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身份證信息泄露別人可以貸款嗎
法律分析:身份證信息泄露別人可以進行貸款,但同時,未經過本人同意屬於違法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八十條之一 在依照國家規定應當提供身份證明的活動中,使用偽造、變造的或者盜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證、護照、社會保障卡、駕駛證等依法可以用於證明身份的證件,情節嚴重的,處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有前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B. 個人信息泄露被貸款怎麼辦
如果借款人發現個人信息泄露,被別人申請貸款,那麼需要聯系貸款機構,說清楚情況,讓他們停止放款。如果已經放款了,你也不用承擔還款責任,可以到法院起訴。
因為別人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盜用你的信息辦貸款,而且貸款機構審核不嚴,沒發現問題,那麼你是不用承擔任何責任的。
拓展資料
小額信貸
一、審查風險
貸款風險的產生,往往在貸款審查階段就開始了,綜合司法實踐中發生的糾紛,可以看出,在貸款審查階段出現的風險主要出現在以下環節。
(一)審查內容遺漏銀行審貸人員掛一漏萬,造成信貸風險。貸款審查是一項細致的工作,要求調查人員就貸款主體的資格、資質、信用、財產狀況進行系統的考察和調查。
(二)在實踐中,有些商業銀行沒有盡職調查,而有關審貸人員,往往只重視文件的識別,而缺乏盡職的調查,這樣,很難識別貸款中的欺詐,很容易造成信貸風險。
(三)許多錯誤的判斷是因為銀行沒有對有關內容聽取專家意見,或由專業人員進行專業的判斷而導致的。審貸過程中,不僅僅要查明事實,更應當就有關事實進行法律、財務等方面進行專業的判斷。而在實踐中,大多數的審貸過程並非十分嚴謹和到位。
二、貸前調查的法律內容
(一)關於借款人的合法成立和持續有效的存在審查借款人的合法地位。如果是企業,應當審查借款人是否依法成立,有無從事相關業務的資格和資質,查看營業執照、資質證書,應當注意相關證照是否經過年檢或相關審驗。
(二)關於借款人的資信考察借款人的注冊資本是否與借款相適應;審查是否有明顯的抽逃注冊資本情況;以往的借貸和還款情況;以及借款人的產品質量、環保、納稅等有無可能影響還款的違法情況。
(三)關於借款人的借款條件借款人是否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開立基本賬戶和一般存款戶;借款人(如果是公司)其對外投資是否超過其凈資產的50%;借款人的負債比例是否符合貸款人的要求;
(四)關於擔保對於保證擔保的,對擔保人的資格、信譽、履行合同的能力進行調查。
C. 個人信息泄露,發現被貸款了怎麼辦求回答!!
首先,收集證據線索
比如保留通話記錄和聊天記錄,向貸款機構要求調取相關資料。比如,被貸款人可以要求向貸款機構調取合同復印件、甚至錄像資料,通過簽名、影像來證明自己並非真正的貸款人。
其次,向公安部門、行業管理部門或相關機構進行投訴舉報。
比如,向所在地的國務院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派出機構投訴。受理投訴的機構應當及時進行核查和處理,自受理之日起30日內書面答復投訴人。
D. 身份證信息泄露被貸款怎麼辦
身份證 信息泄露被貸款怎麼辦 身份證是我們國家對公民身份的一種認定,每個中國公民從出生都會有唯一的身份證號碼。這個號碼可以用來貸款、 買房 、出行、住宿、旅遊等。可以說,身份證對於我們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身份證一旦丟失或者信息泄露怎麼辦?比如,身份證信息泄露被貸款怎麼辦?身份證信息泄露被貸款的話,要第一時間到當地公安機關進行報案。 「被貸款」有多嚴重,你知道嗎?今天帶你了解「被貸款」是什麼?有什麼後果?怎麼樣發現並解決,如何避免? 「被貸款」是怎麼回事? 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別人假冒你的名義辦理貸款,這說明你的身份證和身份信息都被偷了。 如何知道自己「被貸款」了? 定期查詢個人信用報告,了解自身信用記錄。 如果發現「被貸款」該怎麼辦? 發現這種情況不要慌,你可以向房貸機構或徵信中心(分中心)提出異議申請。 如果本人不知情,請速向公安報案。 如果本人之情,那麼後果很嚴重! 千萬不要這么做,這是違法的! 「被貸款」後果很嚴重! 如果「被貸款」了,你名下多了負債,不僅要承擔還款責任,你還要對冒名貸款的逾期記錄負責,背貸款還要背黑鍋,可以說是相當慘了! 如何避免「被貸款」? 1.不要輕易將身份證借給他人 2.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證和身份信息 3.對外提供身份證復印件要註明用途 4.不要將本人信用報告提供給其他機構 如果發現個人基本信息被盜用或存在被盜用的風險時,應及時致電相關公司的客服進行確認,若確實存在盜用事實,說明原因並要求其刪除;如果發現存款、證券或理財賬戶被盜用或存在被盜用的風險時,應及時致電相關的金融機構進行掛失止付,注意留存相關 證據 例如簡訊或憑證,並及時報警。」2009年2月28日公布施行的《 刑法 修正案》中,將非法泄露和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出售或者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列入了刑法;2013年9月1日,工信部頒布施行了《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保護電信和互聯網用戶的合法權益,維護網路信息安全。不過從目前的現實執行情況看,個人信息保護的效果尚不明顯。 身份證信息泄露被貸款怎麼辦。大家不用慌張,唯一要記住的是生活中不要貪圖小便宜,很多人都是為了貪圖一些小便宜,被不法分子利用了這種心理,如果發現身份信息被不法分子盜用,一定要第一時間到公安機關報案。最後勸誡大家, 身份證信息切勿隨意注冊使用,不要隨意告知他人身份證信息。
E. 如果在銀行貸款個人隱私泄露給別人該怎麼
有的平台並不十分規范,有時候會出現泄露個人信息的情況,下面我們來說說貸款泄露個人信息等怎麼辦這個問題的應對方法。
一、銀行貸款泄露個人信息等怎麼辦
銀行貸款讓個人資料泄漏出去後,如果沒有本人的簽字,一般沒什麼事的,可以不承擔責任。
如果貸款當時不是你簽字的,建議訴訟,確認當時的貸款合同無效。則可以不承擔責任。
報案。個人信息一旦泄露,應該報警。報案的目的一來是保護自己的權益,二來也是可以備案。一旦有更多的人遇到和你類似的情況,就可以一起處理。這樣不僅可以維護自己的隱私權,還可以避免更多的經濟損失。
律師起訴。如果個人重要的信息丟失,而且知道怎麼丟失的或者是有很多線索,那麼就可以向專業的律師咨詢相關的法律法規。如果律師給予肯定的答復,就可以利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
二、關於貸款詐騙有哪些
1、使用公司名義發布信息、簽合同,使用個人銀行賬號(所謂法人、經理、財務負責人的)作為收款、收費賬號的必是詐騙。
2、以驗證資金實力(還款能力)等理由要求在自己的卡上存錢的必是詐騙。
如果發現自己的身份信息被泄露,一定要報警,這也是在進行備案,有助於維護自身權益,也可以向律師請求幫助。
F. 個人信息泄露會被貸款嗎
法律分析:個人信息被人泄露,是不會那麼容易拿去申請貸款的,要申請貸款需要身份證,個人簽名等材料的,只單純有本人的個人信息是不能拿到貸款的。別人以本人的名義貸款,區分以下情況進行處理:本人同意用本人的名義貸款,而且在貸款合同上簽字的,法律上視為本人的個人貸款,本人應當按貸款合同的約定償還貸款本息。別人與銀行沒有法律關系。如果別人拒不還款,責任由本人自己承擔。在本人承擔還款責任後,可以向實際使用人追償。
本人不知道別人以本人的名義貸款的,本人沒有簽訂任何貸款合同的,可以向銀行提出異議,並可以到法院起訴,要求確認該貸款合同無效。這種情況下,本人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 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定的「情節嚴重」:(一)出售或者提供行蹤軌跡信息,被別人用於犯罪的;
(二)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別人利用公民個人信息實施犯罪,向其出售或者提供的;
(三)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蹤軌跡信息、通信內容、徵信信息、財產信息五十條以上的;
(四)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記錄、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別的可能影響人身、財產安全的公民個人信息五百條以上的;
(五)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第三項、第四項規定以外的公民個人信息五千條以上的;
(六)數量未達到第三項至第五項規定標准,但是按相應比例合計達到有關數量標準的;
(七)違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
(八)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數量或者數額達到第三項至第七項規定標准一半以上的;
(九)曾因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受過刑事處罰或者二年內受過行政處罰,又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的;
(十)其別的情節嚴重的情形。
實施前款規定的行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第一款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
(一)造成被害人死亡、重傷、精神失常或者被綁架等嚴重後果的;
(二)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或者惡劣社會影響的;
(三)數量或者數額達到前款第三項至第八項規定標准十倍以上的;
(四)其以外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
G. 個人信息泄露被貸款要承擔責任嗎
法律分析:不用。個人信息泄露了被別人網貸屬於非法網貸,受害人是不用承擔貸款的還款責任的。冒用他人的身份證成功接到網貸的的行為,法院認定貸款合同無效。
法律依據:《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條 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訴時,應當提供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以及其他能夠證明借貸法律關系存在的證據。當事人持有的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沒有載明債權人,持有債權憑證的當事人提起民間借貸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被告對原告的債權人資格提出有事實依據的抗辯,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告不具有債權人資格的,裁定駁回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