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流水資料 > 貼現占各項貸款余額比重

貼現占各項貸款余額比重

發布時間:2022-09-26 17:07:58

1. 存貸比例是各項貸款余額與各項存款余額之比,其中各項貸款余額包含貼現,這句話對嗎

應該是對的,貼現其實就是銀行的票據抵押貸款,屬於短期貸款,是銀行的資產業務。

2. 關於中國工商銀行的簡介

公司類型 商業銀行
成立時間 1984年1月1日
總部地點 北京
重要人物 董事長:姜建清
行長:楊凱生
口號
產業 金融業
產品
營業額
稅前盈餘 {{{operating_income}}}
凈利 {{{net_income}}}
員工數
母公司 {{{parent}}}
子公司 {{{subsid}}}
網站 www.icbc.com.cn

中國工商銀行(英文:In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簡稱ICBC)(港交所:1398,上交所:601398),成立於1984年1月1日,總部設在北京,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的銀行。該行是在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的同時,從中國人民銀行分離出的專業銀行。

2006年10月27日,中國工商銀行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融資額高達219億美元,為全球最大的IPO。[1]工行上市後,成為上交所市值最大的股份公司,港交所第三大的股份公司,僅次於匯豐控股和中國移動。中國工商銀行在上市當日,即創下了港交所最大單日成交金額紀錄,達374億港元,打破了1998年政府入市時的匯豐控股的成交金額。當日香港主板總成交金額有760.18億港元,比同年中國銀行上市時更高,再創1998年政府入市以來的最高成交金額。

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商業銀行。2005年末總資產6,457,239,000,000元人民幣。2003年英國《銀行家》雜志按一級資本排序,中國工商銀行名列全球1000家大銀行的第十六位,連續五次入圍美國《財富》全球500強,並被美國《遠東經濟評論》評為中國高質量產品(服務)十強。

中國工商銀行擁有1.8萬個機構網點和36萬名員工,自助銀行1610家,ATM機19026部。截至2005年末,中國工商銀行各項存款余額5,736,866,000,000元,各項貸款余額3,289,553,000,000元人民幣,2005年全年凈利潤達37,405,000,000元。截至2006年6月30日工商銀行擁有個人賬戶超過1.5億,公司賬戶超過250萬。2006年6月30日不良貸款比率為4.10%。工商銀行的各項指標符合巴塞爾協議的要求。

中國工商銀行2005年末個人消費貸款余額64,309,000,000元,個人住房貸款余額人民幣447,302,000,000元,2005年底累計票據貼現余額392,717,000,000元。中國工商銀行還是國內領先的資產託管銀行,託管總資產2829億元。

2005年4月18日,工商銀行的股份制改革方案獲批,並於2006年6月基本完成財務重組。2005年10月28日,中國工商銀行正式整體改制為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2480億元,IPO之後中央匯金公司和財政部分別持有35.32%股權。姜建清任董事長、黨委書記,楊凱生任行長、副董事長、黨委副書記,王為強任監事長、黨委副書記。香港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高盛公司前總裁約翰·桑頓、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經濟系教授錢穎一出任獨立董事。

網銀失竊訴訟
中國工商銀行的網路銀行服務開通後導致眾多普通用戶帳戶失竊,截止2006年11月已經由此引起多起法律訴訟,帳戶被竊用戶指責工商銀行的安全認證機制存在漏洞從而造成用戶損失。帳戶失竊者們在互聯網上建立了名為工行網銀受害者集體維權聯盟的網站,以求解決網銀帳戶失竊引起的損失。該網站失竊者列表顯示,數百來自全國各省市的用戶工行網銀帳戶被竊,顯示這一事件可能在未來導致更多的訴訟。

3. 票據融資對企業有好處嗎

有的呀,票據融資可以快捷、安全、低成本解決企業融資需求,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節約企業融資成本。如果你有融資需求,可以到同城票據網上進行票據融資,又快又方便,有不明白的可以繼續追問或者網路搜索。

4. 票貸比計算公式

票貸比計算公式:
存款比例=各項貸款余額÷各項存款余額×100%;(標准:年末不得高於80%)
中長期貸款比例=一年期以上中長期貸款余額÷一年以上存款余額×100%;(標准:不得高於120%)儲蓄存款。
一年期以上中長期貸款是指資產負債表上的中長期貸款;一年期以上存款是指資產負債表上的長期存款和長期
票貸比是指未貼現承兌匯票與貸款總額之比,一般地方銀監局會給轄內銀行出具針對該比例的參考意見.以前一般是30%,後來逐步放開到50%.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地方銀監局的參考意見往往會被無視,這一比例也一再被突破,有些激進的區域型銀行甚至超過了100%.
而且,票貸比是近三年來,監管部門新出台的小指標。對銀行總行一般的要求是,不超過40%(這個應該是標準的);對地方分行層面也有管理,好像是不超過30%(現具體不詳)。以前雖然常常會被區域銀行無視,但現在卻越來越被監管部門重視,所以未來會否成為相對重要一些的監管指標也是存可能的。比方說:你有一筆購買固定資產的增值稅發票,可以抵扣稅款,但是現在還拿不到(或者是你計劃在未來某一個時間再購買),而你又想在這個周期里就把這筆稅抵扣掉,那就找銀行,或者是某個有資質的公司,去「借」一張同類型的發票,用來抵扣,等到你自己的發票拿到了,再還回去。這個業務,現在還沒有明文的規范。
另外,貸款年化利率應以對借款人收取的所有貸款成本與其實際佔用的貸款本金的比例計算,並折算為年化形式。而且在業務宣傳時,必須以年化利率的形式展示給消費者,必要時還可以增加月利率、日利率等形式。根據最高法新修訂的《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將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每月20日發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4倍為標准(即3.85%*4=15.4%)
最後,撥貸比=撥備余額/貸款總額=撥備覆蓋率*不良貸款率撥貸比是貸款損失准備與貸款總額的比值,而不良率則為不良貸款與貸款總額的比值,撥備覆蓋率為撥備與不良貸款的比值。在中資銀行撥備覆蓋率普遍達標的情況下,撥貸比與不良貸款率存在高度正相關性。

5. 貼貸比的銀監局規定

票貸比=銀行承兌匯票余額/各項貸款。
一般地方銀監局會給轄內銀行出具針對該比例的參考意見以前一般是30%,後來逐步放開到50%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地方銀監局的參考意見往往會被無視。這一比例也一再被突破,有些激進的區域型銀行甚至超過了100%。沒辦法跟不良貸款率、資本充足率這種硬性的監管指標去比較,監管部門新出台的小指標。以前雖然常常會被區域銀行無視,但現在卻越來越被監管部門重視,所以未來會否成為相對重要一些的監管指標也是有可能的。
拓展資料: 信貸業務「七不準」 1、不準以貸轉存。銀行信貸業務要堅持實貸實付和受託支付原則,將貸款資金足額直接支付給借款人的交易對手,不得強制設定條款或協商約定將部分貸款轉為存款。 2、不準存貸掛鉤。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業務和存款業務應嚴格分離,不得以存款作為審批和發放貸款的前提條件。 3、不準以貸收費。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借發放貸款或以其他方式提供融資之機,要求客戶接受不合理中間業務或其他金融服務而收取費用。 4、不準浮利分費。銀行業金融機構要遵循利費分離原則,嚴格區分收息和收費業務,不得將利息分解為費用收取,嚴禁變相提高利率。 5、不準借貸搭售。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在發放貸款或以其他方式提供融資時強制捆綁、搭售理財、保險、基金等金融產品。 6、不準一浮到頂。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貸款定價應充分反映資金成本、風險成本和管理成本,不得籠統將貸款利率上浮至最高限額。 7、不準轉嫁成本。銀行業金融機構應依法承擔貸款業務及其他服務中產生的盡職調查、押品評估等相關成本,不得將經營成本以費用形式轉嫁給客戶。
服務收費「四公開」 1、合規收費——「收費項目公開」。服務收費應科學合理,服從統一定價和名錄管理原則。應制定收費價目名錄,同一收費項目必須使用統一收費項目名稱、內容描述、客戶界定等要素,並由法人機構統一制定價格,任何分支機構不得自行制定和調整收費項目名稱等要素。對實行政府指導價的收費項目,嚴格對照相關規定據實收費,並公布收費價目名錄和相關依據;對實行市場調節價的收費項目,應在每次制定或調整價格前向社會公示,充分征詢消費者意見後納入收費價目名錄並上網公布,嚴格按照公布的收費價目名錄收費。 2、以質定價——「服務質價公開」。服務收費應合乎質價相符原則,不得對未給客戶提供實質性服務、未給客戶帶來實質性收益、未給客戶提升實質性效率的產品和服務收取費用。 3、公開透明——「效用功能公開」。服務價格應遵循公開透明原則,各項服務必須「明碼標價」,充分履行告知義務,使客戶明確了解服務內容、方式、功能、效果,以及對應的收費標准,確保客戶了解充分信息,自主選擇。 4、減費讓利——「優惠政策公開」。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對特定對象堅持服務優惠和減費讓利原則,明確界定小微企業、「三農」、弱勢群體、社會公益等領域相關金融服務的優惠對象范圍,公布優惠政策、優惠方式和具體優惠額度,切實體現扶小助弱的商業道德。

6. 票據業務的發展歷程

票據市場

票據市場主要有匯票、本票和支票三類工具。從國際金融歷史來看,早期的商業票據主要指匯票(Bill of exchange),以交易的商品為標的,由出票人向收款人簽發結算票據。匯票最早產生於英國,在發達國家如美、日、法等發展迅速,1990年以來出現下降趨勢。現代金融中商業票據(Commercial paper)主要是指無擔保的本票,以融資為目的,直接向貨幣市場投資者發行。該類票據在18世紀產生於美國,1960年以來發行量每10年增長3~4倍,2000年底,美國的市場余額約為15600億美元。

中國目前的票據市場指的是匯票市場,即企業簽發的用於結算的票據,具有真實交易背景,商業票據的簽發只面向與出票人有商品和貿易關系的收款人。票據市場是短期融資市場,一般不超過6個月。中國票據市場是貨幣市場的有機組成部分,和其他貨幣市場一樣,發展經歷了幾次起伏。在數次整頓之後,自1998年開始進入相對規范、快速發展時期。

(1)中國票據市場發展歷程

從市場成長的過程看,中國票據市場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

第一階段:1982~1988年。1982年,中國人民銀行推行「三票一卡」,倡導商業銀行發展票據業務。當年工商銀行上海分行率先辦理票據承兌、貼現業務,人行開始試辦再貼現業務。由於商業銀行管理操作沒有經驗,票據市場上違規現象、假票問題嚴重,1988年各商業銀行基本停辦票據業務。�

第二階段:1994~1997年。1994年下半年,針對當時一些重點行業的企業貨款拖欠、資金周轉困難和部分農副產品調銷不暢的狀況,中國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提出在「五行業、四品種」(煤炭、電力、冶金、化工、鐵道和棉花、生豬、食糖、煙葉)推廣使用商業匯票,開辦票據承兌、貼現和再貼現業務,商業票據業務再次發展,在幾個有限城市形成小規模票據市場。1996年《票據法》頒行,為票據市場發展奠定了法律基礎。

第三階段:1998年以來至今。1998年以來,人民銀行不斷改進宏觀調控方式,為支持中小金融機構和中小企業發展,促進貨幣市場成長,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動票據市場發展。改革貼現率、再貼現率確定方式,將再貼現率和再貸款利率定價方式分開,再貼現率成為獨立的利率指標。商業銀行可以在再貼現率的基礎上自主確定貼現率,但不能高於同檔次的貸款利率,同時取消了再貼現行業比例限制。為推動票據市場的發展,調控票據市場的交易與其他貨幣市場的交易,1999年6月中央銀行將再貼現率下調至2.16%。中國票據市場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2)票據市場發展狀況

1998年以來,在中央銀行的推動下,以銀行承兌匯票為主的商業票據業務發展較快。一是票據業務量穩定增長。1994~2004年,年度票據簽發量由640億元增加到3.4萬億元,年均增幅約50%;金融機構年度票據累計貼現額由470億元增加到4.5萬億元,年均增幅約70%。2004年全國票據貼現余額為1.02萬億元,占短期貸款余額的12%,簽發和貼現商業票據已經成為企業非常重要的融資渠道。二是以經濟發達的中心城市為依託的區域性票據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上海、廣州、南京、深圳、武漢、鄭州、天津、沈陽和大連等十個中心城市的票據簽發、貼現佔全國1/3以上。三是部分商業銀行在內部設立票據專營機構,如工商銀行在上海成立了票據營業部,並先後在北京、天津、西安、沈陽、鄭州、重慶設立了票據分部。票據專營機構設立以後,帶動了票據業務的進一步發展。四是中國票據網建立,票據市場參與者可以充分利用網路進行交易咨詢和溝通。1998年以來中國票據市場的發展情況見表12-8。

2004年,票據市場上累計簽發商業匯票3.4萬億元,同比增長22%;累計票據貼現4.5萬億元、再貼現223.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和下降79%。2004年末,已簽發的未到期商業匯票余額為1.5萬億元,同比增長17%;票據貼現、再貼現余額分別為1萬億元和3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和下降96%。

2004年票據業務發展呈現以下特點:一是票據業務發展有效緩解了企業流動資金緊張局面。全年企業簽發的商業匯票未到期余額1.5萬億元,比2003年增加2180億元,約為全部金融機構新增貸款的1/10;票據貼現余額1.02萬億元,比2003年增加2143億元,約佔全部金融機構新增貸款的9%。二是貼現余額逐月下降,金融機構對中央銀行資金依賴明顯減少。三是銀行承兌匯票仍是票據市場的最主要工具。全年銀行承兌匯票累計簽發量、當月簽發量、未到期余額均占商業匯票總額的97%以上。四是相對於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中小金融機構票據交易較為活躍。全年中小金融機構的銀行承兌匯票累計發生額約佔全部銀行承兌匯票累計發生總額的66%,比2003年增加7個百分點;其票據貼現累計發生額佔全部票據貼現累計發生總額的52%,比2003年增加8個百分點。

(3)中國票據市場運行特徵及其作用

第一,票據市場發展定位和業務變化與貨幣政策調控密切相關。

1998年以來,中國票據市場快速發展與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政策推動和影響關系密切。首先,票據市場發展受到貨幣政策調控方式轉變的重要影響。1998年中央銀行取消了貸款限額的手段,促進貨幣政策由直接調控向間接調控轉變,存款准備金、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再貼現和窗口指導等成為貨幣政策調控的主要工具。為充分發揮再貼現工具在基礎貨幣調控中的作用,人民銀行改革了再貼現率、貼現率生成方式,再貼現率成為一種獨立的中央銀行基準利率,促使再貼現成為重要的基礎貨幣投放渠道。

其次,票據市場業務量變化受到貨幣政策調控取向較大影響。1998~2001年,貨幣政策調控取向是防止通貨緊縮,貨幣政策操作鼓勵金融機構發放貸款,包括通過票據貼現的形式發放短期貸款。這期間商業匯票簽發量迅速擴大,年均增長50%左右,2000年和2001年金融機構票據貼現金額增長超過140%。2002年,貨幣政策調控適度緊縮,控制信貸過快增長,票據市場融資增長放緩,2002年商業匯票簽發量增長8%,金融機構票據貼現金額增長26%,比前兩年大幅度減速。2003年8月,人民銀行為抑制信貸增長過快,對沖外匯占款,將法定準備金率提高了1個百分點,使得一段時間金融機構流動性緊張,中小銀行轉貼現困難,票據貼現率迅速上漲,票據市場運行受到較大影響。

第二,票據市場直接服務於實體經濟,具有調整信貸結構、引導資金流向的功能。

票據市場所獨具的特徵之一就是能夠通過票據的承兌、貼現業務直接為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是貨幣市場中惟一直接服務於實體經濟的子市場。金融機構同時參與票據市場及其他銀行間同業市場,使整個貨幣市場具備了堅實的實體經濟基礎。

由於票據市場能夠直接服務於實體經濟,所以票據市場資金流動會對實體經濟不同產業的發展產生影響。從1994年起,人民銀行就注重通過再貼現引導票據市場資金流向,促進信貸結構調整。通過增加再貼現限額,專門用於對「五行業、四品種」等國家重點行業的票據辦理再貼現,有效地解決了上述領域內嚴重的企業拖欠問題。為支持國家重點產業和行業的資金需求,人民銀行在1997年頒布的《商業匯票承兌、貼現及再貼現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各分支行對國家重點產業、行業辦理的再貼現不得低於再貼現總量的70%,對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再貼現不得低於總量的80%。1998年以後,適應中央銀行金融宏觀調控方式轉變、金融體系多元化等變化,為支持中小金融機構票據業務發展,人民銀行取消了上述比例限制,陸續開辦了包括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合作社在內的各中小金融機構再貼現業務,中小金融機構在票據市場所佔比重持續增加。

第三,票據市場主體不斷擴大,中小金融機構和中小企業在票據市場所佔的份額增加。

1999年以前,參與票據承兌與貼現的市場主體主要局限於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和少數大型骨幹企業和企業集團。2000年以來,商業匯票的推廣使用范圍逐步擴大,參與的市場主體逐步增加,眾多中小金融機構和中小企業已開始成為票據市場的重要參與者。2002年末,在票據承兌、貼現總量中,中小金融機構所佔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50%。在一些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比較集中的地區,票據已經成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信用工具和融資手段。市場主體的廣泛參與成為推動票據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素。

進一步看,票據業務已成為商業銀行提高資產質量、推動業務創新、改善金融服務以及增加經營收入的重要手段。對銀行來說,票據業務特別是貼現業務,與短期貸款業務相比,具有安全性高、流動性強等特點。對企業來說,銀行貸款具有明顯的不足之處,銀行貸款有授信額度限制,貸款在期限上也不很靈活,而票據業務恰恰能彌補銀行貸款的上述不足。近年來,各商業銀行越來越重視通過大力發展票據業務,提高資產質量,增加經營收入,中小商業銀行也逐步將票據業務作為開拓市場、提高競爭力、改善服務的重要手段。隨著票據市場的發展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各金融機構紛紛加快了票據業務創新的步伐。

第四,票據業務對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和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發揮了積極作用。

隨著票據市場的發展,特別是中小金融機構在票據市場所佔比重的增加,票據業務對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所發揮的作用日漸突出。從中國票據市場發展的歷史看,凡是票據市場發展迅速的年度,都是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比較好的時期。1994年票據市場的迅速發展,有效緩解了當時「五行業,四品種」領域非常嚴重的企業拖欠問題。雖然票據的承兌主體主要是大中型企業和優勢企業,但經過票據的多次背書轉讓,眾多中小企業尤其是為大中型企業配套服務的中小企業成為最終的持票人,持票中小企業通過向商業銀行辦理貼現而最終獲得資金支持。1998年以來,隨著票據業務又一輪加速發展,票據市場再次成為支持中小金融機構融資、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重要渠道。

第五,票據市場的發展有利於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強市場主體信用觀念和完善信用制度。

票據市場是直接作用於實體經濟的貨幣市場中的子市場。票據業務的發展,不僅增加了商業銀行的高流動性資產和改善金融服務的手段,而且直接擴大了企業融資渠道;同時,中央銀行可以通過票據市場進行再貼現操作,從而增強貨幣政策工具選擇的靈活性。通過發展票據市場完善和深化貨幣市場,也為提高公開市場操作的政策效果創造了條件,有利於增強金融調控的靈活性和時效性。

票據本身是一種有價證券,對收款人而言是一種債權憑證,對付款人而言是一種債務憑證,所有票據當事人都必須依法行使票據權利,依法履行票據責任。因此,票據業務的發展,對規范經濟秩序、約束市場主體行為、優化信用環境,以及健全信用制度等,都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

第六,票據市場發展促進了貨幣市場成長,與資本市場發展密切相關。

票據市場是貨幣市場的重要構成部分。從國際來看,商業票據是貨幣市場的重要工具。美國票據市場的交易額遠高於聯邦基金和回購協議市場的交易額,相當於三者之和的80%。近年來中國票據市場的發展促進了金融機構和企業的短期融資和市場交易行為,推動了貨幣市場的發展;而且,諸如資產證券化、貨幣市場基金等的發展離不開票據市場發展。值得指出的是,融資性票據實際上是短期企業債,因此融資性票據的發展與企業長期債券市場的發展有著一定的聯系。

(4)中國票據市場現存的主要問題

第一,票據市場發展滯後於貨幣市場的其他子市場,票據融資所佔社會融資總量的比重還較小。盡管近年來票據市場發展較快,但是相對於貨幣市場其他子市場而言,票據市場依然比較滯後。2004年,銀行間同業拆借和債券交易總量約為13.4億元,而票據市場累計貼現票據4.5萬億元,不到銀行間市場交易量的1/3。到2004年末,商業匯票未到期金額僅相當於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資金總量的8.4%,票據貼現余額占各項貸款的比重不足6%。

第二,票據市場工具單一,交易量較小。目前票據市場只有交易性票據,沒有融資性票據。在交易性票據中,銀行承兌匯票佔比又高達95%以上,商業承兌匯票不足5%。受社會整體信用基礎薄弱的影響,商業承兌匯票在大部分地區仍難以被市場主體接受。在單一銀行承兌匯票的情況下,商業票據業務的發展完全依賴於銀行信用,這既不利於商業銀行防範票據風險,也不利於票據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第三,票據市場的基礎建設滯後。目前票據市場缺乏公正權威的資信評估機構和全國統一、全面的信息查詢、交易、監管系統,造成票據市場主體間信息不對稱,增加了市場主體管理票據風險的難度,妨礙了票據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第四,市場主體行為不規范,違規經營票據業務的現象時有發生。一些企業不依據貿易背景簽發、承兌商業匯票,個別商業銀行不依據貿易背景承兌、貼現商業匯票。一些商業銀行違反規定或超過自身實力辦理承兌業務,導致銀行信用過度擴張,出現承兌墊款現象。個別商業銀行制度不完善,操作規程執行不嚴,使不法分子有機可乘。

(5)中國票據市場發展建議

中國發展票據市場要與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改善金融服務、健全社會信用制度和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需要相適應,應把發展票據市場作為加強貨幣市場建設的重要政策措施來進行安排。我們認為,目前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票據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首先,發展票據市場工具,擴大交易品種。

鑒於社會信用環境和票據市場初期的實際情況,應按照先交易性票據,後融資性票據,從以商業匯票(銀行承兌匯票和商業承兌匯票)為主,逐步推出本票(商業本票和銀行本票)業務的順序安排,發展票據市場工具。從建立、健全票據市場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入手,在規范票據行為、整頓票據流通秩序、防範票據風險的同時,以發展具有貿易背景的交易性票據為重點,大力推廣使用商業匯票(銀行承兌匯票和商業承兌匯票)。支持金融機構通過發展票據承兌、擔保授信、見證等傳統中間業務,改善金融服務,並使票據業務逐步成為商業銀行的重要資產經營手段和流動性管理工具;大力發展票據融資,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逐步提高票據融資占社會融資總量的比重,提高票據貼現占信貸資產總量的比重。

其次,支持商業銀行系統內建立票據專營機構,使其發揮市場中介組織的作用,提高票據業務效率。

在商業銀行系統內設立票據專營機構,而非獨立法人的票據交易所,主要是考慮到有利於防範票據風險,規范票據市場秩序。票據專營機構應設立在經濟發達、市場化程度高、金融機構集中、輻射能力強的中心城市。應當探索在這些中心城市建立若干區域性票據交易中心,形成票據轉讓、貼現的集中交易,以帶動周邊地區的票據業務發展。票據專營機構可以作為票據做市商,發揮市場中介作用。其業務范圍主要是票據承兌、擔保、見證、承銷、經銷以及票據貼現、轉貼現和回購交易,同時兼營其他貨幣市場工具。票據專營機構作為中央銀行票據再貼現和票據回購的對象,勢必逐步發展成為傳導貨幣政策的中介。

最後,建立票據業務信息系統,加強票據市場的基礎建設。

逐步建立票據業務信息查詢系統、交易系統和監督管理系統。一是發布票據市場信息,包括地區間、金融機構間的票據分布情況,票據市場利率行情及金融機構的票據供求狀況。二是為金融機構辦理票據貼現和金融同業間轉貼現和票據回購提供業務查詢服務,包括票據的真偽及票據要素查詢,出票人及承兌銀行的基本資信情況及其履約支付商業票據票款的歷史記錄查詢。三是為金融機構間的票據轉貼現和票據回購交易提供報價服務,使交易雙方通過該系統尋價達成意向交易協議。四是為中央銀行監控票據市場和進行票據操作提供信息和技術支持。注重運用計算機手段,提供信息電子商務平台,提高票據發行和流通轉讓的現代化水平,以解決票據市場效率較低和市場主體間缺乏交流以及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同時,要創造條件,逐步實現票據無紙化交易。(摘自社科院《2005中國金融發展報告》)

7. 票貸比和貼貸比的區別

1、票貸比=銀行承兌匯票余額/各項貸款。票據占貸款比重。
2、貼貸比是指銀行應客戶的要求,買進其未到付款日期的票據,或者說,購買票據的業務叫貼貸。辦理貼現業務時,銀行向客戶收取一定的利息,稱為貼現利息或折扣

8. 貼貸比的銀監局規定

具體來看:貼貸比=銀行承兌匯票余額/各項貸款。1、一般地方銀監局會給轄內銀行出具針對該比例的參考意見以前一般是30%,後來逐步放開到50%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地方銀監局的參考意見往往會被無視。這一比例也一再被突破,有些激進的區域型銀行甚至超過了100%。沒辦法跟不良貸款率、資本充足率這種硬性的監管指標去比較,監管部門新出台的小指標。2、以前雖然常常會被區域銀行無視,但現在卻越來越被監管部門重視,所以未來會否成為相對重要一些的監管指標也是有可能的。【摘要】

貼貸比的銀監局規定【提問】

您好,貼貸比的銀監局規定,為您查詢解答哦。😊【回答】

具體來看:貼貸比=銀行承兌匯票余額/各項貸款。1、一般地方銀監局會給轄內銀行出具針對該比例的參考意見以前一般是30%,後來逐步放開到50%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地方銀監局的參考意見往往會被無視。這一比例也一再被突破,有些激進的區域型銀行甚至超過了100%。沒辦法跟不良貸款率、資本充足率這種硬性的監管指標去比較,監管部門新出台的小指標。2、以前雖然常常會被區域銀行無視,但現在卻越來越被監管部門重視,所以未來會否成為相對重要一些的監管指標也是有可能的。【回答】

3、貼貸比是指未貼現承兌匯票與貸款總額之比,一般地方銀監局會給轄內銀行出具針對該比例的參考意見.以前一般是30%,後來逐步放開到50%的比例了。【回答】

閱讀全文

與貼現占各項貸款余額比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雲南華隆小額貸款 瀏覽:737
貸款審核工作流程 瀏覽:923
公積金貸款要准備啥資料 瀏覽:326
二套貸款30萬15年月還多少錢 瀏覽:120
貸款買一年的房子可以賣嗎 瀏覽:162
手機貸款app排行推薦 瀏覽:647
創業貸款擔保書 瀏覽:958
網上貸款班會 瀏覽:112
有信用貸款按揭房能過戶嗎 瀏覽:644
網銀辦理網上貸款 瀏覽:837
幫別人擔保貸款需要夫妻雙方簽字嗎 瀏覽:928
公積金貸款後還能抵月供嗎 瀏覽:421
手機收到銀行別人的貸款信息 瀏覽:453
銀行消費貸款取消 瀏覽:8
貸款車過戶需要多久 瀏覽:350
青島就業創業政策小額擔保貸款 瀏覽:979
贛州二套房商業貸款首付比例 瀏覽:816
外地人可以在武漢抵押貸款嗎 瀏覽:252
隨州銀興貸款有限公司 瀏覽:13
工作只有四個月可以在平安貸款嗎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