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想入職先貸2萬多元濟南多名大學生疑被套路網貸,套路貸為何屢禁不止
套路貸屢禁不止的原因是不思進取,只想要不勞而獲的人太多了,這種人抓了一批,又會出現一批鋌而走險,如雨後春筍一般源源不絕。而要想讓這種公司消失,便要加強對大學生入職前的教育,將套路貸的情況跟他們講清楚,並教會他們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脫身,這樣自然會少一大批人上當受騙,騙不到前,套路貸的公司自然會慢慢消失,這個行業便也會不存在了。劉某是剛畢業沒多久的大學生,他的理想職業是當一名建模師。為了找到自己心怡的工作,劉某便在招聘軟體上瀏覽了相關的公司,並且還投了多份簡歷,結果發現他找的很多家公司都是同一個地址,這讓他感到非常疑惑。
而有這種套路貸的不僅是這類型的公司,還有一些模特公司以兼職為由讓那些大學生進行網路貸款,我之前便是看到一個新聞,一個女學生的親戚上公司想要回培訓費,結果被公司十幾個小夥子關起來打了。春季和秋季是找工作的高峰期,輔導員們一定要多關注學生們的情況,讓他們不要輕信那些公司,也不要隨便交什麼培訓費,如果公司要求收培訓費,我們可以向相關部門進行舉報。只要提高警惕,我相信聰明的大學生還是不會這么容易受騙的。
B. 女大學生兼職當模特,被公司騙貸4800元,後來怎樣了
19歲的小穎,收到一家模特公司的消息,問她願不願意兼職當模特。小穎對這類兼職比較謹慎,問對方是不是要收取中介費,對方說自己是公司不是中介,不會收一分錢中介費用。
小穎放鬆了警惕,覺得不收錢的應該不是騙子。之後她按照約定,到達該模特公司進行面試。面試過程非常順利,公司人事在咨詢完她的基本情況後,開始不斷誇贊她條件好。
大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之餘,做兼職補貼生活費,是值得肯定的行為。但是找兼職要通過正規平台,對於微博等社交媒體上主動私信的人,不要輕易相信。另一方面,學校、社會應該加強對大學生防騙意識的教育,積極開展防騙宣傳,讓大學生知道常見的騙局有哪些,在找兼職時提高警惕。此外,還應該告訴大學生,被騙時如何保障自己的權利,把損失降到最低。同時,社會監管部門要加大監察力度,對學生投訴過的公司和組織,及時進行排查和清理,還大學生一個安全的兼職環境。
國家專門設立了貧困大學生補助計劃,目的是為了讓貧困生安心學習,排除經濟壓力的干擾。若是因為經濟壓力,屢次把自己置於危險之中,對大學生來說,是一種得不償失的行為。
C. 找工作時被要求貸款培訓究竟合不合理
肯定不合理呀
D. 女大學生被套路貸套住,借2萬元幾個月利滾利變成40萬,這事你怎麼看
有關警方打擊套路貸的新聞應該不少,但即便這樣,仍有很多人被套路貸給坑,深受其害,可以說,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仍需要時日。但馬上又到年底了,有些因為套路貸而被追債的連家都不敢回的,也不在少數,更多的則是一些不知真相的人上當受騙後,甚至還連累到家人,這不,就有一位19歲的在校大學生,因為當初為了借點錢交房租,卻從那一刻起,她的最初借來2萬,經過利滾利,短短幾個月時間里已經變成了現在的40萬,想想是不是太可怕了?那這到底又是怎麼回事呢?
然而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就在一周前,家人得知,夢蝶還欠了20多萬元的銀行貸款和幾萬元的手機貸款。「女兒說這些錢是她之前為了還利息,通過中介從銀行貸款20多萬元,自己又通過手機貸了七八萬元。」夢蝶的父親稱,現在家長已經無力還貸,他們萬萬沒想到,女兒僅僅是借了2萬元,短短幾個月竟滾成40多萬。感覺女兒落入了借貸平台的陷阱,目前夢蝶已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轄區警方介入調查。
看看這套路貸多坑人,而這名女孩也是夠厲害的,就算缺錢了,也要和家人商量怎麼辦,卻想著通過網路自己解決,這下好了,不僅把家裡父母的積蓄拿出來還都還不掉,還額外又欠下20多萬,好在家人已經選擇報警,但最終結果如何,我們也不得而知,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套路貸確實夠坑人的,所以大家在生活中遇到經濟困難時,一定要走正規渠道來解決,而不是輕信網路上那些貸款公司和平台,到時坑你絕對是沒商量的。大家說對不對?
E. 女大學生深陷校園借貸,被迫去KTV做陪侍還債,校園貸的危害有多大
F. 許多大學生被校園貸所害,為什麼還是有人會上當受騙
近日,內江東興區警方獲悉,東興區轄區內的高校2016年發生了3起校園網路詐騙案件(俗稱「校園貸」詐騙案)。其中一起受害學生多達30餘人,涉案金額高達50餘萬元。
東興區公安分局經偵大隊大隊長張建軍說,不法分子的介入讓一些「校園貸」成為施詐騙的"幌子"。
通過分析2016年發生在內江市高校內的「校園貸」詐騙案件不難發現,有以下三個特徵:
1
專門針對高校學生。由於高校學生涉世未深、防範意識薄弱、鑒別力不夠、自製力不強等原因,從而使得不法分子有機可乘。
2
編造身份博取信任。不法分子在實施「校園貸」詐騙違法活動時,主要以「同門師兄師姐」或者校友的身份,通過網路與受害人套近乎,在獲得受害人的信任後,便以可以幫助其找工作或者無息貸款為由,騙取受害人的身份證號碼等身份信息,待貸款成功後便「人間蒸發」。
3
高額回報誘惑下套。不法分子先是在網路上向受害人吹噓自己經濟實力如何雄厚、人脈關系如何好,可以幫受害人找工作或者是利用其身份信息貸款後進行投資,受害人可以分到一定比例的紅利等理由,以此誘惑受害人上當受騙。
G. 女大學生兼職賺錢 莫名「被貸款」4萬多
家住商丘市梁園區的張靜(化名)向記者反映稱,去年7月她經朋友介紹,到商丘一家保險公司兼職做電話銷售員,卻被該公司一名部門經理欺騙,用個人信息進行了網貸和手機分期套現。據了解,和她有同樣遭遇「被貸款」的,還有70多名大學生。現在,騙他們的部門經理消失不見,學生們的貸款則需要自己償還,好多學生已無力償還。「幾乎每天都能接到恐嚇電話和簡訊,稱再不還款就去我家潑油漆、打人之類的。」張靜說,她整日為償還4萬多元的「被貸款」發愁。反映|70多名大學生「被貸款」「總共騙了有70多名大學生,而且有不少家庭條件不好的農村學生。我自己被貸款的數額就有4萬多元,現在已經償還了兩千多元。」張靜說。張靜告訴記者,她是商丘師范學院的大二學生,去年7月,她經同學介紹去國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華保險公司)應聘電話銷售員的兼職。面試通過後,部門經理歐文(經核實為假名,真名為陸彪)說,公司有個針對大學生的補助項目,她可以參與。由於身邊的同學都參與了,她也沒多想,就參與了。隨後,陸彪讓該公司主管鞏夢鐸帶著她和同學去了鞏夢鐸的住處,鞏夢鐸用電腦操作,她們在一旁配合。「一開始我們並不知道是貸款,都以為那個網頁是公司關於大學生福利的。」隨後,陸彪多次以公司的名義向大學生們推薦手機分期套現和網貸,並向大家保證,貸款全部由公司償還,讓大家不要擔心,還讓學生們簽訂了一份由公司償還的合同書。「陸彪承諾,我們貸款越多,升遷機會就越大。就這樣,70多名大學生先後都貸款了。」張靜說,貸款的錢打到學生本人的賬戶後,陸彪又要求學生們把錢轉到其賬戶,還對學生們承諾將再轉給公司,貸款將由公司償還。剛開始,大家都以為是公司在償還貸款,實際上是陸彪本人在償還。回應|公安部門已立案進行網上追逃至2016年12月21日,陸彪和鞏夢鐸一同在公司消失,70多名大學生陸續接到催還貸款的電話和信息時,才知道被騙了。被騙的學生後來一同去國華保險公司討要說法。「公司負責人告訴我們陸彪不是其員工,沒有工號,也沒有身份證復印件,可我們有充分的證據能證明,陸彪就是該公司的部門經理。我這里有陸彪、鞏夢鐸二人與公司領導的合影,還有他們在公司群的聊天記錄等,他們怎麼可能不是公司的人?」張靜說,做手機分期貸款的同學,大都有數筆貸款,每月要償還的金額都有幾千元,「剛開始我還了幾期,可後來自己連吃飯的錢都沒有了,實在無力償還,現在每天都會接到恐嚇電話,每天都生活在膽戰心驚中。」針對該事,記者聯系了國華保險公司。該公司一黃姓負責人稱,此事公安部門已經立案,公司也將事情上報,其他的暫時不便多說。商丘市公安局前進分局一民警稱,接到報案後,他們成立了專案組,現已將涉案的兩名嫌疑人進行網上追逃,同時與國華保險公司進行協商處理有關事宜。
H. 大學生求職陷"貸款門",入職先交一萬八。大學生入職要避免哪些坑
大學生消費高,父母給的生活費一般來說是不夠的,那麼許多大學生就回去兼職,的確兼職對大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賺錢的方法。一般有實體店的兼職,不怎麼會被坑,主要是網上的很多兼職,一些看起來工資很高,工作也不是很累,哪裡都能做,像淘寶客服、打字員這類的兼職很多都是騙錢的,一般你要入職會要求你交保證金,少的幾百,多的就像標題里的萬級別的。
像淘寶客服這類的網路兼職,很多都是告訴你你會得到很多錢,比如一個月3000,對於兼職來說,而且又不用付出很多體力腦力的,已經是很高了。像這類的兼職就是靠高的工資騙人入職的,入職就是要交錢,這就是騙子的收入。很多人可能沒有網路工作的經驗,或者防騙意識不高,就會上當,特別是很多剛上大學的學生,很容易上當受騙,所以我們要多提醒這類人當心上當。這我的建議就是網上的兼職,一般要收什麼會員費啊、入職費啊這類的肯定都是騙子,網上賺錢的兼職有肯定是有的,只是收入不會很高,畢竟只是網上兼職。記住錢沒那麼好賺,天上不會掉餡餅。
再來說說在公司面試的時候,要注意保護自己的隱私,不要把自己的什麼身份證號碼啊、家庭住址啊這類的寫在自己的簡歷上,就算要也可以在面談的時候口述,還有就是有些要求身份證復印件,復印件給的時候一定要標注用途,不然很可能被人拿去開信用卡這類的,會影響到你。
大學生在工作上還是新手,很多事情要自己判斷,謹慎最好,也可以多問問自己的前輩,天上不會掉餡餅,記住錢沒很怕那麼好賺,自己的隱私一定要注意保護。
I. 如何看待貸款讀大學的女大學生在銀行借貸款,打工掙生活費這種。
非常勵志,應該鼓勵和提倡!但是這種情況應該不分男女,都是自立、擔當的表現。
J. 女大學生工作三年背9千萬巨債現在什麼情況
大學生小陳大學畢業後一直找不到工作,卻「意外」被一家擔保公司聘用。2013年公司成立一空殼公司,用於向銀行貸款。總經理要小陳當掛名股東,並和銀行客戶經理要她在一筆9000萬貸款上簽字並確保沒事只是周轉一下,小陳無奈簽字。後來公司破產,法院判小陳賠償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