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2018年捷信貸了4萬分了48期每期還1534.67元已經還了38期還了6萬剩下的還不起怎麼辦
如果您在辦理貸款時購買了靈活還款服務包或靈活保障服務包,且已經足額按期償付了5期每月應償付金額,可以申請延期還款。如您不符合申請延期還款條件,為避免對您徵信記錄產生不必要的影響和給您帶來的經濟壓力,建議您根據合同按時還款。
Ⅱ 2018捷信貸款32000已經還了半年了 10000多還了 現在想提前還款 客服說要還31000
事先利息還款什麼的都沒說清?如果有協議。就以協議為准。如果覺得利率高可以起訴他們的。
Ⅲ 捷信公司是哪個國家的公司
一家平均年化借款利率達31.3%的荷蘭「放貸」公司,於7月15日下午在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中國是其開展業務的主陣地,截至2019年一季度,來自中國用戶的貸款貢獻比例超過六成。
這家公司名為捷信集團,注冊地在荷蘭,由捷克人皮特·凱爾納於1997年在捷克創立,主要在包括中國、東南亞以及中東歐在內的9個國家提供銷售點貸款(在線下銷售門店提供貸款服務)、現金貸以及循環貸款等產品。它於2007年進入中國,2010年成立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是中國首批獲得消費金融牌照的四家消費金融公司之一,也是到目前為止唯一的外商獨資持牌機構。
左為皮特·凱爾納,捷信集團創始人和大股東;右為依西·施梅茲,捷信集團CEO
9年間,捷信在中國積累了5030萬名客戶,國內的市場佔有率達到28%。2018年,捷信業務收入達39.52億歐元,凈利潤為4.98億歐元。在中國的總貸款為124.47億歐元,摺合人民幣960.68億元;經營收入達25.4億歐元,摺合人民幣196億元。
高收入、高利潤的背後,是高達上萬起投訴的「黑歷史」。
盡管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是一家持牌機構,但捷信的貸款利息居高不下,通過收取利息、手續費、傭金等,其貸款利率一度超過36%。聚投訴平台顯示,截至目前其投訴量累計高達10328起,被投訴的主要問題是高利息、暴力催收等,甚至有人將其稱為「典型高利貸」。在其招股書中,也明確稱「過往,我們曾對貸款產品收取超過36%限制的利率」。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近年來捷信的不良貸款率也逐年上升。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其不良貸款率依次為6.1% 、6.9%、8.4%,而同樣持牌的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率一般不超過2%。
未來,伴隨著越來越強的法律監管,怎樣解決高利率帶來的高壞賬,是捷信需要面對的問題。
1、高收入:放貸1500億收入305億
捷信招股書顯示,其消費金融產品主要包括:銷售點貸款、現金貸款及循環貸款。現金貸款是捷信最大的業務,2016年底該業務占貸款總額的比例為50.9%,截至2019年3月31日,上升至70.5%;其次是銷售點貸款,截至2019年3月31日佔總額的比例為24.1%。
在經營業績方面,2018年捷信客戶貸款總額為196.7億歐元,摺合人民幣1509億元。其中,現金貸款和售點貸款各佔比69%和25.5%。其經營收入高達39.52億歐元,摺合人民幣約為305億元,比上年增長27%;凈利潤為4.98億歐元,比上年增長81%。2019年一季度,其經營收入為10.23億歐元,凈利潤為1.54億歐元。
捷信提到,經營收入及利潤增長主要由於公司經營所處各國家的未償還貸款余額(尤其是現金貸款)增加;而經營業績影響最大的項目是凈利息收入。招股書中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捷信凈利息收入在2019年一季度、2018年、2017年、2016年占年度經營收入比例分別是88.0%、81.4%、77.4%及76.6%。
從2016年至今,中國是捷信開展業務的主陣地。與其他地域相比,貸款貢獻比例一直處於首位(超過50%)且連年走高,截至2019年一季度該佔比已上升至63.9%。
2007年,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成立,2010年成為中國首批獲得消費金融牌照的四家消費金融公司之一。
2009年8月13日,原銀監會正式發布了啟動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審批工作,捷信當初與中銀消費金融等藉此時機獲得首批頒發的消費金融試點牌照。彼時,捷信中國公司所在地天津濱海新區的管委會主任何樹山曾表示,捷信消費金融公司的建立,標志著濱海新區金融改革試點取得又一重大成果,使天津成為繼北京、上海和成都之後的第四座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城市。
截至目前,國內已有27家機構拿到消費金融牌照,其中24家已經開始營業,捷信是到目前為止唯一的外商獨資持牌機構。在這些已開業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20家有銀行背景,其中城商行背景的有15家,國有大行控股的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背景的2家,台資銀行背景的1家。
網貸之家研究院院長張葉霞稱,盡管捷信屬於外資機構,但根據現有規定,外資不是消費金融牌照頒發的門檻,而且目前也沒有明確不對外資機構頒發消費金融牌照,實際上,後來成立的消費金融公司也有一些有外資股東。
捷信在中國以線下渠道模式而聞名,在華有超過23.9萬個銷售點,覆蓋逾300個城市,雇員人數約5.8萬人。截至2019年3月末,捷信在中國有5030萬名客戶,未償還貸款134億歐元。主要集中於銷售點貸款及現金貸款(包括消費貸款),並開始推出循環貸款。
目前其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為28%,在24家中國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銷售點貸款未歸還余額排名第一。這也意味著其在新增貸款業務方面頗具優勢。
招股書顯示,2018年其在中國的總貸款為124.47億歐元,摺合人民幣960.68億;經營收入達25.4億歐元,摺合人民幣196億元;收入凈額為1.79億歐元,摺合人民幣13.82億元。
此前監管對現金貸業務整頓,對捷信在中國區的業務也產生了影響。捷信表示,在中國的總貸款及經營收入於2016-2018年增長,收入凈額於2017年下跌,2018年上半年產生虧損,是因實施多項法律及法規後市場發展所帶來的影響以及為應對市場擾動所採取的審慎措施所致。
2、高利率:年化利率超30%,僅手續費年入64億
捷信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銀行及金融機構貸款、客戶存款、債券及資產支持證券,以及聯合貸款安排、資產出售及經紀等輕資本融資模式。從2016年12月31日至2019年3月31日,捷信有借款或承諾信用額度的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數量由35家增加到140多家。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樣的資金來源成本較高。
較高的資金成本,必然抬升其貸款利息。根據招股書信息,過往,其曾對貸款產品收取超過36%限制的利率。但在中國監管文件之後,其下調有關利息低於36%。自2018年5月30日起,捷信已將其所有產品類型的年化實際利率(包括可選服務費)調整至符合36%上限范圍。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其平均年化實際利率下降至31.3%。
這意味著,盡管捷信作為一家持牌正規消費金融機構,但其貸款利率仍然高於現行法律保護的范疇。按照規定,年利率小於24%的借貸屬於國家司法保護范疇。年利率超過36%的借貸利息,超出部分無效。
實際上,除了利息之外,其收入構成中還包括手續費及傭金收入。招股書中稱,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主要產生自客戶隨發放貸款一同購買的客戶保障計劃及其他服務等附加產品所專區的傭金,以及較小程度上產生自預期貸款的滯納金。
張葉霞稱,這是行業比較常見的收費方式,目前行業絕大部分的貸款類公司收入來源基本可分為利息收入、服務費以及逾期罰金等。在這種收費情況下,名義借款利率確實不能真實反映實際綜合借款利率,需要借款人自行計算。
在2018年其39.52億歐元的經營收入中,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就達到8.36億歐元,摺合人民幣64.5億元。在這其中,客戶保障費用收入佔大頭,超過5.5億歐元。
而根據捷信用戶的說法,這些客戶保障費用在放款時以「砍頭息」的方式被扣除,這也是其被用戶詬病的地方之一。
3、高投訴:投訴上萬起,中國貸款不良率達9.7%
2017年,捷信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依西·施梅茲在接受采訪時稱,捷信集團70%的客戶都是從未向銀行貸款的首次借款人,捷信中國客戶的平均單筆貸款額度為2500元左右,線上申請的平均額度為1500元左右。而對於之前合作過、信用記錄良好的客戶,通過交叉銷售,平均額度可達到1.2-1.4萬元。
伴隨著業務的擴張,捷信面臨的投訴也不少。
聚投訴平台顯示,截至目前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的投訴量累計高達10328起,問題集中在高利息、暴力催收等,甚至有人稱其為「變相高利貸」。
高利率必然伴隨著高壞賬,捷信也不例外。根據捷信的招股書,其在中國境內的不良貸款率從2016年的4.3%上升至2018年時達到9.7%。
張葉霞表示,根據此前捷信消費金融公司披露的2018年年報來看,其2018年末不良貸款率為3.98%,與其招股書披露的不良貸款率有差異,可能是因為統計口徑的問題。
「持牌系消費金融公司中公布2018年末不良貸款率的公司較少,僅有中銀消費金融公司和捷信消費金融公司兩家公布相關數據,與中銀消費金融公司(3.15%)相比,捷信消費金融的不良貸款率處於略高的水平。」她稱。
實際上,這一不良率遠高於同期商業銀行的水平。就在今年7月初,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在發布會上稱,當前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穩定在2%左右。兩相比較,凸顯捷信的「用高利率覆蓋高風險」的策略。
招股書中也對該壞賬的變化做出解釋。捷信表示,這些壞賬增加主要由於2017年第二季度及第三季度產生的現金貸款賬齡的增長,該等貸款受市場發展導致貸款批次風險增加所影響。此外,還有2018年組合增長速度下跌。
張葉霞認為,相較於其他的消費金融公司,盡管捷信一直在布局線上業務,但其線下業務相對較強,尤其是線下現金貸業務,其擁有諸多裝修、3C等領域的場景。這部分不良率相對較高,捷信所准備的風險計提(即不良貸款覆蓋率)也相對較多。
捷信不良貸款率上升也不僅僅是在中國市場。招股書顯示,其2016年至2018年總體不良貸款比率分別為6.1%、6.9%、 8.4%,2019年一季度不良貸款率為7.8%。
盡管如此,國內消費金融市場的蛋糕已是有目共睹。根據測算,中國消費金融貸款的未償還結余總額預期由2018年12月31日的12550億歐元增加至2023年12月31日的29550億歐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9%;預期消費金融貸款滲透率於同期由11%增至17%。
但在日趨嚴格的國內金融市場上,捷信的「用高利率覆蓋高風險」還能支撐多久?這是其要面臨的一大問題。
Ⅳ 捷信現金貸款利息合法嗎
不屬於高利貸,合法。
捷信消金的貸款年化利率最高為24%,低於最高人民法院規定的36%,不屬於高利貸。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捷信消金的貸款年化利率最高為24%,在整體利率分布中佔比56.22%,其次年化利率21%的貸款利率分布較廣,佔比29.79%。
而另一份資料顯示,2018年,捷信消金貸款的平均利率為20.74%。
自2015年9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施行後,高利貸的標准不再以是否超過年利率24%為標准,而以是否超過36%為標准,也就是說年利率不超過36%的都不屬於高利貸。
(4)捷信貸款余額2018擴展閱讀:
公開資料顯示,捷信消金正式成立於2010年,目前注冊資本70億元。2018年其營業收入為186.16億元,凈利潤13.96億元。
截至2018年底,捷信消金資產總額990.75億元,全國貸款銷售點超過25萬家;此外,捷信消金微信公眾號粉絲超過1200萬人,新浪微博粉絲超過31萬人,網路貼吧粉絲超過37萬人;活躍用戶數量約1700萬,貸款余額898.35億元。
2016-2018年,捷信消金的手續費營業凈收入在營收中分別佔比為77.07%、84.5%、73.13%,例如,在2018年捷信消金185.16億元的營業收入中,手續費營業凈收入達到了135.41億元。
Ⅳ 2018年5月21在捷信貸款了65000分期57,還了11個月為什麼還有114881.22怎麼辦
【捷信】:您好,感謝您的反饋。辦理前我司要求銷售人員透明清晰講解清楚各項費用構成,分期期數,還款時間等,待消費者確認後才注冊生效合同。如果您對費用有疑問,您可致電捷信官方客服熱線進行詳細咨詢,謝謝。除此以外,也建議您及時還款,否則逾期對個人徵信有不良影響。
Ⅵ 捷信的錢到底要不要還
捷信的錢是需要還的。
用戶欠捷信的錢,逾期記錄會上傳到徵信中,欠的時間越久,對於個人徵信越不利。如果逾期的時間超過3個月,那麼會在徵信中形成污點,以後再申請貸款或信用卡業務,都會被拒絕。而且情節嚴重的話,捷信還有可能會起訴用戶,到時候法院會強制執行。
用戶可以向平台進行申訴協商,協商無果可以請求法院介入。一般超過法律規定部分的利息是可以不還的,但是未超過的部分還是需要按照欠款進行償還。
(6)捷信貸款余額2018擴展閱讀:
欠捷信的錢介紹如下:
消費者自簽訂合同之日起在15日內無論任何原因申請提前還款,只需在猶豫期到期之前歸還全部本金,便可以終止合同,並免收任何費用。靈活還款服務包,是消費者在選擇該服務後,可根據自身情況靈活變更還款日,從而方便現金周轉。
銀行代扣,消費者與貸款機構約定通過指定的銀行卡以代扣方式自動支付每月還款額或相關費用。說明對於信用空白的人來說,可以通過辦理貸款及後續良好的還款行為為將來辦理信用卡,購車買房等積累信用財富。
Ⅶ 2018年1月21日在捷信貸款到18年10月18日!還款為14446.15元!請問當時貸了多少錢
根據捷信的規矩
年利率一般為48.8848%較為貼切
貸款金額15000元
貸款期限暫定為1年
也即12期
每月還款1605.13元,9個月還款14446.15元,每月還款1605.1278元
總利息4261.53元
總還款19261.53元,9個月還款14446.15元,每月還款1605.1278元,總還款19261.53元
每月還款數額計算公式如下:
[貸款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還款月數]÷[(1+月利率)^還款月數-1]
月利率=年利率/12
望採納請採納
請勿折疊!!
Ⅷ 怎樣查詢捷信未還款余額
可以登錄捷信金融app查詢未還款余額,操作步驟如下:
1、登錄捷信金融app,輸入手機號碼後點擊「立即登錄」,如下圖:
Ⅸ 2018年8月在捷信貸款36000元今年逾期了3個月,19年11月還了10000元
中途逾期的三個月,在11月又還了一萬塊錢,這樣的話,他不會告你騙貸的,只要你有還款的記錄就行,無論多少,一點點他都不會告你騙貸的。一般的借貸,如果你超過了半年,並且額度比較大的借貸,中途一直沒有還款的記錄,那就可能被告騙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