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03年杭州常住人口636萬的城市
)104.5億元,增長13.5%。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508.94億元,增長13.1%;餐飲業64.42億元,增長8.9%。
商品交易市場繼續發展。年末全市有各類商品交易市場693個,其中生產資料市場101個,消費品市場592個。全年商品市場成交金額934億元,比上年增長8.6%。其中成交金額億元以上的市場有67個,10億元以上的有14個。
連鎖超市繼續發展。年末全市連鎖零售餐飲企業60個,連鎖門店975個,年零售額達到92.5億元,比上年增長40.1%。
交通運輸
交通運輸業平穩發展。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運輸總量15697.79萬噸,比上年增長9.4%。其中鐵路438.46萬噸,下降1.7%;公路11000萬噸,增長5.9%;民航6.2萬噸,增長8.9%;水運4253.13萬噸,增長21.4%。各種運輸方式完成旅客運輸量22838.8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8.3%。其中鐵路1534.27萬人次,下降2.5%;公路21000萬人次,增長9.3%;民航215.4萬人次,增長11.1%;水運89.17萬人次,下降17.5%。
「交通西進」,路網建設再續新篇。建成了繞城高速公路南線(全長123公里的杭州繞城高速公路實現了全線貫通)、杭州機場公路與杭甬杭金衢互通改造工程、03省道蕭山東復線、104國道蕭山錢江立交至同興段、16省道桐廬至焦山段、01省道餘杭段、富陽橋大線、104國道餘杭西連接線、臨安藻天線、淳安南浦大橋等「十大工程」。年末全市公路里程6692.8千米,其中高級公路里程1806.51千米,分別比上年增長2%和11.3%。
郵電通信
郵電通信業快速發展。全市電信業務總收入68億元,比上年增長20.9%。年末全市固定電話用戶313萬戶,比上年增長24.7%;固定電話主線普及率47.29線/百人,其中市區56.4線/百人。全市行動電話用戶395萬戶,比上年增長43.1%。年末全市網際網路寬頻用戶39.72萬戶,比上年增長86.8%。全市郵政業務總量5.73億元,增長20.9%。郵政特快專遞完成國內業務283.43萬件,完成國際業務13.38萬件。
金融保險
金融機構貸款增加較多。2003年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3818.7億元,比上年增長36%,其中短期貸款增長34.4%,中長期貸款增長48.1%。個人消費貸款余額473.48億元,比上年增長54.7%;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4652.73億元,比上年增長29.7%,其中企事業單位存款增長26.5%。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比為82.1%,比上年提高3.8個百分點。全年金融機構現金收支相抵凈回籠167.49億元,比上年下降14.3%。全年保險機構保費收入66.6億元,保險賠付金額16.11億元。
旅遊產業
非典疫情對我市旅遊業造成較大損失。下半年,隨著非典疫情的緩解,旅遊業明顯回升。全年旅遊產業增加值126.4億元,比上年增長6.7%。接待海外遊客86.12萬人次,比上年下降18.5%;接待國內遊客2776.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7%。旅遊總收入325.9億元,增長7.3%。「旅遊西進」取得重大進展。西湖綜合保護「三項工程」(楊公堤景區一期、新湖濱景區、梅家塢茶文化村)於國慶節順利完成。
房地產業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積2406.7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6.8%;竣工面積605.47萬平方米,增長7.3%。商品房銷售面積487.61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0%。
市場物價
居民消費價格運行平穩。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下降0.5%。其中食品類、居住類分別上升1.4%和1.9%;煙酒及用品類、衣著類、家庭設備及用品類分別下降0.1%、2.8%和4.8%;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交通和通訊類分別下降2.1%和4.8%;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與上年基本持平。
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全年原材料購進價格比上年上漲4.8%,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1.3%。
二、改革開放
所有制結構
所有制結構繼續得到調整,非公有制經濟比重上升。全市生產總值中,非公有制經濟比重為50.5%,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在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中,國有經濟完成248.9億元,增長22.7%;集體經濟244.96億元,增長26.2%;股份制經濟1680.9億元,增長34.5%;外商及港澳台投資經濟841.28億元,增長31.4%。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國有經濟實現48.18億元,下降6.9%;集體經濟31.99億元,下降29.6%;股份制經濟177.21億元,增長39.6%;三資經濟37.54億元,增長33.2%;個體和私營經濟291.96億元,增長8%。
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年末全市有4.1萬家企業、124.15萬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其中有54.74萬私營和個體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有1.4萬家企業、98.71萬職工參加失業保險;有2.88萬家企業、155.65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
社會福利事業持續發展。年末全市有各類福利院、敬老院225所,收養人員5170人,年末全市城鎮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47萬人。
國際經濟技術勞務合作
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全年批准境外企業(機構)35家,其中非貿易性企業9家。年末境外非貿易性企業73家,總投資1.42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領域不斷擴大。全年完成國外經濟合作營業額2.1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8.7%,全年派出勞務人員3072人次,為上年的5.2倍。
對外貿易
外貿進出口規模進一步擴大。全年進出口總額182.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9.2%。其中出口總額109.5億美元,增長29.2%,不包括省公司為64.7億美元,增長46%;進口總額72.8億美元,增長57.5 %。在出口產品中,工業製成品62.71億美元,增長47.3%;機電產品26.09億美元,增長58%。
利用外資
吸引外資取得新突破。全年新簽外商直接投資項目869個,比上年增長48%;實際利用外資10.09億美元,增長93.3%。其中總投資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大項目138個,大項目協議利用外資12.66億美元,佔全部協議利用外資的63.3%。
引進內資
引進內資大幅增長。全年引進內資項目3779個,為上年的2.21倍。協議引進內資354.58億元,實際引進內資150.39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1.2%和82.5%。
國家級開發區
杭州技術經濟開發區、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杭州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等4個國家級開發區繼續發揮著招商引資主平台的重要作用。全年4個國家級開發區簽訂外商投資項目202個,合同外資8.3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4.74億美元,分別佔全市合同外資和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的41.9%和46.9 %。開發區的生產經營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四區實現技工貿總收入911.63億元,利稅102.66億元,產品出口創匯25.63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0.4%、13%和62.5%。同時,開發區的建設和發展帶動了周邊地區的發展,對加快城市東擴起到了推動作用。
三、社會事業
科技
科技成果顯著,技術市場活躍。全市獲省級科技進步獎25項,市級科技進步獎78項。全年簽訂各類技術合同32286項,合同成交額42.75億元,其中技術交易額42.64億元。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得到加強。全年申請專利3400件,專利授權1600件。積極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年末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506家,其中省級491家,分別比上年增長16.6%和17.2%。加強高新技術研發中心的培育,全年培育認定市級研發中心30家,省級研發中心11家,累計培育認定研發中心69家。杭州被確定為首批全國科技企業孵化器體系建設試點城市。
教育
大力推進教育現代化,全面發展各級各類教育。全市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為93.5%,小學入學率為100%。年末全市共有小學1044所,在校學生44.9萬人,小學畢業升入初中比例為99.99%。初中316所,在校學生26.88萬人,初中畢業升入各類高中段比例為87.71%。中等專業學校13所,在校學生2.17萬人;職業高中42所,在校學生6.97萬人;普通高中77所,在校學生10.81萬人。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學校35所,在校學生26.98萬人,其中研究生18435人,分別比上年增長20.4%和16.9%。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13.73萬人。社會辦學進一步發展,年末社會力量舉辦的各類學校61所,在校學生6.39萬人,比上年增長13.7%。辦學條件得到改善,杭師院下沙新校區一期工程、浙大城市學院二期工程投入使用,新增中小學校舍建築面積50.8萬平方米。
文化
加強文化名城建設,文化產業取得新發展。全年文藝作品創作獲國家級獎29個,獲省級獎62個;11部廣播電視作品榮獲「飛天獎」、「星光獎」等國家級獎項,69部廣播電視作品獲省級獎項。成功舉辦西博會開閉幕式文藝晚會、中國杭州2003西湖狂歡節等大型文化活動。文化設施建設進展順利。杭州大劇院完成土建結頂,東坡大劇院改造工程完成,杭州文化商城竣工投入使用。年末全市擁有文化館13個,群藝館2個,公共圖書館10個,博物館12個,劇場16個,音樂廳1個,藝術表演團體18個。新聞出版、廣電事業全面發展。全年出版報紙12億份,各類雜志8000萬冊,圖書3.2億冊。杭州出版社出書303種,其中新版圖書166種。杭州電視台1座4套節目平均每周播出549.5小時,電視綜合覆蓋率99.07%。數字電視開通試播。杭州廣播電台1座3套節目平均每天播出時間67.5小時,廣播綜合覆蓋率99.24%。
衛生
衛生保健工作進一步加強。年末全市共有各類醫療機構1820個,其中醫院103家;各類醫療病床2.77萬張,其中醫院2.1萬張。共有衛生技術人員3.72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助理)1.65萬人,護士(師)1.2萬人。年末有社區醫療服務中心34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92.71%,自來水受益人數415.81萬人,比上年增長6.9%。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新創12個省市級衛生街道(鄉鎮)。全市傳染病總發病率277.98人/10萬人。市第一醫院、第三醫院、第六醫院醫療綜合樓竣工並投入使用。
體育
競技體育取得新成績。杭州籍運動員參加國際性體育比賽獲金牌15 枚,銀牌10枚,銅牌10枚;參加全國性比賽獲金牌25 枚,銀牌30枚,銅牌25枚。在第五屆全國城市運動會上,杭州市體育代表團共獲得14枚金牌、11枚銀牌、3枚銅牌,金牌榜列參賽城市第8位。群眾性體育運動蓬勃開展。全市舉辦區縣(市)級以上健身活動2338項次,參加人次28.88萬。中小學生《國家體育鍛煉標准》達標率98.9%。體育設施建設取得新進展,新建了126個全民健身點、35個全民健身苑,新配置各類健身器材3542件。
四、人民生活
人口
全年人口出生率8.04‰,人口自然增長率2.31‰。年末全市戶籍人口642.7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97萬人。其中市區戶籍人口393.19萬人,增加6.18萬人。
就業
全市年末共有城鎮登記失業人員7.09萬人,登記失業率4.39%,其中市區4.36%。年末城鎮以上單位從業人員79.37萬人,比上年下降0.8%,其中第一產業從業人員佔0.6%,第二產業佔36.6%,第三產業佔62.8%。
居民收入和儲蓄
城鄉居民收入又有新的提高。據抽樣調查,全年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98元,比上年增長9.5%;人均生活費支出9950元,增長8%。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740元,比上年增長9.5%;人均生活費支出4578元,增長15.7%。
居民儲蓄不斷增加。年末城鄉居民本外幣儲蓄存款余額1589.96億元,比上年增長20.8%,其中城鎮居民本外幣儲蓄存款余額1307.96億元,比上年增長20.9%。
住宅建設
居民居住條件繼續改善。全年住宅施工面積2048.82萬平方米,竣工面積564.73萬平方米,分別比上年增長30%和22%。據抽樣調查,年末市區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17.2平方米,農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54.7平方米。
五、城市建設
城市設施
「33929」 工程(全面實現33條道路、9座橋梁、2個隧道、9個入城口建成和整治的目標)建設取得重大成果。建成了楊公堤、西湖隧道、龍井路、三台山路、上石立交、上德立交、上塘高架延伸等64個項目。「33929」工程的建成,新(改)建道路、橋梁(隧道)長度達210千米,面積651.5萬平方米,新增綠化面積339萬平方米,城區的路網布局得到進一步改善。年末市區實有道路總長度1421千米,實有道路面積2568.7萬平方米,分別比上年增長5.3%和9.3%。地鐵一號線建設試驗段於12月下旬開工建設。市區第二輪河道整治進展較好,基本完成了馮家橋河(北段)、沿山河、蓮花港河、勝利河和西塘河等5條河道的綜合整治。全年共完成市區低窪積水治理項目23個。全年限額以上投資完成額中用於道路、供排水、公用事業、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291.41億元,比上年增長23.5%。
公用事業
城市公共交通綜合能力得到提高。年末市區公交線路312條,比上年末增加74條;公交營運線路總長度達3791千米,增加782千米;公交營運車輛3176輛,增加401輛;全年公共汽車和電車客運量64579萬人次。年末市區客運出租汽車7729輛。各項公用事業繼續發展。市區日供水能力253.18萬噸,比上年增長5%。全年市區供水量57863萬噸,比上年增長8.4%,生活售水量14341萬噸,增長7.1%。市區用電配網全年新出10千伏線路73條,新放、調換10千伏電纜399.2千米;改造低壓台區55處,市區用電量190.12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21.4%,其中居民生活用電23.7億千瓦時,增長26.2%。在全國性用電緊張情況下,杭州電力供需矛盾也較為突出。年末市區居民家庭液化氣用戶63.53萬戶,人工煤氣用戶20.72萬戶,分別比上年增長28.2%和10.4%。
六、城市環境
環境保護和治理
啟動生態城市建設,城市整體環境一步改善。年內啟動了生態市建設,加快推進生態示範區和生態村鎮建設。深入開展污染防治工作,加強道路建設、建築施工、拆遷工地揚塵污染治理,開展機動車排氣污染治理。年內關停污染企業30家。全市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93%,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97.5%,二氧化硫排放達標率98%,煙塵排放達標率98%,粉塵排放達標率96%。市區區域環境雜訊等效聲級55.7分貝,城市交通噪音平均值67.7分貝。
城市綠化
全面推進城市綠化建設,城市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全年擴綠面積達764公頃,年末市區園林綠地面積達到8703公頃,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605公頃。年末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8.67%,市區人均佔有公共綠地面積6.73平方米。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工業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用電、用地等生產要素供給緊張對經濟發展的制約較大;社會保障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就業壓力仍然較大。
註: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人口數為公安部門統計的戶籍人口數。
3.杭州市生產總值: 根據國家統計局有關規定,從2004年起將地區GDP的中文名稱改為「地區生產總值」,我市以前沿用的「杭州市國內生產總值」改稱為「杭州市生產總值」,或「本市生產總值」。
4.市區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由市統計局通過對市區居民抽樣調查所取得,與上年公布的「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在計算口徑上有所不同, 「居民人均居住面積」不包括廚房、衛生間、過道、陽台等,僅由居室構成,而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則均包括在內
② 貸款總額gdp
貸款總額佔GDP為:58.78%。北京商報訊(記者廖蒙)10月28日,央行發布2022年三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央行統計,2022年三季度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10.76萬億元,同比增長11.2%。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8.08萬億元,同比多增1.36萬億元。2022年Q3總GDP為30.76萬億元,貸款總額佔GDP為:58.78%。
③ 2020年杭州公積金貸款額度及貸款比例計算公式說明
公積金貸款額度的計算,要根據還貸能力、房價成數、住房公積金賬戶余額和貸款最高限額四個條件來確定,四個條件算出的最小值就是借款人最高可貸數額。那麼杭州地區的公積金貸款額度多少呢?本文我帶你一起了解關於2018年杭州公積金貸款額度及貸款比例計算公式說明,希望對你有幫助。
杭州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是1、公積金賬戶月均余額×倍數2、個人最高貸款50萬,夫妻最高100萬3、最低貸款15萬也就是計算公式得出的結果中高於100萬(個人50萬)的可貸款100萬(個人50萬),低於15萬的可貸15萬,在這個范圍之內的可貸款額度就是計算結果值。
1、職工本人符合貸款申請條件的,最高貸款額度為50萬元。職工及其配偶均符合貸款申請條件的,每戶最高貸款限額為100萬。
2、具體可貸額度根據職工住房公積金繳存情況和住房公積金貸款可貸額度標准、所購住房的狀況和價格、個人還款能力和信用狀況等因素綜合確定。
3、職工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不足的,可申請住房公積金組合貸款,組合貸款中商業貸款的期限、擔保方式、還款方式應與公積金貸款一致。
4、職工個人可貸額度按住房公積金賬戶月均余額的一定倍數計算確定,計算公式為:
職工個人可貸額度 = 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月均余額×倍數
其中:
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月均余額為職工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時近12個月(不含申請當月)的住房公積金賬戶月均余額(不含近12個月的一次性補繳),不足12個月的按實際月數計算;
杭州市主城區、蕭山區、餘杭區、富陽區的倍數目前按15倍確定;
職工個人可貸額度計算低於15萬元的,按15萬元確定;高於50萬元的,按50萬元確定。
④ 杭州公積金貸款額度怎麼計算
杭州貸款額度是個人賬戶余額的15倍,不足15萬,按15萬算,超過50萬按50萬算,家庭最高100萬。
【拓展資料】
公積金貸款是指繳存住房公積金的職工享受的貸款,國家規定,凡是繳存公積金的職工均可按公積金貸款的相關規定申請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
2012年部分城市放鬆公積金貸款條件,其中山東臨沂市9縣自2012年6月1日起,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上限將由20萬元提高至30萬元。
2014年10月,由住建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三部門發文,包括放鬆公積金貸款條件、推進異地貸款、降低中間費用、取消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保險、公證、新房評估和強制性機構擔保等收費項目,減輕貸款職工負擔。其中,連繳6個月的職工即可申請公積金貸款(現行為12個月)。
公積金貸款即指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是各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運用申請公積金貸款的職工所繳納的住房公積金,委託商業銀行向購買、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住房公積金繳存人和在職期間繳存住房公積金的離退休職工發放的房屋抵押貸款。按規定繳存住房公積金一定期限以上(各城市的期限不同,如長沙為12個月以上)的在職職工為購建住房、翻建、大修自有住房資金不足時可申請公積金貸款。
貸款的條件是:單位在職職工簽訂勞動合同3年期以上(或連續3年簽訂1年期勞動合同);正常連續按月繳存住房公積金一定期限以上;未超過法定退休年齡;借款人有穩定的經濟收入和償還本息的能力;借款人同意辦理住房抵押登記和保險;提供當地住房資金管理中心及所屬分中心同意的擔保方式;同時提交銀行要求的相關文件,如購房合同或房屋預售合同、房屋產權證、土地使用證、公積金繳存的證明等。
⑤ 杭州銀行雲抵貸貸款規模
杭州銀行雲抵貸貸款規模在20億元左右
抵押貸款,又稱「按揭貸款」。它是指一些國家銀行採用的一種貸款方式。借款人需要提供一定的抵押品作為貸款的擔保,以確保貸款的到期償還。抵押品一般易於保存、不易磨損、易於出售,如證券、票據、股票、房地產等。貸款到期後,如借款人未能按期償還貸款,銀行有權拍賣抵押物,並以拍賣所得償還貸款。拍賣所得償還的貸款余額應當退還借款人。拍賣款不足以清償貸款的,借款人應當繼續還清。
一:什麼是杭州銀行
杭州銀行成立於1996年9月26日,經過20多年的努力,已發展成為一家規模初步、資產質量優良、盈利能力強、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投資價值良好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國城市商業銀行。目前,杭州銀行正在通過「引資」「引才」,學習吸收先進經營理念,致力於提升核心競爭力,打造中國價值領先銀行。
二:杭州銀行的發展歷程
1.截至2007年12月31日,杭州銀行總資產693億元,存款余額608億元,貸款余額406億元,不良貸款率0.82%,稅前利潤12.57億元,凈額實現利潤8.48億元,凈資產收益率22.08%。截至2009年6月末,杭州銀行總資產1235億元,存款余額1105億元,貸款余額724億元,不良貸款率0.78%,每股收益0.51元,撥備覆蓋率180.4%。
2.杭州銀行打造「百字金融」業務品牌,打造全省首家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在支持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小企業發展、國有企業改制、再就業工程實施和滿足廣大人民群眾金融需求等方面作出了應有的努力。
杭州銀行通過「招商引資」「招商引資」,學習吸收先進經營理念,致力於提升核心競爭力,打造中國價值領先銀行。
⑥ 存貸款總額/GDP 是什麼
存貸款總額/GDP表示存貸總額佔GDP的比重。先分析如下:
經濟學理論層面與國家政策制定領域是沒有最佳的比例(信貸與GDP的比例);
要討論信貸余額多是好是壞,關注的應該是信貸質量的好壞。以2012年上半年中國發放7.4W億來說。
一是有一部分流入股市與房市了,貸款回收的難度與形成壞賬的可能性都變大了;
二是放貸比例不合理,大部分信貸額還是分配給了大型企業,國家一直強調的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比重月底風險會加大:一旦投資和信貸放緩,增長能否持續是個大問題。
⑦ 十大最有錢城市,三城超10萬億,杭州成都表現如何
城市的發展讓很多地區富裕起來,很多人想知道我國最有錢的是哪些城市,想要從各個城市中選出最有錢的,肯定要從每個城市的經濟情況來對比。我國貧富差距比較大,但是最有錢的還是能選出來的,在評選的時候,需要看一個城市的資金總量,我們不是說說而已,需要用數據說話,即使數據不能說明一切,但是也能反映出城市的發展狀況。
從整體數據來看,杭州和成都的發展趨勢是穩步上升的,在未來還會有更大的進步,其他入選的城市也是很棒的。一個城市的經濟情況不僅僅是由城市決定的,還和城市規劃有關系,也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雖然一些城市比不上北上廣這種大城市,但是有一點進步也是很好的。只有各個城市都發展起來,經濟不斷壯大,我國的經濟才能更好。
⑧ 超8成買房者需貸款,我國哪些城市的居民杠桿率較高呢
不同地區、不同城市,居民資金杠桿率、住戶部門杠桿率也呈現較大差別。總體上,我國城市居民杠桿率呈現南高北低的格局。根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在重點城市中,廈門、深圳、南京、杭州等東南沿海城市杠桿率較高。
據悉,目前「杠桿率」的統計存在較多口徑,其中比較常用的有兩種:一是住戶貸款余額/GDP,即住戶部門杠桿率;另一種是住戶貸款余額/住戶存款余額,即住戶存貸比或居民資金杠桿率。
四城杠桿率比較:
數據顯示,2020年,四城的居民資金杠桿率均超過了130%,其中最高的廈門達到了148.9%。在住戶部門杠桿率方面,杭州高達126.8%,深圳和南京也超過了90%,廈門為87.3%。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去年GDP增速較慢,因此四成的住戶部門杠桿率均有明顯提升。
房價高,會帶來居民杠桿率高,杠桿率高則進一步推高了房價。數據顯示,深圳、廈門、杭州和南京房價均位列我國城市房價前十位。
以廈門為例,根據中國房價行情網數據,廈門3月均價達到了48570元/平方米,在全國所有城市中,也僅次於深圳、北京和上海三大一線城市,位居第四,甚至超過了一線城市廣州。
以上內容參考 第一財經-超8成買房者需貸款,「95後」全款買房比例最高
⑨ 貸款余額佔gdp比重是多少
貸款余額佔gdp比重--國內銀行資本充足率達國際先進水平
2003年國內銀行業貸款余額佔GDP的比重歷史最高,達117%。而今,在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經濟衰退的今天,中國的銀行貸款余額佔GDP比重再超110%,達到112%。2009年4月末,國內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達到35.55億元,超過同期國內GDP總額(約31.8萬億元)。
就在歐、美等銀行業面對經濟衰退,金融被流動性緊縮的陰霾所籠罩時,國內的銀行業實施了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半年時間里共新增貸款超過6萬億元,這一數字是2007年全年的1.2倍。
當前,國內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達到35.55億元,這與近年來主要商業銀行完成了改制上市,並獲得了巨額的資本補充有關,目前國內上市銀行資本充足率均達到國際先進銀行的平均水平,充足的資本為信貸支持經濟提供了保障。
貸款余額佔gdp比重--中國銀行業貸款佔GDP比重超過了100%
這是一個具有標志性意義的數據。值得關注的是,國內商業銀行貸款投放仍有繼續增加的空間。目前國內商業銀行儲蓄總額已經達到53萬億元,仍然有17萬億的存貸差,以及1.6萬多億的超額存款准備金。當前存貸比為67%,低於1991年到1994年100%以上的水平,以及1995年到1998年90%以上的水平。
時至今日,美國、英國、日本的銀行體系貸款余額佔GDP的比重都不到100%,德國的銀行資產佔GDP的比例卻達到150%,與美英等國家相比,德國以外向型企業和穩健的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比例,成為抗國際金融危機較好的國家。
⑩ 烏魯木齊和杭州經濟相比
烏魯木齊和杭州經濟相比,杭州經濟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2位。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烏魯木齊經濟建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以國有企業為中心的各項改革取得顯著成效,建立和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方位的開放開發格局初步形成。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實質性進展,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區級經濟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公有制為主體、混合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工業結構調整繼續深化,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的比重不斷提高。城市基礎設施功能不斷完善,建成了以中山路商業一條街、人民路金融一條街、二道橋民俗一條街和北京路科技一條街為主要代表、各具特色的城市功能街區。新疆商貿城、中國新疆小商品城、新疆國際大巴扎、華凌、友好百盛等一批地方特色市場和大型超市相繼建成,逐步形成了火車南站、二道橋、中山路、大西門、鐵路局等各具特色、初具規模的商業圈,肯德基、普爾斯瑪特、世紀金花、百盛、家樂福等一批國內外著名品牌流通企業落戶我市。2003年,全市生產總值408億元,人均生產總值1.99萬元,全口徑財政收入114億元,地方財政收入46.1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87元。在西部12個首府、省會城市中,綜合競爭力位居前列。
杭州經濟的迅猛發展帶動了社會各項事業的長足進步,城市綜合實力在國內同類城市中名列前茅。改革開放以來杭州經濟社會發展持續快速健康,連續14年GDP保持兩位數增長,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2位、副省級城市第3位、大中城市第8位。2004年,杭州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2515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為38858元,財政總收入達到395.75億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4.34億元,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1174.9億元,工業總量居浙江首位。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05.18億元,實際利用外資突破14.1億美元,民營經濟佔全市GDP達70%左右,實現了從國有經濟大市到民營經濟大市的跨越。在杭全部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達5707.2億元,各項貸款余額4800.04億元,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發展態勢。目前已有46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杭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