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9年P2P網貸平台數量
行業第三方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底,正常運營的P2P平台剩1082家,相較2017年底的1785家減少了703家,同比下降39.38%。其中北京282家,廣東266家,上海177家,浙江113家。
⑵ P2P行業經歷了2018年的暴雷潮、2019年的嚴監管
就網上信息來看,截至2020年3月31日,全國實際在運營網路借貸機構139家,較2019年初不管是借貸余額還是出借人數都呈下降趨勢。整治工作開展以來,累計已有近5000家機構退出。但不可忽視的是,隨著行業出清的加速,遏制惡意逃廢債問題成為關乎行業平穩發展的最關鍵問題。個人總結了一下,目前打擊逃廢債較為有效的方式主要包括三類:一是擴大網貸納入徵信的范圍和進程。二是在司法上提升效率、靈活性及制度保障。三是監管和機構可利用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提升對於惡意逃廢債行為的識別、預警及處置等效率。事實上,遏制惡意逃廢債,無論是監管部門的嚴格監管,還是司法部門的強力介入,都是較高成本的事後補救,而網貸平台的主動作為,則能把風險更好地屏蔽掉,降低了成本,也降低了對網貸出借人的利益傷害。以搜狐旗下網貸平台搜易貸為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風險預警體系,制定了全面的預警監控指標,包括借款人家庭情況、徵信情況、經營管理及財務狀況、國家宏觀政策、自然災害等情況,並根據預警信號監測借款人具體風險和信貸業務整體風險情況。說白了網貸遇上逾期算是正常現象,兄弟你也不必太過慌張。實在不行就直接問下客服
⑶ 為什麼P2P網貸會變得如此火熱
經過自2016年開始的合規整改,互聯網金融越來越走上正軌。
小編發現,近兩年投資人對待P2P網貸的態度隨著監管開展已經有了明顯轉變,之前小編向身邊的朋友或親戚介紹自己從事的行業,他們總擔心我入錯行,最近很多朋友甚至主動來詢問小編網貸投資的事。
小編想了想,網貸行業之所以能從不被人接受發展到眾人追捧,是有一定原因的。
一、互聯網金融發展迅猛
眾所周知,當前智能手機普及率已經達到90%左右,互聯網成為每個人生活的標配。最先發展的第三方支付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試想一下,你現在出門還需要帶現金嗎?你想轉賬,還需要去銀行嗎?
當人們逐漸認識到第三方支付的美好,也就會逐漸開始接受同為互聯網金融的網貸行業,可以說目前以支付寶、微信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是推動互聯網金融普世的關鍵因素,而P2P網貸則是人們對互聯網金融需求的延伸。
如果你想通過P2P網貸平台投資,不但可以憑藉手機或電腦隨時隨地操作,而且安全性比曾經的線下理財機構更高,體驗感更好。
二、國家政策的利好
國家每年都要提及普惠金融,而網貸行業恰恰就做到了普惠金融,國家在把網貸行業納入銀監會監管范圍後,就已經明確了P2P網貸的合法身份地位,這可以稱作是天時。
2016年網貸行業總體貸款余額已經達到了8162.24億元,同比2015年同期上升100.99%。截至2017年底,網貸行業總體貸款余額已經達到了12245.87億元,同比2016年上升了50%。網貸行業進一步幫助國家落實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這也是國家大力支持且行業最希望看到的,國家普惠金融政策推進的同時,不僅各平台迎來發展契機,更多人也跟隨著網貸行業的發展享受到真正的普惠金融。
三、監管讓行業更規范
之前網貸行業發展緩慢,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不規范,人們不認可。監管解決了這個問題,網貸行業自然就發展的更快。
就目前而言,互聯網金融行業在經歷合規元年之後,隨著監管、備案的一步步深化,未來互聯網金融行業必將逐步呈現規范化、陽光化、良性化發展,並成為一種更為優質的投資之選。
在P2P網貸平台備案驗收方面,做好了驗收准備又將迎來新的機遇,能夠順利完成備案的平台將具備先發優勢。平台已做好准備,將以更雄厚的實力迎接新一輪洗牌期的到來,成為互金平台的合規表率。
⑷ 年化利率超過多少是違法的
今天,廠長被類似這種標題的文章刷屏了,話是從上午的第十屆陸家嘴論壇上傳出來的。
網友一看就炸了,廠長心中的最佳評論是這個:
網友A:看了下我的朋友圈,銀行的在積極轉發相應,信託、私募等謹慎評論,P2P的已自動屏蔽??
A說得很委婉了,BCD可就來勢洶洶了:
網友B:郭主席說的是理財產品,銀行理財可以有充足的理由降價了,券商收益憑證又要搶手了,信託會繼續堅守,私募呢?拜託,郭大大早就把你們發配到收不回本金的行列了,期待後續的澄清。
網友C:收益率8%的產品,實際成本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網友D:再次強調高息的政府平台風險問題,收益率超過GDP增長是有風險的,目前是6-8%。
講真,這真的是我大私募,大信託被黑得最慘的一次。人家郭主席的原話是醬紫的:
在打擊非法集資過程中,努力通過多種方式讓人民群眾認識到,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准備損失全部本金。一旦發現承諾高回報的理財產品和投資公司,就要相互提醒、積極舉報,讓各種金融詐騙和不斷變異的龐氏騙局無所遁形。」
很明顯,上面這話針對的是非法集資的龐氏騙局,並非指正規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銀保監會新聞處也出來澄清了,提示媒體「郭樹清提示的是非法集資風險,不是理財」。
這兩年,非法集資的確猖獗,郭樹清不止一次說這事了:
現在非法集資、金融欺詐很多,你聽到保本高收益就要舉報他!他還提醒媒體要謹慎刊登廣告:很多金融詐騙,違法理財都是通過媒體廣告欺騙群眾,欺騙了很多老年人,甚至是貧困地區農民和退休的老工人。
但是給信託、私募扣這么一個帽子,又加上打破剛兌這類的話來佐證,有些媒體真的是唯恐天下不亂了,不說別的,你讓人社保基金怎麼看自己。所以做私募、信託的朋友,只要產品好,不用虛~~
各類產品收益率了解下
誤會解釋清楚了,現實咱還是要來認清下的。既然今天提到了這個收益率的問題,那廠長就來大致理一理,各類產品的收益率是多少。
1、銀行保本理財3%~5%(很快徹底成為歷史);
2、銀行非保本理財4.6%~6%;
3、銀行代銷類理財產品(券商產品居多)無保本類型,比非保本銀行理財多0.3%~0.5%;
4、銀行系信託產品,通常不超過8%;
5、信託產品(近期資金成本上升,產品收益率走高),一年期信託產品收益率一般7%~10%,兩年期信託產品一般在7.5%。
6、私募基金產品(基金業協會備案產品),固收類(非標)8%~10%。
7、P2P平均在9%左右,不同平台的平均利率在5.11%~21.68%不等。
當然,這些都是不承諾收益的,剛兌打破,無論是信託、私募還是銀行理財啥的,想賺錢,都得自己多研究下了。雖然廠長一再強調,郭樹清的話是針對非法集資的,但並不代表上面這些產品,收益超過8%,10%的沒風險,流動性一樣的話,收益越高,風險越大是一定的。
多說一句,廠長買了很多P2P產品,收益在8%到12%這個樣子。風險的確是高一些,但是因為可以P2P可以做到小額分散,其實也沒啥大問題。
私募的小波折
上面的產品里沒包含股權類和證券類私募,原因大家都懂,這玩意很難劃個特定的范圍,特別是證券類,很多時候要靠天吃飯。
今年私募整體不大順,平均虧了1.82%,股票策略私募更是慘,平均收益率為-2.97%。今年短短五個月,就有2700隻產品清盤了。其中3月和5月清盤產品數量最多,分別為926和834隻。
罪魁禍首當然是老美那邊一直出幺蛾子,各種加息,各種「毛衣戰」。
今年1月大漲,很多機構都很樂觀,多家百億私募的倉位均在8至9成,有的甚至接近滿倉,多家50億左右的私募倉位也在5至7成左右。結果自然是業績滑鐵盧,很多百億私募的回撤超過15%。
從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來看,納入統計的7085隻產品,只有2535隻產品收益取得正收益,佔比為35.77%,剩餘的4550隻收益為負,佔比為64.22%。其中在前5個月中,合計405隻私募股票策略產品收益為虧損20%以上。
有的私募這幾年賺得夠多,安全墊厚實,但一些新成立的私募就慘了,底子不行,有些還為了發行產品接受了高清盤線。
早在今年2月,去年業績最牛的私募之一希瓦資產的掌門人梁宏就發文說,止損線稍高了,操作起來難受啊。
廠長為了分散風險,今年買了些CTA策略和相對價值策略的產品,但是對後市還是很樂觀的。經歷了08年、15年股災,16年熔斷,眼前這點小股災,真的不算啥大事,價格擺在那,便宜就是便宜。
無論是買股還是買幣,廠長只要研究透了,看好它,都是越跌越加倉,10元你敢買,8元更便宜了,你不敢買了,除非發現真的是誤判它的價值,不然就是投資前沒拎清,瞎搞。私募沒那麼靈活,但道理是一樣的。
回看最近三年,很多百億私募都遭遇過凈值大幅回撤,然後現在都扳回來了,堅持住的跟著吃肉,中途下車的哭暈在廁所。
2015年的股市高點時,景林產品的平均收益是18.3%,然後股災加熔斷的連環擊後,產品反而虧損了16.21%,回撤幅度將近30%。不過,景林此後用一年的時間就把收益帶回10%以上。
股災和熔斷時期,千合資本的最大回撤率超20%,和景林資產類似,同樣在熔斷一年後又收復了2015年高點。
以2015年3月為基點,源樂晟在2月的時間里就取得了42.93%的收益,十分驚人。然後收益去的也快,到了2015年9月,收益只剩下9.83%,最大回撤超23%。牛逼的是,這貨三個月後就把失地收復。
時間拉長點,坑爹私募不少,但同樣有很多私募給投資人帶來了豐厚的回報,不乏年化收益超過10%,甚至超過15%的私募,廠長自己便是受益者之一。
說白了,好的資產總是有的,看你花不花精力去研究,去找了。M2每年10%左右的增速,不進則退啊。。。
本文由私募工廠原創
收益率超過6%要小心,超過8%就很危險,10%以上要准備損失本金
據網貸之家數據顯示,2019年9月,P2P網貸數量繼續下行,正常運營平台下降至646家,同期累計停業及問題平台數達到了5971家。9月,貸款余額總量為6099.48億元,環比下降329.31億元。
10月18日,山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在官網發布信息:當前,P2P網貸行業正在進行風險專項整治,至今未有一家平台完全合規通過驗收。未來山東金融局將對全省范圍內未通過驗收的P2P網貸業務全部予以取締。
這是繼幾日前,湖南省取締轄內全部P2P業務後,又一大省對P2P業務的重磅打擊。
2019年9月18日,天津市P2P網路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擬取締10家網貸機構。
截至9月,寧夏累計已取締的P2P平台數量達到24家??
目前,網貸行業風險出清仍在繼續中,各地的清退進程也在加速。
很多人不理解,
P2P在國外發展得好好的,為什麼到了中國就水土不服了呢?
我們先來科普一下P2P。
P2P是一種網路信貸模式,最早起源於英國一家叫ZOPA的網站,它成立於2005年,長期提供社區小額貸款服務,利率由會員自主商定。
他們將借款人按信用等級分為A*、A、B和C四個等級,出借人根據借款人的信用等級、借款金額和借款時限提供貸款。為了降低風險,Zopa會將出借人的資金分割為50元的小包,由出借人選擇將這些小包出借給不同的借款人,借款人按月分期償還貸款。
隨後,這個模式在美國逐漸興起。
到了2007年,國內首家P2P網路借貸平台在上海成立,一開始大家還抱著小心翼翼的態度。
隨著2013年各大銀行開始收縮貸款,很多人從P2P網路借貸平台上看到了商機,開始上線圈錢。這時期,國內網路借貸平台從240家左右猛增至600家左右。
低門檻、放款快、金額大,促成了P2P業務的迅猛增長。但由於P2P業務的不透明和監管不力,爆雷的越來越多。
2015年下半年,P2P網貸行業爆發了巨大的危機,期間超過1000多家平台倒閉。其中,「E租寶事件」成為當時的典型案例。
E租寶成立於2014年,打著年平均收益14.6%的旗號,忽悠了大量的投資者,非法集資500多億元,到了2015年末忽然跑路,大部分投資者血本無歸。
每年,都有一批P2P平台爆雷。大批投資者深陷陷阱,投資者的積蓄、父母的養老錢??討要無門。
這些違法的P2P平台,拆東牆補西牆,當沒有更多的資金來填補窟窿時,資金鏈就斷裂了,老闆跑路,無數投資者欲哭無淚。
中國的P2P行業發展至今,雖不夠成熟,但也在發展中穩步前進。隨著監管的加強,經過一場場陣痛,將來會有更加良性的發展。
但是目前,P2P行業的不透明仍存在,很多投資者選擇P2P平台,更多的是看是否有銀行、國企背景,但即使這樣,也不能保證資金安全。
其實除了P2P老闆,連某些部門可能都不知道P2P的資金是怎麼投的,收益如何,更不用說普通投資者。
巴菲特說過,
「對於大多數投資者而言,重要的不是他到底知道什麼,而是他們是否真正明白自己到底不知道什麼。」
很多P2P平台的投資者,並不清楚自己投資的是什麼,有哪些業務,如何運作??結果造成慘痛損失。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對投資者提示風險稱,「
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准備損失全部本金。」
即使這樣,還是很多人看見高收益就往裡跳,抱著一夜暴富的心態。
記住一句話,「
你貪別人的利息,人家要的是你的本金」
踏踏實實地學習投資理財,老老實實在自己的能力圈內投資,賺自己看得懂的錢。
網貸重磅消息迎來,放貸超過24%年化率不受法律保護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負債上岸導友,岸在腳下!
我在負債人聚集地:「岸在腳下」等你!
2019年許多網貸平台在監管下開始宣布退出互金行業,並嚴厲執行取締後對於出借人和借款人法律程序,讓借款人在借款後不會遭到高利貸的存在,之前對於網貸平台是不得超不過24%的借款年化率,但是24%到36%之間就可以協商,但多個平台鑽空子設置在35%,嚴重影響了借款人生活。
今天2020年的第一天網貸重磅消息迎來,房貸超過24%不受法律保護,並且借款人也有權向當地金融辦和國家金融辦進行舉報,讓借款人得到有權的保護,如果網貸平台仍舊超過了24%,借款人也有權不還。
早在今年就有人爆出平安普惠利用借款人借款時強制性的收取保險費,借款人一般是不會選擇保險費,至於保險費用是什麼,連自家的客服都沒有辦法說清楚,但是平台收取的年化借款率並沒超過36%,為了鑽法律的漏洞變相收取高利息被許多借款人給證實。
24%的年化收益率本身也是不算低的,我們來算一下如果借款人借10000元,分期一年還清總利息是在12400元,這也已經是不小的借款利息了,但網貸平台仍舊滿足不了高額的收取,前兩年違規的「套路貸」甚至年化收益率高達400%,嚴重的違法行為。
從近些年許多銀行也面向了互金行業,銀行利用小額公司做擔保後放貸利率,雖然銀行使用的是正規的放貸,但小額貸款平台利用大家對於銀行的信任增加了許多費用,有人借5000元需要還9000元,在還款的頁面上有兩次扣款,一個是銀行的扣款,另一個是小額貸款公司的扣款。
銀行助長了網貸的發展,2019年多家取締的網貸平台存在於銀行監管,銀行監管的出現讓許多出借人對於網貸平台的信任增加了不少,然而網貸利用出借人的資金轉借於借款人收取高額的利率,備受傷害。
金融監管的力度一次次的加大目的就是全面取締網貸,讓互金行業徹底離開大眾的視線,同時也保障了借款人不再受到網貸的侵害,2020年將會再次加大網貸的取締。
大家要記住借款以後年化利率是不超過24%的,超過以後就不會受到法律的保護,所以借款人的運氣也是來了,有不懂的關注咨詢為您一一解答。
我是岸在腳下,致力於幫助大家調整好負債後的心態,解決債務,早日上岸。
⑸ P2P理財平台的現狀及前景怎麼樣
P2P網貸行業發展出現波動,監管力度加大
中國P2P網貸行業的發展遵循著不同於歐美市場的規律,就其發展歷程而言,大致經歷了萌芽階段、高速發展階段、風險爆發期、政策調整期四個階段。隨著P2P網貸行業快速發展,大量不具備運營資質的P2P網貸平台也開始湧入市場,市場對P2P網貸行業的期待也開始回歸理性,這將出現平台的兼並、重組和結盟。隨著我國徵信系統的日趨完善,相關P2P網貸行業法律法規的健全以及P2P網貸風控體系的完善,中國P2P網貸行業的本土化進程已基本完成。
2011-2019年,我國P2P網貸正常運營平台數量呈現先上升後下降趨勢。截至2018年12月底,正常運營平台數量相比2017年底減少了1219家。自從2015年正常運營平台數量達到3464家後,已經連續三年出現下降。
截止2019年1月底,P2P網貸平台數量為1031家,12月底下降至343家,相比2018年底減少了678家。
行業進入專項整治,監管政策日趨完善
2019年網貸行業專項整治進入深水區。2018年12月底互金整治辦與網貸整治辦聯合下發的175號文首提堅持以機構退出為主要工作方向,奠定了2019年整個行業清退轉型的主基調,此後多份重磅文件及多次高規格會議所傳達的網貸整治總方針基本保持了一致性,即推動大多數機構良性退出,引導部分機構轉型。
另外隨著行業出清的加速,惡意逃廢債的現象也愈加嚴重。為應對這一亂象,2019年9月初互金整治辦與網貸整治辦聯合下發《關於加強P2P網貸領域徵信體系建設的通知》,通知明確支持在營網貸機構接入央行徵信、百行徵信等徵信機構,表示持續開展對已退出經營的網貸機構相關惡意逃廢債行為的打擊,要求各地將形成的「失信人名單」轉送央行徵信中心和百行徵信。
行業經營效益持續走低,平台退出或轉型呈主旋律
2018年全年P2P網貸行業成交量達到了17948.01億元,相比2017年全年網貸成交量(28048.49億元)減少了36.01%。在2018年,P2P網貸行業歷史累計成交量接連突破7萬億和8萬億元兩道大關。從2018年單月的成交量走勢看,呈現上半年高、下半年低,其中1月最高達到2081.99億元,10月最低僅為1022.67億元,2018年第四季度成交量維持低位的走勢,這也反映了當前出借人對於P2P網貸行業仍然較為謹慎的態度。
2019年全年網貸行業成交量達到了9645.11億元,相比2018年全年網貸成交量(17948.01億元)減少了46.26%,從數據可以發現2019年全年成交量創了近5年的新低。隨著成交量逐步下降,網貸行業貸款余額也同步走低。截至2019年底,網貸行業總體貸款余額下降至4915.91億元,同比2018年下降了37.69%。中小企業貸款余額
成交量逐步走低與部分大平台逐步轉型、監管「三降」、出借人對行業謹慎的態度密不可分。同時,由於2019年行業清退力度加大,平台繼續按照監管「三降」要求降低貸款余額,此外多家大平台開始業務轉型,停止發標導致貸款余額急劇下降,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得行業貸款余額在2019年出現了明顯的下降。
2019年網貸行業總體綜合收益率為9.89%,相比2018年網貸行業總體綜合收益率上升了8個基點(1個基點=0.01%)。2019年綜合收益率繼續小幅回升,主要原因在於2019年上半年幾家大平台出現爆雷,為避免出借人信心不足資金大幅度流出,不少平台為提高出借人留存率,進行了加息活動。不過,後期隨著平台發標數量的大幅度減少,資產端監管加碼,借款端利率下降導致出借端利率也出現下滑,行業綜合收益率持續下行,因此2019年全年看綜合收益率呈現前高後低的局面,但是總體仍然相比2018年略有上升。
以上數據及分析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⑹ 2019年P2P行業會消失嗎
肯定不會消失
國家雖然現在在大力整治P2P行業 但是也只是針對於牌照不全 機制不健全 利息不正規的小型借貸、民間借貸機構
還是有很多的人會需要P2P來進行資金周轉的
⑺ 網貸公司可以把平台出借人余額數據全部刪除
刪除是刪除,但是借出去的款你照樣得還上。
拓展知識:
12月18日,深圳網貸平台小贏網金公告稱,截至2020年12月17日,小贏網金P2P存量業務已清零,所有出借用戶的本金和收益已全部履約結清完畢。借款用戶還款功能仍將繼續保有,不受影響。
資料顯示,小贏網金隸屬深圳市贏眾通金融信息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成立於2014年3月,原始注冊資本6150萬元,已於2018年9月19日登陸美國紐交所。上市前夕,增加註冊資本至5億元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唐越,經營范圍包含金融信息網路商務服務;計算機網路專業領域內的技術開發等;企查查風險信息顯示,2019年8月,該公司曾因未建立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檔案被深圳市南山區應急管理局處以人民幣壹萬元的行政處罰。
據小贏網金內部統計,截至11月30日,其平台借貸余額1.76億元,逾期金額35.63萬元,逾期筆數272筆,累計代償金額70.79億元。小贏科技三季度財報顯示,其網貸業務的貸款余額持續下降,從2020年6月30日的16億元下降到2020年9月30日的4億元,並進一步下降到2020年10月31日的3億元。
自互金整治工作開展以來,今年下半年已有多家網貸平台宣布P2P存量業務清零。
10月12日,拍拍貸發布公告稱,截至2020年9月,拍拍貸在監管指導下,基於保護出借人和借款人雙方利益的原則,已完成存量業務的清零和退出。
10月20日,你我貸發布平台出借人提前結清公告,稱計劃在近期對未到期的原服務進行提前結清。提前結清時,系統會按出借人實際持有天數核算利息,並將相應本金一起返還至出借人存管賬戶內。
⑻ p2p現在還有哪3家
窮途末路P2P僅剩下3家,是哪3家?有沒有可能生存下來呢?
小強財藝
11月10日 · 國家中級會計師
關注
令人難以想像的急剎車,跳水式下跌,冰冷數字的背後,是參與其中的不少出借人和借款人血淋淋的教訓和無奈,先前的叫也叫不醒,罵也罵不醒,結果是這些人不是進監獄就是跑路,更嚴重的是讓部分陷入黑洞的人走向了不歸路。
誰也想不到,從高峰時期的5000家,到最新慘淡數字,大批P2P退出,從誕生到如今的窮途末路僅僅剩下目前的3家。
這是近日國家銀保監會首席律師劉福壽在吹風會上表示的,他說,全國實際運營的P2P網貸機構已經由高峰時期約5000家,亞降到目前的3家,借貸規模及參與人數連續28個月下降。
看看最近一年的壓降力度和速度
2019年10月末,全國納入實時監測的在運營機構數量降至427家;
2020年7月末,銀保監會主席透露在運營P2P機構降至29家;
2020年8月底,有15家P2P機構在運營,比2019年初下降99%,借貸余額下降了84%,出借人下降了88%,借款人下降了73%。
2020年9月底,有6家P2P運營,到現在11月初的3家,速度之快,令人唏噓不已。
P2P真的是窮途末路了,從最鼎盛時期的烈火烹油鮮花著錦,到現在,已是明日黃花,落得個一地雞毛。
剩下的3家是哪3家?
至於具體是哪三家,業內人士口徑不一。目前為止,並沒有透露是哪3家,據一些網民猜測,剩下的3家或許與阿里巴巴、騰訊和平安有關。
也有人猜測是翼龍貸、宜人貸和恆昌。
但這只是網民的猜測,並無具體的直接證據。
剩下的3家P2P網貸平台,有沒有可能生存下來呢?
2019年11月3日,銀保監會公布P2P下一步規整方向:以出清為目標,以退出為主要方向,爭取一段時間完成整頓。
根據P2P專項整治以「退」為主的政策導向,今年以來,網路借貸機構一直處在壓降過程之中。
中國銀保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梁濤表示,從國際上看,經過一個時期的經濟下行,未來經濟領域的風險可能加速向金融風險的演變。從國內看經濟增速下行,也會帶來資產劣變的壓力,下一步將把風險控製得更全面,措施准備得更充分,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
經過1年的整治,P2P機構壓降至3家 ,野蠻生長的P2P亂象已經得到根本遏制,專項整治工作行將收尾。
8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網貸平台監管經歷了很痛苦的階段,現在走到根本性的轉折,專項整治工作有望在年底基本結束,轉入常規監管。
據《財經》報道,國內已有多個省市宣布取締轄內網貸機構,行業清退大局已定。據統計,今年以來,包括內蒙古、陝西、吉林、黑龍江、江西等10餘省市相繼發布公告稱,取締轄內所有網貸機構。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無論是哪3家P2P,最後的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退出。
P2P平台全面退出已經是不可避免的結局。
當前比較棘手的問題是,作為服務中介的P2P如何幫助投資人收回本金是「出清」任務的重中之重。
相信在僅剩的最後2個月時間里,最後3家平台也能得到有效整改,完成2019年11月定下的「出清」目標任務。
本文由【小強財藝】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如果喜歡,請關注、點贊、轉發、收藏。
⑼ P2P類理財市場有多大
P2P網貸行業發展出現波動,監管力度加大
中國P2P網貸行業的發展遵循著不同於歐美市場的規律,就其發展歷程而言,大致經歷了萌芽階段、高速發展階段、風險爆發期、政策調整期四個階段。隨著P2P網貸行業快速發展,大量不具備運營資質的P2P網貸平台也開始湧入市場,市場對P2P網貸行業的期待也開始回歸理性,這將出現平台的兼並、重組和結盟。隨著我國徵信系統的日趨完善,相關P2P網貸行業法律法規的健全以及P2P網貸風控體系的完善,中國P2P網貸行業的本土化進程已基本完成。
2011-2019年,我國P2P網貸正常運營平台數量呈現先上升後下降趨勢。截至2018年12月底,正常運營平台數量相比2017年底減少了1219家。自從2015年正常運營平台數量達到3464家後,已經連續三年出現下降。
截止2019年1月底,P2P網貸平台數量為1031家,12月底下降至343家,相比2018年底減少了678家。
以上數據及分析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⑽ 2019P2P網貸行業如何發展現在P2P平台退出數量不斷增加,想知道這個行業還能否繼續發展
2018年,中國網貸普及率位居世界前列,中國網貸交易額全球最高,達1789億美元。中國P2P網貸行業經過了雨後春筍般的初始發展期、野蠻生長的快速擴張期和狂風暴雨般的風險爆發期,進入了政策調整期。
2016年之前P2P行業缺乏監管,滋生了大量非法經營的問題平台。隨後監管政策出台,政策收緊,問題平台資金鏈斷裂,P2P網貸行業頻頻爆雷,大批投資人血本無歸。
2019年運營中的P2P網貸平台約1300家,截至2019年4月,中國P2P網貸新增問題平台超280家。非法集資的P2P網貸問題平台常以高額收益誘引投資人投資。P2P網貸問題平台常通過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和高大上的自我包裝來營造平台財力雄厚、實力強勁的假象。獲得大量資金後,問題平台常通過借新還舊的方法吸引投資者繼續投資。
未來P2P網貸行業增長將趨緩,市場格局將更集中,監管將持續全面化和科技升級。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7月24日,2018年中國P2P網貸停業及問題平台超過850家,整體涉案金額超過8000億元,波及用戶規模超過1500萬人。
2019年運營中的P2P網貸平台約1300家,截至2019年4月,中國P2P網貸新增問題平台超280家。
當下,退出和轉型是P2P行業重點,也是監管的引導方向。在監管要求P2P網貸平台壓降存量業務規模、出借人數量、借款人數量的情況下,近期網貸行業規模不斷縮小,平台退出數量不斷增加。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未來P2P網貸行業增長將趨緩,市場格局將更集中,監管將持續全面化和科技升級。隨著監管新政和平台備案,大量平台將加速清退,留下體量較大、實力較強的頭部平台,投資用戶和資金都將進一步集中於留存的精工備案的合規平台。而多起影響惡劣的爆雷事件發生,監管部門將會持續對行業進行嚴格監管。隨著備案工作的推進和完成,監管部門對平台的監管將更全面並實現動態監管。此外,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對監管手段進行科技升級也是進一步防控風險的需要。
另外,受爆雷潮和政策變化影響,新增平台和新增用戶極少,大量原有平台進行清退,部分投資者退出,未來短期內P2P網貸行業增長將趨緩。而投資人短期內對風險也較為敏感,對高收益理財產品更警惕。
以上內容節選自艾媒咨詢發布的《2019年全球及中國P2P網貸行業研究及風險預警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