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流水資料 > 2018年全國銀行業貸款余額

2018年全國銀行業貸款余額

發布時間:2023-02-02 10:53:29

❶ 中國銀行貸款增速最快

一、企事業單位中長期貸款增長加快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幣企事業單位貸款余額119.11萬億元,同比增長10.8%,增速比上年末低1.6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8.58萬億元,同比少增5809億元。

分期限看,短期貸款及票據融資余額43.21萬億元,同比增長1.7%,增速比上年末低6.5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1.65萬億元,同比少增2.43萬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72.69萬億元,同比增長16.8%,增速比上年末高1.5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6.62萬億元,同比多增1.68萬億元。

分用途看,固定資產貸款余額51.08萬億元,同比增長11.4%,增速比上年末低0.2個百分點;經營性貸款余額49.22萬億元,同比增長11.4%,增速比上年末低1.5個百分點。

二、工業中長期貸款增速繼續提升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幣工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2.59萬億元,同比增長25.8%,增速比上年末高5.8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1.59萬億元,同比多增7507億元。其中,重工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0.85萬億元,同比增長24.4%,增速比上年末高5.9個百分點;輕工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74萬億元,同比增長35.2%,增速比上年末高4.5個百分點。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幣服務業中長期貸款余額48.91萬億元,同比增長14.5%,增速比上年末高0.2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85萬億元,同比多增5680億元。房地產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3.2%,增速比上年末低4.6個百分點。

三、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保持較快增長

2021年二季度末,人民幣普惠金融領域貸款1餘額24.76萬億元,同比增長25.5%,比上年末高1.3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26萬億元,同比多增8324億元。

2021年二季度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17.74萬億元,同比增長31%,增速比上年末高0.7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2.65萬億元,同比多增6734億元。農戶生產經營貸款余額6.59萬億元,同比增長13.6%;創業擔保貸款余額2293億元,同比增長32.9%;助學貸款余額1238億元,同比增長11.2%。

2021年二季度末,原建檔立卡人口存量貸款余額1221億元;全國脫貧人口2貸款余額8556億元。

四、綠色貸款增長速度加快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3餘額13.92萬億元,同比增長26.5%,比一季度末高1.9個百分點,高於各項貸款增速14.6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1.87萬億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間接碳減排效益項目的貸款分別為6.79和2.58萬億元,合計占綠色貸款的67.3%。

分用途看,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產業和清潔能源產業貸款余額分別為6.68和3.58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5%和19.9%。分行業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綠色貸款余額3.98萬億元,同比增長16.4%,上半年增加3295億元;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綠色貸款余額3.88萬億元,同比增長20.2%,上半年增加3554億元。

五、涉農貸款增速小幅回落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幣涉農貸款余額41.66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增速比上年末低0.6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03萬億元,同比多增2072億元。

2021年二季度末,農村(縣及縣以下)貸款余額34.74萬億元,同比增長11.5%,增速比上年末低0.4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2.74萬億元,同比多增2823億元。農戶貸款余額12.86萬億元,同比增長15.1%,增速比上年末高0.9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1.07萬億元,同比多增1980億元。農業貸款余額4.53萬億元,同比增長5.9%,增速比一季度末和上年末分別低2.1和1.6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2676億元,同比少增727億元。

六、房地產貸款增速持續下降

2021年二季度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50.78萬億元,同比增長9.5%,低於各項貸款增速2.8個百分點,比上年末增速低2.2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2.42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18.9%,比上年全年水平低6.5個百分點。

2021年二季度末,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12.3萬億元,同比增長2.8%,增速比上年末低3.3個百分點。其中,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余額4.65萬億元,同比減少1.5%,增速比上年末低2.5個百分點。個人住房貸款余額36.58萬億元,同比增長13%,增速比上年末低1.6個百分點。

七、住戶經營性貸款加速增長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幣住戶貸款余額67.77萬億元,同比增長15.1%,增速比上年末高0.9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4.58萬億元,同比多增1.03萬億元。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❷ 2018大連農商銀行小微貸款余額

從大連農商銀行獲悉,為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經營成本,向實體經濟讓利,該行持續加大有效信貸資金供給、給予小微企業優惠貸款利率支持、積極運用支農支小再貸款政策,新近出台針對小微企業的減費惠企政策措施,減費項目多,讓利力度大,幾乎惠及到該行全部企業客戶。據悉,此次減費讓利政策措施從9月30日起正式執行。

❸ 中國有哪些銀行有哪些保險公司

中國有多少家銀行?

2018年末,我國共有銀行業金融機構4588家。機構類型二十餘種,其中包括政策性銀行,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外資銀行等全國性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民營銀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村鎮銀行等專注社區、小微、「三農」服務的地方法人銀行和信託公司等其他非銀機構,基本建立形成了多層次、廣覆蓋的銀行體系。

近年來,銀保監會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序引導民間資本依法合規進入銀行業。 民間資本控股的銀行業機構已超過3000家。

民間資本在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總股本中的佔比分別超過40%、50%和80%,民營銀行自2014年以來已批准開業17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境內網點總計22.1萬個,其中五家大型銀行網點6.8萬個,佔比31%,廣泛分布城市鄉村。

2018年末,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五家大型銀行資產總額105萬億元,占銀行業金融機構比例37%。各項存款余額76萬億元,占銀行業比例44%。 各項貸款余額58萬億元,占銀行業比例38%。員工人數165萬人,占銀行業比例40%。與歐美等主要經濟體國家相比,我國銀行業集中度較低並處於合理水平。



中國有多少家保險公司?

截止2018年底,我國共有人身險公司91家,財產險公司88家,合計179家。

人身險公司中,中資公司63家;外資公司28家。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平洋人壽、太平人壽、新華人壽、泰康人壽、人保壽險七家公司佔到了壽險市場份額的62.504%。

財產險公司中,中資公司66家;外資公司22家。



在中國,銀行數量是保險公司的25.6倍

從銀行和保險公司數量上來看,銀行是保險公司的25.6倍。顯然,保險公司的准入門檻遠遠高於銀行。

在監管力度上,銀行與保險也不一樣。在法律上,銀行是可以解散的,而人壽保險公司是不允許解散的,保單責任最終由保險保障基金來兜底。

在對外資的開放力度上,保險業是遠遠超過銀行業的。目前,外資保險公司的比例佔到中資保險公司的44%,而且還將進一步對外資開放,逐步取消對外資持股比例的限制。

❹ 金融行業現在好做嗎就目前的權情報情況來說,行嗎

這個可以參考艾媒咨詢最新發布的《艾媒報告丨2019年3月科技金融行業洞察月度報告》,裡面提到:

2019年3月,有6條政策信息推動科技金融發展;有10411隻銀行理財產品發行,環比增幅18.79%。銀行方面,多家銀行集中公布2018年業績公告或業績快報,工農中建四大行核心資本穩居中國銀行業之首。電子商務方面,京東和拼多多發布2018年財報;小紅書陷造假風波,稱將推短視頻新產品;唯品會布局線下門店,並關停章魚掌櫃項目;各大銀行拓展電商業務。

2019年3月中國科技金融行業包括政府、銀監會、銀行業協會等多個監管主體在內的動向,共有6條政策信息與科技金融相關,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環比增長18.79%。具體而言,銀行方面,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跌至4.3%;各大行公布的2018業績報告顯示其凈利潤都有所增長,其中,招商銀行凈利潤增長率最高,達14.8%。電子商務方面,淘寶的月活躍用戶數達36843.9萬,遠高於其它購物平台,拼多多和京東相繼發布2018年財務報告。電子支付方面,跨境支付服務商Airwallex獲得一億美元投資,易思匯獲信中利資本一億人民幣投資。

以下為報告節選內容:

以上內容節選自《艾媒報告丨2019年3月科技金融行業洞察月度報告》

❺ 全國的農商銀行整合變成一家公司是不是就能超越工商銀行

作為農村金融主力軍,農村商業銀行數量龐大,從業人員眾多,營業網點覆蓋全國所有縣域鄉鎮地區,為數以億計的農村居民和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如果從簡單意義的整合或者合並為一家公司,在資產規模、從業人員數量和服務網點等方面無疑是完全可以超過宇宙行的,但這只是一種形式上的超越,實質意義並不大。

從核心競爭力上講,短期內整合後的農商行即使想與宇宙行分庭抗禮也沒有可能,更不必說超越。最新資料顯示,截止2018年底,工商銀行共有營業網點15973家,從業人員439150人,而全國農商行共有1423家,以重慶農商行為例,分支機構就有1775家,從業人員15688人,可想而知全國農商行從業至少可以稱為百萬大軍,所以如果全國農商行整合為一家公司後,無論網點數量還是從業人員總量都完全可以超過工商銀行。

4、品牌價值也不是可以靠簡單整合就可以超越的。工商銀行作為29家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綜合實力可不是蓋的,其對於全球經濟發展和金融穩定都起到穩定器作用。

其曾經連續6年蟬聯英國《銀行家》1000強,美國《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財富》500強榜首,並連續3年位列英國BrandFinance全球銀行品牌價值500強榜首,這種品牌價值豈能靠簡單整合就能取得?顯然沒有這么簡單。

由此可見,即使全國所有農商行整合為一家大型商業銀行,從資產規模、營業網點和從業人員可以超過宇宙行,但在公司治理水平、盈利能力、風控水平以及品牌價值等核心競爭力方面,還是難以匹敵的。

❻ 銀行業對實體經濟發放貸款余額近120萬億嗎

2018年7月4日,中國銀行業協會在河北雄縣發布《2017年中國銀行業社會責任報告》,報告指出,2017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為119.03萬億,同比增長13.2%。

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潘光偉發布了上述報告,報告主要包括八部分內容。

一是銀行業穩健運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截至2017年底,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252萬億元,同比增長8.7%,增速較2016年下降7.1個百分點;總負債233萬億元,同比增長8.4%,增速較2016年下降8.2個百分點。

四是踐行普惠金融理念,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金融服務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截至2017年末,銀行業涉農貸款余額31萬億元,同比增長9.64%;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0萬億元,同比增長15%,比各項貸款平均增速高2.67個百分點,並且自2015年以來,連續三年實現了小微企業貸款增速、戶數、申貸獲得率「三個不低於」目標。

報告特別提到,在2017年,為全面提升銀行業無障礙服務水平,推動我國銀行業無障礙環境建設工作向制度化、規范化、標准化的縱深發展,《銀行無障礙環境建設標准》完成制定,規范和引導全行業金融機構更好地滿足殘疾人客戶日益增長的金融服務需求。

五是積極發揮金融科技作用,不斷改進消費者體驗和服務效率。截至2017年底,全國布局建設自助銀行近17萬家,布放自助設備超過80萬台,其中創新自助設備11萬多台,客戶金融服務獲得感持續提升,體驗日益優化。2017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櫃交易達2600億筆,同比增長46%;離櫃交易金額達2000億元,同比增長32%;行業平均離櫃業務率達87.58%。

六是把握機遇,主動適應擴大對外開放新形勢。截至2017年末,共有10家中資銀行在26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了68家一級機構,其中包含17家子行、40家分行、10家代表處、1家合資銀行。

七是推進綠色發展,共建美麗中國。截至2017年6月末,國內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余額8.2萬億元,較年初增長7.1%;節能環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余額為1.69萬億元,節能、環保項目和服務貸款余額為6.53萬億元。

八是投身公益事業,不忘初心反哺社會。2017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公益慈善投入總額達10.36億元;員工志願者活動時長95.83萬小時。截至2017年底,公益慈善項目達3307個。

❼ 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哪家實力強

毫無疑問,如果從綜合實力來看的話,工商銀行肯定要比中國銀行強很多,不過中國銀行在國際業務上相對比工商銀行要強一些。

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都是四大國有控股四大銀行之一,都是我國銀行業的中堅力量,而且兩者的規模都很大,在世界都可以排上號。但如果要單獨把工商銀行跟中國銀行拿出來對比,那目前中國銀行暫時還不是工商銀行的對手,這一點可以通過對比兩者的一些數據看出來。

1、資產規模

截止2018年末,工商銀行資產規模為27.7萬億人民幣,同期中國銀行的資產規模是21.26萬億。比工商銀行少6.44萬億。

2、營業收入

2018年工商銀行營業收入7737.89 億,排名銀行業第一名,而同期中國銀行營業收入為5038.06億元人民幣,比工商銀行少2699.83億;

3、凈利潤

2018年工商銀行凈利潤2987億元,排名全國第一;而同期中國銀行凈利潤是1924.35億元,比工商銀行少1062.65億。

4、存款規模

截止2018年末工商銀行存款余額21.4萬億,2018年工商銀行一般性存款增加1.45萬億元,存款余額及增量均穩居市場第一;而同期中國銀行的貸款余額是14.88萬億,比工行少6.52萬億。

5、貸款規模

截止2018年末工商銀行貸款余額15.4萬億,2018年工商銀行一般性存款增加1.45萬億元,存款余額及增量均穩居市場第一;而同期中國銀行的貸款余額是11.8萬億,比工行少4.6萬億。


通過上面的數據對比之後我們可以看出,工商銀行在大部分指標上都是比中國銀行要強,而中國銀行在境外業務上仍然是目前國內最強的銀行,工行都比不了。

❽ 中國銀行和中國工商銀行哪個好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個無好壞之分,只是看哪一個銀行對自己更有利
中行和工行都是五大銀行(招行、農行、建行、工行、中行)之一,沒有誰好誰不好之說,可以選擇一個就近的、辦理業務方便的銀行。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銀或中行,港交所:3988、上交所:601988、OTCBB:BACHY),是中國大陸的一家綜合性商業銀行,成立於1912年2月5日的上海,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銀行。目前,中國銀行總部設在北京,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並稱中國大陸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是全球市值第三大的銀行。主要經營商業銀行業務,包括公司金融業務、個人金融業務和金融市場業務等多項業務。 中國工商銀行(全稱: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4年,是中國五大銀行之首,世界五百強企業之一,擁有中國最大的客戶群,是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是中國最大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基本任務是依據國家的法律和法規,通過國內外開展融資活動籌集社會資金,加強信貸資金管理,支持企業生產和技術改造,為我國經濟建設服務。
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都是我國大型銀行,都在六大銀行之列,六大銀行為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
截至2018年底,其中工商銀行總資產為27.7萬億,中國銀行的總資產為21.27萬億,工商銀行總資產遠高於中國銀行,整體實力強於中國銀行。

從營收和利潤來看,工商銀行全年實現營收7251.21億元,凈利潤2976.76億元。中國銀行全年實現營收5041.07億元,凈利潤1800.86億元。同樣,工商銀行業務規模和盈利能力還是強於中國銀行的。

從網點數量來看,工商銀行2018年末,營業網點16004個,自助銀行2786個。自動櫃員機89646台。中國銀行2018年末,中國內地商業銀行機構總數10726家。
如果僅僅是從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兩家銀行來看的話,工商銀行實力強於中國銀行,網點數也優於中國銀行,選擇工商銀行更合適。

不過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這兩家銀行本身業務也有一定的區別,工商銀行商業貸款、住房貸款業務較重佔比,而中國銀行包括外匯業務等國際業務發較好(近些年中國銀行正在進行海外擴張),需要看自己具體的業務需求來選擇,另外中國銀行的對公歸集業務也強於工商銀行,如果是公司存款,則中國銀行相對更有優勢。
不過對於普通人而言,其實把錢存工商銀行還是中國銀行,區別都不大,50萬元以內都可以受到存款保險條例的保障,網點因素也已經不是首要因素,因為現在網路技術發達,各銀行都在發展手機銀行,線下網點整體呈現減少趨勢,大部分業務都可以通過線上完成。最主要的還是考慮存款利率的差異。

也就是說,哪家銀行給出的利率較高,就選擇哪家。因為就算是相同銀行,不同區域、不同網點實際利率都會有差異,首要考慮的就是利率因素。不過大型銀行相對利率都不會較高,不一定非要二選一,對於其他銀行能給出更高的利率,也是可以選擇的。

❾ 重磅進展!郵儲銀行披露回A招股書,十大亮點全面梳理來了

點擊上方 藍字 ,關注21君~

走進經濟生活里的一切

導讀: 6月28日晚間,郵儲銀行在證監會預披露A股招股書。作為最年輕的國有大行,郵儲銀行回A具有里程碑式意義:這是六大國有銀行「A+H」上市收官之作。

來源丨 21世紀經濟報道(ID:jjbd21)

記者丨 王曉

編輯丨 周鵬峰

6月28日晚間,備受矚目的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回歸A股上市再迎重磅進展:郵儲銀行在證監會預披露A股招股書。

作為最年輕的國有大行,郵儲銀行回A具有里程碑式意義:這是六大國有銀行「A+H」上市收官之作。此次郵儲銀行A股發行數量不超過51.73億股,料募資額有望超過200億元,這也將成為A股年度最大IPO的強有力競爭者。

郵儲銀行董事長張金良在2018年度業績發布會上表示,「郵儲銀行目前正在積極有序推進A股的IPO工作,這將有利於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體系,打通境內外資本市場,增強抵禦風險能力,為未來業務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中金公司、中郵證券擔任郵儲銀行聯席保薦機構,中金公司、中郵證券、瑞銀證券、中信證券擔任其聯席主承銷商。發行募資在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充實資本金,而資本金的充實有望推動郵儲銀行業務進一步快速發展。

圖/圖蟲

21世紀經濟報道對此進行了全面梳理,提煉出十大亮點:

1、國有大行「A+H」上市收官之作

中國大型銀行自2003年以來陸續開啟財務重組和股改上市進程,進入現代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進程。隨著農行於2010年登陸A+H股,工農中建交五家國有大行均完成了A+H股上市,完成了境內外資本平台的搭建。

上市不僅為國有大行補充資本實力,更為健全公司治理、加強風險管理和內控、構建市場化經營機制打下基礎。2019年,郵儲銀行正式從過去監管單列晉升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在2016年完成H股上市後,其回A進程就一直備受關注。此次正式披露A股招股書,意味著其回A進展邁出實質性一步。

2、年度最大IPO有力競爭者

此次招股書披露郵儲擬發行A股不超過51.73億股(不超過A股發行後總股本6%)。此前銀保監會原則同意發行不超過59.48億股。

盡管發行價格尚未確定,但通過幾項指標可以對郵儲此次募資額進行粗略估算。郵儲銀行(01658.HK)6月28日收盤報4.64港元/股,市凈率為0.72。以此推算郵儲銀行有望募集到超過210億元,而A股銀行估值普遍較H股更高,因此郵儲募資額將超過210億元較多水平。當前郵儲每股凈資產達6.08元,以不低於凈資產的價格推算則募資額有望達到315億元之巨。

盡管這仍有待市場給出最終定價,但毫無疑問,郵儲銀行回A仍將是年度最大IPO的有力競爭者。2016年9月28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之時,募集資金達591.5億港元,成為2011年以來最大的H股IPO。

圖/圖蟲

3、股價穩定預案保駕護航

招股書顯示,郵儲銀行制定了上市後三年內穩定股價預案。

A股上市三年內如非不可抗力因素所致,在A股股票收盤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每股凈資產後,控股股東(即郵政集團)將增持不低於5000萬元。如控股股東未增持,則董事會將出台穩定股價方案,回購金額同樣不低於5000萬元。如上述方案未獲批准,則處罰獨董、董事、高管增持義務。相關董事、高管各自累計增持金額不低於上年度在郵儲領取的薪酬總額(稅後)的10%。

事實上,「破凈」也困擾著銀行股。而這樣的穩定股價預案,有望極大增強投資者信心。

4、螞蟻、騰訊、瑞銀、李嘉誠都是股東

2015年12月,郵儲銀行引入10家境內外知名機構作為戰略投資者,融資451億元。分別為瑞銀、中國人壽、中國電信、加拿大養老基金投資公司、 螞蟻金服、摩根大通(持股主體為 JPMorgan China Investment Company II Limited)、淡馬錫(持股主體為 FMPL)、國際金融公司、星展銀行及深圳騰訊。

截至2018年末,其十大股東分別為:(註:HKSCC為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

不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由於顯示口徑不同,瑞銀持有發行前總股本的4.22%,加拿大養老基金投資公司持有1.01%,淡馬錫FMPL持有0.61%,星展銀行持有0.49%,這在前十大股東中未呈現。此外,在郵儲銀行上市之際,李嘉誠、李澤鉅及旗下3個慈善基金通過認購股票掛鉤票據購買郵儲銀行股份,並表示李嘉誠對郵儲銀行有絕對信心,將該項目視為長線投資。年報顯示,其持股未發生變化。

郵儲銀行與戰略投資者開展了多方面的業務協同和合作。目前已與螞蟻金服形成了13大類26項戰略合作方案,與騰訊明確了9大類23項合作內容。與螞蟻金服和騰訊在合作提供線上消費金融服務並搭建線下新零售體驗中心的同時,在電子支付、開放性繳費平台、消費金融、小微金融、公司存貸款、 科技 創新等領域全方位推進深入合作。

5、鐵總是最大單一借款人

目前,中國鐵路總公司依舊為郵儲銀行最大單一借款人。2018年末貸款余額1768.03億元,占發放貸款比例4.13%,占郵儲資本凈額的29.78%。這看似突破監管對單一借款人借貸限額規定,實際上是出於 歷史 原因:郵儲銀行 歷史 上為鐵總提供了2400億元授信額度。這一額度也得到了監管機構的認可。在特殊建設時期,郵儲銀行的支持為中國鐵路、高鐵等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鐵總在經監管部門批準的額度下貸款余額為1650億元,扣除這1650億元後,郵儲銀行對鐵總貸款余額占資本凈額的1.99%。

6、去年為郵政集團支付近850億

基於獨特的「自營+代理」模式,郵儲銀行擁有網點數量最多、覆蓋面最廣的業務網路。近4萬個網點中,其中自營網點7962個,代理網點31757個。這一模式專有且無期限,郵儲銀行及郵政集團均無權終止郵銀代理關系。這一關聯關系也得到了港交所豁免。

代理網點可以為郵儲銀行代理吸收存款,代理異地交易、匯兌等結算類服務,代理保險、代銷基金、 代銷國債、代銷資產管理計劃等。

招股書披露,2018年郵儲銀行向郵政集團支付儲蓄代理費730.12億元,代理儲蓄結算業務支出79.58億元,代理銷售及其他傭金支出38.22億元。2018年郵儲銀行共向郵政集團支付了847.92億元。

代理網點在2018年也為郵儲銀行貢獻了75.99%的個人存款。基於強大的渠道優勢,郵儲銀行通過網點、網上銀行、手機銀行代理保險、基金、券商資管、國債等業務,代理保險業務自2011年以來在始終在大行中位居第一,2018年代銷基金1033.10億元,代銷券商資管309.04億元,代銷國債328.46億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還注意到,在嚴控風險前提下,郵儲銀行已在6個省份試點代理網點輔助小額貸款業務,同時注重智能終端采購和技術投入,並計劃將該模式在全國推廣。這有望進一步提升代理網點的服務效能。

7、近6億個人客戶,存款7.47萬億,普惠金融主力軍

截至2018年末,郵儲銀行個人客戶數達到5.78億戶,覆蓋總人口的40%。AUM(銀行管理個人客戶的金融總資產)總量達到9.27萬億居行業前列。

截至2018年末,郵儲銀行資產總額、貸款總額和存款總額分別為9.52萬億元、4.28萬億元和8.63萬億元,在中國商業銀行中分別位居第六位、第六位和第五位。今年一季度末郵儲銀行資產規模已經突破10萬億大關,達到10.14萬億元。

郵儲銀行62.67%的營收來自個人銀行業務。得益於其遍布全國且深入城鄉的營業網路和強大的吸儲能力,資金規模和穩定性優勢明顯。其個人存款達7.47萬億元,在國內同業中居第四,個人存款占市場份額的10.31%。2018 年、2017 年及 2016 年,其新增個人存款分別居同業第四位、第一位和第一位。且資金成本低於平均水平,2018 年、2017 年及 2016 年平均付息率分別為 1.46%、1.44%及 1.61%。

也正是這樣,郵儲銀行在小微金融服務方面起到突出作用。截至2018年末,郵儲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1000萬元以下)達5449.92億元,總額排名第二。有貸款余額的普惠型小微企業客戶145.77萬戶居同業第一。個人經營性貸款總額5571.26億元居大型商業銀行第一位。

基於資金優勢,郵儲銀行還是銀行間市場最活躍的交易商之一。2018年通過中債登完成結算的交易達51.95億元,居同業第二位。資金業務在營收中貢獻15.90%。

圖/新華社

8、郵政集團金融版圖浮現

作為郵儲銀行控股股東,招股書還披露了郵政集團當前的金融版圖。

招股書顯示,郵政集團旗下的金融業務相關企業還包括:中郵人壽保險(年末總資產1412.48億元,凈利潤5.16億元);中郵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總資產260.62億元,凈利潤-5.33億元);中郵證券(總資產91.68億元,凈利潤1.01億元),中郵電子支付服務公司(電子支付平台項目開發, 電子支付系統軟體開發,總資產9677.14萬元,凈利潤-67.23萬元)。此外,郵政集團還控制14家包含保險代理等業務的公司,僅湖北天鴻保險代理有限公司、河 南省郵政保險代理有限公司、雲南郵政保險代理有限公司、湖南郵政保險代理有限公司 及中郵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 5 家企業實際從事保險代理/保險兼業代理業務。

郵政集團2018年末總資產9.81萬億元,凈利潤449.17億元。

9、2018年度分紅比例占利潤30%

在引戰前,郵儲銀行就2015年經營期間產生的利潤向郵政集團進行90億元特別分紅。2016年度派發現金59.72億元,每10股派0.737元,占凈利潤的15%。2017年度派發現金119.20億元,每10股派1.471元,占凈利潤的25%。

2018年度擬派發現金156.96億元,每10股派1.937元,占凈利潤的30%。

10、17萬郵儲員工,平均年齡36歲,年末 科技 人才翻一番

郵儲銀行擁有17萬員工(不含勞務派遣)。與外界印象不同,郵儲銀行員工結構十分年輕。招股書顯示,郵儲員工平均年齡36歲,本科及以上學歷佔比70.71%,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佔比5.64%。

當前的郵儲銀行,對人才也更為渴求。其在招股書中的風險因素中,提到了未來可能面臨未能招聘或留任充足數量的優秀人才的風險,並指「本行在招聘或留任該類 人才時面臨激烈的競爭。本行未來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包括高級管理層在內的主要工作人員的經驗、專業知識及營銷能力。」

對此,郵儲銀行提出不斷完善具有 市場競爭力的激勵體系,優化選人用人機制,「人員能進能出,職務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充分激發組織活力。近日,郵儲銀行在 社會 上公開招聘多個業務部門人才外,公開招聘理財子公司中郵理財董事長、郵政集團公司金融業務部總經理等高管職務也引發關注。

郵儲銀行正在逐步提高員工薪酬水平。2018年,郵儲銀行員工費用為449.20億元,同比增長7.43%。在 科技 人才上,郵儲提出不斷加大 科技 投入,2019年末總行信息 科技 隊伍規模翻一番,2020年末全行信息 科技 隊伍規模翻一番,正在積極引進 軟體研發、系統運維 IT 人才,廣納信息技術專家、架構師等高端人才。

21君

對此你怎麼看?

百萬讀者都在看……

太離奇!147萬買房首付款飛了!買賣雙方竟都被中介「忽悠」了...

震撼視頻曝光!《三體》動畫來了!劉慈欣:期待畫面「讓我倒吸一口氣」

《千與千尋》再上映:18年了,年少不知劇中意,如今已是劇中人

本期編輯 黎雨桐

我在看,你呢?

❿ 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趨勢及對策分析

近年來,隨著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商業銀行不斷積極擁抱金融科技,推動數字化轉型,整體商業銀行經營穩健。在2020年,商業銀行重點關注風險能力,凈利潤5年來首次負增長,而綜合風險管理能力方面成效顯著。

整體經營良好,凈利潤首次下降

近年來,商業銀行不斷積極擁抱金融科技,推動數字化轉型,整體行業規模不斷擴大。2014-2019年,我國商業銀行總資產規模從130.8萬億元增長至232.34萬億元,持續平穩發展。

截至2020年末,中國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增長至265.79萬億元,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14.40%,發展態勢良好。

——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與行業授信策略分析報告》

閱讀全文

與2018年全國銀行業貸款余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上貸款受到法律保障嗎 瀏覽:417
手機軟體貸款可靠嗎 瀏覽:308
蘇州農行怎麼查貸款記錄 瀏覽:765
銀行貸款找擔保公司好嗎 瀏覽:466
上海貸款還清還算二套嗎 瀏覽:74
貸款買車寫工作單位 瀏覽:874
把現有房子抵押貸款拿去當首付 瀏覽:676
公司貸款判決書判給個人合法嗎 瀏覽:291
電子承兌付個人貸款 瀏覽:134
一般從網上貸款要多久 瀏覽:651
南中醫生源地貸款余額 瀏覽:555
幫客戶做假資料從銀行貸款 瀏覽:567
手機貸款分期咨詢 瀏覽:339
餘姚無息貸款 瀏覽:109
網上貸款太多拒還會產生什麼後果 瀏覽:32
貸款流水取了再存算嗎 瀏覽:842
二手車貸款需要幾個工作日 瀏覽:480
銀行小微企業貸款資料 瀏覽:952
貸款沒工作可以嗎 瀏覽:701
農行申請的貸款資料怎麼查詢 瀏覽: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