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流水資料 > 銀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排名

銀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排名

發布時間:2023-01-28 22:12:14

Ⅰ 2019年山西省小微企業貸款余額

你好,你想問2019年山西省小微企業貸款余額是多少?2019年山西省小微企業貸款余額是6494.09億元。官方發布,2019年9月末,全省全口徑小微企業貸款余額6494.09億元、較年初增長4.58%。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271.12億元、較年初增長12.96%。

Ⅱ 南京市普惠小微貸款余額

2022年2月28日,金融時報發布的文章《讓普惠金融「雨露甘霖」滋潤小微企業》顯示,至2021年末南京銀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167.88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57.90億元,同比增長7.86%;在文中該行董事長表示,作為服務地方經濟的城商行,南京銀行始終不忘「服務小微企業、服務城鄉居民」的初心。

那麼,從十年(2012-2021)的長期視角觀察整體數據變化,南京銀行在小微企業貸款和居民個人貸款方面的業務發展如何呢?


附圖一

總量增長分析
第一,小微企業貸款增長情況。2011年末,南京銀行小企業貸款余額267.85億元,同比增長51%。2012年至2021年十年期間,該行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幅變化區間為6.73%至38.86%;其中增幅最大值為2015年,此後呈現波動下行趨勢,2018年開始一直低於該行貸款平均增速,2019年增幅為最小值;2020年反彈至13.98%,2021年再回落至7.86%(相關詳情見本文附圖二)。


附圖二

不過,近年來其中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1000萬元以下)增長相對更快。2018年末,南京銀行普惠小微貸款285.43億元;2019年至2021年三年期間,同比增幅分別高達34.15%、31.38%和30.42%(相關詳情見本文附圖三),明顯高於該行貸款平均增速和小微企業增速,成為拉動信貸業務發展的新的增長點。至2021年末,該行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增至656.12億元。

對於這一信貸業務新的增長點,南京銀行當然非常重視,在組織和人力資源上進行了傾斜性配置。組織結構上,目前已經開成了「總行、分行、支行」三級「小企業金融部」的完整架構;在人力資源上,該行133家綜合性支行的小企業金融部均按照「1+1+2」的人員數量配備。盡管目前信貸業務線上化趨勢明顯,但是對於普惠小微貸款一定程度上還是存在「人海戰術」現象;所以2020年末該行員工數量(僅指單一法人口徑)11514人,比2017年末增加2136人;而2021年員工數量則可能已經超過1.2萬人。


附圖三

第二,個人貸款增長情況。2011年末,南京銀行個人貸款余額168.33億元,同比增長34.90%。2012年至2021年十年期間,個人貸款同比增幅變化區間為16.05%至54.84%(相關詳情見本文附圖四)。其中,增幅最大值出現在2018年,主要原因在於當年個人消費信用貸款同比增長91.22%。

由於消費信用貸款規模增長過快,該行的信貸管理還是有所滯後,因此後來多家分支機構由於這方面原因受到監管處罰。例如,2018年12月,該行無錫分行因個人消費貸款資金被挪用於購買理財、投資證券、購房或償還貸款等違規事實,被處以罰款65萬元;2019年4月,該行南通分行因發放消費貸款進入證券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等原因被處罰110萬元。

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南京銀行個人貸款分別同比增長16.05%和17.52%,增速比前期明顯放緩。這一表現,與同期居民消費增長、購房增長相對放緩趨勢相一致。


附圖四

結構調整分析
第一,小微貸款與個人貸款佔比。2012年末,南京銀行小微企業貸款和個人貸款在貸款總額中的佔比分別為28.30%和15.64%;此後前者整體波動不大,但是後者上行較為明顯。至2021年9月末,個人貸款佔比波動上行至29.84%。2021年末,小微貸款佔比約26.1%(按貸款總額8300億元測算),與2017年的峰值相比下降了約11個百分點(相關詳情見本文附圖五);原因如前文中分析的,該行2018年之後小微貸款增速相對全部貸款偏慢。

不過,由於普惠型小微貸款增速更快,所以其在全部貸款中的佔比從2017年末的5.94%,增長至2021年末的約8.38%;在小微企業貸款中的佔比則從2017年的17.27%,增長至2021年末的30.27%。


附圖五

第二,總資產結構情況。在銀行業界,南京銀行的同業與投資等資金運營業務一直很有名氣。所以,過去該行的貸款(凈額)在總資產中的佔比一直不高,2012年至2018年期間數值在29.55%至37.05%之間波動;2019年末貸款佔比超過40%,2021年三季度末升高至44.24%(相關詳情見本文附圖六)。

Ⅲ 2017蘇州銀行小微貸款余額

651.90億元。截至2017年9月末,蘇州銀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651.90億元,佔全行貸款余額的57.58%,小微企業貸款戶數為1.46萬戶,在同等規模的城商行序列中處於優勢地位。

Ⅳ 中國最大的銀行

從最近幾年的業務水平來看目前最大的銀行就是工商銀行。
1、工商銀行於1984年建立。工商銀行的全稱是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當前在我國國內,工商銀行與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並列為我國的四大商行。
銀行主要業務包括:公司存貸款、普惠金融、機構金融、結算與現金管理、貿易融資、投資銀行等,於2006年10月27日在港交所和上交所同步掛牌上市。
2、中國工商銀行的基本任務是依據國家的法律和法規,通過國內外開展融資活動籌集社會資金,加強信貸資金管理,支持企業生產和技術改造,為我國經濟建設服務。
3、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為客戶提供全面的商業銀行產品與服務。主要經營領域包括公司銀行業務、個人銀行業務和資金業務,多種產品和服務如基本建設貸款、住房按揭貸款和銀行卡業務等。
4、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業務規定請以實際為准。(以HUAWEI GRA-CL10,版本號:GRA-CL10C92B366,系統版本號:EMUI 系統4.0.1為例)
拓展資料:中國工商銀行主辦業務
一、公司存貸款業務
2019年末,工商銀行公司類貸款99,558.21億元,增加5,369.27億元,增長5.7%;公司存款120,282.62億元, 增加5,471.21億元,增長4.8%。
二、普惠金融業務
2019年末,工商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4,715.21億元,比年初增加1,614.07億元,增長52.0%。客戶數42.3萬戶,增加15.3萬戶。當年累放貸款平均利率4.52%,比上年下降0.43個百分點。
三、機構金融業務
2019年工商銀行全面助推各級財政收支賬戶電子化改革進程,創新推廣「智慧政務」服務體系,推動「1個政務服務門戶+12大重點延伸領域+22項增值服務」的多引擎業務合作架構落地。
四、結算與現金管理業務
2019年工商銀行推進賬戶管理、流動性管理、貿易融資、風險管理、投資理財、收付款管理六大產品線建設,以客戶為中心提供綜合服務方案。強化優勢平台應用推廣,持續鞏固對公支付領域領先優勢。推廣全球現金管理平台,打造全球現金管理業務體系。
五、國際結算與貿易融資業務
2019年工商銀行全面提升跨境貿易金融服務水平,積極配合海關總署全面參與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台的金融服務功能項目建設,為國內進出口企業提供一站式跨境結算、融資等金融服務。
六、投資銀行業務
2019年工商銀行加大上市公司、產業並購、國企改革、「一帶一路」等重點領域並購貸款支持力度;積極探索投貸聯動新模式,分批次設立工銀新動能(科技創新)基金、工銀新動能(債轉股)基金,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民營經濟的支持力度,助推科創企業發展。進一步升級融智e信、融安e信、融譽e信等金融顧問咨詢服務產品。2019年,主承銷境內債券項目1,802個,主承銷規模合計15,173.50億元,境內主承銷規模市場排名第一。

Ⅳ 2022上半年小微企業的貸款余額55.8萬億元,這數據說明了什麼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在想方設法的掙錢,有的人是給別的老闆打工進行掙錢,而有的人則是自己創業掙錢,不過不是每個人都有第一桶啟動資金的,這個時候就需要像銀行貸款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根據大數據顯示,2022上半年小微企業的貸款余額55.8萬億元,這組數據說明了2個情況,第一創業的企業比較多,市場比較活躍;第二說明了各家貸款公司對於小微企業扶持力度很大,積極保障這些企業資金的審核和發放,這樣整個市場才能盤活。

三、我國對於如何創新新的貸款模式,更好的幫助小微企業發展一直在探索創新。

雖然這組數據比較好看,可是仍然有些小微企業貸款比較困難,基本上他們沒有什麼可以抵押的東西,所以我國相關部門一直在探索新的抵押方式,比如用知識產權進行貸款等方式,讓更多小微企業能夠貸款到資金進行發展。

Ⅵ 13家銀行供應鏈金融全梳理:從五大商業銀行到城市商業銀行創新不斷

在傳統展業模式中,銀行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高度依賴於核心企業信用,並以線下模式為主,耗費人力精力的同時業務也面臨難以上量的瓶頸。

在2012年的「鋼貿大危機」中,諸多鋼鐵行業供應商採用貨物多重抵質押的方式進行欺詐性融資,導致布局其中的銀行不良率飆升,並自此對供應鏈金融心生怯意。

而如今市場的外部環境已悄然改變,近年來銀行對金融 科技 力量越發重視,多家銀行成立了直屬金融 科技 公司,日漸成熟的智能倉儲及監控、電子合同簽章、區塊鏈等新技術,亦被逐步應用到供應鏈金融業務中,過往銀行在風控端的弱勢正被不斷抹平。

疊加國家對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政策端強力支持,以及國內中小企業應收賬款極大的市場融資缺口,銀行「重返供應鏈金融戰場」勢在必行。而以互聯網線上化、區塊鏈等技術為支撐的新展業模式,正成為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突圍利器。

那麼如今各家銀行在供應鏈金融的布局上有何具體變化呢?智信據2018年各家銀行發布的年報數據,對5家大型商業銀行、4家代表性股份制銀行、兩家城商行以及電商系民營銀行的展業概況進行了以下梳理:

工商銀行

工商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新變化主要體現在其線上小微金融服務平台上,平台主要包含純信用類的「經營快貸」、抵質押類的「網貸通」,以及「線上供應鏈融資」三大主要產品。工行還與平台方中企雲鏈合作,創新了可流轉多層級的核心數字化應收賬款確認憑據,將核心企業信用進一步向供應鏈末端小微企業延伸。

僅2018年前9個月,工行便已累計為1300戶上下遊客戶發放超過450億元的線上供應鏈融資。截至2018年末,工行的小微企業貸款總額達3216.85億元,同比增長18.1%,小微金融業務中心的布局亦達到258個,全面推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落地。

▌農業銀行

農業銀行發力供應鏈金融首先體現在制度建設上,2018年農行總行建立了「普惠金融事業部+八大後台中心」的事業部架構,37家一級分行和重點二級分行均成立了普惠金融事業部,形成「三農+小微」雙輪驅動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

在具體業務的推動上,農行主要通過發展「數據網貸」業務,向核心企業上下游小微客戶提供全線上化融資服務。截至2018年末,農行已為眾多核心企業的上下游小微企業發放貸款2.3萬筆,總額達91億元。而近期,農行也與平台方中企運雲鏈合作推出了供應鏈新產品 「保理e融」,為核心企業上下游各層級供應商提供融資。

▌中國銀行

憑借在國際貿易金融上的優勢,中國銀行早在2007年便推出了基於供應鏈融資的產品「融易達」,2009年成立供應鏈團隊並正式發力供應鏈金融,在2009~2014年七年期間,其供應鏈金融業務發生額便從740億元突破至1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68%。2011年底,中行通過「銀企對接」將平台融資方的訂單信息直連中行系統的方式,實現了首個在線供應鏈金融項目的落地,後續通過此種方式累計拓展了京東、蘇寧等300多家企業,在線發放融資超百億元。

中行2018年年報亦顯示,其正在參與「區塊鏈福費廷(Block Chain Forfeiting)交易平台」和「數字票據交易平台」的建設和投產,未來將繼續以「電子化」+「全球化」的方向拓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截至2018年末,其普惠金融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為304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26%。

▌建設銀行

建設銀行在2018年提出了普惠金融發展戰略三年規劃,並在組織建設方面實現了普惠金融事業部在一、二級分行的全覆蓋,累計組建小企業中心達288家。

具體到業務層面,建行則是圍繞企業采購、製造、銷售直至最終用戶的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三流」的運作,設計研發了包括應收賬款融資、金銀倉、動產質押融資、訂單融資、動產質押融資等十餘個供應鏈融資產品。在業務受理中建行重點關注業務的真實交易背景,產品與企業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的高度嵌入,以及需提供結構化、組合式的服務。截至2018年末,建行已累計向3.3萬家企業發放了5385億元的線上供應鏈融資,線上供應鏈合作平台達1184家。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余額6310.17億元,較上年新增2125.15億元。

▌交通銀行

交通銀行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主要通過「蘊通供應鏈」平台進行,並主要圍繞 汽車 及其他各行業核心企業,通過與國內大型物流公司開展質押監管合作,並與保險公司開展信用保險合作的形式,交行先後推出了「快易貼」、「快易收」和「快易付」等產品,打造了「蘊通e鏈」的一系列供應鏈融資產品。

截至2018年末,交行累計拓展境內達標產業鏈網路超3000戶,產業鏈金融系列產品融資余額超人民幣110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 22.42%,交行的區塊鏈技術已在 汽車 物聯網金融領域落地應用,應收賬款鏈業務亦正在快速推進。

▌平安銀行

平安銀行(原深發展銀行)是國內最早涉足並提倡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商業銀行,2002年,深發展銀行成為國內首家系統性提出並推廣供應鏈金融及貿易融資產品組合的銀行,僅2005年,深發展銀行「1+N」供應鏈金融模式就創造了2500億元的授信額度,當年不良貸款率僅為0.57%。

在線上布局部分,針對產業鏈核心企業及其上遊客戶,2018年平安銀行推出了供應鏈應收賬款服務平台(SAS平台),提供線上應收賬款的轉讓、融資、管理、結算等綜合金融服務。SAS平台全面應用「平安區塊鏈」、「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核心技術,對貿易背景的真實性實施智能核驗和持續監測。截至2018年末,平安銀行的SAS平台累計交易量已突破100億元,為111家核心企業及其上游中小微企業提供服務。

▌浦發銀行

浦發銀行最早在2007年推出「企業供應鏈融資解決方案」,為核心企業提供信用服務、采購服務、存貨周轉、賬款回收等融資支持。自2011年起,浦發銀行致力於打造具有特色的供應鏈金融平台,並與中國移動、神龍 汽車 、中遠物流等多家核心企業和物流公司合作,實現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的整合。

在線上化的布局上,浦發銀行圍繞資產端核心企業的批量獲客,落地了「京浦e賬通」、 「京浦e商貸」等產品,並在線上供應鏈金融領域推出「政采e貸」和「票據池秒貸」等創新產品,以及雲資金監管、e企行綜合服務平台等產品。截至2018年末,浦發銀行在供應鏈領域服務 科技 型企業客戶超過3.13萬戶,推動 汽車 供應鏈20條,服務 汽車 行業上下遊客戶864戶。

中信銀行

中信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主要通過構建三大平台、四大增值鏈以及五大特色網路的方式推動。三大平台包括物流融資平台、同業合作平台及政府支持平台,四大增值鏈包括打造應收賬款增值鏈、預付賬款增值鏈、物流服務增值鏈、電子服務增值鏈,五大特色網路為 汽車 金融網路、鋼鐵金融網路、家電金融網路、電信金融網路及石化金融網路等。

中信銀行也於2018年10月成功上線全流程線上供應鏈金融平台創新產品「信e鏈—應付流轉融通」,將中信銀行業務系統與核心企業的供應鏈金融平台對接,藉助標准化電子「付款憑證」的多級流轉,向其上游N級供應商提供全流程、線上融資。2018年中信銀行還推出了國內首個區塊鏈福費廷交易系統,並發布「區塊鏈+供應鏈」試點創新項目,截至2018年末,其鏈上發生的業務量超過100億元。

▌浙商銀行

供應鏈金融是浙商銀行目前發展的重要戰略任務,浙商銀行從2016年開始研究區塊鏈技術應用,並於2017年8月率先投產基於區塊鏈技術開發的應收款鏈平台。圍繞供應鏈金融,浙商創新「池化」及「線上化」的融資業務模式,在三池(涌金票據池、涌金資產池、涌金出口池)的基礎之上,繼續圍繞三大業務平台進行展業。

一是池化融資平台,其2018年簽約客戶達22290戶,同比增長43.58%,池內資產余額3506.79億元,累計入池應收賬款筆數10.08萬筆,入池金額約729億元。具體產品「至臻貸」2018年簽約客戶1645戶,同比增長26.25%,融資余額501.25億元,同比增長44.68%。

二是針對核心企業財務服務的易企銀平台,2018年共落地易企銀平台234個,較上年末增長172.09%,平台累計融資367.8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85.28%。

三是應賬款鏈平台,截至2018年末,浙商銀行落地應賬款鏈平台1410個,同比增長近12倍,累計簽發金額1228.78億元,同比增長近4倍。

▌上海銀行

上海銀行於2018年10月發布了「上行e鏈」在線供應鏈金融服務平台,並於今年4月新成立了供應鏈金融部,將業務模式擴展並覆蓋至核心企業采購、生產、銷售等各環節,同時運用大數據開始構建企業的信用模型。

「上行e鏈」以在線供應鏈金融服務平台為核心,包涵3大類共15項產品,通過與核心企業共建平台共享數據,掌握所需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形成閉環管理。同時上海銀行通過與江蘇潤和軟體合作,引入區塊鏈技術,實現核心企業信用的可拆分、可組合支付,從而將核心企業的信用延展到二級、三級、四級供應商。2018全年上海銀行實現供應鏈金融貸款投放524.87億元,同比增長117.22%,在2018年上海銀行年會上,這一數據預期到2020年將提高至1000億元。

▌北京銀行

北京銀行布局供應 「e商融」的交易市場綜合服務方案,藉助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信用,為平台交易商提供全流程金融服務,打造「供應鏈金融+資金存管」線上創新業務模式。在具體產品層面,推出了「京信鏈」的在線供應鏈產品,將核心企業信用延伸至上游多級供應商,實現應收賬款債權的拆分與轉讓。截至2018年末,北京銀行小微企業公司貸款余額為4256億元,同比增長19%。

此外,其他電商系的民營銀行如微眾銀行、蘇寧銀行、網商銀行等亦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上有所布局。微眾銀行目前正基於區塊鏈技術拓展供應鏈金融業務,除了自身拓展核心企業的方式,微眾還提出了由微眾提供基層技術,與城商行合作開展業務的「銀銀合作」模式。

蘇寧銀行則在2017年9月成功上線基於區塊鏈的國內信用證信息傳輸系統(BCLC系統),並2018年9月開創了「物聯網+區塊鏈」的動產質押融資先河,基於某企業的煤炭存貨蘇寧銀行給予了融資人動產質押的授信額度,並成功實現放款。同時,其區塊鏈+物聯網 汽車 庫融平台,以及區塊鏈+物聯網3C商品監管平台也已提上發布日程。

隨著各家銀行在供應鏈金融業務展業的不斷深入,這一業務將在服務實體經濟的同時,為展業方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金融 科技 技術的加成亦將持續推動市場業務模式的更新進化,並形成良性的業務生態循環。

Ⅶ 21金融研究:疫情之後,誰是銀行新「零售之王」

各銀行對「大零售」的爭奪已進入白熱化階段。

招行一直被銀行業界稱為「零售之王」,但零售頭把交椅的爭奪越發激烈。

例如,建行定位為「最大零售信貸銀行」。建設銀行行長劉桂平在該行2020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建行零售業務貢獻度進一步提升,利潤總額佔比首次突破50%,最大零售信貸銀行地位更加鞏固。去年7月,工商銀行在北京發布「第一個人金融銀行戰略」,工行董事長陳四清表示,「第一」既包括經營規模第一,也包括經營質態第一,結構、質量、風控最優;既包括服務品牌第一,贏得客戶、同業、監管和 社會 的高度認同,也包括價值創造第一,營業貢獻和協同效應持續提升。

然而,在疫情之後,商業銀行面臨著零售業務獲客、信用卡發卡、個人消費貸款、資產質量等多方面的考驗。截至6月末,5家銀行消費貸款較上年末下降,7家銀行信用卡透支規模減少,甚至1家股份制銀行個人有效客戶數萎縮。

疫情,正在考驗零售銀行的應對能力。

根據銀行半年報統計,2020年上半年,郵儲、招行、平安三家銀行零售金融業務收入佔比均超過50%,分別為65.99%、53.10%、55.30%;零售業務利潤佔比超50%的為建行、農行、招行、平安、江陰農商銀行,零售業務利潤佔比分別是56.71%、51.38%、53.91%、54.7%、55.09%。

受金融業向實體讓利、增加風險撥備等因素影響,今年上半年,大部分銀行利潤出現負增長。零售銀行業務利潤亦隨之下降,36家A股上市銀行中,19家銀行在今年上半年的零售銀行利潤增速為負數。

6家國有大行中,今年上半年,建設銀行已是個人銀行利潤總額佔比最高的上市銀行,個人銀行利潤總額佔比56%;建行957億元的個人銀行利潤規模也大幅超過「宇宙行」工商銀行,居上市銀行之首。

建行的零售業務利潤佔比首次突破50%。2020年1-6月,建設銀行個人銀行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564.74億元,增幅17.36%,主要是利息凈收入增幅較大;減值損失227.17億元,增幅144.03%;利潤總額957.42億元,增幅11.47%,佔比較上年同期上升11.80個百分點至56.73%。

同期,工商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營業收入1891.75億元,超過建行;但個人金融業務稅前利潤781.23億元,下降了6.88%,占該行利潤的41.3%,大幅低於建行。而在2019年全年,工行個人金融業務利潤總額1529.19億元,超過建行的1486.42億元。

不過,國有大行中,今年上半年,零售銀行收入增長最快的,是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個人銀行業務營業收入分別為1372.68億元、1113.56億元,同比增長20.32%、21.05%;個人銀行業務利潤總額分別是681.03億元、601.53億元,分別增長74.89%、18.74%。其中,農行的個人銀行業務收入已佔該行總營收的40.5%,反超公司銀行業務40%的佔比。

股份制銀行中,浦發銀行零售業務凈收入下降0.93%。浙商、興業銀行零售業務收入增速最高,分別為32.32%、22.38%。

具體來看,上半年,招行零售凈利息收入517.83億元,同比增長7.01%;零售非利息凈收入258.17億元,同比下降0.01%。其中,零售財富管理、零售銀行卡的手續費收入142.48億元、93.4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4.09%、下降2.23%。

招行利潤負增長主因上半年零售金融信用減值損失209.80億元,同比增加43.29%。該行上半年零售金融業務稅前利潤332.16億元,同比下降13.28%。而從零售收入結構看,招行零售收入增速不及其他銀行,主要是個人貸款投放規模增長不及其他銀行,零售非利息收入尚未實現反彈。截至6月末,招行零售貸款佔比51.20%,較上年末下降1.41個百分點;不良貸款率0.81%,較上年末上升0.08個百分點。

「招行的經營風險偏好比其他銀行更低一些,因為負債端成本低,對不良的容忍度也不高,所以疫情對信用卡、消費貸產生影響之後,大部分銀行仍然會選擇居民加杠桿,但招行略偏謹慎一些。」一位銀行業分析師表示。

其餘股份制銀行中,民生、中信、光大、平安的零售銀行業務收入均明顯增長,但利潤下滑。光大、平安銀行零售業務利潤更是下滑78.95%、46.72%。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增加了信用減值損失,例如光大、平安的零售銀行信用減值損失是181.95億元、200.33億元,分別同比增加41.52%、78.04%。

從收入結構看,商業銀行零售銀行收入增加,主要來自利息,即在疫情期間逆勢加杠桿。

1-6月,光大銀行零售凈利息收入203.33億元,同比增長10.82%;零售非利息凈收入89.47億元,同比增長2.98%。中信銀行零售銀行業務實現營業凈收入376.49億元,同比增長15.94%;零售銀行非利息凈收入196.13億元,同比增長6.24%。

城商行零售業務佔比仍較低,零售收入佔比均在40%以下。今年上半年,北京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的零售收入佔比分別是21.50%、28.84%、31.50%。寧波銀行個人業務營業收入72.08億元,佔全部營業收入的36.07%;利潤總額31.08億元,佔全部利潤總額的37.13%。

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近幾年快速增長的個人貸款,在今年上半年新增規模不及對公貸款。

今年1-6月,新增個人貸款規模最大的是農業銀行,新增個貸4378.98億元;其次為建行、工行,新增個貸規模也近4000億元,分別為3895.43億元、3863.07億元;中行、郵儲新增個貸規模分別為2967.01億元、2876.33億元。此外,招行、民生、興業個貸新增規模也均超1000億元,分別達1215.36億元、1008.15億元、1001.79億元。

然而,新增貸款中,個人貸款佔比大幅下降。此前2019年,四大行新增個貸規模佔比約50%或更高,實現兩位數增長。到2020年上半年,這一比例降至40%以下。此外,交行新增貸款中,個貸佔比自2019年的27%下降至17.8%;郵儲個貸新增佔比也自65.44%下降至59.99%。

作為業內零售標桿的招商銀行,個貸佔比也迅速下降,新增規模低於對公貸款。2019年,招行新增個人貸款4309.48億元,占當年新增貸款的66.99%,這一比例在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中最高。2020年上半年,招行個人貸款新增規模佔比下降至35.66%。

股份制銀行個貸佔比也大幅下降。2019年,中信、浦發、民生、興業、光大、平安的個人貸款新增佔比分別達65.35%、45.46%、43.20%、55.88%、36.88%、65.64%,但到2020年上半年,新增貸款中的個人貸款佔比分別降至10.74%、22.72%、3.63%、31.70%、16.21%、36.02%。

究其原因,一方面,新冠疫情影響下,個人消費類貸款投放有所放緩,同期在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下,小微等對公貸款投放則創下 歷史 紀錄。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劍認為,受疫情影響,很多個人貸款的投放出現困難。比如個人經營、線下消費、購房行為都被嚴重影響,甚至是凍結狀態。所以,上半年信貸投放結構中個人貸款佔比很低。到了5-6月,很多地方已經陸續恢復。

與之同時,披露消費類貸款的14家上市銀行表現不一,5家銀行消費貸款較上年末下降。

個人消費貸款投放方面,2020年1-6月,新增規模最大的為郵儲銀行,較上年末增加1858.62億元,增幅9.21%。個人消費貸款增幅最大的為建設銀行,建行也是個人消費貸款規模最大的銀行,規模為2558.4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4.95%。

中信銀行個人消費貸款規模僅次於建行,為1937.10億元,規模較上年末下降5.73%。工行個人消費貸款1704.41億元,較上年末下降1.59%。農行個人消費貸款規模1808.65億元,增長7.63%。

在個人消費貸款領域,一些城商行的消費貸投放規模已超股份制銀行。截至6月末,江蘇銀行、上海銀行、寧波銀行的個人消費貸款規模分別為1718.86億元、1610.96億元、1470.03億元,分別較上年末增減5.60%、-7.98%、3.62%。

與之相比,股份制銀行中,光大、招行、民生個人消費貸款規模分別為1420.23億元、1310.05億元、953.83億元,分別較上年末增長1.05%、5.91%、5.81%。平安銀行的個人信用貸款「新一貸」余額1479.83億元,較上年末下降6.0%。

疫情之後,信用卡貸款也正在恢復。14家大行、股份行信用卡業務中,上半年50%的信用卡貸款增幅為負。

信用卡貸款規模最大的建設銀行,信用卡貸款余額為7745.9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51%;其次為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兩家信用卡貸款余額6577.75億元、6522.32億元,較上年末下降2.97%、2.80%。再次為平安銀行,為5125.04億元,較上年末下降5.2%。

今年上半年,信用卡貸款規模下降最大的是中信銀行,余額4807.38億元,較上年末減少6.52%。浦發銀行信用卡貸款3938.81億元,較上年末下降6.56%。信用卡貸款增幅最大的為興業銀行,余額3794.8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64%。興業銀行信用卡交易量較去年同期逆勢增長19.78%,累計實現交易金額超1.08萬億元。

個人貸款投放大頭仍在房貸,但增速已經放緩。例如,工行、建行、農行、中行、郵儲、交行個人住房貸款分別增加3202.77億元、2860.62億元、2593億元、2126.22億元、1440.12億元、613.80億元,增幅分別是6.2%、5.39%、6.23%、5.94%、8.47%、5.41%。招行、中信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新增922.26億元、550.00億元,較上年末增幅8.30%、7.23%。

在個貸中,各家銀行增速最快的是個人經營性貸款。在政策鼓勵普惠金融業務的背景下,一些銀行將部分或全部小微企業貸款業務放在零售業務條線,列入個人經營性貸款口徑。

四大行中,工行、農行的個人經營性貸款增幅均超20%。截至6月末,工行個人經營性貸款增加892.63億元,增長25.8%,主要是經營快貸、e抵快貸等普惠領域線上貸款產品快速增長所致。農行半年報稱,積極支持個私小微企業復產復工,加大普惠貸款投放,個人經營貸款3287.8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4.4%。

在個人貸款口徑下的小微企業貸款中,民生銀行的小微企業貸款規模仍為最大,截至6月末余額4845.5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41%。其次為招商銀行,小微貸款余額4465.0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0.04%。

零售銀行業務中,代發工資始終是第一大獲客來源。隨著我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商業銀行也面臨如何繼續維持獲客能力的考驗。

根據央行數據,截至二季度末,全國共開立個人銀行賬戶117.95億戶,較上季度末增加3.50億戶,環比增長3.06%,增速較上季度末上升1.63個百分點。人均擁有銀行賬戶數達8.42戶。

從銀行披露的獲客情況看,農行個人客戶8.47億戶,超過工行的6.64億戶。截至2020年6月末,工商銀行個人客戶6.64億戶,增加1403.0萬戶,其中個人貸款客戶數1437.4萬戶,增加36.1萬戶。農業銀行個人客戶總量達到8.47億戶,較上年末增加928萬戶;借記卡累計發卡10.77億張,較上年末增加0.18億張。不過,建行、中行未披露該行個人客戶總體規模。建行僅表示,於6月末的金融資產5萬以上客戶較上年末增加219萬人,個人客戶金融資產總量實現較快增長。借記卡在用卡量11.62億張。

10家上市股份制銀行中,4家股份制銀行個人客戶數破1億。招商銀行零售客戶數最多,達1.51億戶。

截至2020年6月末,招商銀行零售客戶數1.51億戶(含借記卡和信用卡客戶),較上年末增長4.86%;中信銀行個人客戶總數1.06億戶,較上年末增長3.77%;光大銀行零售客戶達到1.14億戶,比上年末增加1345.50萬戶,增長13.34%。平安銀行零售客戶數約1.02億戶,較上年末增長4.7%。

其餘股份制銀行中,截至2020年6月末,浦發銀行個人客戶(含信用卡)達到8882.19萬戶,比上年末增長232.87萬戶;興業銀行零售銀行客戶(含信用卡)8128.78萬戶,較上年末增加250.46萬戶;民生銀行零售戶數7744.96萬戶,比上年末增長300.06萬戶;華夏銀行個人客戶總數2833.04萬戶,比上年末增長5.31%,貴賓客戶446.06萬戶,比上年末增長2.68%。

已有銀行零售獲客出現萎縮。截至6月末,浙商銀行個人有效客戶數447.91萬戶,較年初下降5.63%;個人優質客戶71.21萬戶,較年初增長3.19%;月日均金融資產600萬元及以上的私行客戶數10719戶,較年初增長26.40%。

多家股份制銀行財報顯示,中高端零售客戶(業內一般對應招行金葵花標准,為個人日均AUM在50萬元及以上)大幅增長。

其中,截至6月末,招行金葵花及以上客戶291.79萬戶,較上年末增長10.21%。中信零售中高端客戶97.21萬戶,較上年末增長9.22%。光大中高端客戶比上年末增長14.75%。民生悠然(個人AUM為日均30萬元及以上)及以上客戶數123.41萬戶,比上年末增長7.52萬戶。平安銀行財富客戶88.27萬戶,較上年末增長13.3%;私行達標客戶(近三月任意一月的日均資產超過600萬元)5.11萬戶,較上年末增長16.7%。

從零售獲客看,招行將零售獲客歸因於數字化轉型。招行中報指出,一季度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零售獲客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伴隨著復工復產加速,特別是持續的數字化轉型對線上服務的有力支撐,零售客戶的金融服務需求得到了高效的響應與保障,零售獲客在二季度出現明顯好轉,管理零售客戶總資產快速增長。

中信銀行代發工資獲客增長較快。截至6月末,該行通過公私聯動實現有效代發工資客戶數532.09萬戶,較上年同期增長37.20%;有效代發額1966.0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1.71%;對應客戶零售管理資產2302.24億元,實現對公基礎客戶新增1145戶。

城商行中,北京銀行零售客戶數2255萬,較年初增長61萬戶;寧波銀行個人客戶1451萬戶,比年初增長5%;上海銀行零售客戶數1705.45萬戶,同口徑較上年末增長5.90%。南京銀行零售客戶總量突破2000萬戶。

問題在於,多位業內人士指出,大部分銀行零售客戶數的增長,原因之一是,不少銀行通過與互聯網公司、手機廠商等線上合作開立以Ⅱ類、Ⅲ類銀行賬戶為基礎的電子錢包功能。對銀行來說,Ⅰ類戶才是主銀行賬戶首選。

一位銀行業內人士表示,銀行業的網點增速在過去五年快速下滑,並且在2018年首次出現增速為負的情況。綜合眾多銀行近期年報,大部分傳統銀行的零售客戶數量、凈收入增速均持續放緩;新客轉化困難、老客運營不暢是零售銀行發展的主要痛點。

近年來,零售客戶總資產(AUM)已成為零售銀行轉型的核心指標之一。一方面,銀行可以此獲取手續費和傭金等中間業務收入,符合輕型銀行轉型方向;另一方面,AUM也可派生出低成本存款。

今年上半年,部分銀行零售客戶總資產(AUM)逆勢增長。招行、平安、光大銀行AUM增幅均超過10%。國有大行中,工行、交行、郵儲,以及股份制銀行中的中信、浦發、興業、浙商銀行的個人AUM增幅為個位數。股份制銀行AUM增長,主要來自公募基金代銷規模猛增。招行、中信、平安、興業非貨幣公募基金銷售同比增幅分別達207.03%、445.68%、184.0%、332.89%。

六大國有銀行AUM增長維持在個位數。截至6月末,工商銀行個人金融資產(AUM)總額15.5萬億元,較上年末的14.6萬億元,增長約6%。其中,工行個人存款11.5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0.0%;代理銷售基金、代理銷售個人保險分別為3341億元、730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8%、-30%。

交通銀行未披露規模數據,截至6月末,交行管理的個人AUM較上年末增長8.17%;理財產品余額較上年末增長11.12%;非貨幣基金銷量同比增長207.08%,基金類產品AUM規模較上年末增長30.05%。

郵儲銀行AUM規模10.78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約6.9%。其中,個人存款、個人理財余額分別達8.61萬億元、8476.1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8.28%;代銷非貨幣基金、代銷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和信託計劃734.05億元、215.6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742.98%、45.14%。

股份制銀行中,AUM規模最大的是招商銀行。截至6月末,招行管理AUM余額8.26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0.26%。原因是零售獲客在二季度出現明顯好轉,管理零售客戶總資產快速增長。

其中,招行零售客戶存款余額、零售理財產品余額分別是1.84萬億元、2.10萬億元,分別較上年末增長9.96%、11.58%;代理非貨幣公募基金銷售額、實現代理信託類產品銷售額、代理保險保費分別為2567.09億元、2109.01億元、437.44億元,分別增長207.03%、9.31%、-10.75%。

雖然招行上半年零售收入增長較低,但該行的策略是做大資管規模。招商銀行副行長王良表示,8萬多億元的AUM就像一個蓄水池,各種資產包括理財、基金、保險、信託、存款等,隨著客戶資產配置不斷地轉化,一定會沉澱出一些活期存款。

股份制銀行中,AUM增速最快的是平安銀行。截至6月末,平安銀行AUM為2.32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7.1%。其中,個人存款余額6427.9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0.1%;代理非貨幣公募基金銷售額739.94億元,同比增長184.0%。

光大銀行AUM規模達1.88萬億元,增長10.46%。其中,零售存款余額8430.17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9.22%。光大銀行未披露代銷規模,從業績收入情況看,該行上半年實現個人財富管理手續費凈收入38.25億元,同比增長62.37%。其中,代理理財收入、代理信託收入、代理基金收入分別同比增長417.03%、60.75%、32.52%。

中信、浦發、興業、浙商銀行的個人AUM增幅為個位數。中信、興業銀行個人AUM規模大致相當,均在2.26萬億元左右,規模分別較上年末增長7.54%、5.71%。興業銀行個人存款余額7085.22億元,較上年末增加439.20億元。基金產品銷售、標准凈值型期限型理財產品銷售分別是618.28億元、136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32.89%、126.90%。浦發銀行個人AUM規模2.22萬億元,較年初增長9.17%。財富管理業務收入實現34.25億元,同比增長25.05%。浙商銀行個人AUM余額5217.36億元,較年初增長6.58%。

城商行中,截至6月末,寧波銀行個人客戶AUM總量4913億元,較年初增加521億元。其中儲蓄存款1874億元,較年初增加282億元;基金保有量328億元,較年初新增222億元。

這些銀行中,私人銀行AUM增速尤其快於其他財富客戶。

截至6月末,第一大私人銀行——招行私人銀行(私行標準是個人AUM為1000萬元及以上)客戶AUM總資產24973.9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1.94%;戶均總資產2743.36萬元,較上年末增加11.70萬元。其次是工商銀行私人銀行(私行標準是個人AUM為800萬元及以上),管理資產18299億元,增長17.7%。

此外,建行私人銀行客戶金融資產16743.3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0.93%;中行私人銀行管理資產余額16296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256億元。平安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私人銀行AUM分別為9230.55億元、6487.61億元、4268.2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5.8%、13.04%、14.22%。(本文摘自《中國金融業發展趨勢報告(2020)》,該報告將於2020年11月10日-11日召開的第十五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對外發布)

更多內容請下載21 財經 APP

Ⅷ 2015崑山農商銀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

您是想問2015崑山農商銀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是多少嗎?2015崑山農商銀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是642.68億元,截至2015年末,崑山農商銀行在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為642.68億元,在當地市場份額為15.74%,排名為為第二位。

Ⅸ 民營銀行業績排名是怎樣的

一、營收PK:新網銀行總規模第一,億聯銀行增19倍

零壹智庫通過梳理10家民營銀行在2018年、2019年上半年的總營收情況,發現同比增速在100%以上的共計3家銀行,包括新網銀行、億聯銀行以及三湘銀行。其中,新網銀行的總營收排名第一,達到11.52億元;

其次是億聯銀行,該行從2018年上半年的0.48億元,增長到2019年上半年的9.65億元,同比增長19倍,增速十分驚人。

翻閱了該行財報,其中指出「各項貸款余額208.81億元(貸款179.58億元、拆出資金29.23億元),比年初增長129.91億元,增幅164.64%,同比增長9倍以上」。同時,該行還指出在業務協同縱深發展方面的舉措:

從2019年上半年披露的財務數據來看,10家民營銀行均實現盈利,其中新網銀行以4.67億元凈利潤位居榜首。我們注意到,相對於微眾、網商這倆家頭部民營銀行,本次披露2019年半年度業績的10家民營銀行成立時間均不長,其中有兩家更是實現了扭虧為盈:

一家是華通銀行,從2018年上半年的-0.26億元增長至2019年上半年的0.04億元;另一家是億聯銀行,2019年上半年凈利潤5062萬元,盡管本次在財報中未披露該行2018年上半年的凈利潤,但其2018年全年凈利潤顯示為-1.5億元

零壹智庫通過梳理10家民營銀行在2018年、2019年上半年的總營收情況,發現同比增速在100%以上的共計3家銀行,包括新網銀行、億聯銀行以及三湘銀行。其中,新網銀行的總營收排名第一,達到11.52億元;

其次是億聯銀行,該行從2018年上半年的0.48億元,增長到2019年上半年的9.65億元,同比增長19倍,增速十分驚人。

翻閱了該行財報,其中指出「各項貸款余額208.81億元(貸款179.58億元、拆出資金29.23億元),比年初增長129.91億元,增幅164.64%,同比增長9倍以上」。同時,該行還指出在業務協同縱深發展方面的舉措:

包括藉助股東與合作夥伴的優勢,在信貸業務上加速發展——一是美團新增客戶269萬,新增貸款余額約97億元;

二是京東新增客戶687萬,新增貸款余額約19億元;三是網路新增客戶超過10萬,新增貸款余額約3.45億元;四是積極投資長春城投、長春城開、長春龍翔、吉發集團等政府債券共計6.6億元。

此外,有一家民營銀行出現了總營收的負增長,即華瑞銀行。該行從2018年上半年的5.2億元降至2019年上半年的4.98億元,同比下滑了4.23%。

Ⅹ 2016年柳州銀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

20.84萬億元。
2016年12月末,人民幣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0.84萬億元,同比增長16%,增速比上月末高0.7個百分點,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業貸款增速分別高7.2個和9.1個百分點。2016年12月末,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占企業貸款余額的32.1%,佔比比上年同期佔比水平高1.6個百分點。
全年小微企業貸款增加3萬億元,同比多增7815億元,增量占同期企業貸款增量的49.1%,比上年同期佔比水平高12.5個百分點。

閱讀全文

與銀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排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上貸款受到法律保障嗎 瀏覽:417
手機軟體貸款可靠嗎 瀏覽:308
蘇州農行怎麼查貸款記錄 瀏覽:765
銀行貸款找擔保公司好嗎 瀏覽:466
上海貸款還清還算二套嗎 瀏覽:74
貸款買車寫工作單位 瀏覽:874
把現有房子抵押貸款拿去當首付 瀏覽:676
公司貸款判決書判給個人合法嗎 瀏覽:291
電子承兌付個人貸款 瀏覽:134
一般從網上貸款要多久 瀏覽:651
南中醫生源地貸款余額 瀏覽:555
幫客戶做假資料從銀行貸款 瀏覽:567
手機貸款分期咨詢 瀏覽:339
餘姚無息貸款 瀏覽:109
網上貸款太多拒還會產生什麼後果 瀏覽:32
貸款流水取了再存算嗎 瀏覽:842
二手車貸款需要幾個工作日 瀏覽:480
銀行小微企業貸款資料 瀏覽:952
貸款沒工作可以嗎 瀏覽:701
農行申請的貸款資料怎麼查詢 瀏覽: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