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流水資料 > 關於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的意見

關於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的意見

發布時間:2022-09-26 10:31:47

Ⅰ 不良貸款轉讓試點正式擴圍,未來將會出現哪些問題

因為我們位於市場中的各類主體,每天面臨各類不確定風險,導致他們經常無法實現貸款起初所確立的經營目標;

有的經營不善,走向破產倒閉,而有的則入不敷出,苦苦堅持。

除此之外,還有一類市場主體(企業以及個人),它們(他們)經營正常,也具備還款能力,但卻在貸款到期以後,並沒有及時給我們的放款機構歸還相應款項和利息。

我們可以觀察一番淘寶拍賣,當中那些遍布各地的被法院查封房產,可以了解到這類房產經常並不容易找到合適的買家。

雖然淘寶網路上的買家不計其數,但因為大多都是個人消費者的緣故,對他們而言,接手這類可能潛藏各類糾紛的房產,心裡還是會打上一番鼓、經常變得止步不前。

所以,這類房產經常“流拍”、經常落得無人問津。同時,因為相應資產處於“查封”狀態,也導致這類資產不能自由流通到市場當中、流轉給各類生產企業與個人,發揮相應資源的效能,就顯得非常非常浪費。

在這個意義上看,將不良貸款在確定難以回收之後,在訴訟以前就轉讓給專業“接管公司”,也算是務實之舉

Ⅱ 銀保監會:單戶對公和批量個人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啟動在即

據中國證券報6月17日報道,單戶對公不良貸款和批量個人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啟動在即。業內人士認為,監管此舉將疏通不良資產處置的政策堵點,預計下半年銀行不良資產處置節奏將加快。由於不良風險暴露具有滯後性,下半年銀行資產質量管控壓力猶存,尤其需要重點關注中小房企、外向型企業、小微等領域的信用風險。
據了解,中國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日前強調,堅決治理各種粉飾報錶行為,督促銀行做實資產分類、真實暴露不良、足額計提撥備。疏通不良資產核銷、批量轉讓及抵債資產處置等政策堵點,指導銀行採用多種方式加大不良處置。
近期監管部門已向相關機構下發《關於開展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的通知(徵求意見稿)》(簡稱《通知》)和《銀行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實施方案》,明確將進行單戶對公不良貸款和批量個人不良貸款轉讓試點。與此同時,《通知》強調嚴禁在轉讓合同之外簽訂抽屜協議或回購條款等,杜絕虛假出表、虛假轉讓、逃廢債務等行為,不得違規向債務關聯人進行利益輸送、轉移資產。
此外,據此前報道,5月12日,銀保監會發布2020年一季度銀行業保險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情況。
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用於小微企業的貸款(包括小微型企業貸款、個體工商戶貸款和小微企業主貸款)余額38.9萬億元,其中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2.6萬億元,較年初增速7.6%。保障性安居工程貸款6.6萬億元,同比增長為4.4%。
2020年一季度,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1.7萬億元,同比增長2.3%。賠款與給付支出3031億元,同比下降8.7%。保單件數高速增長。2020年一季度新增保單件數109億件,同比增長72.1%。
不過,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有所上升,2020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法人口徑,下同)不良貸款余額2.61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1986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91%,較上季末增加0.05個百分點。2020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正常貸款余額134萬億元,其中正常類貸款余額130萬億元,關注類貸款余額4.1萬億元。

Ⅲ 中小銀行批量轉讓不良資產試點什麼時候開始

中小銀行批量轉讓不良資產試點是2021年1月開始的。
銀保監會辦公廳於2021年1月下發《關於開展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批復同意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試點開展單戶對公和個人批量不良資產轉讓。《通知》顯示,首批參與試點銀行包括6大行、12家股份行;參與試點的不良貸款收購機構包括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符合條件的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以及金融資產投資公司。
不良資產是一個泛概念,它是針對會計科目里的壞賬科目來講的,主要包括但不限於銀行的不良資產,政府的不良資產,證券、保險、資金的不良資產,企業的不良資產。金融企業是不良資產的源頭。

Ⅳ 全國各銀行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全面開始了嗎

全國各銀行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全面開始了,1月11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徵求意見半年後,銀保監會近日發布《關於開展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正式批准單戶對公不良貸款轉讓和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

Ⅳ 銀行兩類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啟動在即 下半年重點關注中小房企信用風險

記者日前獲悉,單戶對公不良貸款和批量個人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啟動在即。業內人士認為,監管此舉將疏通不良資產處置的政策堵點,預計下半年銀行不良資產處置節奏將加快。由於不良風險暴露具有滯後性,下半年銀行資產質量管控壓力猶存,尤其需要重點關注中小房企、外向型企業、小微等領域的信用風險。

不良處置力度加大

中國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日前強調,堅決治理各種粉飾報錶行為,督促銀行做實資產分類、真實暴露不良、足額計提撥備。疏通不良資產核銷、批量轉讓及抵債資產處置等政策堵點,指導銀行採用多種方式加大不良處置。

近期監管部門已向相關機構下發《關於開展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的通知(徵求意見稿)》(簡稱《通知》)和《銀行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實施方案》,明確將進行單戶對公不良貸款和批量個人不良貸款轉讓試點。與此同時,《通知》強調嚴禁在轉讓合同之外簽訂抽屜協議或回購條款等,杜絕虛假出表、虛假轉讓、逃廢債務等行為,不得違規向債務關聯人進行利益輸送、轉移資產。

某證券研究所大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沈娟預計,下半年貸款核銷力度加強主要基於三個因素:一是疫情影響具有滯後效應,不良暴露逐漸加快;二是監管引導銀行業對於不良貸款「應核盡核」,強調要加大不良資產的核銷和處置能力;三是銀行撥備覆蓋率較高,處置空間大,一季度末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達183%。

浙江銀保監局局長包祖明強調,銀行必須認真穿透貸款企業,了解企業訂單情況,量化評估每家企業受疫情影響的程度,並對未來做出准確判斷。要防止疫情短期沖擊後,一刀切地把一些企業統統劃入不良。

二三季度為重要觀察時點

沈娟表示,目前零售對公風險暴露情況有一定分化,零售風險暴露更早,對公不良生成滯後性更明顯。後續資產質量壓力仍存,二三季度為重要觀察時點。

浙江地區某大行二級分行負責人陳亮(化名)介紹,截至5月末,該行不良率0.48%,新發生不良貸款1.6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0.26億元。新發生不良主要集中在個人及卡業務,佔比達97.67%。他坦言,現階段不良發生存在滯後性,預計下半年該行不良率會有所提高。

某股份制銀行華南地區分行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出於對信用風險的考慮,該行上半年以來的小微企業貸款投放,都採取了與政策性擔保公司合作的模式。「一旦出現不良,擔保公司承擔80%,銀行承擔20%。如此,擔保公司會對信用風險多一道把關。預計到二季度末我們全年的小微貸款投放指標就可以完成,下半年主要做好貸中管理工作。」

中部地區某大行風險管理部人士介紹,上半年該行資產質量可控,主要得益於對擔保鏈、擔保圈和過度投資的控制。「受疫情影響,下半年下游外向型企業料經營萎縮並向上游傳導,同時外向型企業的轉向內銷也對原內銷企業產生一定擠壓效應,但我們當地製造業較散、規模較小,資產質量容易控制。」

關注中小房企等領域風險

專家表示,商業銀行部分領域可能引發的信貸風險需重點關注。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趙亞蕊表示,包括疫情加速債券違約可能引起的風險傳導有所增加,小微企業資產質量需要密切關注,中小型房企面臨較大償債壓力。

趙亞蕊強調,隨著疫情影響的逐步降低以及購房需求的延後釋放,大型房企總體信用水平相對穩定。而中小型房企由於高杠桿、經營能力較弱、銷售增速放緩、融資環境緊縮,經營性現金流將進一步承壓,面臨較大償債壓力。考慮到負面影響因素短期內仍會存在,未來一段時間需對中小型房企信用風險提高警惕。

標普全球評級報告稱,中國房地產開發商近年來實現的顯著銷售增長,部分依賴於聯合營項目的貢獻。但是,聯合營模式面臨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正在上升。若按比例將此類債務並入穿透式指標,或令開發商的信用狀況承壓。

此外,外需型企業可能產生的信用風險也需關注。沈娟分析,4月以來,港口、商業貿易、計算機、汽車等外需型行業的信用利差出現較大上升,預計外需型行業受海外疫情影響較大。二三季度需重點關注對公端的外需型產業,海外疫情後續進展或導致其資產質量風險的不確定性加大。

Ⅵ 不良貸款率

法律分析:不良貸款率指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占總貸款余額的比重。該指標是計算本外幣口徑數據。

法律依據:《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開展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的通知》 第三條 本次試點不良貸款包括:單戶對公不良貸款、批量個人不良貸款。銀行可以向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和地方資產管理公司轉讓單戶對公不良貸款和批量轉讓個人不良貸款。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可以受讓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區域內的銀行單戶對公不良貸款,批量受讓個人不良貸款不受區域限制。參與試點的個人貸款范圍以已經納入不良分類的個人消費信用貸款、信用卡透支、個人經營類信用貸款為主。

Ⅶ 不良資產批量轉讓管理辦法

《關於開展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的通知》實現了不良資產轉讓的四大突破,有利於實現不良資產的高效化、批量化處理。第一,拓寬不良資產轉讓類別,允許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第二,放寬不良資產批量轉讓門檻要求,允許對公貸款不良資產以單戶的形式進行轉讓。第三,拓寬不良資產轉讓對象,允許更多金融機構參與不良資產轉讓。第四,不良資產轉讓的地域范圍有所放寬,個人不良貸款轉讓不受區域限制。

法律依據:
《金融企業不良資產批量轉讓管理辦法》
第七條金融企業批量轉讓不良資產的范圍包括金融企業在經營中形成的以下不良信貸資產和非信貸資產:
(一)按規定程序和標准認定為次級、可疑、損失類的貸款;
(二)已核銷的賬銷案存資產;
(三)抵債資產;
(四)其他不良資產。
第八條下列不良資產不得進行批量轉讓:
(一)債務人或擔保人為國家機關的資產;
(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全國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計劃的資產;
(三)國防軍工等涉及國家安全和敏感信息的資產;
(四)個人貸款(包括向個人發放的購房貸款、購車貸款、教育助學貸款、信用卡透支、其他消費貸款等以個人為借款主體的各類貸款);
(五)在借款合同或擔保合同中有限制轉讓條款的資產;
(六)國家法律法規限制轉讓的其他資產。

Ⅷ 個人不良貸款轉讓新規正式落地 試點AMC態度分化

「一個萬億藍海市場正在被激活。」一位資管從業者如是說。

證券時報記者從多家股份行了解到,銀保監會正式下發《關於開展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後,銀行正在積極推動通知落實,其中尤以信用卡部門最為積極。有業內人士透露,已有不少銀行開始打包個貸不良,預計市場規模很快能夠達到百億級別,「長期來看,達到萬億規模不是問題」。

通知顯示,首批參與試點的銀行包括6大行和12家股份行,參與不良資產收購的試點機構包括4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AMC)、符合條件的地方AMC和5家銀行系金融資產投資公司(AIC)。

有從業人士透露,目前幾家全國性AMC對接手個貸不良資產包的意願並不強,態度比較被動,「一方面他們不缺這塊業務,另一方面他們本身也沒有太多個貸不良的處置經驗。」該人士猜測,這或許也是監管部門進一步放寬地方AMC收購限制的原因之一。

市場規模有多大?

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銀行個人貸款業務規模快速增長,根據2019年年報數據,6家國有大行個人貸款合計約27.9萬億元,在總貸款余額中佔比超四成。

此次未被納入試點范疇的住房按揭貸一向是銀行個人貸款的大頭。但由於住房按揭貸款不良率較低,信用卡等個人貸款不良率相對較高,因此,銀行的住房按揭貸款不良、信用卡不良與其他個人貸款不良基本呈現「三等分」的結構。

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年末,除工商銀行未披露個人不良貸款明細結構外,其餘5家國有大行個人不良貸款余額超1300億元,其中,住房按揭貸款不良余額超450億元,佔比約35%;信用卡應收款余額達380億元,佔比接近30%。

去年國內經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沖擊,銀行資產質量承壓,個貸不良率出現抬頭,其中又以信用卡類貸款不良率攀升最為顯著。盡管在第三季度,信用卡不良率已經開始出現拐點,但銀行對個人信貸類不良資產的處置需求仍大大增加。

證券時報記者從多家股份行了解到,銀行正在積極推動「通知」落實,其中尤以信用卡部門最為積極。有業內人士透露,已有不少銀行開始打包個貸不良,預計市場規模很快能夠達到百億級別,長期來看,達到萬億規模不是問題。

部分機構尚在觀望

從銀行這一供給端來看,對推進試點的需求毋庸置疑,可提供的資產包規模也頗為可觀。但從收購端來看,各家參與試點的AMC積極性有所分化。

有國有大行人士表示,銀行對個貸不良資產包轉讓的存量需求就已經很大,增量需求還在增加,但是要完成資產包處置,還需要受讓方有足夠的承接能力。「特別是個貸資產比較特殊,如果受讓方處置不好,還會影響銀行聲譽。」

而從目前市場情況來看,銀行不良資產包轉讓市場整體均存在一定的供求不匹配問題,此次納入個貸批量轉讓試點的機構也並不多。揚海資產聯合創始人張非凡透露,目前參與試點的AMC積極性也有高有低,「有的地方AMC積極性很高,看好這一市場機遇,也有不少機構覺得個貸不良業務是個臟活、苦活、累活,擔心出力不討好和聲譽風險,還在保持觀望」。

此外,一位不良資產從業人士還指出,當前個貸不良批量轉讓的估值和處置環節仍存在不少疑問。據介紹,個人信貸類不良資產包的定價方式主要是採用統計模型,抽調歷史數據進行估值,但這一方法需要具備完善的金融數據和復雜、科學的演算法模式。該人士戲稱,目前市場上的估值定價多是靠「拍腦袋」。

在處置環節,此次「通知」規定,批量受讓個貸的AMC必須自行組建催收團隊,建立個人信息保護制度,且不得二次轉讓。前述人士表示,個人信用類不良處置短期內很難仰仗司法系統,而能夠在如上要求下完成個貸清收的達標機構恐怕不多。

「這是一個長期機制和制度建設,而不一定是要短期見效的事情。」 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指出,此次試點是為銀行提供更豐富、更靈活的不良資產處置手段,但很難說在今年內對銀行紓解不良資產壓力產生多大影響。「當然現階段看,探索除清收之外的不良處置方式,有利於銀行體系風險的加速出清。」

正式通知「一收一放」

這一正式文件已經醞釀近半年。2020年6月,銀保監會曾向業內下發徵求意見稿,擬放開單戶對公貸款轉讓和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與徵求意見稿相比,正式落地的通知文件主要有如下兩個變化:

一是納入批量轉讓試點的個人不良貸款范圍有所收縮。徵求意見稿提及的「住房按揭貸款、汽車消費貸款」已從試點范疇中剔除,此次通知僅提到「個人消費信用貸款、信用卡透支、個人經營類信用貸款」,並指出「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個人消費抵(質)押貸款、個人經營性抵押貸款等抵(質)押物清晰的個人貸款,應當以銀行自行清收為主,原則上不納入對外批量轉讓范圍」。

二是地方AMC參與收購的限制有所放寬。通知指出,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可以受讓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區域內的銀行單戶對公不良貸款,並且批量受讓個人不良貸款由僅限本省轄區改為不受地域限制。

「個人信貸類不良具有數額小、數量大的特點,需要耗費銀行大量人力、物力與時間成本進行貸後保全,一直是銀行的『老大難』問題,這次也是迫切希望個人信貸類不良批量轉讓辦法落地。」張非凡表示,與之相比,有抵押物的個人貸款目前處置流程較完善,司法機關配合度高,對銀行來說處置難度較低。

王一峰也指出,具備抵質押物的不良貸款銀行轉讓意願較低,主要以自我清收為主,轉讓需求相對較少。

「加之住房這類抵質押物具有很強的屬地特徵,地方AMC等收購方很難跨地域對這類資產進行處理。」王一峰補充道,此次下發的通知文件對地方AMC的參與條件進行了一定的放寬,也反映出監管部門在當前整體需要較大范圍進行風險化解的背景下,希望這一市場引進更多新機構、新主體參與不良處置。

亦有從業人士透露,「四大AMC對接手個貸不良資產包的意願並不強,態度比較被動,一方面他們不缺這塊業務,另一方面四大AMC本身也沒有太多個貸不良的處置經驗」。該人士猜測,這或許也是監管部門進一步放寬地方AMC收購限制的原因之一。

Ⅸ 個人不良貸款可以轉讓了,包括的范圍有哪些

個人不良貸款可以轉讓了!包括消費貸、信用卡透支、經營貸等……

1、從銀行角度講,此舉有助於拓寬個人不良資產處置渠道

2、從資產公司角度講,在銀行不良資產出貨量呈下降趨勢的情況下,也可以拓寬資產公司收購不良資產的渠道。

但對於試點之後的處置效果以及收益率等,尚不好判斷。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認為,個人不良資產轉讓“破冰”具有重要意義。

一方面意味著以市場化手段處置不良資產的速度正在加快,這將進一步提升不良資產的處置效率,改善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維護金融體系穩定。

另一方面,不良資產處置渠道的多元化有助於挖掘更多的市場力量參與不良資產管理和處置,這對市場正常運轉起到了較好的補充,便於提高金融服務的專業化水平。

梁斯談到,首單業務落地後,將對個人不良資產的定價和轉讓後的盤活問題帶來一些可供借鑒的經驗,為後續定價曲線的建立、流動性管理等打下基礎。

Ⅹ 首個批量轉讓個人不良貸款債權信息發布,對我們會有什麼影響

個貸不良轉讓正式啟動!1月25日,銀登網發布平安銀行(000001)擬批量轉讓個人不良債權的信息。據界面新聞記者了解,這是銀保監會下發《關於開展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的通知》,以及銀登中心披露不良貸款轉讓業務系統操作手冊和業務辦理指南等通知以來,首個發布批量轉讓個人不良債權的信息。

具體看,平安銀行擬以公開競價的方式向有資質的資產管理公司批量轉讓個人債權。據界面新聞記者采訪了解,這筆債權出自於平安銀行北京分行。公告顯示,此次批量個人不良債權涉及20戶個人不良貸款,債權金融1773.45萬元,其中本金618.66萬元、利息金額1154.78萬元,且均已進入執行狀態。

閱讀全文

與關於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的意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上貸款兩個月不還 瀏覽:132
義烏靠譜的貸款中介公司 瀏覽:359
房產抵押貸款會查違法記錄嗎 瀏覽:736
七月份交貸款到一年是幾月份 瀏覽:72
江陰農村商業銀行如何貸款 瀏覽:449
想要核查銀行貸款資料 瀏覽:281
農村信用社貸款沒還取不了錢 瀏覽:327
沒有手機號碼能在微信上貸款嗎 瀏覽:437
房租貸款階段性擔保 瀏覽:540
中信手機辦貸款是真的嗎 瀏覽:596
再融資性擔保公司發放貸款無效 瀏覽:690
我有手機貸款房本能過戶嗎 瀏覽:404
個人申請公積金消費貸款利率 瀏覽:705
滿一年取公積金貸款嗎 瀏覽:617
銀行貸款流水一定要工資嗎 瀏覽:817
西寧無擔保小額貸款 瀏覽:781
夫妻貸款買房主貸人占的比例就多嗎 瀏覽:156
農村自建房貸款找那個公司貸 瀏覽:959
貸款買的房子在賣會賠錢嗎 瀏覽:683
匯天下小額貸款 瀏覽: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