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廣西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處置現狀
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2.8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868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8%,較上季末下降0.04個百分點。商業銀行正常貸款余額151.8萬億元,其中正常類貸款余額148.1萬億元,關注類貸款余額3.7萬億元。針對不良貸款余額上升而不良率下降,銀保監會副主席肖遠企此前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和去年同期及年初相比,一季度貸款增長比較快,所以不良貸款出現了「一升一降」的現象。一季度人民幣貸款新增7.7萬億元,同比多增5741億元,增速為12.6%。
「不良貸款率下降,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響」,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1、國內經濟延續良好復甦態勢,銀行資產質量保持穩定;
2、與往年經驗較為一致的是,年初銀行信貸集中投放,資產擴張較快,相當於不良率的分母變大;
3、國內銀行不良貸款處置並未鬆懈。
❷ 管窺銀行半年報:誰的不良貸款率最高到哪裡存款最有保障
8月底,各大銀行半年報出爐。今年上半年,五大國有銀行和兩大股份制銀行中, 工商銀行 的扣非歸母凈利潤最高, 浦發銀行 的不良貸款率最高, 招商銀行 的不良貸款率最低、撥備覆蓋率最高、抗信用風險能力較好, 建設銀行 的資本充足率最高。而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我國所有 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達1.94%,是近兩年新高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提出,要求銀行採取多種方法補足資本,備足抵禦風險「彈葯」。
浦發不良貸款率最高,招行最低
綜合國內7家銀行半年報, 利潤比去年同期平均下滑近10個百分點 ,招商銀行下滑比率最小。 工商銀行的扣非歸母凈利潤最高 ,為148,164百萬元,也就是1481億元。
俗稱壞賬的不良貸款率,是指借款人的償還能力存在問題的貸款,反映商業銀行的信貸資產質量。壞賬越少,銀行資產質量越好。7家銀行平均不良貸款率為1.54%。 不良貸款率中,浦發銀行最高,為1.92%;招商銀行最低,為1.14%。
銀行為了未來可能發生的不良貸款,會撥備資金。假設銀行貸款出去1000元,貸款撥備率為3%,撥備覆蓋率為100%,准備金為30元,當撥備覆蓋率為150%,准備金為45元。貸款撥備率和撥備覆蓋率越高,意味著應對風險的資金更多,銀行對抗信用風險的能力更強。7家銀行平均貸款撥備率為3.39%,平均撥備覆蓋率為232.19%。 貸款撥備率和撥備覆蓋率最高的是招商銀行, 分別為5.03%和440.81%,抗信用風險能力較好 。
資本充足率是銀行資本對風險加權資產的比率,反映銀行抗風險能力,一定范圍內,資本充足率越高,存款人利益越有保障。7家銀行平均資本充足率為15.22%,比上年末輕微下滑。 資本充足率中,建設銀行最高,為16.62%;浦發銀行最低,為12.63%。
圖:我國金融機構總資產、總負債 源:銀保監會統計數據
商業銀行利潤同比下降 9.4%
截至二季度末,我國銀行金融機構總資產309.4萬億元,同比增長9.7%。總負債283.9萬億元,同比增長9.5%。負債增長小於資產增長,風險整體可控。 我國 商業銀行累計實現凈利潤1萬億元,同比下降9.4%,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15.86個百分點 。
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銀行業凈利潤下降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持續向實體經濟讓利,前7個月已向實體經濟讓利8700多億元;二是不良處置和撥備計提力度加大,上半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累計處置不良貸款1.1萬億元,同比多處置1689億元。
圖: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不良貸款率 源:銀保監會統計數據
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新高
截止二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達2.73萬億元, 不良貸款率達1.94% ,是近兩年新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 預計今年全年銀行業將處置不良貸款3.4萬億元 ,比去年的2.3萬億元加大了力度,明年的處置力度會更大,因為很多貸款延期了,一些問題明年才會暴露出來。」
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目前的不良率水平,已接近原來設定的容忍限度。但是,考慮新冠疫情是世紀性災難,經濟完全恢復正常,仍需金融做出更大貢獻。近期的金融風險成本上升,既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 信用風險總體上完全可控 。
郭樹清表示,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之下,原本經營很好的企業銷售中斷、訂單壓縮,不良貸款的反彈是必然的。
郭樹清提出應對 不良貸款的對策 。 一是做實資產質量分類 ,督促銀行運用預期信用損失法評估貸款風險,真實反映企業經營變化。 二是備足抵禦風險「彈葯」 ,要求銀行採取多種方法補足資本,提前加大撥備提取,提高未來風險抵禦能力。 三是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 ,在充分揭示風險的前提下,研究分階段下調撥備覆蓋率的監管要求,釋放資源全部用於處置不良貸款。 四是嚴控增量風險 ,督促銀行加強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做好貸款「三查」,減少貸款損失。
「財政、金融、就業、產業各方面的政策要結合起來進行幫扶,多種手段把企業扶持起來,這樣我們的經濟大循環就會更正常、更容易一些。」郭樹清說。
銀保監會將堅定不移地履行開放承諾,在確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繼續穩步提升銀行業保險業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改進完善監管方式方法,增強開放條件下金融管理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
資料:各銀行2020年半年度報告、中國銀保監會統計數據、人民日報、中國新聞網等
作者:南都全媒體 助理研究員何芸瑩 研究員管玉慧
❸ 銀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2019年,面對日益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我國金融業總體穩健運行,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規模穩步增長,盈利能力基本穩定,風險抵補能力持續增強,金融市場運行總體平穩,股票質押融資風險下降。
資產負債規模平穩增長
截至2019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282.51萬億元,同比增長8.01%,增速比2018年上升1.7個百分點;負債總額258.24萬億元,同比增長7.65%,增速比2018年上升1.37個百分點。
——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與行業授信策略分析報告》。
❹ 安徽2022年2月不良貸款余額
31809.63萬元。截止2月末,安徽全市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合計為31809.63萬元。
❺ 二季末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增至2.95萬億,這個數據能看出什麼
這個數據非常明顯的可以看出目前金融機構的一些壞賬率非常的高,尤其是在網貸和信用卡這一方面的回收率非常的低。
❻ 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到底有多嚴重
中國銀監會公布的2015年底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率為1.67%。
已經公布了2015年度財務報告的中國前六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合計接近8000億元人民幣,他們貢獻了中國全部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的62.22%。
這六大商業銀行是指國有的工、農、中、建、交以及股份制的招商銀行。六家商業銀行從資產規模來看位居中國商業銀行前列,他們提供的貸款約佔全部商業銀行貸款余額的超過六成。
截至2015年末,前六大商業銀行信貸資產的余額為47萬億,其中,不良貸款余額7929億元,不良貸款比率1.69%。2月份公布的全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率為1.67%,其中,大型商業銀行1.66%,股份制銀行為1.53%。實際結果表明商業銀行信貸資產的惡化情況要比中國銀監會公布的數據更為嚴重。
還有一個數據顯示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面臨的情況非常嚴峻。包括工農中建交以及招商銀行在內的這前六大銀行關注類貸款余額超過了1.6萬億,這是其列報不良貸款余額的兩倍還多。
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末,全國商業銀行關注類貸款余額2.9萬億。很明顯,風險壓力就在眼前。
不良貸款余額攀升,將對商業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和盈利能力產生重大影響。依靠不斷降低的撥備覆蓋率,國有的四大商業銀行艱難實現了利潤正增長。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以及建設銀行這四大國有銀行的凈利潤增速分別為0.52%、0.70%、1.25%和0.28%。與之相對應的是撥備覆蓋率大幅下滑。除了農業銀行以外,另外三家的撥備覆蓋率僅略超過150%的監管要求,但是農業銀行卻有著最高的不良貸款余額(2128億元)。
❼ 銀行不良資產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不良資產處置行業市場格局再次引發關注 創新模式不斷出現
2018年末,不良貸款余額達到2.03萬億,不良資產市場的市場格局再次引發關注。不良資產的市場隨著經濟周期的波動更迭,資產管理公司(AMC)從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公司處收購不良資產,然後處置回收。對於銀行等機構或公司來說,可以加速不良資產處置,快速收回資金,投入到正常業務中;而對於AMC而言可以折價收購不良,處置資產回收資金後賺取一定價差。
在行業蛋糕變大的同時,不良資產處置模式也在不斷革新,如債務重組、市場化債轉股、產融結合基金、不良資產證券化、互聯網+不良資產處置等創新模式不斷出現,拓展了不良資產處置途徑。
不良資產處置市場規模創近年高位水平
不良貸款余額在2018年末達到2.03
萬億元,較3季度末有所下降,減少68億元,但依舊處於近年來高位水平。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83%,較上季末下降0.04個百分點。
從全年趨勢看,不良貸款率從年初開始連續三個季度攀升,到4季度有所下降。1季度不良貸款率為1.75%;2季度不良貸款率升至1.86%,在連續9個季度穩定在1.75%左右之後首次出現上升;3季度,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
0.01個百分點至1.87%;4 季度,隨著國家一系列防風險政策出台,不良率有明顯下降,為1.83%,仍處於近年高位。
商業銀行五級貸款方面,近兩年,正常類貸款佔比有小幅度提升,關注類貸款佔比則 一定程度的下降,不良類貸款佔比升高。2018
年四季度末,中國商業銀行正常類貸款余額105.02萬億元,關注類貸款余額3.46 萬億元,不良貸款余額2.03萬億元。
2011-2018年Q4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不良資產供給角度看,夏雨認為,商業銀行三類貸款增速上,不良貸款增速開始抬頭,從2017年維持在12%附近,快速上漲到201·8年三季度的21.66%。未來不良資產包的形成或將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而保持較大的供給量。
從不良資產需求角度看,「4+2+N+銀行系」的不良資產市場格局基本確定,變數僅在「N」(民營未持牌資產管理機構)。隨著市場趨於飽和,未來不良資產經營機構的數量將保持在較慢的增長水平。
不良資產處置模式不斷創新
產公司可通過追償債務、租賃、轉讓、重組、資產置換、委託處置、債權轉股權、資產證券化等多種方式處置資產。
除了傳統的資產處置方式,不少市場人士認為未來,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應以投行的理念、工具、模式經營不良資產,通過債務重組、產融結合基金、市場化債轉股、不良資產證券化、「互聯網+」等創新方式積極參與運作,發現由於信息不對稱而暫時被低估價值的資產,並嫁接資本市場,提升其內在價值。例如,中國長城總裁、執行董事周禮耀曾表示:「面對新形勢,長城資產的不良資產處置模式,已經主要從政策性時期的『三打』模式實現了向商業化的『三血』模式轉變。」
目前,許多處置方式都在由傳統模式向投行化思維轉變。馬賽在采訪中也提到處置不良資產的兩個行業理論:冰棍理論和劈柴理論,所謂冰棍理論——「處置不良資產就像賣冰棍。冰棍在手裡時間長了,就融化了,不良資產也是如此。如果不能趕快處置,時間長了,就只剩下一根兒木棒了。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不良資產處置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❽ 截至2015年12月末,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中國有銀行佔多少
中國銀監會公布的2015年底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率為1.67%。 已經公布了2015年度財務報告的中國前六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合計接近8000億元人民幣,他們貢獻了中國全部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的62.22%。
❾ 六大行都是哪些銀行
中國六大銀行是指在原有四大國有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的基礎上,新增兩家大型國有銀行,即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和交通銀行,合稱為中國六大銀行。中國六大銀行是指六家大型國有銀行,包括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交通銀行和中國銀行。中國六大銀行都是綜合性大型商業銀行,業務范圍廣泛,代表了中國金融業最雄厚的資本和實力。
拓展資料:
1、中國建設銀行(CCB)成立於1954年10月1日,總行位於北京金融街25號,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國有銀行,也是中國四大銀行之一。主要業務領域包括公司銀行業務、個人銀行業務和資金業務。中國大陸地區(2012年)14121家分行,香港、台灣、墨爾本分行、建信基金、建信租賃、建信信託、建信人壽、中德住房儲蓄銀行、建行亞洲、建行倫敦、建行俄羅斯、建行迪拜建銀國際等子公司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中國建設銀行運行條件經過近50年的改革發展,建設銀行具備了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的實力。截至2004年6月末,資產總規模37228億元,負債總規模35223億元。資本充足率達到8.17%。根據國內外全口徑統計,該行不良貸款余額657.1億元,不良貸款率為3.08%,符合銀監會要求的3-5%標准。境內外營業分支機構15401家,其中境外分支機構6家,境外代表處2家。銀行在職員工26.3萬人。同時,全資擁有建行並持有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43.35%的股權和中德住房儲蓄銀行75.1%的股權。
2、2004年9月15日,中央匯金投資有限公司、建設銀行投資有限公司、國家電網公司、上海寶鋼集團公司、中國長江電力有限公司在北京召開會議。並決定共同發起設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建設銀行由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轉變為國有控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改制為國有控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後,名稱為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繼承了原中國建設銀行的商業銀行業務及相關資產、負債和股權。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後,將引入戰略投資者,進一步實現股權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同時,我們將繼續全面推進各項管理改革,推動業績進步,努力把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建設成為資本充足、內控嚴密、經營安全、良好的服務和效率。從此,建設銀行開啟了發展歷程的新征程!
❿ 哪家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最低
1.2015年3月最新公布結果,不良貸款余額的前三位依次為招行、浦發銀行和平安銀行;而興業銀行則以76.25億元的余額,超越華夏銀行升至第四位,與第三位的平安銀行也僅差0.12億元。不僅如此,興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雖然仍處於五家銀行中的最低值,但是不良貸款率的增長卻是最快的一家。
2.招行超越浦發,居不良貸款余額增長首位,已經公布的中報顯示,五家銀行的不良貸款毫無例外的「雙升」。而截止到2012年年底,華夏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還是維持了下降的趨勢。
數據顯示,截至上半年末,招行不良貸款余額為149.25億元,比年初增加32.31億元。無論數額還是增加值都位於這五家銀行的首位。而去年年底,浦發銀行還以比2011年底增加31.13億元、同比增長高達53.42%的成績占據增長榜的首位。今年上半年,浦發銀行的不良貸款也出現「雙升」。數據顯示,按五級分類口徑統計,該行後三類不良貸款余額為112.58億元,比2012年年底增加23.18億元。
平安銀行上半年不良貸款余額76.37億元,較年初增加7.71億元,在五家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增長排名中居第四位,僅比華夏銀行多增了0.45億元。
華夏銀行不良貸款余額一直在股份制銀行中處於低位,截至6月末,華夏銀行不良貸款余額70.65億元,比上年末增加7.2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