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流水資料 > 2020年中國住戶部門貸款余額

2020年中國住戶部門貸款余額

發布時間:2022-09-11 07:18:51

❶ 央行:房地產貸款增速持續下降

人民銀行統計,2021年二季度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85.5萬億元,同比增長12.3%;上半年增加12.76萬億元,同比多增6677億元。貸款投向呈現以下特點。

一、企事業單位中長期貸款增長加快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幣企事業單位貸款余額119.11萬億元,同比增長10.8%,增速比上年末低1.6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8.58萬億元,同比少增5809億元。

分期限看,短期貸款及票據融資余額43.21萬億元,同比增長1.7%,增速比上年末低6.5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1.65萬億元,同比少增2.43萬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72.69萬億元,同比增長16.8%,增速比上年末高1.5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6.62萬億元,同比多增1.68萬億元。

分用途看,固定資產貸款余額51.08萬億元,同比增長11.4%,增速比上年末低0.2個百分點;經營性貸款余額49.22萬億元,同比增長11.4%,增速比上年末低1.5個百分點。

二、工業中長期貸款增速繼續提升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幣工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2.59萬億元,同比增長25.8%,增速比上年末高5.8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1.59萬億元,同比多增7507億元。其中,重工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0.85萬億元,同比增長24.4%,增速比上年末高5.9個百分點;輕工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74萬億元,同比增長35.2%,增速比上年末高4.5個百分點。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幣服務業中長期貸款余額48.91萬億元,同比增長14.5%,增速比上年末高0.2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85萬億元,同比多增5680億元。房地產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3.2%,增速比上年末低4.6個百分點。

三、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保持較快增長

2021年二季度末,人民幣普惠金融領域貸款1余額24.76萬億元,同比增長25.5%,比上年末高1.3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26萬億元,同比多增8324億元。

2021年二季度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17.74萬億元,同比增長31%,增速比上年末高0.7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2.65萬億元,同比多增6734億元。農戶生產經營貸款余額6.59萬億元,同比增長13.6%;創業擔保貸款余額2293億元,同比增長32.9%;助學貸款余額1238億元,同比增長11.2%。

2021年二季度末,原建檔立卡人口存量貸款余額1221億元;全國脫貧人口2貸款余額8556億元。

四、綠色貸款增長速度加快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3余額13.92萬億元,同比增長26.5%,比一季度末高1.9個百分點,高於各項貸款增速14.6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1.87萬億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間接碳減排效益項目的貸款分別為6.79和2.58萬億元,合計占綠色貸款的67.3%。

分用途看,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產業和清潔能源產業貸款余額分別為6.68和3.58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5%和19.9%。分行業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綠色貸款余額3.98萬億元,同比增長16.4%,上半年增加3295億元;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綠色貸款余額3.88萬億元,同比增長20.2%,上半年增加3554億元。

五、涉農貸款增速小幅回落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幣涉農貸款余額41.66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增速比上年末低0.6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03萬億元,同比多增2072億元。

2021年二季度末,農村(縣及縣以下)貸款余額34.74萬億元,同比增長11.5%,增速比上年末低0.4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2.74萬億元,同比多增2823億元。農戶貸款余額12.86萬億元,同比增長15.1%,增速比上年末高0.9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1.07萬億元,同比多增1980億元。農業貸款余額4.53萬億元,同比增長5.9%,增速比一季度末和上年末分別低2.1和1.6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2676億元,同比少增727億元。

六、房地產貸款增速持續下降

2021年二季度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50.78萬億元,同比增長9.5%,低於各項貸款增速2.8個百分點,比上年末增速低2.2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2.42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18.9%,比上年全年水平低6.5個百分點。

2021年二季度末,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12.3萬億元,同比增長2.8%,增速比上年末低3.3個百分點。其中,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余額4.65萬億元,同比減少1.5%,增速比上年末低2.5個百分點。個人住房貸款余額36.58萬億元,同比增長13%,增速比上年末低1.6個百分點。

七、住戶經營性貸款加速增長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幣住戶貸款余額67.77萬億元,同比增長15.1%,增速比上年末高0.9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4.58萬億元,同比多增1.03萬億元。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幣住戶經營性貸款余額15.42萬億元,同比增長22.8%,增速比上年末高2.8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1.8萬億元,同比多增5924億元。住戶消費性貸款余額52.35萬億元,同比增加13%,增速比上年末高0.3個百分點;二季度增加2.78萬億元,同比多增4331億元。

注1:依據《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對普惠金融實施定向降準的通知》(銀發﹝2017﹞222號)和《中國人民銀行關於調整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有關考核標準的通知》(銀發﹝2018﹞351號),普惠金融領域貸款包括單戶授信小於1000萬元的小微型企業貸款、個體工商戶經營性貸款、小微企業主經營性貸款、農戶生產經營貸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消費貸款、創業擔保貸款和助學貸款。

注2:脫貧人口包括原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已脫貧人口。由於國務院扶貧辦提供的貧困人口基礎信息中區分了已脫貧享受政策和已脫貧不享受政策的人員信息,根據金融扶貧政策要求,從2019年起,已脫貧人口貸款中不再包括對已脫貧不享受政策的貧困人口發放的貸款。

注3:綠色貸款是指金融機構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等經濟活動,發放給企(事)業法人、國家規定可以作為借款人的其他組織或個人,用於投向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綠色升級和綠色服務等領域的貸款。

❷ 報告:今年中國住戶部門加杠桿幅度明顯小於2013和2016年

房地產市場怎麼走,從金融數據中亦能看出一些端倪。易居房地產研究院12日發布的《2020年10月金融環境與房地產市場月報》顯示,今年住戶部門加杠桿幅度明顯小於前兩輪樓市上漲行情的2013年和2016年。加之,全國首套房貸平均利率九連降趨勢結束,過去兩輪全國樓市普漲行情難以重現。
易居研究院研究員沈昕指出,住戶部門貸款余額同比增速和全國首套房貸平均利率是與房地產行業直接相關的兩個數據。
從住戶部門杠桿水平來看,報告顯示,今年疫情發生以來,貨幣政策趨於寬松,住戶部門貸款余額同比增速自3月創下階段性低點以來,已經連續半年震盪上行,但上升幅度遠小於2012-2013年和2015-2016年,說明住戶部門加的杠桿的規模明顯小於前兩輪樓市快速上漲之時。
今年前三季度,首套房貸平均利率持續小幅下降,對居民購房形成一定刺激,上半年部分城市地市、樓市熱度快速上升。不過,利率下行的趨勢也已經結束。
據融360監測,10月份,全國首套房貸平均利率全國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為5.24%,與上月持平,今年以來的首套房利率「九連降」趨勢結束。
對比歷史數據,沈昕指出,本輪2018年末以來的房貸利率下降幅度明顯不及2012年和2014-2015年,對居民貸款購房的刺激力度也明顯不及前兩次。預計四季度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降幅還將繼續收窄,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預計與去年基本持平。
更為重要的是,沈昕表示,目前以「房住不炒」為主基調的樓市政策與2015年時鼓勵居民住房消費的政策有巨大差異。下半年以來,深圳、東莞、杭州、寧波、南京、沈陽等多城升級了樓市調控政策,常州、沈陽、無錫、唐山等多城對房貸政策也進行了收緊。8月,房企融資「三道紅線」新規的試點出台,對房企加杠桿的能力進行了限制。從房企端到購房者端,相關政策陸續收緊。
報告認為,目前的貨幣環境和政策環境與2012年四季度至2013年一季度時更為相似,樓市表現大概率也與2013年上半年的局部熱點城市行情相似,不會出現2016-2018年似的全國普漲。(完)

❸ 「房住不炒」進一步明確 房貸利率今年難降

1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最新一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顯示,5年期以上LPR為4.65%,連續9個月未動。與此同時,根據貝殼研究院最新房貸報告顯示,開年多地房貸利率在底部微升。
業內人士表示,一方面,春節前市場資金面趨緊,房貸放款周期加速拉長;另一方面,在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之下,央行引導商業銀行房地產貸款合理增長,預計未來房貸利率總體觸底。考慮到局部市場過熱,不排除採用差別化房貸利率工具進行調節,房貸利率難有下降空間。
「房住不炒」信號進一步明確
20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LPR為1年期LPR3.85%,5年期以上LPR4.65%。這也意味著,自2020年5月起,LPR連續9個月保持穩定。
貝殼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許小樂表示,MLF利率持續未變,表明當下的利率水平是與經濟運行基本相適宜,貨幣政策沒有繼續寬松的必要,在經濟企穩回溫的預期之下,逆周期調節政策有序退出。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也表示,在今年上半年國內經濟修復延續與外部不確定性猶存相交織、國內物價水平有望整體保持溫和的背景下,貨幣政策將持續處於「觀察期」,MLF利率調整的可能性很小,LPR報價基礎有望保持穩定。
在LPR保持穩定的同時,「房住不炒」信號也進一步明確。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堅持『房住不炒』定位,租購並舉,因城施策,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穩妥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賃市場發展的金融支持,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住建部方面也表示,將完善政策協同機制,建立住房與土地、金融聯動機制,加強住宅用地管理,完善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體系。
「在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之下,央行引導商業銀行房地產貸款合理增長,購房信貸環境寬松觸底。」許小樂說。
銀行房貸投放略有「收緊」之勢
值得注意的是,在「房住不炒」的基調下,銀行房貸投放也略顯「收緊」之勢。
2020年12月31日,央行、銀保監會發布房地產金融監管新政,明確劃定銀行「房地產貸款佔比和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佔比」兩道紅線。「新規至今已實施半月有餘,在信貸『開門紅』的影響下,年初銀行個人房貸投放暫未受到較大影響,個人住房按揭額度較為充足。」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李萬賦表示,但長期來看,銀行今年的房貸投放總規模有收緊預期,或將加大區域性房貸額度差異化調整,壓降利率較低利潤空間較小的城市房貸額度。
一位大行房貸業務相關人士也對記者表示,目前該行並未針對這一新規出台具體的舉措,但是整體房貸額度已經有所收緊。
光大證券研究所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表示,2020年以來,銀行個人住房貸款一直「供需兩旺」。未來,銀行房地產廣義貸款的增量空間將下降,從而帶動存量增速也下降。未來,銀行房地產廣義貸款增速將向銀行整體貸款的平均增速收斂。尤其一些中小銀行出於經濟回報、風險考核和資本節約的原因對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積極性較高。在新政影響下,預計中小銀行個人住房貸款業務增量增速將有所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規背景下,房貸放款周期已有明顯延長。貝殼研究院1月房貸報告顯示,重點監測的36個城市房貸平均放款周期已自去年9月開始經歷「五連升」達到53天,較上月再度延長5天,回到去年4月水平。
具體來看,36城中超8成平均房貸放款周期環比拉長。廊坊、哈爾濱、寧波、南通等城市,環比延長10天以上。珠三角方面,雖然局部城市放款周期在年初有所緩和,但惠州、東莞、佛山、中山等放款周期高達2個月以上。
房貸利率現觸底跡象
研究數據顯示,在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之下,房貸利率也現觸底跡象。「如果5年期LPR不調整,房貸利率的主要下行階段已經基本結束。」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沈昕表示。
貝殼研究院報告也顯示,2021年1月,貝殼研究院監測的36個城市的主流首套房貸利率為5.23%,二套房貸利率為5.52%,環比均微增1個基點,且從2020年12月開始已經連續兩個月上升。
具體來看,1月36城房貸利率環比普遍平穩,房貸利率提升的城市主要是珠三角部分城市,例如,東莞從去年底的首套房貸利率5.25%上調至5.45%,二套房貸利率則從5.45%上調至5.65%;中山方面首套房貸利率從去年底的5.05%上調至5.15%,二套房貸從此前的5.25%上調至5.35%。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報告顯示,在房貸上漲的城市中,除中山外,杭州和哈爾濱漲幅較大,均上漲4個基點。而二線城市房貸利率下降的數量有所增加,且環比降幅差異縮小,都在1-5個基點之間。「2021年開年房貸利率走勢與2019年、2020年類似,且不同於2017、2018年的房貸大幅增長的走勢情況,側面反映了全國房貸利率大幅變動的時代已經過去,房地產市場進入平穩期。」李萬賦表示。
沈昕還表示,從2020年四季度來看,首套房貸平均利率不再持續下行,住戶部門加杠桿明顯得到控制。她指出,2020年前三季度,首套房貸平均利率持續小幅下降,利率持續下行會對刺激居民貸款購房產生一定作用,住戶部門貸款余額同比增速自3月創下階段性低點以來,連續半年震盪上行。但2020年四季度,住戶部門貸款余額同比增速小幅下行,說明下半年房地產融資政策收緊後,以住房按揭貸款為主的住戶部門貸款增長已經得到了較好的控制。
許小樂表示,預計房貸利率總體觸底。考慮到局部市場過熱,不排除採用差別化房貸利率工具進行調節的可能。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表示,對房地產貸款的比例控制將影響到房貸額度,房地產貸款投放邊際收緊可能會推高涉房利率。但整體看,房地產貸款對銀行來說仍然屬於相對優質資產,尤其按揭貸款等不僅安全性高,風險權重也相對較低,對銀行來說仍然是重要的業務爭奪點。整體看,規模控制會影響房地產信貸投放,涉房利率或將小幅上行,但預計幅度不會太大。

❹ 堅持「房住不炒」未來樓市加杠桿空間有限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0年12月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各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漲幅總體穩定、同比漲幅有擴有落。
房地產行業是資金密集型行業。2020年,在房地產企業「三道紅線」基礎上,中國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又決定建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從房地產業資金需求和融資供給兩端,壓縮房地產金融加杠桿空間,政策的施行正在改變過去二十多年來我國房價上漲的邏輯。
2020年,雖然經歷了疫情沖擊,但我國房地產市場整體實現恢復和回升,局部城市的房地產市場甚至急劇升溫,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國房價上漲預期依然較為強烈。下半年以來,多地政府明顯加強了房地產調控,因地制宜、多策並舉、租購並舉,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70個大中城市房地產市場價格穩中略漲。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2月,4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3%,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其中,北京、上海和廣州分別上漲0.3%、0.2%和0.7%,深圳下降0.1%。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6%,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其中,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分別上漲0.5%、0.6%、0.7%和0.5%。31個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均上漲0.1%,漲幅均與上月相同。35個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分別上漲0.1%和0.2%,漲幅均與上月相同。
房價是資金、土地和人口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2020年,我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7.87萬億元,約占各項人民幣貸款新增額的40%;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92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95萬億元,社會資金流向房地產金融的慣性和意願仍然較強。為提高金融體系的韌性和穩健性,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樓市調控政策進一步收緊。從需求端,房地產企業融資「三道紅線」,將從源頭上限制企業的債務率水平,以引導房地產企業改變過去無序擴張的狀態。從供給端看,對商業銀行設置房地產貸款余額佔比和個人住房貸款余額佔比兩個上限,對超過上限的機構設置過渡期,並建立區域差別化調節機制,防止社會融資過度向房地產業聚集。上述措施將從根本上限制房地產金融加杠桿空間,切實防範和化解房地產金融風險,同時也會通過金融信號進一步引導房地產市場各參與主體的預期和行為,並推動房地產市場逐漸回歸理性。
綜合來看,加強房地產企業融資管理和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是堅持「房住不炒」定位以及全面貫徹落實房地產長效機制的堅實一步,必將對未來房地產市場經營管理和發展模式產生重要影響,也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房地產高杠桿運營的慣性。

❺ 4月份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多少萬億元

4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131.7萬億元,同比增長11.9%。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126.16萬億元,同比增長12.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個和0.2個百分點。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18萬億元,同比多增797億元。

4月末,本外幣存款余額174.88萬億元,同比增長8.4%。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169.72萬億元,同比增長8.9%,增速比上月末高0.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0.9個百分點。當月人民幣存款增加5352億元,同比多增2721億元。其中,住戶存款減少1.32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5456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7184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3618億元。月末,外幣存款余額8146億美元,同比增長4.8%。當月外幣存款減少222億美元。來源:央廣網

❻ 央行:6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81萬億元 同比多增1474億元

一、廣義貨幣增長11.1%,狹義貨幣增長6.5%

6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13.49萬億元,同比增長11.1%,增速與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2.6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60.43萬億元,同比增長6.5%,增速比上月末低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2.1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7.95萬億元,同比增長9.5%。上半年凈投放現金2270億元。

二、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2.09萬億元,外幣貸款增加774億美元

6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171.32萬億元,同比增長13%。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165.2萬億元,同比增長13.2%,增速與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2個百分點。

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2.09萬億元,同比多增2.42萬億元。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3.56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7552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8萬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8.77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82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86萬億元,票據融資增加9697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2775億元。6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81萬億元,同比多增1474億元。

6月末,外幣貸款余額8643億美元,同比增長5.6%。上半年外幣貸款增加774億美元,同比多增536億美元。6月份,外幣貸款增加154億美元,同比多增234億美元。

三、上半年人民幣存款增加14.55萬億元,外幣存款增加206億美元

6月末,本外幣存款余額212.99萬億元,同比增長10.5%。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207.48萬億元,同比增長10.6%,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個和2.2個百分點。

上半年人民幣存款增加14.55萬億元,同比多增4.5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8.33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5.28萬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4384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減少7446億元。6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2.9萬億元,同比多增6371億元。

6月末,外幣存款余額7784億美元,同比增長2.4%。上半年外幣存款增加206億美元,同比少增119億美元。6月份,外幣存款增加311億美元,同比多增212億美元。

四、6月份銀行間人民幣市場同業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為1.85%,質押式債券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為1.89%

上半年銀行間人民幣市場以拆借、現券和回購方式合計成交 669.11萬億元,日均成交5.53萬億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長16.7%。其中,同業拆借日均成交同比下降5.2%,現券日均成交同比增長26.7%,質押式回購日均成交同比增長19.3%。

6月份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為1.85%,分別比上月和上年同期高0.6個和0.15個百分點;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為1.89%,分別比上月和上年同期高0.6個和0.15個百分點。

五、國家外匯儲備余額3.11萬億美元

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3.11萬億美元。6月末,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7.0795元人民幣。

六、上半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發生3.08萬億元,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業務發生1.72萬億元

上半年,以人民幣進行結算的跨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及其他經常項目、對外直接投資、外商直接投資分別發生2.19萬億元、0.89萬億元、0.51萬億元、1.21萬億元。

❼ 10 月全國個人住房貸款環比多增超千億,這些數字說明了什麼

這次公布的數據意義非同小可,因為這是央行首次將個人住房貸款數據單月發布。以往個人住房貸款數據都是出現在每季度公布的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中。

同時,10月份房地產開發貸款投放也大幅增長,11月初的貸款投放力度也進一步加大。

投放速度大幅增長,這意味著什麼?透露出怎樣的信號?

首次單獨發布個人住房貸款單月數據

業內專業人士分析,今年推出了對房地產貸款集中管理的調控措施,對居民房貸和全部房地產貸款有了紅線要求。因此從5月開始,房地產各項貸款開始持續回落,影響了整個房地產經濟的發展。

這點其實不難發現,今年中旬以來,全國多個城市都傳出了二手房停貸的消息,不少銀行都表示對二手房房貸提出了限制。這也對樓市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不少買房人都擔心買了房而無法貸款,從而推遲了買房計劃。

針對與個人貸款發放問題,央行表示這是由於少數城市房價上漲過快,因此通過限制貸款投放來抑制房價上漲。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張波表示,「通過總量層面對於房地產行業進行全面的融資精準化監管,在有效穩定房地產市場的同時,可以更好保障房貸資金合規性和高效性。」

央行也表示,在這些地區房價恢復平穩後,貸款也將回歸正常。

而從最新發布的數據來看,10月貸款余額的增速確實有所增長,這是否意味著,信貸政策已經開始放鬆?

信貸政策是否開始放鬆?

其實,在前不久,廣州、佛山等多個城市開始下調房貸利率的消息出現後,就有不少人猜測房貸政策是否已經開始放鬆。不過當時,業內人士表示,個別銀行貸款提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於交易下降讓銀行有空間化解此前積壓的房貸,放款有所提速。但這種個別現象並不意味著個人房貸將全面松動。

那此次公布的10月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的數據,是否能表明房貸開始放鬆了呢?其實不然,由於貸款余額顯示的是存量,並不能代表新增房貸的數據,所以也不能就認為是多放了1000億的貸款。

對此,專業人士表示,央行此次公開數據,主要在近期房地產融資收緊、市場悲觀的背景下,傳遞正面信號,用有力數據維穩,提醒購房人房地產市場的信用情況正有所改善,提升大家的購房意願。

總體來看,對於房地產未來的調控目標將以「穩」為主。在十月中旬召開的央行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發布會上,表示將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加快建立房地產長效機制,在實現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同時,也降低了整體金融風險水平。

❽ 央行:12月M2同比增8.1% 全年住戶部門貸款增7.36萬億

觀點地產網訊:1月15日,央行發布2018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
報告指出,1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82.67萬億元,同比增長8.1%,增速比上月末高0.1個百分點,與上年同期持平;狹義貨幣(M1)余額55.17萬億元,同比增長1.5%,增速與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0.3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7.32萬億元,同比增長3.6%。全年凈投放現金2563億元。
貸款方面,12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141.75萬億元,同比增長12.9%。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136.3萬億元,同比增長13.5%,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4個和0.8個百分點。
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6.17萬億元,同比多增2.64萬億元。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7.36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41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95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8.31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4982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6萬億元,票據融資增加1.89萬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4401億元。12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08萬億元,同比多增4995億元。
12月末,外幣貸款余額7948億美元,同比下降5.2%。全年外幣貸款減少431億美元,同比多減953億美元。12月份,外幣貸款減少110億美元,同比多減158億美元。
存款方面,12月末,外幣存款余額182.52萬億元,同比增長7.8%。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177.52萬億元,同比增長8.2%,增速比上月末高0.6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0.8個百分點。
全年,人民幣存款增加13.4萬億元,同比少增1071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7.2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2.16萬億元,財政性存款減少596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1.96萬億元。12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916億元,同比多增8845億元。
12月末,外幣存款余額7275億美元,同比下降8%。全年外幣存款減少634億美元,同比多減1413億美元。12月份,外幣存款減少39億美元,同比多減104億美元。
另外,2018年銀行間人民幣市場以拆借、現券和回購方式合計成交1012.71萬億元,日均成交4.02萬億元,日均成交比上年同期增長26.4%。其中,同業拆借日均成交同比增長75.7%,現券日均成交同比增長46%,質押式回購日均成交同比增長20%。
12月份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為2.57%,比上月末高0.08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0.34個百分點;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為2.68%,比上月末高0.2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0.43個百分點。
數據中還顯示,2018年,以人民幣進行結算的跨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及其他經常項目、對外直接投資、外商直接投資分別發生3.66萬億元、1.45萬億元、8048.1億元、1.86萬億元。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3.07萬億美元。12月末,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6.8632元人民幣。

❾ 央行:上海2月份個人住房貸款同比少增45億元

3月13日,央行上海總部公布了2020年2月份上海貨幣信貸運行情況。
具體而言,2月末,上海本外幣貸款余額7.9萬億元,同比增長4.4%。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7.31萬億元,同比增長4.4%,增速與上月持平。
2月份人民幣貸款減少112億元,同比少減9億元。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減少325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190億元,中長期貸款減少135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56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40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3億元,票據融資增加49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42億元。
2月末,外幣貸款余額849億美元,同比下降0.5%。當月外幣貸款增加9億美元,同比多增23億美元。
2月份新增人民幣住戶消費貸款中,個人住房貸款增加29億元,同比少增45億元;個人汽車消費貸款減少145億元,同比多減34億元;個人其他消費貸款減少186億元,同比多減70億元。
2月份人民幣境內非金融企業經營貸款和固定資產貸款分別增加211億元和28億元,同比分別多增255億元和少增34億元;票據融資和並購貸款分別增加49億元和12億元,同比分別多增6億元和19億元;貿易融資和融資租賃分別減少108億元和35億元,同比分別多減78億元和18億元。
2月份非金融企業貸款主要投向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及製造業。當月新增的境內非金融企業本外幣貸款(不含票據融資)按貸款投向劃分,主要投向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及製造業,三個行業貸款分別增加65億元、42億元和34億元,同比分別多增34億元、29億元和少增60億元。
2月份本外幣房地產開發貸款增加17億元,同比多增29億元。按貸款用途分,住房開發貸款減少14億元,同比少減1億元,其中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減少31億元,同比多減35億元;商業用房開發貸款增加34億元,同比多增32億元。
2月末,上海本外幣存款余額13.6萬億元,同比增長9.1%。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12.6萬億元,同比增長8.8%,增速比上月末高1.1個百分點。
2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2360億元,同比多增1351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83億元,同比多增80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379億元,同比多增1953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443億元,同比少增161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1091億元,同比少增537億元。
2月末,外幣存款余額1408億美元,同比增長8.3%。當月外幣存款增加13億美元,同比少增11億美元。

❿ 央行出新規!從明年3月起,你的房貸合同要變了


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9〕第30號 來源:央行官網


存量浮動利率貸款「換錨」


LPR運行4個月以來,商業銀行新發放的貸款正在掛鉤LPR。央行表示,目前接近90%的新發放貸款已經參考LPR定價。


存量貸款如何轉換為LPR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存量浮動利率貸款仍基於貸款基準利率定價,不能及時反映市場利率變化,不利於保證借貸雙方的權益。」央行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范若瀅分析稱,自央行2019年8月實施LPR改革以來,經多次報價後,當前1年期和5年期LPR分別報4.15%和4.8%,分別較8月份下行16個和5個基點。但實體經濟融資利率降幅有限,2019年三季度末,金融機構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62%,僅比上年末下行了2個基點,其中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不降反升,2019年三季度末為5.96%,較上年末上行了5個基點。


范若瀅指出,在LPR報價機制改革後,央行制定了相應的「358」考核要求(2019年9月末,全國性銀行業金融機構新發放貸款中應用LPR做為定價基準的比例不少於30%;2019年12月末,上述比例不少於50%;2020年3月末,上述比例不少於80%),但僅針對增量貸款,LPR作用發揮效果並不明顯。本次則是針對存量貸款,預計未來LPR對貸款定價的引導作用將明顯增強,有利於更好地引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行。


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認為,預計初次轉換之後,存量貸款的利率執行水平將與轉換之前保持基本不變。這有助於推進轉換工作順利進行,也有助於保護借貸雙方的利益。


「為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貨幣政策保持穩健基調,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未來一段時間LPR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間。借款人與銀行平等協商,採用LPR作為定價基準將可能是普遍的方式,這對借款人是相對有利的。」董希淼對中新經緯記者表示,通過這種市場化方式,有助於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更好地為穩增長、穩就業服務。即便借款人與銀行協商轉換為固定利率,現有的同期限LPR仍然可能是固定利率執行水平的重要參考。同時,這也體現了利率市場化原則,即利率定價相關事項由借貸雙方協商確定。


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如何改


不少人對存款貸款如何改還存在疑問,中新經緯客戶端這就為您劃重點。


一、可以協商


借款人可與銀行協商確定將定價基準轉換為LPR,或轉換為固定利率,借款人只有一次選擇權,轉換之後不能再次轉換。已處於最後一個重定價周期的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可不轉換。


二、實施時間


轉換工作自2020年3月1日開始,原則上應於2020年8月31日前完成。


三、利率水平


轉換後的貸款利率水平由雙方協商確定,其中,為貫徹落實房地產市場調控要求,存量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在轉換時點的利率水平應保持不變。


四、房貸(指定價基準轉換為LPR的)


(1)期限品種:LPR的期限品種依據原合同的借款期限確定,確定後在合同剩餘期限內不再調整;(註:LPR有1年期和5年期以上兩個品種,一般房貸均為5年期以上)


(2)加點數值:加點數值為原合同最近的執行利率與2019年12月LPR的差值(可為負值),在合同剩餘期限內固定不變;


(3)利率水平:轉換時點利率水平保持不變;


(4)重定日周期:借貸雙方可重新約定重定價周期和重定價日,重定價周期最短為一年;


(5)同一筆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在2020年3月-2020年8月之間任意時點轉換,均根據2019年12月LPR和原執行的利率水平確定加點數值,加點數值不受轉換時點的影響,銀行和客戶可合理分散辦理。


五、其他貸款


其他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包括但不限於企業貸款、個人消費貸款等,可由借貸雙方按市場化原則協商確定具體轉換條款,包括參考LPR的期限品種、加點數值、重定價周期、重定價日等,或轉為固定利率。


存量房貸利率2021年真正變化


在銀行貸款中,房貸占據了很大的份額。央行數據顯示,2018年末,中國住戶部門貸款余額47.9萬億元,住戶部門貸款余額占存款類金融機構全部貸款余額的比例為35.1%,同比上升2.8個百分點。2018年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25.8萬億元,佔住戶部門債務余額的比例為53.9%。


從當前情況看,銀行5年期以上貸款基準利率為4.9%,2019年12月發布的5年期以上LPR為4.8%,那參照LPR定價後,是否意味著房貸利率下調,購房者的實際還款金額會減少呢?答案是暫時不會。


央行表示,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的加點數值應等於原合同最近的執行利率水平與2019年12月發布的相應期限LPR的差值。央行為此舉例稱,若某筆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原合同期限20年,剩餘期限為8年,原合同約定的利率為5年期以上貸款基準利率上浮10%,現執行利率為4.9%×(1+10%)=5.39%。2019年12月發布的5年期以上LPR為4.8%。如果借貸雙方確定在2020年3月30日轉換定價基準,且重定價周期仍為1年,重定價日仍為每年1月1日,那麼加點幅度應為0.59個百分點(5.39%-4.8%=0.59%)。


也就是說,在上述案例中,房貸利率的定價錨點從基準貸款利率變為LPR後,加點方式從貸款基準利率上浮10%變為了LPR上浮0.59個百分點,當前實際貸款利率不變。


目前,大多數存量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的重定價周期為1年且重定價日為每年1月1日。諸葛找房副總裁苑承建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此次利率轉換期為2020年3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但實際執行時間是從2021年開始,也就是說,2020年客戶實際執行的房貸還是按照2019年的房貸執行,按照當前的還款約定償還。即使LPR在2020年下降,客戶也只能從2021年開始享受利率下行的紅利。


前述案例中,2020年3月30日至12月31日,執行的利率水平仍是5.39%(4.8%+0.59%)。在此後的第一個重定價日,即2021年1月1日,按照重新約定的重定價規則,執行的利率將調整為2020年12月發布的5年期以上LPR+0.59%,此後每年以此類推。


由於LPR每月都會發布一次,那是否意味著房貸利率每月都要變化呢?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此次政策給出了明確答復,即可以約定一直不變,也可以約定一年一次,但絕對不會出現每個月調整一次。


央行也給出兩個選擇,即借款人可與銀行協商確定將定價基準轉換為LPR,或轉換為固定利率,借款人只有一次選擇權,轉換之後不能再次轉換。苑承建認為,對於用戶來說,固定利率長期確定,無法享受利率下行的紅利,但同樣也可以在利率上行時避免成本上升。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稱,降息周期的大門已經打開,一年期LPR主要針對企業貸款,5年期LPR基本代表了房貸利率的走勢,實際房貸利率的下調將成為未來的趨勢。


銀行內部管理面臨考驗


雖然央行給商業銀行預留了2個月多月的准備時間,不過不少銀行從業人員表示,接下來銀行的工作任務會比較重。


據央行近期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11月末,中國本外幣貸款余額157.56萬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151.97萬億元。需要注意的是,按照貨幣資金借貸關系持續期間內,利率水平是否變動來劃分,利率可分為固定利率與浮動利率。據了解,在銀行存量貸款中,浮動利率貸款佔比較大。


一位國有銀行支行個貸經理表示,他所在的銀行目前銀行貸款中絕大多數都是浮動利率貸款。


「我們銀行沒有固定利率貸款,一般客戶會要求申請浮動利率貸款。」另一位外資銀行的貸款客戶經理告訴中新經緯記者。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指出,此次央行在《公告》中規定,「金融機構應與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客戶就定價基準轉換條款進行協商,原則上應於2020年8月31日前完成。」以個人住房貸款為例,截止2018年末,我國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25.75萬億元,占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的18.89%,且個人住房貸款具有受眾廣、金額小、筆數多的特點,「換錨」將對銀行的合同、系統、報表、人員、風控等多方面形成影響,短期內銀行內部管理面臨考驗。


范若瀅同樣認為,此次「換錨」給商業銀行帶來更大的經營壓力和挑戰。一方面,在儲蓄率趨於下行、存款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由於存量貸款規模大,定價基準轉換後將給商業銀行帶來較大息差管理和資產負債管理壓力。另一方面,對商業銀行風險定價、內部定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公告要求來看,最終貸款利率要通過銀行與客戶協商的方式來確定,需要銀行綜合考慮客戶本身的信用資質、放款銀行的資金成本、風險成本和市場供求等多種因素。未來如何優化調整FTP定價管理體系,是商業銀行需要思考的問題。


【購房資訊輕松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中新經緯


優質內容推薦


北環東段快速化改造工程高架橋梁通過初步驗收


遼寧下達19.3億元支持老舊小區改造


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小鎮!鎮海這地方魅力無限……

閱讀全文

與2020年中國住戶部門貸款余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湛江首套房貸款利率上浮多少錢 瀏覽:755
179萬的房子怎麼貸款 瀏覽:730
一套房貸款已還清買二套房利率 瀏覽:460
夫妻買房辦理貸款可以用對方的流水嗎 瀏覽:755
公積金30萬20年貸款 瀏覽:92
農行車位貸款還款日 瀏覽:793
上海老小房子能貸款 瀏覽:297
哈爾濱銀行汽車分期貸款利率 瀏覽:686
結清的小額貸款會影響房貸嗎 瀏覽:629
助學貸款申請表導入手機後 瀏覽:946
不用手機號授信的貸款 瀏覽:369
郵政銀行貸款30萬分一年還 瀏覽:938
按揭貸款怎麼認定二套房 瀏覽:47
一年貸款算短期還是中長期 瀏覽:595
網上貸款要信貸員給提現密碼 瀏覽:854
幫辦理農行貸款收手續費 瀏覽:226
交通銀行基貸款准利率2018 瀏覽:984
余金寶貸款app手機版下載 瀏覽:345
農行交的公積金貸款額度 瀏覽:688
哪個貸款平台不要手機運營商 瀏覽: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