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客戶貸款及墊款總額
客戶貸款及墊款包括了客戶在銀行的貸款余額以及因客戶無力支付應付賬款銀行而墊付的資金,包含的內容大於貸款。
『貳』 奇葩!遼沈銀行「息差倒掛」巨虧12億:成立不足一年,不良貸款率達6%
由兩家城商行合並組成不足一年的遼沈銀行,近期披露了首份年度報告。
報告期內,該行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呈現負增長。2021年,遼沈銀行實現營業收入-4.74億元,實現歸屬於母公司的凈利潤-11.9億元。截至報告期末,資產總額為2250.13億元,負債總額為2061.75億元,不良貸款率為6.02%,撥備覆蓋率為600.13%。
財報顯示,2021年,該行凈利差和凈息差分別為-1.51%和-1.23%;利息收入6.79億元,利息支出20.85億元,利息凈收入-14.06億元。資本充足率方面,截至2021年末,該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21.98%,一級資本充足率為21.98%,資本充足率為24.98%。
對於去年營業收入為負數,該行表示,這主要是息差倒掛導致,後續將改善息差,力爭用一至兩年時間全面化解流動性風險、用三年時間實現扭虧為盈、用三年時間修復資產負債表。此外,該行將改善資產結構,從增收入手提升收益水平;改善負債結構,從降成本入手改善付息水平等。
IPG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告訴時間 財經 :「遼沈銀行的營收呈負數,說明企業的收入模式乃至商業模式出了問題,如此下去肯定無法維持可持續經營,需要從商業模式和收入模式、成本模式上去進行綜合性和系統性調整。而凈利潤的虧損說明企業的經營環境或者經營模式、運營水平出了問題,從遼沈銀行描述的作為銀行主營業務收入的息差收入為負的情況來看,確實是企業的經營環境和經營模式出了重大問題,因此僅僅靠收入模式的調整很難扭轉企業目前的窘境,而且也很難維持該銀行的可持續經營。因此,遼沈銀行可能需要從企業戰略層面進行全面梳理和檢討,並作出必要的調整與轉型,才能從經營層面逐步走出目前的困境。」
公開資料顯示,遼沈銀行是遼寧省首家省級城商行,其正式成立於2021年6月7日,由8家國資股東共同設立,並於2021年9月30日完成了對遼陽銀行和營口沿海銀行兩家高風險銀行的合並,承擔著金融改革化險的任務。天眼查App顯示,遼沈銀行第一大股東為遼寧金融控股集團,其持股52.5%,第二大股東為遼寧交通建設集團,持股25%。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2021年,遼沈銀行吸收存款1936.29億元,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僅為214.47億元,而遼沈銀行需要支付的利息為20.85億元,收到的利息收入為6.79億元。
也就是說,2021年,遼沈銀行吸收了接近2000億元的存款,但卻只放出去200多億元的貸款。
對於為何將近2000億元的存款,卻僅發放出去200多億元的貸款一事,時間 財經 多次聯系遼沈銀行方面,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柏文喜認為,此事說明這家銀行的展業層面或已經無法維持正常運轉,可能是在企業治理方面或者行業監管中發生了重大問題或危機,需要盡快完善企業治理並化解監管危機,否則企業運行將無法有效持續。
具體來看,存款結構方面,報告期內,該行定期存款比重較大,為82.63%,導致付息率高,成本壓力大。個人客戶存款佔比也比較大,為83.71%,對公客戶存款佔比僅為16.29%,結構不盡合理。
對此,遼沈銀行稱,調整存款結構方面,後續將開展以下工作:第一,明確工作目標。要立足於公司當前的業務現狀,從傳統銀行業務出發,從基礎業務做起,通過做大線下網點儲蓄存款規模、增加戰略客戶和機構客戶存款,持續加大同業合作,引流金融市場資金,加強資金管理和調度等多項措施,把控流動性風險。第二,將機構存款作為對公存款增長的重大帶動。加強與省市財政、國資發改、經信等渠道對接,做大機構業務基礎優勢。第三,夯實儲蓄存款基礎,把營業網點作為增加儲蓄存款的重要陣地。
發放貸款和墊款方面,公司貸款和墊款余額208.43億元,佔比97.18%;個人貸款和墊款余額6.04億元,佔比2.82%。個人貸款和墊款分為五類,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1.31億元,個人消費貸款0.04億元,個人經營貸款3.27億元,信用卡墊款0.03億元,其他1.39億元。
遼沈銀行年報並未對年內發放貸款較少作出解讀。不過,對於改善資產結構,遼沈銀行表示,將從增收入手提升收益水平。一是加大優質信貸項目投放。二是積極開拓票據業務,平衡流動性和收益性。三是做實同業、投行和金融市場業務。提高高收益資產佔比,強化交易性非息收入的拓展能力。四是從按揭等消費信貸入手,建立零售貸款和財富業務雙引流機制,提高零售業務的利潤貢獻。(北京時間 財經 向雨)
『叄』 銀行資產負債中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有哪些
流動資產: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變現或耗用的資產,一般包括現金及銀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資產、應收及預付款項、存貨、待攤費用等;
流動負債:指將在一年(含一年)或者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償還的債務,包括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應付工資、應交稅金、預提費用等。
周轉方式:
流動資產大於流動負債,一般表明償還短期能力強,流動比率越高,企業資產的流動性越大,表明企業有足夠變現的資產用於償債,但是,並不是流動比率越高越好。
因為,比率太大表明流動資產佔用較多,會影響經營資金周轉效率和獲利能力;如果比率過低,又說明償債能力較差。所以,一般認為,合理的最低流動比率是2。
這是因為,處在流動資產中,變現能力最差的存貨金額約占流動資產總額的一半,剩下的流動性大的流動資產至少要等於流動負債,企業的償債能力才會有保證。
流動資產周轉率指一定時期內流動資產平均佔用額完成產品銷售額的周轉次數,是主營業務收入凈額與全部流動資產的平均余額的比值,反映流動資產周轉速度和流動資產利用效果。
周轉速度快,會相對節約流動資產,等於相對擴大資產投入,增強企業盈利能力;而延緩周轉速度,需要補充流動資產參加周轉,形成資金浪費,降低企業盈利能力。
『肆』 2019年國內貸款業務發展如何
2019年小貸公司正經歷著「生死劫」
延續2018年的頹勢,2019年小額貸款公司(以下簡稱「小貸公司」)行業仍處於「低沉期」。7月15日,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開年至今僅有55家小貸公司成立,這一數量較2018年同期新增的64家再次縮減,不足2017年同期新增數量的一半。隨著潛在風險的加速暴露,監管機構也在逐步加大對此類企業的管理力度,小貸公司正經歷著「生死劫」。
小貸公司正迎來優勝劣汰高峰期:開年以來僅10家公司「開店營業」
小貸公司正迎來優勝劣汰的高峰期,7月15日,北京商報記者根據天眼查披露的信息不完全統計後發現,排除已注銷和正在注冊的公司,2019年開年以來新成立的小貸公司數量急速縮減,僅有55家公司成立,其中10家公司經營狀態為「在業」,45家公司經營狀態為「存續」。這一數量相較2018年同期有所下滑,不足2017年同期新增數量的一半。
時間線拉長來看,2018年同期,新成立的小貸公司共有64家,其中經營狀態為「在業」的公司有13家,經營狀態為「存續」的小貸公司有51家。2017年新成立的小貸公司共有123家,其中經營狀態為「在業」的公司有24家,經營狀態為「存續」的小貸公司有99家。
激活民間資本、扶助「三農」和小微——曾被寄予厚望的小貸公司每況愈下,除了新增小貸公司數量急速縮減外,新三板掛牌的33家小貸公司日子也並不好過,據麻袋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33家小貸公司發放貸款及墊款余額合計108.1億元,同比下降2.7%。發放貸款及墊款平均值為3.28億元,2017年該值為3.37億元。從近五年的財務數據看,33家小貸公司中,2017年實現盈利的有32家,2018年下降到28家。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小額貸款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3至2015年,中國小額貸款公司數量快速增長,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截至2015年末,全國小額貸款公司達到了最高峰8910家,從業人數達到11.73萬人,貸款余額達到9411.51億元。2015-2018年,小額貸款公司行業風險頻發,虧損面加劇,發展日益艱難,機構數量逐年下滑。截至2018年底,全國小貸公司共有8133家,較2017年底的8551家減少418家,降幅達4.89%;從業人員90839人,較2017年的103988人減少13149人,下降12.64%;貸款余額9550.44億元,較2017年的9799.49億元減少249.05億元,下降了2.54%。
2013-2018年全國小額貸款公司貸款余額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在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詩強看來,影響小貸公司發展的主因,是其法律地位不明確,導致其資金來源及融資額度等面臨諸多限制,進而導致經營過程存在規模不經濟的問題;其次是小貸公司客群以「三農」和小微企業為主,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時,逾期上升,計提的資產損失准備相應大幅上升,嚴重侵蝕了小貸公司的營業利潤。
多地小貸公司迎整治「風暴」
隨著小貸公司風險加速暴露,監管機構也在逐步加大對此類企業的管理力度。今年以來,包括吉林省、河南省、四川省、山西省在內的多地都開啟針對小貸公司的整治「風暴」。
7月12日,江蘇省金融辦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小額貸款公司監管工作的通知》,從審批管理、股東資質、外部融資、實際利率、貸款管理、不良資產清收、業務合作、涉案涉訴多個方面重點排查小貸公司的違規內容。
這也是繼2018年12月,江蘇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宣布終止全省89家小貸公司相關經營資格後,該地區針對小貸公司專項整治的又一舉措。除了江蘇省外,多地小貸公司也出現被限期整改、取消業務資格的現象。4月吉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透露,將省內110家小貸公司列入限期整改,304家小貸公司列入清理整頓,預計到2019年底前,吉林省小貸公司數量將壓降至420家左右。根據央行此前公布的數據,吉林省2018年末小貸公司數量為488家,這意味著2019年將關閉68家左右。1月8日,河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融資擔保處連續發布13則公告,取消18家小貸公司的試點資格。
在經濟增速下行和金融科技行業發展勢頭不減的沖擊下,小貸公司發展明顯後勁不足,在蘇寧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薛洪言看來,經濟增速下行帶來的影響是小貸公司不良率攀升,利率下降;金融科技的影響是巨頭下沉,模式變革。雙重影響交織下,龍頭尚可勉強應付,中、小貸公司則漸漸跟不上節奏。
監管政策鼓勵並購重組
在數量縮水、貸款余額負增長的狀況下,小貸公司的轉型發展迫在眉睫。在王詩強看來:
首先,在對小貸行業進行清理整頓和風險出清後,監管部門應對傳統小貸公司的法律地位予以「扶正」,在中央統一政策加強監督的前提下按屬地原則進行監管。
其次,給予小貸公司的涉農、涉微貸款收入更大稅收優惠和政策補助,鼓勵小貸公司在「三農」和小微貸款領域與其他金融機構錯位競爭。他進一步指出,當前,小微企業和個人融資依然面臨著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特別是三四線城市,建議監管出台政策時,不要一刀切。對於部分欠發達地區,對合規經營的小貸公司給予更多的融資支持。
「小貸公司大型化,是時代變遷的結果。再深一層看,小貸公司大型化也是科技重塑金融的必然要求。科技打通了時空界限,消解了小貸公司『小而美』模式的生存空間,大型化疊加科技化,是小貸公司的一條可行出路。」薛洪言強調,「站在監管機構的角度,可出台鼓勵小貸公司並購重組的政策指引,疏通小貸公司的退出渠道。」
『伍』 平安銀行凈利下降逾一成 個人貸款不良率走高引關注
記者 賀向軍 實習記者 張夢依 報道
近日,平安銀行發布的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該行實現營業收入783.28億元,同比增長15.5%,實現凈利潤136.78億元,同比減少11.2%,主要系加大撥備計提力度所致。
資產質量方面,截至2020年6月末,平安銀行不良貸款率1.65%,與上年末持平,不良規模增長8.1%至413.13億元,撥備覆蓋率214.93%,同比上漲31.81個百分點。與此同時,該行逾期貸款佔比上升,且個人貸款不良率偏高,考慮到該行個人貸款佔比超五成,其資產質量仍存在下行壓力。
凈利下降11.2%
據半年報披露,截至2020年6月末,平安銀行資產總額41786.2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1%,負債總額38272.2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5%,吸收存款余額24861.2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資產負債規模呈穩健增長態勢 。
盈利方面,2020年上半年,平安銀行實現營業收入783.28億元,同比增長15.5%,受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加大撥備計提力度等影響,該行歸屬於本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6.78億元,同比減少11.2%,這是自2009年以來,平安銀行凈利潤首次出現下滑。
從營業收入項目看,平安銀行利息凈收入和非利息凈收入均保持較快增速。由於該行持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投放力度,利息凈收入增長15.3%至503.05億元,同期非利息凈收入280.23億元,同比增長15.8%,主要原因是該行個人代理基金及信託計劃手續費收入、債券投資收益等非利息凈收入增長。
盡管平安銀行營收增勢強勁,但受累於資產減值損失的大幅攀升,該行凈利仍出現兩位數下滑,在已披露中報的上市銀行中,降幅位於前列。
數據顯示,上半年,平安銀行計提的信用及其他資產減值損失為384.91億元,同比增長41.5%,其中變化幅度較大的包括:發放貸款和墊款計提減值損失323.02億元,同比增幅36.9%,債權投資計提信用減值損失49.52億元,同比增幅299%,抵債資產計提的信用減值損失6.37億元,同比增長61.7%。扣除信用及其他資產減值損失前,該行實際營業利潤為561.5億元,同比增幅18.9%。
平安銀行表示,主動加大撥備計提主要是考慮到新冠疫情對經濟和資產質量影響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一方面,本行綜合考慮外部經濟發展、行業和區域風險變化等因素,對宏觀經濟預測的前瞻性參數進行更新和調整,另一方面,本行對受新冠疫情影響申請延期的個人和企業,以及受影響較大的行業,增加疫情影響的管理層疊加減值准備計提,進一步增強風險抵補能力。
盈利下滑的同時,平安銀行的資產質量亦承壓。
截至2020年6月末,平安銀行不良貸款率1.65%,與上年末持平。同期該行不良規模有所擴張,增長8.1%至413.13億元,逾期貸款佔比2.28%,較上年末上升0.19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214.93%,同比上漲31.81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銀行個人貸款不良率有所上升,對資產質量造成較大壓力。截至2020年6月末,該行個人貸款不良率1.56%,較上年末上升0.37個百分點,其中,信用卡應收賬款和個人經營、消費貸款問題最為突出。信用卡應收賬款不良率2.35%,較上年末上升0.69個百分點,主要系疫情導致的大面積停工停產、居民收入下降、消費需求收縮所致。個人經營性貸款、小額消費貸款和其他保證或質押類貸款不良率2.66%,較上年末下降0.89個百分點,但仍處於較高水平。
零售業務大幅下滑
半年報顯示,平安銀行上半年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25084.0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其中企業貸款10906.53億元,佔比43%,個人貸款14177.55億元,佔比57%。
零售業務方面,自2016年以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為主的新一屆領導隊伍上任起,平安銀行邁開了零售戰略轉型的步伐,確立了"以零售為核心,打造領先的智能化零售銀行"為核心戰略以及" 科技 引領、零售突破、對公做精" 的十二字方針。經過三年的轉型發展,截至2019年末,該行零售業務實現營業收入799.73億元,同比增長29.23%,佔比58%,零售業務凈利潤194.93億元,同比增長13.8%,佔比69.1%。
進入2020年後,平安銀行進一步提出新三年戰略舉措,推動零售業務轉型的換擋升級,但中報顯示,該行零售業務佔比和凈利潤均有所下滑。
2020年上半年,平安銀行零售金融業務余額13447.49億元,占資產總額的比例32.2%,佔比較去年下降0.7個百分點。零售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33.53億元,同比增長12.33%,在營業收入中佔比為55.3%,同比下降1.6個百分點。同時,該行加大了零售資產的撥備計提力度,零售業務凈利潤74.8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30.8%,在凈利潤中佔比為54.7%,同比下降15.5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2020年上半年,平安銀行"新一貸"發放462.17億元,2020年6月末,"新一貸"余額1479.83億元,較上年末下降6%。此外,該行的信用卡業務也出現一定下滑,同期該行信用卡流通卡量達到6148.01萬張,較上年末增長1.9%,信用卡貸款余額5125.04億元,較上年末下降5.2%。
對於零售業務的下滑,平安銀行行長特別助理蔡新發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主要是受到疫情的影響,一方面是逾期和壞賬在疫情影響下有比較顯著的增加,但在同業中還是處於中等水平,另一方面疫情影響了新的貸款的發放。所以信用卡、新一貸的余額今年上半年都沒有明顯增加。
對公業務方面,平安銀行加大對實體企業的貸款投放力度,切實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上半年,該行發放貸款和墊款日均余額23096.17億元,同比增長16.5%,企業貸款平均收益率4.39%,較去年同期下降69個基點。
此外,平安銀行持續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助力企業復工復產。該行單戶授信 1000 萬元及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發放額為 1148.74 億元;2020 年 6 月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戶數達 68.25 萬戶, 貸款余額 2371.11 億元,較上年末增長7.73%,在全行貸款余額中的佔比為 9.5%。
『陸』 貸款總額和發放貸款與墊款區別
貸款總額-撥備=貸款及墊款凈額。貸款總額是銀行發放過的貸款,都可以產生利息收入。例如貸款總額100億, 如果貸款撥備率是3% , 那麼撥備就是3億, 貸款凈額就是97億, 資產負債表的貸款及墊款就會記97億, 所以撥備不會在資產負債表內出現。