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流水資料 > 貸款實際利率與補償性余額

貸款實際利率與補償性余額

發布時間:2022-12-31 03:58:27

⑴ 補償性余額的含義是什麼

補償性余額是指企業在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時,銀行要求借款企業在銀行中保持按貸款限額或實際借款額一定百分比計算的最低存款額。補償性余額的利率的計算公式為:補償性余額貸款實際利率 = 名義利率/(1-補償性余額)。

⑵ 補償性余額實際利率的公式 為什麼是 名義利率/1-補償性比例 應該是 名義利率/1-名義利率-補償

補償性余額是銀行要求借款人在銀行中保持按貸款限額或實際借用額一定百分比(一般為10%至20%)計算的最低存款余額。補償性余額有助於銀行降低貸款風險,補償其可能遭受的風險;對借款企業來說,補償性余額則提高了借款的實際利率,加重了企業的利息負擔。
書上是這樣說的
而且公式不是名義利率/1-補償性比例
而是名義利率/(1-補償性余額比率)是一種規定。

⑶ 補償性余額的計算公式

補償性余額計算公式是:補償性余額貸款實際利率=名義利率/(1-補償性余額比率)。補償性余額是銀行賬戶必須要擁有的最低金額,它是用於抵消銀行在設立貸款時,所需要的成本消費。對借款企業來說,補償性余額的方式不會加劇企業的利息,但是會提高利率,所以企業實際貸款的總額會減少。
補償性余額又稱為最低存款余額,是指企業向銀行借款時,銀行要求借款企業以低息或者無息形式,在銀行中按貸款限額或實際使用額保持一定百分比的最低存款余額。最低存款余額一般占借款額的10%左右。
【拓展資料】
補償性余額是貸款發放銀行要求借款企業以低息或者無息的形式,按貸款總額或實際借用額一定百分比(一般為10%至20%)的貸款額存入貸款發放銀行當中。補償性余額有助於銀行降低貸款風險,補償其可能遭受的風險;對借款企業來說,補償性余額則提高了借款的實際利率,企業交付的利息不變,到賬的實際貸款總額減少,加重了企業的財務負擔。
銀行要求的補償性余額的數量主要受信貸市場競爭的影響。如果信貸市場供大於求,那麼在簽訂貸款協定時,借款者可能會處於有利的地位,補償性余額可能就較小;反之,則借款者就可能不得不接受較高的補償性余額。
從貸款人角度來考察,貸款風險是指貸款人在經營貸款業務過程中面臨的各種損失發生的可能性。貸款風險通常是對貸款人而言的。貸款風險是可以度量的,貸款風險具有可測性,可以通過綜合考察一些因素,在貸款發放之前或之後,測算出貸款本息按期收回的概率。
所謂貸款風險度就是指衡量貸款風險程度大小的尺度,貸款風險度是一個可以測算出來的具體的量化指標,它通常大於零小於1,貸款風險度越大,說明貸款本息按期收回的可能性越小,反之,貸款風險度越小,說明貸款本息按期收回的可能性越大。
企業採用補償性余額借款1000萬元,名義利率為12%,補償性余額比率為10%。那麼實際企業可以利用的借款額為1000×(1-10%)=900萬元,
實際利率=年利息/實際可用借款
=名義利率/(1-補償性余額比率)
=12%÷(1-10%)
=13.33%

⑷ 什麼是補償性余額

補償性余額又稱為最低存款余額,是指企業向銀行借款時,銀行要求借款企業以低息或者無息形式,在銀行中按貸款限額或實際使用額保持一定百分比的最低存款余額。最低存款余額一般占借款額的10%左右。

補償性余額的內容:

銀行要求的補償性余額的數量主要受信貸市場競爭的影響。如果信貸市場供大於求,那麼在簽訂貸款協定時,借款者可能會處於有利的地位,補償性余額可能就較小;反之,借款者就可能不得不接受較高的補償性余額。

從銀行的角度講,補償性余額可以降低貸款風險,補償以後可能遭受的貸款損失。而且,企業在銀行中保持這些低息或無息的存款,增加了銀行從貸款中獲得的實際利息。

從借款企業的角度講,補償性余額則提高了借款的實際利率,減少了借款的實際可使用數量。如果銀行要求的補償性余額存款高於企業通常所維持存款水平,則補償性余額條款將提高企業的借款成本。

計算公式:

補償性余額貸款實際利率=名義利率/(1-補償性余額)。

【例1】企業採用補償性余額借款1000萬元,名義利率為12%,補償性余額比率為10%,則該項貸款的實際利率為多少?

實際利率=12%÷(1-10%)=13.33%。

【例2】某企業按年利率4.5%向銀行借款200萬元,銀行要求保留10%的補償性余額,則該項貸款的實際利率為多少?

實際利率 =4.5%÷(1-10%)= 5%。

⑸ 銀行規定補償性余額為10%,並按貼現法付息.實際利率怎麼算

按貼現法付息的實際利率計算方式:
一、借款期為整數一年的情況:
1、實際可用借款額=貸款額-利息=貸款額*(1-i),故實際利率=年利息/實際可用借款額*100%=貸款額*i/貸款額*(1-i)=i/(1-i),其中i為名義利率。
2、例如,某企業從銀行取得借款10000元,期限一年,年利率(名義利率)為8%,利息額為800元(10000*8%)。按貼現法付息,企業實際可利用的貸款為9200元(10000-800),該項貸款的實際利率為:800/(10000-800)*100%=8.7%.直接套用公式,實際利率=8%/(1-8%)=8.7%。
二、借款期不足一年--n個月的情況:
1、證明一:實際可用借款額=貸款額-利息=貸款額-貸款額*i/12*n=貸款額*(1-i/12*n),實際利率=年利息/實際可用借款額*100%=貸款額*i/貸款額*(1-i/12*n)=i/*(1-i/12*n)。
2、證明二:年名義利率為i,借款期限為n個月。
那麼n個月的名義利率為i/12*n,n個月的實際利率=n個月的利息/實際可用借款額*100%=貸款額*i/12*n/貸款額(1-i/12*n)=i/12*n/(1-i/12*n).將其轉化為年利率,年實際利率=n個月的實際利率/n*12=i/*(1-i/12*n)。

(5)貸款實際利率與補償性余額擴展閱讀:
貼現法是銀行向企業發放貸款時,先從本金中扣除利息部分,而到期時借款企業要償還貸款全部本金的一種計息方法。採用這種方法,企業可利用的貸款額只有本金減去利息部分後的差額,因此貸款的實際利率高於名義利率。短期借款實際利率的計算通用公式:年實際利率=年利息/實際可用借款額*100%。
利率政策對儲蓄與投資的過程產生影響,而且通過這些過程對金融資產的發展與多樣化、生產的資本密集度以及產值的增長率都產生影響。當物價穩定時,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是一致的。但是,當出現通貨膨脹時,經濟代理人需要對這兩種利率加以區別,一般估計實際利率的辦法是,名義利率減去以某種標准得出的國內通貨膨脹的變動率。在利率由行政當局確定的國家,政策制訂者可以調整名義利率,設法使實際利率保持正數,這樣可以對儲蓄起到鼓勵作用,可以增加金融媒介作用,還可以促進金融市場的統一。在學術界,對於利率政策對儲蓄、投資和產值增長率的實際影響仍有意見分歧。一些經驗論的研究報告表明,相當大的負數實際利率對經濟增長並不會始終產生象大多數常規理論預測的那些不利影響。其他的研究報告發現,在實際利率與儲蓄水平之間,或者在實際利率與投資水平之間,並沒有什麼直接關系。由於這些經驗論的結果一部分取決於實際利率是如何估計的,因此,了解這些估計中所涉及的概念問題是有幫助的。

⑹ 補償性余額是什麼意思呢

補償性余額,即企業貸款時,銀行要求借款企業在銀行中保持按貸款限額或實際借款額一定百分比計算的最低存款額。

通過補償性余額的留存,從企業角度來講,可以增進其信用意識及積極主動還款意識,提高償債能力,但是也提高了借款的實際利率,加重了企業的利息負擔;從銀行角度來講,可以降低風險,補償可能透支的貸款損失。

補償性余額的利率計算:

補償性余額貸款實際利率 = 名義利率/(1-補償性余額)

例:企業採用補償性余額借款1000萬元,名義利率為12%,補償性余額比率為10%。那麼實際企業可以利用的借款額為1000×(1-10%)=900萬元

實際利率=年利息/實際可用借款

=名義利率/(1-補償性余額比率)

=12%÷(1-10%)

=13.33%

(6)貸款實際利率與補償性余額擴展閱讀:

銀行要求的補償性余額的數量主要受信貸市場競爭的影響。

如果信貸市場供大於求,那麼在簽訂貸款協定時,借款者可能會處於有利的地位,補償性余額可能就較小。反之,借款者就可能不得不接受較高的補償性余額。

從銀行的角度講,補償性余額可以降低貸款風險,補償以後可能遭受的貸款損失。而且,企業在銀行中保持這些低息或無息的存款,增加了銀行從貸款中獲得的實際利息。

從借款企業的角度講,補償性余額則提高了借款的實際利率,減少了借款的實際可使用數量。

如果銀行要求的補償性余額存款高於企業通常所維持存款水平,則補償性余額條款將提高企業的借款成本。

⑺ 貼現法補償性余額公式

補償性余額實際利率=(借款額×名義利率)÷(借款額-借款額×補償性余額比例)。

貼現法就是折價法,銀行向企業發放貸款時,先從本金中扣除利息部分,而到期時借款企業再償還全部本金,實際利率=利息÷(本金-利息)。

收現法是指銀行在收款到期時收取本金和利息的方式,通俗的來說也叫一次還本付息;貼現法是銀行在發放貸款的時候,先將利息扣除後,到期時再歸還本金,通俗點也可以說是先付息後還本。

會計學習技巧

體現企業的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流動資產越多,短期債務越少,則流動比率越大,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越強。分析提示:低於正常值,企業的短期償債風險較大。一般情況下,營業周期、流動資產中的應收賬款數額和存貨的周轉速度是影響流動比率的主要因素。

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合計-存貨)/流動負債合計保守速動比率=(貨幣資金+短期投資+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凈額)/流動負債標准值:1/0.8意義:比流動比率更能體現企業的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

⑻ 補償性余額的實際利率公式

補償性余額的實際利率的計算公式:補償性余額貸款實際利率=名義利率/(1-補償性余額比率)。補償性余額是貸款發放銀行要求借款企業以低息或者無息的形式,按貸款總額或實際借用額一定百分比(一般為10%至20%)的貸款額存入貸款發放銀行當中。
拓展資料
補償性余額是貸款發放銀行要求借款企業以低息或者無息的形式,按貸款總額或實際借用額一定百分比(一般為10%至20%)的貸款額存入貸款發放銀行當中。補償性余額有助於銀行降低貸款風險,補償其可能遭受的風險;
對借款企業來說,補償性余額則提高了借款的實際利率,企業交付的利息不變,到賬的實際貸款總額減少,加重了企業的財務負擔。
補償性余額,即企業貸款時,銀行要求借款企業在銀行中保持按貸款限額或實際借款額一定百分比計算的最低存款額。 通過補償性余額的留存,從企業角度來講,可以增進其信用意識及積極主動還款意識,提高償債能力;從銀行角度來講,可以降低風險,補償可能透支的貸款損失。
實例一
企業採用補償性余額借款1000萬元,名義利率為12%,補償性余額比率為10%。那麼實際企業可以利用的借款額為1000×(1-10%)=900萬元,
實際利率=年利息/實際可用借款
=名義利率/(1-補償性余額比率)
=12%÷(1-10%)
=13.33%
實例二
某企業按年利率4.5%向銀行借款200萬元,銀行要求保留10%的補償性余額,則該項貸款的實際利率為多少?
實際利率 = 4.5%÷(1-10%) = 5%
由於企業向銀行取得的長期借款利息是可以在稅前扣除的,有助於企業減少稅負的作用,故長期借款的實際利率(也可稱為實際成本率)=名義利率*(1-企業所得稅稅率)/(1-補償性余額比例),這樣才更加合理。
如上例中,實際利率=4.5%×(1-25%)÷(1-10%)×100%=3.75%

⑼ 補償性余額的計算公式

補償性余額是銀行要求借款人在銀行中保持按貸款限額或實際借用額一定百分比(一般為10%至20%)計算的最低存款余額。補償性余額有助於銀行降低貸款風險,補償其可能遭受的風險;對借款企業來說,補償性余額則提高了借款的實際利率,加重了企業的利息負擔。
補償性余額的利率計算
補償性余額貸款實際利率 = 名義利率/(1-補償性余額)
例1:企業採用補償性余額借款1000萬元,名義利率為12%,補償性余額比率為10%。那麼實際企業可以利用的借款額為1000×(1-10%)=900萬元,實際利率=年利息/實際可用借款=名義利率/(1-補償性余額比率)=12%÷(1-10%)=13.33%
例2:某企業按年利率4.5%向銀行借款200萬元,銀行要求保留10%的補償性余額,則該項貸款的實際利率為多少?
實際利率 = 4.5%÷(1-10%)×100% = 5%
補償性余額是銀行要求企業保持借款額一定比例的存款金額不能動用,由於這部分金額一直存在銀行,相當於「抵押」給銀行了,降低了銀行的風險,到期時這部分資金可以用於歸還部分銀行存款,對銀行做一定的補償。
行政徵收是帶有強制性的,只有國家才能進行徵收,徵收後標的物的權屬將由集體或個人所有改變為國家所有,被徵收方即是特定的相對人,需要按照徵收的相關補償標准進行補償。
例子:修建高速公路,需徵收某縣某鄉某村某農戶的自有住房,則某農戶為「特定的人」,而某村的其他未在徵收范圍內的農戶並不是徵收對象,所以不是「面向社會普遍實施」;受損失的只是某農戶,因此補償款只能給被徵收的某農戶,其他農戶不能領取補償。

⑽ 補償性余額怎麼計算

補償性余額怎麼計算

補償性余額是銀行要求借款人在銀行中保持按貸款限額或實際借用額一定百分比(一般為10%至20%)計算的最低存款余額。那麼補償性余額怎麼計算?下面是我整理的相關解答,歡迎大家參考!

內容

銀行要求的補償性余額的數量主要受信貸市場競爭的影響。如果信貸市場供大於求,那麼在簽訂貸款協定時,借款者可能會處於有利的地位,補償性余額可能就較小;反之,借款者就可能不得不接受較高的補償性余額。從銀行的角度講,補償性余額可以降低貸款風險,補償以後可能遭受的貸款損失。而且,企業在銀行中保持這些低息或無息的存款,增加了銀行從貸款中獲得的實際利息。從借款企業的.角度講,補償性余額則提高了借款的實際利率,減少了借款的實際可使用數量。

如果銀行要求的補償性余額存款高於企業通常所維持存款水平,則補償性余額條款將提高企業的借款成本。

補償性余額怎麼計算

補償性余額有助於銀行降低貸款風險,補償其可能遭受的風險;對借款企業來說,補償性余額則提高了借款的實際利率,加重了企業的利息負擔。

補償性余額的利率計算

補償性余額貸款實際利率 = 名義利率/(1-補償性余額)

例1:企業採用補償性余額借款1000萬元,名義利率為12%,補償性余額比率為10%。那麼實際企業可以利用的借款額為1000×(1-10%)=900萬元,實際利率=年利息/實際可用借款=名義利率/(1-補償性余額比率)=12%÷(1-10%)=13.33%

例2:某企業按年利率4.5%向銀行借款200萬元,銀行要求保留10%的補償性余額,則該項貸款的實際利率為多少?

實際利率 = 4.5%÷(1-10%)×100% = 5%


;
閱讀全文

與貸款實際利率與補償性余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機支付寶助學貸款提前還款流程 瀏覽:170
上海企業貸款代辦公司 瀏覽:750
存量貸款轉LPR利率 瀏覽:955
公積金貸款上限30萬余額怎麼辦 瀏覽:88
抵押房屋貸款要注意什麼 瀏覽:94
網上貸款下載什麼軟體有哪些內容 瀏覽:772
網上貸款不還什麼後果 瀏覽:83
貸款余額結轉 瀏覽:183
三門峽抵押貸款為什麼下不來 瀏覽:170
不過戶公積金貸款條件 瀏覽:815
花唄逾期影響農村信用社貸款嗎 瀏覽:732
公司走流水貸款以後申請破產 瀏覽:426
兆邦基小額貸款公司 瀏覽:726
房子過戶給別人辦理貸款結果查詢 瀏覽:209
網上貸款受到法律保障嗎 瀏覽:417
手機軟體貸款可靠嗎 瀏覽:308
蘇州農行怎麼查貸款記錄 瀏覽:765
銀行貸款找擔保公司好嗎 瀏覽:466
上海貸款還清還算二套嗎 瀏覽:74
貸款買車寫工作單位 瀏覽: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