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8大連農商銀行小微貸款余額
從大連農商銀行獲悉,為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經營成本,向實體經濟讓利,該行持續加大有效信貸資金供給、給予小微企業優惠貸款利率支持、積極運用支農支小再貸款政策,新近出台針對小微企業的減費惠企政策措施,減費項目多,讓利力度大,幾乎惠及到該行全部企業客戶。據悉,此次減費讓利政策措施從9月30日起正式執行。
⑵ 全國普惠小微企業貸款佔比2022
67%。2022年中報數據顯示小微企業貸款余額近23萬億,佔比67%同比增23.8%。小微企業是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的統稱,2015年,我國實施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起征點政策及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減半徵收政策減免稅近1000億元。
⑶ 普惠領域小微企業貸款增長情況如何
7月24日消息,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的2018年上半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6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29.15萬億元,同比增長12.7%,增速比上季末低0.1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9.03萬億元,同比多增1.06萬億元。貸款投向呈現以下特點:
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速提升。6月末,本外幣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余額86.20萬億元,同比增長9.3%,增速比上季末高0.4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5.19萬億元,同比多增7668億元。
個人住房貸款增速放緩。6月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35.78萬億元,同比增長20.4%,增速比上季末高0.1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54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39.2%,佔比比上季末高0.1個百分點。
住戶消費性貸款增長持續回落。6月末,本外幣住戶貸款余額44.13萬億元,同比增長18.8%,增速比上季末低1.2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6萬億元,同比少增1721億元。其中,本外幣住戶消費性貸款余額34.47萬億元,同比增長21.1%,增速比上季末低2.3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2.94萬億元,同比少增4539億元。
⑷ 2021大華銀行中國小微貸款余額
銀保監會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用於小微企業的貸款余額50.0萬億元。其中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9.1萬億元,同比增速24.9%。
⑸ 小微企業貸款利率持續下降,未來該何去何從
財經57號|疫情之下小微企業的貸款情況怎樣?這些數據告訴你真相
疫情猶如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浪,讓不少企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有的小微企業在風浪中搏擊壯大,有的則面臨「生死存亡」的關口。這時,及時、足量的資金支持,將成為企業應對風浪的「壓艙石」。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有關負責人日前就4月份金融統計數據情況答記者問時,為4月份小微企業貸款情況下了判斷——量增、面擴、價降、結構優化。
當前,小微企業獲得貸款情況如何?恐怕需要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一、有多少小微企業獲得了貸款?
今年前4個月,一共新增了117萬戶小微經營主體獲得普惠小微貸款。這117戶的增長趨勢是:1至2月18萬戶、3月71萬戶、4月28萬戶。
截至今年4月末,普惠小微企業貸款中,製造業、批發零售業和建築業企業貸款分別佔39.3%、29.7%和7.6%,合計佔76.6%。
為什麼說貸款結構優化了呢?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上述勞動密集型企業在疫情中受到沖擊較大,信貸資金及時支持這些企業解決流動性問題和復工復產,對「保就業」也起到明顯促進作用。
總而言之,4月份,在各項政策引導下,金融機構繼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普惠領域的信貸支持,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從小微企業貸款情況看,「量增、面擴、價降、結構優化」的特點更為突出。
⑹ 南京市普惠小微貸款余額
2022年2月28日,金融時報發布的文章《讓普惠金融「雨露甘霖」滋潤小微企業》顯示,至2021年末南京銀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167.88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57.90億元,同比增長7.86%;在文中該行董事長表示,作為服務地方經濟的城商行,南京銀行始終不忘「服務小微企業、服務城鄉居民」的初心。
那麼,從十年(2012-2021)的長期視角觀察整體數據變化,南京銀行在小微企業貸款和居民個人貸款方面的業務發展如何呢?
附圖一
總量增長分析
第一,小微企業貸款增長情況。2011年末,南京銀行小企業貸款余額267.85億元,同比增長51%。2012年至2021年十年期間,該行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幅變化區間為6.73%至38.86%;其中增幅最大值為2015年,此後呈現波動下行趨勢,2018年開始一直低於該行貸款平均增速,2019年增幅為最小值;2020年反彈至13.98%,2021年再回落至7.86%(相關詳情見本文附圖二)。
附圖二
不過,近年來其中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1000萬元以下)增長相對更快。2018年末,南京銀行普惠小微貸款285.43億元;2019年至2021年三年期間,同比增幅分別高達34.15%、31.38%和30.42%(相關詳情見本文附圖三),明顯高於該行貸款平均增速和小微企業增速,成為拉動信貸業務發展的新的增長點。至2021年末,該行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增至656.12億元。
對於這一信貸業務新的增長點,南京銀行當然非常重視,在組織和人力資源上進行了傾斜性配置。組織結構上,目前已經開成了「總行、分行、支行」三級「小企業金融部」的完整架構;在人力資源上,該行133家綜合性支行的小企業金融部均按照「1+1+2」的人員數量配備。盡管目前信貸業務線上化趨勢明顯,但是對於普惠小微貸款一定程度上還是存在「人海戰術」現象;所以2020年末該行員工數量(僅指單一法人口徑)11514人,比2017年末增加2136人;而2021年員工數量則可能已經超過1.2萬人。
附圖三
第二,個人貸款增長情況。2011年末,南京銀行個人貸款余額168.33億元,同比增長34.90%。2012年至2021年十年期間,個人貸款同比增幅變化區間為16.05%至54.84%(相關詳情見本文附圖四)。其中,增幅最大值出現在2018年,主要原因在於當年個人消費信用貸款同比增長91.22%。
由於消費信用貸款規模增長過快,該行的信貸管理還是有所滯後,因此後來多家分支機構由於這方面原因受到監管處罰。例如,2018年12月,該行無錫分行因個人消費貸款資金被挪用於購買理財、投資證券、購房或償還貸款等違規事實,被處以罰款65萬元;2019年4月,該行南通分行因發放消費貸款進入證券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等原因被處罰110萬元。
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南京銀行個人貸款分別同比增長16.05%和17.52%,增速比前期明顯放緩。這一表現,與同期居民消費增長、購房增長相對放緩趨勢相一致。
附圖四
結構調整分析
第一,小微貸款與個人貸款佔比。2012年末,南京銀行小微企業貸款和個人貸款在貸款總額中的佔比分別為28.30%和15.64%;此後前者整體波動不大,但是後者上行較為明顯。至2021年9月末,個人貸款佔比波動上行至29.84%。2021年末,小微貸款佔比約26.1%(按貸款總額8300億元測算),與2017年的峰值相比下降了約11個百分點(相關詳情見本文附圖五);原因如前文中分析的,該行2018年之後小微貸款增速相對全部貸款偏慢。
不過,由於普惠型小微貸款增速更快,所以其在全部貸款中的佔比從2017年末的5.94%,增長至2021年末的約8.38%;在小微企業貸款中的佔比則從2017年的17.27%,增長至2021年末的30.27%。
附圖五
第二,總資產結構情況。在銀行業界,南京銀行的同業與投資等資金運營業務一直很有名氣。所以,過去該行的貸款(凈額)在總資產中的佔比一直不高,2012年至2018年期間數值在29.55%至37.05%之間波動;2019年末貸款佔比超過40%,2021年三季度末升高至44.24%(相關詳情見本文附圖六)。
⑺ 小微企業融資的問題有哪些
一、小微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 1、小微企業融資渠道相對單一。 由於小微企業自身發展規模限制,缺少上市、債券等融資渠道,其融資方式主要以 銀行貸款 和 民間借貸 為主。同時結合南陽市具體情況,15年以來我市非法集資案件頻發,小微企業民間融資受到重創;民間借貸難以為繼;另一方面,截至2016年8月末,我市銀行信貸余額1861.02億元,其中小微企業貸款672.6億元。小微企業數量佔全市企業總數的90%以上,所創造的工業總產值、利稅均為全市總量的50%以上,所提供的就業崗位佔全市城鎮就業總數的80%以上,但所獲貸款余額只佔全轄銀行業機構各項貸款余額的36.14%。 2、銀行貸款門檻效應降低小微企業信貸可得性。 截至2016年8月末,我市對公保證類貸款余額414.81億元,僅佔全部貸款的22.29%,信貸模式仍以抵 質押 為主;但同時從行業來看,小微企業中一、二、三類產業佔比分別為4.4:19.5:76.1,相比較傳統農業及工業,第三產業偏重於服務性,缺乏有效的抵質押手段。另一方面,小微企業不良貸款較年初增幅為17.4%,比全部不良貸款較年初增幅高出9.57個百分點,進一步抑制銀行業向小微企業貸款沖動。貸款的門檻效應與銀行業風險偏好雙重作用下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信貸可得性。 3、中小企業擔保、P2P等社會融資渠道進一步縮緊。 一方面,面對經濟下行期企業不良貸款率突增,我市眾多中小擔保公司紛紛通過嚴控擔保對象、提高 保證金 比例等手段來降低自身風險;另一方面,今年以來,我市P2P融資規模驟減,截至8月末,P2P平台累計交易金額較去年減少85.54%,平台累計交易筆數減少80.87%。逐步緊縮的社會融資渠道使小微企業舉步維艱。
⑻ 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分析
中小銀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我國中小銀行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浦發銀行(600000.SH);招商銀行(600036.SH);興業銀行(601166.SH);中信銀行(601998.SH);民生銀行(600016.SH);光大銀行(601818.SH);平安銀行(000001.SH);華夏銀行(600015.SH);北京銀行(601169.SH);盛京銀行(HK.02066);重慶銀行(601963.SH);寧波銀行(002142.SZ);廣州農商行(01551.HK);重慶農商行(601077)。
本文核心數據:新三板發行規模;私募債行規模;小微企業貸款余額
疫情常態下中小企業融資需求下降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我國中小企業生存環境急劇下降,據銀行家問卷調查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1季度以來,我國中小企業貸款需求指數波動下降,截止2021年1季度,中小企業貸款需求指數分別下降至62.3%和72.3%。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中小銀行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⑼ 2016年柳州銀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
20.84萬億元。
2016年12月末,人民幣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0.84萬億元,同比增長16%,增速比上月末高0.7個百分點,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業貸款增速分別高7.2個和9.1個百分點。2016年12月末,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占企業貸款余額的32.1%,佔比比上年同期佔比水平高1.6個百分點。
全年小微企業貸款增加3萬億元,同比多增7815億元,增量占同期企業貸款增量的49.1%,比上年同期佔比水平高12.5個百分點。
⑽ 中國建設銀行小微貸款產品的現狀
中證網訊(記者 歐陽劍環)中國建設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王江1月6日在第278場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黨史學習教育以來,建設銀行總行黨委帶頭、各級領導班子深入基層廣泛調研,在服務國家戰略、解決社會痛點、滿足客戶和員工需求等方面列出"我為群眾辦實事"細化清單。截至2021年底,總行黨委所列50項235條辦實事具體措施已全部完成,完成率達100%,各一級機構和二級機構累計完成辦實事項目24994項。
王江介紹,建設銀行針對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調整優化信貸結構,強化差異化支持措施及保障機制,在發揮傳統優勢支持"兩新一重"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對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等重點領域和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等重點區域加大支持力度。去年前三季度,貸款總額達18萬億元,新增貸款1.68萬億元。在服務專精特新企業方面,截至2021年11月末,建設銀行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貸款余額達到8000億元,有貸戶超過4萬戶。
在推動集團綠色轉型,助力"雙碳"目標實現方面,王江表示,建設銀行將綠色金融納入全行戰略,全力保障綠色金融發展與國家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的適配、同步。發行全球首筆基於中歐《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報告——氣候變化減緩》的綠色債券,2021年承銷綠色債券25筆,發行規模285.5億,發布了"建行-萬得綠色ESG債券發行指數",綠色債券增量、增速均創歷史新高。2021年,銀保監會口徑的綠色貸款余額達到1.95萬億,增速45.67%,創歷史新高。
在普惠金融領域,王江介紹,截至2021年末,建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87萬億元,較年初新增4499.4億元,增速31.6%;普惠金融貸款客戶193.7萬戶,較年初新增24.1萬戶。"建行惠懂你"訪問量1.52億次,下載量超過1900萬次,認證企業超過630萬家。
此外,為助力鄉村振興,建設銀行發揮科技優勢,強化數字化服務手段,搭平台建場景,為鄉村客群提供處處可及的金融服務,將金融活水精準滴灌到田間地頭。打造鄉村振興"1211"模式,即一個"裕農通"鄉村綜合服務平台、兩大涉農信貸產品包、一系列涉農專業化生態場景、一套鄉村金融數字化風控系統。"裕農通"服務網點覆蓋全國80%的鄉村,運用現代科技讓廣大農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存貸匯繳投等金融服務;搭建內蒙古奶業、山東壽光蔬菜、江西贛州臍橙、湖北潛江小龍蝦等一系列特色產業鏈金融服務體系,支持農業全產業發展,有效帶動農戶致富增收。截至2021年11月末,建設銀行涉農信貸余額超2.4萬億元,較年初新增360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