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流水資料 > 2012年小微企業貸款余額

2012年小微企業貸款余額

發布時間:2022-09-13 16:15:41

⑴ 如何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求解

近年來,國家陸續出台多項旨在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政策措施。但據人民銀行天津分行組織對河北、山西、內蒙古三省13市小微企業調查顯示,相關政策措施出台後,小微企業貸款規模有所增長,但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仍然突出,應繼續關註解決。
中國資金管理網11月30日綜合報道,本次採取全面與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在對13市小微企業融資等情況進行全面調查的同時,組織開展了重點問卷調查,隨機向小微企業發放調查問卷2600份,收回有效問卷2592份,有效率99.7%。
融資需求規模擴大
企業數和融資需求持續增長。2012、2013、2014和2015年的3月末,13市分別有小微企業22.3、23.8、24.4和25.6萬戶,年均增長4.7%;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總額分別為2654.3、3031.5、3619.5、4188.7億元,呈逐期增長態勢,年均增長16.4%。
融資以銀行貸款和民間融資為主要渠道。2012、2013、2014和2015年的3月末,13市小微企業銀行貸款額分別占融資總額的68.6%、68.7%、71.3%和72.5%;民間融資額分別占融資總額的25.4%、25.7%、25%和24.9%,兩者合計分別佔94%、94.4%、96.3%和97.4%,均在9.4成以上,且呈逐期上升態勢。
借款企業和貸款規模不斷增加。2015年3月末,13市取得貸款小微企業7.5萬戶,比2012年3月末增加1.4萬戶,年均增長7.1%;佔小微企業總數的29.3%,比2012年3月末提高1.9個百分點。2012、2013、2014和2015年的3月末,13市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分別為1821.2、2082.8、2580和3035.4億元,年均增長18.6%,高於同期13市各項貸款年均增速2.9個百分點。
難在哪?貴在哪?
融資滿足率依然偏低。2012、2013、2014和2015年的1-3月,13市小微企業貸款筆數滿足率分別為46.2%、46.1%、45%和43.9%,呈逐期下降趨勢,期間下降2.3個百分點;分別低於同期全部貸款筆數滿足率3.5、3.6、4和4.3個百分點,差距逐期拉大,期間拉大0.8個百分點。同期,金額滿足率分別為37.9%、39.9%、41.5%和41.2%,分別低於全部貸款金額滿足率5.9、7.1、8.7和9.1個百分點,差距逐期拉大,期間拉大3.2個百分點。

⑵ 普惠領域小微企業貸款成效初顯嗎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的2018年上半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6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29.15萬億元,同比增長12.7%,增速比上季末低0.1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9.03萬億元,同比多增1.06萬億元。貸款投向呈現以下特點:

普惠領域小微企業貸款增長加快。6月末,人民幣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5.40萬億元,同比增長12.2%,增速比上季末低2.1個百分點,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業貸款增速分別高1.2個和2.5個百分點。6月末,普惠領域小微企業貸款(包括單戶授信小於500萬元的小微企業貸款、個體工商戶及小微企業主經營性貸款)余額7.35萬億元,同比增長15.6%,增速比上季末高3.6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5743億元,同比多增3836億元。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⑶ 我國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促進政策有哪些

過去的五年,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做了大量積極有效的工作,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明顯增強,政策法律條件日趨改善,市場環境不斷優化,扶持和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一)進一步完善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一是繼2005年《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5〕3號,以下稱非公經濟36條)出台後,2009年國務院發布了《關於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36號,以下稱國發36號文件)。文件提出了幫助中小企業克服困難,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29條政策措施。根據國發36號文件要求,國家相關部門在加強財稅支持、完善金融服務、健全服務體系、提升創新能力等方面制定配套文件50多件,地方出台配套文件200多件。二是2010年國務院發布《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0〕13號,以下稱民間投資36條)。文件提出進一步拓寬民間投資的領域和范圍,形成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2012年,國家有關部門還陸續出台了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配套措施和實施細則,支持民間資本進入鐵路、市政、金融、能源、電信、教育、醫療等領域。42項實施細則全部出台,推動投融資體制進一步向多元化、市場化和高效化方向發展。三是2012年國務院發布《關於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國發〔2012〕14號,以下稱國發14號文件)。文件針對小型微型企業經營壓力大,成本上升、融資困難和稅費偏重等問題,在加大財稅支持、緩解融資困難、推動創新發展、支持開拓市場、提高管理水平、促進集聚發展、加強公共服務等八個方面,提出了29條政策措施。這是國務院第一個專門針對小型微型企業的綜合性文件,對於推動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此外,2011年國家有關部門聯合發布修訂後的中小企業劃型標准,增加了微型企業標准,擴大了行業覆蓋范圍。2012年,修訂後的《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出台,扶持的企業類型由原先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兩大類變為中型、小型、微型企業三大類,突出了國家扶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政策取向。

(二)不斷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財稅支持力度。一是逐年增加財政資金。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規模逐年增加,如預算內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專項資金規模從最初的10億元已增至2012年141.7億元,資金使用逐步向小型微型企業和中西部地區傾斜。二是給予更加優惠的稅收條件。對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分別減按20%和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6萬元(含6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稅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提高小型微型企業增值稅、營業稅起征點,延長小型微型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執行期,據稅務總局測算,2011年為小型微型企業減稅290億元,惠及924萬個體工商戶;連續上調部分勞動密集型、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徵收率由6%和4%統一降至3%;此外,還出台了創業投資企業股權投資稅收優惠政策;對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示範平台,享受科技開發用品進口免稅,政策等。

(三)切實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一是推動金融機構建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實行差異化監管和激勵政策,加大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支持力度。各大銀行相繼建立中小企業信貸部,2009—2011年,連續三年實現小企業信貸增速、信貸增量「兩個不低於」目標。截至2012年末,主要金融機構及主要農村金融機構、城市信用社和外資銀行人民幣給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11.58萬億元,同比增長16.6%,增速分別比同期大、中型企業貸款高出8個和1個百分點。小額貸款公司從無到有,快速發展,截至2012年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6080家,貸款余額達5921億元。二是推動構建多層次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採取營業稅減免、各項准備金稅前提取、資本金注入、擔保費用補貼等多項扶持政策,充分發揮融資性擔保業務在支持中小企業融資方面的積極作用。國家有關部門印發了《融資性擔保機構管理辦法》,規范擔保業的發展。中央財政專項資金對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強,從2006年的5000萬元增加到2012年的14億元,7年累計安排專項資金59.38億元,扶持3327家/次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

(四)積極支持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結構調整。除了國發36號文件和國發14號文件外,2012年國務院還下發了《關於促進企業技術改造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支持中小企業提高創新能力、加快技術改造、實現凝聚發展和開展節能減排。2009—2011年,中央財政支持中小企業技術進步項目4160個,技術改造項目8527個,科技創新項目1.6萬個。同時,在中央財政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安排15億元,支持中小企業加強專業化生產,發展新興產業,共計支持項目1671個。2012年,國家相關部門下達了中小企業技術改造資金35億元,支持項目1083個,帶動企業投資技術改造425億元。

(五)加快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一是國家相關部門積極建設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2011年10個省(市、區)啟動該網路平台建設,2012年又有北京等15個省(市、區)的建設方案獲批。「十二五」期間將培育認定500家國家示範平台,支持全國建立和完善4000個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帶動各類社會服務機構開展中小企業服務。截至2012年底,國家相關部門已認定208個國家示範平台,99個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二是大力實施中小企業人才培訓工程。自2003年以來,組織實施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每年完成培訓政策法規、工商管理和創業知識等培訓50萬人次。2011年,開始實施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工程,中央財政安排資金1000萬元,重點支持中小企業領軍人才培訓和培養。

(六)穩步推進中小企業國際合作交流和市場開拓工作。國家有關部門和國際組織簽署國際經濟技術交流協議12個,如中國—東盟中小企業投資基金、中國—比利時直接股權投資基金、中意曼達林基金等;為幫助中小企業「走出去」,不斷深化與法國、德國、瑞典、韓國、歐盟等雙邊或多邊合作機制即政策磋商;相關部門還積極推動牽頭成立了中德中小企業合作示範區建設,建立了中德(太倉)中小企業合作示範區和中德(連雲港)中小企業產業合作區,同時實施中德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培訓項目。舉辦中瑞中小企業創新論壇,簽署中瑞中小企業行動計劃等。從2004年開始創辦的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已成功舉辦9屆,APEC中小企業技術交流暨展覽會也在我國成功舉辦7屆。
參考:http://www.gov.cn/2013zfbgjjd/content_2365459.htm

⑷ 十八大關於中小企業發展的相關內容有哪些

一是逐步完善政策環境。針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發展中出現的經營壓力大、成本上升、融資困難、稅費偏重等問題,4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國發〔2012〕14號),簡稱「29條」,這是國務院首次針對小型微型企業發展出台的專門文件,也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促進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文件印發後,我們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分工方案,將國發14號文件相關內容細化分解為75項重點工作,並與工商總局、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於大力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創業興業的實施意見》。迄今為止,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了45個配套文件,24個省(區、市)出台了實施意見。

二是進一步加大財稅支持力度。2012年,中央財政各類中小企業專項資金增加至141.7億元並已全部下達,其中約80%用於支持小微企業;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設立的各項准備工作也正在積極推進。財稅部門出台了惠企稅費政策,提高增值稅、營業稅起征點政策,各省(區、市)均按起征點上限執行,將減半徵收所得稅政策優惠范圍擴大到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6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開展了「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同時,實施企業減負專項行動,全面清理規范涉企收費行為,對小型微型企業3年內免收22項管理類、登記類、證照類行政事業性收費等。

三是進一步緩解融資難。不斷完善金融政策,鼓勵商業銀行設立小微企業專營機構,創新金融產品,提供符合小微企業需求的特色服務,增加貸款規模。據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0月末,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14.35萬億元,佔全部貸款余額的21.72%,連續三年持續增長。小額貸款公司快速發展,截至2012年9月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5629家,比上半年增加了362家;貸款余額5330億元,前三季度新增貸款1414億元。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2012年,中央財政安排14億元專項資金支持了565家擔保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服務,所支持擔保機構的新增貸款擔保業務額達5686億元,受保中小企業12萬戶,其中小微企業佔85%。

四是不斷增強結構調整力度。今年,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把創新型、創業型和勞動密集型小微企業作為支持重點。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工業中小企業改造資金,重點支持中小企業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對現有設施、工藝條件等進行改造提升。繼續實施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和知識產權戰略推進工程,幫助企業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提高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知識產權能力。

五是不斷健全公共服務體系。為解決信息不對稱、服務資源分布不均衡,企業找不到、不敢用、用不起服務的問題,目前我們正推動實施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建設工程,到2015年,將支持建立和完善4000個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重點培育500個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目前,已支持20個省搭建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為企業提供便捷服務。工信部還修訂印發了《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認定的管理辦法》,分兩批共認定307個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

六是積極幫助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成功舉辦了第九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第七屆APEC中小企業技術交流暨展覽會等,為中小企業搭建展覽、展示、合作、交易的平台。其中,去年9月舉辦的第九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有來自全國各地和境外34個國家和地區的2500多家企業參展,參展客商超過24萬人次,達成合同金額60.4億元、意向金額306.6億元,簽署了十餘項國際合作協議,為各國中小企業提供相互借鑒和交流合作的寶貴商機。

七是深入開展中小企業服務年活動。2012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全國范圍內推動實施中小企業服務年活動,為企業送政策、送服務、送溫暖。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組織開展各類服務活動達2萬場次,服務企業130多萬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全年共完成50萬人次的中小企業經營管理和1000人的領軍人才培訓。

⑸ 我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分析

(一)資金制約,融資困難。
在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的生產要素包括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其中資本制約因素尤為明顯,尤其是處於資本積累階段的小微企業,融資難已成為發展中的最大障礙。由於多數非公企業自身負債率高、財務制度不健全、資信等級低,缺乏抵押或擔保等,很難獲得銀行的支持,融資難成為最大的「攔路虎」。
(二)人才普遍比較缺乏。
由於技術人才和專業管理人才缺乏,尤其是高質量的人才匱乏,企業缺少對市場的預測和把握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弱,產品的附加值低,勞動生產率明顯偏低。
(三)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落後。
一是企業創新意識和能力較差。大多數非公企業無長遠規劃和發展戰略,企業管理水平不高,在復雜經濟環境下應變能力明顯不足。許多企業為家庭式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較低,缺乏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的動力,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相對落後,在產品質量控制、企業財務、安全生產等管理基礎方面還比較薄弱,對市場行情缺乏科學的分析和預測。二是企業文化建設滯後。絕大多數中小企業還未意識到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企業仍是廠房、車間和產品的代名詞,文化、人文意識淡薄,職工與企業之間的親和力較差。
(四)企業用地制約加劇。由於拆遷、置換、徵用等具體工作環節困難加大等原因,一些項目落地的難度加大、周期明顯延長。
(五)企業科技投入資金不足。科技服務體系不夠完善。優化科技創新環境、完善企業創新服務體系、加快構建科技人才體系、推進實施知識產權戰略。
對策:

(一)進一步完善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
一是繼2005年《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5〕3號,以下稱非公經濟36條)出台後,2009年國務院發布了《關於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36號,以下稱國發36號文件)。文件提出了幫助中小企業克服困難,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29條政策措施。根據國發36號文件要求,國家相關部門在加強財稅支持、完善金融服務、健全服務體系、提升創新能力等方面制定配套文件50多件,地方出台配套文件200多件。
二是2010年國務院發布《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0〕13號,以下稱民間投資36條)。文件提出進一步拓寬民間投資的領域和范圍,形成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2012年,國家有關部門還陸續出台了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配套措施和實施細則,支持民間資本進入鐵路、市政、金融、能源、電信、教育、醫療等領域。42項實施細則全部出台,推動投融資體制進一步向多元化、市場化和高效化方向發展。三是2012年國務院發布《關於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國發〔2012〕14號,以下稱國發14號文件)。文件針對小型微型企業經營壓力大,成本上升、融資困難和稅費偏重等問題,在加大財稅支持、緩解融資困難、推動創新發展、支持開拓市場、提高管理水平、促進集聚發展、加強公共服務等八個方面,提出了29條政策措施。這是國務院第一個專門針對小型微型企業的綜合性文件,對於推動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此外,2011年國家有關部門聯合發布修訂後的中小企業劃型標准,增加了微型企業標准,擴大了行業覆蓋范圍。2012年,修訂後的《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出台,扶持的企業類型由原先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兩大類變為中型、小型、微型企業三大類,突出了國家扶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政策取向。
(二)不斷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財稅支持力度。
一是逐年增加財政資金。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規模逐年增加,如預算內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專項資金規模從最初的10億元已增至2012年141.7億元,資金使用逐步向小型微型企業和中西部地區傾斜。
二是給予更加優惠的稅收條件。對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分別減按20%和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6萬元(含6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稅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提高小型微型企業增值稅、營業稅起征點,延長小型微型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執行期,據稅務總局測算,2011年為小型微型企業減稅290億元,惠及924萬個體工商戶;連續上調部分勞動密集型、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徵收率由6%和4%統一降至3%;此外,還出台了創業投資企業股權投資稅收優惠政策;對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示範平台,享受科技開發用品進口免稅,政策等。
(三)切實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
一是推動金融機構建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實行差異化監管和激勵政策,加大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支持力度。各大銀行相繼建立中小企業信貸部,2009—2011年,連續三年實現小企業信貸增速、信貸增量「兩個不低於」目標。截至2012年末,主要金融機構及主要農村金融機構、城市信用社和外資銀行人民幣給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11.58萬億元,同比增長16.6%,增速分別比同期大、中型企業貸款高出8個和1個百分點。小額貸款公司從無到有,快速發展,截至2012年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6080家,貸款余額達5921億元。
二是推動構建多層次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採取營業稅減免、各項准備金稅前提取、資本金注入、擔保費用補貼等多項扶持政策,充分發揮融資性擔保業務在支持中小企業融資方面的積極作用。國家有關部門印發了《融資性擔保機構管理辦法》,規范擔保業的發展。中央財政專項資金對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強,從2006年的5000萬元增加到2012年的14億元,7年累計安排專項資金59.38億元,扶持3327家/次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

⑹ 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分析

中小銀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我國中小銀行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浦發銀行(600000.SH);招商銀行(600036.SH);興業銀行(601166.SH);中信銀行(601998.SH);民生銀行(600016.SH);光大銀行(601818.SH);平安銀行(000001.SH);華夏銀行(600015.SH);北京銀行(601169.SH);盛京銀行(HK.02066);重慶銀行(601963.SH);寧波銀行(002142.SZ);廣州農商行(01551.HK);重慶農商行(601077)。

本文核心數據:新三板發行規模;私募債行規模;小微企業貸款余額

疫情常態下中小企業融資需求下降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我國中小企業生存環境急劇下降,據銀行家問卷調查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1季度以來,我國中小企業貸款需求指數波動下降,截止2021年1季度,中小企業貸款需求指數分別下降至62.3%和72.3%。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中小銀行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⑺ 新增小微企業貸款余額是什麼意思

分開理解吧,朋友,首先你要知道余額的意思,就是一筆貸款例如批准30萬,發放30萬,已經還款10萬,剩餘20萬,那麼這20萬就是余額。這是單筆業務來講。
如果對於金融機構的一個部門,那會分為很多種產品,有針對大企業的,有針對中小企業的,有針對小微企業的,不同產品。一般評價一個部門的業績情況,會統計各類貸款發放的筆數、金額、以及余額。那麼根據余額的描述相信你已經知道了。
新增小微企業貸款,就是在一定時間,一定時期內,增加的針對於小微企業的貸款,除去已經還款的部分,剩餘的部分。
希望你已經詳細了解到。

⑻ 普惠領域小微企業貸款增長情況如何

7月24日消息,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的2018年上半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6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29.15萬億元,同比增長12.7%,增速比上季末低0.1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9.03萬億元,同比多增1.06萬億元。貸款投向呈現以下特點:

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速提升。6月末,本外幣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余額86.20萬億元,同比增長9.3%,增速比上季末高0.4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5.19萬億元,同比多增7668億元。

個人住房貸款增速放緩。6月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35.78萬億元,同比增長20.4%,增速比上季末高0.1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54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39.2%,佔比比上季末高0.1個百分點。

住戶消費性貸款增長持續回落。6月末,本外幣住戶貸款余額44.13萬億元,同比增長18.8%,增速比上季末低1.2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6萬億元,同比少增1721億元。其中,本外幣住戶消費性貸款余額34.47萬億元,同比增長21.1%,增速比上季末低2.3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2.94萬億元,同比少增4539億元。

⑼ 截至2012年3月底,全省小微企業貸款余額超過550 000 000 000元,550 000 000 000元用科學記數法表示是...

550000000000=5.5×1011
故答案為:5.5×1011

⑽ 銀行業對實體經濟發放貸款余額近120萬億嗎

2018年7月4日,中國銀行業協會在河北雄縣發布《2017年中國銀行業社會責任報告》,報告指出,2017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為119.03萬億,同比增長13.2%。

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潘光偉發布了上述報告,報告主要包括八部分內容。

一是銀行業穩健運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截至2017年底,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252萬億元,同比增長8.7%,增速較2016年下降7.1個百分點;總負債233萬億元,同比增長8.4%,增速較2016年下降8.2個百分點。

四是踐行普惠金融理念,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金融服務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截至2017年末,銀行業涉農貸款余額31萬億元,同比增長9.64%;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0萬億元,同比增長15%,比各項貸款平均增速高2.67個百分點,並且自2015年以來,連續三年實現了小微企業貸款增速、戶數、申貸獲得率「三個不低於」目標。

報告特別提到,在2017年,為全面提升銀行業無障礙服務水平,推動我國銀行業無障礙環境建設工作向制度化、規范化、標准化的縱深發展,《銀行無障礙環境建設標准》完成制定,規范和引導全行業金融機構更好地滿足殘疾人客戶日益增長的金融服務需求。

五是積極發揮金融科技作用,不斷改進消費者體驗和服務效率。截至2017年底,全國布局建設自助銀行近17萬家,布放自助設備超過80萬台,其中創新自助設備11萬多台,客戶金融服務獲得感持續提升,體驗日益優化。2017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櫃交易達2600億筆,同比增長46%;離櫃交易金額達2000億元,同比增長32%;行業平均離櫃業務率達87.58%。

六是把握機遇,主動適應擴大對外開放新形勢。截至2017年末,共有10家中資銀行在26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了68家一級機構,其中包含17家子行、40家分行、10家代表處、1家合資銀行。

七是推進綠色發展,共建美麗中國。截至2017年6月末,國內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余額8.2萬億元,較年初增長7.1%;節能環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余額為1.69萬億元,節能、環保項目和服務貸款余額為6.53萬億元。

八是投身公益事業,不忘初心反哺社會。2017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公益慈善投入總額達10.36億元;員工志願者活動時長95.83萬小時。截至2017年底,公益慈善項目達3307個。

閱讀全文

與2012年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查一個公司有沒有銀行貸款 瀏覽:218
網上貸款怎麼協商還款 瀏覽:11
網上助學貸款過沒過 瀏覽:407
沒有擔保貸款會上訴法庭嗎 瀏覽:572
農村信用社條子貸款 瀏覽:490
退休工資卡能不能做擔保貸款 瀏覽:504
小額貸款166啥意思 瀏覽:711
農村信用社百福卡可以貸款嗎 瀏覽:351
怎麼取消消費貸貸款 瀏覽:947
美國房子抵押貸款能貸多少年 瀏覽:693
濟南北辰小額貸款公司電話是多少錢 瀏覽:489
郵政線下個人消費貸款初審通過下一步怎麼辦 瀏覽:934
貸款的房子可以置換 瀏覽:825
等額本息貸款怎樣算每月利息 瀏覽:336
單身買二套房能貸款嗎 瀏覽:198
移動手機直降變貸款 瀏覽:204
現金貸款需要消費憑證嗎 瀏覽:226
上海公積金貸款年限能更改嗎 瀏覽:602
房屋婚內過戶貸款可以轉移嗎 瀏覽:376
拿別人的存摺可以抵押貸款嗎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