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普惠領域小微企業貸款增長情況如何
7月24日消息,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的2018年上半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6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29.15萬億元,同比增長12.7%,增速比上季末低0.1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9.03萬億元,同比多增1.06萬億元。貸款投向呈現以下特點:
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速提升。6月末,本外幣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余額86.20萬億元,同比增長9.3%,增速比上季末高0.4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5.19萬億元,同比多增7668億元。
個人住房貸款增速放緩。6月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35.78萬億元,同比增長20.4%,增速比上季末高0.1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54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39.2%,佔比比上季末高0.1個百分點。
住戶消費性貸款增長持續回落。6月末,本外幣住戶貸款余額44.13萬億元,同比增長18.8%,增速比上季末低1.2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6萬億元,同比少增1721億元。其中,本外幣住戶消費性貸款余額34.47萬億元,同比增長21.1%,增速比上季末低2.3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2.94萬億元,同比少增4539億元。
⑵ 央行出新規!從明年3月起,你的房貸合同要變了
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9〕第30號 來源:央行官網
存量浮動利率貸款「換錨」
LPR運行4個月以來,商業銀行新發放的貸款正在掛鉤LPR。央行表示,目前接近90%的新發放貸款已經參考LPR定價。
存量貸款如何轉換為LPR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存量浮動利率貸款仍基於貸款基準利率定價,不能及時反映市場利率變化,不利於保證借貸雙方的權益。」央行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范若瀅分析稱,自央行2019年8月實施LPR改革以來,經多次報價後,當前1年期和5年期LPR分別報4.15%和4.8%,分別較8月份下行16個和5個基點。但實體經濟融資利率降幅有限,2019年三季度末,金融機構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62%,僅比上年末下行了2個基點,其中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不降反升,2019年三季度末為5.96%,較上年末上行了5個基點。
范若瀅指出,在LPR報價機制改革後,央行制定了相應的「358」考核要求(2019年9月末,全國性銀行業金融機構新發放貸款中應用LPR做為定價基準的比例不少於30%;2019年12月末,上述比例不少於50%;2020年3月末,上述比例不少於80%),但僅針對增量貸款,LPR作用發揮效果並不明顯。本次則是針對存量貸款,預計未來LPR對貸款定價的引導作用將明顯增強,有利於更好地引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行。
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認為,預計初次轉換之後,存量貸款的利率執行水平將與轉換之前保持基本不變。這有助於推進轉換工作順利進行,也有助於保護借貸雙方的利益。
「為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貨幣政策保持穩健基調,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未來一段時間LPR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間。借款人與銀行平等協商,採用LPR作為定價基準將可能是普遍的方式,這對借款人是相對有利的。」董希淼對中新經緯記者表示,通過這種市場化方式,有助於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更好地為穩增長、穩就業服務。即便借款人與銀行協商轉換為固定利率,現有的同期限LPR仍然可能是固定利率執行水平的重要參考。同時,這也體現了利率市場化原則,即利率定價相關事項由借貸雙方協商確定。
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如何改
不少人對存款貸款如何改還存在疑問,中新經緯客戶端這就為您劃重點。
一、可以協商
借款人可與銀行協商確定將定價基準轉換為LPR,或轉換為固定利率,借款人只有一次選擇權,轉換之後不能再次轉換。已處於最後一個重定價周期的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可不轉換。
二、實施時間
轉換工作自2020年3月1日開始,原則上應於2020年8月31日前完成。
三、利率水平
轉換後的貸款利率水平由雙方協商確定,其中,為貫徹落實房地產市場調控要求,存量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在轉換時點的利率水平應保持不變。
四、房貸(指定價基準轉換為LPR的)
(1)期限品種:LPR的期限品種依據原合同的借款期限確定,確定後在合同剩餘期限內不再調整;(註:LPR有1年期和5年期以上兩個品種,一般房貸均為5年期以上)
(2)加點數值:加點數值為原合同最近的執行利率與2019年12月LPR的差值(可為負值),在合同剩餘期限內固定不變;
(3)利率水平:轉換時點利率水平保持不變;
(4)重定日周期:借貸雙方可重新約定重定價周期和重定價日,重定價周期最短為一年;
(5)同一筆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在2020年3月-2020年8月之間任意時點轉換,均根據2019年12月LPR和原執行的利率水平確定加點數值,加點數值不受轉換時點的影響,銀行和客戶可合理分散辦理。
五、其他貸款
其他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包括但不限於企業貸款、個人消費貸款等,可由借貸雙方按市場化原則協商確定具體轉換條款,包括參考LPR的期限品種、加點數值、重定價周期、重定價日等,或轉為固定利率。
存量房貸利率2021年真正變化
在銀行貸款中,房貸占據了很大的份額。央行數據顯示,2018年末,中國住戶部門貸款余額47.9萬億元,住戶部門貸款余額占存款類金融機構全部貸款余額的比例為35.1%,同比上升2.8個百分點。2018年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25.8萬億元,佔住戶部門債務余額的比例為53.9%。
從當前情況看,銀行5年期以上貸款基準利率為4.9%,2019年12月發布的5年期以上LPR為4.8%,那參照LPR定價後,是否意味著房貸利率下調,購房者的實際還款金額會減少呢?答案是暫時不會。
央行表示,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的加點數值應等於原合同最近的執行利率水平與2019年12月發布的相應期限LPR的差值。央行為此舉例稱,若某筆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原合同期限20年,剩餘期限為8年,原合同約定的利率為5年期以上貸款基準利率上浮10%,現執行利率為4.9%×(1+10%)=5.39%。2019年12月發布的5年期以上LPR為4.8%。如果借貸雙方確定在2020年3月30日轉換定價基準,且重定價周期仍為1年,重定價日仍為每年1月1日,那麼加點幅度應為0.59個百分點(5.39%-4.8%=0.59%)。
也就是說,在上述案例中,房貸利率的定價錨點從基準貸款利率變為LPR後,加點方式從貸款基準利率上浮10%變為了LPR上浮0.59個百分點,當前實際貸款利率不變。
目前,大多數存量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的重定價周期為1年且重定價日為每年1月1日。諸葛找房副總裁苑承建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此次利率轉換期為2020年3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但實際執行時間是從2021年開始,也就是說,2020年客戶實際執行的房貸還是按照2019年的房貸執行,按照當前的還款約定償還。即使LPR在2020年下降,客戶也只能從2021年開始享受利率下行的紅利。
前述案例中,2020年3月30日至12月31日,執行的利率水平仍是5.39%(4.8%+0.59%)。在此後的第一個重定價日,即2021年1月1日,按照重新約定的重定價規則,執行的利率將調整為2020年12月發布的5年期以上LPR+0.59%,此後每年以此類推。
由於LPR每月都會發布一次,那是否意味著房貸利率每月都要變化呢?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此次政策給出了明確答復,即可以約定一直不變,也可以約定一年一次,但絕對不會出現每個月調整一次。
央行也給出兩個選擇,即借款人可與銀行協商確定將定價基準轉換為LPR,或轉換為固定利率,借款人只有一次選擇權,轉換之後不能再次轉換。苑承建認為,對於用戶來說,固定利率長期確定,無法享受利率下行的紅利,但同樣也可以在利率上行時避免成本上升。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稱,降息周期的大門已經打開,一年期LPR主要針對企業貸款,5年期LPR基本代表了房貸利率的走勢,實際房貸利率的下調將成為未來的趨勢。
銀行內部管理面臨考驗
雖然央行給商業銀行預留了2個月多月的准備時間,不過不少銀行從業人員表示,接下來銀行的工作任務會比較重。
據央行近期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11月末,中國本外幣貸款余額157.56萬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151.97萬億元。需要注意的是,按照貨幣資金借貸關系持續期間內,利率水平是否變動來劃分,利率可分為固定利率與浮動利率。據了解,在銀行存量貸款中,浮動利率貸款佔比較大。
一位國有銀行支行個貸經理表示,他所在的銀行目前銀行貸款中絕大多數都是浮動利率貸款。
「我們銀行沒有固定利率貸款,一般客戶會要求申請浮動利率貸款。」另一位外資銀行的貸款客戶經理告訴中新經緯記者。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指出,此次央行在《公告》中規定,「金融機構應與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客戶就定價基準轉換條款進行協商,原則上應於2020年8月31日前完成。」以個人住房貸款為例,截止2018年末,我國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25.75萬億元,占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的18.89%,且個人住房貸款具有受眾廣、金額小、筆數多的特點,「換錨」將對銀行的合同、系統、報表、人員、風控等多方面形成影響,短期內銀行內部管理面臨考驗。
范若瀅同樣認為,此次「換錨」給商業銀行帶來更大的經營壓力和挑戰。一方面,在儲蓄率趨於下行、存款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由於存量貸款規模大,定價基準轉換後將給商業銀行帶來較大息差管理和資產負債管理壓力。另一方面,對商業銀行風險定價、內部定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公告要求來看,最終貸款利率要通過銀行與客戶協商的方式來確定,需要銀行綜合考慮客戶本身的信用資質、放款銀行的資金成本、風險成本和市場供求等多種因素。未來如何優化調整FTP定價管理體系,是商業銀行需要思考的問題。
【購房資訊輕松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中新經緯
優質內容推薦
北環東段快速化改造工程高架橋梁通過初步驗收
遼寧下達19.3億元支持老舊小區改造
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小鎮!鎮海這地方魅力無限……
⑶ 某省份的貸款余額超過存款余額是個什麼情況
呵呵,貸款余額大於存款余額,是不是看得雲里霧里啊。其實這個沒有什麼好奇怪的,財政上有個專業術語叫 」赤字 「,金融學上也有個叫」 貸(存)差 「。
簡單的說, 當一個地方的存款余額大於貸款余額,就叫存差;若貸款余額大於存款余額,就叫貸差 。
根據貴州省官方數據:
存款方面,5月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28217.48億元;
貸款方面,5月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30511.52億元。
2020年5月末,貴州省金融運行狀況出現了」貸差「,金額達2294.04億元 。
出現貸差的資金從哪兒來? 可能是樓主疑惑的地方吧。
簡單一點說,貴州省金融機構存款數滿足不了貸款需求,出現了存款缺口,為了補這個存款缺口,貴州的商業銀行就必須 向人民銀行借款 。
向人民銀行借款的方式: 再貸款給商業銀業;或者發行債券籌資 。這樣就解決了貸款的資金來源問題。
出現貸差又說明了什麼?
一是說明貴州省商業銀行的存款來源單一,不足以支撐當地經濟發展的融資需求;
二是說明貴州省經濟活動比較活躍,投資增速較快,經濟發展正在出現巨大變化,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
其實,從貴州省的貸款投向就可以看出來,住戶貸款9579.61億元,同比增長14.6%,佔比貸款總額 31.4% ;企(事)業單位貸款20931.16億元,同比增長13.5%,佔比貸款總額 68.6% 。企事業單位貸款佔了三分之二。
總之,出現貸差的金融狀況,多數是因為區域發展不平衡造成的一種暫時性不良現象。
-謝謝閱讀-
貸款余額大於存款余額的就叫借差。由於經濟發展地域的不平衡性,有些地方的存款會比較少,貸款會比較多,或者存款比較多,貸款比較少。這種現象在同一省份的不同地區也是存在的。
⑷ 2018上半年新增貸款多少萬億元
7月13日,央行發布最新金融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9.03萬億元,同比多增1.06萬億元。其中,6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84萬億元,同比多增3054億元,不僅超過市場預期,也創下了歷史同期的新高。
6月份居民貸款佔比依然較高,並且7004億中有4634億為居民中長期貸款。6月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35.78萬億元,同比增長20.4%。
單戶授信500萬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含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由以往的低增長轉為趨勢性回升。6月末,余額7.35萬億元,同比增長15.6%。
⑸ 2018上半年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有增長嗎
7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總體看當前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適度增長,市場利率運行平穩。
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9.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2.03萬億元。從結構上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貸款同比多增,債券市場融資明顯回升,股票融資有所下降,表外融資明顯多減。
⑹ 2018年5月在中國銀行貸款16萬,貸款10年,利率4.99%,等額本息,現在想提前還款,劃算嗎
明確的說,等額本息是最不劃算提前還款的,但是提前還款最佳時期是在五年以內,超過這個時間就不劃算提前了。
⑺ 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是多少
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需要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上半年,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9.03萬億元,這些貸款都投向了哪些領域?
在投向實體企業的貸款中,上半年工業中長期貸款增速明顯提高,同比多增1069億元;服務業中長期貸款平穩較快增長,佔全部產業中長期貸款增量的近八成;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保持較高水平,6月末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1%。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內,隨著金融去杠桿和監管政策持續推進,表外融資渠道將繼續收緊,企業對信貸融資需求會進一步增加。未來,定向調控政策將圍繞增強信貸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展開,企業整體信貸融資仍將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
在企業信貸融資穩中有增的同時,普惠金融信貸投放質量有所提高。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多次發布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將新增信貸資金更多地投向小微企業。從政策落地情況看,這些精準聚焦的措施已經開始取得成效。
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人民幣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5.4萬億元,同比增長12.2%,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業貸款增速分別高1.2個和2.5個百分點。上半年小微企業貸款增加1.07萬億元,增量占同期企業貸款增加額的20.9%。
不過,同樣是普惠金融領域,農村和農業貸款增速卻有所減緩。數據顯示,上半年本外幣涉農貸款增加1.71萬億元,同比少增3864億元。6月末,本外幣農村貸款余額同比增長6.9%,增速比上季末低0.7個百分點;農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3.6%,增速比上季末低1個百分點。
在房地產市場嚴格調控的背景下,房地產貸款增速持續回落。6月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35.78萬億元,同比增長20.4%,增速比上年末回落0.5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54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比重較2017年佔比水平低1.9個百分點。
連平表示,在各項融資渠道都明顯收緊的形勢下,房地產行業作為去杠桿的重點領域,銀行信貸也在不斷收緊,房地產貸款增速多個季度持續回落。未來,隨著棚改續建項目的不斷加快,國家重點支持的各項政策性住房建設的力度加大,在房地產貸款穩中有降的同時,開發貸款仍將保持低增長態勢。
來自新華社
⑻ 局地現松動 整體房貸利率顯觸頂跡象
隨著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房地產調控思路的深入,房地產市場明顯穩定。同時,隨著市場流動性的改善,2019年房貸利率結束了此前單邊上漲的趨勢,觸頂跡象顯現,部分地區利率出現松動。
業內人士表示,未來房地產調控政策將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在房地產金融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預計2019年主要城市的房地產供應量相對穩定,房貸利率將整體上穩中有降。
部分城市利率有松動跡象
最近,有多個城市的房貸利率出現松動。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監測的最新數據顯示,寧波地區房貸利率3月出現下調,下調後首套房貸利率從此前的上浮15%,調整至最低可以執行基準上浮5%,二套房利率從此前執行基準上浮20%,調整至最低執行基準上浮10%。
深圳方面,多家銀行首套房最低可執行基準上浮5%,二套房利率最低可執行基準上浮10%。其中,15家銀行下調了首套房貸利率。中、農、工、建、交、郵儲6家國有大行及5家股份行的首套房貸款利率最低可執行基準上浮5%;光大銀行則從之前的基準上浮20%下調至10%。
若從全國整體情況來看,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監測的首套房貸款利率數據顯示,2019年2月全國533家銀行分(支)行中,有147家銀行首套執行基準利率上浮10%,較上月增加15家;153家銀行首套執行基準利率上浮15%,與上月持平;118家銀行首套執行基準利率上浮20%,較上月減少8家。全國二套房貸款時隔8個月後首次回歸至6%以下水平,平均利率為5.99%,連續4個月回落,較1月回落3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在房貸利率微調的同時,放款也有加速跡象。《經濟參考報》記者也從多家在北京的中介機構和銀行了解到,銀行批貸和放款進程較為順暢。一位國有大行工作人員對記者說,目前貸款審批在1周左右,批貸之後放款的速度和貸款規模有關,但整體而言很快。也有股份制銀行工作人員對記者說,審批之後放款在1至2個工作日之內。
一位房屋中介工作人員也對記者表示,貸款方式不同,放貸周期可能有所不同。商業貸款一般很快,大約一星期左右,面簽到銀行批貸就都能全部能完成,放款大約在過戶後半個月到20天左右。如果是公積金貸款,流程沒有商貸那麼快,不過從提交材料、面簽到銀行批貸,也就10天左右。
「穩」仍是主基調
但值得注意的是,重點城市的房貸利率並未見松動。以北京為例,目前基準利率為4.9%,首套房利率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10%,即5.39%,二套房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20%,即5.88%。記者詢問了多家位於北京地區的銀行分支機構,大部分銀行目前仍在執行這一標准,並無松動。太原某銀行的人士也對記者稱,近期房貸利率並未有下調跡象,整體以穩為主。
一位國有大行總行人士對記者說,目前銀行房貸業務整體基調較之前沒有大變化,相關利率政策可能在各個地區之間會有一些差別,整體房貸業務的增長也還是較為平穩。
事實上,根據日前各上市銀行發布的年報,各銀行開展住房信貸業務的主基調仍可用「穩健」來形容,部分銀行房貸投放增速有所上升,不過增速也在10%至20%之間。
中國建設銀行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47535.95億元,較上年新增5405.28億元,增幅12.83%,余額居同業首位。浦發銀行整體個人貸款總額14707.5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9.43%,其中住房按揭貸款總額5850.07億元。
中信銀行稱,報告期內,本行繼續遵照我國各級政府房地產調控要求,開展住房按揭貸款業務。住房按揭貸款余額6292.1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364.52 億元,增速比上年提高10.54個百分點。招行表示,結合各地房地產調控政策,以支持居民合理自住購房需求為導向,穩健發展房貸業務。截至報告期末,本公司住房貸款余額9213.4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1.57%。
平安銀行也稱,「本行嚴格落實國家政策規定和監管要求,支持居民家庭首套自住購房需求,並將繼續在合規和符合監管要求的前提下穩步開展住房信貸業務,強化住房信貸管理,優化信貸結構,進一步服務客戶,支持實體經濟。」
數據顯示,截至2018 年末,平安銀行住房按揭貸款余額1823.6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9.3%。平安銀行還表示,其住房按揭貸款通過進一步調整客群結構,加大對優質客戶的投放力度,有效提升新發放貸款質量,按揭貸款不良率維持在較低的水平。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房貸業務仍是比較安全的資產,銀行有動力去發展,與此同時,今年以來,市場流動性有所改善,銀行資金也比較充足。在市場需求的推動下,銀行房貸業務保持一定增速有其合理性。不過,比起2016年和2017年,目前銀行整體的房貸業務增速還是比較穩健的。
房貸利率見頂或存微調空間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董希淼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自2018年央行定向降准、全面降准措施落地後,2019年流動性合理充裕,銀行手頭資金充足。這種情況下銀行下調房貸利率,屬正常操作,與此同時,當前銀行風險偏好仍低,個人房貸尤其是首套房房貸不良率的歷史表現較好,是銀行的優質資產,以低利率政策加大投放很正常。未來,個人房貸利率後續仍有下調空間。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歷史上看,房貸利率運行趨勢一旦形成,通常會持續一段時期。此外,未來央行貨幣政策的「寬信用」取向不會改變,還會繼續引導長端利率適度下行。「接下來幾個月房貸利率下行趨勢仍會延續。不過,考慮到當前『寬信用』主要針對民營、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房地產領域仍是抑制泡沫、防範風險的重點對象,未來房貸利率下降勢頭仍將會比較緩和。」
「與往年相比,房貸規模增速在逐年下降,利率下調暫時沒直接影響房貸規模的變化。」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李萬賦表示,2019年房地產市場的政策基調是進一步滿足有剛需和改善性需求用戶的合理住房需求,嚴格管控投機性購房行為。因此,在房地產金融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預計2019年主要城市的房地產供應量相對穩定,房貸利率將整體上穩中有降。
李萬賦認為,2019年整體房貸利率仍有一定的下調空間,但是不同省市下調的空間和時間會有一定的差異。整體來看,一線城市的房貸利率仍會低於其他城市,但下調幅度不會過大。
⑼ 平安普惠i貸顯示什麼產品熱銷,請稍後嘗試。提不了現怎麼辦
平安普惠i貸提示「產品熱銷,請稍後再試」跟之前的「今日額度已搶光」是差不多的意思
就像一般商品一樣,一旦出現火爆現象就要適度控制或提高價格,那麼平安普惠i貸也差不多,要控制額度和提高門檻,不過據說平安普惠i貸有時候也會放水的,並不是一直不能提現,如果在早上9點到11點,或下午3點到5點去申請提現的話,也許通過率比較高。
不過除了運氣,借款人本身的資質還是要過硬的,借款信用一定要好,這是前提,還有如果提現不了也不要輕易去找中介,如果因此造成個人經濟損失或者信息泄露了就得不償失了。
(9)2018年5月末貸款余額擴展閱讀:
實際上,隨著前期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地,普惠金融發展已經取得積極成效。根據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副巡視員李青川在發言時披露的數據,小微企業貸款量增價降,截至今年5月末。
普惠型小微企業的貸款余額10.25萬億,比2018年年初增長了33.46%,高於各項貸款的增速14.17個百分點。今年前5個月新發放的普惠型小微企業的貸款利率是6.89%,較2018年一季度降低0.92個百分點。
此外,農村基礎金融服務破面提質成效顯著。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銀行網點的鄉鎮覆蓋率達到96%,基礎金融服務的村級覆蓋率達到了97%。
銀行和非銀機構均在發力普惠金融業務。據中國建設銀行行長劉桂平介紹,截至今年5月末,建行普惠金融貸款客戶數近150萬戶,貸款余額超過8000億,今年前5個月普惠貸款新增近1500億,增量居五大行首位,增速超過30%。
平安普惠董事長兼CEO趙容奭表示,通過聚合模式,平安普惠已經服務了超過一千萬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和自僱人士,2019年一季度的新增業務中,超過60%的客戶沒獲得過銀行的經營類貸款。
⑽ 銀行業對實體經濟發放貸款余額近120萬億嗎
2018年7月4日,中國銀行業協會在河北雄縣發布《2017年中國銀行業社會責任報告》,報告指出,2017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為119.03萬億,同比增長13.2%。
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潘光偉發布了上述報告,報告主要包括八部分內容。
一是銀行業穩健運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截至2017年底,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252萬億元,同比增長8.7%,增速較2016年下降7.1個百分點;總負債233萬億元,同比增長8.4%,增速較2016年下降8.2個百分點。
四是踐行普惠金融理念,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金融服務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截至2017年末,銀行業涉農貸款余額31萬億元,同比增長9.64%;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0萬億元,同比增長15%,比各項貸款平均增速高2.67個百分點,並且自2015年以來,連續三年實現了小微企業貸款增速、戶數、申貸獲得率「三個不低於」目標。
報告特別提到,在2017年,為全面提升銀行業無障礙服務水平,推動我國銀行業無障礙環境建設工作向制度化、規范化、標准化的縱深發展,《銀行無障礙環境建設標准》完成制定,規范和引導全行業金融機構更好地滿足殘疾人客戶日益增長的金融服務需求。
五是積極發揮金融科技作用,不斷改進消費者體驗和服務效率。截至2017年底,全國布局建設自助銀行近17萬家,布放自助設備超過80萬台,其中創新自助設備11萬多台,客戶金融服務獲得感持續提升,體驗日益優化。2017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櫃交易達2600億筆,同比增長46%;離櫃交易金額達2000億元,同比增長32%;行業平均離櫃業務率達87.58%。
六是把握機遇,主動適應擴大對外開放新形勢。截至2017年末,共有10家中資銀行在26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了68家一級機構,其中包含17家子行、40家分行、10家代表處、1家合資銀行。
七是推進綠色發展,共建美麗中國。截至2017年6月末,國內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余額8.2萬億元,較年初增長7.1%;節能環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余額為1.69萬億元,節能、環保項目和服務貸款余額為6.53萬億元。
八是投身公益事業,不忘初心反哺社會。2017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公益慈善投入總額達10.36億元;員工志願者活動時長95.83萬小時。截至2017年底,公益慈善項目達3307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