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貸款五級分類,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各有什麼特徵
1、正常。借款人能夠履行合同,一直能正常還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響貸款本息及時全額償還的消極因素,貸款損失的概率為0。
2、關注。盡管借款人有能力償還貸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對償還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貸款損失的概率不會超過5%。
3、次級。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出現明顯問題,需要通過處分資產或對外融資乃至執行抵押擔保來還款付息。貸款損失的概率在30%-50%。
4、可疑。借款人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即使執行抵押或擔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損失,貸款損失的概率在50%-75%之間。
5、損失。指借款人已無償還本息的可能,無論採取什麼措施和履行什麼程序,貸款都註定要損失了,其貸款損失的概率在75%-100%。
(1)個人貸款五級分類工作遵循原則擴展閱讀
獲貸技巧
1、借款理由:貸款人在申請貸款的過程中,貸款理由應該坦誠並且清晰,詳細的寫出貸款的用途以及個人還貸方面的優勢。例如:良好的個人信用記錄。
2、借款金額:貸款人在銀行申請貸款的金額不宜太高,因為金額越大,失敗的可能性也就越高,然而這並不是貸款人所希望的,他們肯定不希望自己的貸款資金在半個月內還看不到放款的動靜。倘若貸款人所申請的貸款較大的話,建議你適當降低貸款數額,這樣通過銀行審核的希望也就大大增加了。
3、借款說明:詳細的填寫申請資料,借款的用途、個人信用記錄、收入來源、還款能力以及家庭收入情況等等。以保證你的借款不管何時何地何情況,都能夠准時的償還貸款。
4、貸款償還:借款人成功申請貸款之後,就必須要按照規定的時間還款,切勿出現僥幸心理,耽誤還款時間,從而造成不良的個人信用記錄。另外,對於拖欠的貸款,相關部門也會盡全力追回。
❷ 五級分類是哪五級
徵信報告上顯示的五級分類,指的是貸款五級分類,分別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後三種為不良貸款。
1、正常
借款人能夠履行合同,不存在任何影響借款人按時足額償還貸款的因素。金融機構對借款人的還款能力有充分的把握,貸款損失概率為0。
2、關注
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償還貸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對還款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如果這些因素繼續下去,借款人的償還能力受到影響,貸款損失的概率不會超過5%。
3、次級
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出現明顯問題,開始有逾期,且完全依靠其正常營業收入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需要通過處理借款人的部分資產甚至執行抵押擔保來還款,貸款損失率達到了30%-50%。
4、可疑
借款人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即使執行抵押或擔保,也肯定造成較大損失。貸款損失的概率高達50%-75%。
5、損失
借款人已無法償還本息,無論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和程序,貸款註定要失去,或者收回極少部分的資金,從金融機構的角度來看,沒有必要保留在資產的賬目上。其貸款的損失率佔到75%-100%。
❸ 貸款五級分類是按照什麼標准劃分的答案看這里
貸款五級分類是商業銀行為了保證借款人能按時足額償還貸款本息而劃分的,級別高的風險小,級別低的風險大,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級別呢?貸款五級分類是按照什麼標准劃分的呢?接下來我們可以一起來看。❹ 貸款五級分類標准有關注到次級需要多少天
貸款五級分類標准有關注到次級需要90天.
1998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參照國際慣例,結合中國國情,制定了《貸款分類指導原則》,要求商業銀行依據借款人的實際還款能力進行貸款質量的五級分類,即按風險程度將貸款劃分為五類: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後三種為不良貸款。
❺ 什麼是貸款五級分類 貸款五級分類制的標准有哪些
銀行貸款有著嚴格的審查制度,而五級分類制度就是他們的評判標准之一。那麼什麼是貸款五級分類呢?你知道自己的貸款屬於哪一類嗎?
新的貸款五級分類制度是根據內在風險程度將商業貸款劃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五類。以前的貸款四級分類制度是將貸款劃分為正常、逾期、呆滯、損失四類。由於這種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和漏洞,所以從2004年起,貸款五級分類制就逐漸取代了以前的四級分類制度,成為各大銀行判斷貸款安全等級的重要標准。
貸款五級分類制是銀行主要依據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即最終償還貸款本金和利息的實際能力,確定貸款遭受損失的風險程度,其中後三類稱為不良貸款。這五種分類制度通過對借款人現金流量、財務實力、抵押品價值等因素的連續監測和分析,判斷貸款的實際損失程度。
貸款五級分類標准:
1.正常類:
(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諾,還款意願良好,經營、財務等各方面狀況正常,能正常還本付息,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對借款人最終償還貸款有充分把握。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極因素,但現金流量充足,不會對貸款本息按約足額償還產生實質性影響。
一般可以被劃分為正常類的貸款,借款人生產經營都是正常且主要經營指標合理的,現金流量充足,一直能夠正常足額償還貸款本息。
2.關注類:
(1)借款人的銷售收入、經營利潤下降或出現流動性不足的徵兆
(2)借款人或有負債
(3)借款人的固定資產貸款項目出現重大如基建項目工期延長等不利於貸款償還的因素
另外,借款人還款意願差,不與銀行積極合作,有這類傾向或者表現的貸款也會被劃分為關注類。
3.次級類:
(1)借款人經營虧損,支付困難並且難以獲得補充資金來源
(2)借款人已不得不通過出售、變賣主要的生產、經營性固定資產來維持生產經營,或者通過拍賣抵押品、履行保證責任等途徑籌集還款資金;
(3)借款人採用隱瞞事實等不正當手段取得貸款的;
(4)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發放的貸款;
4.可疑類:
(1)借款人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固定資產貸款項目處於停、緩建狀態;
(2)借款人實際已資不抵債;
(3)經過多次談判借款人明顯沒有還款意願;
5.損失類:
(1)借款人因依法解散、關閉、撤銷、宣告破產終止法人資格
(2)借款人已完全停止經營活動且復工無望,或者產品無市場,嚴重資不抵債瀕臨倒閉
(3)借款人死亡,或者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規定宣告失蹤,
(4)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損失巨大且不能獲得保險補償,確實無力償還
(5)借款人觸犯刑律,依法判處刑罰,其財產不足歸還所借債務,又無其他債務承擔者
以上就是商業貸款中的五級分類標准,申請了商業貸款或者正准備申請商業貸款的朋友們可以參考這些條件看看自己的貸款屬於哪一種。前兩條標准都是比較正常的貸款類型,如果屬於後面三條類型之一的話,你的貸款就屬於不良貸款了。
❻ 貸款五級分類標准
1、正常類貸款:借款人能夠履行合同;2、關注類貸款: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可能會影響債務償還;3、次級類貸款:借款人還款能力出現明顯問題;4、可疑類貸款:借款人已經沒有能力足額償還貸款本息;5、損失類貸款:本息無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極小部分,預計本息損失一般在90%以上。
拓展資料:
1.貸款五級分類是指商業銀行依據借款人的實際還款能力,按風險程度進行貸款質量的五級分類(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後三種為不良貸款)。1998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參照國際慣例,結合中國國情,制定了《貸款分類指導原則》。
2.1998年以前,中國商業銀行的貸款分類辦法基本上是沿襲財政部1993年頒布的《金融保險企業財務制度》中的規定把貸款劃分為正常、逾期、呆滯、呆賬四種類型,後三種合稱為不良貸款,在我國簡稱「一逾兩呆」。逾期貸款是指逾期未還的貸款,只要超過一天即為逾期;呆滯是指逾期兩年或雖未滿兩年但經營停止、項目下馬的貸款;呆賬是指按照財政部有關規定確定已無法收回,需要沖銷呆帳准備金的貸款。中國商業銀行的呆帳貸款大部分已形成應該注銷而未能注銷的歷史遺留問題。這種分類方法簡單易行,在當時的企業制度和財務制度下,的確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經濟改革的逐步深入,這種辦法的弊端逐漸顯露,已經不能適應經濟發展和金融改革的需要了。比如未到期的貸款,無論是否事實上有問題,都視為正常,顯然標准不明,再比如,把逾期一天的貸款即歸為不良貸款似乎又太嚴格了。另外這種方法是一種事後管理方式,只有超過貸款期限,才會在銀行的帳上表現為不良貸款。因此,它對於改善銀行貸款質量。提前對問題貸款採取一定的保護措施,常常是無能為力的。所以隨著不良貸款問題的突出,這類分類方法也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❼ 貸款分類應遵循什麼原則
貸款五級分類是指商業銀行依據借款人的實際還款能力進行貸款質量的五級分類。即按風險程度將貸款劃分為五類: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後三種為不良貸款。
正常貸款
借款人能夠履行合同,一直能正常還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響貸款本息及時全額償還的消極因素,銀行對借款人按時足額償還貸款本息有充分把握。貸款損失的概率為0。
關注貸款
盡管借款人有能力償還貸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對償還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如這些因素繼續下去,借款人的償還能力受到影響,貸款損失的概率不會超過5%。
次級貸款
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出現明顯問題,完全依靠其正常營業收入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需要通過處分資產或對外融資乃至執行抵押擔保來還款付息。貸款損失的概率在30%-50%。
可疑貸款
借款人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即使執行抵押或擔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損失,只是因為存在借款人重組、兼並、合並、抵押物處理和未決訴訟等待定因素,損失金額的多少還不能確定,貸款損失的概率在50%-75%之間。
損失貸款
指借款人已無償還本息的可能,無論採取什麼措施和履行什麼程序,貸款都註定要損失了,或者雖然能收回極少部分,但其價值也是微乎其微,從銀行的角度看,也沒有意義和必要再將其作為銀行資產在賬目上保留下來,對於這類貸款在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後應立即予以注銷,其貸款損失的概率在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