項目和服務貸款余額為6.53萬億元。

八是投身公益事業,不忘初心反哺社會。2017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公益慈善投入總額達10.36億元;員工志願者活動時長95.83萬小時。截至2017年底,公益慈善項目達3307個。

5. 2020年銀行投向製造業的貸款佔比6.17%,終於開始上升了

本文是2020年經濟回顧的最後一篇,講述的是2020年銀行經營風格的整體轉變。這種轉變不光是商業銀行層面,包括央行層面,都出現了根本性的變化。這種變化必定會深刻的影響2021年的中國經濟走勢。

我這里首先給出的,是銀行貸款投向數據,注意最重要的一個變化: 2020年投向製造業的貸款佔比,終於開始上升了

製造業中長期貸款佔比,2019年為 5.80% ,到2020年提升到 6.17% 。這是近10年來,首次製造業貸款佔比提升。要知道我大中國一直到2018年貿易戰才被美國人打醒,終於開始意識到製造業才是王道,靠金融投機和地產開發,是沒法在世界經濟重新洗牌的大背景下立足的。然而想要當即改弦更張,促使資金從金融和地產領域流向製造業,並沒有那麼容易,所以2019年的製造業貸款佔比繼續萎縮,這就是金融運行上的慣性。

對這種慣性,我大中國的頂層當然是忍無可忍,尤其是在2020年初新冠管制的大背景下,製造業嗷嗷待哺,再不動用強力手段,把資金推向實業領域,去拯救水深火熱之中的製造企業,那我大中國經濟真的就撐不下去了。於是,2020年3月,中信銀行孫行長,就被推向了前台,成為了反面典型。

注意上面被標紅的那段話,「 嚴重違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決策部署,限制、壓降製造業貸款 」,各位,不把錢貸給製造業,甚至都可以構成足以讓中紀委介入的刑事犯罪,這種動作當場就震驚了全國所有的金融從業人士。整個金融圈都開始轉向,從看不起製造業老闆,到求著製造業老闆貸款,貸少一點還不樂意,哭著喊著甚至倒過來給這些老闆送禮,就希望能多貸一點。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製造業貸款佔比,終於出現了極為難得的上升趨勢。在貸款余額的絕對值上,製造業貸款余額從2019年的9.2萬億上升到11.0萬億,絕對值增加 1.8萬億 ,增幅 19.6% ,創下了史上最高增幅,此前的製造業貸款余額年增幅只在3-7%之間,實在是沒臉見人。這1.8萬億的製造業貸款增量,占總貸款增量19.8萬億的比值,達到了 9.1% ,更是令人震驚的佔比,幾乎每10塊錢的貸款,就有一塊錢給了製造業,而2019年這個比值只有可憐的 3.6% 而已。

另一個很有意思的變化,就是2020年,銀行真正加大了對小微企業的貸款。小微企業的貸款余額佔比,從2019年的 23.26% ,提升到了2020年的 23.93% 。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的絕對值增加了 5.8萬億 ,遠遠超過此前3-4萬億的年增量。

各位,你們必須清晰的意識到一件事:銀行不願意借錢給製造業和小微企業,是有原因的。根據各大銀行的年報數據,從2010-2019年,製造業貸款和小微企業貸款的壞賬率,普遍都在 5-7% 之間,這已經是非常高的壞賬率了。而房地產類型的貸款(包括開發貸款和按揭貸款),則普遍低於 1% 。即便是風險程度較高的三農貸款,壞賬率也只有 2% 左右。銀行的規矩是,壞賬需要追蹤放貸審批鏈條上所有人的責任,而且是終身責任。相比較而言,當然沒人願意去放製造業和小微企業貸款。時間進入2020年,全球大封閉,不給製造業和小微企業輸血就會死。歐美的玩法是政府直接給經營困難的企業和生活無著的個人發現金補貼,我大中國不執行這種現金補貼政策,採取了間接的方式:以最大的政策壓力,要求銀行加大對實業的貸款。這其實就是 由銀行代替政府,承擔了補貼實業的責任

這種補貼的結果,當然就是銀行業的壞賬率在2020年顯著上升,而利潤顯著下降。現在各大銀行的全年年報數據還沒出,不過前三季度的季報數據已經很清晰了。舉例,2020前三季度,工商銀行的利潤同比下降 9.15 %,農行下降了 8.49% ,中行下降 8.69% ,建行下降 8.66% ,毫無疑問,這就是承擔了補貼實業責任之後的結果。

考慮到銀行這一波對製造業和小微企業的貸款,是基於強大的政策壓力之下的結果,審批和風控把關必然偏松,可以想見壞賬率必然超過傳統的5-7%的區間,我們就假定10%吧,這已經算是相對保守的估算。5.8萬億小微企業新增貸款余額 10%= 5800億 。這意味著銀行業將會在2021年,面臨撲面而來的5800億的新增壞賬風險。這還沒算不屬於小微企業的規模以上製造企業帶來的新增壞賬風險。合起來估算的話,怎麼也超過 六千億 了。

關鍵是,銀行對實業的補貼,並沒有在2020年結束。新冠疫苗估計要到2021年7、8月份才能普及使用,這意味著銀行業在2021年大部分時間里,依然要代替政府承擔補貼責任。也就是說,銀行業的壞賬風險還要進一步放大。當然了,對此我個人其實是喜聞樂見的。銀行過了幾十年的好日子了,現在也該到了銀行反哺實業的階段了。哪怕是銀行業整體陷入零利潤的境地,也是應該的,我是舉雙手雙腳贊成的。我唯一的提議是:對於這兩年放出去的實業貸款,只要審批鏈上的同志們沒有涉及個人利益,那麼就不要追究個人的壞賬責任了。這也算是對銀行相關工作人員承擔了實業補貼責任的一點小小的政治保護吧。

6. 中小微企業融資缺口達多少億

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小微企業的作用舉足輕重。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陸家嘴論壇上說,截至2017年末,中小微企業(含個體工商戶)佔全部市場主體的比重超過90%,貢獻了全國80%以上的就業,70%以上的發明專利,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稅收。

網商銀行2016年年報披露,彼時累計向小微企業發放貸款879億元,對應的小微企業客戶數是277萬戶,戶均貸款余額約為1.5萬元。而截至2017年末,網商銀行已經累計為571萬戶小微企業和個體經營者提供貸款服務,戶均貸款余額達到2.8萬元。其中,也包括了75萬農村用戶,涉農貸款占網商銀行貸款余額的11.9%。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內,網商銀行提供貸款的小微商戶數翻了一倍多。

7. 2022上半年小微企業的貸款余額55.8萬億元,這數據說明了什麼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在想方設法的掙錢,有的人是給別的老闆打工進行掙錢,而有的人則是自己創業掙錢,不過不是每個人都有第一桶啟動資金的,這個時候就需要像銀行貸款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根據大數據顯示,2022上半年小微企業的貸款余額55.8萬億元,這組數據說明了2個情況,第一創業的企業比較多,市場比較活躍;第二說明了各家貸款公司對於小微企業扶持力度很大,積極保障這些企業資金的審核和發放,這樣整個市場才能盤活。

三、我國對於如何創新新的貸款模式,更好的幫助小微企業發展一直在探索創新。

雖然這組數據比較好看,可是仍然有些小微企業貸款比較困難,基本上他們沒有什麼可以抵押的東西,所以我國相關部門一直在探索新的抵押方式,比如用知識產權進行貸款等方式,讓更多小微企業能夠貸款到資金進行發展。

8. 截止2021年末錦州銀行累計向中小企業貸款多少筆

截至2021年末錦州銀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2516.65億元。2021全年錦州銀行共累計投放小微企業貸款853.41億元,累計投放小微企業客戶2908戶。

9. 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是多少

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需要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上半年,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9.03萬億元,這些貸款都投向了哪些領域?

在投向實體企業的貸款中,上半年工業中長期貸款增速明顯提高,同比多增1069億元;服務業中長期貸款平穩較快增長,佔全部產業中長期貸款增量的近八成;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保持較高水平,6月末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1%。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內,隨著金融去杠桿和監管政策持續推進,表外融資渠道將繼續收緊,企業對信貸融資需求會進一步增加。未來,定向調控政策將圍繞增強信貸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展開,企業整體信貸融資仍將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

在企業信貸融資穩中有增的同時,普惠金融信貸投放質量有所提高。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多次發布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將新增信貸資金更多地投向小微企業。從政策落地情況看,這些精準聚焦的措施已經開始取得成效。

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人民幣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5.4萬億元,同比增長12.2%,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業貸款增速分別高1.2個和2.5個百分點。上半年小微企業貸款增加1.07萬億元,增量占同期企業貸款增加額的20.9%。

不過,同樣是普惠金融領域,農村和農業貸款增速卻有所減緩。數據顯示,上半年本外幣涉農貸款增加1.71萬億元,同比少增3864億元。6月末,本外幣農村貸款余額同比增長6.9%,增速比上季末低0.7個百分點;農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3.6%,增速比上季末低1個百分點。

在房地產市場嚴格調控的背景下,房地產貸款增速持續回落。6月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35.78萬億元,同比增長20.4%,增速比上年末回落0.5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54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比重較2017年佔比水平低1.9個百分點。

連平表示,在各項融資渠道都明顯收緊的形勢下,房地產行業作為去杠桿的重點領域,銀行信貸也在不斷收緊,房地產貸款增速多個季度持續回落。未來,隨著棚改續建項目的不斷加快,國家重點支持的各項政策性住房建設的力度加大,在房地產貸款穩中有降的同時,開發貸款仍將保持低增長態勢。

來自新華社

10. 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分析

中小銀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我國中小銀行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浦發銀行(600000.SH);招商銀行(600036.SH);興業銀行(601166.SH);中信銀行(601998.SH);民生銀行(600016.SH);光大銀行(601818.SH);平安銀行(000001.SH);華夏銀行(600015.SH);北京銀行(601169.SH);盛京銀行(HK.02066);重慶銀行(601963.SH);寧波銀行(002142.SZ);廣州農商行(01551.HK);重慶農商行(601077)。

本文核心數據:新三板發行規模;私募債行規模;小微企業貸款余額

疫情常態下中小企業融資需求下降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我國中小企業生存環境急劇下降,據銀行家問卷調查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1季度以來,我國中小企業貸款需求指數波動下降,截止2021年1季度,中小企業貸款需求指數分別下降至62.3%和72.3%。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中小銀行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閱讀全文

與各省市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贛州小額貸款平台 瀏覽:470
申請貸款資料真實性承諾書 瀏覽:181
貸款銀行流水存的現金怎麼辦 瀏覽:624
個人住房貸款利率重定價周期 瀏覽:22
撫州市小額擔保公司貸款手續怎麼辦 瀏覽:615
使用網上貸款能不能出國 瀏覽:946
買房上海銀行貸款 瀏覽:127
貸款公司壓房貸款 瀏覽:22
比較靠譜的一家網上貸款平台 瀏覽:974
網上貸款平台哪些靠譜 瀏覽:319
貸款200萬30年5年本金 瀏覽:312
貸款工作工資低 瀏覽:862
購買二套房怎麼做抵押貸款 瀏覽:143
關於郵政銀行貼息小額貸款政策 瀏覽:21
類似招聯金融利息低的貸款公司 瀏覽:863
平安好房房產抵押貸款 瀏覽:352
農行線上貸款疫情 瀏覽:757
貸款購車什麼時候可以轉讓過戶 瀏覽:55
按揭銀行貸款需要什麼資料 瀏覽:40
信貸資金包括抵押貸款嗎 瀏覽: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