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流水資料 > 我國貸款余額增長情況款

我國貸款余額增長情況款

發布時間:2022-10-15 17:23:36

① 央行:一季度末房地產貸款余額11.89萬億元

4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20年一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報告》。
根據統計,2020年一季度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60.21萬億元,同比增長12.7%;一季度增加7.1萬億元,同比多增1.29萬億元。
其中,房地產貸款增幅持續回落。2020年一季度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46.16萬億元,同比增長13.9%,增速比上年末低0.9個百分點,連續20個月回落;一季度增加1.75萬億元,占同期人民幣各項貸款增量的24.6%,比上年全年水平低9.4個百分點。
2020年一季度末,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11.89萬億元,同比增長9.6%,增速比上年末低0.5個百分點。其中,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余額4.73萬億元,同比增長3.9%,比上年末低2.8個百分點。個人住房貸款余額31.15萬億元,同比增長15.9%,比上年末低0.8個百分點。
2020年一季度末,本外幣住戶經營性貸款余額11.84萬億元,同比增長13.0%,比上年末高0.5個百分點,一季度增加4864億元,同比多增1025億元。住戶消費性貸款余額44.7萬億元,同比增長13.9%,比上年末低2.4個百分點,一季度增加7181億元,同比少增7070億元。
此外,《報告》指出,工業中長期貸款增速穩步提高,不含房地產業的服務業中長期貸款增速明顯提升。
2020年一季度末,本外幣服務業中長期貸款余額41.64萬億元,一季度增加2.23萬億元,同比多增3119億元,同比增長12.9%,比上年末低0.1個百分點。不含房地產業的服務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4.0%,比上年末高0.4個百分點,比同期全部產業中長期貸款增速高2個百分點。房地產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0.5%,比上年末低0.9個百分點。

② 央行:12月M2同比增8.1% 全年住戶部門貸款增7.36萬億

觀點地產網訊:1月15日,央行發布2018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
報告指出,1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82.67萬億元,同比增長8.1%,增速比上月末高0.1個百分點,與上年同期持平;狹義貨幣(M1)余額55.17萬億元,同比增長1.5%,增速與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0.3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7.32萬億元,同比增長3.6%。全年凈投放現金2563億元。
貸款方面,12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141.75萬億元,同比增長12.9%。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136.3萬億元,同比增長13.5%,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4個和0.8個百分點。
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6.17萬億元,同比多增2.64萬億元。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7.36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41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95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8.31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4982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6萬億元,票據融資增加1.89萬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4401億元。12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08萬億元,同比多增4995億元。
12月末,外幣貸款余額7948億美元,同比下降5.2%。全年外幣貸款減少431億美元,同比多減953億美元。12月份,外幣貸款減少110億美元,同比多減158億美元。
存款方面,12月末,外幣存款余額182.52萬億元,同比增長7.8%。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177.52萬億元,同比增長8.2%,增速比上月末高0.6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0.8個百分點。
全年,人民幣存款增加13.4萬億元,同比少增1071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7.2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2.16萬億元,財政性存款減少596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1.96萬億元。12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916億元,同比多增8845億元。
12月末,外幣存款余額7275億美元,同比下降8%。全年外幣存款減少634億美元,同比多減1413億美元。12月份,外幣存款減少39億美元,同比多減104億美元。
另外,2018年銀行間人民幣市場以拆借、現券和回購方式合計成交1012.71萬億元,日均成交4.02萬億元,日均成交比上年同期增長26.4%。其中,同業拆借日均成交同比增長75.7%,現券日均成交同比增長46%,質押式回購日均成交同比增長20%。
12月份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為2.57%,比上月末高0.08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0.34個百分點;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為2.68%,比上月末高0.2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0.43個百分點。
數據中還顯示,2018年,以人民幣進行結算的跨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及其他經常項目、對外直接投資、外商直接投資分別發生3.66萬億元、1.45萬億元、8048.1億元、1.86萬億元。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3.07萬億美元。12月末,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6.8632元人民幣。

③ 6大銀行個人房貸余額增加

據記者統計,截至2019年末,工、農、中、建、交、郵儲六家國有大行個人住房貸款余額較上年末增長2.53萬億元,同比增速為13.36%。在2019年六大行新增貸款中,個人住房貸款佔比近四成。業內人士表示,2020年,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客戶仍是銀行積極爭取的資源,但在「房住不炒」政策導向下,將重點支持居民首套住房貸款需求;預計全國房貸利率整體水平呈下降趨勢,但短期內下調空間有限。
個人房貸業務競爭激烈
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六家國有大行個人住房貸款余額達21.46萬億元。從貸款余額看,截至2019年末,建行和工行個人住房貸款均突破5萬億元大關,分別為5.31萬億元和5.17萬億元。從新增量看,2019年,工行、建行和農行新增個人住房貸款均逾5000億元。其中,工行增量最大,為5763.18億元。從增速看,2019年,六家國有大行個人住房貸款同比增速均超過兩位數,郵儲銀行增速最快,達19.9%。
各家銀行對於個人房貸客戶的「搶奪」可謂激烈。在個人貸款業務中,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的分量舉足輕重。據統計,2019年,六家國有大行貸款和墊款合計新增6.39萬億元,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佔比39.56%。
何以成為「香餑餑」
個人房貸業務為何受到銀行青睞?優秀的資產質量是關鍵因素,從2019年銀行年報可窺一斑。截至2019年末,建行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僅0.24%,與上年末持平。工行在2019年年報中表示,個人貸款不良額、不良率連續三年「雙降」,個人住房貸款資產質量創近十年來最好水平。截至2019年末,農業銀行個人住房類不良貸款率為0.3%,較上年末下降0.01個百分點。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夏丹表示,2020年,房地產開發貸和個人住房按揭貸是銀行相對希望爭取的業務,但在監管政策要求下,增長通常會受到一定限制。目前「房住不炒」仍是主基調,貸款增長尤其是開發貸增長有限。近期不少省市出台政策,緩解開發企業流動性困難,比如在土地出讓和商品房預售環節放寬要求等,對開發企業的經營壓力起到直接紓困效果。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房地產相關貸款,尤其是個人住房貸款業務一直是銀行眼中的「香餑餑」。預計在今年企業端有效信貸需求不足的情況下,銀行在個人房貸領域的爭奪將更加激烈。
貸款需求將逐步恢復
盡管2020年初受到疫情影響,但建行副行長紀志宏在該行2019年業績說明會上表示,今年一季度該行個人住房貸款增長平穩,主要得益於前期積累需求的釋放。「國家會繼續出台支持經濟穩定發展舉措。3月,我們已看到住房貸款申請量、客流量有了明顯恢復。」
夏丹表示,對於原本具備購房吸引力的城市,不論開發貸還是按揭貸需求,都隨著工地停工和樓盤停售受到一定阻礙,開發和購房需求沒有消失,那麼對貸款需求的影響多為時點的推遲。若疫情防控進展不出現反復,在復工陸續推進和線下售樓恢復之下,開發貸和按揭貸需求有望逐步恢復。
從全國平均水平看,房貸利率下調幅度基本與LPR水平保持一致。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李萬賦預計,未來全國房貸利率整體水平會呈現下降趨勢。考慮到疫情影響正在減弱,復工復產穩步推進,監管部門對短期內下調5年期LPR偏謹慎,即使房貸利率繼續下降,其短期下調空間也較為有限。

④ 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增速連續兩年回落

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增速連續兩年回落
2018年全年房地產貸款增加6.45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39.9%,比2017年佔比低1.2個百分點

在房地產市場「嚴控」的背景下,房地產信貸情況是市場的焦點之一。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在15日的2018年金融統計數據發布會上回應新京報記者提問時指出,2018年房地產貸款增速出現平穩回落。
個人住房貸款增速回落
阮健弘介紹,截至2018年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為38.7萬億元,同比增長20%,增速比2017年回落0.9個百分點;全年房地產貸款增加6.45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39.9%,比2017年佔比水平低1.2個百分點,比2016年低4.9個百分點。
她表示,從結構上看,一是個人住房貸款增速比2017年低。2018年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25.75萬億元,同比增長17.8%,增速比2017年回落4.4個百分點。二是房地產開發貸款增速比2017年高。2018年末,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為10.19萬億元,同比增長22.6%,增速比2017年高5.5個百分點。其中,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余額4.32萬億元,同比增長29.5%,增速比2017年低3.1個百分點。
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12月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為32.25萬億元,同比增長20.9%,增速比2016年末回落6.1個百分點,全年增加5.56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41.1%,比2016年佔比低3.7個百分點,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21.86萬億元,同比增長22.2%,增速比2016年末回落14.5個百分點。
新年首次降准實施,樓市影響幾何?
1月4日,央行宣布決定下調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1個百分點,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別下調0.5個百分點。
對於昨日實施的新年首次降准,此前有多位市場人士提及,降准或有利於引導房貸利率下行。但在「房住不炒、因城施策、分類指導」這一大的調控框架下,再次走全面刺激樓市老路的可能性不大。
此前,國內部分地區房貸利率松動的新聞已受到市場普遍關注。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對新京報記者指出,房地產市場核心是看杠桿,也就是首套房資格的認定和首套、二套房貸款的額度,這些現在都沒有變化,所以市場利率的輕微波動對於市場影響很小。
展望未來,在嚴控的大基調下,市場對房價的預期也有所變化。央行此前發布的2018年第四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對下季房價,27.4%的居民預期「上漲」,49.6%的居民預期「基本不變」,11.8%的居民預期「下降」,11.1%的居民「看不準」。
將這份季度調查較前幾次結果對比著看,預期「上漲」的下降了(上季度為33.7%),預計下降的有所提高(上季度為9.6%)。
據新華社,2018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構建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類指導,夯實城市政府主體責任,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記者宓迪)

⑤ 10 月全國個人住房貸款環比多增超千億,這些數字說明了什麼

這次公布的數據意義非同小可,因為這是央行首次將個人住房貸款數據單月發布。以往個人住房貸款數據都是出現在每季度公布的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中。

同時,10月份房地產開發貸款投放也大幅增長,11月初的貸款投放力度也進一步加大。

投放速度大幅增長,這意味著什麼?透露出怎樣的信號?

首次單獨發布個人住房貸款單月數據

業內專業人士分析,今年推出了對房地產貸款集中管理的調控措施,對居民房貸和全部房地產貸款有了紅線要求。因此從5月開始,房地產各項貸款開始持續回落,影響了整個房地產經濟的發展。

這點其實不難發現,今年中旬以來,全國多個城市都傳出了二手房停貸的消息,不少銀行都表示對二手房房貸提出了限制。這也對樓市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不少買房人都擔心買了房而無法貸款,從而推遲了買房計劃。

針對與個人貸款發放問題,央行表示這是由於少數城市房價上漲過快,因此通過限制貸款投放來抑制房價上漲。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張波表示,「通過總量層面對於房地產行業進行全面的融資精準化監管,在有效穩定房地產市場的同時,可以更好保障房貸資金合規性和高效性。」

央行也表示,在這些地區房價恢復平穩後,貸款也將回歸正常。

而從最新發布的數據來看,10月貸款余額的增速確實有所增長,這是否意味著,信貸政策已經開始放鬆?

信貸政策是否開始放鬆?

其實,在前不久,廣州、佛山等多個城市開始下調房貸利率的消息出現後,就有不少人猜測房貸政策是否已經開始放鬆。不過當時,業內人士表示,個別銀行貸款提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於交易下降讓銀行有空間化解此前積壓的房貸,放款有所提速。但這種個別現象並不意味著個人房貸將全面松動。

那此次公布的10月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的數據,是否能表明房貸開始放鬆了呢?其實不然,由於貸款余額顯示的是存量,並不能代表新增房貸的數據,所以也不能就認為是多放了1000億的貸款。

對此,專業人士表示,央行此次公開數據,主要在近期房地產融資收緊、市場悲觀的背景下,傳遞正面信號,用有力數據維穩,提醒購房人房地產市場的信用情況正有所改善,提升大家的購房意願。

總體來看,對於房地產未來的調控目標將以「穩」為主。在十月中旬召開的央行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發布會上,表示將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加快建立房地產長效機制,在實現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同時,也降低了整體金融風險水平。

⑥ 4月份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多少萬億元

4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131.7萬億元,同比增長11.9%。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126.16萬億元,同比增長12.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個和0.2個百分點。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18萬億元,同比多增797億元。

4月末,本外幣存款余額174.88萬億元,同比增長8.4%。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169.72萬億元,同比增長8.9%,增速比上月末高0.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0.9個百分點。當月人民幣存款增加5352億元,同比多增2721億元。其中,住戶存款減少1.32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5456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7184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3618億元。月末,外幣存款余額8146億美元,同比增長4.8%。當月外幣存款減少222億美元。來源:央廣網

⑦ 8月末河南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8.2%,這一數據說明了什麼

8月末河南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8.2%,這組數據不僅說明了目前市場的消費慾望正在逐步增強,同時也表明生產領域的商家可能能夠更加容易地從銀行當中貸出相應的款項。

一、8月末河南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8.2%

然而更加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有更多的商家從中找到的機會,由於目前的生產領域正在發生著強烈轉變,這也就意味著在轉變的過程中有不少的店會倒下,同時也會有更多的店會重新崛起。在目前這種貸款余額增多的情況下,這也就意味著大家想要從銀行裡面帶走相應的款項的機會更多了,這對於許多人來說都是一個好事兒。隨著生產結構優化升級,最後對於個人的影響是極為不錯的。

⑧ 央行重磅發聲!涉及房貸、降准等問題 注意這幾點

4月14日,人民銀行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一季度信貸社融數據,並回應房地產金融、人民幣匯率、貨幣政策等熱點問題。

央行表示,數據顯示,一季度,流動性合理充裕,金融總量穩定增長;一季度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8.3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6636億元。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降低實體企業的經營成本;3月,新發放的企業貸款利率為4.37%,比上年12月低8個基點。

當前,國內疫情發生頻次有所增多,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但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下一步,人民銀行將適時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更好發揮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

詳解一季度產業貸款投放結構特點

一季度新增人民幣貸款的結構數據被更多披露。4月14日,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表示,今年一季度,新增人民幣貸款8.3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了6636億元,這是統計上的高點。

其中,3月末,全部產業本外幣中長期貸款余額71.69萬億元,同比增長11.9%,比同期全部本外幣貸款的增速高0.9個百分點。一季度,全部產業中長期貸款新增3.59萬億元,同比少增4215億元。

阮健弘表示, 從產業貸款投放的結構上看,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製造業中長期貸款持續高增長。3月末,製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增長29.5%。其中,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增長31.9%。

二是工業的中長期貸款增速較高。3月末,工業中長期貸款增長20.7%,明顯快於全部產業的中長期貸款增速。

三是基礎設施業中長期貸款的增長有所回落。3月末,基礎設施業中長期貸款增長13.2%,比上月末低0.5個百分點。

四是出口相關行業中長期貸款增速較快。3月末,出口相關行業中長期貸款增速31.8%,比上月末回升了0.6個百分點。

阮健弘表示,預計未來信貸投放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支持經濟復甦。人民銀行將繼續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通過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服務力度,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

此外,針對市場關心的長三角地區是否受近期疫情影響出現信貸投放收縮的問題,4月14日,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表示,今年一季度,長三角地區貸款增速高於全國。3月份,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人民幣貸款分別新增1247億元、3245億元、3957億元、1315億元,同比分別多增222億元、514億元、1212億元、391億元。

阮健弘表示,3月末,人民幣貸款的增速是11.4%,增量比年初新增了8.34萬億元,同比多增6636億元。其中,長三角地區的貸款增速高於全國。按可比口徑統計,3月末,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人民幣貸款余額增速分別為11.5%、14.9%、15.8%和13.7%。上海貸款增速比全國高0.1個百分點,江蘇、浙江和安徽分別比全國高3.5、4.4和2.3個百分點。

新設兩項專項再貸款 規模總計2400億

按照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人民銀行將創設科技創新和普惠養老兩項專項再貸款。4月14日,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對兩項新專項再貸款進行了介紹。

關於科技創新再貸款,孫國峰表示,人民銀行將通過科技創新專項再貸款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大對科技創新企業的支持力度。該工具支持企業的范圍包括「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等科技企業。支持范圍按照科技部和工信部現有標准認定,金融機構自主選擇范圍內的企業開展融資服務。該工具適用的銀行包括國家開發銀行、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郵儲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等21家全國性金融機構。總額度為2000億元,利率為1.75%。

在操作方式上,科技創新專項再貸款採取「先貸後借」的直達機制,金融機構向企業發放貸款後,人民銀行按期對符合要求的,貸款期限在6個月及以上科技企業貸款本金的60%提供資金支持。

關於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央行將通過該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向普惠型養老機構提供優惠貸款,降低養老機構融資成本,面向普通人群增加普惠養老服務供給。該工具推出初期先選取浙江、江蘇、河南、河北、江西等5個省份開展試點,試點額度為400億元,利率為1.75%。試點金融機構為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7家全國性大型銀行。

金融機構按市場化原則,對符合標準的普惠性養老機構項目發放優惠利率貸款,貸款利率與同期限、同檔次LPR大致持平。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也採取「先貸後借」的直達機制,按季發放。人民銀行對符合條件的貸款,按貸款本金等額提供專項再貸款資金支持。

銀行要靈活調整住房按揭等還款安排

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表示,受疫情近期多發、部分居民收入下降、房地產建築營銷活動受阻等因素影響,商品住宅銷售額出現了下滑,個人住房貸款發放額也有小幅回落。但我國個人住房貸款的資產質量整體較好,不良率長期維持在0.3%左右的較低水平。

對於個人住房貸款的信用風險情況,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表示,我國個人住房貸款的資產質量整體較好,不良率長期維持在0.3%左右的較低水平。也就是說,每1000筆個人住房貸款大約只有3筆暫時處於不能正常還款的狀態。從歷史上看,我國個人住房貸款質量與就業、收入關系非常密切,反而受房價波動影響比較小,這與有些國家的情況有較大差異。

數據顯示,我國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余額38.8萬億元,公積金貸款余額約7萬億元,兩項合計超過46萬億元,對應大約1億筆貸款。

鄒瀾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部分居民收入受到短期影響,存在推遲償還月供、重新安排還款計劃的需求,銀行從貸後風險管理的角度出發,對於此類特殊情形,也需要有針對性的安排。因此,2020年1月,人民銀行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通知,其中明確對於受疫情影響的四類人群,金融機構要靈活調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個人信貸還款安排,合理延後還款期限,對因疫情影響未能及時還款的可不作逾期記錄報送。

「從大型銀行當時的實踐來看,在疫情初期,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一度由0.29%上升到了0.37%;延期還款政策實施後,貸款質量總體保持穩定;隨著後來疫情緩解,居民收入恢復,貸款償還很快恢復正常,到2020年末,不良率已經回到了0.29%的原有水平。」鄒瀾稱。

今年以來,國內疫情多發,各界對延期還款的關注升溫。鄒瀾表示,人民銀行將持續關注疫情形勢,指導銀行重點做好幾方面工作:

一是強化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對於正常還款有困難的客戶,要區分是還款能力,還是還款意願的原因;要區分是受疫情影響的短期還款能力,還是中長期還款能力,將延期還款政策落到實處。

二是加大政策宣傳力度,適當簡化業務流程,聚焦重點客戶群,因地制宜採取更大力度、更有針對性的措施。

三是針對零售業務鏈條長、客群多樣化的特點,要加大各層級業務培訓,完善客戶服務體系,落實徵信權益保護,暢通投訴維權渠道。

此外,受疫情等多種因素影響,部分已售住宅項目緩建停工、延期交房,人民銀行也將會同相關部門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指導銀行綜合項目實際、借款人意願等,依法依規妥善協商處理,切實維護購房人合法權益。

多城銀行自主下調房貸利率

鄒瀾介紹,我國房地產市場區域特徵非常明顯,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和首付比例的確定遵循因城施策的原則,採用了「全國-城市-銀行」三層定價機制。

具體來說,全國層面,首套房貸利率不得低於相應期限LPR,二套房的房貸利率不得低於相應期限LPR加60個基點,這是全國都要遵守下限政策。人民銀行各省分支機構則指導省級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在全國政策下限的基礎上,確定轄內每個城市的貸款利率加點下限,實踐中多數城市直接採用了全國下限標准。銀行則根據自身經營和客戶信用風險狀況,在各城市利率政策下限的基礎上,合理確定每筆按揭貸款利率的具體加點數值。

因此,鄒瀾強調,近期房貸利率下調主要發生在銀行層面。3月,由於市場需求減弱,全國已經有100多個城市的銀行根據市場變化和自身經營情況,自主下調了個人房貸利率,平均下調幅度在20個到60個基點。部分省級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也配合地方政府的調控要求,根據城市的實際情況,在全國政策范圍內,下調了本城市首付比例下限和利率下限,這是地方政府、銀行根據市場形勢和自身經營策略做出的差別化市場調整,適應了房地產市場區域差異的特徵。

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圍繞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目標,因城施策配合地方政府履行好屬地責任,更好滿足購房者合理住房需求。

穩妥有序推動企業申設金控公司

自《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實施以來,近日,中國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和北京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金控公司設立許可已獲批,目前還有三家已受理企業。央行宏觀審慎局局長李斌表示,金融控股公司監管的重要目的是全面持續掌握整體經營狀況,防範金融風險,推動穩健可持續發展,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人民銀行正按程序開展審批工作,並穩妥有序推動其他具備設立情形的企業申設金融控股公司。

李斌 強調,人民銀行始終堅持監管初衷,在開展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過程中重點考量以下因素:

一是非金融企業應實質控制兩類及以上金融機構,且所控金融機構的類型和資產規模符合規定情形。

二是擬設金融控股公司的股東資質要合規,大股東核心主業突出,資本實力比較雄厚,經營規范、投資資金真實合法。

三是擬設金融控股公司股權結構應當簡單、清晰、可穿透,能穿透識別實際控制人和最終受益人。

四是組織架構健全,風險管理等制度有效,確保金融控股公司設立以後有完善的公司治理、健全的風險隔離機制、充足的資本水平等。

李斌表示,人民銀行將持續推動具備設立情形的企業以申設金融控股公司為契機,摸清家底,推動金融與實業有效隔離,完善公司治理和風險管理,實現對金融板塊股權的集中管理。

「這有利於提升後續金融控股公司整體監管的有效性,促進金融控股公司依法合規經營,防範形成跨機構、跨市場、跨業態的風險傳染,維護金融體系穩定,提升服務實體經濟和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助力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李斌稱。

對增量高風險金融機構建立硬約束的早期糾正和限期整改機制

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表示,截至2021年末,全國高風險金融機構316家,數量連續六個季度下降,較峰值壓降過半,金融風險處置進入了常態化階段。下一步,人民銀行將做好宏觀和微觀跨周期管理,爭取走在金融風險曲線前面。

2021年四季度,人民銀行完成了對4398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央行評級。從整體上看,大部分機構評級結果在安全邊界內(1-7級),資產佔比約99%,全國高風險金融機構(8-D級)316家,數量較峰值已減少333家,現有316家高風險機構總資產僅占銀行業總資產的1%。24家全國大型銀行評級一直優良,資產佔比70%左右,發揮了金融穩定的壓艙石作用。

孫天琦表示,市場經濟是有周期的,金融會隨著經濟周期起伏,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個別高風險機構。因此,既不要在經濟上行期盲目樂觀,也不要在經濟下行期過度悲觀。

在金融風險化解舉措方面,孫天琦透露,央行針對增量高風險金融機構建立具有硬約束的早期糾正和限期整改機制,將央行監管評級和早期糾正機制有序銜接,對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對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各類非法金融活動要早認定早處置,認定要准、下手要穩、下手要快、下手要堅決。對評級良好的金融機構,探索建立科學的監測預警體系,對異常指標早發現、早預警,避免潛在風險演變為實質風險。

「2021年,金融穩定部門共發現有潛在風險苗頭問題、個別指標出現異常的銀行共274家,通過及時採取措施,推動了189家有序化解了風險隱患。其中,50%左右的機構在一個季度內就可以完成糾正。」孫天琦稱。

對於存量高風險機構的風險化解,孫天琦表示,要安好既有政策和工作安排,嚴格壓實金融機構及其股東的主體責任,壓實監管部門監管責任,壓實地方政府屬地風險處置責任和維穩第一責任,推動落實建立地方黨政主要領導同志負責的財政金融風險處置機制。

孫天琦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不斷提高金融監管有效性,完善有效制衡的金融機構公司治理體系;推動建立中小金融機構多渠道、市場化資本補充機制;引導中小金融機構找準定位,服務當地、服務小微和「三農」,服務城鄉居民;地方政府要加強信用環境建設,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

此外,針對金融穩定保障基金,孫天琦表示,金融穩定保障基金定位於由中央掌握的應對重大金融風險的後備資金,與存款保險基金和相關行業保障基金雙層運行、協同配合。在常規金融風險處置中,主要由存款保險基金和相關行業保障基金依法依職責投入,不涉及金融穩定保障基金的使用;在重大金融風險處置中,金融機構、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地方政府、存款保險基金和相關行業保障基金等各方,依法依職責充分投入相應資源後仍有缺口的,經批准後,按程序使用金融穩定保障基金進行重大金融風險處置。

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

隨著美元指數不斷走強突破100,人民幣匯率能否保持穩定備受市場關注。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表示,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有升有貶,雙向浮動,目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水平與上年末大致持平,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總的看,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穩定。

孫國峰表示,人民銀行、外匯局在幫助外貿企業應對匯率波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並取得明顯成效。2021年,企業利用遠期、期權等外匯避險產品管理外匯風險的規模同比增長59%,高於同期銀行結售匯增速36個百分點,企業套保比例同比上升4.6個百分點至21.7%。

展望未來,孫國峰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堅持以我為主,主要根據國內經濟形勢把握好穩健貨幣政策實施的力度和節奏,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的功能,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把握好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同時密切監測國際宏觀經濟金融形勢,穩妥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沖擊。

⑨ 央行:9月新增貸款24700億元,M2同比增長12.1%,這說明什麼

央行:9月新增貸款24700億元,M2同比增長12.1%,說明了以下事項。

一、M2同比增長12.1%

9月份M2增長12%,M2連續6個月保持雙位數增長,這說明了什麼?這就意味著,我們會繼續將新的貨幣投放到市場上,其中大部分都是用來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的,也就是說,我們的專項貸款額度,已經達到了13萬億。

我們要保什麼?保民生、保經濟、保政府信用,保社會穩定,保政府信用就是保障社會安定,城投就是政府信用在金融市場的直觀體現。

在消費方面,很多有房子的人,根據經濟政策做了轉貸,利息低了,手裡資金更多了,也就是房子和資金都拿在手裡了,這也是新增人民幣貸款增速的重要部分,也是在消費方面廣義貨幣M2不斷增加的原因。

⑩ 二季度末中國房地產貸款增速繼續回落

中國人民銀行26日公布2019年二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當季末,中國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45.9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3.0%,增速比上季末低0.7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9.67萬億元,同比多增644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房地產貸款增速繼續平穩回落。二季度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41.91萬億元,同比增長17.1%,增速比上季末低1.6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21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33.2%,比上年全年水平低6.7個百分點。
報告同時顯示,二季度末,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11.04萬億元,同比增長14.6%,增速比上季末低4.3個百分點。其中,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余額4.61萬億元,同比增長12.9%,增速比上季末低7.3個百分點。個人住房貸款余額27.96萬億元,同比增長17.3%,增速比上季末低0.3個百分點。
除此之外,中國人民銀行分析認為,今年上半年中國貸款投向還呈現幾個特點:企業短期貸款及票據融資穩步增長;工業與服務業中長期貸款增速回落;普惠小微貸款增長持續加快;綠色信貸增長較快;「三農」貸款增速有所放緩;住戶經營性貸款平穩增長。
其中,二季度末,人民幣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余額16.34萬億元,同比增長16.2%,增速比上季末高1.8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1.49萬億元,同比多增5953億元。

閱讀全文

與我國貸款余額增長情況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海公積金貸款放款多久 瀏覽:7
房子貸款需要多長時間的銀行流水 瀏覽:618
上海公積金貸款分開審批 瀏覽:587
房子貸款拿房了還沒下來 瀏覽:628
農行貸款日未還款怎麼辦理 瀏覽:967
信用社小額貸款要哪些資料 瀏覽:393
手機真實貸款 瀏覽:939
貸款年利率7貴嗎 瀏覽:27
房子抵押貸款上海 瀏覽:207
網上貸款信息泄露怎麼辦 瀏覽:74
批發蘋果手機可以貸款 瀏覽:599
河源農村商業銀行貸款 瀏覽:233
網路小額貸款最新消息 瀏覽:199
農村沒有房產證可以貸款么 瀏覽:983
房子沒有房本銀行卻能貸款合法嗎 瀏覽:417
上海公積金異地貸款額度怎麼算 瀏覽:220
淮北外地公積金貸款資料 瀏覽:303
抵押樓房貸款合同模本 瀏覽:899
怎麼在手機裡面貸款多少錢 瀏覽:501
公積金貸款余額多少可以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