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流水資料 > 2015年人民幣新增貸款余額

2015年人民幣新增貸款余額

發布時間:2022-12-23 17:21:40

⑴ m2是什麼意思

廣義貨幣供應量(M2)是指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金加上企業存款、居民儲蓄存款以及其他存款,它包括了可能成為現實購買力的貨幣形式,通常反映的是社會總需求變化和未來通脹的壓力狀態。

舉個例子,山上有一座水庫,水庫的開關呢,由央行來控制,在山下有各種農田經濟作物,農村的周邊所有的湖泊、溝渠里的水,就是M2,也叫流動性。

經濟作物生長當然需要水,央行它會定期開閘放水。

如果放水太多,那麼農田周邊的水太大,對經濟就會有害,錢太多了就會導致通貨膨脹,房價飆升等等。如果水太小了看,不足以支持作物生長,經濟也不能健康發展。

所以M2每年都會以一定的幅度增長。

比方說在過去的很多年,M2每年都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長.話說這個水龍頭有點大,所以很長一段時間,通貨膨脹,讓整體經濟的杠桿都比較高。

從前兩年開始,國家高瞻遠矚,積極推進去杠桿降風險,所以這兩年的M2增幅已經減緩到了8~9%。

雖然日子緊一點了,但是整體經濟運行的就更平穩了。


大致劃分

貨幣(M0)=流通中的現金,即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金。

狹義貨幣(M1)=(M0)+活期存款;

廣義貨幣(M2)=M1+准貨幣(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其他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住房公積金中心存款+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

另外還有M3=M2+其他短期流動資產(如國庫券、銀行承兌匯票、商業票據等)。

經濟學所說的貨幣通常是指M2,M2包括准貨幣。

層次的劃分

M0=流通中的現金,整個銀行體系之外的企業,個人擁有的現金之和;

狹義貨幣(M1)=M0+企業活期存款;

廣義貨幣(M2)=M1+准貨幣(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其他存款)。

另外還有M3=M2+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

其中,M2減M1是准貨幣,M3是根據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而設置的。

廣義貨幣(M2)是一個金融學概念,和狹義貨幣相對應,貨幣供給的一種形式或口徑,以M2來表示,其計算方法是交易貨幣以及定期存款與儲蓄存款。

M2+

2011年11月15日,據央行透露,考慮到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和住房公積金存款規模已較大,對貨幣供應量的影響較大,從2011年10月起,央行將上述兩類存款納入廣義貨幣供應量(M2)統計范圍。央行稱,貨幣供應量是全社會的貨幣存量,是某一時點承擔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金融工具總和。隨著金融市場發展和金融工具創新,各國對貨幣供應量統計口徑會進行修訂和完善。

當日,央行就M2擴大口徑一事,對M2+的概念隻字未提。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鄂永健認為,新增加了兩個指標,應該還不是此前央行公布正在研究的所謂M2+。但盛宏清則表示,將上述兩類存款納入M2之後,或許就是所謂的M2+。盛宏清表示,從銀行的角度看,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即是同業存款。既然央行已將此類同業存款納入貨幣供應量的統計范圍,那銀行計算存貸比時,這部分存款理應加入分母之中。如果這部分同業存款算入存貸比的分母之中,那將極大地釋放銀行信貸的投放能力。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表示,根據金融形勢發生的新變化,央行會對貨幣供應量的統計口徑進行相應調整,以便更能反映真實情況。此前,央行也曾對M2的統計范圍進行過調整。

事實上,早在2011年9月,央行新聞發言人曾表示,我國金融創新不斷增多,公眾資產結構日益多元化,特別是近年來商業銀行表外理財等產品迅速發展,加快了存款分流,這些替代性的金融資產沒有計入貨幣供應量,使得M2的統計比實際狀況有所低估。針對上述情況,央行正在研究覆蓋范圍更廣的貨幣統計口徑M2+。


發展歷程

中國央行1月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1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4825億元,預期為5700億元,前值為6246億元;中國12月貨幣供應M2年率增長13.6%,預期增長13.9%,前值增長14.2%;中國2013年新增人民幣貸款8.89萬億元,同比多增6879億元。中國12月貨幣供應M1年率增長9.3%,預期增長9.0%,前值增長9.4%;12月貨幣供應M0年率增長7.1%,預期增長8.0%,前值增長7.7%。

中國四季度外匯儲備余額為3.82萬億美元,前值從3.66萬億美元修正為3.6627萬億美元;中國2013年社會融資規模17.29萬億元,比上年多1.53萬億元。

中國央行表示,將不會收緊或放鬆貨幣政策,2013年M2和貸款數據基本達到調控要求,2014年將保持審慎的貨幣政策。

2013年年末,我國廣義貨幣(M2)余額110.65萬億元,同比增長13.6%;狹義貨幣(M1)余額33.73萬億元,同比增長9.3%;流通中貨幣(M0)余額5.86萬億元,同比增長7.1%。全年凈投放現金3899億元。

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表示,「衡量貨幣超發不超發,要看物價、GDP和就業,只要物價沒有大幅上漲,就不能說貨幣存在超發。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我們做到了相對的高增長和低通脹」。昨天,就「中國貨幣是否超發」問題。貨幣政策本質上是在CPI、經濟增長和就業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貨幣是否超發,要看GDP、就業和物價,只要物價沒有大幅上漲,貨幣就沒有超發,「最近十幾年來,我國的物價漲幅平均為2%-3%,而我國的經濟增長最近10年接近9%-10%,可以說中國經濟實現了相對的高增長和相對的低通脹,貨幣政策為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創造了一個穩定的貨幣金融環境。」

2013年我國新增貸款8.89萬億元,同比多增6879億元,是繼2009年後的次高水平,2013年創下4年來的歷史新高。2009年至2012年,我國歷年人民幣貸款增量分別為9.59萬億元、7.95萬億元、7.47萬億元和8.2萬億元。

盛松成稱,2013年我國社會融資規模為17.29萬億元,為年度歷史最高水平,比上一年多1.53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保持適度增長,融資結構進一步多元,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資金支持力度是比較大的。」

2014年7月15日,央行公布2014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其中,M2餘額120.96萬億元 同比增長14.7%。

中國人民銀行2015年1月15日發布2014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數據顯示,1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22.84萬億元,同比增長12.2%,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末低0.1個和1.4個百分點,2014年人民幣貸款增加9.78萬億元,同比多增8900億元。

2015年2月13日,央行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24.27萬億元,同比增長10.8%,增速創下歷史新低。不過,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47萬億元,超過市場預期。

央行數據顯示,1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24.27萬億元,同比增長10.8%,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2014年同期低1.4個和2.4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34.81萬億元,同比增長10.6%;流通中貨幣(M0)余額6.30萬億元,同比下降17.6%。1月份凈投放現金2781億元。

央行2015年4月14日日公布2015年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數據顯示,3月末,廣義貨幣增長11.6%,狹義貨幣增長2.9%;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3.68萬億元,人民幣存款增加4.15萬億元;3月份銀行間市場同業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3.69%;3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3.73萬億美元;一季度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發生1.65萬億元。具體如下:

3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27.53萬億元,同比增長11.6%,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2014年末低0.9個和0.6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33.72萬億元,同比增長2.9%,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2014年末低2.7個和0.3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6.2萬億元,同比增長6.2%。2015年一季度凈投放現金1690億元。

2015年5月13日,央行官網公布了2015年4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數據顯示,4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28.08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2014年同期低1.5個和3.1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33.64萬億元,同比增長3.7%,增速比上月末高0.8個百分點,比2014年同期低1.8個百分點。4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92.24萬億元,同比增長13.4%。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86.61萬億元,同比增長14.1%,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2014年同期高0.1個和0.3個百分點。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7079億元,同比多增1855億元。

2015年6月11日,央行官網公布5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數據顯示,5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30.74萬億元,同比增長10.8%;狹義貨幣(M1)余額34.31萬億元,同比增長4.7%;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9008億元,外幣貸款減少2億美元;當月人民幣存款增加3.23萬億元,外幣存款減少138億美元。

2015年7月14日,央行公布了2015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6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33.34萬億元,同比增長11.8%。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6.56萬億元,比2014年同期多增5371億元。

2015年11月12日,央行公布10月金融統計數據,10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36.10萬億元,同比增長13.5%,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2014年同期高0.4個和0.9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37.58萬億元,同比增長14.0%,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2014年同期高2.6個和10.8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5.99萬億元,同比增長3.8%。

這是自2011年1月以來的57個月,M1同比增速首次超過M2,M2、M1的剪刀差實現逆轉。理論上來說,M1同比增速越是高於M2增速,意味著貨幣供應量存款活期化傾向越高,經濟活力越高。

2015年12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11月份的金融數據。11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37.40萬億元,同比增長13.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2014年同期高0.2個和1.4個百分點,創下近一年半以來的新高。

2016年2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1月金融數據,1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41.63萬億元,同比增長14.0%,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2015年同期高0.7個和3.2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餘額41.27萬億元,增速再次向上突破至18.6%,分別比上月末和2015年同期高3.4個和8.1個百分點。1月M1與M2增速差再創2011年以來最高值。

2016年2月2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5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139.2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3.3%;狹義貨幣供應量(M1)余額40.1萬億元,增長15.2%;流通中貨幣(M0)余額6.3萬億元,增長4.9%。

2016年1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55.01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1.3%,狹義貨幣(M1)余額48.66萬億元,增長21.4%,流通中貨幣(M0)余額6.83萬億元,增長8.1%。12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106.6萬億元,人民幣存款余額150.59萬億元。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12.65萬億元,比上年多增9257億元,新增人民幣存款14.88萬億元,比上年少增924億元。全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7.8萬億元。

2018年1月,人民銀行完善貨幣供應量中貨幣市場基金部分的統計方法,用非存款機構部門持有的貨幣市場基金取代貨幣市場基金存款(含存單)。完善後,本期M2餘額擴大1.15萬億元,2017年同期M2餘額擴大8249億元,數據可比;本期M2餘額同比增長8.6%,2017年末M2餘額同比增長8.1%。按完善前方法統計,2018年1月末M2增速為8.5%。


中央銀行和各商業銀行可以據此判定貨幣政策。M1過高M2過低,表明需求強勁、投資不足,存在通貨膨脹風險;M2過高而M1過低,表明投資過熱、需求不旺,存在資產泡沫風險。

貨幣(M0)=流通中的現金,即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金。狹義貨幣(M1)=(M0)+企業活期存款;

廣義貨幣(M2)=M1+准貨幣(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其他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住房公積金中心存款+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

貨幣層次:我國對貨幣層次的劃分是:

1、M0=流通中現金狹義貨幣

2、(M1)=M0+銀行活期存款廣義貨幣

3、(M2)=M1+定期存款+儲蓄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

另外還有M3=M2+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其中,M2減M1是准貨幣,M3是根據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而設置的。

⑵ 為什麼在經濟下行的新常態下央行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

特點:
政策工具
公開市場業務
存款准備金
中央銀行貸款
利率政策
常備借貸便利

原因:
穩健的貨幣政策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提法,它講的是制定貨幣政策的指導思想和方針,它不同於經濟學教科書關於貨幣政策操作層面的提法(如「寬松的」、「中性的」或「緊縮的」貨幣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與穩定幣值目標相聯系,它包含既防止通貨緊縮又防止通貨膨脹兩方面的要求,它不妨礙根據經濟形勢需要對貨幣政策實行或擴張、或緊縮的操作。

背景:
主要有這樣幾方面:一是經過90年代初的房地產和開發區熱,到1997、1998年,部分中小金融機構的風險問題已相當突出,當時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銀行面臨化解金融風險和防範出現新的更嚴重金融風險的重要任務;二是當時盡管社會總需求不足的矛盾已經暴露,但是最突出的還是結構性問題,實際有效貸款需求不足;三是由於過去我們長期實行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體制,企業高負債經營,自有資金比例很低,再繼續大幅度增加貸款,不良貸款問題會更加突出;四是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本身包括了對貨幣政策的運用,財政增發國債,銀行參與購買,其本身就包含了運用貨幣政策支持經濟增長的內容。
1998年以來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貨幣信貸總量平穩增長。1998~2001年,廣義貨幣供應量增幅基本控制在14%~15%之間,與過去一些年代貨幣和信貸大起大落相比,近幾年我們終於把貨幣信貸的增長調控得比較平穩了。二是信貸結構有了大幅度的調整。在一系列信貸政策的推動下,個人住房貸款、基礎設施貸款和農業貸款比重大幅度上升,在當年貸款新增額中上述三項貸款大體佔七成,信貸結構的這種調整有力促進了國民經濟結構的調整。三是保持了國內金融穩定和人民幣匯率的穩定。 1997年部分中小金融機構開始出現支付問題,近幾年利用通貨緊縮時機增加再貸款,幫助地方政府關閉了部分中小金融機構,保持了金融穩定和社會穩定。人民幣匯率穩定不僅對亞洲經濟和世界經濟作出了貢獻,也符合我國國家利益,這幾年國際收支平衡,國家外匯儲備持續增加。四是基本實現了貨幣政策由直接調控向間接調控的轉變。1998年1月1日取消貸款限額控制後的這幾年,公開市場操作實際成為貨幣政策日常操作的主要工具。
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幾年來,國民經濟成功實現了低通脹、高增長,國內生產總值每年增長基本保持在 7%~8%,物價基本控制在零上下波動。雖然我們還不能精確估計經濟的低通脹、高增長,貨幣政策在其中究竟起了多大作用,但是,這幾年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和物價的持續平穩,的確是與貨幣和信貸的持續平穩增長同時出現的。回顧建國以來(包括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我國經濟多次出現過較大幅度的波動,雖然每次原因都比較復雜,但每次經濟波動都同時伴隨著貨幣信貸的大幅度波動,貨幣信貸的大幅度波動無疑是經濟大幅度波動的重要條件。近幾年,貫徹穩健貨幣政策方針,我們堅定地將保持貨幣信貸平穩增長作為重要目標,在具體操作上,作出了巨大的努力。[1]
第一部分貨幣信貸概況
2006年上半年,我國國民經濟平穩快速增長,貨幣供應量增長較快,信貸總量增加較多,金融運行總體平穩。
一、貨幣供應量增長較快
2006年6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32.3萬億元,同比增長18.4%,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8個百分點,比上年末高0.9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M1餘額11.2萬億元,同比增長13.9%,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7個百分點,比上年末高2.2個百分點。流通中現金MO余額2.3萬億元,同比增長12.6%。上半年累計現金凈回籠563億元,同比少回籠57億元。2006年以來廣義貨幣供應量高位運行、狹義貨幣供應量增速加快,使2005年出現的廣義貨幣供應量與狹義貨幣供應量增速之間差距加大的趨勢有所改觀。狹義貨幣供應量增速加快的主要原因是受工業生產、固定資產投資擴張的影響,企業對活期存款的需求有所上升。
二、金融機構存款穩定增長
6月末,全部金融機構(含外資金融機構,下同)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33.1萬億元,同比增長17.2%,比年初增加3.3萬億元,同比多增6041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31.8萬億元,同比增長18.4%,比年初增加3.2萬億元,同比多增6324億元;外匯存款余額1610億美元,同比下降2.6%,比年初增加88億美元,同比少增17億美元。
2006年以來,存款期限結構出現了活期存款增加較多、余額佔比上升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2005年出現的存款定期化趨勢。
6月末,人民幣企業存款余額10.4萬億元,同比增長15%,比年初增加8052億元,同比多增2564億元;其中,企業活期存款同比多增2820億元,定期存款同比少增256億元。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15.5萬億元,同比增長17.1%,比年初增加1.4萬億元,同比多增1169億元;其中,活期儲蓄存款同比多增1502億元,定期儲蓄存款同比少增333億元。6月末,財政存款余額1.24萬億元,同比增長23.1%,比年初增加4375億元,同比多增558億元。
三、金融機構貸款增加較多
6月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22.8萬億元,同比增長14.3%,比年初增加2.2萬億元,同比多增6068.1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21.5萬億元,同比增長15.2%,比年初增加2.2萬億元,同比多增7233億元。外匯貸款余額1577億美元,同比增長5%,比年初增加75億美元,同比少增87億美元。
2006年以來貸款增加較多的主要原因,一是經濟增長較快,投資項目較多,對貸款的需求較為旺盛;二是國際收支不平衡矛盾持續積累、外匯大量流入導致流動性充裕,給銀行擴張信貸提供了資金條件;三是商業銀行在資本補充後更加註重提升資產收益和股東回報,通過擴張貸款增加盈利的動機增強。
從投向上看,上半年企業用於流動資金的人民幣短期貸款和票據融資合計增加1.14萬億元,同比多增3403億元。票據融資增加3421億元,同比多增913.2億元,其中二季度票據融資增加316.1億元。
中長期貸款增加1.02萬億元,同比多增3835億元,其中,基建貸款同比多增1553.7億元。上半年主要金融機構(包括國有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人民幣中長期貸款比年初增加9372.1億元,佔全部金融機構新增中長期貸款的93.1%。新增中長期貸款主要投向房地產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製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等行業,投向上述行業的中長期貸款比年初增加了6562億元。
分機構看,2006年上半年,除政策性銀行外,各類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均同比多增。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人民幣貸款增加9185.3億元,同比多增4082.5億元;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金融機構(包括農村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分別增加4918億元、1641億元和3504億元,同比分別多增1724億元、745億元和587億元;政策性銀行人民幣貸款增加1444億元,同比少增274億元。
四、基礎貨幣平穩增長
6月末,基礎貨幣余額6.3萬億元,同比增長10.0%,比年初下降1247億元,同比少下降246.3億元。6月末,金融機構超額存款准備金率平均為3.1%,比上年同期低0.62個百分點。其中,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為2.5%,股份制商業銀行為4.2%,農村信用社為5.7%。
五、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略有上升
中國人民銀行對全國金融機構2006年第二季度貸款利率浮動情況的統計顯示,二季度金融機構發放的全部貸款中,實行下浮利率的貸款佔比較一季度上升1.71個百分點,實行基準利率和上浮利率的貸款佔比較一季度分別下降1.66和0.04個百分點。
表1:2006年二季度各利率浮動區間貸款佔比表
單位:%
註:城鄉信用社浮動區間為(2,2.3]
數據來源:商業銀行貸款利率備案表
受上調貸款基準利率影響,商業銀行貸款利率略有上升。二季度,商業銀行人民幣1年期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05%,為基準利率的1.03倍,利率水平比上季度提高0.2個百分點。其中,固定利率貸款佔比為85.16%,加權平均利率為6.05%,比上季度提高0.2個百分點;浮動利率貸款佔比為14.84%,加權平均利率為6.01%,比上季度提高0.2個百分點。
上半年,單筆金額在3000萬元以上的人民幣協議存款利率有所上升。其中,二季度61個月期協議存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64%,比上季度下降0.07個百分點,比年初上升0.39個百分點;37個月期協議存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73%,比上季度上升0.27個百分點,比年初上升0.66個百分點。
受美聯儲連續加息、國際金融市場利率上升影響,境內外幣貸款、大額存款利率水平繼續上升。6月份,3個月以內美元大額存款(占金融機構美元大額存款全部發生額的73%)加權平均利率為4.39%,比年初上升1.11個百分點;1年期固定利率美元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35%,浮動利率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23%,分別比年初上升0.9和0.71個百分點。
表2:2006年上半年大額美元存款與美元貸款平均利率表
單位:%
數據來源:商業銀行外幣利率備案表
六、人民幣匯率彈性繼續增強
上半年,人民幣匯率彈性繼續增強,與國際主要貨幣之間匯率聯動關系明顯,市場供求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發揮。5、6月份受我國貿易順差數據和國際外匯市場主要貨幣走勢影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在8元上下振盪。6月30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7.9956元,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0.94%。由於國際外匯市場歐元、日元對美元大幅升值,人民幣對歐元匯率有所貶值,對日元匯率升值幅度收窄,分別為貶值1.16%和升值5.17%。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最高達7.9956元,最低為8.0705元;共有118個交易日,其中有66個交易日升值、52個交易日貶值,最大單日波動幅度為0.21%;人民幣匯率日均波幅為35個基點,在匯改至2005年底日均波幅17個基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匯率彈性繼續增強。6月末銀行間人民幣遠期市場一年期合約報價為7.74元左右,貼水在2500點左右,基本穩定在按利率平價計算的遠期貼水附近。

⑶ 中國房貸總額

貸款余額達49.58萬億元。自2015年起中國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占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的比例逐年攀升,2019年中國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占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的29.01%,較2018年增加了0.61%,2020年較2019年有所下滑,2020年中國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占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的28.70%,較2019年減少了0.30%。
拓展資料
房地產貸款是指貸款的用途是房地產或以房地產作擔保的貸款。關於房地產貸款的概念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表述。
一是貸款的用途是房地產的貸款,如將貸款用於房地產開發或房屋改造、修繕,用於購買房地產(其中典型的是城鎮居民購買商品住房),用於租用房地產(但比較少見)。二是指以房地產作擔保的貸款,具體為房地產抵押貸款,該貸款可能用於房地產,也可能用於其他方面,如某公司以房地產作抵押向銀行貸款,用該貸款購買煤炭。典型的房地產貸款是兩者兼而有之的貸款,即這種貸款既用於房地產,又以房地產作擔保。
房貸,也被稱為房屋抵押貸款。房貸,是由購房者向銀行填報房屋抵押貸款的申請,並提供合法文件如身份證、收入證明、房屋買賣合同、擔保書等所規定必須提交的證明文件,銀行經過審查合格,向購房者承諾發放貸款,並根據購房者提供的房屋買賣合同和銀行與購房者所訂立的抵押貸款合同,辦理房地產抵押登記和公證,銀行在合同規定的期限內把所貸出的資金直接劃入售房單位在該行的帳戶上。
2013年11月24日,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根據10月11日-11月11日的樣本數據,32個城市中已有17個城市出現暫停房貸現象。

⑷ 什麼是新增人民幣貸款

  1. 新增人民幣貸款即新增貸款,新增貸款是用來反映我國金融機構向企業和居民發放的人民幣貸款的增加額的一個統計數據,由中國人民銀行定期向社會公布。

  2. 新增貸款的計算方式為:新增貸款=本期末貸款余額-上期末貸款余額。

  3. 新增貸款是指現有的貸款款額。

    A.其表現的主要特點是:

    ① 傳統行業多,新興行業少;

    ② 一般貸款品種佔比多,創新貸款佔比少;

    ③ 信用等級低的客戶多,信用等級高的客戶少;

    ④ 實際用於鋪底的多,用於周轉流動的少。

    B.新增貸款結構主要表現有以下特點:
    ① 傳統行業多,新興行業少。
    ② 一般貸款品種佔比多,創新貸款佔比少。
    ③ 信用等級低的客戶多,信用等級高的客戶少。
    ④ 實際用於鋪底的多,用於周轉流動的少。

⑸ 中國債務在佔gdp中佔多少比例

中國真實的債務比率或佔GDP的40% 。
1.大約一年前,分析師們發現中國的社融總額遠不足以完全反映中國的新增貸款,高盛的調查顯示:「中國去年創造了一筆金額龐大的貸款,表明其信貸供應量相當大,估計高達25萬億人民幣(佔2015年GDP的36%)。」
2.這一龐大的金額比社融總額數據高出了9%,這意味著中國2015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只有」四分之一是新增貸款的結果。高盛進一步指出:「自從去年二季度,政策立場轉為鴿派, 社融總額就與真實的信貸額度顯著背離。」 除此之外,中國還偽造了貸款生成數據,而更廣泛的官方貨幣總量也將真正的新增貸款總額削減了約三分之一。
3.中國不希望世界,或者本國國民認識到它對憑空創造出來的貸款的依賴(以及對越來越不值錢的資產的「抵押」),因為這將使本國國民感覺到國內銀行體系有多麼不穩定,從而導致更快的資本流出。
拓展資料:
1.高盛是這么做的:不直接量化發放貸款的數額,因為金融機構不可能清晰地提供其資產的性質,因此很難斷定其中有多少真正是向企業和家庭的貸款,相反,高盛看到了信貸的鏡像,也就是「貨幣」,這是一個金融機構融資側的相關指標,其基本思想是,信貸的產生本質上是一種貨幣創造的過程,因此,對「貨幣」的有效評估可以很好地反映出信貸投放的節奏,但官方公布的廣義貨幣(M2)已通過持續的財政多樣化而變得缺乏相關性,因此高盛構建了他們自己的資金流向指標來測算真正的信貸總額。
2.將來自家庭和企業的資金流量化至各種金融投資手段,包括來自家庭和企業的銀行存款,以及家庭和企業的非銀行存款類的金融投資,包括理財產品(WMPs),投資基金,保險計劃和集合信託產品。 根據影響貨幣數量而與信貸生成無關的因素調整資金流向指標,包括凈政府財政平衡的變化,家庭和企業兌換的外匯,以及人民幣的跨境流動。
3.在調整後的資金流向指標中加入委託貸款(這是公司對公司的借貸,並不創造貨幣,使其與社融總額的概念相匹配。

⑹ 8月社融增量2.43萬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1.28萬億元,如何解讀

⑺ 央行上海總部: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3358億元 同比少增875億元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人民銀行上海總部7月15日消息,2019年上半年上海貨幣信貸運行情況今日發布。

一、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3358億元,外幣貸款增加25億美元

6月末,上海本外幣貸款余額7.8萬億元,同比增長8.0%,較同期全國貸款增速低4.5個百分點。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7.2萬億元,同比增長9.7%,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和1.5個百分點。

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3358億元,同比少增875億元。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1127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96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831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2187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61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182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108億元,同比多增106億元。6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980億元,同比多增55億元。

6月末,外幣貸款余額856億美元,同比下降13.2%。上半年,外幣貸款增加25億美元,同比少增2億美元。6月份,外幣貸款增加24億美元,同比多增22億美元。

二、上半年人民幣個人住房貸款增加537億元,境內非金融企業票據融資增加637億元

上半年新增人民幣住戶消費貸款中,個人住房貸款增加537億元,同比多增254億元;個人汽車消費貸款減少51億元,同比多減191億元;個人其他消費貸款增加283億元,同比多增168億元。

上半年人民幣境內非金融企業固定資產貸款、票據融資、融資租賃和並購貸款分別增加1046億元、637億元、223億元和220億元,同比分別少增55億元,多增526億元、93億元和23億元;貿易融資減少97億元,同比多減271億元。

三、上半年非金融企業貸款主要投向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和製造業,房地產開發貸款減少29億元

當月新增的本外幣非金融企業貸款(不含票據融資)按貸款投向劃分,主要投向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和製造業,三個行業貸款分別增加641億元、443億元和268億元,同比分別少增286億元、187億元和58億元。上半年投向境內大型企業的貸款增加635億元,同比少增1460億元;中型企業貸款增加1100億元,同比少增248億元;小微企業貸款減少152億元,同比少減236億元。

上半年本外幣房地產開發貸款增加343億元,同比少增210億元。按貸款用途分,住房開發貸款增加232億元,同比少增70億元,其中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增加108億元,同比少增21億元;商業用房開發貸款增加220億元,同比少增26億元。

四、上半年人民幣存款增加8164億元,外幣存款增加104億美元

6月末,上海本外幣存款余額13萬億元,同比增長11.1%,較同期全國存款增速高3個百分點。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12.1萬億元,同比增長10.9%,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2.2和5.9個百分點。

上半年人民幣存款增加8164億元,同比多增4363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3123億元,同比多增1922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324億元,同比多增177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654億元,同比多增833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2713億元,同比多增1304億元。6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2734億元,同比多增2694億元。

6月末,外幣存款余額1342億美元,同比增長9.1%。上半年,外幣存款增加104億美元,同比多增0.5億美元。6月份,外幣存款增加32億美元,同比多增48億美元。

五、上半年人民幣個人大額存單增加1715億元,境內非金融企業結構性存款增加1069億元

分部門看,上半年人民幣個人存款中大額存單增加1715億元,同比多增1115億元;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分別增加542億元和78億元,同比多增330億元和562億元;結構性存款增加262億元,同比少增478億元。

人民幣境內非金融企業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和活期存款分別增加1069億元、659億元和408億元,同比分別多增4億元、766億元和1551億元;保證金存款、協定存款和定期存款分別減少949億元、536億元和323億元,同比分別多減2330億元、少減122億元和60億元。

⑻ 請問「新增貸款」是什麼意思

第一:「新增貸款」是指我國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的增量,舉例:2009年8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為385241.19億元,2009年7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為381137.61億元,那麼8月末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4104億元(385241.19億元-381137.61億元約等於4104億元),這個4104億元就是新增貸款,是相對於上月末新增的;
第二:無論是貸款還是新增貸款都是指我國各金融機構向企業貸出的人民幣貸款,(金融機構是指專門從事貨幣信用活動的中介組織包括1、銀行:包括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商業銀行又分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合作銀行;2、非銀行金融機構;3、境內開辦的外資、僑資、中外合資金融機構);央行只貸款給其他金融機構,不向社會發放貸款,所以不包括在內;
第三:央行每月中旬發布上月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及新增貸款,目前9月和10月的數據還沒發布。

⑼ 我國2015年資本形成總額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是多少

一、農業生產形勢較好全國夏糧總產量14107萬噸,比上年增加447萬噸,增長3.3%。夏收油菜籽產量1388萬噸,比上年增加16萬噸,增長1.2%。上半年,豬牛羊禽肉產量3906萬噸,同比下降2.4%,其中豬肉產量2574萬噸,下降4.9%。二、工業生產基本平穩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3%,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個百分點。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集體企業增長2.0%,股份制企業增長7.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3.8%。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2%,製造業增長7.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2%。分產品看,565種產品中有305種產品產量同比增長。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達到97.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55707億元,同比下降0.4%。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8%,增速連續3個月回升,環比增長0.64%。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2548億元,同比下降0.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95元,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38%。三、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所回落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37132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1.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2.1個百分點。其中,國有控股投資73745億元,增長12.3%;民間投資154438億元,增長11.4%,佔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5.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6159億元,同比增長27.8%;第二產業投資97446億元,增長9.3%;第三產業投資133527億元,增長12.4%。從到位資金情況看,上半年到位資金261507億元,同比增長6.3%。其中,國家預算資金增長18.6%,國內貸款下降4.8%,自籌資金增長8.6%,利用外資下降30.9%。上半年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191936億元,同比增長1.6%。從環比看,6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0.88%。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43955億元,同比名義增長4.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3.9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增長2.8%。房屋新開工面積6747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5.8%,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下降17.3%。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5026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9%,一季度為同比下降9.2%,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4.5%。全國商品房銷售額34259億元,同比增長10.0%,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12.9%。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980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3.8%。6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6573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0.8%。上半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58948億元,同比增長0.1%。四、商品消費穩健增長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1577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66256億元,增長7.4%。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21850億元,同比增長10.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9727億元,增長11.6%。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收入14996億元,同比增長11.5%,商品零售126581億元,增長10.3%,其中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62306億元,增長7.4%。6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0.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6%),增速比5月份加快0.5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96%。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16459億元,同比增長39.1%。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3759億元,增長38.6%,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9.7%;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2700億元,增長41.9%。五、對外貿易順差繼續增加上半年,進出口總額115316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6.9%。其中,出口65722億元人民幣,增長0.9%;進口49594億元人民幣,下降15.5%。進出口相抵,順差16128億元人民幣。6月份,進出口總額20655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9%。其中,出口11749億元人民幣,增長2.1%;進口8907億元人民幣,下降6.7%。六、居民消費價格基本穩定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3%,漲幅比一季度擴大0.1個百分點。其中,城市上漲1.3%,農村上漲1.1%。分類別看,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0%,煙酒及用品上漲0.5%,衣著上漲2.9%,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上漲1.1%,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上漲1.8%,交通和通信下降1.6%,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上漲1.5%,居住上漲0.7%。在食品價格中,糧食價格上漲2.6%,油脂價格下降4.4%,豬肉價格上漲2.4%,鮮菜價格上漲4.6%。6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4%,環比持平。上半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4.6%,6月份同比下降4.8%,環比下降0.4%。上半年,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5.5%,6月份同比下降5.6%,環比下降0.2%。七、居民收入穩定增長根據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31元,同比名義增長9.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6%。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99元,同比名義增長8.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54元,同比名義增長9.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3%。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9700元,同比名義增長10.5%。二季度末,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總量17436萬人,同比增加18萬人,增長0.1%。上半年,外出務工勞動力月均收入3002元,同比增長9.8%。八、結構繼續優化產業結構繼續優化。上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9.5%,比上年同期提高2.1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產業5.8個百分點。內需結構進一步改善。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60.0%,比上年同期提高5.7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快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83,比上年同期縮小0.04個百分點。節能降耗繼續取得新進展。上半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5.9%。九、貨幣信貸平穩增長6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33.34萬億元,同比增長11.8%,狹義貨幣(M1)余額35.61萬億元,增長4.3%,流通中貨幣(M0)余額5.86萬億元,增長2.9%。6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88.79萬億元,人民幣存款余額131.83萬億元。上半年,新增人民幣貸款6.56萬億元,同比多增5371億元,新增人民幣存款11.09萬億元,同比少增3756億元。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8.81萬億元。總之,在黨中央、國務院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二季度主要指標增速企穩向好,國民經濟出現積極變化,經濟發展活力動力增強。但也要看到,國內外經濟環境依然錯綜復雜,全球經濟復甦曲折緩慢,我國經濟回穩基礎還需進一步鞏固。下一階段,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堅定信心,真抓實干,正確處理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和防風險的關系,促進我國經濟發展速穩質優,保持中高速,邁向中高端。

⑽ 金融論述題。2015年2月末,我國的廣義貨幣M2餘額125.74萬億元,同比增常12.5%,增速比上月高1.7個百分點

每日經濟網消息,央行網透露,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58.29萬億元,同比增長11.1%,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0.2個和2.2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47.65萬億元,同比增長21.4%。

一、廣義貨幣增長11.1%,狹義貨幣增長21.4%


四、當月銀行間人民幣市場同業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為2.47%,質押式債券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為2.61%

2月份銀行間人民幣市場以拆借、現券和回購方式合計成交50.67萬億元,日均成交2.67萬億元,日均成交比去年同期增長6.5%。其中,同業拆借日均成交同比增長35.2%;現券日均成交同比增長0.1%;質押式回購日均成交同比增長5.4%。

當月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為2.47%,分別比上月和去年同期高0.11個和0.38個百分點;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為2.61%,分別比上月和去年同期高0.13個和0.51個百分點。

五、當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發生2860億元,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業務發生537億元

2017年2月,以人民幣進行結算的跨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及其他經常項目、對外直接投資、外商直接投資分別發生2301億元、559億元、135億元、402億元。

閱讀全文

與2015年人民幣新增貸款余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徵信報告上會顯示多久的小額貸款記錄 瀏覽:458
貸款軟體的手機號碼被注銷後 瀏覽:356
手機解鎖彈出貸款逾期信息窗口 瀏覽:340
如何在網上報名申請助學貸款 瀏覽:811
農村信用社貸款需要什麼條件嗎 瀏覽:36
小貸公司貸款查手機號碼 瀏覽:646
農村信用社的貸款要求有哪些 瀏覽:395
手機欠費不用影響貸款 瀏覽:299
抵押貸款60萬30年月供多少 瀏覽:712
公積金貸款能用余額首付款嗎 瀏覽:993
小額擔保貸款擔保機構的性質 瀏覽:89
銀行信用貸款擔保人的擔保責任 瀏覽:413
房子貸款利息兩年還清 瀏覽:818
抵押小額貸款樂清 瀏覽:195
消費貸款的要求 瀏覽:22
貸款買完房子後換工作了 瀏覽:123
貸款被工作人員收回但沒入賬 瀏覽:687
最新的手機貸款app排行榜 瀏覽:836
貸款個人流水怎麼算 瀏覽:142
貸款53萬30年多少利息 瀏覽: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