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央行重磅!最新貨幣政策報告:疫情防控最重要、地產貸款增速回落
2月19日晚,央行公布《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中國人民銀行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要求,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逆周期調節,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推動信貸結構持續優化,以改革的辦法疏通貨幣政策傳導,千方百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為實現「六穩」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報告由央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發布,從貨幣信貸概括、貨幣政策操作、貨幣市場運行、宏觀經濟分析、貨幣政策趨勢等五個方面總結了人民銀行過去一年的重要舉措與政策動態,並對下一階段的工作部署加以展望。
基金君根據報告全文,總結出以下十大要點內容,供大家參考。
1.2019年普惠小微貸款新增2.1萬億元
總體來看,金融機構貸款增長較快,普惠小微貸款快速增長。
根據報告,2019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為158.6萬億元,同比增長11.9%,比年初增加16.8萬億元,同比多增6987億元。人民幣貸款余額為153.1萬億元,同比增長12.3%。
其中,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普惠小微貸款快速增長。2019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普惠小微貸款的投放,效果明顯。
具體來看,2019年普惠小微貸款新增2.1萬億元,是上年增量的1.7倍,年末余額增速為23.1%,比上年末提高7.9個百分點。住戶貸款增速放緩,2019年末為15.5%,比上年末低2.7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同比多增。中長期貸款比年初增加11.3萬億元,同比多增7986億元,占同期貸款增量的67.3%,較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
2.2019年股市日均成交5222億元,同比增長四成
2019年,金融市場整體運行平穩,其中成交量和籌資額同比增加。
具體來看,2019年滬、深股市累計成交127.4萬億元,日均成交5222億元,同比增長40.7%。股票市場籌資額同比增加。2019年A股籌資6148億元,同比增加11.2%。
此外,股票市場指數上升。2019年末,上證綜合指數收於3050點,比上年末上漲22.3%;深證成份指數收於10431點,比上年末上漲44.1%。
3.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2019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與銷售額增速有所放緩,房價上漲區域明顯減少,漲幅有所下降。房地產開發投資穩中微升,房地產貸款增速繼續平穩回落。
具體來看,2019年12月末,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分別同比上漲6.8%和3.7%,漲幅較上年同期分別下降3.7個和4個百分點。全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基本持平,銷售額同比增長6.5%,增速較上年末下降5.7個百分點。
房地產增速方面,2019年末,全國主要金融機構(含外資)房地產貸款余額44.41萬億元,同比增長14.8%,增速較上年末回落5.2個百分點。房地產貸款余額占各項貸款余額的29%。
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30.2萬億元,同比增長16.7%,增速較上年末回落1.1個百分點;住房開發貸款余額為8.4萬億元,同比增長14.6%,增速較上年末回落17.3個百分點;地產開發貸款余額為1.28萬億元,同比下降7.1%,增速較上年末回落11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稱,下一階段將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則,加快建立房地產金融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4.加大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貨幣信貸支持
報告稱,將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加大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貨幣信貸支持。
一是專項再貸款定向支持疫情防控重點領域和重點企業;二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實施好逆周期調節;三是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疫情防控的信貸投放力度。
報告稱,下一步,仍要將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加大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貨幣信貸支持。
5.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報告稱,下一階段,科學穩健把握逆周期調節力度,守正創新,勇於擔當,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加強逆周期調節、結構調整和改革的力度,保持物價水平基本穩定。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具體而言:
1)要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
2)靈活運用好定向降准、再貸款、再貼現、宏觀審慎評估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以適度的貨幣增長支持高質量發展,有效支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3)增強調控前瞻性、精準性、主動性和有效性,根據經濟增長和價格形勢變化及時預調微調,精準把握好調控的度,加強預期引導,維護我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少數實行正常貨幣政策國家的地位。
4)健全可持續的資本補充體制機制,推動銀行通過發行永續債等方式多渠道補充資本,拓寬永續債投資主體,分散風險;
5)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提升銀行服務實體經濟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能力,防範社會信用收縮風險。
6.完善LPR傳導機制堅決打破貸款利率隱性下限
2019年8月17日,人民銀行宣布完善LPR形成機制,推出新的LPR報價原則、形成方式、期限品種、報價銀行、報價頻率和運用要求。提高銀行貸款定價的自主權,推動銀行改進經營行為,堅決打破貸款利率隱性下限,疏通市場化利率傳導渠道。
2019年末,新發放貸款中運用LPR的佔比已達到90%。2019年12月28日人民銀行發布了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的公告,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推動存量貸款定價基準由原來的貸款基準利率轉換為LPR或固定利率。
事實上,LPR改革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作用已經顯現。2019年年初至7月,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一直在5.3%附近波動,市場利率下行向企業貸款利率傳導不足。8月份以來,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已6次發布新機制下的LPR,1年期LPR較同期限基準利率下降了20個基點。隨著LPR報價穩中有降,企業貸款利率顯著下降。
報告稱,下一階段,將進一步深化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具體而言,將健全基準利率和市場化利率體系,完善LPR傳導機制,推進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促進銀行積極有序運用LPR定價,轉變傳統定價思維。
同時,發揮好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製作用,維護公平定價秩序,嚴格落實明示貸款年化利率的要求,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穩步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保持人民幣匯率彈性,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的作用。
7.支持鋼鐵行業通過直接融資「去杠桿、降成本」
2019年以來,在國家逆周期調控政策下,鋼鐵行業平穩運行,持續推進對標挖潛、降本增效。
一是鋼鐵產量保持增長。2019年,我國生鐵、粗鋼、鋼材產量分別同比增長5.3%、8.3%、9.8%。二是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增長。2019年,全國黑色冶煉及壓延業和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同比增長26.0%和2.5%。三是鋼材價格四季度回升企穩,原材料價格趨於穩定。四是超低排放正式實施,綠色發展持續推進。
但在當前全球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國鋼鐵行業仍面臨諸多挑戰。一是受成本上升擠壓,行業利潤同比有所下降。二是受國際市場貿易摩擦和貿易保護等影響,鋼鐵產品進出口總量有所下降。三是環保壓力仍然較大,超低排放具體實施中還存在技術難題,亟待行業內外協作攻關。
報告稱,下一步應堅持差異化信貸政策,支持優勢企業技術改造、結構調整、綠色發展。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在鋼鐵企業兼並重組中的作用,支持鋼鐵行業通過直接融資「去杠桿、降成本」,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8.國內外經濟都處於調整期,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
報告稱,中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暫時的,中國經濟長期向好、高質量增長的基本面沒有變化。
當前,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外部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我國經濟正在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影響持續深化。
經濟增長保持了韌性,但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企業投資增長仍顯乏力。在信用風險加快暴露情況下,部分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偏好下降。新冠肺炎疫情對短期內的經濟增長會有影響,主要體現在消費減少、企業復工較晚等方面。對此要客觀認識、理性看待,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做好充分准備,認真辦好自己的事,推動消費穩定增長,切實增加有效投資,釋放國內市場需求潛力。
9.引導資金投向先進製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
2019年,中國人民銀行引導資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數效應的先進製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
一是深入開展金融精準扶貧。二是持續加大鄉村振興金融服務投入。三是不斷提升小微、民營企業金融服務水平。四是積極做好金融支持就業創業。五是繼續加強產業轉型升級的金融支持,持續完善區域發展金融政策引導。六是全力以赴做好防疫的各項金融服務工作,加強對生產、運輸和銷售重要醫用物資和重要生活物資的骨幹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全力滿足其合理融資需求。
10.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
2019年7月20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宣布11條關於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有關舉措,重點是大幅放寬銀行、證券、保險業的市場准入,提前至2020年不再設股比限制,並大幅擴大業務范圍;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等。
2019年4月及9月,中國債券先後被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多元化指數等國際主要債券指數。
證監會於5月正式批准中日ETF互通中方產品申請。證監會與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於6月17日發布聯合公告,正式啟動上海證券交易所和倫敦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存托憑證(GDR)業務。
下一階段,將進一步推進金融機構改革,繼續推動全面落實開發性金融機構、政策性銀行改革方案,完善治理體系,持續深化大型商業銀行和其他大型金融企業改革,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
Ⅱ 央行出新規!從明年3月起,你的房貸合同要變了
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9〕第30號 來源:央行官網
存量浮動利率貸款「換錨」
LPR運行4個月以來,商業銀行新發放的貸款正在掛鉤LPR。央行表示,目前接近90%的新發放貸款已經參考LPR定價。
存量貸款如何轉換為LPR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存量浮動利率貸款仍基於貸款基準利率定價,不能及時反映市場利率變化,不利於保證借貸雙方的權益。」央行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范若瀅分析稱,自央行2019年8月實施LPR改革以來,經多次報價後,當前1年期和5年期LPR分別報4.15%和4.8%,分別較8月份下行16個和5個基點。但實體經濟融資利率降幅有限,2019年三季度末,金融機構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62%,僅比上年末下行了2個基點,其中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不降反升,2019年三季度末為5.96%,較上年末上行了5個基點。
范若瀅指出,在LPR報價機制改革後,央行制定了相應的「358」考核要求(2019年9月末,全國性銀行業金融機構新發放貸款中應用LPR做為定價基準的比例不少於30%;2019年12月末,上述比例不少於50%;2020年3月末,上述比例不少於80%),但僅針對增量貸款,LPR作用發揮效果並不明顯。本次則是針對存量貸款,預計未來LPR對貸款定價的引導作用將明顯增強,有利於更好地引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行。
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認為,預計初次轉換之後,存量貸款的利率執行水平將與轉換之前保持基本不變。這有助於推進轉換工作順利進行,也有助於保護借貸雙方的利益。
「為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貨幣政策保持穩健基調,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未來一段時間LPR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間。借款人與銀行平等協商,採用LPR作為定價基準將可能是普遍的方式,這對借款人是相對有利的。」董希淼對中新經緯記者表示,通過這種市場化方式,有助於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更好地為穩增長、穩就業服務。即便借款人與銀行協商轉換為固定利率,現有的同期限LPR仍然可能是固定利率執行水平的重要參考。同時,這也體現了利率市場化原則,即利率定價相關事項由借貸雙方協商確定。
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如何改
不少人對存款貸款如何改還存在疑問,中新經緯客戶端這就為您劃重點。
一、可以協商
借款人可與銀行協商確定將定價基準轉換為LPR,或轉換為固定利率,借款人只有一次選擇權,轉換之後不能再次轉換。已處於最後一個重定價周期的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可不轉換。
二、實施時間
轉換工作自2020年3月1日開始,原則上應於2020年8月31日前完成。
三、利率水平
轉換後的貸款利率水平由雙方協商確定,其中,為貫徹落實房地產市場調控要求,存量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在轉換時點的利率水平應保持不變。
四、房貸(指定價基準轉換為LPR的)
(1)期限品種:LPR的期限品種依據原合同的借款期限確定,確定後在合同剩餘期限內不再調整;(註:LPR有1年期和5年期以上兩個品種,一般房貸均為5年期以上)
(2)加點數值:加點數值為原合同最近的執行利率與2019年12月LPR的差值(可為負值),在合同剩餘期限內固定不變;
(3)利率水平:轉換時點利率水平保持不變;
(4)重定日周期:借貸雙方可重新約定重定價周期和重定價日,重定價周期最短為一年;
(5)同一筆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在2020年3月-2020年8月之間任意時點轉換,均根據2019年12月LPR和原執行的利率水平確定加點數值,加點數值不受轉換時點的影響,銀行和客戶可合理分散辦理。
五、其他貸款
其他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包括但不限於企業貸款、個人消費貸款等,可由借貸雙方按市場化原則協商確定具體轉換條款,包括參考LPR的期限品種、加點數值、重定價周期、重定價日等,或轉為固定利率。
存量房貸利率2021年真正變化
在銀行貸款中,房貸占據了很大的份額。央行數據顯示,2018年末,中國住戶部門貸款余額47.9萬億元,住戶部門貸款余額占存款類金融機構全部貸款余額的比例為35.1%,同比上升2.8個百分點。2018年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25.8萬億元,佔住戶部門債務余額的比例為53.9%。
從當前情況看,銀行5年期以上貸款基準利率為4.9%,2019年12月發布的5年期以上LPR為4.8%,那參照LPR定價後,是否意味著房貸利率下調,購房者的實際還款金額會減少呢?答案是暫時不會。
央行表示,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的加點數值應等於原合同最近的執行利率水平與2019年12月發布的相應期限LPR的差值。央行為此舉例稱,若某筆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原合同期限20年,剩餘期限為8年,原合同約定的利率為5年期以上貸款基準利率上浮10%,現執行利率為4.9%×(1+10%)=5.39%。2019年12月發布的5年期以上LPR為4.8%。如果借貸雙方確定在2020年3月30日轉換定價基準,且重定價周期仍為1年,重定價日仍為每年1月1日,那麼加點幅度應為0.59個百分點(5.39%-4.8%=0.59%)。
也就是說,在上述案例中,房貸利率的定價錨點從基準貸款利率變為LPR後,加點方式從貸款基準利率上浮10%變為了LPR上浮0.59個百分點,當前實際貸款利率不變。
目前,大多數存量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的重定價周期為1年且重定價日為每年1月1日。諸葛找房副總裁苑承建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此次利率轉換期為2020年3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但實際執行時間是從2021年開始,也就是說,2020年客戶實際執行的房貸還是按照2019年的房貸執行,按照當前的還款約定償還。即使LPR在2020年下降,客戶也只能從2021年開始享受利率下行的紅利。
前述案例中,2020年3月30日至12月31日,執行的利率水平仍是5.39%(4.8%+0.59%)。在此後的第一個重定價日,即2021年1月1日,按照重新約定的重定價規則,執行的利率將調整為2020年12月發布的5年期以上LPR+0.59%,此後每年以此類推。
由於LPR每月都會發布一次,那是否意味著房貸利率每月都要變化呢?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此次政策給出了明確答復,即可以約定一直不變,也可以約定一年一次,但絕對不會出現每個月調整一次。
央行也給出兩個選擇,即借款人可與銀行協商確定將定價基準轉換為LPR,或轉換為固定利率,借款人只有一次選擇權,轉換之後不能再次轉換。苑承建認為,對於用戶來說,固定利率長期確定,無法享受利率下行的紅利,但同樣也可以在利率上行時避免成本上升。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稱,降息周期的大門已經打開,一年期LPR主要針對企業貸款,5年期LPR基本代表了房貸利率的走勢,實際房貸利率的下調將成為未來的趨勢。
銀行內部管理面臨考驗
雖然央行給商業銀行預留了2個月多月的准備時間,不過不少銀行從業人員表示,接下來銀行的工作任務會比較重。
據央行近期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11月末,中國本外幣貸款余額157.56萬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151.97萬億元。需要注意的是,按照貨幣資金借貸關系持續期間內,利率水平是否變動來劃分,利率可分為固定利率與浮動利率。據了解,在銀行存量貸款中,浮動利率貸款佔比較大。
一位國有銀行支行個貸經理表示,他所在的銀行目前銀行貸款中絕大多數都是浮動利率貸款。
「我們銀行沒有固定利率貸款,一般客戶會要求申請浮動利率貸款。」另一位外資銀行的貸款客戶經理告訴中新經緯記者。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指出,此次央行在《公告》中規定,「金融機構應與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客戶就定價基準轉換條款進行協商,原則上應於2020年8月31日前完成。」以個人住房貸款為例,截止2018年末,我國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25.75萬億元,占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的18.89%,且個人住房貸款具有受眾廣、金額小、筆數多的特點,「換錨」將對銀行的合同、系統、報表、人員、風控等多方面形成影響,短期內銀行內部管理面臨考驗。
范若瀅同樣認為,此次「換錨」給商業銀行帶來更大的經營壓力和挑戰。一方面,在儲蓄率趨於下行、存款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由於存量貸款規模大,定價基準轉換後將給商業銀行帶來較大息差管理和資產負債管理壓力。另一方面,對商業銀行風險定價、內部定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公告要求來看,最終貸款利率要通過銀行與客戶協商的方式來確定,需要銀行綜合考慮客戶本身的信用資質、放款銀行的資金成本、風險成本和市場供求等多種因素。未來如何優化調整FTP定價管理體系,是商業銀行需要思考的問題。
【購房資訊輕松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中新經緯
優質內容推薦
北環東段快速化改造工程高架橋梁通過初步驗收
遼寧下達19.3億元支持老舊小區改造
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小鎮!鎮海這地方魅力無限……
Ⅲ 10 月全國個人住房貸款環比多增超千億,這些數字說明了什麼
這次公布的數據意義非同小可,因為這是央行首次將個人住房貸款數據單月發布。以往個人住房貸款數據都是出現在每季度公布的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中。
同時,10月份房地產開發貸款投放也大幅增長,11月初的貸款投放力度也進一步加大。
投放速度大幅增長,這意味著什麼?透露出怎樣的信號?
首次單獨發布個人住房貸款單月數據
業內專業人士分析,今年推出了對房地產貸款集中管理的調控措施,對居民房貸和全部房地產貸款有了紅線要求。因此從5月開始,房地產各項貸款開始持續回落,影響了整個房地產經濟的發展。
這點其實不難發現,今年中旬以來,全國多個城市都傳出了二手房停貸的消息,不少銀行都表示對二手房房貸提出了限制。這也對樓市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不少買房人都擔心買了房而無法貸款,從而推遲了買房計劃。
針對與個人貸款發放問題,央行表示這是由於少數城市房價上漲過快,因此通過限制貸款投放來抑制房價上漲。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張波表示,「通過總量層面對於房地產行業進行全面的融資精準化監管,在有效穩定房地產市場的同時,可以更好保障房貸資金合規性和高效性。」
央行也表示,在這些地區房價恢復平穩後,貸款也將回歸正常。
而從最新發布的數據來看,10月貸款余額的增速確實有所增長,這是否意味著,信貸政策已經開始放鬆?
信貸政策是否開始放鬆?
其實,在前不久,廣州、佛山等多個城市開始下調房貸利率的消息出現後,就有不少人猜測房貸政策是否已經開始放鬆。不過當時,業內人士表示,個別銀行貸款提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於交易下降讓銀行有空間化解此前積壓的房貸,放款有所提速。但這種個別現象並不意味著個人房貸將全面松動。
那此次公布的10月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的數據,是否能表明房貸開始放鬆了呢?其實不然,由於貸款余額顯示的是存量,並不能代表新增房貸的數據,所以也不能就認為是多放了1000億的貸款。
對此,專業人士表示,央行此次公開數據,主要在近期房地產融資收緊、市場悲觀的背景下,傳遞正面信號,用有力數據維穩,提醒購房人房地產市場的信用情況正有所改善,提升大家的購房意願。
總體來看,對於房地產未來的調控目標將以「穩」為主。在十月中旬召開的央行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發布會上,表示將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加快建立房地產長效機制,在實現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同時,也降低了整體金融風險水平。
Ⅳ 2019年主要銀行文化貸款余額
9330億元。經查詢央行發布數據資料顯示,截止2019年12月31日,貸款余額9330億元,一季度減少85億元,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6232家。
Ⅳ 央行2月金融統計數據釋放了何種信號
作者莫開偉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3月10日,央行發布我國2月金融統計數據顯示,廣義貨幣M2餘額223.6萬億元,同比增長10.1%;狹義貨幣(M1)余額59.35萬億元,同比增長7.4%;流通中貨幣(M0)余額9.19萬億元,同比增長4.2%;人民幣貸款余額177.68萬億元,增加1.36萬億元,同比多增4529億元,同比增長12.9%;人民幣存款余額217.29萬億元,存款增加1.15萬億元,同比多增1294億元,同比增長10.4%。
2月金融數據反映了我國金融業運行整體情況令人基本滿意,也表明我國金融業發展處於相對穩定狀態,更表明我國實施穩健寬松的貨幣政策基本適應當前我國客觀經濟實際。就目前而言,央行2月金融統計數據釋放了四個積極金融信號:
2月末 社會 融資規模存量為291.36萬億元,增長13.3%,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為176.76萬億元,同比增長13.5%; 表明實體經濟融資環境有所改善,它釋放了商業銀行對實體經濟信貸支持力度有所加大的信號 。更說明自去年底以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今年初中央、國務院多次會議,都重視對中小微實體經濟的支持,要求銀行金融機構千方百計破解實體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困難。1至2月 社會 融資規模存量保持增長態勢,表明銀行金融機構將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放在了重要高度,服從國家宏觀政策大局,使中央支持實體經濟的政策要求得到了很好的貫徹落實。
廣義貨幣同比增長10.1%,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7個和1.3個百分點;狹義貨幣同比增長7.4%,增速比上月末低7.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2.6個百分點。無論是廣義貨幣還是狹義貨幣,與我國貨幣信貸投放增長的實際基本相符, 它釋放了我國貨幣信貸增長與我國經濟發展實際及居民收入增長水平基本相協調的有利信號。 一方面貨幣信貸投放增長,使得企業及居民融資有所活躍,企業存款、居民存款及手持現金都有一定的增長;企業存款增長表明企業融資能力提高,用於生產及流通的資金運作能力提高,擴大再生生活的慾望提高,這對打破因疫情造成的經濟低迷態勢起到較強推動作用。另一方面,居民存款及手中現金增長,不僅有利於改善民生帶動消費擴大內需,讓中國有足夠的韌性來應對外部貿易摩擦產生的負面沖擊,也使得居民投資日漸活躍,有利於拉動民間投資增長,更加夯實中國經濟增長的微觀經濟基石,對實現經濟雙循環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2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了1.36萬億元,同比多增4529億元, 釋放了貨幣信貸保持穩定增長態勢以及企業(個人)貸款需求旺盛的信號。 今年1至2月,我國銀行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總體規模達到了177.68萬億元,同比增長12.9%,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個和0.8個百分點,其中住戶貸款增加1421億元,短期貸款減少2691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113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2萬億元。這些數據說明,我國銀行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依然保持以往持續加大信貸投放的力度,實體企業的融資環境將得到了進一步改善,為促進我國經濟增長及幫助中小微企業擺脫融資困局、走出疫情陰影恢復生產奠定了堅實的貨幣信貸基礎。同時,個人短期貸款減少中長期貸款增加也表明銀行在落實中央政府及監管部門確定的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上的力度持續加大,在消費貸、按揭貸款方面有所收縮,這有利於優化信貸結構,使我國經濟向更質量方向轉化。
2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1.15萬億元,同比多增1294億元。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個和0.8個百分點,它說明2月春節財政機構投放增加、企業發放資金及其他福利增多, 社會 各階層收入增長。 顯然,它釋放了我國銀行存款機構的存款具有一定潛力、信貸資金來源仍然較為充足的信號。 雖然,銀行金融機構存款面臨較大的壓力,但並沒有到存款負增長的危險時刻,而形成這種局面,主要是各類新興金融業態的涌現分流了存款、居民投資意識覺醒消耗了存款,這不足為怪,這似乎應是未來一種金融常態。
但同時,2月金融統計數據也凸顯了幾個需引起重視的金融問題:一是貸款結構雖然趨於科學合理,無論是住房部門的貸款還是企業貸款,貸款結構趨於科學合理,信貸結構有所優化,但短期貸款與中長期貸款搭配不太相宜。比如2月份增加的1.36萬億元貸款中,住戶部門為1421億元,佔比有大幅下降,這是積極可喜的變化,表明對企業貸款較為合理,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基本到位。但貸款中短期貸款與中長期貸款期限不合理,長期貸款1.1萬億元,佔新增貸款的80.88%,這不僅會與商業銀行存款資金形成錯配,也會加大資金供需平衡的矛盾,影響銀行的流動性安全,也容易掩蓋信貸風險。
二是存款增長速度呈進一步放緩態勢,這對未來銀行擴大信貸資金來源及提高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能力產生較大的制約。2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1.15億元,同比多增1294億元,銀行存款總體增長呈越來越緩慢之勢。其中住戶存款增加3.26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2.42萬億元,財政性存款減少8479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1.61萬億元。這主要是2月春節期間財政下撥各類款項以及發工資福利等因素造成。存款減少的矛盾在未來的經營中將更加突出,需要加快金融創業與經營轉型步伐,以應對負債減少帶來經營的受限。
三是由於受到存款增長放緩的影響,銀行機構存貸比較高,這對未來繼續提高信貸運作能力帶來很大的不利。2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達到183.6萬億元,人民幣存款余額為217.29萬億元,存貸款高達84.49%,商業銀行經營壓力已非常之大,雖然現在央行及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存貸比沒有納入必考范圍,只是一個參照監管數據,但可看到長此以往,商業銀行不可能保持較高的信貸增長速度,必然會收縮資產規模以應對負責規模下降帶來的經營風險。
很顯然,改善銀行金融機構存貸比,需要在資產與負債上同步用力,採取有效措施來化解存貸比過高的矛盾,確保商業銀行經營的安全與可持續。
而且,從2月金融數據看,應綜合考核2月CPI、PPI以及PMI等幾個因素,相機擇宜調整貨幣政策,防止貨幣政策過寬頻來物價快速上升加大通貨膨脹的壓力,同時也要注意不能過快收縮貨幣政策以便影響當前中國經濟的進一步恢復以及經濟韌性的進一步增強。
Ⅵ 央行:一季度末房地產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5.6%
4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21年一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
人民銀行統計,2021年一季度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80.41萬億元,同比增長12.6%;一季度增加7.67萬億元,同比多增5741億元。貸款投向呈現以下特點。
一、企事業單位中長期貸款增長加快
2021年一季度末,本外幣企事業單位貸款余額116.09萬億元,同比增長10.9%,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末分別低0.8和1.5個百分點;一季度增加5.56萬億元,同比少增7170億元。
分期限看,短期貸款及票據融資余額42.49萬億元,同比增長2.3%,增速比上年末低5.9個百分點;一季度增加9256億元,同比少增2.2萬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70.55萬億元,同比增長16.9%,增速比上年末高1.6個百分點;一季度增加4.47萬億元,同比多增1.4萬億元。
分用途看,固定資產貸款余額50.19萬億元,同比增長11.9%,增速比上年末高0.3個百分點;經營性貸款余額48.14萬億元,同比增長11.9%,增速比上年末低1個百分點。
二、工業中長期貸款增速繼續提升
2021年一季度末,本外幣工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1.92萬億元,同比增長24.2%,增速比上年末高4.2個百分點;一季度增加9160億元,同比多增4873億元。其中,重工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0.29萬億元,同比增長22.7%,增速比上年末高4.2個百分點;輕工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63萬億元,同比增長34.2%,增速比上年末高3.5個百分點。
2021年一季度末,本外幣服務業中長期貸款余額47.83萬億元,同比增長14.9%,增速比上年末高0.6個百分點;一季度增加2.77萬億元,同比多增5461億元。房地產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5.6%,增速比上年末低2.2個百分點。
三、普惠金融領域貸款增長速度加快
2021年一季度末,人民幣普惠金融領域貸款1餘額23.46萬億元,同比增長28%,增速比上年末高3.8個百分點;一季度增加1.96萬億元,同比多增9259億元。
2021年一季度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16.67萬億元,同比增長34.3%,增速比上年末高4個百分點;一季度增加1.58萬億元,同比多增7360億元。農戶生產經營貸款余額6.35萬億元,同比增長14.6%;創業擔保貸款余額2265億元,同比增長49.4%;助學貸款余額1277億元,同比增長10.5%。
2021年一季度末,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存量貸款余額1336億元;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存量貸款與已脫貧人口貸款余額合計8189億元。
四、綠色貸款保持較快增長
2021年一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2餘額13.03萬億元,同比增長24.6%,高於各項貸款增速12.3個百分點,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間接碳減排效益項目的貸款分別為6.47和2.29萬億元,合計占綠色貸款的67.3%。
分用途看,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產業和清潔能源產業貸款余額分別為6.29和3.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和17.2%。分行業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綠色貸款余額3.85萬億元,同比增長1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綠色貸款余額3.73萬億元,同比增長19.7%。
五、農戶貸款加速增長,農村貸款和農業貸款增速小幅上行
2021年一季度末,本外幣涉農貸款余額40.68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增速與上年末持平;一季度增加2.05萬億元,同比多增3226億元。
2021年一季度末,農村(縣及縣以下)貸款余額33.82萬億元,同比增長12%,增速比上年末高0.1個百分點;一季度增加1.82萬億元,同比多增3397億元。農戶貸款余額12.45萬億元,同比增長16.4%,增速比上年末高2.2個百分點;一季度增加6558億元,同比多增2656億元。農業貸款余額4.47萬億元,同比增長8%,增速比上年末高0.5個百分點;一季度增加2035億元,同比多增69億元。
六、房地產貸款增速持續下降
2021年一季度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50.03萬億元,同比增長10.9%,低於各項貸款增速1.7個百分點,比上年末增速低0.6個百分點;一季度增加1.67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21.7%,比上年全年水平低3.7個百分點。
2021年一季度末,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12.42萬億元,同比增長4.4%,增速比上年末低1.7個百分點。其中,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余額4.72萬億元,同比減少0.2%,增速比上年末低1.2個百分點。個人住房貸款余額35.67萬億元,同比增長14.5%,增速比上年末低0.1個百分點。
七、住戶經營性貸款加速增長
2021年一季度末,本外幣住戶貸款余額65.75萬億元,同比增長16.3%,增速比上年末高2.1個百分點;一季度增加2.56萬億元,同比多增1.36萬億元。
2021年一季度末,本外幣住戶經營性貸款余額14.75萬億元,同比增長24.6%,增速比上年末高4.6個百分點;一季度增加1.13萬億元,同比多增6437億元。住戶消費性貸款余額51萬億元,同比增長14.1%,增速比上年末高1.4個百分點;一季度增加1.43萬億元,同比多增7135億元。
Ⅶ 貸款的余額
央行發布的《2012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2012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62.99萬億元,同比增長15%。房地產貸款余額12.11萬億元,同比增長12.8%。報告顯示,房地產貸款增速回升。
去年末,主要金融機構及主要農村金融機構、城市信用社、外資銀行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12.11萬億元,同比增長12.8%,比上季度末高0.6個百分點;全年增加1.35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17.4%,比前三季度高2個百分點。
年末,地產開發貸款余額8630億元,同比增長12.4%,增速比上季度末高5.1個百分點。房產開發貸款余額3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增速比上季度末低1.4個百分點。個人購房貸款余額8.1萬億元,同比增長13.5%,增速比上季度末高0.9個百分點。
Ⅷ 存貸款余額與銀行准備金的問題
不可以。
1、高於15%低於35%這部分資金除了用於清算的部分外,基本都不存在央行,所以不能認定實際執行的銀行准備金率為35%
2、銀行貸款規模不能超過存款總額的75%,所以目前65%的貸款比例很正常。剩餘資金被銀行投入銀行間債券市場、同業拆借市場、銀行間債券回購市場和票據市場。這些都是銀行進行投資的手段。並且在這些市場上的收益都很高,而且風險小,變現能力強,維持了銀行的資金流動性。
Ⅸ 央行發布最新房地產數據 結果出乎意料
人民銀行統計,2019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53.11萬億元,同比增長12.3%;全年增加16.81萬億元,同比多增6439億元。貸款投向呈現以下特點。
一、企事業單位貸款增速回升
2019年末,本外幣企事業單位貸款余額98.37萬億元,同比增長10.5%,比上年末高0.6個百分點;全年增加9.36萬億元,同比多增1.35萬億元。 分期限看,短期貸款及票據融資余額38.43萬億元,同比增長9.0%,比上年末高2.3個百分點,全年增加3.28萬億元,同比多增1.08萬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57.28萬億元,同比增長11.6%,比三季度末高0.7個百分點,全年增加5.87萬億元,同比多增3897億元。 從用途看,固定資產貸款余額42.64萬億元,同比增長11.3%,比上年末高0.5個百分點;經營性貸款余額40.15萬億元,同比增長6.2%,比上年末高1.8個百分點。
二、工業與服務業中長期貸款增速修復
2019年末,本外幣工業中長期貸款余額9.18萬億元,同比增長6.8%,比三季度末高1.4個百分點;全年增加5912億元,同比少增39億元。其中,重工業中長期貸款余額8.06萬億元,同比增長5.8%,比三季度末高1.3個百分點;輕工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12萬億元,同比增長14.6%,比三季度末高2.6個百分點。 2019年末,本外幣服務業中長期貸款余額39.40萬億元,同比增長13.0%,比三季度末高1個百分點;全年增加4.45萬億元,同比多增3296億元。其中,房地產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1.4%;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2.6%;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1.1%。
三、普惠小微貸款保持較快增長
2019年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11.59萬億元,同比增長23.1%,比上年末高7.9個百分點,全年增加2.09萬億元,同比多增8525億元。2019年末,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小微經營主體2704萬戶,同比增長26.4%,全年增加565萬戶,同比多增100萬戶。
四、綠色信貸保持較快增長
2019年末,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10.22萬億元,余額比年初增長15.4%,余額占同期企事業單位貸款的10.4%。 分用途看,綠色交通運輸項目和可再生能源及清潔能源項目貸款余額分別為4.47萬億元和2.49萬億元,比年初分別增長14.3%和11.0%。分行業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綠色貸款余額4.33萬億元,比年初增長16.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綠色貸款余額3.05萬億元,比年初增長9.3%。
五、農村貸款增速回升,農戶和農業貸款增速減緩
2019年末,本外幣涉農貸款余額35.19萬億元,同比增長7.7%,比上年末高2.1個百分點;全年增加2.68萬億元,同比多增4515億元。 2019年末,農村(縣及縣以下)貸款余額28.84萬億元,同比增長8.3%,比上年末高2.3個百分點,全年增加2.35萬億元,同比多增4103億元;農戶貸款余額10.34萬億元,同比增長12.1%,比上年末低1.8個百分點,全年增加1.19萬億元,同比多增575億元;農業貸款余額3.97萬億元,同比增長0.7%,比上年末低1.1個百分點,全年增加714億元,同比少增165億元。
六、房地產貸款增幅持續平穩回落
2019年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44.41萬億元,同比增長14.8%,增速比上年末低5.2個百分點,連續17個月回落;全年增加5.71萬億元,占同期人民幣各項貸款增量的34.0%,比上年全年水平低5.9個百分點。 2019年末,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11.22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增速比上年末低12.5個百分點。其中,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余額4.61萬億元,同比增長6.7%,比上年末低22.8個百分點。個人住房貸款余額30.07萬億元,同比增長16.7%,比上年末低1.1個百分點。
七、住戶經營性貸款平穩增長
2019年末,本外幣住戶貸款余額55.33萬億元,同比增長15.5%,比上年末低2.7個百分點;全年增加7.43萬億元,同比多增648億元。 2019年末,本外幣住戶經營性貸款余額11.35萬億元,同比增長12.5%,比上年末高0.2個百分點,全年增加1.26萬億元,同比多增1703億元。住戶消費性貸款余額43.98萬億元,同比增長16.3%,比上年末低3.6個百分點,全年增加6.17萬億元,同比少增105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